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

环球财经杂志:中国模式威胁论

环球财经杂志:中国模式威胁论
《环球财经》杂志2009年第二期封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钟生/文

  新蒙昧主义的一个基本信条就是:一个国家要想发达致富,就必须向“盎格鲁-撒克逊式资本主义”顶礼膜拜,即全盘引入类似的资本主义。然而,中国竟然依照自己的模式富裕发达起来,所以这才是彭定康、阿特曼和詹姆斯心目中最大的威胁

  人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恐惧本身,因为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了最悲观者和最恐惧者的预期。但对于不少美国人来说,金融危机也不是最大的恐惧。

  什么比金融危机更恐惧?

  在年底辞旧迎新之际,美国主流媒体表露了对想象中的某种新旧交替的恐惧。

  2008年12月28日,《华尔街日报》发表长文:“美国经济模式遭受重创,为中国模式走向世界铺平道路。”作者引述美国《外交》杂志最新一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西方世界的衰弱》,作者是罗杰·阿特曼。另一篇是《中国模式的崛起》,作者是哈罗德·詹姆斯。

  曾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的阿特曼深表忧虑:“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盎格鲁-撒克逊式资本主义,正面临极大挑战。美国的金融体系失败了,这对于美国在世界范围的道德号召力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詹姆斯更加直截了当:“中国肯定要利用全球金融危机的机会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因为,“中国式的政府集中控制的模式较好地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看来,中国模式相比美国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太具有吸引力了。美国正面临巨大危险,那就是发展中国家将抛弃美国模式,转而向中国模式学习。”

  《华尔街日报》这样概括两篇文章的基本结论:“奥巴马政府即将面临的一个异常棘手却很少有人涉及的重大战略问题。那就是:美国金融市场之崩溃不仅仅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经济,而且严重地破坏了美国模式的光辉形象。它必将削弱华盛顿左右整个世界的能力。”

  文章对此的详细分析是:中国的金融体系与西方金融市场的融合程度还非常低,所以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蒙受损失相对较小,因此中国的相对实力就增强了。譬如,中国累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现在她可以去进行各种战略投资,跌倒在地的西方大国此时就无能为力了。中国还具有较强能力去援助其他国家,从而赢得更多的朋友,并在全世界加速对大宗商品等资源的直接投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和中国争夺全球影响力,美国反而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中国合作。”

  《华尔街日报》大声警告:“美国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战略挑战,不是有形财富烟消云散,而是无形财富付之东流。那就是美国经济模式被推下神坛。从里根宣称美国是地球这座圣山上闪闪发光的圣城、发誓要在全世界推广美国模式,到柏林墙和共产主义世界的崩溃,从美国1990年牵头拯救拉美债务危机到最近几年的股市繁荣,美国一直在率领全世界奔向自由市场经济、提倡自由贸易和尽可能少的政府管制。然而,美国模式今天的确遇到危险:发展中国家很可能转向中国模式。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中国模式,并且采取各种贸易政策和汇率操纵政策来保护本国市场,那么,全球经济衰退必将持续更长时间,美国经济的复苏必将等待更长时间。”

  美国应该怎么办呢?阿特曼和詹姆斯的战略是:美国应该加紧努力将中国尽快融入到“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应该谆谆教导中国,“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才能够给中国带来更大利益”。二人的具体建议包括:首先,让“七国集团”接纳中国作为成员,来共同规划全球秩序;其次,允许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面多占一点儿股份,这样一来,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就可以为全世界所用,不是单单为中国自己服务。

  一个将中国纳入“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一个“中国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才能获得较大利益!”——两个巨大感叹号,某种焦虑和担忧感已经无法掩饰。

  无法掩饰的,不仅仅是担忧,也包括这种担忧的理由,事实上,美国人自己从不掩饰推广美国模式的理由和目的。

  以上帝的名义改造世界

  向全世界推广所谓美国模式,在世界现代史上一直被美国政府和知识精英们视为当然和天然的历史使命,某些美国学者甚至将此视为某种神妙莫测的“上帝差遣”,是上帝安排给美国精英们的“特殊任务”。

  冷战结束之后,布热津斯基在他那本《大棋局》里兴奋地宣称:“美国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美国帝国力量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来自占优势的组织程度,来自为军事目的而迅速动员巨大资源的能力,来自美国文化生活方式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很重要的文化上的吸引力,来自美国社会和政治精英十足的活力和竞争力。”

  当然,布热津斯基说得非常明白: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模式,乃是维护美国帝国霸权、强化和扩大美国全球利益的最根本策略。只有按照美国模式改造全世界,美国才有可能避免人类历史上那些庞大帝国最终覆灭的命运。

  基辛格说得更清楚。1994年,这位美国前国务卿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大外交》,最后一章的题目就是《世界秩序的重建》。他认为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就是美国试图依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整个世界的历史。

  “冷战谢幕让美国第三次登上世界舞台之巅。1918年,美国完全主宰了巴黎和会,因为欧洲盟友是如此依赖美国,以至于他们完全丧失了自身的话语权。二战结束之时,罗斯福和杜鲁门同样高居世界之巅,有能力以美国模式来重新创造整个世界。冷战谢幕给美国以更伟大的机会和更难以遏制的冲动,要完全依照美国的构想来重建国际秩序。”

  克林顿总统或许说得最清楚:“我们压倒一切的目标,就是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强化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民主制度。”

  蒙不下去的“新蒙昧主义”

  在经济金融利益层面上,华尔街是全力推销美国模式的“急先锋”。然而,恰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吉朋那句经典名言所说的:“好景总是不久长。”仿佛是一夜之间,华尔街的美梦开始破灭了。

  华尔街的各种骗局让全世界无数企业、个人和政府蒙受巨大损失。从麦道夫赤裸裸的诈骗,到金融机构高杠杆经营的泛滥,再到信用评级机构将垃圾债券资产评级为超3A的欺世盗名……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世人正在愈发地清楚认识华尔街模式的“真面目”。

  实际上,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许多学者早就看到,全球金融危机必将深刻地冲击全世界对所谓美国模式和华尔街模式的迷信和盲从,从而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尤其是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008年10月19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在出任《环球财经》总编辑的就职典礼上,做了题为《世界范围的新蒙昧主义已经破产》就职演说:“还没有等到新蒙昧主义者们完成他们在全世界的使命,新蒙昧主义本身就已经江河日下、甚至彻底破产了。毛泽东嘲弄当年那些迷信美国什么都好、希望中国学美国的人们说:学生的确希望老师对他好,却发现老师总是来欺负学生、甚至侵略和屠杀学生。同样,今天迷信华盛顿共识、崇拜华尔街模式的人们,被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和由此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完全吓蒙了。”

  “财雄势大、不可一世的金融帝国像多米诺骨牌那样,顷刻间轰然崩溃;全球财富损失高达数十万亿美元;毫无约束的美元霸权和华尔街肆无忌惮的金融创新制造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而炸毁了全球金融市场;浮动汇率体系和国际投机资金的快速流动,则将核武器爆炸的巨大冲击力瞬间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向松祚以史诗般的语句描绘金融海啸的场景。

  他最后指出:“此时此刻,人们已经开始深刻反思:世界究竟怎么啦?华尔街大佬和美国老师们传授的金科玉律是不是已经被彻底颠覆?”

  那么,什么是向松祚在演说中提到的“新蒙昧主义”?

  “将美国模式绝对化、简单化、抽象化,将美国模式无条件地强加给所有国家,将美国模式神化为人类普适价值、终极价值和最后统治方式,以此为借口和幌子去侵占、抢夺、损害其他国家的根本利益,就是新蒙昧主义最赤裸和最极端的表现。” 向松祚和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彭晓光共同给出了新蒙昧主义的定义。

  但这两位反新蒙昧主义的代表人物也多次强调:批评新蒙昧主义,绝不是将美国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全盘否定,绝不是不承认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的宝贵经验。“任何稍知美国历史的人,都将对美国的开国史和建国史充满敬意”。他们指出,公正客观地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国家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和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把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偶像化、抽象化、绝对化、形而上学化,不以推广如此绝对化和简单化的发展模式为借口,去抢夺或损害其他国家,恰好是新蒙昧主义的真正对立面。

  将被终结“历史终结说”

  新蒙昧主义这个名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人们形容文艺复兴之前、中世纪欧洲那个专制黑暗时代的专有名词——蒙昧主义。

  在那个时代,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着人们的思维意识,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和世界。历经无数斗士不懈努力和卓绝斗争,欧洲终于摆脱蒙昧主义的统治。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将欧洲改造成为全人类多方面的领袖和开拓者。尤其是人口仅仅数百万的英国,工业革命后长达二百年时间之内,竟然统治着地球一半的土地和70%的海洋。

  然而,人类命运总是一再验证物极必反的辨证哲理。当摆脱旧蒙昧主义的欧洲各国,借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各国的时候,另外一种“蒙昧主义”也就应运而生。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唯有欧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

  西方中心论的背后,有着殖民征服的巨大物质利益。大英帝国最强大最悠久的殖民先锋——东印度公司,其使命不仅仅是要为帝国攫取无限的财富,而且要将大英帝国的思想文化传遍到世界每个国家。必须承认,大英帝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以至于当年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口气说道:“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事实,乃是英国和美国讲同一种语言。”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的新蒙昧主义已经存在数百年了。但“西方中心论”到了二十世纪才登峰造极。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精英阶级所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出版于1992年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是“西方中心论”和“美国模式”最极端的宣言书。该书的作者弗兰西斯·福山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当年曾经联合数百名美国新保守主义知识精英,公开签名支持布什攻打伊拉克。

