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长期来看双汇依然是被大幅低估的

2009年末,我曾给2位朋友建议买入双汇发展并一直持有。当时秉承的思路其实与我后来总结的“低风险,高不确定性”一脉相承。就是从基础业务,财务特性来看双汇的正常经营风险极低,且当时不过25的pe毫无高估,而庞大的市场空间足够其继续的以25%左右的业绩自然增长(当时我也认为这么标准的数据保持了那么多年,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怀疑上市公司被集团调控业绩的成分)。而一直拖而未决的“集团资产整合”则就是双汇的核武器,其意义不但是资产装入后短期内的股价大幅飙升,而且更是长期业绩引擎的启动--而2010年的停牌和资产注入远比我想象的来的更快。

 

就目前来看,双汇发展的长期内在价值依然是被大大低估的。一个13亿人口的基础食品供应巨头,才区区的500多亿市值,10年后这个企业如果没有发生经营层面的自我紊乱的话,那么类似双汇这种企业达到3000-4000亿以上的市值规模是非常正常的。这个可以由几个大的逻辑就推论出来:

 

第一,中国的屠宰和肉制品市场空间还极其巨大。仅以屠宰业务计算每年的量在7亿头左右,而当前最大龙头的雨润和双汇加在一起不过4000万头不到,而这一业务领域中一半的属于非法不安全生产点,同样在国外的业务集中度也相对要高得多,比如美国的龙头企业屠宰业务的50%集中在少数几个巨头企业。

 

第二,广阔的农村市场对于肉制品加工企业而言也是极其巨大的蓝海。我之前在《对未来投资的5个基本判断》中提出过,未来的基础消费品的增长可能将明显高于奢侈品的增长(与过去10年相反),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其中龙头企业的外延式增长(网络布局)和内涵式增长(品种)还远未到头。

 

第三,集团资产的注入有不但扫清了制度上的缺陷理顺了管理层与股东的关系,而且注入的资产质量有保障(管理层有未达到评估质量将予以补偿的承诺)并且将在增厚规模的同时大幅提升综合毛利率。

长期来看双汇依然是被大幅低估的

长期来看双汇依然是被大幅低估的

 

第四,以2020年4000亿市值算,假设估值未有任何变动(2010年30pe出头),则业绩为10年8倍的增幅,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3%,低于其过去10年大约25%的复合增长率。

若2010年公司资产整合完毕,按照券商一致性业绩评估(年末评估的就靠谱多了)2.55元计,85元的PE为33.3。对于一个长期成长空间依然巨大,ROE长期保持在25-30%,分红优厚,管理优秀(双汇的ERP系统的应用效果可以说是国内所有上了ERP的企业中都排在前列的),业绩确定性非常强甚至存在加速可能的中型企业而言(只有80亿美元的市值,在美国算是小企业而已),这个定价只能算是当前阶段的“合理”,在长期来看则远远未能体现其内在价值。

 

但是即使如此,我想能享受到最终成长的投资者会是非常稀少的。因为双汇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股性极其的死板,以月为单位来看都觉得波澜不惊。那些习惯了天天检查k线甚至分时线的同学,估计会在此过程中精神崩溃的...
 

坚守估值还是追随成长 对2011年资本市场的三点思考

2010年中国无论是股市还债市,表现都不佳,尽管即将收官的2010年经济还是相当不错,GDP增长率在10%以上,通胀率也不过3.3%。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不知道全球有哪几个国家的经济可以与中国经济相媲美。但中国的股市却表现很差,在阿根廷、印尼等新兴市场股市均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上证指数却依然表现为下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政策趋紧的原因,A股历来重政策,其与政策周期变化的相关性要高于经济周期。而政策往往会采取反周期的方式,这就是为何在过去那么多年中股市经常出现实体经济走好而股市变坏的反常现象。

 

然而,2010年年末A股的格局却是大盘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跌至15倍左右,几乎是历史最低的,而创业板的市盈率在70-80倍之间,中小板市盈率也在38倍左右。中小市值股票的走势的良好表现却缺乏盈利面的支持,虽然未来的业绩弹性是比较大的。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是必然的,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预期将从2010年的30%左右降至20%左右。因此,2011年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困惑至少有三方面:第一,经济减速导致的盈利增速下降,一个成长性不佳的市场前景如何?第二,大市值周期类股票估值水平尽管非常有吸引力,但在2011年政策依然趋紧的背景下,会不会造成未来盈利的负增长,从而使得它们失去估值优势?第三,如果只是选择有政策扶持、防御性较强的新兴产业,那么,面对估值水平已经透支未来,且未来的成长性又不是太确定的中市值股票,你不担心泡沫破灭吗?

 

关于这三个问题,我的思考是,首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经步入后期,因为经济的高速增加主要靠投资拉动,不可持续。今后,经济增长的速度将逐步放慢,中国已经步入资本过剩时代,企业盈利占GDP的比重将下降,“暴利型”上市公司的数量会减少,股市的波动幅度或会收敛,故期望2011年指数能大幅上扬似乎不太现实。但由于有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工具,使得这个市场的魅力不减,但投资需要更专业的技巧才能获取超额收益。但即便是盈利增长有所回落,也还是属于中高速增长水平,中国股市依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其次,目前有不少金融、地产、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股票被明显低估,很多带有H股的大市值A股的股价水平甚至低于H20-30%。但为何投资者在2010年不愿去买这类被低估的股票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这样一个新兴市场的投资偏好与成熟市场是不同的,前者的风险偏好和回报预期都比较高。但若认为这些股票是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或本身属于传统产业或夕阳产业而只能给予比较低的估值,显然是依据不足的。因为中国的城市率目前虽然比大家一致认为的47%要高,但只是相当于日本60年代末的水平,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都需要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传统产业的支持,都需要银行提供融资服务。因此,无论是新能源、新材料还是其他新兴产业的崛起,都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衰退拐点的出现。就银行而言,早在15年前,央行就已经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但至今直接融资比重仍然没有明显提高,其背景就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绝大部分融资无法通过直接融资来实现。因此,中国经济虽然会有短周期的波动,但7%-9%的增速维持5年以上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上市公司盈利的平均增长率每年上升10%以上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这对于传统产业市值占总市值70%以上的A股而言,在估值水平提升上具有长期的支持。因此,2011年增加对被低估的大市值传统行业股票的配置,把投资看作是一种收藏,应该不会跑输M2增速。

 

