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三季度基金业绩分化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0日 05:2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宏源证券(21.38,-0.37,-1.70%) 王德全

  简单统计,三季度所有基金的平均跌幅为2.31%,有174只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同时也有405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基金净值居涨幅首位和末尾的基金业绩相差高达27.37%,基金业绩两极分化严重。

  考虑到基金类型的不同以及成立时间的不同,为了比较的科学合理性,在剔除了QDII、货币型、债券型及结构化基金以后,选取成立满三个月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作为分析样本,共计332只。

  业绩两极分化明显

  Wind数据统计显示,三季度,332只基金的平均跌幅为3.79%,其中199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跌幅为4.08%,133只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跌幅为3.35%,均战胜了上证指数和沪深300(3247.051,-82.28,-2.47%)指数。

  共有252只基金战胜了上证指数,占比75.90%,47只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占比14.16%。81只基金的跌幅超过了上证指数的跌幅,其中20只基金的跌幅在10%以上。基金净值居涨幅首位和末尾的基金业绩相差高达27.37%,基金业绩两极分化严重。

  从三季度的整体净值表现看,整体表现良好的基金公司都是以前业绩稳定的公司。另外,在三季度取得正收益的47只基金中,06年以前成立的“老基金”占到了28只,占比为59.57%,而09年新成立的样本基金(37只)只有3只实现了正收益。

  同门基金业绩差异大

  同一家基金公司的不同基金,其业绩两极分化现象也在加剧,三季度共有14家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的最大业绩差距超过了10%,大部分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业绩差距超过了5%,其中不乏一些大牌基金公司。

  基金业绩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虽然各基金公司目前都有投资策略委员会,会对下阶段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基本判断,从而制定统一的投资策略,但是很多基金公司对于旗下基金并不做出强制要求,不同的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看法不同,仍可以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进而影响其仓位的高低及业绩的好坏。其次,由于不同基金的规模和风格的差异,也会导致基金业绩的分化。例如,当市场热点转换较快、中小板股票活跃时,那些规模小、操作灵活的基金就有优势,而当市场风格由中小盘股转向大盘蓝筹股时,那些规模较大的基金表现就明显优于中小规模基金。第三,由于基金业迅速发展,基金经理严重缺乏,有经验的“明星基金经理”更是一将难求,在新基金火速成立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有一批“新人”走马上任,而这些年轻的基金经理无论是选时能力还是选股能力,都同老基金经理有较大差距,业绩出现差距也在所难免。所以,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不仅要选择基金公司,更重要的是 要关注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91010/05206822095.shtml

三季报揭示基金调仓思路:抢金融抛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7日 02:3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李娜每经实习记者支玉香

  基金三季报的披露大幕徐徐拉开。中邮、大成、广发等基金公司旗下20多只基金的三季报纷纷亮相。记者注意到,在刚过去的三季度,各家基金公司大面积调仓换股,对于地产、钢铁股大幅减持,新进(或增仓)了金融、商业零售、医药等低估值品种。

  基金的操作与市场动态极为“吻合”,上证综指三季度跌幅为6.53%,金融、地产、钢铁等二季度领跑的行业明显跌幅居前,而医药、食品、汽车等消费类行业则是小幅上涨。

  大面积调仓换股

  三季报显示,持仓结构调整成为了基金三季度的操作重点,多只基金对于重仓股进行了“大手术”。

  以中邮核心优选为例,从行业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来看,中邮核心优选在三季度增持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贸易、机械设备仪表和医药生物制药,分别增加了4.67%、4.52%和4.02%。

  另从重仓股的变化来看,中邮核心优选大幅增持逾2000万股哈药股份,哈药股份也变为该基金的头号重仓股;券商股以及具有参股券商概念的个股颇受中邮优选青睐,该基金在三季度分别增持辽宁成大(32.47,-0.60,-1.81%)吉林敖东(45.80,-0.90,-1.93%)近1000万股和200多万股,海通证券(14.21,-0.38,-2.60%)新进跻身其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金融股受宠

  三季度市场的大幅调整,具备估值优势的大盘蓝筹股重获基金青睐,多只已发布三季报的基金新进建仓(或增持)金融股。三季报还显示,基金减持地产的态度较为坚决。

  大成优选二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金融股和两只地产股,但到了三季度末,其十大重仓股中已经没有地产股身影了,而金融股依旧稳居前十;中欧趋势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金融股,到了三季度末,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又新添了1只金融股;广发中小盘在三季度增持了2只金融股。

  此外,与二季度相比,中邮核心优选的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也出现了银行股的身影。

  对于地产股的减持,中银中国的态度最为坚决,其二季度重仓持有4只地产股,但是三季度一无保留全都“驱逐”出前10大重仓股之列。

  不过,也有个别基金对地产股较为青睐。招商优质成长在三季度选择了增持地产股,鹏华优质治理的十大重仓股中依旧保留了保利地产(25.41,-1.00,-3.79%)招商地产(27.82,-1.43,-4.89%)万科A(11.48,-0.45,-3.77%)3只地产股。

  基金仓位向“平均线”靠拢

  三季度的市场走出一波“过山车”走势,基金仓位水平结束“疯狂”回归理性。整体来看,与上半年相比,基金在仓位上的差异变得不再那么明显,高仓位基金减仓,低仓位基金增仓,两者均向上半年底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86.01%)水平靠拢。

  三季报显示,中邮优选和中邮成长三季末仓位分别为92.32%和84.22%,比二季末下降1.65和5.58个百分点;大成优选的仓位为90.96%,较二季度末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融通领先三季度末的仓位为84.17%,其二季度的仓位水平为91.60%。

  鹏华创新在二季度末的仓位为75.39%,但到了三季度末,该基金的仓位已提升至88.46%。而泰达荷银效率优先在二季度的仓位为66.62%,但时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仓位上升为70.22%。

  相关报道

  基金密集调研零售医药股

  每经记者李娜

  在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基金调研的路线图一一显露。商业零售、医药等防御性浓厚的上市公司得到基金重点调研。

  医药行业中的云南白药(50.02,-1.07,-2.09%),在过去的三季度,包括华安基金、国泰基金、融通基金和长盛基金在内的9批机构前望调研;丽珠集团(33.70,-0.14,-0.41%)在三季度接待了中海和华夏两家基金公司的实地调研。

  商业零售股中的大连友谊(16.08,-0.50,-3.02%)在三季度迎来了13批机构前望实地调研,长信基金、大成基金、东吴基金和中海基金位列调研名单。

  商业零售股的广州友谊(20.34,-0.36,-1.74%)同样得到了基金的青睐。国泰基金、华安基金、长信基金、富国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均在三季度前望调研。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91027/02346885304.shtml

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 仓位降至80.1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 03: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余� 北京报道

  60家基金公司的563只基金2009年三季报28日披露完毕。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基金减仓3.31个百分点,可比的主动投资股票方向基金仓位降至80.15%,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净赎回规模有所放大。

  可比数据显示,封闭式基金减仓幅度最大,达5.5个百分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减仓3.26个和3.05个百分点。股票方向基金持股集中度和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比例也分别较二季度末下降0.94个和2.25个百分点,显示基金投资趋于分散。

  减仓导致今年上半年累积的浮盈大量兑现。三季度,基金已实现收益为1214.42亿元,但报告期内全行业仍整体亏损554.3亿元,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亏损462.32亿元和155.3亿元,主要原因是股市下跌使基金浮亏大幅增加。

  此外,三季度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遭遇334.2亿份和277.17亿份的净赎回,较二季度分别增加31.15%和90%。基金净值下跌和份额净赎回导致基金资产总规模降至三季度末的21648.49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96%。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91029/03376897173.shtml

竞争力:中部崛起的引擎

五、中部崛起:江河春水绿堪染
    从2004年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崛起战略实施5年来,中部六省已呈现出竞相发展、活力增强,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板块,中部的综合竞争力等不断增强。
    综合经济峰回路转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5年来,中部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05年,中部地区的GDP为 3.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份额为19%;2008年河南、湖南、湖北三省进入万亿元俱乐部。中部六省在全国13个“万亿元俱乐部”占据三席,2009年安徽GDP也可望突破万亿元。中部地区发展潜力经济有效释放,经济增长持续领先。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一直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中部各省GDP增速大都高于全国9%的增速,保持了较平稳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等反应区域竞争力综合绩效的关键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创立雨后春笋
企业区域经济的细胞,企业出生率是区域经济活力的微观基础。近年来,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以5%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08年增长仅0.78%;但是国家有关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中部地区企业如雨后春笋创立。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中部九省实有企业215.2万户,比上年底增长5.06%,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22.15%;西部十省市实有企业155万户,比上年底增长4.24%,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15.96%;东部十二省市实有601.26万户,比上年底下降1.5%,占61.89%。
    产业转移汹涌澎湃
    迎接产业转移潮是中部地区打出的第一张牌。东部的产业升级,中央的政策引导,中部的资源成本,加上中部争先恐后营销和千辛万苦的招商,大批产业转移项目如潮水般涌向中部。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将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从上海搬到合肥;德国博世投资长沙;中芯国际芯片项目落户武汉,中部6省实际利用内资同比增长了20%以上,利用外资占到了全国的19.7%。2007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对东部和中西部实行差别性政策,促使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掀起新一轮向中西部转移的热潮。江西的南昌和赣州、河南的焦作和新乡、安徽的合肥和芜湖、湖北的武汉、山西的太原、湖南的郴州等9个中部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
    社会投资持续领先
    从2004年以来,中部地区开始以超过30%的速度领跑全国,这一指标速度,最清楚地标志中部开始崛起和正在赶超。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2009年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分别为22.3%、35.2%和27.7%,中部投资增幅遥遥领先。
                           表1中部与 全国2003-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较
                                    2003   2004   2006   2007   2008
                               东部 33.6%  24.8%  19.3%  19.9%  20.9%
                               中部 33.1%  30.2%  30.6%  33.3%  32.6%
                               西部 26.4%  26.6%  25.4%  28.2%  26.9%
                               全国 26.7%  25.8%  24%    24.8%  25.5%

科技创新星光灿烂
    科技创新是中部各省推动中部崛起的共同引擎。五年来,中部各省企业创新声震寰宇。中部的“中国创造”让传统工业鼎力革新,焕发生机;中部的自主创新使高技术产业区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中部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让成充满竞争力;中部的“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自选动作。奇瑞、华中数控、中联重科、中国光谷、合肥、合芜蚌,中部的创新之星在中国科技创新的夜空里,成为最耀眼的星系。
    人力资源群贤毕至
    中部崛起吸引了全国的优秀人才。2003年以来,河南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3000多人,其中院士58人,博士2400多人。中部崛起战略实施3年,博士、硕士学历人员的流入与流出之比分别约为2.5:1和4:1。2007年武汉高校本科生的本地就业率高达60%,比往年提高了1/3。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城市通过集群的发展凸显着规模,也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中部群建设城市圈建设如火如荼,从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到湖北的“武汉城市圈”,从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到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从安徽的“江淮城市群”到山西的“太原经济圈”,有的进入国际示范区,有的已经成熟,有的初具轮廓。
    资源环境视如珍宝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中部崛起的途径。在湖南和湖北两省及有城市的共同努力工作和积极争取下,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湖北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此同时,中部其他各省,也纷纷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江西省划出“三条红线”: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不能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能引进、严重影响安全和群众健康的项目不能引进。河南在引进外资上也设立较高的环境门槛。
    跨国公司纷至沓来
    在风起云涌的开放开发浪潮中,世界巨头纷纷抢滩中部热土,中国中部逐渐走出“深闺”,绽放异彩。在外商投资企业区域分布呈现 “东高西低”总格局下,外商投资企业增长凸显中部崛起。2008年底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81.69%的外商投资企业。比上年底增长6.6%,中部九省实有5.05万户,同比增长15.81%,占实有总户数的11.62%。
    区域合作弦歌不辍
    在2006年六省主要领导“中部崛起高层论坛”拉开合作的序幕。其后中部六省间频繁互访,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六省间多条高速公路、水运航线开工,在合作中迈出了第一步。“中部办”加强区域协作创建了新的机制;中博会、中部崛起高层论坛搭建了区域合作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
   