  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冷战之后,各种形态的历史终结论已经渗透到美国意识形态的所有方面。譬如,国际战略领域推行单边主义;政治制度领域推行美国式民主、自由和人权;经济领域倡导华盛顿共识;宗教领域迷信基督教一神论或科学论;娱乐领域推崇好莱坞和百老汇,乃至语言领域盛行英语崇拜等等。”

  向松祚等特别指出,新蒙昧主义在金融和货币领域,已经到了非常完善和非常简洁的形态,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华盛顿共识”。

  从无共识的华盛顿共识

  对于所谓华盛顿共识,其实就是美国和IMF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它们包括:

  (1)主张不论条件的彻底私有化,包括毫无保留和毫无限制地让外资掌控本国所有产业和企业;

  (2)主张不论条件地资本账户自由化和完全放任资金跨境自由流动,包括对一切国际投机资金和各种对冲基金完全不加监管;

  (3)主张绝对静态的、简单化和绝对化的所谓比较优势原理,反对发展中国家发展自身的战略产业和民族产业;

  (4)主张完全自由放任的浮动汇率体系;

  (5)强压发展中国家尽快全面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

  (6)肆无忌惮地、不受监管地发展衍生金融交易和推广所谓金融创新。

  有学者指出,美国政府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基本目的,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当年欧洲推出欧元与美元抗衡,美国的一些学者甚至用“欧元将重新把欧洲拖入战争深渊”的论点,来强烈反对欧元诞生。有识之士早就指出:美国是最不愿意改革目前国际货币制度的国家,因为它是该制度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旦各国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实施完全的浮动汇率,那么,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美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30多年的历史彰彰在目:汇率越是浮动,一国货币政策就越是受到外汇市场的牵制;汇率越是浮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所需要的美元储备将越多,而不是越少!货币政策将更加不自主!”向松祚指出。

  斯蒂格利兹曾担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是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然而,这位西方经济学大师却也在2002年专门著书,力斥“华盛顿共识”之非:

  “美国要求中国实施金融市场自由化,不会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它只会促进美国金融利益集团的狭隘利益,美国财政部就是这个利益集团最坚定的代言人。华尔街巨头们坚信:中国意味着巨大的金融市场。华尔街必须超越竞争对手、捷足先登、抢占制高点。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斯蒂格利兹警告中国:“资本市场自由化,意味着控制热钱的一切措施都要被连根拔起。热钱不过是赌汇率波动的短期借贷资金,这些投机资金决不会去建立工厂、创造就业。”“为了吸引真正致力于实业发展的直接和长期投资,我们并不需要什么金融市场自由化。中国自己的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美国希望全世界接受的“美国模式”,在学术上有一个令人费解的名词:“华盛顿共识”,而向松祚博士则将之简称为“二美模式”:即美金+美军模式! “历史早就证明:所谓‘华盛顿共识’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巨大灾难。当年迫于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压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几个亚洲国家,实际上早就抛弃了‘华盛顿共识’”。

  “事实上,没有多少尊重真理的经济学者会认同所谓‘华盛顿共识’,但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到处推销!”

  不“信教”的“传教”者

  如果说,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华盛顿共识、“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销售链条的批发者,那么这些理念能够大行于世,也离不开一大批这些理念的零售与贩卖者。

  向松祚和彭晓光在《世界范围的新蒙昧主义已经破产》一文里,仔细区分了贩卖新蒙昧主义的两类“人物”:

  第一类“人物”,衷心佩服乃至崇拜西方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确有大量知识精英和各界人士,深信美国模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在他们的信念里,并不掺杂多少个人和利益集团私利的成分,他们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希望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角度,证明美国模式的确是人类的未来。

  第二类“人物”,则是那些希望通过贩卖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而获得最大物质利益的人。尽管他们内心深处可能并不相信历史终结论和西方中心论或美国优越论,但眼前的巨大利益却让他们成为新蒙昧主义最勤奋的传播者。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直截了当地宣称:“美国的全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依附它的外国精英们行使间接的影响。”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外国精英,有许多人直接受雇于华尔街大银行,每年享受着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美元的高额收入。

  2008年12月11、12日,《华尔街日报》英文和中文网站先后隆重推出一篇《让中国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Keep China on the Capitalist Road)的文章。引人注目的是,文章作者胡祖六身居华尔街顶级投行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之高位,且身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该文称:“西方金融机构的动荡和信贷紧缩,正在令许多中国人质疑全盘引入类似的资本主义模式是否明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章中“全盘”和“类似”二字。

  该文还表示:“危险之处在于,北京正在从近期国内外的事件中吸取错误的教训”(注意“危险”、“错误”两个词)。“中国的一些学者开心地宣称,美国为首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衰落”(Some pundits in China have gleefully decla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decline of US-led free market capitalism.)——由于pundits一词在英语里面饱含着轻蔑的嘲讽,意思是可笑迂腐的老学究, 文章的感情取向可谓昭然若揭。

  显然,该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前述阿特曼和詹姆斯的文章毫无二致,那就是担心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偏离“资本主义道路”。向松祚尖锐地指出:贩卖“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教条”的美国政界、学界精英及其在中国的代表们,担心的并不是中国停止改革开放,而是中国不依照“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模式去改革开放。

  中国新蒙昧主义的“十一条”

  事实上,全世界人民都非常清楚:改革开放早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人都不可能动摇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宣告:“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历史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因此,如果问中国人民真正担心的是什么,那肯定不是担心中国会停止改革开放,而是担心中国‘全盘引入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向松祚强调说,“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教条”已经给中国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思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他列举了中国新蒙昧主义者们普遍相信和卖力推销的如下信条:

  (1)美国模式尤其是华尔街的赚钱模式,是中国的未来,中国必须以华尔街为师。

  (2)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开放、投机热钱不受监管是历史必然,因为那是华尔街老师们所教导的。

  (3)中国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必须完全对外资开放,最好让外资全部控股,而美国金融体系却不需要对等地对中国金融企业开放。

  (4)美元霸权、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就是最好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切挑战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的想法都是徒劳的。

  (5)中国不需要发展自己的战略产业和民族产业,依照西方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中国永远做低端产业、做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打工仔”是唯一出路。

  (6)中国所有产业和企业都要毫无保留地对外开放和让外资参股和控股。

  (7)中国学生和教授都要老老实实地拜读美国老师的教科书,哪怕是美国的三流学者所写的三流著作,中国学者也必须虔诚地翻译过来奉为至宝。

  (8)中国不需要发展自己独立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体系,盎格鲁—撒克逊的经济学体系已经穷尽了人间的真理。

  (9)中国学者以中文发表文章和著作是算不得学术的,必须要到美国和英国杂志去发表英文文章,才算得上学术。

  (10)中国自己人的观点和建议是不值得听取的,我们制定政策,必须要请华尔街的大佬和他们在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们来充当最高顾问。

  (11)谁要是反对上述“真理”,他们就是逆世界潮流而动,就是“渗透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

  中国模式: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中国奇迹

  阿特曼、詹姆斯和他们在世界各地的代言人们的担心,正在变成某种恐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版“中国威胁论”的不断出现。

  最新的版本来自“末代香港总督”彭定康。最近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这位大英帝国的代表性遗老说:“中国的崛起证明人们不需要西方式的民主也可以繁荣富强,这才是中国对西方的最大威胁。中国依照自己的体系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就,对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的根基提出了最强大的挑战。”

  “彭定康的‘中国威胁论’就是新蒙昧主义最极端的表现,”向松祚分析说,“新蒙昧主义”者之所以制造出来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其目的就是希望唤起他们的盟友和各种崇拜“美国模式”的人们,共同对付他们心目中所谓的“中国威胁”。

  “因为,新蒙昧主义的一个基本信条就是:一个国家要想发达致富,就必须向盎格鲁-撒克逊式资本主义顶礼膜拜,即‘全盘引入类似的资本主义,’”向松祚分析说,然而,中国竟然依照自己的模式富裕发达起来,所以这才是彭定康心目中最大的威胁!

  那么,中国模式究竟是什么?就是邓小平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占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资源贫乏和土地贫瘠创造了世界纪录,数百年来饱受列强的侵略、欺凌和掠夺,曾经尝试了那么多办法,希望吃饱穿暖,繁荣富强,自立于世,却总是没有取得成功。“然而,邓小平率领十几亿人民踏上改革开放之路以来,只用了30年,今天已经没有人能否认中国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人们喜欢谈论美国的勃兴、英国的工业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然而,论‘人口多、底子薄’,发展经济之艰难,没有哪个国家可与中国相提并论;让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吃饱穿暖,富裕发达,毫无疑问是对整个人类最大的贡献。”

  产权经济学宗师科斯多次说过:“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正因为此,2008年7月14日,这位98岁高龄的大宗师亲自主持召开“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坚持不要其他资助,将自己得诺贝尔奖的钱花光。在会议开幕词里,科斯说:过去三十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中国以外的人并不真正了解,但我们都清楚:中国的变化对全人类而言,具有最高的重要性。

  科斯说,经济学者需要从许多方面来总结这个“最高的重要性”。

  向松祚则指出:我们必须站在大历史角度,才能深刻理解中国模式对全人类和中国的巨大意义。首先,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依靠和平手段崛起的大国,仅此一点,就是世界文明历史划时代的大事件。纵观历史,凭借坚船利炮去疯狂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是世界主要大国发达富强的重要手段,没有例外。当然,西方经济学和历史学教科书,很少讨论武力掠夺对于列强崛起的极端重要性,甚至只字不提那数百年惨绝人寰的殖民历史,反而将它们的繁荣富强完全归因于自由竞争和某些特别的制度安排。这绝对不是尊重历史的客观态度。

  其次,有其他制度安排可以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吗?

