2009年1月13日

郎咸平

  原籍山东,生于台湾桃源人,少时学业欠佳,勉强考入台湾东海大学,之后奇迹般进入名校台大经济研究所,然后是当记者,服兵役。
  1983年进入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1986-1987.8,获沃顿商学院财务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执教一年  
  1987.9-1994年,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1989年开始对公司财务的研究比较进入状态”。  
  1994年至2003年初,历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正教授,讲座教授。  
  从1997年以后,开始将研究重心转移至亚洲公司财务金融课题。现任太平洋财务期刊(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国际财务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的副总编辑。也和计量经济学大师邹至庄教授一起担任总编辑合编过太平洋经济评论(Pacific Economic Review) 。  
  1998-1999担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以及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  
  2003年初至2005年初,长江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合聘讲座教授。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现任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项目顾问。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与世银经济学家Stijn Claessens和 Simeon Djankov合作,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尚属首次。该项研究成果标题为"East Asian Corporations: Heroes or Villains?"曾被作为世界银行编号409号(2000年)研讨论文发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编号: ISBN: 0-8213-4631-8)。该论文曾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郎教授与世银经济学家针对一此课题于美国最富盛名之‘财务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年)‘美国财务学会期刊’(Journal of Finance, 2002年)将世银研究成果发表。 
郎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成就斐然。他曾经在多家世界主要的经济和财务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如"美国经济学会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芝加哥大学政经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财务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美国财务学会期刊"(Journal of Finance)等。郎教授的论文被大量引用,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教授的观点,其中包括"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中央电视台, CNBC电视台和TVBS等。而且大多数世界通用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均引用郎教授的论文。 
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郎教授的监管思维在重要媒体包括"新财富","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导","叁大证券报","中央电视二台经济半小时","中央电视二台财经报导","凤凰卫视"等等经常报导。郎教授的观点以网页页数而论高达1496页,列全国2001年财经人物排名第九位。
郎咸平,49岁,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被中小投资者赞誉的“郎监管”;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郎教授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尚属首次。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根据统计:郎咸平的破产论文和另一篇有关公司兼并论文同时被列入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28篇公司财金方面论文。有四篇论文被《金融经济学期刊》评为“明星论文”。 
