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苦杏仁、马口铁今年以来价格走势(06.01)

今年以来苦杏仁和镀锡板卷(马口铁)价格走势。苦杏仁价格数据来自中国药材网,选的是地处河北的安国市场报价;马口铁数据来自阿里巴巴,是河北霸州的报价。杏仁价格跌的比较厉害,马口铁也不像有些报导中说的涨的多么多么高,河北的甚至还有微跌。

尽管对于可以考虑长期持有的标的来说,成本的短期波动并不是关注的重点,我未来还是会花一点点时间来跟踪这两样的价格走势。事无巨细,多了解一些,至少没有坏处。

 

苦杏仁、马口铁今年以来价格走势(06.01)
苦杏仁、马口铁今年以来价格走势(06.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8f76701017qb6.html

CCTV证券资讯频道访谈:实力资产陈理论快乐投资

CCTV证券资讯频道访谈:实力资产陈理论快乐投资

2011-5-27

记者郑菁菁

陈理先生您好,我是CCTV证券资讯频道记者郑菁菁,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1.提到陈理先生,大家都知道是价值投资的最佳代表人物,先后创办了“博客巴菲特”和“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那首先和我们聊聊您是什么时候、如何开始认同、喜爱、从而形成这种理念的呢?

答:最佳代表人物有点夸张吧,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卖力推动者还算够得上。

我最早是1995年底,通过上海证券报孙涤教授介绍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专栏文章开始接触价值投资思想的,当时颇有一见钟情、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记得当时用红笔钩划得密密麻麻的。有了一见钟情,自然再见“闪婚”了,呵呵,开个玩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开始进行系统研究,只要有相关的文章和书籍都收集起来仔细阅读。并且在股市进行实际应用检验,刚开始也不纯粹,基本上属于现在投资界比较流行的“投资+投机”相结合,“价值投资+波段操作”的模式。直到2002年以后才逐渐变得纯粹起来,抛弃了“脚踏两条船”的做法,两只脚都踏进价值投资这条船上。

2.其实价值投资还是广泛受到认同的一种投资手法,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有没有过碰壁的时候呢?

答:有啊,主要是早期对价值投资不够纯粹的阶段,特别是经过1996-2001年的牛市后,放松了对安全边际的要求,所以在2002年出现投资10年来的首次年度市值大幅下降,还好痛定思痛后,2002年成为转折点,从2003年开始专注于价值投资。我的经验是,什么时候遵循价值投资原则,投资就会一帆风顺;什么时候违背价值投资原则,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3.您曾说过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没有必要为了成功而打扮,快乐投资;现在大家也都想成为“幸福投资者”,您如何理解快乐投资呢,怎样才能做到?

答:对快乐投资的理解可能会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快乐投资的内涵主要有“四乐”:一是自由之乐:投资万事不求人,没必要为了成功而打扮,没必要做违心的事,没必要委曲求全苦了自己,所以能够做到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保持真我;二是宁静之乐:投资的本质不是你为钱工作,而是让钱为你工作。你为钱工作,就会烦恼不断,例如短线投机者,其实就是蓝领工人,不断为了蝇头小利而疲于奔命;又如,投资和投机结合或者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投资者,相当于娶两个老婆,也会一辈子不得安宁;相反,让钱为你工作,就会平静安宁,例如优质企业的长期投资者,其实就是真正高明的老板,有钱、有一家优质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日夜为你辛勤工作,而你却可以夜夜安枕而且财富自动增长。就像比尔・盖茨曾说的:“如果你从睡梦中醒来时没有赚到钱
,则说明你没有赚钱。”三是奉献之乐:投资虽然是为了获得价值,但也是一种奉献,因为拿股票投资为例,投资者用自己的资金支持了他欣赏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支持了他热爱的事业,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当他看到自己支持的事业得到发展,便会得到一种奉献的快乐,既利己,亦利他,双赢。四是寻宝之乐:投资其实也是一种智力寻宝游戏,当你用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寻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并且为市场和时间所证明时,你便会得到智力挑战、寻宝成功的喜悦。

快乐投资要做到“四要四不要”:第一,要选择投资之康庄大道,让钱为你而工作;不要选择投机之羊肠小道,你为钱而工作。条条大路通罗马,走正道最潇洒。

第二,要保持积极心态,不要怨天尤人。投资简单并不容易,难免遇到困难、错误甚至厄运,一般投资者就会痛苦不堪、怨天尤人。正确的做法是保持积极心态,把困难、挫折、失误、不幸当作提高自己、磨练灵魂的机会。什么是积极心态呢,举例说明:当碰到股市暴跌时,就要把它当作低价买好公司的机会,当成命运赐予我们的幸运,而不是悲观失望、怪这怪那的;即使你的太太对你变了心,你也要感到高兴,感谢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祖国等等;

第三,要降低预期,不要追求暴利。提高幸福感和快乐指数的秘诀之一是降低预期。格雷厄姆曾讲过,投资预期的合理回报率是年均12%。超过这个回报率以上的都是蛋糕上的奶油——锦上添花。巴菲特也讲过,“格雷厄姆倡导的并非卓越投资,他也不是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所倡导的是合理投资,我认为,只要不是过于急于求成,合理投资能使你非常富有,更妙的是它不会使你贫穷。”,追求暴利,预期过高,一旦预期落空,就会失望痛苦,相反,超预期才会带来幸福快乐。

第四,要知足常乐,不要攀比妒忌。投资要遵循能力圈的原则,只要抓住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机会就应该感到满足,要有内部计分卡,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更不要和别人攀比,妒忌别人的暴利。查理・芒格对妒忌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它只会让你痛苦不堪,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你为什么要妒忌呢?”

4.对您目前旗下两只产品的成绩满意吗?

答:我们两个产品还没到收获的季节,目前总体尚处在播种期。对播种期而言,成绩还算满意。但从投资组合结构看,还不够完美,因为估值的原因,有些重要的行业如大消费配置比例还没达到标准配置,要达到满意的程度还需要耐心等待。

5. 价值投资如何选股、选时?

答:巴菲特在1996年年报里讲过,“在我们看来,关于投资学生仅需学习两门课程—一门是如何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另一门是如何看待市场价格。”

(In our view, though, investment students need only two well-taught courses - How to Value a Business, and How to Think About Market Prices.)