  张五常跟踪研究改革开放30年,从未间断,他经常问那些批评中国经济制度的人:这么多人口,这样少的资源,要吃饱穿暖,要让差不多10亿的农民富裕起来,你们能够发明出什么新鲜的制度安排以有效地解决这个世界难题?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张五常的数十年研究的基本结论是:自己平生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制度,全世界历史上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制度。他明确指出:西方的经济学术无法解释中国奇迹和中国的经济制度。

  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张五常教授动情地说:“党领导和指挥了改革行动。然而,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人民:刻苦、聪明、有耐力。”他强调:“中国奇迹的出现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中国的制度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邓小平说试一试、看一看,中国这么多县,新的政策和制度可以在某些县先试,试验成功再考虑推广开。为什么要引进西方的东西呢?可以考虑西方的东西,但是中国的制度要靠自己。”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90120/16425783127.shtml 

赵丹阳:去年逃顶成功 今年抄底来了


赵丹阳:去年逃顶成功今年抄底来了
图为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图片来源:晶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每经记者 毛晋楠

  2008年初发生了一件震惊股坛的事: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因无股可买而解散旗下基金,当时的上证指数停留在5400点的历史高位,此后一路暴跌至2000点之下,赵丹阳一战成名,成为坚守价值投资阵地的一面旗帜。

  时隔一年之后,赵丹阳于2009年1月16日在赤子之心网站上,挂出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在信中,他一改此前的看空观点,认为“2009年将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将产生中国股市的重要底部”。

  “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

  “回到A股和H股,我们相信2009年中国股市将会形成重要的底部。”赵丹阳更是在信中明确地说。

  赵丹阳在信中说,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投资的本质就是分配资本,我们把资本分配给最有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率的企业,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息息相生,每一轮严酷的寒冬将会淘汰那些内在体质不健康不适合生存的物种,每一棵倒下的大树周围将会生出更多 强 盛 的 新 苗——自 然 选 择(NaturalSelection)是推动自然界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谁是中国未来的沃尔玛、丰田、微软、宝洁……彼得.林奇一生寻找到很多Tenbaggers(Tenbaggers是指价格能涨十倍的股票),谁会是我们未来可以赚十倍的公司呢?”

  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赵丹阳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

  上证指数从2007年最高位6124点下跌到当前最低位1664点,下跌了72.83%,国企指数从2007年最高位20609点下跌到当前最低位4792点,下跌了76.75%。

  赵丹阳信心百倍地指出:从历史上看,主流市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巨大的跌幅实属罕见。就今天的市场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股市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中国企业将顺利过冬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而众多的经济学家以及官员等,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有着不同的观点。

  赵丹阳认为,相比美国,中国的基本面要好很多,首先是政府和家庭负债率不高,尤其是家庭部分,高储蓄率使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现金,冬天来临之时有现金可以过冬。更重要的是,中国仍旧是全球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损益表仍然是最健康的。

  而对于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和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是负债过多,需要“去杠杆化”削减负债率,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空洞化造成了企业和家庭的经常性损益受到破坏。如果说金融风暴是资产负债表的修正,那消费的衰退就是企业和家庭损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国短期内形成一个总量很大的新兴产业,否则这种修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头看,格林斯潘只是运气不好,如果不是美国近年的创新没有跟上,世界将是另外一个演变过程。

  此外,赵丹阳对于市场的判断,又一次与众不同,他在信中也引用了约翰·邓普顿爵士的投资心得,来证明他的看法。

  “牛市因为悲观情绪而诞生,因为疑虑交加而成长,因为乐观情绪而成熟,因为亢奋狂喜而死亡。极度悲观弥漫时,正是买入的最好良机,而极度乐观洋溢时,正是卖出的最好良机。市场极度低迷之时,别浪费时间操心你的头寸萎缩或者亏损加大。不要和市场上其他人一样只知防御,相反的,你应该奋起攻击,寻找纷纷中箭落马的价值股。”

  期待与巴菲特的午餐

  2008年6月,“巴菲特午餐约会”拍卖在网上落幕,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天价,拿下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一价码是2007年的3倍多。

  半年过去了,这顿天价午餐约会,尚未有下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赤子之心,赵丹阳的秘书扬帆小姐告诉记者,赵丹阳目前并不在国内,不方便接受采访,她也未向记者透露赵丹阳何时到美国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赵丹阳也在信中表达了对此次与巴菲特约会的期待。

  “2008年1月2日A股信托清盘前夕,我们在致投资者的信中,提出了若干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到2008年底,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对于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们期待2009年和投资大师巴菲特相遇时,得到求证。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我们的投资理论体系。”

  目前还没发行新产品

  2008年初,赵丹阳宣布解散旗下赤子之心管理的5只A股信托产品。在2008年,A股市场出现罕见的暴跌,全年跌幅超过了65%。众多私募信托产品亏损累累。如今来看,赵丹阳在2008年初的决定可谓高瞻远瞩。

  既然看好2009年的A股,赵丹阳的赤子之心是否会重新在内地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呢?

  扬帆告诉记者,这方面还不清楚,而公司目前在内地也没有这方面的产品。

  不过在2008年,赤子之心香港基金投资回报率为-18.84%,同期恒生指数下跌48.3%,国企指数下跌51%。

  虽然收益率远远跑赢了两大指数,但是赵丹阳仍然在信中表示,“从绝对回报看,我们深表歉意。”

  记者手记

  赵丹阳 演绎新传奇

  如果要评选最受人尊敬和最愿意说真话的私募基金经理,我一定会投赵丹阳一票。

  2008年初,就在众人呐喊着要冲上万点之际,中国私募基金教父赵丹阳,却高调宣布清盘离场。

  他在去年1月2日 《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7》中说,至今日,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回头看,我们过早地出局。指数的顶和底永远是个谜。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强劲也许会持续很久,经过慎重考虑,并和两个信托公司沟通后,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将尽快清盘。将投资款返还给投资者,便于投资者自由把握未来投资机会。

  当时,A股还在5000点的高位运行,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意识到更大的风险正在来临。因此,赵丹阳的真情告白,却换来了市场一片笑声。

  当时,许多市场人士对赵丹阳的做法嗤之以鼻,甚至是以一种讥笑和嘲弄的方式,表达对赵丹阳此举的不屑。在他们看来,A股的黄金(182,-2.21,-1.20%,)十年才刚刚开始,1万点绝不是梦。

  然而随后,A股就开始了持续暴跌,直至下探至1664点才启稳。那些曾经嘲笑过赵丹阳的人,也许仍在做着黄粱美梦,但是可以相信,他们再也没有笑出来的心情了。

  一年之后的今天,赵丹阳发出了做多信号,且不论赵丹阳是否能够再度言中,但对于一个敢说真话的基金经理的观点,是值得投资者们一听的,或许在一年过后,我们回头再看,赵丹阳将再度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传奇。

  每经记者 毛晋楠

  2008年初主要观点

  ●至今日,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

  ●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

  ●2007年之后,赤子之心将更理解: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

  2009年初主要观点

  ●回到A股和H股,我们相信2009年中国股市将会形成重要的底部。

  ●就今天的市场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股市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到2008年底,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对于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们期待2009年和投资大师巴菲特相遇时,得到求证。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090120/04205780021.shtml

赵丹阳: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

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
发布时间:2009-1-20 9:29:22  被阅览数: 4287 次  来源: 赤子之心 文字 〖   

亲爱的投资者:

 

您好!

    

2008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终于过去了,2009年将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此,赤子之心向全体投资者祝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08年赤子之心香港基金投资回报率为-18.84%,同期恒生指数下跌48.3%,国企指数下跌51%。从绝对回报看,我们深表歉意。

 

回到股市,上证综指从07年最高位6124点下跌到最低位1664点,下跌了72.83%,国企指数从07年最高位20609点下跌到最低位4792点,下跌了76.75%。从历史上看,主流市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巨大的跌幅实属罕见。就今天的市场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股市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1980年美联储前任主席Volcker将利率提升至20%时,全球的恶性通胀终于被塞回了魔瓶,全球经济进入了为期二十多年的低通胀高成长时期,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互联网极大地提升了全球人类社会劳动生产效率,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分享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不再是割裂的经济体,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年代。

 

2000年美国的经济进入顶峰,互联网的泡沫破裂使美国进入衰退期。格林斯潘为了挽救美国经济,019.11后又再次大幅降息,使03年美国利率降至45年最低点,在1%的位置停留了有一年半,造成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埋下了次债风波的种子。美国今天的实质问题是,过去20年大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至中国、印度,互联网和通讯泡沫过后,美国的创新又未跟上来,暂时没有形成大的新兴产业,而房地产和金融只能在低利率下暂时繁荣,不能作为主导产业长久支撑整个国家。今天,美国政府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是负债过多,需要去杠杆化削减负债率,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空洞化造成了企业和家庭的经常性损益受到破坏。如果说金融风暴是资产负债表的修正,那消费的衰退就是企业和家庭损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国短期内形成一个总量很大的新兴产业,否则这种修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头看,格林斯潘只是运气不好,如果不是美国近年的创新没有跟上,世界将是另外一个演变过程。