第三,面对已经持续两年的小盘股走强,与大盘股出现背离的现象,我不认为是所谓新兴产业崛起之使然,仍然是新兴市场参与者的投机偏好所决定的。对于所谓的看好成长性行业,必须得分清哪些成长只是昙花一现,哪些是可持续的,哪些成长性行业中的企业只是融资规模的增长而不能带来盈利增长,哪些企业虽然有成长,但股价已经远远透支了其成长预期。目前,小市值股票的泡沫已经不亚于网络股时代,但2011年是否马上发生风格转换呢?我想也未必,原因在于2011年上半年宏观政策的收紧还是会持续的,只有当下半年政策放松,周期性行业走出低谷,才是风格转换的契机。

 

2011年被忽视的机会或许在于投资者的集体误判,即对政策收紧的恐慌,而实际却并非如此,因为2010年的经济并未过热,过热的只是物价。2011年潜在的机会或许就是市场回归常态,就如货币政策转向那样。即价格回归价值,市场回归理性,而契机是否是2011年国际板的推出?共同基金的崛起和QFII的进入都曾给市场带来了倾向价值投资的风格转换,但都好景不长。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成熟是漫长的过程,但2011年肯定是这一漫长过程中得以进步的一年。2011年追随成长不应忘记估值,而坚守估值却不要被静态的估值水平所迷惑。
 

每日精点(12.31):2010年股市年终总结

    2010年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年份的,笔者的心里话是:流年不利。不想多说什么,简单做一个年终总结吧:

 

    1、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句成功概率不到50%的废话。

    2、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倒数,股票市值却能排名世界第二,从供求关系来讲,今年的表现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不觉得奇怪。

    3、我们要搞搞清楚,房价涨跌是和GLC的钱包紧密联系的,股市的涨跌跟GLC的钱包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硬是把GLC的钱包和股市扯上关系,那也只能扯上一级市场这一层关系。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通胀全表现到了楼市,而对股市没什么作用。

    4、所谓的“估值”,其实就是讲故事。故事有人听,也有人按照故事去做,假的故事也能成真;如果听完拉倒,真的故事也就成了假的。

    5、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博彩市场,别去跟经济挂钩,别去跟其他股市对比,别去谈估值,我们如果还想继续做股票,就要认清楚一个事实:我们要在中国股市赚钱,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5块钱买进,10块钱卖出,纯粹的投机博弈。

    6、银行股的估值低,这话说了一年了,银行股就是不涨。我们要转换思路了,现在的大机构不看估值了,包括基金。

    7、今年的股市大起大落,最终仍然是以年K线绿色收盘。可是,很多个股至少翻了一番,这说明,我们今年的股市可以定性为“大熊中的小牛”。

    8、大起大落行情中,操作甚至比选股更重要。近期的一波下跌,很多股票跌破了重要支撑线后,在大盘还算平稳的情况下一泻千里,这告诉我们,个股的操作,纪律为第一纲要。至于大盘走势,看看玩玩就可以了。

    9、今年有很多美丽的故事上演,比如成飞集成。可成飞集后面的走势告诉我们:激情过后,难免一地鸡毛。

    10、听说明年要推出国际版。我们的管理层可能在感叹人生苦短,生怕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中国股市很强大,于是拔苗助长。创业板的推出,明显是一个失败;股指期货,有些像是鸡肋。在全流通问题都还没能得到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在当前只能用“T+1”和“单边做多”来压抑投机的市场里,东施效颦一般地,把国际上成熟国家的金融工具全部搬到我们国内来,真的有点像是三四岁的小女孩戴胸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别奢望接下来的几年,我们中国股市有多完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继续投机博弈而已。

 

    就讲这些吧。新年将至,祝朋友们兔年事业如兔跃,牛市炒股比牛强。生活惬意,身体健康,万事顺心,新年快乐!
 

2010年12月30日

陆克文:兵败矿石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0日 06:17  时代周报[ 微博 ]

  本报记者 马欢

  2010年对于陆克文来说并不美好,曾经的“74%总理”在民意的反对浪潮中黯然下台。

  6月,当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辞职的消息公布后,当地民众聚集在酒店大堂、餐馆、车站及广场观看直播,在不少人看来,这个消息让人吃惊。要知道,前一年,这位总理还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总理”,国内支持率居高不下。

  直接导致陆克文下台的,正是澳大利亚为之自豪的矿业。执意征收高额矿业税之举,不仅让陆克文遭到了澳各大矿业巨头的抵制,支持率更是屡创新低。

  作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矿业在整个澳大利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陆克文在国际舞台上与各国周旋,也能让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在其他国家的政客们准备对付国内银行之际,陆克文却决定对矿商开征资源暴利税。这一狂妄之举,也使得他成为了澳大利亚政坛上的异类—仅参加一次大选的澳大利亚总理。”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评价道。

  “我这两年半来太忙了。”辞职之际,陆克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也许,这句话是他2010年孤注一掷而又无奈妥协的最好注脚。

  矿业政治之争

  很多人都不会忘记,2009年,因为力拓事件中澳之间发生的那一段小插曲:就在中铝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股份遭拒后一个月,澳大利亚籍华人胡士泰被判在为力拓工作期间犯有受贿罪和间谍罪,并处以有期徒刑10年。这一事件也导致中澳关系一度出现紧张局面,尽管两国的投资与经贸从未中断。

  作为一名中国通,当时的总理陆克文的态度十分强硬,尽管他强调不希望中澳关系受影响,但在力拓一案之中,他显然站到了澳大利亚矿业巨头这一边。

  然而进入2010年,陆克文却在矿业问题上摔了一个大跟头。其政府推出的针对矿产资源征收40%的“超额利润”税自2010年5月初公布就遭到了矿业公司、民众以及反对党的一致抵制。

  陆克文指出,很多在澳大利亚上市的矿业大块头是被外国股东持有的,这些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跑到非澳大利亚人的口袋中了,因此征收矿产资源税极有必要。当然,站在执政党的角度,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工党,因为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矿产开发都在西澳大利亚州,这里并没有聚集工党政府的主要支持者。

  按照计划,陆克文政府将利用这笔税收增加国库收入,消除财政赤字。几家矿商,尤以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与力拓(RioTinto)为代表,对澳政府的政策反应强烈,他们警告称,40%税率实在高,该税将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税收最高地区之一”。尽管如此,陆克文并不打算对此进行妥协,他强调,“40%的税率是合理的水平”。