如何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就是关于选股和价值评估的问题;但如何看待市场价格,实际上并不是选时,而是指如何正确看待市场价格波动。例如市场在那里是为你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指导你的,要记住“市场先生”的寓言。

所以,价值投资的重点是选股、价值评估,比较价值和价格的差距,安全边际尤其重要,是核心。选时对价值投资没有实际意义,有意义的是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公司股票,至于什么时候买、买后是否立刻升值都不重要。可见价值投资的选时,其本质还是选股、选合适的价格进行买或者卖。当然巴菲特也说过,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等,这些都是表面上的选时的原则,但其实质还是要落脚到价值评估上。例如我偏好的最佳买点是“大盘恐慌+公司坏消息”,因为这样的情景最容易产生极度低估的价格。但买的时候还是要落脚到公司分析和价值评估上。

价值投资也可分为不同风格,格雷厄姆风格的价值投资又称为“雪茄烟蒂投资法”,偏重选择廉价股;费舍风格的价值投资偏重选择成长股;

巴菲特风格的价值投资偏重选择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卓越企业股票。其分析框架可比喻为四层的“过滤器”。巴菲特说,有了过滤器,我们能对90%的东西在10秒钟内说“不”。第一层是:我能理解吗?第二层是:它是不是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第三层是:管理层是不是聚集了许多能干和诚实的人?第四层是:价位合理吗?如果能最终通过这个过滤器,就可以进入投资操作了。

 

6.巴菲特曾多次在熊市底部附近呼吁买股票,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10月17日《纽约时报》上撰文呼吁买股票,事后证明他是正确的。您也在1995年大底附近指出“千点关口:最大的风险是不投资股票”。您预测股市走势吗,认为近期大盘属于什么状态?

答:巴菲特08年金融危机在《我正在买进美国》那篇文章里明确指出,“让我澄清一个观点:我无法预测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对于未来一个月或是一年市场将上升还是下降我完全无法预见。然而,市场在市场情绪反转或者经济反转之前率先走高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是肯定的。因此如果你继续苦等知更鸟,春天却可能结束了。

我和巴菲特一样的,也是无法预测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而且认为短期波动是不可知的,只有2%的时间即市场走极端,极度低估或者极度高估的时候,你可以根据中国古老的哲学“物极必反”做出中长期趋势的准确判断,其余98%的时间水晶球都是模糊不清的。我2005年发表《千点关口:最大的风险是不投资股票》的文章,也正是根据市场走极端,大盘估值处于极度低估状态,作出的准确判断。

虽然我不预测股市走势,但可以根据股市的整体估值情况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即股市处在低估、合理或者高估的区域。近期大盘经过调整后,处于合理偏低估的状态。

7.大盘的回调、变动对您的价值投资有影响吗?

答:没有消极影响。我把回调、变动当成机会,勿以涨喜,勿以跌悲,永远保持积极心态。

8.您在操盘上崇尚“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不战而胜,宁静创富”,有人说这种投资策略简单,中小投资者们自己也可以买些茅台、工行等放着,那么对于基金掌管着的存在意义似乎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您怎么看?

答、以合理的价格选择极少数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集中投资,长期持有,从战略的高度立足分享企业的赢利模式和经营成果,其本质就是与赢家共事,无为而治,不战而胜,这是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核心、经典策略,无论对中小个人投资者,还是基金管理者都非常重要。但是核心、经典策略不等于全部策略,基金管理者在坚持长期战略投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市场非理性带来的投资机会,进行一些多策略的战术性投资,如廉价股价值回归的机会,特别情形的购并套利机会等等。通过战略战术相结合,常规投资和非常规投资相结合,无为有为相结合,实现资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所以我曾经提出过“中庸投资”、“中庸操作”的概念,正是居于以上考虑。

 9. 目前沪深300市盈率仅13.9倍, 估值水平逼近08年大底, 您认为目前是价值投资的好时机吗, 哪个板块更值得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挖掘?

答:虽然目前沪深300市盈率逼近08年大底时的水平,但目前的市场利率高于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而且银根偏紧,有一些行业的盈利能力未来持续性面临考验,所以目前大盘的估值水平还是要高于08年下半年。而且不同板块的估值水平分化,差距比较大。所以从投资机会看,仍然是价值投资的好时机,但更多是结构性的机会,不是长期底部全面低估的爆发性投资机会。从估值角度看,金融服务类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因为市场意见分歧大,价值最低估,因而机会最好。其次大消费、资源垄断类的一些公司处于低估或合理区域,也值得挖掘。                                                                         (博客编辑:初学)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e195f01017n79.html

CCTV证券资讯频道访谈:实力资产陈理论快乐投资

CCTV证券资讯频道访谈:实力资产陈理论快乐投资

2011-5-27

记者郑菁菁

陈理先生您好,我是CCTV证券资讯频道记者郑菁菁,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1.提到陈理先生,大家都知道是价值投资的最佳代表人物,先后创办了“博客巴菲特”和“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那首先和我们聊聊您是什么时候、如何开始认同、喜爱、从而形成这种理念的呢?

答:最佳代表人物有点夸张吧,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卖力推动者还算够得上。

我最早是1995年底,通过上海证券报孙涤教授介绍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专栏文章开始接触价值投资思想的,当时颇有一见钟情、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记得当时用红笔钩划得密密麻麻的。有了一见钟情,自然再见“闪婚”了,呵呵,开个玩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开始进行系统研究,只要有相关的文章和书籍都收集起来仔细阅读。并且在股市进行实际应用检验,刚开始也不纯粹,基本上属于现在投资界比较流行的“投资+投机”相结合,“价值投资+波段操作”的模式。直到2002年以后才逐渐变得纯粹起来,抛弃了“脚踏两条船”的做法,两只脚都踏进价值投资这条船上。

2.其实价值投资还是广泛受到认同的一种投资手法,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有没有过碰壁的时候呢?

答:有啊,主要是早期对价值投资不够纯粹的阶段,特别是经过1996-2001年的牛市后,放松了对安全边际的要求,所以在2002年出现投资10年来的首次年度市值大幅下降,还好痛定思痛后,2002年成为转折点,从2003年开始专注于价值投资。我的经验是,什么时候遵循价值投资原则,投资就会一帆风顺;什么时候违背价值投资原则,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3.您曾说过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没有必要为了成功而打扮,快乐投资;现在大家也都想成为“幸福投资者”,您如何理解快乐投资呢,怎样才能做到?