郎咸平作为金融学家在经济(管理)学界极富盛名。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中。而且大多数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书均引用郎咸平的论文。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 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叁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郎咸平的父亲是一个山东籍的老兵,解放战争时期到了台湾。 
“那时候,军官一般都带一箱子的黄金、白银,但我爸爸却带了一箱青岛啤酒,而且在船上就喝完了。”他回忆道。 
少年郎咸平非常平庸透顶。他曾因初中成绩太差被分到不能升学的“放牛班”,选择“木工”为未来职业,在郎咸平的回忆里,充满“对自己的完全不认可”。 
“我当时是个混混,很自卑。”这是郎咸平当年心事的真实写照。从小学开始,每一次考试、升学、就业都仿佛是他难以逾越的坎。“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30岁之前的郎咸平多次被逼到八面临风的绝境。 
1983年,已为人父的郎咸平在台湾一边做记者,一边申请留学。他申请了七所美国大学,“我的运气不好,只有一所学校回应: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而且没有奖学金。”那个时候,台湾消息闭塞,很少人知道沃顿,“不是说笑,我到了沃顿后才知道这所学校原来大名鼎鼎。” 
后来,他母亲把家里的两幢房子中的一幢卖了,才为郎咸平凑够了学费。 
沃顿商学院是全美最为着名的商学院之一,1986年,郎咸平只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在沃顿拿下博士学位,据说他是沃顿商学院有史以来获得博士学位最快的人之一。 
进入内陆一事无成 
2001年七八月份到2002年7月左右一年的时间,郎咸平在内地做的第一件事是担任大鹏证券研究所顾问,每周去一两天。当时大鹏证券想增开营业部并进行电脑化。郎咸平的工作就是把研究所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数字化,并与整个公司的电脑化结合在一起。“但一年以后失败了,”郎笑称自己被炒了鱿鱼。 
“正因为技术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失败了。这有一个理念的问题,大家都觉得自己挺行,但是做起来才知道很复杂,部门之间的协调也不容易。”郎咸平说,做了一年以后,发现自己有点志大才疏,做不下去了。 
郎咸平透露,当时大鹏证券给他的报酬是月薪7万元,签了一年合同。他坦陈报酬不错,在大鹏证券的一年时间过得还挺愉快。 
郎咸平说从2001年初到2003年底出任《新财富》杂志的学术顾问,是他在内地做的第二件事,“在《新财富》也被炒鱿鱼了。不同的是,大鹏证券认为我能力不足,《新财富》认为我太偏激。 
“德隆系那篇文章之后又发表了几篇,但是《新财富》认为我太偏激,从2002年开始就不希望我再写文章。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在《新财富》就没有写文章了。”郎说,到了2003年底他就被正式开掉。 
2002年7月11日,第一龙浩农业宣布郎咸平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但两叁天之后,在独董板凳上屁股还没有坐热的郎咸平,旋即被内地媒体质疑为加盟“德隆盟军”,“当时很被动,不敢在第一龙浩乾下去了。”2003年6月30日郎咸平从第一龙浩农业独立董事位置上退任。 
德隆事件一举成名 
在与《新财富》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之后的半年,郎咸平携手《新财富》创下“郎骂”的名声,在其首倡的“研究型报道”中,郎咸平向当时如日中天的德隆系发起进攻,说“大家投入德隆的钱是拿不回来的”。 
德隆既得“天下第一庄”,其勾当在坊间不是秘密,只是无人说破而已。郎咸平以学者身份第一个站出来痛骂德隆,举世哗然。而他去年在演讲中又放言“德隆资金链不出半年就绷不住了”,一语成谶。郎咸平从此被当作中小股东代言人,博得“郎监管”之名。 
德隆灰飞烟灭之后,郎咸平又打响了着名的“叁大战役”:炮口对准TCL、海尔和格林柯尔叁大巨头。 
“想做大思想家” 
为什么现在站出来批评一些大企业?“因为刚好德隆垮台,回忆起我叁年前讲的,哦...真准确,刚好现在研究海尔,刚好碰到一起。”“很长时间,对于社会对我的期许,我不知道。从2003年底2004年开始,社会、舆论对我的期许非常高,对我个人品格的要求很高:你必须完全独立,不然怎么替中小股民说话。” 
问郎咸平将来怎么打算,他眼睛一亮,直言自己想成为真正的“郎监管”:“我们太看重产权改革,这是一个错误。如今股市低迷,我发现大部分企业老总都在这个时候想分国有财产这杯羹,这真是一个特别好的短期致富机会。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不公平。如果我来负责国企的话,必须以全民利益为中心进行改革,建立一个职业经理人制度,政府强力监管、信托责任和激励叁者并行。” 