  然而,陆克文低估了矿业对澳大利亚政治的影响。众多矿商们纷纷联合起来,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澳大利亚铁矿业巨头FMG集团(Fortescue Metals Group)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弗里斯特甚至主动组织和参加这次抗议活动。

  接下来,我们看到近年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还未出现过的团结现象: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和斯特拉塔(Xstrata)首席执行官米克・戴维斯(Mick Davis)在几乎每日召开的电话会议上相互交谈,以协调回应。

  这些矿业巨头不仅在政治上做足了工作,在民意宣传上也是不遗余力。他们通过各种宣传让民众相信,陆克文的计划会让矿业股下跌,民众利益将会受损。由于大部分澳大利亚民众都购买矿业税股票,陆克文此举当然大失人心。

  结果对于陆克文来说当然是惨败,仅在5月份,陆克文及其工党的支持率在一个月内骤跌了14个百分点,降至45%;而不支持率则激增到了49%。这是自2007年大选陆克文出任总理以来,历史最低的民意支持率。最终,他被迫提前下台,取而代之的,是对矿业巨头们更加友好的朱莉娅・吉拉德。

  数月之后,当吉拉德任职总理,宣布澳大利亚新内阁的时候,陆克文也回到了他昔日政治生涯的起点—外交官。作为新一届澳大利亚外交部部长,前总理的身份,多少会有一些尴尬。而矿业对澳大利亚整个政治格局的影响,可见一斑。

  “太平洋(10.67,-0.02,-0.19%)卡塔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陆克文的个人失败,也映衬了澳大利亚能源矿产业的强大。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矿产资源不仅仅代表着外汇和财富。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新的一份报告中,澳大利亚甚至被认为很有可能成为“太平洋的卡塔尔”—这意味着,能源可以在政治上为这个国家制造更多的话语权,就像中东的卡塔尔一样。亚洲,毫无疑问是这个“太平洋卡塔尔”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过去十年间,对亚洲能源出口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72%以上。在这当中,中国占据了25%,日本占据19%,韩国10%,印度6%至8%。这几个国家,除了铁矿石,煤炭与液化天然气同样有着巨大需求。用《金融时报》的话形容,“澳大利亚已经明确无疑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亚洲经济快车联系在一起”。

  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澳大利亚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在经济危机后正增长的发达国家。

  自19世纪末的上一轮经济繁荣以来,澳大利亚的贸易条件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伯茨甚至夸张地表示,澳大利亚“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贸易繁荣”。

  从澳大利亚国内的一系列能源建设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在天然气建设项目这一块,亚洲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澳大利亚天然气的需求就不断增加。2008年,来自澳大利亚国立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亚洲市场的繁荣,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出口在2020年极有可能翻一番。

  矿产方面,仅中国每年就向澳大利亚购买价值220亿澳元的铁矿石。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该国出口商品总额的1/4(价值424亿澳元)出口到中国,同比增长31%。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Geoff Raby)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中,70%是矿产和能源。”

  力拓集团也在2009年底发布一项调查表示,严重依赖能源的澳大利亚经济将保持强劲发展,“只要中国和澳大利亚不出现重大政策失误”。 2010年3月,就在力拓一案法庭聆讯后不久,力拓宣布它已经在非洲签下一份巨额合作开发协议,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中国铝业(9.90,-0.01,-0.1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还在不久以前,莫斯科方面还为世界提供将近四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气,然而,由于投资环境欠佳和经济状况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与公司选择投资效应较好的其它国家与地区,比如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能源战略的崛起也迫使俄罗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能源政策,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将是两国未来都不得不考虑的。

  澳大利亚政府显然对此表示乐观,按照其资源预测机构的最新预计,2011年,矿业支出将比上年增长58%,届时,澳大利亚将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矿业国家。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230/06179184664.shtml

企鹅慢跑

作者:尹生   发布于: 2010-12-20   《福布斯》中文版

 

为了避免落入互联网行业"任何公司领导潮流不会超过5年"的法则,马化腾要做的是让这支快速奔跑的企鹅大军将脚步慢下来。

 

腾讯的命运速写

 

差一点卖掉:

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马化腾欲以100万元将QQ卖掉,但唯一的买家只愿出60万,马化腾只好自己干。

腾飞的起点:

2005年,马化腾开始围绕上亿QQ用户提供"在线生活"服务(而不仅仅提供即时通讯工具),从此开始延续至今的增长传奇。

四面树敌:

数亿活跃用户和"在线生活"模式让腾讯成为"全民公敌",同时也面临在毫无节制地扩张中迷失方向的危险。

未来前途:

如果能成功基于"开放与共享"重塑商业模式和管理结构,腾讯将赢得新的强大增长动力,并通过国内丰厚的利润来支持全球收购。

 

如果你在2004616腾讯控股(00700.HK)上市当天以收盘价花4,150港元购买一手(1,000股),猜猜现在这笔投资值多少钱吗?18.8万港元(按1130收盘价,还不算分红),回报达44倍。这一回报远远超过了巴菲特最得意的案例——对可口可乐的投资,也超过了此前的"回报王"百度——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百度上市以来仅提供了9倍的回报,如果按照发行价,百度41倍的回报也稍逊一筹(按发行价,腾讯的回报为50倍)。

    关键是这里面可能并没有多少泡沫。按照从第三季度往前一年的净利润(约11亿美元),腾讯的估值仍然不到40倍,相比腾讯的高速增长,这个倍数根本不算什么:从2006年开始,腾讯没有一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低于50%。而到目前为止,增长的引擎仍然在高速运转:在刚刚发布财报的第三季度中,其收入(7.8亿美元)和利润(3.2亿美元)仍然分别同比增长了55%51%

不过与你所见的其他互联网公司不同,在每一阶段腾讯的高速增长其实都是由不同的引擎所拉动——最初是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再下来是互联网增值服务,而现在则是网络游戏。

2004年上市当年,腾讯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仅为1.38亿美元和0.539亿美元,收入的56%来自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包括手机短信、手机聊天、图片下载等,和电信运营商分成),其他两项主要业务分别为占38%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包括网上交友、游戏、虚拟时尚装扮社区QQ秀等),以及占5%的广告业务(网络广告及品牌衍生产品授权)。而现在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是2004年全年的6倍,其中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已经占到约80%,仅游戏单项就占到全部收入的49%

