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卸任总理已经六年多,但他新出的《朱�基答记者问》一书仍然受到读者热捧,足见朱�基的人气之高。要系统评论他担任总理期间的政绩,现在恐怕为时尚早,因为他主持推出的诸多政策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谈论朱�基的为政,越是人气高的人,越容易成为街谈巷议的对象。笔者只是一介平民,既不了解什么政坛内幕,也不知晓什么决策秘辛,只是凭借自己当年在朱总理治下的亲身感受,发几句议论,管中窥豹、以偏概全之处自然在所难免,还望有识之士指正。
首先,我觉得朱�基是位政坛高手。据说邓小平曾评价他说,朱�基只能当第一把手,不能当第二把手。这大概是说朱�基能力强、个性强,难以居于人下。但朱�基担任常务副总理和总理的十年间,一直不是中国的"一把手",可工作依然干得有声有色,他既保持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同时又能融洽处理与上级的关系,这确实需要高超的政治艺术,在这一点上朱�基比他的湖南前辈左宗棠似乎还要胜上一筹。
其次,我觉得朱�基执掌国务院期间的最大遗憾是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当时中国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减轻政府的粮食补贴负担,提出了粮食"顺价销售"政策,即国有粮食机构按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在市场上顺价销售,即将粮食的收储成本加入到粮食销售价中,同时禁止私人向农民收粮。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是,国有粮食机构从国家拿了粮食补贴资金,却并不积极向农民收粮,农民遭遇卖粮难后只能低价将粮食卖给地下粮贩。其结果是,国家花了钱却没收到粮,农民的实际售粮价明显低于政府规定的保护价,而一大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却由清水衙门变成了"硕鼠"。
第三,朱�基当政期间最感动我的一句话是:"我只希望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从朱�基卸任六年来坊间对他的评价看,他的愿望应已实现。据《资治通鉴》记载,当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一行匆忙逃离长安,行过灞桥后,杨国忠建议烧毁桥梁以绝追兵,唐玄宗当时虽已年老昏聩,但看到沿路扶老携幼逃难的百姓后表示,这些人的命也是命,为什么要断他们的逃生之路呢?下令不准烧桥。史家胡三省感叹道,由玄宗此举可知唐德不衰,故能平定安史之乱。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由于政府部门贪污腐败成风,政府在老百姓心中正经历着严重的信任危机,但愿朱�基这样中共最高级领导干部的清廉,能为执政党从后世史家那里换取一句"党德不衰"的评价。
最后,顺便说点遗憾。由于体制所限,朱�基等国家领导人退休后就基本与国际舞台绝缘了,其实这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损失。日前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强硬回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批评,称美国的低利率不应为中国的资产泡沫负责;奥巴马政府的联合国气候峰会首席谈判代表斯特恩周三表示,美国不计划向中国提供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补贴资金。中方如何回应这些强硬表态受到各方关注,如果由政府官员去回应,话说软了国内交代不下去,说得太硬了又有可能酿成外交纠纷。如果能由朱�基这样既有身份、又有口才和智慧的前高官在一些民间或半官方高层论坛上发表些"个人观点",代政府回应,其实效果会更好。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内容归道琼斯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