答:对快乐投资的理解可能会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快乐投资的内涵主要有“四乐”:一是自由之乐:投资万事不求人,没必要为了成功而打扮,没必要做违心的事,没必要委曲求全苦了自己,所以能够做到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保持真我;二是宁静之乐:投资的本质不是你为钱工作,而是让钱为你工作。你为钱工作,就会烦恼不断,例如短线投机者,其实就是蓝领工人,不断为了蝇头小利而疲于奔命;又如,投资和投机结合或者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投资者,相当于娶两个老婆,也会一辈子不得安宁;相反,让钱为你工作,就会平静安宁,例如优质企业的长期投资者,其实就是真正高明的老板,有钱、有一家优质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日夜为你辛勤工作,而你却可以夜夜安枕而且财富自动增长。就像比尔・盖茨曾说的:“如果你从睡梦中醒来时没有赚到钱
,则说明你没有赚钱。”三是奉献之乐:投资虽然是为了获得价值,但也是一种奉献,因为拿股票投资为例,投资者用自己的资金支持了他欣赏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支持了他热爱的事业,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当他看到自己支持的事业得到发展,便会得到一种奉献的快乐,既利己,亦利他,双赢。四是寻宝之乐:投资其实也是一种智力寻宝游戏,当你用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寻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并且为市场和时间所证明时,你便会得到智力挑战、寻宝成功的喜悦。

快乐投资要做到“四要四不要”:第一,要选择投资之康庄大道,让钱为你而工作;不要选择投机之羊肠小道,你为钱而工作。条条大路通罗马,走正道最潇洒。

第二,要保持积极心态,不要怨天尤人。投资简单并不容易,难免遇到困难、错误甚至厄运,一般投资者就会痛苦不堪、怨天尤人。正确的做法是保持积极心态,把困难、挫折、失误、不幸当作提高自己、磨练灵魂的机会。什么是积极心态呢,举例说明:当碰到股市暴跌时,就要把它当作低价买好公司的机会,当成命运赐予我们的幸运,而不是悲观失望、怪这怪那的;即使你的太太对你变了心,你也要感到高兴,感谢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祖国等等;

第三,要降低预期,不要追求暴利。提高幸福感和快乐指数的秘诀之一是降低预期。格雷厄姆曾讲过,投资预期的合理回报率是年均12%。超过这个回报率以上的都是蛋糕上的奶油——锦上添花。巴菲特也讲过,“格雷厄姆倡导的并非卓越投资,他也不是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所倡导的是合理投资,我认为,只要不是过于急于求成,合理投资能使你非常富有,更妙的是它不会使你贫穷。”,追求暴利,预期过高,一旦预期落空,就会失望痛苦,相反,超预期才会带来幸福快乐。

第四,要知足常乐,不要攀比妒忌。投资要遵循能力圈的原则,只要抓住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机会就应该感到满足,要有内部计分卡,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更不要和别人攀比,妒忌别人的暴利。查理・芒格对妒忌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它只会让你痛苦不堪,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你为什么要妒忌呢?”

4.对您目前旗下两只产品的成绩满意吗?

答:我们两个产品还没到收获的季节,目前总体尚处在播种期。对播种期而言,成绩还算满意。但从投资组合结构看,还不够完美,因为估值的原因,有些重要的行业如大消费配置比例还没达到标准配置,要达到满意的程度还需要耐心等待。

5. 价值投资如何选股、选时?

答:巴菲特在1996年年报里讲过,“在我们看来,关于投资学生仅需学习两门课程—一门是如何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另一门是如何看待市场价格。”

(In our view, though, investment students need only two well-taught courses - How to Value a Business, and How to Think About Market Prices.)

如何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就是关于选股和价值评估的问题;但如何看待市场价格,实际上并不是选时,而是指如何正确看待市场价格波动。例如市场在那里是为你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指导你的,要记住“市场先生”的寓言。

所以,价值投资的重点是选股、价值评估,比较价值和价格的差距,安全边际尤其重要,是核心。选时对价值投资没有实际意义,有意义的是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公司股票,至于什么时候买、买后是否立刻升值都不重要。可见价值投资的选时,其本质还是选股、选合适的价格进行买或者卖。当然巴菲特也说过,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等,这些都是表面上的选时的原则,但其实质还是要落脚到价值评估上。例如我偏好的最佳买点是“大盘恐慌+公司坏消息”,因为这样的情景最容易产生极度低估的价格。但买的时候还是要落脚到公司分析和价值评估上。

价值投资也可分为不同风格,格雷厄姆风格的价值投资又称为“雪茄烟蒂投资法”,偏重选择廉价股;费舍风格的价值投资偏重选择成长股;

巴菲特风格的价值投资偏重选择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卓越企业股票。其分析框架可比喻为四层的“过滤器”。巴菲特说,有了过滤器,我们能对90%的东西在10秒钟内说“不”。第一层是:我能理解吗?第二层是:它是不是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第三层是:管理层是不是聚集了许多能干和诚实的人?第四层是:价位合理吗?如果能最终通过这个过滤器,就可以进入投资操作了。

 

6.巴菲特曾多次在熊市底部附近呼吁买股票,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10月17日《纽约时报》上撰文呼吁买股票,事后证明他是正确的。您也在1995年大底附近指出“千点关口:最大的风险是不投资股票”。您预测股市走势吗,认为近期大盘属于什么状态?

答:巴菲特08年金融危机在《我正在买进美国》那篇文章里明确指出,“让我澄清一个观点:我无法预测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对于未来一个月或是一年市场将上升还是下降我完全无法预见。然而,市场在市场情绪反转或者经济反转之前率先走高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是肯定的。因此如果你继续苦等知更鸟,春天却可能结束了。

我和巴菲特一样的,也是无法预测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而且认为短期波动是不可知的,只有2%的时间即市场走极端,极度低估或者极度高估的时候,你可以根据中国古老的哲学“物极必反”做出中长期趋势的准确判断,其余98%的时间水晶球都是模糊不清的。我2005年发表《千点关口:最大的风险是不投资股票》的文章,也正是根据市场走极端,大盘估值处于极度低估状态,作出的准确判断。

虽然我不预测股市走势,但可以根据股市的整体估值情况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即股市处在低估、合理或者高估的区域。近期大盘经过调整后,处于合理偏低估的状态。

7.大盘的回调、变动对您的价值投资有影响吗?