而这种新业务的接力居然在很大程度上并非预先有意地谋划,而更像是自发成长的结果。祖籍广东汕头的马化腾像大多数潮汕商人那样(其中包括华人首富李嘉诚和前中国内地首富黄光裕),并不喜欢过于超前的东西,而是更愿意从已经存在的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与众不同的经营来创造财富。

相比Google的创始人佩吉和布林将数以亿计的金钱投向可能要在10年以后才见真章的领域,马化腾更愿意考虑一两年内的事情。对于那些没有得到用户检验的新产品和服务,你很难指望他的慷慨,他通常只是在别人已经证明可行的情况下,才会决定大规模投入,比如社区服务、游戏、新闻门户、搜索,甚至是腾讯的根基即时通讯工具QQ

"不要第一,要第一干什么?我们一般看到这个业务有第二个出来了,表示这个东西有机会,就算没准备好,也要派一个人跟一下,不由自主跟一下,等到看清楚的时候才大部队进去做。"在2007年初接受笔者采访时,他这样描述他的新业务逻辑。有时他决定跟随,可能只是出于担心用户流量流往其他网站,比如,过去网民去网吧只为通过QQ与朋友聊天,但自从网络游戏受到欢迎,腾讯开始进军游戏领域。

由于腾讯拥有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多的用户(截至第三季度末,腾讯拥有6.366亿活跃即时通讯用户,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1.187亿),因此也拥有了廉价而便捷的新业务推广渠道。用户登录QQ软件后,腾讯可以随时以弹出窗口等方式向用户推荐自己的新产品,这意味着腾讯只需花很少的钱在销售及推广上。以2010年上半年为例,腾讯的销售及推广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仅为4.6%,毛利率则高达68.3%

通过这种推广方式,这个游戏和新闻领域的后来者很快便超越先前的领导者,前者的代表是联众(专注小型休闲游戏)和盛大(主要是大型游戏),而后者则是新浪、网易和搜狐这三家门户网站。如今联众的份额已经缩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盛大不但收入规模仅有腾讯约一半,而且到第三季度为止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滑,相反,腾讯在第三季度的收入环比增长接近20%

这种风格也为腾讯赢得了一个带有敌意的雅号——"全民公敌",并可能影响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对创新的积极性。几个月前一家大型网站的负责人在和《福布斯》中文版交流时就坦言,他们不会追求最先想到的东西,因为"最先想到的没有法律保护⋯⋯一些小公司做了一些最先想到的东西,但最后收获的往往是QQ"

每当这时,马化腾就会拿Google做挡箭牌,他认为Google也不是第一个做搜索的,只不过它做得比别人都好。再说,他对别人说什么也不是很在意,他的秘诀是花大量时间关心用户的看法,他经常自称腾讯首席体验官,在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埋头于和用户的交流与产品的体验中(据说很多人经常很晚还发现他的QQ企鹅按钮是闪烁的,那表示他仍然在线),希望从中寻找能促进增长的蛛丝马迹。

很大程度上,腾讯的发迹就是模仿的经典之作。早在创业之前,在深圳一家寻呼公司任软件开发人员的马化腾就已经是一款名为ICQ的即时通讯软件的粉丝,该软件是由几位以色列青年开发,并于1998年最终被美国在线收购。但当马化腾在1999年比照ICQ推出更适合中国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OICQ后,他所取得的成绩让这个师傅想都不敢想。虽然后来在美国在线的起诉下,腾讯输掉了官司,并且将OICQ改名为QQ,但由于马化腾抓住了中国移动大力推广的移动增值业务,特别是移动QQ的机会,很快注册用户数就在2002年初超过了1亿,公司则从2001年就开始悄悄走上盈利的道路。

很少人会怀疑,腾讯将继续通过这种模仿式的创新保持陡峭的增长曲线,并不会受到被模仿者实质性的挑战——这真是马太效应的一次最好检验,为了保持腾讯在互联网世界的流量霸主地位,马化腾总是会不断寻求进入新的潜在的流量中心,特别是自2005年开始实施一项名为"在线生活"的战略以来,腾讯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其用户的黏性。到第三季度末,腾讯除了通过即时通讯汇聚了6.366亿活跃账户外,还通过个性化应用进一步粘住了4.812亿QQ空间用户、640万同时在线游戏用户数、6,730万付费互联网增值服务用户数和2,530万付费包月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用户。

    但360公司(一家提供免费安全软件的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打破了这种沉默和平衡的状态,他曾经成功将中文网络实名软件3721卖给雅虎,并在2004-2005年间出任雅虎中国总裁。在10月份的最后几天,周鸿祎旗下的360公司为腾讯两周后的12周年生日送去了一份"大礼"——一款专门为腾讯的用户定制的名为扣扣保镖的客户端软件,宣称不但可以"防止潜在的隐私泄露",还能阻截掉各种未经用户许可的弹出页面(当然也包括腾讯公司的广告页面和推广新业务所用的弹出窗口)。用户对该软件的欢迎程度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在短短一周之内,下载并安装该软件的腾讯用户就接近两千万。

QQ这个小小的客户端软件开始建立起庞大的企鹅帝国的马化腾很快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直以来,他总是被严重的不安全感所包围,因为他担心某一天一个突然冒出的客户端软件可能会在身躯庞大的企鹅帝国的心脏中戳出一个大洞。随后,他的反应也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他宣布所有安装了360公司软件的用户在卸载掉360软件之前,将无法登录QQ软件,同时在360所在的北京朝阳区发动了对360的侵权诉讼——这一点甚至出乎了挑战者周鸿祎的预期,"我没想到他会以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来反击。"

尽管中国工信部随后对两家公司各打50大板,并要求各自回到原来的状态,但这件事可能是腾讯的一个转折点。在事件发生一周后,再过几个月就将进入不惑之年的马化腾决定以此为契机将员工的愤怒情绪引向在公司发动一场变革。在参加完公司12周年的生日派对后("12"在中国意味着一个轮回),他给公司所有员工发了一封包含下列内容的邮件:"如果没有360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感悟。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再过12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致礼。"

也许反思正是时候。尽管腾讯目前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公司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家游戏公司,而游戏业已经由之前的超速增长进入正常增长阶段。艾瑞咨询研究院院长曹军波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的增长为20%左右。早在2007年时,马化腾就已经流露出类似的担心,他认为网民人数在超过3亿人后增长压力将会变大。