六、六省比肩:各领风骚未雌雄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六省争前恐后,强抓机遇,形成各显神通,竞相发展的局面。
    湖南:工业提升最快,改革力度最大
    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强。2008年,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GDP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GDP、人均预期寿命、文化素质、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均处在中部前列,湖南动漫产业声名鹊起,工业结构不断提升,重点产业发展迅速。湖南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资源。科技转化能力强,实现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47.26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9.3%。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居中部第1,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利提升环境竞争力;两型社会综合实验区规划实施后,提升湖南制度竞争力。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均居中部第2;铁路居中部第3;水运居中部第1;对外开放成就显著,2005年至2007年间,湖南与粤港等泛珠区域各方共实施合作项目7500个,合同引资2910亿元,实际到位1070亿元,年均增长达50%%以上,占全省实际到位内资的55%。长株潭城市群(3+5)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列第11位,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列第11位,现实竞争力列第18位,成长竞争力列第11位。
    安徽:创新能力最强,增长潜力最大
    尽管安徽发展水平起点较低,但是经济增长最快,展示强大的竞争潜力和发展后劲。安徽农业竞争力较强,农产品资源丰富,粮、棉、油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安徽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皖南旅游区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安徽制造业竞争力强,能源、冶金、建材、家电、汽车及工程机械、农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里拥有一大批国际一流技术装备水平和一流产品研发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安徽区位优越,沿江通海,是长三角的纵深腹地。皖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航空和铁路运输能级全面提升,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安徽人民勤劳智慧,敢为人先,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创造了许多经济发展奇迹。安徽科教实力雄厚,科技人才汇萃,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竞争力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进一步增强安徽的创新能力;安徽拥有多层次的各类人才,人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商务成本优势明显。对外开放处在前列,全年进出口总额20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巨大,每年吸纳的长三角投资总额,都在以每年近1000亿元的速度增长。2008年,占到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已初现雏形,已经在大规模地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河南:规模优势最大,文化实力最强
    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和文化大省等,在中部地区其经济等规模最大,中原崛起战略实施以来,经济转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不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文化素质高,工资成本低。河南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等农副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竞争力迅速提升,2007年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居全国第四,增长68.5%,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国前列。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河南是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和能源枢纽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铁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第一,基础设施十分先进而发达。河南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城市群的经济规模大,GDP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7.4%。密度较高,分工程度较高,经济联系紧密,科技、医疗及文化设施水平高。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则确立了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实施“一个载体,三个支撑”路径战略。
    湖北:“科教实力最强,聚集程度最高
    湖北综合经实力最强:人均GDP,人均预期寿命71.65,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均处在中部前列,2008年生产总值也历史性地超过1万亿元,增长速度达13%以上,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湖北中高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迅速,大企业和产业集群加速涌现。湖北的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人才济济。各类国家级科研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五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三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中部之首。近5年来,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近4000项,其中1/3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光缆光纤产品抢占了全球市场的30%。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持续改善资源环境状况,会引领湖北实施制度和机制体制创新。对外开放成就显著,2008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增长38.4%;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80多家在湖北投资。武汉作为特大城市,聚集全省GDP的37%,武汉城市圈聚集全省GDP的67%,规模经济效应强。
    江西:生态环境最优,对外开放最高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连续六年超过12%;财政收入连续六年增幅保持20%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增长46.1%,增幅列全国第一位。江西农业竞争力提升明显,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数量,居全国前列。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潜力大。但产业规划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多,自主品牌缺乏,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等。江西人力资源丰富,素质高成本低,人均GDP和人均支出相对降低。
    江西天蓝、水清、山绿、景美;森林覆盖率现在位居全国第二,绿色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和最大的品牌。文化竞争力提升迅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感人生动,现代文化魅力无穷,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物质文化大规模建设,精神文化大力弘扬。江西“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对外开放的区位最为优越,交通便利,开放竞争力较强, 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20.03亿美元,居中部第二。外贸出口增速39.7%,居中部第三。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渐现轮廓,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
    山西:发展水平最高,资源条件最好
    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部最高。人均GDP首次突破两万元,人均预期寿命71.65,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城市化率平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名列中部前茅。能源工业竞争力强,传统工业基础良好,产业转型亟待落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压力巨大。区位相对闭塞,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作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锋芒初露,商业传统影响深远,创业观念务要重塑。对外开放势头良好,进出口增幅2007年曾居全国前3名。城市化水平居于前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太原经济圈的轮廓浮现。发展路径创新、和谐、开放、可持续“四条道路”,发展目标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基地、煤炭大省向煤化工大省跨越、人文自然资源大省向文化大省、经济强省的“三个跨越”。


    七、SWOT分析:老树逢春发新花
    处在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加速推进背景下的中部,机遇多于挑战并存,优势大于劣势。
    机遇与希望:潮平风好正扬帆
    本世纪前20年,在我国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中部六省发展面临更多、更大的机遇。
巨大的国际空间。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使中部能够更广泛、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资金、技术和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空间区位下降,中部地区利用网络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快速的产业转移。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深化,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以及服务业转移和外包到愿意开放市场、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服务业转移,已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和布局中的新趋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尤其在承接低运量、电子化的服务业方面,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具优势;与此同时,随着东部地区的发展积累和成本提升,东部地区产业开始升级,中部具有天然的承接东部产业基础和优势。
    潜在的国内需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基本实现小康,进入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中下发展水平阶段,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中部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坚强的中央支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国家积累足够的财力,开始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中部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支持中部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中部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中部解决交通设施的薄弱环节,支持中部治理生态和环境,支持中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中部减轻财政负担。
    无限的文化潜力。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不仅为世界所认同,而且将展示无穷的魅力,发挥巨大的作用,中部作为中国文化发祥地,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而且有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崛起,将使中部地区文化潜力得以发挥,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东部的危机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比重比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产生较大的冲击,经济发展明显下滑和放慢,中部地区外向比例小,经济波动较小,客观上可能是中部与沿海先进地区的距离缩小。

挑战与威胁:资本如水逐利流
    全球化和信息化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国际竞争,对中部地区的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要素流失,产业转移。一方面,发达国家依靠对高端技术的垄断和在高端产业上的垄断地位,攫取更大的垄断利润,以其优越的条件和良好待遇,吸引国内高端人才,吸引高端要素的流入,依靠他们丰富的营销经验占领国内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低端产业和投资,向这些欠发达国家或区域转移。
    成本上升,汇率变动。一方面,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长期内上升,国内资源定价体制改革,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将使中国的劳动力等生产业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带来挑战。再者,国际环境要求提高,国内环境压力,环境标准提高。资源约束和环境成本提升。

优势与潜力:根基厚重待深发
    中部地区是一片经年休耕的沃土,资源丰富,基础雄厚,深度开发,前景无限。
    现代农业,天下粮仓。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中部地区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黄淮平原、鄱阳湖平原为主的平原农业区,是我国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肉牛肉羊、水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全国40%左右的粮食产自中部。
    传统制造,基础厚重。中部6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基地,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已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中部6省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河南的食品加工、有色金属、汽车配件,湖北、湖南、安徽的钢铁、汽车、装备制造,江西的特色冶金和精密制造,山西的能源开发和不锈钢等产业都已成为本省的支柱产业。
人力资源,量大质优。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而劳动力的素质较高,中部地区人口总数占全国的28.1%。中部地区各类专业技术绝对量大。高校在校生数占25.2%,中专学校数占全国的24.4%,职业中学数占全国的30.5%,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全国的23.1%。中部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跨省输出基地,到外省市暂住人口占全国的43.6%。
    资源环境,丰富优美。中部地区气候适宜,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串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保护较好;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产值较高,矿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 45%。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  。
基础设施,立体网络。中部六省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中部6省拥有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铁路营运里程达1.51万千米。境内公路星罗密布,通车里程达35.3万千米。水运以内河航道为主,长江、黄河两大主航道横贯东西。民航方面,以省会为中心的民用机场开通国内上百条航线,部分机场还开通了国际航线。

劣势与问题:循环贫困需突围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思想观念落后,政府作风不佳,社会问题复杂,这些方面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亟待打破。
    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中部地区刚刚基本实现小康,人均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工业化水平较低,处在初期。城市化处在加速期,城市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国际化水平较低,经济外向型联系较弱。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受传统文化、小农意识的影响:重商意识不浓,“官本位”意识浓厚;机遇意识不强,等靠思想严重;开放包容缺乏,封闭排他严重。创新意识淡漠,因循守旧严重;竞争意识缺乏,市场观念淡薄;危机意识缺乏,小富即安浓厚。开拓意识缺乏,求稳而不敢冒风险。
管理制度,五种弊端。职能转变不到位,执行能力待提高;激励机制不合理,干部积极性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公职人员弄虚作假、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监管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的越位和缺位和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效率低,时间长,成本高。
    产业层次,亟待提高。中部的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关联程度不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辐射度不广。农业龙头企业不强,制造业产业链不长,服务业体系不健全。
社会问题,复杂敏感。由于自然区位、历史传统、经济落后和社会转型等原因,中部社会环境方面存在五大敏感性问题。社会矛盾敏感,社会治安敏感,公共卫生敏感,突发事故敏感,生产安全敏感。

 

八、战略对策:咬定青山不放松
    提升中部的竞争力,全球化思考,当地化行动,紧握关键任务,实施创新突破。
    战略定位:中国崛起之中坚
    中部作为国家的腹脏,伴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空间版图的演化及其中国的整体发展,加上自身的努力,未来应该也一定能成为:中国崛起之中坚,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腹地区域之一。
战略路径:迎头超越式发展
    这个路径主要有三点:利用当地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借助外部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创造自身竞争优势,瞄准工业化后期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目标,跨越式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
    战略措施:紧紧围绕工业化
培育大型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通过培育大企业和产业集群两路径,延长农业产业链,使农产品加工成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制造业,形成加工制造、装备制造和高科技制造产业体系,健全服务业,让服务外贸成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市场手段引导产业分工的区域分工,使大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中小城市着力发展专业制造。
构建创新体系,激励科技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中介咨询、投资融资、企业孵化等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创新的条件平台,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交流枢纽。构建顺畅、高效、能力充分的南北、东西向综合运输大通道和无缝衔接的交通枢纽;加强国际航空港建设,形成低空一体的国际化交通网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信息化、网络化的区域。
    深度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条件;根据市场需求有序开发资源;实施资源开发转型,发展以资源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业;高度重视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把解决环境污染治理纳入企业的技术改造中。
    开发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实力。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条件,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弘扬历史传统,塑造重商、宽容、创业、创新的区域文化。
建设城市群,推进城镇化。按照城乡统筹、迁转俱进、集中聚集,产业带动、政府规划和市场调节的原则,推进城市化,构建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采取政府援助措施,支持边缘区域城镇发展。
    完善教育体系,实施全民培训。实施全民终生教育计划,将人口劣势为人才优势。促进中部崛起,既要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又要结合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全面繁荣作好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建设金融中心,发展区域金融。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发展金融服务业,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培育优质的资本市场主体;进一步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加强金融市场软件建设,优化资本市场环境。
    吸引软件要素,出口软性产品。中部地处内陆,在对外开放具有特殊的约束。为此,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引进和发展内销型的产业,吸引和发展低运量或者依靠网络传输的制造和服务业,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实施水平分工,谋求错位发展。中部六省发展水平相近,但各有特点,加快一体,错位发展,水平分工,合作共赢。为此,各省应根据扬长补短的原则,实施不同的发展的崛起战略。山西:平安崛起;安徽:创新崛起;3、江西:绿色崛起;湖南:科学崛起;湖北:集群崛起;河南:大省崛起。

 

上文为《竞争力:中部崛起的引擎》下半部分,全文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315fd0100fu4o.html?tj=1

楼继伟:中投的投资策略没有转向

中投把房地产和大宗商品投资作为对中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和货币价值下跌的对冲;中投会逐步增加自营比重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王紫雾】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否认中投近期投资策略发生重大调整。

  "外界看到我们大量做的矿产、能源、房地产等行业的直接投资,以为中投配置策略有什么重大的调整,实际没有多大调整。"10月28日,楼继伟在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称。

  他指出,最近对矿产、能源等大宗商品的投资,不能说明中投的实际投资策略有重大调整。事实上,交给专业管理人员而不是通过公开市场的交易比重更大,这些都是没有必要公开披露的。