但这还不是郎咸平的“最终梦想”。与郎咸平交谈,细心的人会发现他往往一转眼就会忘记刚才的话题,一直若有所思,他自诩“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郎咸平不满足做一个“小的经济学家”:“我想走大思想家的路子,一个大思想家,必须要熟读中国历史,还要自成一派。”他不断在构思的就是这个蓝图。 

《郎咸平苦追成都妹 全心投入不计成本》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沃顿商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被中小投资者赞誉为“郎监管”。 
  土生土长的成都妹子,曾是成都市话剧院的一名演员,而后成为颇具争议性的经济学家郎咸平的夫人。今年初,张瑋再也不满足做一名全职太太,在成都永陵路开了一家经营净水设备的小店,准备实现郎君的经济大理论。 
  一个享誉世界的大经济学家,如何与一个成都妹子喜结良缘的呢?本报记者从上月12日采访郎妻张瑋成都开店时起,前后曆时一个多月,幷赴北京与郎咸平对话,终于揭开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小店开张 惊爆店主是郎咸平老婆 
  1月12日上午,一家卖净水设备的小店在成都永陵路开张了。方寸小店里,一个长发披肩的美丽女人正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各方来宾。 
  “时间太紧了,开业还没有充分准备,虽然只是个小店,但朋友们的到来使陋室蓬蓽生辉。”一时间,所有的来宾的视綫随着她忙碌的步伐移动,媒体也将这个美丽女人团团围住。 
  这个女人何以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的目光?又怎麽会在成都开这样一个不加修饰的小店?门口花篮彩带上的落款道出了其中的玄机,这个美丽女人正是那个有的人认为他是敢于直言的斗士,有的人认为他是个喜欢说真话的疯子,而他则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用数据说话的争议性人物郎咸平的老婆。她的名字叫张瑋,当天正是她成都小店开张的日子,主要销售高档净水设备。满怀抱负的张瑋工作激情相当高昂,每天工作12小时,还到处奔波寻找合作伙伴来拓展自己的事业。 
[相识] 
  异国探亲 成都美女邂逅华人学者 
  张瑋是土生土长的成都妹子,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她自幼喜欢唱歌跳舞,儿时也曾做过众多女孩子做的明星梦——长大成为一名舞蹈家或者歌唱家。中学毕业后,俊俏靚丽的张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成都市话剧院。“当时她是一位非常好的演员,很有灵气。”曾在成都话剧团与她同台演出的陈老师告诉记者。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远在美国创业的哥哥让张瑋萌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再加上她也想到国外去“见识”一下,于是她背着行囊独自一人来到旧金山硅穀,与她日夜思念的哥哥团聚。然而就是这次越洋远行,让她的人生悄然发生了变化…… 
  初夏的一个周末下午,海风把旧金山吹得暖融融的,应朋友之邀,张瑋参加了一个华人聚会。举杯站在大厅,听着周围熟悉的乡音,她感觉仿佛回到了家。青春靚丽、身材高挑而充满贵族气质的张瑋在聚会上成为了最光彩夺目的女嘉宾。而她全然不知就在这时,主宾席上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笔直西装、有着学者风范的男子正不时打量着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博士,在美国几所大学担任教授的郎咸平先生。”当主持人用极简短的话语介绍完后,在座来宾纷纷对这位学者投以赞赏的眼光。这也是张瑋第一次听到郎咸平的名字。 
[相许] 
  鍥而不舍 郎君如愿抱得美人归 
  郎咸平见到这位美丽的成都妹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来到张瑋身边,恭敬地递上名片,“我叫郎咸平,认识你很高兴。”张瑋微微一笑,接过名片,“我叫张瑋,从成都来美国探望多年不见的哥哥。”相识后,两人从东西方差异一直谈到人生理想。这次聚会后,郎咸平便向张瑋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但这时的张瑋一心想回成都,对郎咸平的追求表现得特别冷静。张瑋认为郎咸平在美国,自己在成都,两人建立恋爱关系不现实。 
  几个月后,张瑋回到了成都。面对郎咸平鍥而不舍的追求,她幷没有对郎咸平关闭爱情的大门。叁年后,郎咸平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婚后无论丈夫到哪,张瑋总是陪伴在丈夫左右,照顾郎咸平无微不至。“没有张瑋,郎咸平在世界上的名气没有今天这麽大。”郎咸平的朋友周先生说。芝加哥的冬天,气温只有零下几十摄氏度。张瑋为了丈夫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咬牙忍受着寒天冻地的折磨,陪丈夫出席各种活动,为了丈夫的事业她没有一句怨言。 