 

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普及使中国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受益匪浅。由于人民币和美元实质的类挂钩形态[1],在出口产业占GDP比例越来越高时,按蒙代尔三角理论[2],中国央行操作的困难度越来越大。

 

2005年后,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变成了全球共识,有日本的历史为鉴加上美元的低利率和贬值压力,驱使全球资本都想进入中国,分享中国成长。伴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更多的表现是外汇储备的暴涨。这么多货币进入中国后,主要的宣泄口就是房地产和股市,一个完美的泡沫形态在中国形成。如果上述原因带来货币数量的增加,那奥运会催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带来的就是货币乘数的形成,两者相乘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疯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今天的痛楚是在走向市场化经济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就像97后大多数香港人不再会过度透支买楼买股。正如前日本央行行长所说,回头看1985-1989年的日本经济泡沫,即使重新演绎,也很难完全避免。

 

相比美国,中国的基本面要好很多,首先是政府和家庭负债率不高,尤其是家庭部分,高储蓄率使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现金,冬天来临之时有现金可以过冬。更重要的是,中国仍旧是全球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损益表仍然是最坚挺的。

 

回到A股和H股,我们相信2009年中国股市将会形成重要的底部。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投资的本质就是分配资本,我们把资本分配给最有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率的企业,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息息相生,每一轮严酷的寒冬将会淘汰那些内在体质不健康不适合生存的物种,每一棵倒下的大树周围将会生出更多强盛的新苗——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是推动自然界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谁是中国未来的沃尔玛、丰田、微软、宝洁……彼得林奇一生寻找到很多Tenbaggers[3],谁会是我们未来可以赚十倍的公司呢?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若干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些重要的转折关头,如何处理和面对将会对其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分享约翰·邓普顿爵士的投资心得。

 

牛市因为悲观情绪而诞生,因为疑虑交加而成长,因为乐观情绪而成熟,因为亢奋狂喜而死亡。极度悲观弥漫时,正是买入的最好良机,而极度乐观洋溢时,正是卖出的最好良机。市场极度低迷之时,别浪费时间操心你的头寸萎缩或者亏损加大。不要和市场上其他人一样只知防御,相反地,你应该起而攻击,寻找纷纷中箭落马的价值股。

 

200812A股信托清盘前夕,我们在致投资者的信中,提出了若干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2008年底,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对于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们期待09年和投资大师巴菲特相遇时,得到求证。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我们的投资理论体系。

 

 

    赤子之心,坦诚伴您。

 

 

 

 

                                           赤子之心总经理  赵丹阳

 

                                                                                                               2008年岁末


http://www.pureheartchina.com/news/gb/list.asp?ID=813

赵丹阳: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7

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7
发布时间:2008-1-2 18:00:46  被阅览数: 17881 次  来源: 赤子之心 文字 〖   
亲爱的投资者:
        您好!
        2007滴滴答答地从身边滑过,时光飞逝。
        对赤子之心的投资者而言,今年是艰苦的一年。同任何相关指数相比,我们都远远落后。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赤子之心香港今年加权收益率约为13 %,同比恒生指数上升38.06%,国企指数上升54.32%;赤子之心香港过去五年累计升幅约为541%;
        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全年加权收益率约为48%,同比上证指数上升96.7%;过去四年累计升幅约371%;
        深国投•赤子之心投资哲学集合资金信托全年加权收益率为47.37%;
        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2期集合资金信托累计加权收益率约为22.12%;
        平安•PUREHEART中国成长一期集合资金信托累计加权收益率为49.25%;
        平安•PUREHEART中国成长二期集合资金信托累计加权收益率为24.54%。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时间拉回2002年,那时香港仍未走出97金融风暴的阴影,房地产和股市非常低迷。当时恒生指数在10000点左右,H股指数在2000点左右,我们在香港成立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2003年初,基于中国的基本面,我们认为H股未来若干年有望挑战10000点(见相关媒体报道),所有人都认为是笑谈。
        2004年初,大陆A股市场已经下跌了近三年,系统性风险已经释放,我们和深国投合作成立赤子之心中国一期。2005年5月25日,A股1060点,同样基于中国强劲的基本面,我们认为A股未来三到五年会达到3000到5000点(见相关媒体报道)。
        2006年底,在致投资者信中,我们谈到“充沛的流动性一次次把市场推向更高的位置。2007年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风险控制,在适当的时机有些估值偏高的股票,我们会考虑套现。”至今日,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回头看,我们过早地出局。指数的顶和底永远是个谜。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强劲也许会持续很久,经过慎重考虑,并和两个信托公司沟通后,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将尽快清盘。将投资款返还给投资者,便于投资者自由把握未来投资机会。
        回顾赤子之心过去五年的业绩,我们没有一个投资者亏损。赤子之心香港是一个对冲基金,我们的投资参照不是指数。我们的目标很简单,长期实现HIGH  AND  HIGH。打个不贴切的比喻,就是希望每一年年底要比上一年有正的回报。长期看,对投资而言,这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回避风险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正向回报,至于回报的多少,我们只能怀着感恩的心态,由上帝决定。在2003年成立香港基金时,我们的小册子第一部分这样写着:
 
投资的哲学――生存的艺术
        基金的优势首先不体现在一段时间、某只股票赚钱的多少,而是体现在持续控制风险的能力上。风险的量化程度是衡量基金经理专业化程度的标志。在投资界,“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专业投资而言,单方面讨论风险测度是没有意义的。
        投资的核心是确定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任何风险资产都是可以投资的,只要有足够的收益补偿。投资研究的核心目的是寻找风险—收益之间的对称关系。围绕着这一对称关系,可引伸到投资的所有领域:股票的风险及定价,保险资产的风险及补偿,抵押债券的定价,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的定价等。
        专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找这种风险—收益关系的偏差,当市场因为各种原因使我们的研究标的出现风险—收益的非对称定价关系时,便是我们获取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机会。
        最普遍的例子,寻找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以下的股票――根据平均市盈率水平来保护交易头寸,就是运用这则原理最简单的作法。但是作为基金、作为专业投资者,我们需要从更大的范围考虑:
   1、目前该市场的整体平均市盈率水平合理吗?
   2、该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合理吗?
   3、市盈率指标足以反映公司的内在风险吗?
   4、是否有更好的风险-收益的测度手段?
 
        我们将永远坚守我们的生存哲学。
       
        2007年之后,赤子之心将更理解: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我们需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自我的投资理论体系。
       
        赤子之心,坦诚伴您。
 
                                                       
                                                                                              赤子之心总经理  赵丹阳
                                                                                                    2007年岁末