另一股可能改变互联网版图的力量则来自像新浪微博这样的新型热门服务。截至10月底,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000万,曹军波预计在未来的三年内新浪微博的用户数还将保持100%的增长。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则认为微博甚至可能成为网民新的必备网上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像腾讯一样具有高黏度的社区,从而与QQ形成直接竞争。"自从注册新浪微博以后,我甚至连博客都很少写了。"他说。之前他也是QQ的用户,但在号码被盗后,他再也没有申请过。

不过,相比外部的威胁,马化腾的挑战可能主要还是来自内部:在从上到下已经习惯了在一种半封闭的状态中野蛮生长后,现在他的当务之急可能还是带领公司重新审视过去的做法——公司在与360的战争中所采取的做法暴露出公司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核心原则。比马化腾年长一岁的周鸿祎认为正是这一点给了他机会,"如果他们把自己的影响用户体验的弹出式软件关掉,并在安全方面切实满足用户的需求,我可能压根儿就没有机会"。

现在,为了改善用户体验,他还必须解决种类繁多的产品和平台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和体验下降。曾任联众和中国雅虎总经理的谢文认为腾讯"在一个比较陈旧的平台上堆了太多的服务,所以它的扩张效率、信息传递效率和服务效率都急剧降低"。他警告如果腾讯不能"打好平台级这一仗",将可能落入雅虎的困境——他认为雅虎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产品和平台太过庞大的问题,才落入今日的境地的。

 

在一定程度上,马化腾需要考虑的可能不是如何让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相反,为了避免落入互联网行业"任何公司领导潮流不会超过5年"的法则,他要做的是让这支快速奔跑的企鹅大军将脚步慢下来。随着游戏等现有业务增长的放缓,腾讯必将寄希望于广告(包括搜索)和电子商务等发展尚不理想的业务,但且不说那将与现有的百度、阿里巴巴发生直接冲突,在高增长压力下公司都势必转向套现手头数亿用户的经济潜力,比如增加广告出现的位置,向用户收取更多的费用,而这将伤害用户体验。

当然,公司也可以转向海外市场,就像其他行业的中国企业所做的那样。不过,除了在游戏等个别领域,过于本土化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际化时可能很难输出本土的运营模式和产品,而更适于采取并购的方式。截至9月底,腾讯手头仍然握有近25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完全够几笔像样的大型交易,何况公司总裁刘炽平本来之前就是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的董事,在并购方面应属轻车熟路。到目前为止,腾讯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已经投资了印度门户网站ibibo.com、泰国门户网站Sanook和美国游戏发布商Outspark,并通过斥资3亿美元获得了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公司DST(旗下拥有门户网站Mail.ru 10%的股份,后者同时还是Facebook的股东。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马化腾可能还是不得不从内部入手。种种迹象表明,马化腾关注的时间跨度正从之前的未来一两年延长到未来五年左右。自2005年腾讯从微软挖来MSN中国技术负责人熊明华担任CTO那刻起,变化就已经发生。熊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相当于创新试验田的创新中心,而之前腾讯的研发主要由各个肩负具体业绩指标的事业部承担,这种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使研发导向短期化。两年后,又成立了专注于2-5年实用基础技术的腾讯研究院,现在这个部门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

与此同时,用户体验天才马化腾的关注重心,也开始转向诸如将腾讯众多平台上海量的用户数据转变成结构化、可编程和可管理的形式,这将帮助腾讯找到更多的兼顾体验与经济效益的途径,并可能为腾讯的搜索引擎带来独特性。马化腾一直希望腾讯搜索可以实现"人脑和搜索的结合,在线上很容易找到人提供的答案",但这可能更需要有慢工出细活的精神。之前,腾讯一直和Google合作,不过去年腾讯开始采用自己的引擎提供搜索服务。相比Google而言,腾讯在研发上投入得还太少,今年上半年,腾讯用在一般及行政开支(包括研发)上的投入为人民币12.5亿元,合计占收入的14%,但Google去年仅研发预算就达到28亿美元,占全年收入的12%

更深刻的变革已经从125正式开始。在这天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几乎从未公开谈论过腾讯战略的马化腾突然高调宣布从这天起"腾讯公司将步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而转型的原则将是"开放与共享"——这正是FacebookGoogle更彻底、也更让Google紧张的地方。

在半个多月前给员工的那封信中,他也曾提到这两个词,他写道"我们将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我们将会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因为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敬的公司"。

相关的努力其实从今年初就已经开始,目前腾讯旗下几个主要的应用平台都已经向第三方开放,并公布了统一的开放接入入口。在9月份发布的公司网页即时通讯升级产品WebQQ 2.0中,这一原则得到体现:允许用户在工具栏中添加自己喜欢的非腾讯旗下应用产品。

不过在这样一家处于高速增长中的公司进行如此大的变革,注定不是易事,在随后的半年中,马化腾可能不得不首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变革领导团队,确立更详细的战略,并进行相应的组织调整,甚至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不但自己必须首先想清楚非变不可的理由,还要帮助上万名感觉良好、一直处于顺境中的员工也认识到这点,并乐意参与到打破"铁饭碗"的过程中。

但腾讯依然是最被看好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一。JP Morgan互联网与新媒体分析师韦迪(Dick Wei)认为,在未来的三五年腾讯仍将有希望保持25%-30%的增长,而且还可望从无线互联网、广告和电子商务上找到更多的机会——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第三季度腾讯QQ在移动IM活跃用户数中的份额接近60%。"不过这就看它能否顺利实现从游戏到无线和电子商务的转移。对腾讯这样一家一直在变化的公司而言,应对多变的未来将是其始终需要面对的现实。"韦迪说。
 

