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

CMRC朗润经济评论:中国式退出

 

编者按: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今日起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独家开设《CMRC朗润经济评论》专栏,由一支长期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教授团队轮流执笔,每周四发布。首篇专栏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CMRC主任卢锋撰写。周其仁、宋国青及其他几位知名教授也将为专栏定期投稿。

2009年上半年,中国货币信贷以30%的罕见幅度快速增长,一方面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势头,创造总需求V型回升局面;另一方面引入了通胀预期和压力,但也派生出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虚高问题。针对信贷和经济过度扩张带来的新风险,中国超常刺激政策在实际操作层面,自去年夏秋以来逐步反向调整。如果说,200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可用“总需求V型回升”描述,过去一年来的宏观形势和政策演变,可以用“中国式退出”概括。

所谓宏观经济“退出(exit)”政策,是指特定时期刺激总需求政策发生显著调整或方向性转变。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策调整显然具有部分“退出”含义。之所以称其为“中国式退出”,是因为,相比较于以上调利率作为最重要标志的惯常的退出机制,中国的退出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包括工具更为多样、更具行政性、涉及更多的经济领域等。

货币及信贷政策首先掉头

在货币政策方面,存贷款利率水平虽至今维持不变,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1至5月经历3次上调,从15.5%提升到17%。央行从去年夏季开始增大央票发行量,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4月间,央票余额增加5000多亿元。

信贷由极度宽松转向为逐步收紧。去年夏季开始,银行监管部门出台多种措施限制贷款发放速度,8月更出台修改银行资本金定义方式的征求意见稿,试图通过降低次级债计入银行资本金比例的方式,辅助实现收缩信贷的政策目的。与2009年规定信贷“下限”不同,2010年初,有关部门规定了新增贷款7.5万亿元的“上限”,对全年信贷扩张进行强势限制。

在最新一轮的信贷收缩中,整治地方投融资平台成为关键举措。2009年初,作为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有关部门放宽了对地方政府负债的监管和限制标准,加上地方需求旺盛,地方负债规模快速扩大。估计在2009年间,各类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超过70%,相当于当年新增贷款三成以上,年底负债余额达到7万多亿元。

进入2010年后,相关政策开始转向。近月来有关部门出台多项举措,严控地方投资平台负债增长,包括叫停“搭桥贷款”——这个被业内称作2009年“银十条”中“含金量”最高的融资工具。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19号文件,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

股市与楼市政策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工具

新一轮收紧操作再次显示,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首次公开发行(IPO)具有宏观调控功能。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针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走低,监管部门从2008年9月暂停IPO。随着2009年经济快速回升,上证综指从2008年10月的1816点一路回升,7月一度突破3500点,IPO进程也重新启动。此后到2010年4月间,IPO融资超过7000亿元,是历史上9个月融资规模最大时期之一。


房地产政策U型调整更是这次“中国式退出”的一个显著特色。2009年5月,受到经济回升不稳和楼市回升乏力判断的影响,相关部门将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管制比例,从35%下调到20%。房市随后急速升温,房价快速飙升并出现泡沫迹象。与此同时,股市强势增长受到IPO政策干预和大小非减持自发调节的双重遏制,货币超常扩张释出的过量流动性大规模“转战”房地产,使房市成为流动性过剩的“重灾区”。

这迫使政策作出急促调整。2009年12月到2010年4月,国务院接连出台被业内称作“国四条”、“国十一条”和“新国十条”的房市紧缩政策,频率之高、节奏之快堪称罕见。具体措施包括:针对购房套数实行首付和利率差别更大的房贷政策,针对是否具有特定城市居民身份实行差别房贷政策,以及加快物业税、房产税试点,加强对土地闲置和捂盘惜售的监管力度等,调控范围和严厉尺度也超乎寻常。

中国刺激政策的“退出”具有两大重要特点。

一是中国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官方表述具有较大弹性。一方面强调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求“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二是与市场经济环境下以上调利率作为退出政策最重要的标志不同,中国政策基准利率水平至今不变。退出措施较多采用数量性、部门性、行政性措施加以实施,宏观调控工具呈现多样化特点。

紧缩措施很快对货币信贷和总需求起到了遏制作用。过去半年间,货币信贷同比增长率下跌8-10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回落速度与此前上升速度一样,都是过去十几年所仅见。

货币信贷收缩带来实体经济增速回落。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2季度增幅回落至10.3%。截止今年5月,钢产量、发电量、工业增长值、投资、零售等关键指标增速,也分别由去年下半年的高位下降了3/2到1/3不等。股市去年7月开始振荡下调,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个月也开始出现振荡下调局面。

目前宏观紧缩是否过度?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学界正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热烈讨论。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确有一些偏紧表现,需给以重视;不过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好,只要宏观政策能够顺势而为,经济应能承受“中国式退出”带来的冲击,不至于出现二次探底。

依据目前形势推测,在二季度数据进一步证实宏观偏弱走势之后,中国决策部门可能会在下半年度放松实际紧缩力度,避免经济增长面临失速风险。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3684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