答:没有消极影响。我把回调、变动当成机会,勿以涨喜,勿以跌悲,永远保持积极心态。

8.您在操盘上崇尚“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不战而胜,宁静创富”,有人说这种投资策略简单,中小投资者们自己也可以买些茅台、工行等放着,那么对于基金掌管着的存在意义似乎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您怎么看?

答、以合理的价格选择极少数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集中投资,长期持有,从战略的高度立足分享企业的赢利模式和经营成果,其本质就是与赢家共事,无为而治,不战而胜,这是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核心、经典策略,无论对中小个人投资者,还是基金管理者都非常重要。但是核心、经典策略不等于全部策略,基金管理者在坚持长期战略投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市场非理性带来的投资机会,进行一些多策略的战术性投资,如廉价股价值回归的机会,特别情形的购并套利机会等等。通过战略战术相结合,常规投资和非常规投资相结合,无为有为相结合,实现资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所以我曾经提出过“中庸投资”、“中庸操作”的概念,正是居于以上考虑。

 9. 目前沪深300市盈率仅13.9倍, 估值水平逼近08年大底, 您认为目前是价值投资的好时机吗, 哪个板块更值得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挖掘?

答:虽然目前沪深300市盈率逼近08年大底时的水平,但目前的市场利率高于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而且银根偏紧,有一些行业的盈利能力未来持续性面临考验,所以目前大盘的估值水平还是要高于08年下半年。而且不同板块的估值水平分化,差距比较大。所以从投资机会看,仍然是价值投资的好时机,但更多是结构性的机会,不是长期底部全面低估的爆发性投资机会。从估值角度看,金融服务类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因为市场意见分歧大,价值最低估,因而机会最好。其次大消费、资源垄断类的一些公司处于低估或合理区域,也值得挖掘。                                                                         (博客编辑:初学)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郑重声明: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您发现本专栏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删除该文章。转载本专栏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e195f01017n79.html

[转载]消费品行业龙头到巨头(转)

翁鹏

2010年10月17日,第四届好买基金经理峰会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寻找明日之星”。以下为上海汇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震演讲实录。   

    何震:很高兴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做交流,也非常感谢好买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讲述一下我们的观点。标题叫《龙头到巨头》,是国庆节前定的题目,绞尽脑汁想这个逻辑怎么做。现在讲起来有点不合时宜,因为主要是讲消费品行业。消费品行业在上周的市场表现最差,当时我也开玩笑说了,这是最难讲的时候来讲。在这里,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一种逻辑,不一定完全指导投资,但我觉得随着投资年限的推移,大家越来越讲究长期的东西,看得比较远一些,也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巴菲特的启示,我个人非常推崇巴菲特,尤其他通过做股票、投资于证券市场曾经做过首富,现在排第二。

    他是分两个阶段,早期是买烟蒂式的公司,企业的价格低于清算价值的。

    中期他和查理两个人合伙之后,主要是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势企业,他主要的财富还是依赖于他70年代复出后的财富,近年来他主要的投资一个是大量收购企业,再一个是做大的经济周期。

    这是我们综合看他的投资过程,你会发现他说他手里有一批股票是永远不卖的,就是我们这里列举的,像可口可乐,迪士尼他可能也做过波段,像华盛顿邮报、喜诗糖果等,他在这些股票当中获得了巨额财富。这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为什么巴菲特会持有这些稳定增长的行业可以获得这样的收益?巴菲特自己也说过,他说我感谢上帝把我生在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大国,可以给他很大的行业和比较长期稳定,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给他提供很好的机会。他热爱证券行业,可以让他每天赚很多钱,他每天很高兴,跳着踢踏舞上班的。中国的股市20多年,中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呢?如果我们按照巴菲特的思路去做的话,是不是也能像巴菲特跳着踢踏舞上班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上个月巴菲特刚好来中国,有记者问过他这个问题。  

    这是巴菲特对中国股市的看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消费潜力巨大,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有孕育大牛市的环境。投资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这是相当关键的。  

    他认为中国完全像美国一样,完全是大国经济,政治稳定、居民的消费正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这都是孕育大牛股、大行情的先天条件。什么是好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我这里列了一些前面张总说的牛股,包括像烟台两支股票,这两支我们做公募基金的时候买过很多,但没有坚持到现在,这也是我们在反思的问题。如果可以一直持有张裕,可能收益率远远高于我们绞尽脑汁天天判断大盘、判断美国汇率、判断货币是松还是紧。如果你抓住一些这样的企业,做投资相对是比较轻松的。   

    像茅台从04年7月,收益非常高。看一下云南白药,尤其是今年以来,这都是收益的。如果在中国你找到一些有特质的企业,尤其是在持续增长行业的,像消费医药行业,非常有特质、有壁垒的公司,你长期持有是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收益的。

    当然,这里我们也要有一些反省,一些公司的市值如果是有瓶颈的,像一些行业的市值达到比较高的时候,像茅台超过1000亿之后,你会发现他的股价很难涨了。这可能是中国这个经济体在发展的这个阶段,支持了这类企业的市值就是这样,到了这个时候就有一定的壁垒。随着经济体的增长,消费品的行业能容纳大市值的企业增加,天花板就会上移。  

    这里,我列了一下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市值排前40名的公司。

    美国经过证券市场100多年,当然我这里并放进道琼斯,如果大家有数据可以做一个工作,你把每十年前50名或者是前40名市值的公司拿出来对比一下,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我们会看到,市值前40名的公司里面,消费类的企业稳定、持续增长的企业有20家,占50%。像苹果、沃尔玛、宝洁、强生、可口可乐、美国电话电报、思科、默克都有很强的品牌。

    再看一下中国,和美国完全不一样,你会发现总市值排名在前面的都是大央企,像中石油都是周期性的。中国的银行周期性特征特别明显,因为所服务的主要是一些周期性行业,像房地产、像钢铁石化这样的大企业。所以我觉得中国的银行消费水平还不是特别明显。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面真正意义的前40名消费品行业只有4家,就是茅台、五粮液、苏宁电器、洋河。

    党中央可能看得和我们类似,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20年都是争取这些投资、出口拉动的,在这个市值里面的反应非常明显。所谓的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增加消费占GDP的比重,把消费作为一个真正的龙头。相信这张市值表放到10年后再看肯定会有变化,不能说很多,但肯定会增加5到6家进入1000亿市值的企业。这就是我们可以按照逻辑赚的钱,这是两个国家市值的对比。  

    这里,我有两个比较浅显的结论:

    1、我认为持续稳定的行业可以带来持续稳定的股市财富。前面的一些龙头企业,像张裕、茅台、云南白药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股票投资的王道来自于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我特别强调“持续增长”。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买周期性股票?它的增长相对不稳定,要求你对市场情绪的揣摩要有比较高的造诣,这一点可能我们的能力比较欠缺。你要参与博弈,要有非常高的博弈技巧,这个可能有一些非常资深的投资者在交易方面比较擅长,这块可以赚到钱。或者你愿意采取逆向投资的策略也可以赚到钱。我自己管基金的时候也采取过逆向投资策略,我觉得采取这个方式是很痛苦的。做逆向投资的人要有很好的素质,你要承受强大压力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不特别喜欢做博弈、做周期性股票,因为我们吃过亏、吃过教训的。我们认为我们的投资王道是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我们去找这样的企业。当然,这也不是非常容易,也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来看一下,在消费品服务行业第一轮牛市是从2000到2008年,特征是国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是一种内涵式的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但收入的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这导致消费结构升级,一些消费品行业的强势企业初步显现,像茅台、张裕、苏宁、恒瑞、云南白药、青岛啤酒和家电企业,这些股票也是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大家可以看一下苏宁电器,这有几十倍的增长。还有恒瑞医药也是代表稳定行业的龙头风范。  

    这次次贷危机之后,从09年开始,中国提出经济结构转型,我觉得这几天十七届五中全会主要讨论的是十二五规划,我觉得十二五规划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肯定是一个战略性的指标。我认为从这时候开始中国经济一定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当然里面包含一些因素,像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包容性增长,主要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更平衡,我觉得这是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话,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居民收入,这些方面媒体已经说了,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民富国强”,把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样,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可能主要是来自于这些方面。

    除了一些新兴产业,更大更持久的增长还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带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中国GDP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农村增长的速度很慢。这是中国未来会产生巨型企业,尤其是消费品行业一些基本的条件。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日本1960到1975年在他提出收入倍增计划之后,食品饮料保持了15年的双位数增长。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本身消费的规模就已经很大了,再加上政府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刺激居民的收入增长,我觉得消费品服务行业一定会出现一些巨头,这些巨头更大的概率是从现有的龙头企业走,这些巨头可能有一些特征,就是他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大的特征,在消费、医药股当中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出现。但到底是哪一家?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有不确定性。但这个方向,我个人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

    你看美国的医药股,当然美国的医药行业和中国不太一样,美国的医药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中国有上万家医药企业,但我相信一定会有生产技术提升的过程,会有龙头企业,市值不敢像美国700、800亿美元的市值,但超过1000亿人民币我觉得可能性很大。消费行业可能会有第二轮牛市,这不是说一直涨,因为会受市场经济调整的波动、会有市场博弈存在。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涨多了需要休息一下,需要给大家一个逢低买入的机会。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些股票的后劲、涨幅要远远多于这些时间领涨的公司。我的角度,我还是比较看好消费品行业的一些机会。我们认为有一些强势品牌的企业,会从龙头变成巨头,像张裕、苏宁电器、青岛啤酒。  

    消费品行业的特征,我觉得可以分为产品同质化和产品非同质化。如果产品同质化,非常容易,赢家通吃。像乳品行业,像伊利蒙牛,很赚钱。像光明、新希望一直不太赚钱。像太子奶、飞鹤基本活不下去了。啤酒行业也是这样的,像白酒、烟草这些也是非常明显的。消费品行业,我认为未来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不要觉得这些公司好像涨了挺多就觉得未来机会少了。当年我们买张裕就是这样,涨太多了,怎么可能还涨呢?这个公司的涨幅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苏宁接近500亿市值的时候我就想,是不是接近天花板了?现在已经1200多亿了,有人看到2000多亿了。  

    我的结论,赚稳定行业的钱,赚龙头变巨头的钱。 

    谢谢大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609930100q8sd.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ce929010174az.html

2011年5月30日

[转载]消费品行业龙头到巨头(转)

翁鹏

2010年10月17日,第四届好买基金经理峰会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寻找明日之星”。以下为上海汇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震演讲实录。   

    何震:很高兴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做交流,也非常感谢好买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讲述一下我们的观点。标题叫《龙头到巨头》,是国庆节前定的题目,绞尽脑汁想这个逻辑怎么做。现在讲起来有点不合时宜,因为主要是讲消费品行业。消费品行业在上周的市场表现最差,当时我也开玩笑说了,这是最难讲的时候来讲。在这里,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一种逻辑,不一定完全指导投资,但我觉得随着投资年限的推移,大家越来越讲究长期的东西,看得比较远一些,也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巴菲特的启示,我个人非常推崇巴菲特,尤其他通过做股票、投资于证券市场曾经做过首富,现在排第二。

    他是分两个阶段,早期是买烟蒂式的公司,企业的价格低于清算价值的。

    中期他和查理两个人合伙之后,主要是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势企业,他主要的财富还是依赖于他70年代复出后的财富,近年来他主要的投资一个是大量收购企业,再一个是做大的经济周期。

    这是我们综合看他的投资过程,你会发现他说他手里有一批股票是永远不卖的,就是我们这里列举的,像可口可乐,迪士尼他可能也做过波段,像华盛顿邮报、喜诗糖果等,他在这些股票当中获得了巨额财富。这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为什么巴菲特会持有这些稳定增长的行业可以获得这样的收益?巴菲特自己也说过,他说我感谢上帝把我生在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大国,可以给他很大的行业和比较长期稳定,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给他提供很好的机会。他热爱证券行业,可以让他每天赚很多钱,他每天很高兴,跳着踢踏舞上班的。中国的股市20多年,中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呢?如果我们按照巴菲特的思路去做的话,是不是也能像巴菲特跳着踢踏舞上班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上个月巴菲特刚好来中国,有记者问过他这个问题。  

    这是巴菲特对中国股市的看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消费潜力巨大,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有孕育大牛市的环境。投资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这是相当关键的。  

    他认为中国完全像美国一样,完全是大国经济,政治稳定、居民的消费正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这都是孕育大牛股、大行情的先天条件。什么是好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我这里列了一些前面张总说的牛股,包括像烟台两支股票,这两支我们做公募基金的时候买过很多,但没有坚持到现在,这也是我们在反思的问题。如果可以一直持有张裕,可能收益率远远高于我们绞尽脑汁天天判断大盘、判断美国汇率、判断货币是松还是紧。如果你抓住一些这样的企业,做投资相对是比较轻松的。   