  楼继伟表示,大宗商品一直是中投投资重点,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大宗商品有较大关联。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价格泡沫的破灭,大宗商品开始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中投把房地产和大宗商品投资作为对中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和货币价值下跌的对冲。这些投资回报目前看来还可以,到年底不敢说回报会怎么样。

  楼继伟说,全球化进程似乎要受阻,这是他现在最担心的事情。中投肯定一直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力量。如果进程受阻,中投也有受阻的对策,但是他仍担心这一点。

  他同时称,中投还会以投资金融组合产品为主,少量直接投资。因为进行金融产品投资时可以把资金委托给有良好经验的管理人,但中投会逐步增加自营比重。■


http://www.caijing.com.cn/2009-10-28/110296612.html

巴菲特的错误赌注

巴菲特的错误赌注
《环球企业家》2009年第20期

  全世界对电动车的狂热想象,将对新技术投资向来退避三舍的奥马哈先知和对技术极为痴迷的王传福,卷入同一场高风险的棋局中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岳淼

  对王传福而言,被胡润盯上似乎并非什么值得庆幸的事,后者因其所炮制的“中国富豪”屡屡出事(1999年至2008年间其榜单中至少诞生了48名所谓“问题富豪”)而被戏称为“杀猪榜”。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想让胡润忽略这位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显然并非易事。

  事实上,自2008年9月27日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宣布斥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10%股权以来,“股神效应”就一直笼罩着王传福。如果对巴菲特之于中国企业的神奇“点金术”——最近一次是他在股东大会上宣称自己只穿中国大杨集团生产的“创世西装”而让此前籍籍无名的李桂莲财富及声名暴增——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丝毫不会怀疑:这远比王多年来乐于炫耀的“专注”、“技术”更具说服力,更让外界一直质疑比亚迪的“山寨”、“抄袭”不攻自破。

  于是,10月13日,43岁的王传福毫无意外地以350亿元身家(较去年增加290亿)登顶胡润的中国百富榜,成为“中国首富”。而对于巴菲特,这同样是在中国再度验证其眼光的时刻。一年前其认购比亚迪股份(01211.HK)时,价格不过每股8港币;2009年10月15日,比亚迪股份的股价已超过76港币,这意味着巴菲特已浮盈近10倍。

  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不过是表象。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胡润,都非常看好比亚迪高调进入的电动汽车领域。“我投资比亚迪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它能把我前进的梦想重复充电2000次。”巴菲特曾如此评价比亚迪。胡润的说法则更直接,“王传福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张茵家族的废纸循环再利用,都显示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成就。”

  事件的主角王传福曾对本刊表示,“比亚迪进入的领域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我们从电池做起,到手机零部件到汽车。我们深知这种竞争的残酷性。”而对进入电动车领域,其理由在于,在电池领域上位之后,他想做一些关乎民族产业的大事。

  不过,制造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前路可谓荆棘密布,这更像是一个人的战斗。其中不乏技术上的难题:在现有的材料体系下,研发出可为重达1至2吨的汽车提供稳定动力的汽车电池,意味着由数百块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必须完美无瑕;有接受度问题:即使油价高企,平心而论,高昂的电动车购置成本亦难以抵消其节油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还有众多同行的攻击猜忌:在他们眼中,比亚迪那些过于招摇的公关策略似乎是为了掩饰某种苍白无力感,而众多有关其最具代表性的双模电动车F3DM之猜测与质疑,也已让这家公司不堪重负。

  毫不奇怪,F3DM自2008年12月15日上市以来,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仅向政府及企业团体销售了100辆左右;而今年前7个月,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车丰田普锐斯在美国销量已逼近7.5万辆。F3DM原定9月向普通消费者销售的计划,如今也已推至10月,这与其之前轰轰烈烈的造势相比,显得过于“雷声大雨点小”。尽管F3DM及纯电动车E6在今年1月亮相北美国际汽车展的主展厅,并吸引了巴菲特的到场助阵,但王传福随后即更改了其出口美国的计划:出口时间由2010年改为2011年,车型则由F3DM调整为F6DM。

  对于比亚迪这样急于在电动车领域博得一席之地的“抢跑者”而言,计划的变更,亦显示了其所遇到的巨大难题。比亚迪公司新闻发言人、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中国之前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任何积累,所以,即使在一些最基础的配件方面,比亚迪也需要亲历亲为。比如,他们必须在深圳为自己生产的电动车建设充电桩。此外,F3DM的价格也令人瞠目,尽管其14.98万元的价格仅相当于丰田普锐斯的一半,但却又高出同类传统燃油汽车约一倍。“F3DM的理想售价大约为10万元。”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用动力研究所所长裴普成对《环球企业家》说。即使购买F3DM能享受新能源汽车整车的5万元政府补贴,消费者仍需支付比传统汽车高出2万至3万元的价格,凭什么?王传福也曾提出,只有政府出台电动车优惠政策,公司产量能够提高,电动车的价格才能下降;而量产规模,则为“5万辆”。

  值得庆幸的倒是,与六年前一头撞入电动车领域时相比,如今王传福至少可以每天驾驶着一辆F3DM汽车上下班。心情好的时候,还可以在占地16万平方米的汽车试验场上测试这款车的各种性能。这个试验场对汽车性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水坑,斜坡,坑坑洼洼的路面,在一条长达3.8公里的高环跑道上高速行驶,对司机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对乘坐者来说也是一种惊险的体验。高高的护墙将它与外界隔离,场里随处可见快速迂回行驶的汽车。这个跑道展示了一种雄心——在国内只有销量第一的大众有类似测试跑道与之匹敌。

  就在距离试车场不远的工厂里,数以万计的工人们夜以继日地生产着汽车。他们身负着王传福寄予了莫大希望的一场盛大试验,正如过去以30%的成本优势在电池方面击败了三洋、松下、索尼等巨头,以及依靠所谓“人海战术”在研发、设计、模具和生产各个环节,把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做法在传统汽车领域崛起一样,王试图将这种模式复制到电动车领域。但是,至少目前,这种复制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碍——比亚迪面临更多的是如何从零做起培育一个产业的难题,更遑论复杂而又精确的专利及技术。在9月5日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王甚至吁称,缺乏对消费者的鼓励和补贴阻碍了比亚迪生产出适合私人购买的充电式混合动力车。

  对痴迷于新技术的王传福来说,六年前的一次经历令其没齿难忘。那天,王站在其花费重金研制出来的电动汽车前时,负责演示的技师却脸色骤变——车只挪动了一点点,而他却一筹莫展。

  “那真是一个尴尬的时刻。”当时在场的王建均回忆说。

  优势丧失

  王传福不想重复类似的尴尬,至少不能轻易言败。过去6年中,比亚迪至少已在电动车项目上投入了超过10亿元,此外,以电动车生产为主的深圳新基地总投入则将超过40亿。

  而78岁的“奥马哈先知”巴菲特能够置其“第三条投资准则”(对高技术产业退避三舍)而不顾,听从其合作伙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建议,对之前未有耳闻的比亚迪下注,也令王大感欣慰。

  此前,王传福理想的策略是,利用电动轿车的低门槛进入市场。在他看来,电动轿车只采用基本的马达和变速箱,零部件相对较少。从制造的角度看,省去了汽油机系统,跨越了机械传动的难题,让无级变速、四轮驱动这些中国汽车业至今仍无法掌握的复杂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只有一点——必须把电池做得更好。

  这似乎不难。王认为自己有两大优势:第一,比亚迪是“电池大王”,还是唯一一家横跨电池、汽车两大领域的制造商;第二,他们有低成本制造的经验。由此,这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堂・吉诃德”偏执地认为,借助于这种电池的产业衍生优势,他能够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以往的经历无疑给了他极大的自信:六年前,他孤注一掷地进入汽车业,六年后,汽车已成为比亚迪最大的利润贡献者。为此,在过去的一年,王传福甚至采购了超过200吨磷酸铁锂的基础原料以制造磷酸铁锂电池,他甚至是至今为止这一领域全球最大的买家。

  但问题在于,比亚迪能够将其手机电池制造的低成本能力平移到汽车动力电池上吗?“两者对生产工艺和质量的要求简直是天壤之别。”天津力神副总经理许刚对《环球企业家》说,比较而言,后者更接近于传统笔记本电池,只不过笔记本电池通常只有六个组成串联电池组,而汽车电池则复杂得多。此外,“除去必要的政策扶持,比亚迪成功的关键在于汽车技术和电池集成优化,以及能否推出性价比高的高性能汽车”,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清泉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事实上,王传福遭遇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即在于其所炫耀的“技术”,尤其在电池方面。

  由于同一类型、规格、型号的汽车电池在电压、内阻、容量方面存在差别,性能表现很难一致,其性能指标往往达不到单个电池原有的寿命和性能。磷酸铁锂电池也充分体现了这些难题,在其制造过程中,电池极板厚度、活性物质活化程度等细小差别都会影响电池性能;电池通常需要在长期震动高温强电流的环境下作业,在车厢内每个电池的温度、通风条件、自放电程度、电解液的密度会有差别,也会极大增加电池电压、内阻和容量的不一致性。如果不能对电池单体进行及时维护,电池组的寿命将缩短为单体电池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实际上,F3DM电池模块就由100块电池串联而成,这就像100个水管联在一起,假如有一个水管堵住了,另外99个可能也无法工作。许刚甚至认为,一致性的要求将完全摧毁比亚迪之前通过分解自动化设备,利用“人海战术”所建立的竞争优势。

  比亚迪有过类似败绩。2002年前后,王希望借手机电池优势推出电动自行车,这批名为“冲天豹”的锂电池电动车平均售价3500元左右,但因产品和技术经验不足,最终该业务不了了之。显然,比亚迪没能复制其在手机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

  这也是王传福不愿提及的一次失利。他没能抓住在电池一致性问题上小试牛刀的机会。电动自行车电池与汽车电池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后者的电池数量及关系系统更加复杂。之后,比亚迪依然对一致性的问题估计不足,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2005年,比亚迪进入笔记本电池市场,希望成为戴尔笔记本电池的供应商,但因一致性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铩羽而归。

  如果仅从工艺流程上考量,磷酸铁锂电池与一般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大致相当,其中,配料、涂布辊压、装配(卷绕及注液)、化成是关键工序。毫不奇怪,这是一个工艺性很强的过程,最大的问题是你不知道怎么做。“稍有不慎,成千上万个电池就会报废,而且你根本找不到原因。所有的因素都会毁掉电池。”天津比克电池总工程师毛焕宇解释说。犯错误的成本很昂贵:一条3000万安时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投入就高达1.5亿元,一个工位的设备就高达500万元以上。这些精密设备不仅昂贵,而且本身极易损坏。设备调试的机会成本也极为高昂,这种全套自动化的生产接近于刚性生产,但生产的数量却无法简单放大。“仅改进产能的损失就动辄高达几千万,而且改进效果也并不能令人满意。”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CEO肖斌表示。

  比如其中的涂布工艺,涂覆设备涂布辊极易损坏。“一些大小口径在3CM直径O型密封圈仅材料费就要5万元钱,还需要日韩工程师上门调试。”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邱恩超博士对《环球企业家》说。在生产过程中,这些浆料其涂覆均匀性和厚度均需要自动化监控设备即时调整,否则其电池制成品就必然会出现一致性不符的问题。

  比亚迪显然急于掌握这些技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策略就是购买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进行仿制。“这样的结果是设备制造商都不愿意卖设备给比亚迪。”一位知情者透露说。

  与机械制造过程不同,“电池其实是一个活的半生生命体,其能量释放仰仗化学反应,与机械零件相比,其弹性大得多。”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对《环球企业家》说,“不一致性是绝对的,一致性是相对的。”何认为,通过电池管理系统来弥补动力电池性能的不足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中国在这一高领域的技术积累相当匮乏。而在全球范围内有能力做电池管理系统的公司多数都与国际大汽车厂有来往,其合作多为技术合作或者合资公司的形式,亦有排他性,比亚迪难以置喙。

  对电池管理系统而言,一个最简单的挑战是如何保证车厢内的电池温度。“电池最适应工作的温度是30度左右,低一点高一点都不行。”天津力神一名曾参与过整车测试的工程师对本刊说。在力神的相关测试中,电池一旦超过60度,寿命将迅速衰减到原有性能的三分之一。在他看来,F3DM之所以采用了风冷技术,乃是迫不得已。其现有的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持散热更好的水冷技术。水冷电池箱要封闭在特别的容器中,需要过水或冷却液,让其均匀迅速地带走热量。这种技术并不成熟,即使全球领先的丰田汽车也没有采用水冷技术。

