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为什么呢?炒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纵观历史,远的如历次农民起义带来的改朝换代,其实都是进三步,退两步,重复的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的戏;近的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无非是多了几个笑话,把一个烂摊子搞得更烂。倒是改革开放,采取更温柔的动作,更改良,结果更好。

供应链管理也一样。

一位在伟创力做过的职业经理人谈到,(在EMS行业)供应商最怕采购经理换人。为什么?新官上任,往往先从砍价开始证明自己。旧的供应商没法满足,就换新供应商。但问题是这帮人对产品、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了解甚少,眼睛里只盯着价格,噩梦往往就这样开始。因为每一个零部件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或者是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其实都是些痛苦的经历,是学习曲线,也是为什么价格是现在的价格、质量是现在的质量、供应商是现在的供应商。没了解这些之前,大刀阔斧地改变,风险往往很大。

想想国内人员变动这么快,动辄几个月换一个采购经理,给供应商和供应链带来的动荡可想而知。其实在更多的时间里,供应商都在应对采购方的这些革命性举动,而不是研究怎么改进流程、培训员工以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当然采购方也有采购方的苦。电子产品的价格一天比一天低,原材料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成本压力可想而知。这些都导致整个供应链处于动荡,而不是安心生产。结果也是整体供应链管理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日本产品的质量好,也跟他们的供应链稳定、很少更换供应商密不可分。因为只有稳定,才能改进,才能发展。国家一直强调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问题,也是这个原因。

不要让革命成为主旋律。笔者写过好几篇文章,也做过好几次报告,围绕的就是淘汰供应商的事。淘汰是革命,不应成为供应商管理的重点;改进、提高是。多了解供应商,熟悉他们的竞争环境、生产流程、人员机构和管理水平。想着在既有的水平上提高,给他们提供和平、安全的环境来改进、提高,结果往往是双赢。

也不要随意下命令、提要求、改政策。每一个供应商,不管大小,其实都如一大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复杂度很高,牵一发而动全身。采购经理的不经意举动,往往会给供应商带来蝴蝶效应,而很多采购经理就根本不了解自己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因为他们往往没有生产管理的背景,不能从供应商的角度分析决策的影响,结果承担的是未知风险。作为职业经理人,笔者一直强调承担计算过的风险(calculated risk),即理解风险,然后决定执行并准备好承担相应风险。

现实中,不管你有多少经验,你都不可能了解供应商、供应链的每个角落。尤其是职业初始者,略知皮毛就动大手术,正是应验了英语里的一句话:just know enough to be dangerous。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其实更大的风险就是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因为对很多人来说,自知之明也需要吃过很多苦头、经历了很多问题以后才能得到),不知道自己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结果自己大不了换个公司,却害苦了公司、客户和供应商。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不改变就是改变,无为就是有为。供应商内部的产、供、销、人、财、物错综复杂,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产能管理、行业因素也是。一个采购经理层次的管理者很难全面掌握这些。革命性举措打烂旧的容易,建立、理顺新的困难。所以对任何战略性举措都得三思而行。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企业讲究Kaizen(持续提高),而不是巨变。人们提起"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总是嗤之以鼻,却忘了自己也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类似的事。


作者简介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并通过生产和库存管理认证(CPIM)。联系方式:bob.liu@asu.edu。更多文章,参见其管理专栏"硅谷客"www.guiguke.com和"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http://www.scm-blog.com/2009/10/no-revolution.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