    像茅台从04年7月,收益非常高。看一下云南白药,尤其是今年以来,这都是收益的。如果在中国你找到一些有特质的企业,尤其是在持续增长行业的,像消费医药行业,非常有特质、有壁垒的公司,你长期持有是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收益的。

    当然,这里我们也要有一些反省,一些公司的市值如果是有瓶颈的,像一些行业的市值达到比较高的时候,像茅台超过1000亿之后,你会发现他的股价很难涨了。这可能是中国这个经济体在发展的这个阶段,支持了这类企业的市值就是这样,到了这个时候就有一定的壁垒。随着经济体的增长,消费品的行业能容纳大市值的企业增加,天花板就会上移。  

    这里,我列了一下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市值排前40名的公司。

    美国经过证券市场100多年,当然我这里并放进道琼斯,如果大家有数据可以做一个工作,你把每十年前50名或者是前40名市值的公司拿出来对比一下,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我们会看到,市值前40名的公司里面,消费类的企业稳定、持续增长的企业有20家,占50%。像苹果、沃尔玛、宝洁、强生、可口可乐、美国电话电报、思科、默克都有很强的品牌。

    再看一下中国,和美国完全不一样,你会发现总市值排名在前面的都是大央企,像中石油都是周期性的。中国的银行周期性特征特别明显,因为所服务的主要是一些周期性行业,像房地产、像钢铁石化这样的大企业。所以我觉得中国的银行消费水平还不是特别明显。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面真正意义的前40名消费品行业只有4家,就是茅台、五粮液、苏宁电器、洋河。

    党中央可能看得和我们类似,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20年都是争取这些投资、出口拉动的,在这个市值里面的反应非常明显。所谓的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增加消费占GDP的比重,把消费作为一个真正的龙头。相信这张市值表放到10年后再看肯定会有变化,不能说很多,但肯定会增加5到6家进入1000亿市值的企业。这就是我们可以按照逻辑赚的钱,这是两个国家市值的对比。  

    这里,我有两个比较浅显的结论:

    1、我认为持续稳定的行业可以带来持续稳定的股市财富。前面的一些龙头企业,像张裕、茅台、云南白药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股票投资的王道来自于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我特别强调“持续增长”。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买周期性股票?它的增长相对不稳定,要求你对市场情绪的揣摩要有比较高的造诣,这一点可能我们的能力比较欠缺。你要参与博弈,要有非常高的博弈技巧,这个可能有一些非常资深的投资者在交易方面比较擅长,这块可以赚到钱。或者你愿意采取逆向投资的策略也可以赚到钱。我自己管基金的时候也采取过逆向投资策略,我觉得采取这个方式是很痛苦的。做逆向投资的人要有很好的素质,你要承受强大压力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不特别喜欢做博弈、做周期性股票,因为我们吃过亏、吃过教训的。我们认为我们的投资王道是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我们去找这样的企业。当然,这也不是非常容易,也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来看一下,在消费品服务行业第一轮牛市是从2000到2008年,特征是国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是一种内涵式的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但收入的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这导致消费结构升级,一些消费品行业的强势企业初步显现,像茅台、张裕、苏宁、恒瑞、云南白药、青岛啤酒和家电企业,这些股票也是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大家可以看一下苏宁电器,这有几十倍的增长。还有恒瑞医药也是代表稳定行业的龙头风范。  

    这次次贷危机之后,从09年开始,中国提出经济结构转型,我觉得这几天十七届五中全会主要讨论的是十二五规划,我觉得十二五规划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肯定是一个战略性的指标。我认为从这时候开始中国经济一定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当然里面包含一些因素,像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包容性增长,主要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更平衡,我觉得这是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话,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居民收入,这些方面媒体已经说了,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民富国强”,把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样,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可能主要是来自于这些方面。

    除了一些新兴产业,更大更持久的增长还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带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中国GDP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农村增长的速度很慢。这是中国未来会产生巨型企业,尤其是消费品行业一些基本的条件。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日本1960到1975年在他提出收入倍增计划之后,食品饮料保持了15年的双位数增长。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本身消费的规模就已经很大了,再加上政府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刺激居民的收入增长,我觉得消费品服务行业一定会出现一些巨头,这些巨头更大的概率是从现有的龙头企业走,这些巨头可能有一些特征,就是他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大的特征,在消费、医药股当中可能会有一些企业出现。但到底是哪一家?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有不确定性。但这个方向,我个人认为这是大概率事件。

    你看美国的医药股,当然美国的医药行业和中国不太一样,美国的医药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中国有上万家医药企业,但我相信一定会有生产技术提升的过程,会有龙头企业,市值不敢像美国700、800亿美元的市值,但超过1000亿人民币我觉得可能性很大。消费行业可能会有第二轮牛市,这不是说一直涨,因为会受市场经济调整的波动、会有市场博弈存在。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涨多了需要休息一下,需要给大家一个逢低买入的机会。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些股票的后劲、涨幅要远远多于这些时间领涨的公司。我的角度,我还是比较看好消费品行业的一些机会。我们认为有一些强势品牌的企业,会从龙头变成巨头,像张裕、苏宁电器、青岛啤酒。  

    消费品行业的特征,我觉得可以分为产品同质化和产品非同质化。如果产品同质化,非常容易,赢家通吃。像乳品行业,像伊利蒙牛,很赚钱。像光明、新希望一直不太赚钱。像太子奶、飞鹤基本活不下去了。啤酒行业也是这样的,像白酒、烟草这些也是非常明显的。消费品行业,我认为未来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不要觉得这些公司好像涨了挺多就觉得未来机会少了。当年我们买张裕就是这样,涨太多了,怎么可能还涨呢?这个公司的涨幅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苏宁接近500亿市值的时候我就想,是不是接近天花板了?现在已经1200多亿了,有人看到2000多亿了。  

    我的结论,赚稳定行业的钱,赚龙头变巨头的钱。 

    谢谢大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609930100q8sd.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ce929010174az.html

亚当・斯密为《超级金钱》2006年版写的序言:沃伦・巴菲特是谁?