国有垄断经济的新一轮盛宴才刚刚开始--安邦咨询评论

国有垄断经济的新一轮盛宴才刚刚开始
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国内“4万亿”救市政策,中国的“国进民退”被广泛关注。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好不容易确定下来要走市场经济道路,但经过不断的收收放放,当初寄予厚望的民营经济并未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相反,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去年,几乎将所有浙商排挤出山西煤炭产业的“壮举”将“国进民退”的涵义演绎到极致。
不过,正如我们曾经指出的,国有经济现在并不招人待见,各种口诛笔伐铺天盖地。就连政府部门自己也在辩解说不存在“国进民退”,面子上要摆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样子。国务院在今年上半年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在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随后,各部委、省市纷纷响应,颇有一种从此将改天换地的架势。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从目前公开透露的信息不难发现,民营经济的春天远未到来,国有垄断经济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资本市场已经很好地反映了国有垄断经济的能力。数据显示,2009年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60%,其中9家属于央企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12个部委合计控制央企类上市公司36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8.27%。这361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8万亿元,净利润8544亿元,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1.63%和70.9%。
不夸张的说,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都在为央企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还在加强。“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国资委主任王勇在23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他强调,虽然原定的今年要将央企数量重组为100家的目标还未实现,但中央对央企确定的重组目标不会改变,我们仍然要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集团。而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非常及时地表达了支持,“积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多部委联手,资本市场基本上成为央企的后院。
当然,央企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内关起门来做强做大也未尝不可,不过,总得在一些新兴产业给民企老板们留点汤喝吧?但结果是,这些大鳄们依然手拿银行开出的支票本大肆挥舞。此前,在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源发电等新兴领域,央企凭借廉价的资金来源,不计成本地压低报价,以至于大量民企除了黯然退出别无他路。而随着过去被央企看不上的电动车如今成了香饽饽,未来也会成为国资的天下,16家央企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发起成立的电动车产业联盟就事实上奠定了垄断的格局。
与此同时,央企未来强大的控制力量也被地方所重视。就在这个月,贵州省与央企签约47个大项目,总签约金额近3000亿元;此前,湖南也表露了这方面的愿望:将着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打造一批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对接合作基地和央企区域总部基地,力争到2015年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增加200个左右,合同金额增加5000亿元以上。很明显,当这些央企的触角伸到全国各个角落的时候,其与地方政府的合力将进一步巩固央企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加剧“国进民退”的局面。
除此之外,“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还将受到地方国资越来越大的挤压。在河北,得不到“准生证”的民营钢企,不得不投靠河北省国有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以求自保,但他们并非很情愿。一家纳入河北钢铁旗下的民营钢厂人士表示,如年度铁矿石价格体系仍将延续,纳入河北钢铁的整体采购渠道对他们来说诱惑还大一些。不过,即使这样,河北国资的扩张恐怕还比不上山东。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近日向外界透露了山东的雄心,他表示,在山东省20多家省管企业中,到“十二五”末,至少有10户企业人均创造价值和效益水平指标进入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多家企业制定的2020年战略目标——营业收入将要超过2000亿元。根据日前公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中海油去年营业收入为1947.89亿元,中粮集团1885.26亿元。这意味着,山东多家国企未来十年将达到现在顶级央企的水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央企不断膨胀,地方国资不甘示弱,将来二者之间也许会爆发更多的利益冲突,但这始终是体制内的矛盾,大哥与二哥打架而已,最难受的却是民营企业。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我们看不到国有垄断资本丝毫的谦让,市场化改革仍遥遥无期。

 

(本文内容来自安邦咨询评论,仅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责任自负)
 

科伦药业:重金布局广东市场

科伦药业:重金布局广东市场

    生意社12月29日讯  “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昨日,科伦药业(002422,股吧)董事会办公室如是向本报回应外界对其巨资收购巨亏企业的不解与疑虑。为布局广东乃至华南市场,科伦药业冒着承债式收购的风险,共动用了1.48亿元的超募资金,毅然将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输液企业纳置麾下。市场对此看法不一,但科伦药业则显得相当“从容”。

 
    12月27日晚,科伦药业正式对外宣布,以2430万元的价格收购广东庆发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庆发”)100%的股权,并承担广东庆发截至2010年12月31日包括诉讼、仲裁在内的不超过1.237亿元的所有债务。
 
    依照计划,科伦药业后续还将对广东庆发投入1.5亿左右的资金,以进一步扩大其产能。
 
    承债1.2亿 科伦认为“值”
 
    “净利润-93.58万元,净资产-9707.56万元”,透露广东庆发今年上半年的上述报表,不难看出这是一家绩差公司。就连广东庆发一位高管也向南都记者坦言,“近年来公司业绩效益不好。”
 
    经相关中介机构评估,截至今年6月30日,广东庆发总资产4597.85万元,净资产却是-9707.56万元。广东庆发经过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在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估算结果为-9668万元,最终确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0。
 
    然而,科伦药业却对此项交易颇感兴趣。在综合考虑广东庆发目前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净资产以及经公司精细化管理整合后未来几年发展态势、盈利能力等因素后,科伦药业最终“参照市场价格”,将广东庆发100%的股权价格定为了2430万元,并且还承担相应债务。
 
    交易资料显示,广东庆发为广东杉维生物医药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主营新型药品包装材料、容器、新型软包装大输液、原料药及制剂、消毒剂的广东庆发目前正陷入财务危机中,已被多家银行起诉。
 
    科伦药业方面就此向记者表示,企业间的收购案多少都会遇到债务问题,此次交易,由于双方将债务单列,所以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以为科伦因此背负了巨额债务。“实际上相比11月科伦收购浙江国境药业而言,此项收购案的金额还要小,但意义却不下于收购浙江国境。”
 
    南下拓展 意在招标
 
    作为国内最大的大输液生产企业,新近上市且手中握有30多亿元超募资金的科伦药业,一直在谋求全国性的战略布局。目前,其西南、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大输液生产基地已经上量,唯独华南地区的基地迟迟未能建立。
 
    在科伦药业看来,收购完成后,广东庆发将作为科伦药业控制的广东本地企业,有利于公司产品在广东省药品招投标,扩大公司输液产品在广东省的销售规模,并可大幅降低输液产品销售的物流成本。
 
    拿到本地“户籍”后,科伦药业已拟定了收购后的扩产改造方案,以期备战广东药品挂网采购。按照改造方案,科伦药业将初步投入1.5亿元左右的资金,以使广东庆发2012至2013年年产塑瓶包装大输液制剂扩至3亿瓶,聚维酮碘溶液剂扩至2000万瓶。
 
    而据南都记者了解,此前科伦药业在广东的大输液业务一直由华东区负责。科伦药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南地区尚未被列入其六大销售片区。而据广东庆发的上述高管介绍,“广东庆发的产品不仅在广东具有较好的销售网络,同时在全国都有销售。”
 
    广东市场现三足鼎立
 
    随着科伦药业借道广东庆发“入粤”,广东大输液市场竞争格局亦将由此生变。
 
    一位输液行业人士指出,很多地方性输液企业由于受品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市场占有率不高,但一旦被强势企业收购后,往往能获得快速发展。以山东滨州小营制药厂为例,该厂变身为“山东科伦”后,便获得了飞速发展。因此,科伦药业此举将把大输液产业整合南延至广东。
 