  今年春节期间,张瑋回到成都陪家长过春节。记者与张瑋多次接触感到,她时刻牵挂着在香港教书的丈夫和自己的孩子。“郎先生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男人,他不怕吃苦,敢于承担责任,遇到任何事情都特别执着,他是一个硬汉。”说起丈夫,张瑋滔滔不绝。“我们感情很好,我在成都开店卖净水设备,他不时打电话来嘘寒问暖,让我心里很温暖。”张瑋最后说道。郎咸平对张瑋特别疼爱,常打电话劝她把开店当成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照顾好身体。 
[童年故事] 
  12岁还尿床 他学习很笨很努力 
  1949年,当国民党第26军的一名上尉军官,带着自己的妻子、一箱青岛啤酒及身上仅有的3块大洋,从青岛逃到中国台湾,幷在7年之后生下他的第叁个孩子时,他怎麽也不可能想到,这个体弱多病,12岁还尿床,成绩差得令父母一筹莫展,以木工作为毕生大志的小子,日后会成为世界级的知名经济学家。这个小子就是朗咸平。而10多年前,当张瑋邂逅郎咸平的时候她也没想到,这个颇负盛名的男人,能够放弃美国国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香港。 
  郎咸平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小学五年级时,爸爸拿了一份算术模拟考试的试卷让他做,满分是100分,他认真做下来,只得了5分。由于成绩的原因,郎咸平对自己极度没有认同感,从来没奢想过有个好的未来,他把自己的志向定为“木工”,最大的奢望也只是开个木工厂。 
  直到大学里的一次作弊考试彻底改变了郎咸平的命运。他当时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其中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这让成绩不好的郎咸平最为头疼。微积分课一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第一次月考,郎咸平只考了60分,于是第二次月考来临时他就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 
  “第一次60分,第二次零分,平均起来是30分。这样的话,第叁和第四次月考都要考100分才不会被淘汰。当时都想放弃了。”但后来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郎咸平忽然有一种要好好念书的想法。后来,他每天念书念到半夜二叁点,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自己对学习有了兴趣,每解开一道难题都很有成就感。 
  第叁次和第四次的月考,他的平均分竟达99分。郎咸平忽然有了一种自己很聪明的感觉,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从那时起,慢慢开始对学习産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曆史、政治学、军事学和哲学四大科目。似乎从书海中寻回了我的灵魂。大学毕业后考沃顿商学院,托福只考了550,GRE只考 1630。为什麽他们会收我这个笨蛋呢?因为我当时报的那个商业经济系才开办一年,那年全世界招生10个,可就只报了7个。我一辈子不觉得我聪明,但是我很用功。” 
[新闻人物] 
  集荣誉争议 一身他只想做个普通人 
  上世纪90年代初,和很多留洋学者一样,心里有段割舍不断的黄河情结,期盼祖国强大,但又对无法参与国内的经济发展而遗憾。于是,郎咸平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决然回到香港。而那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美国混得还不错,在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当教授。”给他如此大勇气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对成都妹子张瑋的爱。 
  2000年后,郎咸平正式回国。他此后的人生可谓是风生水起——在北京大学当老师,在证券公司担任顾问,在财经杂志出任学术顾问等等,一份工作的最高月薪达7万元人民币,最低的也有叁四万。 
  初见郎咸平,他严肃的面孔可能会让人觉得他很凶。不过,一深入接触会觉得这位教授有点奇怪:只会唱两首歌,《天意》与《无言的结局》,岁数不小却童心未泯,一种孤独感与他如影随形;他喜欢一个人夹着皮包在宿舍与教室之间穿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累了就到办公室静静地看小会儿书,更多的时候在思念他的妻子张瑋。他开玩笑说,自己不是一个“坐台”教授,上课永远讲完就走。他落寞地说,没有人关心他,欣赏他的人不多,他都是一个人呆在家看电视。事实上,是因为此期间,张瑋不在他身边。 
  郎咸平曾狂狷地对媒体说,要当财经界的谢霆锋,引起了学者们的詬病。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上海的一档财经电视节目播出后,这个在学者界不受欢迎的“疯子”,在中小投资者中居然比“小燕子”还红。美国一家权威财经杂志称,上海妇女有叁大爱好:一是路易威登的包包,第二是卡地亚的手表,第叁是郎咸平。郎咸平说他在上海还有点名气,所以他走哪里随时不忘带把梳子,因为他知道观众会和他照相。很多妙龄少女会冲过来找他要签名,甚至还有要电话号码的。 