2009年1月13日

郎咸平

  原籍山东,生于台湾桃源人,少时学业欠佳,勉强考入台湾东海大学,之后奇迹般进入名校台大经济研究所,然后是当记者,服兵役。
  1983年进入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1986-1987.8,获沃顿商学院财务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执教一年  
  1987.9-1994年,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1989年开始对公司财务的研究比较进入状态”。  
  1994年至2003年初,历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正教授,讲座教授。  
  从1997年以后,开始将研究重心转移至亚洲公司财务金融课题。现任太平洋财务期刊(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国际财务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的副总编辑。也和计量经济学大师邹至庄教授一起担任总编辑合编过太平洋经济评论(Pacific Economic Review) 。  
  1998-1999担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以及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  
  2003年初至2005年初,长江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合聘讲座教授。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现任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项目顾问。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与世银经济学家Stijn Claessens和 Simeon Djankov合作,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尚属首次。该项研究成果标题为"East Asian Corporations: Heroes or Villains?"曾被作为世界银行编号409号(2000年)研讨论文发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编号: ISBN: 0-8213-4631-8)。该论文曾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郎教授与世银经济学家针对一此课题于美国最富盛名之‘财务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年)‘美国财务学会期刊’(Journal of Finance, 2002年)将世银研究成果发表。 
郎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成就斐然。他曾经在多家世界主要的经济和财务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如"美国经济学会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芝加哥大学政经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财务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美国财务学会期刊"(Journal of Finance)等。郎教授的论文被大量引用,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教授的观点,其中包括"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中央电视台, CNBC电视台和TVBS等。而且大多数世界通用的财务管理教科书均引用郎教授的论文。 
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郎教授的监管思维在重要媒体包括"新财富","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导","叁大证券报","中央电视二台经济半小时","中央电视二台财经报导","凤凰卫视"等等经常报导。郎教授的观点以网页页数而论高达1496页,列全国2001年财经人物排名第九位。
郎咸平,49岁,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被中小投资者赞誉的“郎监管”;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郎教授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尚属首次。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根据统计:郎咸平的破产论文和另一篇有关公司兼并论文同时被列入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28篇公司财金方面论文。有四篇论文被《金融经济学期刊》评为“明星论文”。 
郎咸平作为金融学家在经济(管理)学界极富盛名。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中。而且大多数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书均引用郎咸平的论文。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 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叁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郎咸平的父亲是一个山东籍的老兵,解放战争时期到了台湾。 
“那时候,军官一般都带一箱子的黄金、白银,但我爸爸却带了一箱青岛啤酒,而且在船上就喝完了。”他回忆道。 
少年郎咸平非常平庸透顶。他曾因初中成绩太差被分到不能升学的“放牛班”,选择“木工”为未来职业,在郎咸平的回忆里,充满“对自己的完全不认可”。 
“我当时是个混混,很自卑。”这是郎咸平当年心事的真实写照。从小学开始,每一次考试、升学、就业都仿佛是他难以逾越的坎。“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30岁之前的郎咸平多次被逼到八面临风的绝境。 
1983年,已为人父的郎咸平在台湾一边做记者,一边申请留学。他申请了七所美国大学,“我的运气不好,只有一所学校回应: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而且没有奖学金。”那个时候,台湾消息闭塞,很少人知道沃顿,“不是说笑,我到了沃顿后才知道这所学校原来大名鼎鼎。” 
后来,他母亲把家里的两幢房子中的一幢卖了,才为郎咸平凑够了学费。 
沃顿商学院是全美最为着名的商学院之一,1986年,郎咸平只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在沃顿拿下博士学位,据说他是沃顿商学院有史以来获得博士学位最快的人之一。 
进入内陆一事无成 
2001年七八月份到2002年7月左右一年的时间,郎咸平在内地做的第一件事是担任大鹏证券研究所顾问,每周去一两天。当时大鹏证券想增开营业部并进行电脑化。郎咸平的工作就是把研究所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数字化,并与整个公司的电脑化结合在一起。“但一年以后失败了,”郎笑称自己被炒了鱿鱼。 
“正因为技术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失败了。这有一个理念的问题,大家都觉得自己挺行,但是做起来才知道很复杂,部门之间的协调也不容易。”郎咸平说,做了一年以后,发现自己有点志大才疏,做不下去了。 
郎咸平透露,当时大鹏证券给他的报酬是月薪7万元,签了一年合同。他坦陈报酬不错,在大鹏证券的一年时间过得还挺愉快。 
郎咸平说从2001年初到2003年底出任《新财富》杂志的学术顾问,是他在内地做的第二件事,“在《新财富》也被炒鱿鱼了。不同的是,大鹏证券认为我能力不足,《新财富》认为我太偏激。 
“德隆系那篇文章之后又发表了几篇,但是《新财富》认为我太偏激,从2002年开始就不希望我再写文章。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在《新财富》就没有写文章了。”郎说,到了2003年底他就被正式开掉。 
2002年7月11日,第一龙浩农业宣布郎咸平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但两叁天之后,在独董板凳上屁股还没有坐热的郎咸平,旋即被内地媒体质疑为加盟“德隆盟军”,“当时很被动,不敢在第一龙浩乾下去了。”2003年6月30日郎咸平从第一龙浩农业独立董事位置上退任。 
德隆事件一举成名 
在与《新财富》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之后的半年,郎咸平携手《新财富》创下“郎骂”的名声,在其首倡的“研究型报道”中,郎咸平向当时如日中天的德隆系发起进攻,说“大家投入德隆的钱是拿不回来的”。 
德隆既得“天下第一庄”,其勾当在坊间不是秘密,只是无人说破而已。郎咸平以学者身份第一个站出来痛骂德隆,举世哗然。而他去年在演讲中又放言“德隆资金链不出半年就绷不住了”,一语成谶。郎咸平从此被当作中小股东代言人,博得“郎监管”之名。 
德隆灰飞烟灭之后,郎咸平又打响了着名的“叁大战役”:炮口对准TCL、海尔和格林柯尔叁大巨头。 
“想做大思想家” 
为什么现在站出来批评一些大企业?“因为刚好德隆垮台,回忆起我叁年前讲的,哦...真准确,刚好现在研究海尔,刚好碰到一起。”“很长时间,对于社会对我的期许,我不知道。从2003年底2004年开始,社会、舆论对我的期许非常高,对我个人品格的要求很高:你必须完全独立,不然怎么替中小股民说话。” 
问郎咸平将来怎么打算,他眼睛一亮,直言自己想成为真正的“郎监管”:“我们太看重产权改革,这是一个错误。如今股市低迷,我发现大部分企业老总都在这个时候想分国有财产这杯羹,这真是一个特别好的短期致富机会。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不公平。如果我来负责国企的话,必须以全民利益为中心进行改革,建立一个职业经理人制度,政府强力监管、信托责任和激励叁者并行。” 
但这还不是郎咸平的“最终梦想”。与郎咸平交谈,细心的人会发现他往往一转眼就会忘记刚才的话题,一直若有所思,他自诩“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郎咸平不满足做一个“小的经济学家”:“我想走大思想家的路子,一个大思想家,必须要熟读中国历史,还要自成一派。”他不断在构思的就是这个蓝图。 