    由于此前广东地区制药巨头白云山与美国大输液巨头百特早就牵手在穗共建了生产基地,国内老牌大输液生产企业双鹤药业也通过收购神州制药,将大输液生产基地建到了广东。随着广东庆发被科伦纳置麾下,广东大输液市场自此将逐步呈现三大巨头鼎立的局面。
 
    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一位专家此前测算,广东市场大输液的需求量至少在1.5亿袋/瓶以上,市场潜力巨大。而同期统计显示,国内前30家大输液企业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60%左右,广东未来大输液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为争夺行业第一的位置,科伦与双鹤之间一直在暗中较劲。以东北市场为例,科伦药业在黑龙江建厂之后,2008年,双鹤药业也随后在东北投资1亿元开建了生产基地。
 
    事实上,为“保土扩疆”,目前各大输液生产企业均在压缩玻璃瓶生产线,扩大塑料瓶和软袋生产线,借此提高附加值并扩大市场辐射半径。而拥有注塑、吹瓶、灌装三合一意大利进口的塑瓶生产线的广东庆发最终成为了科伦药业的“猎物”。科伦药业方面向南都记者表示,广东庆发的生产工艺和拥有的塑瓶包装大输液制剂系对其技术和产品的重要补充,具有现实意义。
 

北大教授贺卫方关于官员犯罪的精彩演讲

北大教授贺卫方关于官员犯罪的精彩演讲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经济犯罪这么严重,而一些民主国家、一些法治国家没有那么多的经济犯罪?因为我们在前期没有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使官员们在前期不敢犯罪。而后来老百姓看到了,于是就愤怒,政府就拿那些官员出气。有人说:“我们把他杀了怎么样?”老百姓说:“杀了好啊!”政府就开始杀。但是如果前面制度好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经济犯罪?美国的官员也不少,为什么很少听说美国的官员因贪污受贿而被判处死刑?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贪污受贿,他们的政治制度中有三个因素使官员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去工作而不敢贪污腐败。
   
第一个是他们的议会制度。议会是干什么的呢?民选代表组成这样一个机构天天监控政府官员,他们只要有一点不符合法律的行为就可能被弹劾。比如英国议会——最典型的议会制度,这边站着执政党,那边坐着反对党,执政党的问题还能逃过那帮议员们的眼睛?议员的眼睛是贼亮的,他们会将你的所做所为全部揭露。因为他们的政治是竞争性的,他们不仅是市场化的经济,而且是市场化的政治。你如果做不好的话,你就下来,我就上去——反对党的目标就是:随时准备着,为上台而努力。有时候执政党一个经济上的丑闻,就可能引发人们的不信任,就可能下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正是这样一种竞争性的政治,使得官员们必须谨慎行事,绝对不能干那些错事和坏事。议会的监督使得官员们不得不俯首贴耳。
   
第二个是司法制度,独立的司法制度,独立的司法体系构成了官员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震慑。美国专门为总统设置了特别检查官,前特别检查官斯塔尔先生,对于总统来说是小官,但是这个小官的权力可了得!因为他可以不经司法部长的批准,启动对总统的调查程序。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之间那点事,说老实话,对于我们国家的好多官员其实算不了什么,在我们这儿,不过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浪漫情怀而已(笑声)。斯塔尔先生不惜动用联邦经费5000万元,来调查总统性丑闻,搞得总统颜面尽失,没有任何办法,因为特别检查官这一职不得被任何人罢免,他手下有一帮得力人马。那个总统好当吗?总统尚且受到如此严厉的监督,更不用说下面的那些官员了。天天被司法监控着,一旦有犯罪情况,司法绝不手软啊。尼克松在其担任总统时发生了水门事件,有证据显示尼克松总统也许知道水门事件发生以后的情况。但是尼克松总统说他不了解,法院命令尼克松必须交出他的录音带。尼克松总统有一点僻好,就是天天在他的办公室里边放一个录音机——即使没人也要放这个东西,只要有人谈话,录音机就会把它全部录下来,他办公室所有的谈话都有录音记录。当法院命令他交出有关事件的三盘录音带时,他拒绝了,他说:“不,我不能交出,这是总统的特权,我不能交给你。”法院问:“你交,还是不交?(笑声)如果你不交出来,就犯防碍司法罪。”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尼克松不得不交出所有的录音带。第二天,他就宣布辞职。所以说美国的行政首脑要服从司法的命令,这些官员都要受到司法的监控。
   
另外一个监控手段是新闻媒体,自由的媒体是官员们廉洁最重要的制度性的保障之一。美国全部的报纸和电视台都是私人办的,还有电台也是私人办的,除了一个电台——美国之音是美国国务院办的之外。美国之音在播音的时候,有时会说现在播一篇反映美国政府立场的社论。美国之音是政府办的,但是它不允许在美国本土发布信号,所以在美国是听不到美国之音的,要听美国之音还要跑到中国来听(笑声)。之所以他们不允许政府办媒体,是因为政府办媒体就会向人民批发对政府有利的信息,于是整天在造假,说我们的形势一片大好。我写过一篇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冰点》上发表过,叫《善待官员》。我说,我常常想,监狱里面服刑的手扶铁窗的陈希同先生面对国内外人们的挖苦与讽刺,心里是怎么想的。前几天,网上突然出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胡长清临死前谈新闻自由》(笑声)。胡长清说,如果江西省和全国的报纸能像美国记者揭露克林顿丑闻那样揭露我的话,我何至于落到今天这样一个下场啊?何至于面对死刑?我痛苦啊。你们知道在这个国家里,是前倨而后恭。那些现在的省委书记,他们就一点错误都没有吗?报纸每天都在报道他们又在会议上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牢记“八荣八耻”,天天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但是只有到了被打倒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天啦,这个人这么腐败啊!(笑声)你可以发现,这样的媒体环境对于官员来说是何等的残酷!这让一个人只有成了神以后才能抵御这种诱惑,因为你做的坏事不会被人揭露,那有钱还不得拿着啊?大家想想看,突然听说一个人贪污了800万,觉得数额巨大,挺可怕的,其实在中国做一个县委书记,这钱就哗哗地来,你不能不接受,你要不接受你就干不下去,你就不尽情理,你就不体谅革命群众的心情(笑声)。你得病了,好家伙,人们都去看。人都走了,突然发现床底下全部是钱!(笑声)官员一到中央党校去学习,下面人就知道要升迁了,急忙提着东西去看。800万,太容易了,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他们不知不觉就走到死的边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去贪啊?谁不喜欢钱啊?“钱是催笑草 ”,一数钱的时候,嘴都笑成这样了(示意,笑声)。钱是多好的东西,谁不需要钱啊?一些领导人小孩出国留学,那钱都是别人包了。谁不喜欢好的车,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坐越小,谁不喜欢美色啊?——像蒋艳萍,一个女官员,她也喜欢男的啊!(笑声)这是人性使然。人性这个东西你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只要一有问题就被揭露,那个媒体就盯着你不放,使得你不敢做坏事,使得你不由自主地就成了孔繁森,你不可能成为王宝森。当你第一次把一套房子送给你的情人时,报纸上就吵得沸沸扬扬,你还敢做另的坏事吗?如果有这样的媒体的话,你连这套房子都不敢送!一点坏事都做不了,你说做雷锋多容易,为什么西方国家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老对自己的官员实行死刑问题还这么严重,而别的国家不是呢?前面的制度没有好好建立,后面就发狠,就像一个不争气的父亲,从小不知道好好教育孩子,长大后犯了错误就打孩子,往死里打,甚至把他打死——当然我这个比方不太恰当,政府应该是我们的儿子,我说倒了(笑声),邓小平都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儿子(笑声)。
   