  由于电池体积庞大,而车辆空间有限,比亚迪F3DM将电池层加上管线和散热器,而且电池层还要有保护底板平铺在底盘之上,离地间隙可能只有10厘米左右,即使在城市路面,过隔离带都有可能拖底,要是南方城市的雨季,路面积水则可能损害电池。更大的问题是散热。当汽车在启动、转向、刹车的时候冲击电流会非常大,电池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其采用较为廉价的风冷技术需要使用风扇,使得空间更加有限。

  “对于F3DM来说,散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空间问题,如果抛去成本因素,加装空调散热更加理想,但是仍会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丰田雷克萨斯产品工程师杨振兴对《环球企业家》说。逼仄的空间不仅使得风扇数目无法无限增加,噪音也随之而来,舒适性又难以保证;如果加装独立空调系统,又需要消耗大量电池内的电能,虽然解决了散热问题,但会导致续航里程大幅降低,成本大幅增加。

  当然,这些均非危言耸听,人们也乐意谈论比亚迪突破的意义所在。科尔尼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戴加辉表示,F3DM对于比亚迪和中国汽车工业都是重要的一步,人们会关注它是否有潜力让中国汽车业实现条约式的发展,跨越汽油机直接进入新能源阶段。但不难得出的结论是,王传福仍需要自我革命,他必须抛弃既有的人工取代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新挑战

  谈何容易。

  即便对于巴菲特抛来的绣球,王传福也曾讨价还价过:巴菲特最初打算买下比亚迪公司25%的股份,但王拒绝了。他虽然希望与巴菲特开展业务上的合作,借此提高自己品牌的声誉并打开进军美国的大门,但又不愿让比亚迪股份的出让比例超过10%。

  显然,对于43岁的王传福及其耗费14年打造的比亚迪,巴菲特若想深入了解仍需时日。王勤奋好学,经常工作至深夜,除了技术,他也无任何其它嗜好。更重要的,是王斩钉截铁的决心。2008年,为了宣传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第二款车F6,王首次向公众开放刚刚落成的深圳坪山汽车产业基地。人们对其做法瞠目结舌:虽然一些厂房的屋顶还没有建好,但在冲压、焊接线上已经看到了排列整齐的工人。厂房建立在一片夷平了30多个山头、填平120多个鱼塘、挖出750万立方黄土、面积达112万平方米的基地之上,里面建有自有发电厂和56座生产厂房;在焊接、涂装、总装等几大工艺生产上,总共有2000多项设备是比亚迪自己研发制造的,其中一些即使是汽车产业的专家也未曾见过。

  另一位颇得巴菲特信赖的合作伙伴、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董事长戴维・索科尔(David Sokol)去年夏天参观比亚迪公司时,曾亲眼见证过王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决心。王带他参观了比亚迪的各个研发和生产部门,并表示公司要生产100%可再生电池,他自信地宣称比亚迪研制出了一种无毒电解液。为了证明,王竟然倒上一杯电解液一饮而尽,“滋味不怎么样”,他一边皱眉头,一边请索科尔也尝一口。索科尔拒绝了,但却领会了此举的含义。

  不过,仅有自信是不够的。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温旭辉看来,比亚迪需要突破两个最核心的难题:驱动电机和耦合装置。就驱动电机而论,国内很多标准是和国际相接轨的,但这种优势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内,中国在大规模量产大功率的驱动电机方面经验不足。“在实验室内,驱动电机可以做到50万公里的可靠性,几乎是美国新一代汽车研究计划Freedon—CAR标准的一倍,但实验室的研究只是第一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路试验证不够。”温解释说。国内大多数电机企业路试仅仅局限于一两台样车的测试,这远远不够,“五十到一百台是最低限度,现在研究的内容还无法进入商业化阶段。”其核心原因在于尽管实验室可以模拟乘客的驾驶习惯,但很难模拟震动、温度、灰尘、烟雾等环境变化。一些核心部件需要承受10G的重力加速度,这几乎与火箭发射时的加速度相当。

  比亚迪在这一领域的积累如何,尚不得而知。本刊在调查中发现,出于不为人知的原因,比亚迪F3DM所使用的驱动电机至今尚未送交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检测,后者是国家“863”项目中电动汽车用牵引电机的指定性能检测鉴定机构。

  “即使是电路板这种用麻袋装的基本部件,国内器件除非一件件测试才能保证良品率,但用麻袋装的东西你无法测试,要保证一致性,就不得不用进口的。”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余平对《环球企业家》说,余是863计划“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项目专家之一。而如果想达到电动汽车量产的标准,其故障率必须降低到百万分之几十以下,而电机制造成本需要降低至现有产品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在余平看来,抛去可靠性不谈,高度依赖进口会导致两个致命问题,首先是无法控制成本,其次是不理解核心元器件的基础设计,没有能力去改动设计,也不可能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将控制器持续优化。放眼全球,即使在控制系统独占鳌头的日本公司也都采用了亲力亲为的方式,例如丰田、日立等公司,“日系优势明显,欧美也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更不行。”

  王意识到了这一点。令他感到进退两难的是其电机控制模块占了F3DM不小的成本,一套140千瓦的电机驱动模块如果进口外购,成本乐观估计至少在1.5万元。温旭辉有过和相关国外厂家交流的经验,如果单一厂家其产能能够达到百万套,其成本可能下降三分之一,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量产的要求。“我觉得这个价格很难想象,除非电机驱动技术出现巨大的技术突破才行。”温悲观地说。依照其经验,成本并不是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而直接下降,而是曲线形下降,降至三分之一的成本约需十年。

  王传福也认为汽车消费的概念是大量、低价,如果要实现价格优势,就必须自我整合。这迫使王不得不另辟蹊径,以近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破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中纬积体电路(宁波)有限公司,这家过去主要生产6英寸半导体芯片的公司,其设备寿命已近20年。王希望借此强化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但这一收购并不被业内看好。芯片设计产业正呈现集成化、平台化的趋势,英特尔等巨头都在走类似路线。“集成化是小设计公司的大敌,小公司设计一个芯片可能卖到3块钱,而集成芯片中加一个同样功能只需要增加几毛钱的成本。在这一领域并无积累的比亚迪可能事与愿违。”Frost & Sullivan分析师常远翔对《环球企业家》说。

  另一个无法规避的难题是耦合装置的问题,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国内对混合动力车中的耦合装置不够重视,这个小小的装置可以使混合动力车在油、电两种模式中平稳切换。“直到最近几年,中国公司才认识到这个小小部件的重要性。”温旭辉说。据温所知,国内仅有中科院和北汽集团正在测试国产耦合装置,但“难度非常大”。

  内忧外患

  让王传福头痛的,还有无可回避的专利问题。

  电池行业的职业选手们已为比亚迪日后的扩张构造了一道无形的铜墙铁壁。这些强有力的竞争者包括:拥有原料专利及Carbon Coating制程专利的加拿大企业Phostech Lithium公司(德国南方化学下属子公司);美国A123公司则是Small Particle Size制程专利的最佳代表;取得了部分Carbon Coating制程专利的美国Valence公司。其中以Phostech最为活跃,他们早已对中国市场明察秋毫。

  三家公司为了取得可能改变电池、汽车和所有动力相关产业生态的磷酸锂铁正极材料的专利主导权,早已在国际上大打跨国专利战。宣称对此拥有专利的Phostech公司对A123和日本NTT公司提起诉讼,索赔金额高及十亿美元。“这些专利保护非常严密,涉及到材料、工艺和结构,突破并不容易。”何祚庥说。

  “我们非常在意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会按照企业的正常行为来做。”Phostech高级市场总监陈卫对《环球企业家》说。尤其是,2008年Phostech在中国已成功申请碳包覆这项最基础的核心专利。这在电池行业引起了巨大恐慌。比亚迪等十余家中国厂商正联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对之提起专利无效请求。“但这并不容易。”众达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柯恒说,“比亚迪应该最大限度了解对手专利的弱点,选择专利互换、授权或者私下和解的方式。”本刊在调查中发现,比亚迪在美国其实已经申请了23项专利,但多数集中在车辆外观等方面,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利寥寥无几。“如果进行全球市场销售,我奉劝中国制造商从专利拥有者那里获得许可。”“磷酸锂铁之父”、美国德州大学力学工程教授约翰・古德伊夫(John B. Goodenough)对《环球企业家》说。

  一个悲观的消息则是,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开展的证据收集工作进展极为缓慢,恐怕很难赢得这场官司。但对于立志“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王传福来说,毫无疑问,他必须赢得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显然,面对那些跨国巨头,王若想复制与鸿海之间“商业机密”诉讼的反转剧,可能性极低。

  曾考察过比亚迪公司的美国铝业亚太区兼中国区总裁陈锦亚,则强烈感受到了比亚迪电动车产业化最大的危险——王传福一开始就寄希望于低回报、量大的方式迅速打开电动车局面,但这种想法并不现实,高技术、低回报的模式无法长期支持比亚迪的后续业务,而比亚迪的品牌还无法强势到让消费者购买高溢价的水平。在陈看来,王必须懂得量力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明白多处着力是可怕的。

  事实上,王传福也试图借助外力。今年5月26日,大众汽车证实称,已与比亚迪就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准备在混合动力和由锂电池驱动的电动车领域探讨合作机会。王希望与大众这类公司建立起联系以解决一些难题,但这种联盟关系相当脆弱,“很显然,大众并不希望比亚迪即卖电池,又卖汽车。”陈锦亚表示。

  而就产业化而言,最大的阻碍则是中国混沌不清的新能源汽车整车补贴政策。如果无法获取政策补贴,首当其冲的是高昂的产品售价问题无法解决。王建均坦承,即使能够做到5万辆的规模,整个DM系统成本降低也非常有限,只能降低一万多元,“政策因素要远远大于市场因素,F3DM能够销售多少取决于政策支持力度。”

  由于涉及各方利益,使得比亚迪游说政府获取支持并非易事。如果政策一旦出台,势必将掀起新一轮行业洗牌。一些在电动车研发上尚不成熟的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而这意味着大量传统汽车的产能闲置和零部件体系的大逆转,比如内燃机和变速箱的生产商可能订单锐减。其涉及的产业规模动辄数万亿元。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是政府考量的首要问题,更何况传统汽车既得利益者、拥有巨大力量的合资和国有汽车公司也会影响政策的制订。邱恩超认为,比亚迪电动车至少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陷入尴尬境地。

  另一个问题则是工信部、科技部即将上演“路线之争”问题。在新能源车方面,前者似乎更青睐于与外资合作,后者则一直高举“自主为先”的大旗。工信部今年4月初还主持召开了高规格的“2009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这次论坛上,日产汽车成为最大的受益方。按照协议,日产将成为制订中国电动车行业标准的唯一主角,并为工信部制订包括充电网络建设和维护的行业标准。这对于日产日后的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意义。而即便是科技部,据说高层对比亚迪曾大力鼓吹的铁电池(即磷酸铁锂电池)“不以为然”。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川恒彦谨慎地将电动车春天设定为2014至2015年。他认为,比亚迪设定的两年内卖出2万辆F3DM并不现实。由此,比亚迪将面临核心零部件缺乏引发的交货周期延误和价格居高不下的难题。

  “比亚迪肯定是日产的竞争者,但却是另一个层面的竞争对手,他们的价格区间和日产并不相同。”中川恒彦对《环球企业家》说。他认为,电动车全球价格体系将参照既有的价格体系:欧美最高,日韩次之,最后才是中国制造商。

  曾几何时,将“低价策略”奉为法宝的王传福,对所谓“专利”嗤之以鼻,对技术更是迅速“抄袭”、“模仿”,为此,他还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交恶至深。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郭甚至抛出了质疑巴菲特的“三问”:巴菲特与比亚迪合作是否有违诚信?巴菲特敢不敢驾驶比亚迪电动车上下班?巴菲特凭什么判断比亚迪的潜力?

