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5日

美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将无法提前首飞

 美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将无法提前首飞

    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难题,美国宇航局将放弃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奥赖恩”在2013年提前首飞的计划。

    美国宇航局最初计划在2015年3月前启用“奥赖恩”载人飞船,执行载人航天任务。但由于美国的3架现役航天飞机——“奋进”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发现”号都将于2010年退役,因此宇航局希望把“奥赖恩”的首飞时间提前至2013年9月,以缩短新旧载人航天器之间的“断档”期。

    不过,美国国会不久前未批准提前首飞所需的额外资金,迫使宇航局更改2013年9月首飞的计划。宇航局官员说,他们现阶段希望能在2014年9月前实现“奥赖恩”的首飞,把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

    美国宇航局“奥赖恩”项目经理杰夫・汉利说:“加速‘奥赖恩’首飞进程的机遇之窗已经关闭。”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打算在其载人航天器“断档”期间依靠俄罗斯的载人飞船运送美国宇航员,同时委托商业太空运输机构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

 简 介

    奥赖恩(Orion)为美国新一代航天器

    2006年8月31日,美国宇航局正式宣布,选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其设计、制造名为“奥赖恩”的新一代载人航天器,送宇航员重返月球乃至登陆火星。此举也标志着美国新一阶段载人航天计划正式启动。

    “奥赖恩”在英文中是“猎户星座”的意思,猎户星座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座之一,是大家十分熟悉而且极易辨认的星座。宇航局介绍说,2010年航天飞机退役之后,“奥赖恩”将成为美国载人太空探索的主要工具。

    “奥赖恩”号的内部空间比40年前的“阿波罗”飞船大2.5倍,最多可容纳6名宇航员。它的首次亮相飞行将不晚于2014年,届时宇航员将乘坐它飞往国际空间站。接下来在2020年之前,“奥赖恩”将首次执行飞往月球的任务。

    新设计的“奥赖恩”融入了计算机、电子、生命支持、推进系统及热防护系统等领域的诸多最新技术。它的外形为圆锥状,这种形状被认为是航天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最为安全可靠的外形设计。

 外形酷似“阿波罗”

    除了采取新技术,“奥赖恩”还与目前国际上正在使用的几种航天器颇为相似,其中包括中国的“神舟”号飞船。第一个相似点是都采用了可回收技术,“奥赖恩”使用了降落伞和气囊相结合的降落设计,使载人舱在落地后还可重复使用,另外也节省了在海上降落的昂贵搜救成本。目前,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和中国的“神舟”飞船都采用这种设计。

    第二点是隔热层脱落技术。美国以前使用的“水星”号飞船、俄罗斯的“联盟”号和中国的“神舟”飞船都使用这种技术,即覆盖在飞船表面的隔热层在飞船冲出大气层后脱落,以减轻着陆重量。正因为此,“奥赖恩”号可重复使用10次。

     没摆脱“阿波罗”设计思路

    “奥赖恩”在英文中是“猎户星座”的意思,据美国宇航局介绍,在2010年航天飞机全部退役之后,“奥赖恩”将成为美国载人太空探索的主要工具。

    尽管美国即将拥有新的载人航天器,但不少航天界人士认为,“奥赖恩”深受早期“阿波罗”飞船的设计思路,甚至有人说,它就是2.0版的“阿波罗”飞船。

    和“阿波罗”飞船比,“奥赖恩”的先进之处在于运载量更大,电子操作系统更先进,生存和生活环境更优良。“奥赖恩”号有5米宽,重量达到25吨,最多可容纳6名宇航员。“阿波罗”飞船则远比它小,一次只能搭乘3名宇航员。

    但一位名叫亨利・范德比尔特的太空专家认为,“奥赖恩”号基本没有摆脱“阿波罗”飞船的设计思路。“它几乎和阿波罗完全一样:服务舱可在太空中抛弃,依靠大推力火箭发射,一年中数次升空,仍由美国宇航局控制。这就是2.0版的‘阿波罗’”。

    对此,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反驳说,人类太空飞行技术自“阿波罗”登月后就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同航天飞机比,“奥赖恩”的使用成本更加低廉,安全系数也提高10倍。

 未来:实现登月后还将飞往火星

美公布登月火箭新方案 “战神5”38层楼高

    按照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提出的太空新计划,美国将在2010年同其他国家一道完成国际空间站建造,2008年实现不载人登月,2020年之前再次实现载人登月,随后,美国将使用改进后的“奥赖恩”飞船和推力更大的运载火箭实现火星登陆,并飞往更遥远的太空。

    目前,美国计划使用“阿雷斯1号”和“阿雷斯5号”火箭分别将“奥赖恩”飞船的载人舱和服务舱先后送上地球轨道,随后,它们将在太空中进行对接。点燃发动机后,“奥赖恩”号将飞往月球。在月球降落后,宇航员将在月球上工作一周,随后返回。

    在实现登月后,“奥赖恩”还将飞往火星,但目前需要解决的是发动机燃料问题。“奥赖恩”号目前使用的是传统的自燃式液体燃料,如果条件成熟,未来飞往火星的飞船将使用甲烷当燃料,一方面推力更大,另一方面这种燃料可以由宇航员在火星上提取制造。

(科技频道制作 责任编辑:陈淑君)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9/18/content_10074188.ht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