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政府对海外投资银行提出目前为止最严厉的谴责,指责他们向中国国有企业兜售金融衍生品,导致这些企业蒙受大规模损失。 Associated Press
一位工人正在进行电焊操作,背景是花旗银行大楼。照片摄于中国上海市。
监管着100多家央企的国资委曾在9月份表示,支持部分央企对油料结构性期权交易对手保留追索权。同时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诉讼等权利。
去年油价大举下挫,造成包括航空及航运公司在内的一些大型中资企业因衍生品交易损失上亿美元。
李伟表示,目前有68家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人民币1,250亿元,形成了人民币114亿元(合16.7亿美元)的浮动净亏损。
李伟认为,一些国际投资银行的欺诈行为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推手。他表示,部分央企出现重大损失与国际投资银行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有很大的关系。
李伟称,在去年6-8月份国际油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每桶140美元时,中国东方航空集团(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s Co.)、中国航空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 Group, 简称:中远集团)与海外投资银行签订了高额石油期权合约,在买入看涨期权同时卖出看跌期权。
这些海外投资银行包括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美林(Merrill Lynch & Co.)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内。
李伟表示,签约后不久油价快速跌破了约定的行权价,上述三家央企不得不双倍赔付交易对手。截至2008年底,合约市值人民币92亿元,浮动净亏人民币199亿元。
不过李伟也指出,央企应该要解决自身的交易问题,例如为追逐高额利润套利投机而忽视风险等。
李伟还以刘其兵事件为例说明了央企的投机交易行为。2005年,中国期铜交易员刘其兵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建立巨额空头头寸,给中国政府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一事件导致国家物资储备局(State Reserve Bureau)在2006年初下令禁止旗下机构再进行包括大宗商品期货在内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交易,以避免再出现类似巨额损失。
国家物资储备局起初否认刘其兵是其下属员工,但后来经证实刘其兵是在代表中国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State Regulation Center of Supplies Reserve)进行交易,而这一中心隶属于国家物资储备局。
不过李伟还在文章中表示,央企不能因噎废食。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对冲潜在风险,如果中国企业不使用这类工具,则将难以和国外公司竞争。
李伟敦促国有企业严格遵守规定,明确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的目的是规避风险,而绝不是为了投机营利。
他还表示,央企必须要求所聘请的财务顾问机构把全部风险罗列出来,不能承担必要成本以外的风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