  在听完郭台铭的“三问”后,芒格充当了王传福的“挡箭牌”,“我认为这个人正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伟大的事情。”不过,当股神及其搭档透过比亚迪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在电动车领域骑虎难下的王,还会指望谁来为自己挡箭呢?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91029/15246900118.shtml

2009年10月27日

王亚伟三季末重仓股曝光

  三季报揭晓明星基金经理投资路径,重仓股"大腾挪"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张亦文

  明星基金3季度调仓路径今日揭晓: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偏爱医药股,兴业趋势投资基金经理王晓明"热衷"银行股,华夏复兴基金经理孙建冬则对此前重仓持有的金融、保险行业进行了大比例减持。

  仓位调整增减不一

  3季度市场大幅调整,明星基金仓位调整则增减不一。

  由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3季度逆势加仓,股票仓位由2季度85.41%提升至89.28%。其掌管的另一只华夏策略精选3季度则出现了减仓,股票仓位降至68.64%,仓位下降6.66个百分点。

  今年来步步踏准市场节奏的华夏复兴在3季度大幅减仓,股票仓位由2季度的93.02%下降至78.47%,仓位下降高达14.55个百分点。

  而兴业趋势投资"逆势"加仓,将股票仓位由2季度的78.72%提升至84.90%,仓位提升逾6个百分点。

  加仓剑指医药股

  虽然明星基金调仓路径各有不同,但均一致看多医药股。其中,王亚伟明显表现出对医药股的偏爱,将医药、生物制品的持仓大幅增加到12.66%,较前一季度增加10.71个百分点。王亚伟掌管的另一只华夏策略精选同样大比例增持医药、生物制品行业。此外,华夏复兴也较大幅度增持了医药、生物制品,兴业趋势投资小幅增持了医药、生物制品行业。

  部分强周期行业在3季度遭遇明星基金的减持。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将金属、非金属较大幅度减持,持仓比例由15.85%下降至10.84%。华夏复兴2季度重仓持有的金融、保险行业被大比例减持,持仓比例由2季度的35.41%减持至10.50%。兴业趋势减持了房地产行业,将持仓比例由上季度的6.07%减持至3.09%。

  重仓股大变脸

  大幅调仓的背后,则是明星基金集体对前十大重仓股"大腾挪"。

  其中,与2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相比,华夏大盘精选3季度前十大重仓股4只为"新面孔"。其中,片仔癀(37.40,-0.64,-1.68%)建设银行(5.83,-0.08,-1.35%)星湖科技(10.53,-0.86,-7.55%)渝开发(14.42,0.15,1.05%)均为3季度新"进驻"前十大重仓股,太行水泥(9.69,-0.10,-1.02%)华光股份(17.90,-0.31,-1.70%)S上石化(10.93,-0.03,-0.27%)华菱钢铁(6.55,-0.24,-3.53%)则被剔除出前十大重仓股。

  值得注意的是,国阳新能(41.52,0.00,0.00%)依旧为王亚伟所"钟爱",依然位于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此外,中国联通(6.28,-0.05,-0.79%)中材国际(36.82,0.00,0.00%)中恒集团(19.51,-0.31,-1.56%)中国石化(11.54,-0.11,-0.94%)恒生电子(14.19,-0.14,-0.98%)依然为前十大重仓股。

  华夏策略精选前十大重仓股与华夏大盘精选极为类似,其中,包括国阳新能、中恒集团、片仔癀、建设银行、渝开发、中国联通和中材国际等7只股票均重合。

  华夏复兴前十大重仓股的调整"动作"更大,8只为新面孔,其中包括新湖中宝(11.57,-0.46,-3.82%)大秦铁路(9.74,-0.24,-2.40%)中材科技(31.75,-0.91,-2.79%)老白干酒(20.82,-0.17,-0.81%)中天科技(22.65,-0.59,-2.54%)、北巴传媒、五矿发展(18.06,-0.02,-0.11%)大商股份(37.64,0.42,1.13%)

  兴业趋势投资3季度前十大重仓股5只为"新面孔",投资策略更加侧重"防御性",将2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的万科A(11.70,-0.28,-2.34%)中国中铁(5.96,-0.04,-0.67%)工商银行(5.01,-0.08,-1.57%)宝钢股份(6.81,-0.16,-2.30%)、中国联通等大市值股票剔除,中兴通讯(37.82,-0.54,-1.41%)恒瑞医药(41.43,-0.31,-0.74%)双汇发展(41.50,-0.10,-0.24%)交通银行(8.61,-0.18,-2.05%)以及中国石化则新"进驻"3季度前十大重仓股。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91028/03576891200.shtml

三季报揭示基金调仓思路:抢金融抛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7日 08:43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实习记者  支玉香

  基金三季报的披露大幕徐徐拉开。中邮、大成、广发等基金公司旗下20多只基金的三季报纷纷亮相。记者注意到,在刚过去的三季度,各家基金公司大面积调仓换股,对于地产、钢铁股大幅减持,新进(或增仓)了金融、商业零售、医药等低估值品种。

  基金的操作与市场动态极为“吻合”,上证综指三季度跌幅为6.53%,金融、地产、钢铁等二季度领跑的行业明显跌幅居前,而医药、食品、汽车等消费类行业则是小幅上涨。

  大面积调仓换股

  三季报显示,持仓结构调整成为了基金三季度的操作重点,多只基金对于重仓股进行了“大手术”。

  以中邮核心优选为例,从行业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来看,中邮核心优选在三季度增持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贸易、机械设备仪表和医药生物制药,分别增加了4.67%、4.52%和4.02%。

  另从重仓股的变化来看,中邮核心优选大幅增持逾2000万股哈药股份,哈药股份也变为该基金的头号重仓股;券商股以及具有参股券商概念的个股颇受中邮优选青睐,该基金在三季度分别增持辽宁成大(32.05,-1.84,-5.43%)吉林敖东(45.81,-2.08,-4.34%)近1000万股和200多万股,海通证券(14.23,-0.62,-4.18%)新进跻身其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金融股受宠

  三季度市场的大幅调整,具备估值优势的大盘蓝筹股重获基金青睐,多只已发布三季报的基金新进建仓(或增持)金融股。三季报还显示,基金减持地产的态度较为坚决。

  大成优选二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金融股和两只地产股,但到了三季度末,其十大重仓股中已经没有地产股身影了,而金融股依旧稳居前十;中欧趋势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金融股,到了三季度末,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又新添了1只金融股;广发中小盘在三季度增持了2只金融股。

  此外,与二季度相比,中邮核心优选的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也出现了银行股的身影。

  对于地产股的减持,中银中国的态度最为坚决,其二季度重仓持有4只地产股,但是三季度一无保留全都“驱逐”出前10大重仓股之列。

  不过,也有个别基金对地产股较为青睐。招商优质成长在三季度选择了增持地产股,鹏华优质治理的十大重仓股中依旧保留了保利地产(26.58,-0.91,-3.31%)招商地产(29.50,-1.38,-4.47%)万科A(11.98,-0.49,-3.93%)3只地产股。

  基金仓位向“平均线”靠拢

  三季度的市场走出一波  “过山车”走势,基金仓位水平结束“疯狂”回归理性。整体来看,与上半年相比,基金在仓位上的差异变得不再那么明显,高仓位基金减仓,低仓位基金增仓,两者均向上半年底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86.01%)水平靠拢。

  三季报显示,中邮优选和中邮成长三季末仓位分别为92.32%和84.22%,比二季末下降1.65和5.58个百分点;大成优选的仓位为90.96%,较二季度末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融通领先三季度末的仓位为84.17%,其二季度的仓位水平为91.60%。

  鹏华创新在二季度末的仓位为75.39%,但到了三季度末,该基金的仓位已提升至88.46%。而泰达荷银效率优先在二季度的仓位为66.62%,但时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仓位上升为70.22%。

  相关报道

  基金密集调研零售医药股

  每经记者  李娜

  在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基金调研的路线图一一显露。商业零售、医药等防御性浓厚的上市公司得到基金重点调研。

  医药行业中的云南白药(52.50,0.54,1.04%),在过去的三季度,包括华安基金、国泰基金、融通基金和长盛基金在内的9批机构前望调研;丽珠集团(32.00,-0.48,-1.48%)在三季度接待了中海和华夏两家基金公司的实地调研。

  商业零售股中的大连友谊(16.70,-0.12,-0.71%)在三季度迎来了13批机构前望实地调研,长信基金、大成基金、东吴基金和中海基金位列调研名单。

  商业零售股的广州友谊(20.66,-0.03,-0.14%)同样得到了基金的青睐。国泰基金、华安基金、长信基金、富国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均在三季度前望调研。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zldx/20091027/08436886940.shtml

深交所统计数据:QFII等机构9月布局金融地产

  ⊙记者 钱潇隽 ○编辑 朱绍勇

  深交所最新数据显示,受益经济复苏、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机械设备和运输仓储行业9月受到最多机构青睐,而以QFII为代表的部分机构还提升了金融地产行业持股比例。业内人士认为,业绩因素及人民币升值预期是9月市场资金流动的主要依据。

  深交所刚刚公布的深圳证券市场9月行业分类持股统计数据,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持有某一行业的流通股数占该类机构持有流通股总数的百分比。

  数据显示,机械设备、运输仓储在各大机构持股比例中上升最为明显。投资基金、社保、保险、券商自营、集合理财、QFII六大机构集体提高了运输仓储行业的持股比例,而除QFII外其他五大机构还同时提高了机械设备行业持股比例。其中,集合理财将机械设备行业持股比例由8月13.44%提升至9月17.36%,上升3.92%,幅度最为明显;而券商自营、社保基金9月对机械设备行业的持股比例都较8月上升2个百分点以上。

  上述数据表面,机构一致布局业绩增长较明确的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复苏主旋律下,基建投资还将持续,机械设备、运输仓储从中受益,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上述两个行业也因此成为四季度机构投资策略中主推的几个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以QFII为代表的部分机构提高了金融、地产行业的持股比例。具体来看,QFII、保险、集合理财三机构提高了房地产行业持股比例;而QFII、券商自营、保险、投资基金四类机构提高了金融保险行业持股比例。其中,集合理财将房地产持股比例由8月的9.7%提升至12.19%,上升2.49%,升幅最为明显,而房地产在所有机构持有的流通股总数中平均占比约为12.77%。

  业内人士认为,以QFII为代表的机构布局金融、地产行业,与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关。9月外汇占款新增4千多亿,创年内单月增量新高,显示海外热钱大量流入。金融、地产作为最容易吸引热钱的行业,或将持续升温。

  此外,同样受到关注的金属非金属行业数据显示,机构对大宗商品走势判断存在分歧。QFII、保险、券商三类机构提高了上述行业的持股比例,其中券商自营对该行业的持股比例上调了3.05个百分点;而投资基金、社保、集合理财则降低了金属非金属行业的持股比例,其中投资基金向下调整2.35个百分点。

  作为大宗商品代表的金属非金属行业,机构对于其态度相背,且上下调整幅度都较大,暗示出尽管美元近期走软,但机构对大宗商品未来走势仍存较大分歧。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zldx/20091027/05116885819.shtml

2009年10月26日

新科首富王传福的狂人梦想

三个首富吵得不可开交!

"巴菲特一直标榜只投资有诚信、长期经营的公司,为何要投资窃取商业机密的比亚迪?巴菲特敢不敢驾驶比亚迪汽车上下班?巴菲特是用何种专业知识判断比亚迪的潜力的?"