亚当・斯密在为《超级金钱》2006年版写的序言“沃伦巴菲特是谁”详细回顾了他和巴菲特相识到成为朋友的详细经过,但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为自己能够在40年前巴菲特只有2500万美元财富几乎默默无闻时发现这位未来的世界首富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而自豪。



亚当・斯密为《超级金钱》2006年版写的序言:沃伦巴菲特是谁?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7/yNMDAwMDI0MTAyNw.html

以下是亚当・斯密的序言原文,转自中国互动出版网:http://product.china-pub.com/832628#xy

 

退休的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他的女朋友一起居住在法国南部,翻译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经典著作这是他最青睐的业余爱好,而证券分析师的圣经《证券分析》 Security Analysis)一书的主旨,正是出自古罗马诗人贺瑞斯(Horace):现在正在跌落的,将来还会复原;而现在风光无限的,将来也会跌落。

在认识格雷厄姆之前,我曾经在《金钱游戏》一书中提到过他。在我的笔下,如果证券分析能被算作一门职业的话,格雷厄姆便堪称这个行当的教父。在他出现之前,这个职业根本就不存在,因此,格雷厄姆的权威地位不容置疑。

格雷厄姆本人对教父的称谓十分满意。他用希腊文纠正了我书中的几处错误,并表示自己愿意在纽约和我讨论一些问题。

在那之后不久,他果真来到了纽约,会见出版商并探望自己的小孙子,我借机询问他对当前市场的看法。

格雷厄姆希望我能为他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Intelligent Investor)创作一个新的版本。我只愿意把这件事情交给两个人去做,他说,一个是你,另一个是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是谁?我问。1970年,在奥马哈城和格雷厄姆的朋友圈以外的地方,并没有多少人听过这个名字。

而今天,沃伦的名头是如此响亮,当报纸提到他时,甚至不需要在前面加任何同位语,如果一定要为他安一个头衔的话,报纸会把他简单地称做股神巴菲 。各处的书架上都可以找到关于他的传记。巴菲特的确当得起股神这个称谓,他是有史以来这个领域里最出色的实践者。投资使他成为这个国家第二富有的 人,仅次于他的好朋友比尔盖茨。

甚至在1970年,沃伦的投资业绩就已经出类拔萃,而他的投资方法和技巧在当时并不流行。1956年,他用从朋友和亲戚那里借来的10.5万美元与人 合伙进行投资,而到1969年他终止合伙关系时,最初的资金已经增值为1.05亿美元,复利收益率达到31%。沃伦的业绩表明,他的身价在2 500万美元左右。他之所以让合伙企业关门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不能理解当时股票市场的情况。

就写作新版《聪明的投资者》而言,我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我是萨姆斯特德曼(Sam Stedman)的信徒,他的投资哲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增长,他提倡寻找那些迅速成长并能将高增长率保持下去的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受到保护的专利权和 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至少在三年之内能够保证稳定的利润,不过它们的股票价格往往高于平均水平,而且不支付股息。

施乐914,这种机器让我们陷于成长投资中不能自拔。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复印机,曾经有人说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也许会将施乐当成一个动词来使 用,这在当时看来有些异想天开。施乐被认为是“10倍成长股,一旦找到这样一只股票,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能吊起你的胃口。施乐的信徒甚至把这种模式复制 到了其他国家英国的Rank 施乐和日本的富士施乐。

人们涌进57大街的登喜路专卖店,订做袖子上有四排扣的西装。我们将格雷厄姆抛在了脑后,尽管他很有个人魅力,但他在1949年说过的话让人们觉得不太中听,他说自己不会购买IBM的股票,因为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越过了我所认为的真实投资的底线

在格雷厄姆的催促下,我和沃伦进行了几次电话交谈,然后专门飞到奥马哈去和他见面,即便在那时我也不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格雷厄姆为我安排的工作。我们一 起吃牛排,享用烤肉、鸡蛋和马铃薯。我和沃伦相处得十分愉快,他是一个随和、有趣的人,拥有惊人的天赋,正如每个人现在知道的那样,他堪称聪明绝顶。

从外表上看,沃伦并不像是施乐的拥趸。尽管西装革履,但他显然对衣服的裁剪并不在意,手腕露在袖子外面(如今,作为资深的金融权威,沃伦的衣着无可挑剔,不过我相信他对服饰的兴趣仍然不大),用一位施乐追随者的话说,沃伦看上去就像刚从卡车上掉下来的芜菁。

我来到沃伦位于法纳姆大街的住所,在1958年,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这套房屋。屋子略显凌乱,但却十分舒适。

我想知道,他是如何在奥马哈进行投资操作的。纽约的投资组合经理通常都会在早饭、午饭或宴会时聚在一起,交流一些信息。

奥马哈给了我洞察力。沃伦回答。他给我看了一篇出自华尔街的报道,上面写着:证券分析来不得一时一刻的松懈。

噢!沃伦感叹道,这类东西总会让我觉得内疚当我忍不住到外面来上一杯可乐的时候。

沃伦似乎对寻找下一个施乐兴趣不大。笃信增长率的人们正在四处搜索,和小贩、顾客、竞争者谈论着菲尔费雪(Phil Fisher)的哲学,而沃伦的研究方法则别具一格。

举个例子,沃伦注意到印第安纳的一只高速公路债券售价为70多美元,而伊利诺伊州一只几乎一模一样的债券则卖到了90多美元。投资债券的人们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印第安纳高速公路的维护金额不够高。

.沃伦亲自开车去印第安纳高速路上转了一圈,然后他来到印第安纳波利斯,查阅了高速公路部门的维护报告,他认为这条路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维护费用,于是他购买了这只债券。很快,该债券的价格便上升到伊利诺伊州债券的水平。

沃伦向我说明了他的几条投资原则,他把它们记在一个发黄的小本子上:

1. 我们进行投资选择的基础是投资的价值,而不是受欢迎的程度。

2. 我们的投资要致力于将永久性的资本损失(而不是短期内的报价损失)降到最低。

3. 我和我的妻子、孩子对合伙企业中属于我的净价值拥有全部所有权。

沃伦已经关闭了他的合伙公司,所以我没法对它进行投资。这家合伙企业购买了一家新英格兰老式纺织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份,当时它的股票在粉红单市场上进行交易。我查询过这家公司的资料,它似乎正在走向没落。

沃伦在给投资人的信中写道:伯克希尔所处的市场存在过度竞争,因此它不可能像施乐那样赢取高额利润,不过拥有这家企业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我并没有购买伯克希尔的股份。在我离开奥马哈之前,我对沃伦说我对改编格雷厄姆的著作没有兴趣,沃伦说他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我们告诉格雷厄姆,他的书事实上不需要做任何改进。

《超级金钱》这本书记录了格雷厄姆和沃伦的一些小故事。该书出版时,出版商兰登书屋(Random House)为此举办了一次宴会。沃伦参加了这次宴会并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照片上我的头发很长,而沃伦的发型使他看起来像个中美洲人。

沃伦购进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大量股份,这家报业公司的人很诧异:这个沃伦巴菲特是谁?