《郎咸平苦追成都妹 全心投入不计成本》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沃顿商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被中小投资者赞誉为“郎监管”。 
  土生土长的成都妹子,曾是成都市话剧院的一名演员,而后成为颇具争议性的经济学家郎咸平的夫人。今年初,张瑋再也不满足做一名全职太太,在成都永陵路开了一家经营净水设备的小店,准备实现郎君的经济大理论。 
  一个享誉世界的大经济学家,如何与一个成都妹子喜结良缘的呢?本报记者从上月12日采访郎妻张瑋成都开店时起,前后曆时一个多月,幷赴北京与郎咸平对话,终于揭开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小店开张 惊爆店主是郎咸平老婆 
  1月12日上午,一家卖净水设备的小店在成都永陵路开张了。方寸小店里,一个长发披肩的美丽女人正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各方来宾。 
  “时间太紧了,开业还没有充分准备,虽然只是个小店,但朋友们的到来使陋室蓬蓽生辉。”一时间,所有的来宾的视綫随着她忙碌的步伐移动,媒体也将这个美丽女人团团围住。 
  这个女人何以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的目光?又怎麽会在成都开这样一个不加修饰的小店?门口花篮彩带上的落款道出了其中的玄机,这个美丽女人正是那个有的人认为他是敢于直言的斗士,有的人认为他是个喜欢说真话的疯子,而他则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用数据说话的争议性人物郎咸平的老婆。她的名字叫张瑋,当天正是她成都小店开张的日子,主要销售高档净水设备。满怀抱负的张瑋工作激情相当高昂,每天工作12小时,还到处奔波寻找合作伙伴来拓展自己的事业。 
[相识] 
  异国探亲 成都美女邂逅华人学者 
  张瑋是土生土长的成都妹子,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她自幼喜欢唱歌跳舞,儿时也曾做过众多女孩子做的明星梦——长大成为一名舞蹈家或者歌唱家。中学毕业后,俊俏靚丽的张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成都市话剧院。“当时她是一位非常好的演员,很有灵气。”曾在成都话剧团与她同台演出的陈老师告诉记者。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远在美国创业的哥哥让张瑋萌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再加上她也想到国外去“见识”一下,于是她背着行囊独自一人来到旧金山硅穀,与她日夜思念的哥哥团聚。然而就是这次越洋远行,让她的人生悄然发生了变化…… 
  初夏的一个周末下午,海风把旧金山吹得暖融融的,应朋友之邀,张瑋参加了一个华人聚会。举杯站在大厅,听着周围熟悉的乡音,她感觉仿佛回到了家。青春靚丽、身材高挑而充满贵族气质的张瑋在聚会上成为了最光彩夺目的女嘉宾。而她全然不知就在这时,主宾席上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笔直西装、有着学者风范的男子正不时打量着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博士,在美国几所大学担任教授的郎咸平先生。”当主持人用极简短的话语介绍完后,在座来宾纷纷对这位学者投以赞赏的眼光。这也是张瑋第一次听到郎咸平的名字。 
[相许] 
  鍥而不舍 郎君如愿抱得美人归 
  郎咸平见到这位美丽的成都妹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来到张瑋身边,恭敬地递上名片,“我叫郎咸平,认识你很高兴。”张瑋微微一笑,接过名片,“我叫张瑋,从成都来美国探望多年不见的哥哥。”相识后,两人从东西方差异一直谈到人生理想。这次聚会后,郎咸平便向张瑋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但这时的张瑋一心想回成都,对郎咸平的追求表现得特别冷静。张瑋认为郎咸平在美国,自己在成都,两人建立恋爱关系不现实。 
  几个月后,张瑋回到了成都。面对郎咸平鍥而不舍的追求,她幷没有对郎咸平关闭爱情的大门。叁年后,郎咸平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婚后无论丈夫到哪,张瑋总是陪伴在丈夫左右,照顾郎咸平无微不至。“没有张瑋,郎咸平在世界上的名气没有今天这麽大。”郎咸平的朋友周先生说。芝加哥的冬天,气温只有零下几十摄氏度。张瑋为了丈夫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咬牙忍受着寒天冻地的折磨,陪丈夫出席各种活动,为了丈夫的事业她没有一句怨言。 
  今年春节期间,张瑋回到成都陪家长过春节。记者与张瑋多次接触感到,她时刻牵挂着在香港教书的丈夫和自己的孩子。“郎先生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男人,他不怕吃苦,敢于承担责任,遇到任何事情都特别执着,他是一个硬汉。”说起丈夫,张瑋滔滔不绝。“我们感情很好,我在成都开店卖净水设备,他不时打电话来嘘寒问暖,让我心里很温暖。”张瑋最后说道。郎咸平对张瑋特别疼爱,常打电话劝她把开店当成人生中的一个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照顾好身体。 
[童年故事] 
  12岁还尿床 他学习很笨很努力 
  1949年,当国民党第26军的一名上尉军官,带着自己的妻子、一箱青岛啤酒及身上仅有的3块大洋,从青岛逃到中国台湾,幷在7年之后生下他的第叁个孩子时,他怎麽也不可能想到,这个体弱多病,12岁还尿床,成绩差得令父母一筹莫展,以木工作为毕生大志的小子,日后会成为世界级的知名经济学家。这个小子就是朗咸平。而10多年前,当张瑋邂逅郎咸平的时候她也没想到,这个颇负盛名的男人,能够放弃美国国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香港。 
  郎咸平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小学五年级时,爸爸拿了一份算术模拟考试的试卷让他做,满分是100分,他认真做下来,只得了5分。由于成绩的原因,郎咸平对自己极度没有认同感,从来没奢想过有个好的未来,他把自己的志向定为“木工”,最大的奢望也只是开个木工厂。 
  直到大学里的一次作弊考试彻底改变了郎咸平的命运。他当时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其中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这让成绩不好的郎咸平最为头疼。微积分课一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第一次月考,郎咸平只考了60分,于是第二次月考来临时他就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 
  “第一次60分,第二次零分,平均起来是30分。这样的话,第叁和第四次月考都要考100分才不会被淘汰。当时都想放弃了。”但后来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郎咸平忽然有一种要好好念书的想法。后来,他每天念书念到半夜二叁点,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自己对学习有了兴趣,每解开一道难题都很有成就感。 
  第叁次和第四次的月考,他的平均分竟达99分。郎咸平忽然有了一种自己很聪明的感觉,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从那时起,慢慢开始对学习産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曆史、政治学、军事学和哲学四大科目。似乎从书海中寻回了我的灵魂。大学毕业后考沃顿商学院,托福只考了550,GRE只考 1630。为什麽他们会收我这个笨蛋呢?因为我当时报的那个商业经济系才开办一年,那年全世界招生10个,可就只报了7个。我一辈子不觉得我聪明,但是我很用功。” 
[新闻人物] 
  集荣誉争议 一身他只想做个普通人 
  上世纪90年代初,和很多留洋学者一样,心里有段割舍不断的黄河情结,期盼祖国强大,但又对无法参与国内的经济发展而遗憾。于是,郎咸平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决然回到香港。而那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美国混得还不错,在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当教授。”给他如此大勇气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对成都妹子张瑋的爱。 
  2000年后,郎咸平正式回国。他此后的人生可谓是风生水起——在北京大学当老师,在证券公司担任顾问,在财经杂志出任学术顾问等等,一份工作的最高月薪达7万元人民币,最低的也有叁四万。 
  初见郎咸平,他严肃的面孔可能会让人觉得他很凶。不过,一深入接触会觉得这位教授有点奇怪:只会唱两首歌,《天意》与《无言的结局》,岁数不小却童心未泯,一种孤独感与他如影随形;他喜欢一个人夹着皮包在宿舍与教室之间穿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累了就到办公室静静地看小会儿书,更多的时候在思念他的妻子张瑋。他开玩笑说,自己不是一个“坐台”教授,上课永远讲完就走。他落寞地说,没有人关心他,欣赏他的人不多,他都是一个人呆在家看电视。事实上,是因为此期间,张瑋不在他身边。 
  郎咸平曾狂狷地对媒体说,要当财经界的谢霆锋,引起了学者们的詬病。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上海的一档财经电视节目播出后,这个在学者界不受欢迎的“疯子”,在中小投资者中居然比“小燕子”还红。美国一家权威财经杂志称,上海妇女有叁大爱好:一是路易威登的包包,第二是卡地亚的手表,第叁是郎咸平。郎咸平说他在上海还有点名气,所以他走哪里随时不忘带把梳子,因为他知道观众会和他照相。很多妙龄少女会冲过来找他要签名,甚至还有要电话号码的。 
  他享有这种盛名带来的荣誉,但他又矛盾地解释,“外界虽然给我戴了很多帽子,但是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现在的局势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一种情况。我很担心媒体会把我推向一个神台,我幷不是要拿着道德的利剑,来挥砍这些企业家,因为这根本不是我的专业。坦白讲,我的贡献就是用数据说话,仅此而已”。 
  大经济学家是成都女婿,也给成都拿脸,他经常被四川省、成都市政府有关部门邀请来指导四川的经济发展,为四川和成都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他也是成都一张“名片”,他在全世界各地讲学,都要向他的听众介绍成都的发展优势,宣传成都,推广成都。让更多的人到成都投资,让更多的人来成都观光旅游。 
  为做慈善 全职太太要独自创业 
  作为世界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有着不菲的收入。他在担任大鹏证券研究所顾问时,对方给出的月薪是7万元,而他接受企业邀请讲一堂课的出场费是4 万元,身为郎夫人的张瑋根本不存在缺钱花以至于出来谋生的情况,倘使她要工作,也完全可以凭借郎夫人这个头衔进大点的公司。然而她为什麽会不远千里从香港来到成都,在一几十平方米的方寸小地开店呢?这实在令人好奇。 
  老婆要开店 郎君起初不支持 
  其实最早得知老婆要开店时,郎咸平幷不支持,“创业很辛苦的,我们家幷不缺钱,你又何苦去吃这个苦呢?”郎咸平多次试图打消张瑋开店的念头。但这个成都妹子与生俱来的执着与不怕吃苦的韧性,每每总是让这个四处讲学口才一流的知名经济学家败下阵来。“好吧,我只能支持你了。”最后他拿出几十万元让张瑋去实践。 
  其实郎咸平对张瑋小店的前景幷不看好,但每一提及妻子的名字,这个外界看来桀驁不驯的男子,总是忍不住嘴角上扬,即使是对妻子无奈的谴责,语气中也尽是疼爱与骄傲。最后他对妻子的评价是,“她个性很强,人很执着,又舍得吃苦。” 
  志在做慈善 妻子执意自己创业 
  得到丈夫支持后,张瑋才道出了开店的原委,“这些年来,你四处讲课,你的经济理论我也耳濡目染了一些,心里总想着有一天能有个地方让我施展一下拳脚,实践一下从你身上学来的理论知识;而且看你经常捐款给学校里的贫困生,也感染了我,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麽,但我们毕竟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想自己出来开店赚钱,然后办家福利院。” 
  郎咸平听了老婆的话后,很受感动。虽然开业当天他去外地讲课了,不能出席老婆张瑋新店的开业仪式,但他时刻都在关心老婆这边的情况。当天远在异地的他不仅给张瑋订了花篮,还连续打了好几通电话,甚至还通过朋友转告当天出席开业仪式的媒体记者要全力支持张瑋开小店。 
  郎咸平认为,凭借他在股民中为中小投资者的美名以及目前在社会上的名气,老婆张瑋开店可以说是条件得天独厚。而开业当天发生的一个小插曲证实了他的预测:一个剃着短发、十分干练的男子二话不说,直接递过一万元钱买了一套净水设备,原来该男子是某公司的经理,也是郎咸平北大房地産总裁班的学生,今天特地来为师母扎场子。其实作为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像这位男子一样成就卓越的学生郎咸平还有很多,即使世界500强的CEO中他的学生也不乏其人。 
  用爱作后盾 郎君力挺爱妻开店 
  郎咸平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大环境,小店发展十分艰难,刚开始可能由于她是朗咸平的老婆,关注的人很多,当平静下来以后,她和成千上万的小投资商一样,面临艰苦创业的奋斗曆程。但我希望她的小店越来越好。赚了钱去办个福利院,去实现救助他人的梦想。” 
  记者在与郎咸平的接触中发现,他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经济学家,对人十分热情和关心。同时,他对老婆开店也十分谨慎,当记者接到他的电话时,他笑着说:“请你一定不要提我,只宣传她开店的情况,支持她一下。我怕有人又会说我在炒作自己。”记者在电话中耐心跟他讲:“你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又是成都女婿,记者在定稿中不会对你産生任何负面效应。”后来,记者将此事讲给了张瑋听,张瑋笑着说:“没事,你报道你的,我给他打电话。”当天晚上,郎咸平又通过他的好友给记者打电话,同意报道了。通过这一小插曲,证明妻子张瑋在家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郎君也是非常爱她的。 
  春节期间,记者几次与郎的妻子张瑋在一起聚会,郎咸平都不时打来电话,向老婆嘘寒问暖。有一次记者与郎教授通电话,他说他四月份要到成都来讲课,他要专门到老婆张瑋的小店去看一看,关心一下。(来源:华西都市报)