在得知王传福应巴菲特之邀,参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09年5月2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并在那里做了现场展示之后,台湾首富郭台铭立刻把对多年来竞争对手王传福的愤怒之箭转向了08年的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

而在一片争吵声中,王传福以35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在10月13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胡润百富榜》上,由去年的103位飙升至第1位。

而郭台铭之所以对王传福恨之入骨,最大的原因就是王传福已利用"山寨式破坏"的力量,成功迫使郭台铭的富士康手机零配件代工业务利润率连续下滑。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富士康的经营业绩更是大受影响。据财报显示,富士康2008年营收仅92.71亿美元,较2007年的107.32亿美元减少14.61亿美元,降幅13.61%;净利润1.21亿美元,较2007年的7.25亿美元狂跌83.22%。

2002年11月27日,为了洽谈合作项目,富士康大陆总部邀请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行参观考察了富士康公司总部的手机工厂生产线,后来因故未能达成合作意向。同年,比亚迪便开始着手建立了第三事业部,开始代理加工手机零部件产品。

从2003年开始,比亚迪就通过不同方式成功利诱富士康的员工离职、跳槽到比亚迪工作,到07年富士通起诉比亚迪时,跳槽人数已经超过了400人,其中包括富士康花费几十万元派往欧洲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富士康还不断发现比亚迪的技术人员向富士康内部员工发送电子邮件,利诱他们跳槽到比亚迪工作,并承诺给他们丰厚的待遇。

王传福这种对竞争对手近乎"破坏式"的攻击方式,正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手机零配件代工行业的产业分工模式。王传福所信奉的"同质化低价战略"已经让手机零配件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电池到手机零配件代工,王传福一旦闯入一个领域,都会漠视一切规则,绞尽脑汁通过各种变通变法寻找规则的漏洞,并利用中国独有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这种"山寨"精神,一方面拉低了终端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应对产业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最近出版的《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山寨大王"是如何从草莽中迅速崛起的?对于这位新任首富而言,在他的商业生涯中有三个重大的战役:一个是收购秦川进入汽车制造业;一个是与富士康鏖战手机代工产业;一个是豪赌电动车市场,最终赢得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

在成功收购秦川挤进汽车行业之后,王传福正在将自己"山寨式破坏"的经营理念向"模仿式创新"的经营理念过渡。尽管王传福过去一直喜欢借助"专利法"的漏洞,通过组织专门的"反专利专家组"来应对直接模仿对方专利产品可能遭到的法律纠纷,但现在王传福和比亚迪也在开始加强内部的专利技术与专利产品的开发力度。据深圳知识产权网统计,2006年底比亚迪累计申请专利总数为2265,尽管大多数专利都不属于核心专利技术,但比亚迪在专利数量上的增长至少可以表明比亚迪已经开始对真正的技术创新开始有了足够的重视。

"从30万美元起家,排除干扰,成为全球著名的电池生产商,我非常欣赏王传福的创业事迹。"为了回应郭台铭的指责,"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在股东大会上对比亚迪以及王传福不惜溢美之词。之前,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访问时,他曾盛赞王传福是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与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的"综合体"。

巴菲特用18亿港元收购比亚迪10%的股权,这至少证明在巴菲特眼里,投资王传福与比亚迪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是有利可图的。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之后,比亚迪的股价也开始了一路走高就是最好的例证。2009年7月30日,中国监管部门正式批准巴菲特的入股,比亚迪股价也从上一年的每股8港元,上涨到了9月29日的41.65港元,巴菲特因此在账面上取得了100多亿港元的盈余。

福特是个狂人。在汽车还没有真正在美国富人中普及起来的时候,福特就提出了著名的福特狂言:"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

比尔・盖茨是个狂人。在大型计算机商业化潜力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干净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发出了著名的盖茨豪言:"让每一张桌子有一台电脑。"

王传福同样是个狂人。在进入汽车行业不到五年,王传福就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梦想:"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从上世纪初的美国福特,到上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盖茨,再到本世纪初的中国传福,"技术狂人们"用"技术改变世界"的企图和激情从来没有消逝过。

美国福特们过去已经成功地用技术改变过世界,美国盖茨们现在还在用技术改变着世界,而中国传福们能否在未来接过福特、盖茨们的大旗,通过狂热的"技术改变世界"理念来彻底颠覆世界对中国人"只懂得模仿,不懂得创新;中国人只懂得跟随,不懂得超越"的陈旧印象吗?

如今,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已经给"股神"巴菲特回报了足够多的美元,那么在未来,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是否真的能够给中国人带来"中国创造"的梦想?

"技术狂人"指望通过技术来改变世界,指望借助技术的力量来实现直接跨越到电动汽车,中间肯定还要经历许多弯路。

9月6日,王传福在天津出席"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时说,电动汽车已成为很多车企新的发展重点,但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消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除了政策、配套等问题外,整车成本是电动汽车运行的最大障碍。

王传福尽管狂傲,但并不缺乏理智。王传福自己也知道,由于成本高,导致市场小、产量低,而没有一定的产量就无法降低成本,电动车会进入一个死循环。

事实上,早在1881年,第一辆以可充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就已经在法国巴黎出现。从上世纪初到现在,西方汽车巨头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尝试,但到现在为止却还没有取得过真正意义上的大突破,这一点也足以说明了电动汽车产业化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证明题。

在现在与未来之间,王传福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但王传福能不能把握好这个空间从而实现他的狂人梦想,也许我们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http://club.hbrchina.com/blogArticle-blogId-5478-userId-145009.html

用操作模式为自己的投资护航

用操作模式为自己的投资护航

 

    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唱多人士的文章,其观点大意是:看多,不需要理由。这话有些自圆其说的味道,却也是近期市场上涨的较为合理的解释。可是我们也要知道,股市无常,涨起来可以不需要太多理由,只要媒体和机构胡乱吹嘘一番,只要管理层不要放出一些莫名的利空,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广大中小散户的做多热情;同样的,股市不涨,甚至是出现调整,也是不需要太多理由,只要机构按兵不动,散户就没辙了。

 

    今天的行情就是这样的,机构按兵不动了,市场就顿时放慢了爬升的节奏。如果要分析理由,我们可以如下几点值得关注的因素:第一,上周五周边市场涨跌互现,港股创新高,美股则出现较大调整,这使得A股颇为左右为难;第二,A股本周迎来2600亿股解禁洪峰,如果说对市场没影响,那就是自欺欺人了;第三,政策面来看,没有见到大的利好或是利空,有的只是部分板块出了一些消息;第四,30日创业板28只股票正式上市,对于主板市场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尤其是前三天和后三天;第五,中国石油遭遇120日均线压制,中国石化遭遇50日均线压制,石化双雄今日明显拖累了大盘;第六,银行股和地产股也都趴着不动,使得市场没有风向。

 

    综上所述,这是今日市场出现整理的原因,也是沪深两市出现分化的原因。可是,大家发现,这些理由都是不痛不痒的,都可以找出破绽。以2600亿股解禁来说,2600亿解禁是什么概念?这是以周为单位计算,股改以来最大的一周。可是,2600亿股就可以砸坏大盘吗?大小非不可以不抛吗?中国人闲散自己多得是,这点解禁数量消化不了吗?不可以用中国经济向好来掩盖吗?不可以用利空出尽是利好来解释吗?不可以用机构故意要拉高以便大小非顺利解禁来推论吗?

 

    这是笔者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分析理论,尤其是可变性很大的分析理论,其对于操作的价值,仅在于判断强弱,买卖的问题,还是取决于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笔者对10月份大盘的判断不算成功,那是因为自己过度纠结于这些可变性很大的分析理论。这对于以忽悠为生的分析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而对于广大中小散户来说,却是可听可不听的。笔者深刻地感觉到,我们广大中小散户不是需要这些一套一套的天花乱坠的分析理论,而是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操作模式。笔者在《散户操盘实战兵法》一书中所倡导的,就是希望我们广大散户摒弃繁杂的分析理论,化复杂为简单,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赚到最稳定的钱。谁违背了这个定律,谁就要吃亏。笔者近期就吃了这个亏。

 

    所以,对于当前行情,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判别,就是5日均线和20日均线的结合理论。只要大盘或股价还在5日均线上方,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持股。什么时候要注意了呢?等大盘或个股跌破5日均线的时候。什么时候要将仓位降到最低呢?等大盘或个股跌破20日均线的时候。目前的行情来看,大盘虽然放慢了上攻的脚步,但5日均线仍然很坚挺,我们则继续持股观望就是。这个方法,从历史走势来看,从大多数人的验证来看,是切实可行的。

 

    很多方法就是那么简单,就像真理一样,本来很简单,只是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把原本谁都听得懂的话,说的谁都听不懂罢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3593b0100fvik.html

股市金规玉律

股市金规玉律

 

    股市即不是有钱者的乐园,也不是穷人的墓场,它是有经验的人大把的赚钱,没经验的人掏钱买经验的场所。股票投资不是押大押小的赌博,而是一门暗藏玄机的技艺。证券投资是投资者技术分析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综合考验,是人性的真实再现。


    在这个市场上,不是说你的钱多你就可以获胜,也不是说你在这个市场上呆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够成功。
在这个市场上,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都是一些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人。而那种朝三暮四、梦想一夜间发财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投资者自己。贪婪与恐惧是人性中所固有的劣根,在这个市场上赚了钱还想再赚,获了利还想获取更多利润的人比比皆是。而那些亏了本钱想要扳回老本,扳回老本又想要尽快翻身的人更是多如牛毛。受到这种利益驱使的投资者往往会在发财的梦魇中逐渐失去应有的理智,不分场合、不顾趋势的频繁操作成了他们的特点。可是,等到年终算总账,这类投资者往往会发现自己除了多交了许多印花税,多付了许多佣金之外,账户上并没有增加多少的盈余。甚至有的投资者账户上还会出现巨大的亏损。由此可见心态的不成熟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该有多严重。


    作为投资者,应当知道股市是一个博弈的场所,是零和的游戏,在实战操作中只要有一个决策失误,就有可能把自己推向失败的深渊,更别说那些没有计划、没有决策的盲目投机了。在这个市场上,之所以存在大量的亏损投资者,是源于他们对市场的认知能力不足,对人性的弱点反省的不够。


    证券投资来不得半点虚假,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那些所谓的股市秘技、股市绝招只不过是一些美丽而诱人的股市童话。一夜暴富的传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脚踏实地地努力和探索才是成功的基石。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相反,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对准一个目标,毫不动摇,豁出命来全力以赴。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扩大自己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实现一番意想不到的事业。


    投资股票的真谛在于不断的认识市场,不断的探寻股票价格的运行规律。股票价格的涨涨跌跌是股市规律的外在表现,只要不断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历史走势,就能够从这些错综复杂的表象中找到股票市场运行规律的蛛丝马迹,就能够找到开启股市大门的钥匙。当投资者找到这把钥匙的时候,就会发现做股票变得容易了,获利也变得轻松了。“股海有路勤为径,k线无涯苦做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市场是不会辜负勤奋努力的投资者的。


    笔者进入这个市场也是一种偶然,爱人的失业迫使自己不得不把养家糊口的担子一肩挑起。对于医科出身的我来说,除了看病救人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一技之长。命运的巧合也许是一种机遇,一无所知的笔者在朋友的煽动下进入市场并赚取了股市第一桶金。来的轻松的去的也快,笔者还没来得及享受赚钱的快乐便一头又掉进了亏损的冰窟。账户上资金的大幅缩水使得笔者感受到自己的无知和愚昧,经过数十个不眠之夜的痛苦煎熬,迟钝的头脑开始渐渐恢复理智。


    为了肩上的那副担子,为了尽快的赚取利润补贴这个本来不太宽裕的家,狭小的客厅里便常常出现笔者辛苦、努力、勤奋的身影。从《K线理论》读到《道氏理论》,从《波浪理论》读到《趋势理论》,甚至从《短线是银》读到《长线是金》,从《洞烛玄机》读到《短线英雄》。最后从《道破天机》一路读到《一出手就赢》。可以说那时的笔者所读过的理论,所知道的技术秘技或绝招不可谓不多,可最终的结果除了沮丧之外就再也找不出什么其他的感觉了。为什么在读了那么多的书籍,学习并知道了那么多的市场绝招或秘技之后连一招四不像也使不出来?为什么不用书中的那些绝招或秘技的时候倒还好点,一用那些秘技或绝招就亏损的更加厉害?