  他享有这种盛名带来的荣誉,但他又矛盾地解释,“外界虽然给我戴了很多帽子,但是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现在的局势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一种情况。我很担心媒体会把我推向一个神台,我幷不是要拿着道德的利剑,来挥砍这些企业家,因为这根本不是我的专业。坦白讲,我的贡献就是用数据说话,仅此而已”。 
  大经济学家是成都女婿,也给成都拿脸,他经常被四川省、成都市政府有关部门邀请来指导四川的经济发展,为四川和成都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他也是成都一张“名片”,他在全世界各地讲学,都要向他的听众介绍成都的发展优势,宣传成都,推广成都。让更多的人到成都投资,让更多的人来成都观光旅游。 
  为做慈善 全职太太要独自创业 
  作为世界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有着不菲的收入。他在担任大鹏证券研究所顾问时,对方给出的月薪是7万元,而他接受企业邀请讲一堂课的出场费是4 万元,身为郎夫人的张瑋根本不存在缺钱花以至于出来谋生的情况,倘使她要工作,也完全可以凭借郎夫人这个头衔进大点的公司。然而她为什麽会不远千里从香港来到成都,在一几十平方米的方寸小地开店呢?这实在令人好奇。 
  老婆要开店 郎君起初不支持 
  其实最早得知老婆要开店时,郎咸平幷不支持,“创业很辛苦的,我们家幷不缺钱,你又何苦去吃这个苦呢?”郎咸平多次试图打消张瑋开店的念头。但这个成都妹子与生俱来的执着与不怕吃苦的韧性,每每总是让这个四处讲学口才一流的知名经济学家败下阵来。“好吧,我只能支持你了。”最后他拿出几十万元让张瑋去实践。 
  其实郎咸平对张瑋小店的前景幷不看好,但每一提及妻子的名字,这个外界看来桀驁不驯的男子,总是忍不住嘴角上扬,即使是对妻子无奈的谴责,语气中也尽是疼爱与骄傲。最后他对妻子的评价是,“她个性很强,人很执着,又舍得吃苦。” 
  志在做慈善 妻子执意自己创业 
  得到丈夫支持后,张瑋才道出了开店的原委,“这些年来,你四处讲课,你的经济理论我也耳濡目染了一些,心里总想着有一天能有个地方让我施展一下拳脚,实践一下从你身上学来的理论知识;而且看你经常捐款给学校里的贫困生,也感染了我,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麽,但我们毕竟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想自己出来开店赚钱,然后办家福利院。” 
  郎咸平听了老婆的话后,很受感动。虽然开业当天他去外地讲课了,不能出席老婆张瑋新店的开业仪式,但他时刻都在关心老婆这边的情况。当天远在异地的他不仅给张瑋订了花篮,还连续打了好几通电话,甚至还通过朋友转告当天出席开业仪式的媒体记者要全力支持张瑋开小店。 
  郎咸平认为,凭借他在股民中为中小投资者的美名以及目前在社会上的名气,老婆张瑋开店可以说是条件得天独厚。而开业当天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证实了他的预测:一个剃着短发、十分干练的男子二话不说,直接递过一万元钱买了一套净水设备,原来该男子是某公司的经理,也是郎咸平北大房地産总裁班的学生,今天特地来为师母扎场子。其实作为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像这位男子一样成就卓越的学生郎咸平还有很多,即使世界500强的CEO中他的学生也不乏其人。 
  用爱作后盾 郎君力挺爱妻开店 
  郎咸平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大环境,小店发展十分艰难,刚开始可能由于她是朗咸平的老婆,关注的人很多,当平静下来以后,她和成千上万的小投资商一样,面临艰苦创业的奋斗曆程。但我希望她的小店越来越好。赚了钱去办个福利院,去实现救助他人的梦想。” 
  记者在与郎咸平的接触中发现,他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经济学家,对人十分热情和关心。同时,他对老婆开店也十分谨慎,当记者接到他的电话时,他笑着说:“请你一定不要提我,只宣传她开店的情况,支持她一下。我怕有人又会说我在炒作自己。”记者在电话中耐心跟他讲:“你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又是成都女婿,记者在定稿中不会对你産生任何负面效应。”后来,记者将此事讲给了张瑋听,张瑋笑着说:“没事,你报道你的,我给他打电话。”当天晚上,郎咸平又通过他的好友给记者打电话,同意报道了。通过这一小插曲,证明妻子张瑋在家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郎君也是非常爱她的。 
  春节期间,记者几次与郎的妻子张瑋在一起聚会,郎咸平都不时打来电话,向老婆嘘寒问暖。有一次记者与郎教授通电话,他说他四月份要到成都来讲课,他要专门到老婆张瑋的小店去看一看,关心一下。(来源:华西都市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