2009年1月11日

现在该不该买房

 我在演讲过程中会谈到房地产,每当我谈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会问我:郎教授,你说我现在要不要买房呀?我觉的他们之所以这么问,其实还是没有看懂我的理论。如果你看懂了我的理论,你不应该为要不要现在买房而紧张不安。要知道地产商现在是惶恐不安的,因为他们必须苦苦支撑刚性成本,同时又要面对越来越难以捉摸的需求面.
  在中国人的概念当中,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就是家非常重要,那么毫无疑问,房子自然就是家的载体了。近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刺激房地产经济,从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的契税的税率下调到1%,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最低首付调至20%,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都是为了鼓励消费,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现在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呢?
  我认为,目前的地产商内心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惶恐不安,道理很简单,第一他的成本是刚性成本,比如说购地成本、构建成本,还有其他支出刚性成本,再加上资金一旦积压的话,那个利息支出都是不得了。
  刚性成本之下地产商的需求面是什么,我们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一下。大家购买房子的主要动力,不是说经济发展很好了,我每年所得增加50%我更富裕了,所以拿出一半钱去买房子——如果是这种正常的购物行为的话,多少资金流入楼市,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预测的。地产商可以根据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个需求,慢慢建房子,这个很好预测的。可是目前就不是这种情况,这资金来源是搞不清楚的。
  今年制造业的大量倒闭,尤其是广州地区超过30%,深圳地区也是非常悲惨。那么请大家注意,这种资金流窜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资金流窜现象,完全主导着中国楼市的发展。这个资金我叫它虚拟资金,因为它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并不是因为这个社会更富裕了,你想住更好的房子,而是因为某个行业更萧条了——尤其是制造业或者矿业——他们的钱不知道干什么用,只好大量炒房。所以这个钱,打到哪里就产生泡沫,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而且这个钱首先进入这个地区的高端市场,把高档楼盘一下拉起来,因此附近的中低档楼盘随之水涨船高。所以这跟我们的一般理解不一样,我们发现在广东地区,或者在其他地区,真的有泡沫房产,反而是中低档的多,高档楼盘由于制造业资金大量引入,拉高房价,它还有资金撑着似乎比较坚挺。而今年你看,要跌价楼盘基本上中低档楼盘先跌价。
  而且这个深圳房产很有意思的,它先从关外跌,因为最近这几年,70%建设在关外,深圳老百姓也不喜欢住在关外 ,关外大跌,关内的中低档楼盘大跌。那么高档楼盘呢?大概两三万之间算是正常,像北京三环之内高价楼盘还是坚挺,并没有看到下降的现象,反而是周边地区,中低档楼盘先跌价。那么这种现象很奇怪,更值得我们注意。
  为什么低端房受冲击比较大?这是因为国家对住房保障非常重视,这一块无论深圳、上海,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推出这样计划,香港以前也是,大量推这种廉租房,它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开发商最恐怖的其实并不光是资金紧张,更恐怖的是国家把它部分的市场收回去了,1998年以前,大部分的房子都是集资建房,国有企业单位盖房建房子,国家在建, 取消福利分房以后,房地产市场才大发展,才有了这么多大开发商赚了大钱,那么这个市场如果被某种程度剥夺了,对开发商打击是非常最大的。
  所说地产商一旦开发高档楼盘的时候,他就根据市场状况做调整,差异化定价,是他们的应对之策。尤其中低档压力非常大,包括政府推出很多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压力很大,而且很多地方房价确实在下跌,那怎么办呢?所以对这种楼盘的价格,会出现万科现象。这就是他们的水平,就在这种环境之下,他选择的方法。而且未来搞不好更恶劣怎么办呢?更多人买不起房怎么办呢?所以它会突然做出些定价权改变的决定,这些就是地产商慌恐不安情况之下做的一个决定,我认为就是一个定价权的决定,其实也没那么多复杂。
  我告诉各位什么是楼价的决定因素,但是我不会告诉你该不该买房,你自己做决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有不同的环境,什么时候该退出股市,什么时候该买楼那是你个人的决定。

万科内部判断:房价见底在2012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0:5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1月5日,万科2008年的成绩出炉,虽然离调整后的计划还差一点,不过好于市场的预期。万科虽稳坐第一把交椅,但还是感觉压力很大。

  市场证明,万科对于楼市的预测向来很准,对于何时见底,众说纷纭,而万科把原来预测2009年见底的时间延长至2012年。

  高层年终奖不保

  1月5日晚间,万科公布2008年最后一个月的销售业绩。12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66.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3.4亿元。受年底购房高峰以及宏观政策的影响,12月增长明显,环比分别增加57.0%和49.6%。

  至此,万科2008年累计实现销售面积55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78.7亿元,分别比2007年减少9.2%和8.6%。

  尽管业绩有所缩减,但万科依然是行业的领跑者,并且与队友们的距离拉得更大了,目前,万科市场份额由2008年年初的2%增长到了2.6%左右。即便如此,万科还是感到压力很大。

  平安证券房地产分析师刘细辉对记者说,这一结果与万科全年计划基本相符,12月的销售情况甚至要好于预期,回笼一部分资金后,万科的现金流也比以前更稳健。在财务上万科不断缩减开支,尽量减少成本。

  据记者了解,占员工工资大头的2008年年终奖也将从上至下缩减,即高层没有,中层一半,低层照单全发。万科管理层主动降薪,这一举措倒是颇得民心。

  以往万科总会在年底对来年销售目标做出计划,但今非昔比,如今万科显得很保守。

  万科内部一高层对记者表示,这次经济危机从局部到全球,从金融到宏观,范围在不断扩大,俗称百年一遇,市场已很难准确预测,只有做好最坏的打算和准备。“万科没有对2009年做出销售目标预测,只能跟着市场走,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套,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万科东莞一营销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压力很大,2009年市场很艰难,万科东莞2009年新增项目并未缩减,和2008年一样均是5个。“毕竟市场容量有限,2009年又会有很多新开的项目,竞争异常激烈。”

  2009年以降价换资金回笼

  记者从万科内部员工了解到,万科原来预测房价见底时间在2009年底,但是现在调整为2012年。显然,万科对市场已做了最坏的预测和准备。

  “从一般的经济周期来看,需要五年时间走出低谷,但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经验都不能拿来做比照,因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水平不同。”房地产专家吴其轮说。

  刘细辉认为,目前的房价依然徘徊在高位,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情况下,收入与房价相比,实际的房价不低,就深圳来说,关内房价普遍在一万以上,楼市下行的空间还很大。

  2009年的市场走向很难企稳,而房价走势主要还是看收入,政策能在短期内给市场带来回暖,楼市走势可能就同股市一样,在小幅反弹后继续下行。“但直线下行很难,多半是缓慢向下走。”刘细辉表示。

  对于2009年,万科认为下好三步棋,应该足够应付市场最坏的情况。首先是从资金财务上确保公司安全;其次是在调整周期中抓住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三是尽可能提升专业能力。

  要保证资金安全,除了缩减日常支出,少占用资金去拿地,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降价来带动销售回笼资金。“具体降价幅度会达到多少,会根据市场来定。”万科东莞一销售经理说。

  市场证明,王石在2007年底提出的拐点论是对的,率先降价,也让万科继续稳坐行业老大交椅。不能不承认,万科对市场的把握很准,因此万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令外界格外敏感。

  “宁可过于悲观,也不要盲目乐观。”万科高层对记者说。

  在拐点论提出一年后,王石又发表“买房不必等三四年后”的言论,表示拐点是针对买不起房的人而言,有能力的人想买房现在可以入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企业管理本身需要他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外,王石还是个讲政治的人,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希望通过政策和开发商降价联合带动房地产市场回暖,王石当然会见机行事。

  (本报记者 李骐 对此文亦有贡献)

房子暴跌的过程真是这样的吗?

今天无意当中看到1929年美国大股灾当中房地产的相关资料。资料上说:美国1929年股市崩溃,但股市跌幅最大却发生在1932年,因为1932年美国房地产崩溃了。也就是说:30年代的美国是股票崩溃将近3年的时候,房地产才崩溃。再看看日本的情况,日本1990年股票崩溃,1992年房地产才崩溃,时间跨度也是两年。这主要是因为股票崩溃的金融危机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转化成实体经济危机,而实体经济危机需要又一年的时间才能消灭光有钱人的现金,而有钱人缺乏现金后,就不得不变卖房子换成现金来维持他们正常的生活所需。这就表明中国房子爆跌的次序是:2008年股票崩溃,2009年实体经济崩溃导致大批企业倒闭和出现大量失业房奴。2010年,倒闭企业老板和失业房奴因为缺乏现金去购买生活必须品,不得不把他们唯一剩下的资产房子卖掉,而没有房子却打算买房的钢需也因为失业而丧失了购买房子的能力,这导致房地产在2010年全面崩溃,不论国家如何救市,都无法阻挡这个过程的发生。当年的美国和日本都是这样发生的,中国也不例外。
  

另外,美国房地产崩溃后,连续底部横盘了70年都没涨,一直到2001年才开始上涨,而在此期间,美国股票上涨超过200倍。日本房地产连续下跌18年,连反弹都未曾出现过,而日本股票在过去18年还是有过两次大反弹的。

香港股票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于2007年达到1997年历史高点的两倍,而香港房地产反弹的高点却远远低于1997年的历史高点,现在香港股票和房地产又开始同步下跌了。

从以上三个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就很难再上涨回去,而股票这点就比房地产强多了,不过房地产上涨的时候,往往比股票泡沫大,这也可能就是房地产再次上涨的力度远小于股票的原因。

所以,想买房的话,还是耐心等5年到10年后再说吧。不要在最近几年买到中国房地产的头部去。
  

还有要说明的是:不要相信那些中国人很有钱的鬼话,我在证券公司工作,能清楚看到上万个股民的资产情况,中国的有钱人,他们的现金都在股票上亏光了。他们所谓的财富基本都是以企业和房子的形式存在,他们根本没有多少现金了,所以当他们缺乏现金去维持正常的生活所需的时候,就不得不去卖房子和企业来换取现金。而2009年的经济危机会让这一切在2010年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百年危机带来的百年机遇