    说实在的,笔者从来没有怀疑过那些书籍中的内容真伪,始终觉得所有的亏损都得之于自身的愚笨。然而,当笔者在不断的分析历史、总结历史的过程中,越来越发觉一些书籍存在明显的错误。


    当笔者最后领悟了市场运行规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笔者曾经所读过的那些书籍一部分是入门教材。一部分是有用但又欠严谨的书籍。这类书籍往往过度地夸大了某一种态势,某一种现象的市场作用,误导了读者。最后一类应当是证券市场的“歪理邪说”,这种书不在乎内容的真假,只在乎文字的煽情与诱惑。


    呜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位有道德,有修养的作者,给读者所赐予的应该是真正能够帮助投资者进步的真实学问,而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股评术语和骗人的秘技绝招。


    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常常自问,你说有的作品是不负责任的夸夸其谈,你的呢?难道是股市真理不成?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害怕与恐慌的心灵煎熬迫使笔者数度停笔,断断续续的写作一直持续了3个月才结束。北国的冬天冷的让人心颤,第一次的初稿就在这样的季节完成。满怀信心的笔者让爱人评价自己的大作,得来的却是我都看不进去你还想让其他读者花钱去读的评语。这样的打击让笔者实在无法承受,当天夜里,笔者迎着寒风在雪地里痛苦的思索。不知道自己到底呆了多长时间,只记得脚底下横七竖八的躺满了烟头。笔者回家后坐在电脑旁沉默了一会儿便毅然删除了自己那部得意的处女作。经过半个月反省,笔者终于明白了爱人为什么不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内容的雷同与形式的老套是写作格式上失败的主要原因。自我的吹捧与教训的口吻是文章内容失去生命的主要结症。


    一本书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启迪、一种思索。它传送给读者的是一缕缕的清香,一丝丝的灵感。书应该是读者的朋友,而不是读者的老师,一旦站错了位置,也就会失去友谊。


    作为一位作者,你的书应该是你生命的替身,书中语言是你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品行道德等等的真实记载。对于读者来说,你的书籍就等同于你本人,跟书交朋友就等于和人交朋友。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之所以不断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刻苦,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小心谨慎。而是因为他们所接触、所学习的证券书籍多是一些没有活性,缺乏思想交流的教条学说。


    作为作者,应当把自己的心得、自己分析研究市场运行规律的方法同读者交流,当读者顺着你的思路对照自己的思路时,他就会不断的思索、不断的反省、不断的质疑,不断的答疑。当他通过对照、对比、分析、总结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起适合自己操作风格的投资体系了。

 

    注:此文为《股市金规玉律》前言。该书作者为“股市小虾米”,由于与本人所提倡的观点相似,故在此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3593b0100fu8n.html

私募英雄汇:173家最赚钱和最不赚钱私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 09:0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最新一期《理财周报》汇集了173家阳光私募盈利数据。以下为该数据系列解析文章。

  导读:私募英雄汇

  在这个私募的江湖,《理财周报》将用数据把你拉回到商业的坐标系。让你看看,这么多公司,谁在创造最多的价值。我们挑选了今年前三季度,净值增长前三甲的公司;我们还挑选了市场上知名度最高,发行产品最多的公司,我们也挑选了凭结构化产品以一当十的公司。

  详细榜单:阳光私募2009年前3季英雄榜

  独家深入:173家阳光私募盈利密码 塔晶在悬崖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4日,国内有173家阳光私募,运行满3个月的产品共247只。而截至2009年9月,运行满3个月的私募基金共217只。其中,运行满一年的有148只,占到全部私募基金的68.02%。

  40家私募颗粒无收:倒数第一塔晶一直自己买单

  塔晶之所以如此惨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产品发在了历史的高点,两年来,塔晶一直在为自己买单。

  管理15只产品的武当田荣华靠规模取胜

  武当目前的规模大约为10亿,旗下共15只产品,其中今年以前成立的产品为4只,其今年的业绩报酬为9.82175%×0.67亿×4=2632万。其管理费收入为10亿×0.5%=50万。武当今年以来总收入约为2681万。

  耀眼光环下的金中和邓继军业绩差强人意

  邓继军掌舵的金中和系与2008的“私募王”光环相比,业绩并不出彩。

  重阳每月净值增长为正 未来潜力看李旭利

  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数据,重阳一期和二期从2009年1月到2009年9月,每个月都保持了正收益。

  尚雅石波抓住新能源机会大翻身 先为去年买单

  因为抓住了新能源的机会,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尚雅旗下几只产品净值不断飙升,这家私募公司也随之风生水起,成为业内一朵奇葩。

  星石江晖净值三阶段与宏观经济变化匹配

  根据星石投资的收益风险配比决策模型,2009年下半年的收益风险配比是“收益中等、风险中等”,星石仍将仍然采用股票仓位为半仓的资产配置方案。

  中国龙17亿规模业绩惨淡收益白卷

  截至最近,有着近17亿规模的阳光私募基金中国龙,2009年的表现相较2008年来讲可以说是黯然失色。

  新价值罗伟广节前布局 一周增长4.86%

  新价值投资,偏居广州,由原广东证券一干人马组建,成为今年阳光私募的一匹黑马。

  龙赢富泽童第轶成绩单第三 但2000万规模尚不够糊口

  在2008年6月份成立的龙赢富泽旗下第1只产品宏利2期-赢在2009年以107.40%的收益率位列第3。

  混沌葛卫东灵活控制仓位 绝地反击

  2009年,混沌投资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中融—混沌1号以110.26%的收益率排在阳光私募基金第2位。

  保守而专注的朱雀李华轮绝对收益受尊敬

  在上海的私募圈中,大家私下里都会说今年做得好的两家公司,其中一家就是朱雀。在“保守+专注”的理念下,特别是朱雀一期和二期两只产品在今年几乎每月都较上月有正增长。

  吕俊是个交易天才 还可以更稳定

  吕俊单飞两年,明星基金经理光环渐退的同时,大家关注的是他是否会玩绝对收益,是不是赚钱。

  淡水泉赵军收益大好

  2009年,淡水泉旗下的基金表现不错,淡水泉成长、淡水泉2008分别以89.86%、88.84%的收益率排在阳光私募基金第6和第7位。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91026/09036882081.shtml

中部地区竞争力分析

一、实践呼唤:持久繁盛“经纶策”

提升竞争力:多国区域政策的中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使得经济、科技和社会活动的时空概念、决策安排和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交往更加频繁;作为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相互间的竞争日益直接而激烈;区域在处理地方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际关系变得日益不确定,区域差距扩大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把握全球化的机遇,应对一体化的挑战,OECD国家,区域政策开始从区域间资源分配为中心转向以提高区域竞争力为中心。

提升竞争力:中国区域政策的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增强,流动规模迅速扩大,使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区域差距最大的水平。如何有效缩小区际差距,促进落后区域的快速发展,同时保证先进区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同时指示东部率先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家区域政策的指向从简单的制定优惠政策和输血式的援助,转向构建区域优势的造血式能力建设,越来越将促进地区发展的中心环节聚焦到提升区域竞争力。

提升竞争力:中部崛起战略的考量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央的优惠政策,自身的改革开放探索,实现了率先崛起,区域差距不断扩大。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的1.86倍、中部的1.56倍,到2007年分别扩大到2.39倍和2.05倍。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年分别为50.3%、29.06%和20.63%; 2005年,分�为55%、19%、17%、9%。新世纪以来,在东部继续率先发展的同时,中央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战略,中部地区进一步塌陷。2001~ 2005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部四大区域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35%、10.86%、11.12%和10.87%。

中部成为中国之软肋,直接威胁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在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和国际区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区域战略就是中部崛起,而要实现加快中部的发展,基本路径就是提升改善中部的环境,提升中部吸引要素、转化资源、占领市场的能力,基本考量应该是提高中部的区域竞争力。

 

二、分析框架:区际竞争“八阵图”

区域竞争力是指区域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控制、转化资源和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从而更多、更快、更好和可持续地创造物质和非物质财富,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区域是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综合体,区域拥有和可利用的产业、要素和环境的规模、质量及其千变万化的组合,产生千差万别的竞争力,就像中国古代军事战争中的排兵布阵,不同的军事要素千变万化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战斗力。借鉴中国古代兵法的排兵布阵之“八阵图”术语,我们将影响和构成区域综合体的因素,归纳为九大方面,构成区域竞争力的“八阵图”,一个区域这九个方面的强弱和不同组合,决定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而通过竞争决定城市的兴衰。 

图1 区域竞争力概念框架:“八阵图”

产业体系是支撑。区域产业体系的规模、层次和发展态势,决定区域创造财富的规模、水平和潜力。高级产业结构比低级产业结构能创造更高的附加值。产业发展和升级是区域发展和竞争的永恒主题。

金融资本是动力。资本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区域产业繁荣的前提;发达的金融服务业是区域产业高端化的重要标志。

科技创新是源泉。科学技术知识具有生产要素特性。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使企业获得资源和市场的垄断优势。

人力资本是根本。区域发展是为了人,也依赖人。区域人口规模及消费水平决定区域市场的规模;区域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产业的规模、层次。教育决定区域的人力资源潜力。

资源环境是基础。便利的区位,可以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也是导致要素和产业聚集的初始条件。宜居环境影响人才和其他高端生产要素的聚集,自然资源相对丰裕度是落后地区发展的初始条件基础。作为非流动性特点,环境决定区域的未来。

基础设施是载体。城市基础设施的容量大小决定该城市的产业规模。完善的先进的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福利,同时增强了区域对外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制度文化是灵魂。赚钱意识浓、追求发财的风俗浓,能对居民形成强烈的创业激励,道德操守良好,能对居民行为产生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而创新氛围决定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产业。有效的企业制度、自由的市场制度、合理的监管制度和健全的法制环境,能确保要素自由地流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能够激发创业和创新热情,克服偷懒和机会主义。

外部条件是带动。在开放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可以利用外部的要素环境和市场,也可能被外部利用,全球、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发展变化,外部其他区域兴衰,都可能为本区域带来机遇和希望或挑战和威胁。

企业聚合是关键。区域具有结构效应,经济活动的聚集形成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X效率[1],是维系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城市是企业聚合的载体和支撑。

从全球视角观察,未来一个有竞争力的区域应该是:知识型产业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生活和商务;市民享受知识,致力于创新;绿色生态是区域环境的基本特征;城市和乡村、区域与区域的界线日益模糊;人与人充满亲和力。

 

三、全球审视:腹地文明耀寰宇

回眸世界文明演进的时空轨迹,观察全球当今区域的经济版图,展望国际未来空间的演化趋势,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总有众多的洲陆腹地闪烁着辉煌和繁盛的光芒。

古代文明:繁荣中心在内地

人类文明起源和长期发展的古代时代,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制度文化,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初始条件,也是区域繁盛的基础。分工和交换创造了城市,也使交通变得重要。由于交往范围有限,尽管有一些沿海区域曾经繁盛一时,更多的河流孕育的文明繁盛于内陆腹地。按照英国史学汤因比对全人类文明的归纳,包括巴比伦文明、伊朗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在内的26个文明,其文明中心处于内陆的文明居于绝对多数。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所导致的世界殖民和世界贸易,使得海洋运输成为交通的主体,空间区位便利性的概念发生了改变;沿海区域占尽地利获得相对的普遍发展,但是,仍有一些资源丰富和交通便利的腹地长盛不衰或逐渐崛起。

欧洲腹地:敢与沿海斗富贵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使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其中,地处内陆的大巴黎城市群和莱茵-鲁尔城市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巴黎长期以来就是欧洲的中心,今天已是最具竞争力的世界城市之一,莱茵-鲁尔城市群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长期繁荣经久不衰。

在中欧,尽管深处内陆腹地,德国南部地区、奥地利和瑞士是欧洲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球先进工业制造、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中心,这里聚集着世界最富的城市,慕尼黑、斯图加特、维也纳、日内瓦、苏黎世。

北美腹地:全球制造执牛角

地处内陆、美加交界的五大湖地区包括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的伊利诺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密西根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辛州。是北美洲的心脏,西方国家殖民以后开始发展,随后逐渐繁荣,北美工业革命以后,这里凭借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迅速成为北美和世界工业中心,今天五大湖区已经成为世界制造、服务和科技创新的中心,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其中,五大湖城市群是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多万以上的大都市。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未来发展:兴衰风水轮流转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交往工具将发生巨大变化,人类将从海洋时代跨入航空时代和网络时代,沿海河内的区位地位将再回平等,内陆将获得同沿海一样的发展机会,内地将有更多的区域重新崛起。尽管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北美五大湖地区和波兰等东欧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仍然有专家认为未来半个世纪:中国将全面崛起,未来一体化的欧洲将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波兰及东欧内陆国家将逐步崛起成为经济强国,欧洲的内陆地区将更加繁荣,美国仍将十分强盛。

 

四、俱往历史:千年华夏系此地

在中华文明引领世界发展的五千年征程中,无论是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的南北朝以前时期,还是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后,中部这片最具竞争力内陆腹地,凭借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始终发挥着中国的中心或中坚的作用。中部六省一直在引领或支撑着中国的繁荣。