你前面不建立良好的制度,后面只是震慑,没有用的!你就看这几年来涉案的金额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级别越来越高。坦率地说现在不敢彻底地去追究,如果彻底追究,如果我们国家司法真换独立了,那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官员都将面临死刑——要知道贪污受贿判处死刑的起征点很低啊,十几万就可以判死刑了,如果这样的话,恐怕计划生育也不用搞了,(笑声)几千万官员瞬间就没有了。这倒好,但是我们更应当加强制度建设,而不是迷信死刑,或者用死弄来敷衍塞责,敷衍我们的老百姓。

 

“金砖之父”:南非不属于这一阵营 South Africa as a Bric: the godfather raises an eyebrow

提出金砖四国(Bric)概念的教父开口了。高盛(Goldman Sachs)的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原本计划在假日期间保持沉默。但中国在圣诞前夜大胆地提出,要将南非加入他创造的这个首字母缩略词中,奥尼尔忍不住做出了回应。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已邀请南非加入由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金砖四国,或者至少参加他们明年在中国举行的峰会。奥尼尔周三在致客户的研究报告中写道:“虽然这对南非显然是个好消息,但我不是太明白,金砖国家为什么要同意。”

如今身为高盛资产管理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长的奥尼尔,显然不想得罪任何人。但他在研究报告中含蓄地传递出了一条信息:金砖四国已成为一个政治概念,脱离了2001年他担任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时支撑他创造这个概念的经济逻辑。

他写道:

“当初创造这个词汇时,我没有料到会因此出现一个金砖四国领导人政治俱乐部。在这点上,两者的目的可能要区别对待,在这则新闻公布后更是如此。”

他表示,“南非有理由将自己视为领先的新兴国家”。但这只是为了缓和一下他更为尖锐的主要观点,即从经济角度来看,南非距离成为金砖四国的竞争者还非常遥远。

南非的经济规模为3500亿美元。而正如奥尼尔指出的那样:

“……这个规模相当小,无论是按照金砖四国的标准衡量,还是与其它一些国家相比。例如,俄罗斯的经济规模约为1.6万亿美元,是南非的近5倍。此外,印度目前的规模与俄罗斯相当。巴西目前的规模接近2万亿美元,中国的规模更是大得多,约为5.5万亿美元。”

他补充称,重要的是,还有许多来自所谓新兴世界的经济体规模超过南非。

“这包括印尼(约7000亿美元)、墨西哥(1.05万亿美元)、土耳其(7250亿美元)和韩国(1万亿美元)。这4个国家,以及金砖四国中的每个国家,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重都达到或超过了1%,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把它们视为‘增长型经济体。’……我们很难看到南非如何能比得上这四个国家,更别提金砖四国了。”

哎哟!

奥尼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政治触角。他指出,南非的角色“也许应该是作为非洲的代表,与金砖四国并列,因为整个非洲大陆的规模大致与印度或俄罗斯相当。”

但尼日利亚几乎不会接受。而奥尼尔教父似乎不得不接受的是,他正在失去对他提出的这个概念的控制权。

译者/梁艳裳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272


 

The godfather has spoken – the godfather of the Bric group. Jim O’Neill of Goldman Sachs had planned to stay quiet over the holidays, but he couldn’t resist reacting to a gutsy move by China on Christmas Eve to insert South Africa into the acronym he coined.

According to reports in Chinese state media, China invited South Africa to join the four-letter club of fast-growing emerging markets – or at least to join a summit of theirs in China next year. In a note to clients on Wednesday, O’Neill wrote: “While this is clearly good news for South Africa, it is not entirely obvious to me as to why the Bric countries should have agreed.”

As chairman of 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today, he clearly doesn’t want to offend anyone. But the implicit message of his note is that the Bric concept has become political and been unmoored from the economic logic that underpinned his creation of it in 2001 when he was Goldman’s top economist.

He wrote:

'When I created the acronym, I had not expected that a political club of the leaders of the BRIC countries would be formed as a result. In that regard, the purposes of the two might be regarded differently and more so after this news.'

He says “South Africa rightly sees itself as a leading emerging nation”. But this is just to soften the blow of his main point, which is that in economic terms South Africa is very far from being a Bric contender.

The size of its economy is $350bn. And as O’Neill notes:

'… this is quite small by not only BRIC standards, but compared to some others. For example, Russia is around $1,600 billion, nearly 5 times larger than South Africa. And, India is currently similar in size to Russia. Brazil is currently closer to $2 billion in size, while China is considerably larger at around $5,500 billion.'

Importantly, he adds,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other economies from the so-called emerging world that are bigger than South Africa.

'This would include Indonesia (approximately $700 bn), Mexico ($1,050 bn), Turkey ($725 bn) and South Korea ($1,000 bn). These four nations, along with each of the BRIC economies, are all 1 pct or more of global GDP, and what we would increasingly think of as “Growth Economies.” … It is tough to see how South Africa matches up to these four countries, never mind the BRIC countries.'

Ouch.

Tuning his political antennae, O’Neill notes that a South African role “might be justified as Africa’s representation alongside the BRICs, as the continent as a whole is as about as large as India or Russia”.

But Nigeria is hardly going to accept that. And what O’Neill the godfather is going to have to accept, it seems, is that he is losing control of the concept he created.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272/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