百年危机带来的百年机遇

由次债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逐渐演变成一次全球性的大危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认为,这次危机很可能是百年未遇的大危机。如果格林斯潘先生判断是准确的话, 那么这次百年未遇的危机的产生,就一定有百年未遇的原因,及出现百年未遇的结果。同时,这也很可能会带来百年未遇的一个机会。这次危机将会导致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重新洗牌,国际经济规则的重新制定。 中国可以审时度势,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订、改变现存的对我不利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则,为中国未来三、五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1.如果这次危机真的是百年一遇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在过去的一百年来,美国与世界上发生的大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对我们今天的危机又有什么启示。

一百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不胜枚举,但最大的一次危机还非一九二九年美国的大衰退莫数。那次危机对美国以至世界经济的破坏之大,确实令人触目惊心。从二九年十月到三三年九月美国工业产值与国民收入锐减了一半,商品贸易则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有五千个银行破产。失业率高达25%。每四个就业的人就有一人失业。美国的GDP一直到二次大战开始时的一九三九年才回到了二九年的水平。美国的股市更暴跌了85%。道琼斯指数一直到三十年后的1957年才又回到二九年十月的高点。

二九年美国经济大衰退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国际贸易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跌到1933年的242亿美元。希特勒的上台与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这次大衰退不无关系。

尔后,美国与世界经济又经历了多次的危机。近三十年来,有1972年到1979年的石油危机,八十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89年美国的储贷危机,九十年代中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的纳斯达克崩盘造成的危机等。但从历时之长,影响范围之大,都不及一九二九年的大衰退。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找了一批专家对十七个发达国家在过去三十年来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113次金融危机与动荡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他们把经历过的危机分成了两类。一类的商业银行被卷入的危机。另一类是仅限于股市或外汇市场的危机。他们的研究发现,有银行卷入与没有银行卷入的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损失平均要大2-3倍,而衰退的时间要长3一4倍。

2.大危机后的大改革

历史经验说明,人类要解救自己,大危机的后期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是因为一个国家之所以陷入大危机都跟在体制上或机制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有关。不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个国家的经济走不出危机。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上的改革共识,才有可能推动深层次的改革。

以一九二九年的大衰退为例。一九三二年罗斯福总统上台以后,迅速地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改革的措施。从1933年3月至6月,罗斯福政府使国会通过了70多项法案,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经济金融措施,史称“百日新政”。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成立了证交会,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尽快恢复国内生产;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和公共工程署,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赈济贫民和失业者。 1935年罗斯福政府又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与《公用事业法案》等专门法律,保护工人的权益。一九二九年的大衰退还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成熟,推动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头一次大规模的创造性的成功实践。从此,在经济学中又多了一门学问:宏观经济学。 

3.现存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三大弊端

这次的金融危机,同样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而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需要对国际经济与金融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表面看,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是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金融过度以及美联储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原因造成的。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美国人长期存在超前消费、借钱消费方式造成的,与现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金融体系有关。

现存国际金融体系有很多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至少存在着三大弊端:

一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流动规模和速度都越来越大,但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却是每个国家各自为政的。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全球GDP年均增长3.5%,国际贸易年均增长7%,而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却高达14%。 今天,仅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总额就高达37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GDP总和的8倍多。然而,各国的监管当局只管自己境内的企业。 这种监管模式,就难以实现对全球资本流动有效的监管。各国为维护本国企业的竞争力,还竞相放松对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力度就更差。美国曾是世界上监管相对比较严的国家之一。 可是从九十年代末起,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的措施使得美国金融机构得以呼风唤雨, 最后很多陷入了灭顶之灾。 

二是1971年以后,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并没有变,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再受约束。于是,当美国与世界的利益一致时,它会做出好的决策,当美国与世界的利益不一致时,它只会选择对本国有利的政策。这就造成美国能够超前消费,同时却不受制约。美国消费者借债的规模 有9150亿美元的信用卡债,1.5万亿美元的汽车和其他消费债以及10万亿美元住房抵押债,几乎等于美国一年的GDP。 更加上美国政府的近10万亿美元债务,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危险。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以美元为核心,由美联储肩负美元货币发行和货币监管等职责。当一旦发生危机,特别是当美国发生危机,美联储却用由于监管失误而向全世界承担责任,美国也不需要向世界各国拥有的资产发生的巨大损失予以“补偿”。

三是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和作用有很大的提升,但它们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却没有什么发言权 。世界上重大的经济事务的决定权还是大的工业国。最明显的是,G7(七国集团)定期会议决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经济与金融事务,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发展中国家。

4.国际金融体系重新洗牌是中国“战略机遇”

正如1929年大萧条后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次大的全球性危机之后一定会建立一系列的新的规则。此次危机之后会不会像一些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使国际经济体系推倒重来,现在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在危机的后期,各国要坐下来反思现存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问题,重新制订很多新的规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50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遇到的一次重大的规则改变的机会,格外的重要,也该格外珍惜。

中国经济的起飞是近三十年的事,是世界经济中的“后起之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国际游戏规则大都已经制订好了,我们只能按照“国际惯例”去做,只能去适应国际规则。这在中国经济的早期发展阶段,我们受制约的感觉还不很强烈,但是,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中国的一些企业己经开始逐渐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核心领域里形成了竞争,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现存国际规则的制约。

因此,对中国来说,我们今后当然仍应该遵守国际规则。 但面对重订国际规则的难得机遇,也要当仁不让,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要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制订,争取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发生对我们有利的改变。

5.我们应该要什么?

那么,中国在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规则重订时,要提出哪些诉求呢?这当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初步分析,恐怕至少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建立全球对资本流动监管的协调机制。 未来中国经济会更加开放,人民币要自由可兑换,资本项下要完全开放。这必然导致资本的大进大出。 其它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经历同样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证明, 在这期间,发展中国家很容易陷入由外部热钱的大进大出而造成的金融危机中。 从八十年代末的日本与东亚,到尔后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显示出这类危机的危害性。 因此,建立一个高度透明的、有问责机制的有效的国际监控资本流动,特别是热钱流动的全球协调机制对中国以至于全世界各国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国际外汇储备体系应该更多元化。应建立一篮子方式货币,世界主要国家货币都应该占有一定权重。在新的货币体系中,各国货币应该充分竞争,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 应由该货币的由币值稳定、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稳定的程度来决定。我们还应该争取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先能够在区域中起更重要的作用。可以考虑争取建立一定的规则, 使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并不一定是完全可兑换货币。只要满足一定的规定,承诺一定的条件就有可能部分充当国际储备货币。这样,不但人民币,其它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也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起一定的作用。 

三是要让更多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制定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扩大G7机制,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纳入。改革与重建一个新的、灵活的、尊重国家主权的多边体系。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制订,不但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也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的参与, 并不是要与美国争夺主导权,而是要争取知情权、否决权、以及规则制定权。 中国并非要撼动美国以及西方一些大国在全球的优势地位, 而是真正体现中美、中欧、中日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5.为国际新规则的制定做好准备

国际金融危机是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但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则是至为关键的问题。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也只给有准备的国家。

当务之急是尽早地组织专家展开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有关部门在进行国际谈判时提供各种方案准备与智力支援。 

这种研究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个课题可以有几个小组独立地分头研究,通过相互竞争,才能优化方案。这种研究还应该是开放的,不仅靠国内的人才,还要充分利用留学生人才、海外华人人才和对国际经济金融有深入了解的人才。通过民间的方式与海外有影响的“智库”加强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 研究别人的方案。

三十年前,老一辈的领导人根据国内国际大势,抓住历史机遇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我们如果能够抓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战略机遇,首先是稳住自己的阵脚,通过扩大民间投资与消费,保持经济增长与就业率在较高的水平上。 同时, 通过参与国际规则修订来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开辟道路。 

  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与影响谁也无法忽视,中国也有改变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各种条件都已具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战略时机,把这百年一遇的危机,转化成中国发展的大机遇。

2009年1月5日

1月5日胡俍老师解盘:十个炒股七个输的启示

1月5日胡俍老师解盘:十个炒股七个输的启示
       按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观点,不论是经济还是从股市、不论是境内还是境外,最坏的时候都还没到,至少在09年下半年之前还得接受最坏情况的考验,言下之意今年上半年恐怕各方面都是最糟糕的。如果带了这种有色眼镜来观察2009年开盘第一天环球市场的表现,恐怕多少是会感到有些吃惊的。新年开盘第一天,美国道指上涨2.94%,香港恒指上涨4.55%,内地上海指数上涨3.29%。当然,你可以说就涨一天不说明什么问题,事实上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觉得至少有个提示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市场恐怕并没有象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的人想象的那么容易跌。真正需要引起警觉的是万一出现如下情况:比方说道指、恒指或者内地指数开始跌了,但是再也创不了新低;或者虽然创了新低但也难以大踏步地下行。
        就目前内地市场短线而言,由于年关已过基金没有必要再做市值了,再加上今天虽然上涨但放量配合不理想,所以确实不能凭今天一根阳线就有什么乐观的情绪产生,短线上行动力确实有限。除非境外市场有所突破,否则的话我觉得内地短线没有持续的涨势。怎么才叫境外市场有所突破呢?比方说美国道指收盘站上9200点,香港恒指收盘站上15800点。
        股市里有句话:十个炒股七个输。老是跟着主流观点人云亦云未必总有好果子吃。势头刚形成时、或者正蓬勃发展时是应该随大流;但是已经涨了很久了、或已经跌了很久了,恐怕得有点反向思维。我并不是对今年的市场看得如何如何地好,而是认为主流观点过分看空了,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