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美国首席采购官说,要管好跟中国有关的供应链,光懂双语还不够,得懂三语才行。
这双语是指中、英文,能够听说读写。那第三种语言呢?供应链管理的语言,即懂得供应链管理。这三语中间,懂得任何两种就算不易,精通三语者则寥寥无几。而要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佼佼者,不管是管理境外企业在国内的供应链,还是负责国内企业在海外的供应链,不懂三语基本上不可能。
本土人才中,供应链专才很少。这跟供应链专业的设立较晚有关。而供应链领域,既有人才大都为物流专业,高层次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才较少,这也跟采购的地位较低有关。运营管理同理。
精通英语的供应链专才就更少。年纪较大的那一层职业经理人中(例如四十岁到五十岁),供应链、运营管理经验较多,但限于当时条件,英语教育较差,所以能说英语的较少。三资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中,有雄厚的供应链背景的人则是少之又少。像王保华等那样英语出色,外企、民族企业都有深厚背景的人,又能做到非常高层次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
对三语人才的需求则是日渐增长。向国内发展的三资企业、向海外扩张的本土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是三语人才的薪酬激增。我自2008年来帮助外资企业招聘本土供应链专才,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同样背景的三语人才,国内的薪酬不输美国。想想也是,物以稀为贵。同样的三语人才,在国内的稀缺度就更高,报酬高,也不足为奇。今天跟一位朋友谈起,他当时作为一个美国公司的生产总监派驻中国,想招供应链经理,应聘者动辄要求六、七万美金一年,公司都有点承担不起。当然,金融危机中,这批金领被裁员的不少,降低要求的也不少。例如2009年前半年,我帮一个意大利公司在深圳一带招聘Site Operations Manager,四五十万人民币的年薪,应聘者中以前赚八九十万的大有人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自然增加,薪酬回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成为三语人才的路也很长。拿我个人而言,英语在国内大致 学了15年有余,加上美国三年左右,才算真正能够听说读写。供应链管理方面,从系统的商学院教育到残酷的工业实践,也快十年了。前后加起来超过20年。人都说十年磨一剑,三语人才其实得二十年。当然也不要气馁。罗马绝非一日建成。只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日有所知,日有所进,长期积累,自然会有所成。
注:就三语人才,我有一篇英文文章,感兴趣的可点击此处阅读。
注:我在200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年会上认识王保华先生。当时他担任海尔的集团副总裁,负责全球运营,以前在多家外资企业担任供应链中高级职位。他讲得非常清楚,深入浅出,用英语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能够articulate。我想这也是他在职业生涯里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吧。
作者简介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并通过生产和库存管理认证(CPIM)。联系方式:bob.liu@asu.edu。更多文章,参见其管理专栏"硅谷客"www.guiguke.com和"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