河南:得中原,得天下

被黄河孕育的中原大地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地,也是今天多数中国人的祖居地。充满神秘的“河图洛书”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序幕。自夏商、经秦汉、到唐宋,河南长期处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的中心。流传了美轮美奂的神话,续写了蔚为壮观的史诗,创造了叹为观止的文化,演绎了如诗如梦的繁华。北宋时期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繁盛,也是对外最开放的时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汴京人口超百万是一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具竞争力的繁华都市。《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东京的繁华、豪奢、强盛、开放、富饶和勃发。经历了近两个世纪,东京开封以其泱泱大国的阔大气象,成为那一时代世界上最繁华的著名都城。

山西:龙兴之地,汇通天下

作为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自唐龙兴以后,山西成为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长期繁荣,持续领先。在此基础上,山西商业元代开始发达,明代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纵横500年,山西票号的崛起,享誉全球。山西商业资本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山西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商品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西历史悠久,从唐末宋初以来,江西在经济文化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两宋以后,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优势。此后在宋元明三朝,江西曾经是中国最繁荣的省份之一。无论是农业、教育、商业等方面都名列全国前三甲。缴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却居全国第一。明代江右商帮,盛极一时。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西当时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真是百业兴旺。

湖南: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湖南经济开始繁盛,成为全国大米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同时带动了工商业区的繁荣。宋朝时期开始,洞庭湖区得到大规模开发,湖南在全国的地位迅速上升。明朝后期,以洞庭湖为中心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和供应基地。湖南最为骄傲的是人才,“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湖北:湖广熟,天下足

湖北战国时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经济文化十分强盛。南北朝时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两湖地区的开发加速。唐朝湖北的江陵成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武汉即以商业著称,成为南宋三大都会。宋代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元明时流行“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明中后期,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武汉成为长江、汉江沿岸和两湖地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汉口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

安徽: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安徽历史悠久,开发甚早,南北朝后,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东南转移,江淮地区逐步成为经济发达大的区域,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发端于皖南地区的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鼎盛于明清,不仅促进安徽的经济、文化长期繁荣和发达,而且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的发展。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海洋贸易的兴起,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中部地区地位逐渐下降,但是,中部地区的长江沿岸和铁路沿线城市经济依然相对发达。武汉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采取了扶持内陆地区均衡发展的政策,为平衡工业经济布局,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在中西部建设了大量工业项目。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国家有计划地调整产业的空间布局,中央增加了对内陆地区的投资比重和工业项目的布置,极大地促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中部地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

[1] X效率,由哈维.莱宾斯坦1966年最早提出。它实质指一种组织或动机的(低)效率。其中X,代表造成非配置(低)效率的一切因素。X(低)效率是客观存在的,如,在厂商要素投入量给定的情况下,如果要素投入变化可以使得某些产品的产出增加但并没有使其他产品产出减少,这就说明该厂商存在X低效率,反之,则说明它有X效率。X效率理论强调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上文为《竞争力:中部崛起的引擎》上半部分,未完待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315fd0100ftff.html?tj=1

诺基亚起诉苹果 指控iPhone侵犯专利 Nokia Files Patent Suit Against Apple Over iPhone

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商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对苹果公司(Apple Inc.)提出了专利侵权指控。苹果的iPhone手机是最热卖的智能手机产品。

诺基亚公司向美国特拉华州联邦法院提起的诉讼指控说,iPhone侵犯了其10项专利。诺基亚说,这些专利涉及的技术对于使手机能够联通到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无线通讯网络起着重要作用。

Bloomberg News
布达佩斯一家商场的iPhone柜台
诺基亚称,它已劝说另外40家手机生产商购买它这些专利的使用权,世界主要的手机生产商几乎全都包括在内。但诺基亚暗示,与苹果公司的相关谈判却未能成功。

诺基亚负责法律和知识产权事务的副总裁拉纳斯托(Ilkka Rahnasto)说,由于苹果公司拒绝以适当条件使用诺基亚的知识产权,它实际是在试图免费使用诺基亚的创新成果。

苹果公司的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

诺基亚说,它的研发支出已经达到400亿欧元(合600亿美元)。该公司还说,它指控苹果公司侵权的这些专利涉及无线数据、语音编码、安全和加密,iPhone自2007年推出以来的所有机型都侵犯了这些专利。

诺基亚在起诉中未要求法庭下达阻止iPhones手机发货的禁止令。诺基亚和其他科技业巨头都参加了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他们都承诺会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对专利授权,这种业内做法往往会打消起诉方要求法庭下达这类禁止令的想法。

诺基亚在起诉中要求法庭判苹果公司为其侵犯诺基亚专利权的行为向后者提供损害赔偿,并禁止苹果在向诺基亚支付费用前继续使用这些专利。起诉书中没有提及明确的赔偿数额。

Ian Edmondson / Yukari Iwatani Kane

(更新完成)

Nokia Corp. (NOK), the world's biggest cellphone maker, leveled patent-infringement charges against Apple Inc. (AAPL), whose iPhone is the hottest product in the smart-phone category.

Nokia filed a lawsuit in U.S. District Court in Delaware, alleging that the iPhone infringes 10 patents that cover technologies Nokia said are essential for connecting cellphones to the most widely used wireless networks.

The Finnish company said it has persuaded 40 other cellphone makers to license its patents, including nearly all the leading phone vendors. But Nokia indicated that talks with Apple haven't been successful.

'By refusing to agree to appropriate terms for Noki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pple is attempting to get a free ride on the back of Nokia's innovation,' said Ilkka Rahnasto, Nokia's vice president for leg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Apple spokesman declined to comment.

Nokia said it has spent EUR40 billion ($60 billio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 added that the patents at issue cover wireless data, speech coding, security and encryption and affect all Apple iPhone models shipped since the product was introduced in 2007.

The lawsuit doesn't seek an injunction that would block iPhones shipments. Nokia and other technology giants took part in standard-setting processes that commit participants to license their patents on a 'fair and reasonable' basis, an industry practice that tends to discourage such injunctions.

The suit asks the court to award Nokia compensation and damages for the alleged use of its patents, and subsequently to enjoin Apple from infringing its patents until it has paid Nokia. The suit didn't specify any dollar amounts.

Ian Edmondson / Yukari Iwatani Kane

2009年10月25日

湖人老板被曝是买春常客 妓院里举办父子生日派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10:46  新浪体育
湖人老板被曝是买春常客妓院里举办父子生日派对

湖人老板竟然是妓院的常客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26日,作为卫冕冠军洛杉矶湖人队的老板,杰里-巴斯这一年可谓春风得意。不过,一个看似与他无关的访谈节目,却让这位老头子有些灰头土脸,他的风流事又一次成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据迈阿密当地电台报道,巴斯竟然是一家妓院的常客,

  “兔农场”(Bunny Ranch)是位于内华达州一家小有名气的妓院,按照当地法律它是合法的。而他们的老板丹尼斯-霍夫也算是个新闻人物。几天前,他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了迈阿密当地电台的一个晨间秀节目。当主持人问到是不是很多名人都光顾他那里,霍夫毫无隐瞒地说出了几个大人物,而最具新闻性的,自然是“湖人队老板”了。

  主持人还特别确认了一下:“你是说湖人队老板到你那里?杰里-巴斯吗?”霍夫给出的答案不仅肯定,而且更加劲爆:“没错!每年他都要和儿子约翰尼在我那儿举办生日派对。我们会召集上千个密友,那是个真正的大派对,超棒的派对。”

  这的确是个出人意料的新闻,但却很符合洛杉矶及湖人队的形象。

  从张伯伦宣称与两万多女人做爱,到魔术师感染个艾滋病,再到科比2003年被控告强暴及日后的“奥尼尔买春”事件,诚然洛杉矶为湖人队球星们提供了大量寻欢机会,但这与老巴斯的价值观不无关系。自1979年买下湖人队后,这位老板就不遗余力打“性感文化”的擦边球。洛杉矶当地电台主持人乔-迈克唐尼尔如是说:“自巴斯成为湖人队老板,他们就开始制造一种‘秀’,围绕在湖人球场周围的都是女人。”前NBA球员罗恩-卡特也同意乔的看法:“为了刺激球市,巴斯让很多年轻美丽的女孩穿上性感衣服,跳性感的舞蹈,这种性感文化在他的治下有了飞跃性的进展。”巴斯自己也是个花花公子。据媒体报道,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先后与几百名年轻美女约会,还留下她们的照片作纪念。并且,老巴斯还有两个私生子。

  但就像以前他的荒唐事没有影响到湖人的成绩一样,大众普遍认为,这次爆出的妓院风波也不会对湖人队造成什么影响。转载此事的SbB网站做了一个投票调查,结果有87%的球迷认为“这只是巴斯的私事,不会殃及湖人队”。只是“父子俩年年在妓院办生日派对”的行为,着实有些“非主流”。


http://sports.sina.com.cn/k/2009-10-26/10464662801.shtml

2009年10月21日

阿联征服对手前需先征服教练 他为何还把易当菜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09:4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在刚刚进行的NBA季前赛中,新泽西篮网坐镇主场以92-94不敌了老对手纽约尼克斯,没能取得季前赛的首场胜利。易建联上场23分钟,11投4中得到8分9篮板1助攻1抢断1盖帽。

  本场比赛,阿联的表现可以用一个词的准确的形容:中规中矩。新赛季,我们或许将长期看到阿联的数据在这条水平线附近徘徊。

  这么说并非是阿联水平不济,要知道,本场比赛阿联虽然只有11投4中的命中率,但是内线搭档布鲁克-洛佩斯同样也只有18投5中,甚至比阿联更惨。本场比赛,由于双方攻防节奏很快,主要得分任务都落在锋卫线上,内线球员基本沦为蓝领,所以阿联的得分并不重要,篮板才是关键,而他全场9个篮板的成绩也足以笑傲群雄(就效率而言)。

  之所以认为今天的比赛展示了阿联的平均实力,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阿联的进攻把握性;二、劳伦斯-弗兰克的信任程度。

  从阿联个人素质来看,阿联比以往强了许多,本场比赛就有3次抓下前场篮板后的二次进攻,且不管进了几个,单是能抓到前场篮板就足以捍卫先发地位。更何况,阿联还有一手跳投,这是篮网其他大前锋不具备的能力。但是,阿联的自主进攻能力不强,他还是需要队友的喂球支持,而且低位杀伤力远不能和洛佩斯相比,所以无论如何,他最多也只能成为篮网的三号得分点。

  从主教练的信任程度上看,弗兰克并不是阿联的铁杆支持者,这名学院派教练在用人方面比较信赖自己的习惯判断。如果他要重用一个人,那么他会坚持给这名球员大量的出场时间,如果他不信任一名球员,那么此人恐怕连续几个赛季都只能坐板凳。比较著名的列子就是2003-04和2004-05赛季,篮网阵中还有佐兰-普兰尼尼克这等欧洲新星,可是居然还让“著名行尸走肉”布莱恩-斯卡拉布赖恩的出场时间从场均13.4分钟提升到21.5分钟;而普兰尼尼克场均才有12.0分钟的表演时间——要知道,当时罗恩-默塞尔这等拥有场均20分能力的得分手也不过20分钟的出场时间。

  本场比赛,弗兰克对阿联的使用就十分奇怪,阿联第一节单节4分3篮板,然后下场坐了11分钟,第二节还有5分钟时才再度登场,手完全凉了。等到第三节阿联再度打热身子,单节4分6篮板后,弗兰克再度将阿联换下,而且再没有派上场,这种用人思路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我们不排除弗兰克是为了雪藏实力,低调开始新赛季;但是试想,弗兰克会对德文-哈里斯使出同样的伎俩吗?

  虽然我们可以断言,在常规赛中弗兰克绝不会再给鲍比-西蒙斯如此多的时间自毁长城,但是我们也必须做好弗兰克冷藏阿联的准备,毕竟他还不是很信任阿联,只是由于手中无将,才勉力用之。而阿联的个人能力实际已经足够担任篮网的先发大前锋,所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和教练沟通,只有征服了弗兰克,他才有机会征服其他球队。

  (咕哒)


http://sports.sina.com.cn/k/2009-10-22/09464651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