我向华尔街的朋友询问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境况,他们似乎对这家公司的股票并不看好。

他们说:在大城市中,报纸正在走向消亡。卡车无法开进狭窄的街道,劳动力的问题也十分严重,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于从电视上获取新闻信息。看起来,华盛顿邮报公司成不了下一个施乐。

1976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对纽约杂志公司施行了一次恶意收购。我曾经是后者的创建人之一,并拥有5%的股份。我们花费了8年的时间让这家公司成为 业内的佼佼者。我们不仅拥有《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还创办了《乡村之音》(Village Voice)和《新西方》(New West),而现在,默多克买下了这家公司50.1%的股份。

我给沃伦打电话并向他诉苦。

你想把公司买回来吗?他问。

他给我送来了新闻集团的年报,上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英国和澳大利亚会计术语。

新闻集团的市场价值为5 000万美元,沃伦说,如果你能拿出2 700万美元,你就可以拥有两家澳大利亚的大型报刊、73家英国周报、2家电视台和Ansett航空公司20%的股份,而且还可以让纽约杂志公司重新回到你手中。

我们应该怎么做?我问。

“‘我们是什么意思?沃伦说,你想把杂志公司要回来,而我正在给你出主意。

但是默多克控制了新闻集团。

你没有仔细阅读。看看第14条脚注,Clarendon拥有40%的股份,其他股份由澳大利亚的一些机构持有。Clarendon属于默多克和他的四个姐妹,如果能够说服其中的一个就好办了,你和我看来得有一个人去澳大利亚待上一年了。

我没有去澳大利亚,也没能要回纽约杂志公司,也许我本应买下新闻集团。默多克后来出售了这家本属于我们的杂志公司,卖价是他买进时的几倍。

当电视节目亚当史密斯开始录制时,我们迅速把节目现场搬到了奥马哈,这是沃伦第一次在电视上露面,也是很长时间内唯一的一次,在节目中沃伦不断地使用棒球术语来打比方。

当我审视我的公司管理者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扬基队的米勒哈金斯(Miller Huggins),注视着自己的选手阵容。

在股票市场上,你就是击球手,而市场就好比投手。市场不停地掷出各式各样的球,但除非其中有一个好球,否则你没必要挥棒。

所以你也许6个月都不会挥一次棒?

你可以两年都不挥棒,这就是伯克希尔不在华尔街上市的好处没有人会在围栏后面冲你喊叫:快挥棒击球,你这个废物!

在后来的几次电视访谈中,沃伦继续和我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你曾经说过:也许纽约股票交易所会关闭两年,但我并不会太在意。不过你被认为是投资界的权威,那么你怎么才能自圆其说?

纽约股票交易所是否开放和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会不会升值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交易所在周末也关门,但我并不会因此慌张。当我审视一家公司的时候,它 的价格是我最不关心的部分。你不会一天问三次我的房子值多少钱对吗?每只股票都代表一桩生意,你真正应该关心的是,这桩生意的价值是多少?

沃伦曾经送给我几份国家互助人寿公司(National Mutual Life Assurance)的年报,当时凯恩斯是这家英国企业的主席。这个家伙深得主席报告写作的精髓。沃伦漫不经心地说。

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席,沃伦写给股东的公开信甚至比凯恩斯的报告还要著名,它们已经成为了投资的教科书。在公开信中,沃伦不仅细致地阐述了公司的各项业务,而且对会计流程进行了分析。

伯克希尔在奥马哈的年会吸引了超过1万人前来参加,巴菲特和他的副主席查利芒格(Charlie Munger)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一场独一无二的研讨会,参加人数的纪录每年都在不断地刷新。不论伯克希尔每年的业绩如何,当你 从奥马哈年会离开的时候(伯克希尔的年会堪称资本家们的伍德斯托克),总会觉得轻松许多。

“.com”泡沫期间,巴菲特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冷静的头脑。他说,如果由他来教授一门投资学课程,他会在课堂上提问:“.com能值多少钱?如果有学生给出任何一个数值,巴菲特说:我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他一个F

曾经风光一时的公司和机构坠入了凡间。令人敬畏的成长型公司正在烫平自己的利润,而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则失去了信誉。正如贺瑞斯所说:现在风光无限的,将来也会跌落。

然而巴菲特却还是巴菲特,仍然在法纳姆的居所里居住,仍然在位于Kiewit广场的办公室里办公。政府指望沃伦能让我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他在《华盛 顿邮报》的显要位置发表文章,就一些重要的问题展开论述。而最近,巴菲特致股东的公开信则给人们上了一堂道德课,查利和我对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事情感到恶 心,股票持有者遭受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而作为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公司总裁、推销商和其他高层人物却带着惊人的财富扬长而去……这些商业领袖把股东视做 替死鬼而不是伙伴,他们真应该感到羞愧。

沃伦巴菲特有权感到愤怒,他的话也得到了听众的响应。金融界总会招来一些擅耍花招的骗子;金钱以数字的形式编制,而数字又是如此容易受人摆布。大萧 条时期的纽约股票交易所主席理查德惠特尼(Richard Whitney)最终锒铛入狱,他是他那个时代的马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不过如今的社会已经变得更加宽容,斯图尔特甚至有机会主持一档广播节目并在电影中过一把影星瘾。

《超级金钱》在1972年首次出版,书中有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戴维巴布森。他被描述为复仇天使,当着许多大银行和共同基金代表人的面,这个粗 暴易怒的新英格兰人说: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应该离开这个行当。他宣读了一份股票名单,那些曾经的市场宠儿无一例外地摔了个稀烂;他还分门别类地细数金融 界的罪过:空壳集团的骗局,把养老基金当成摇钱树的公司总裁和财务总监,粉饰书面业绩的共同基金经理,等等。尽管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事实上他单子上列举 的东西一点儿都没有过时。如果戴维能看到如今对冲基金的状况,那该多么有趣啊!不过很遗憾,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超级金钱》是《金钱游戏》的姊妹篇,两本书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口吻,用戏剧化的手法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在《金钱游戏》中,大人物温菲尔德闪亮 登场,他穿着牛仔裤和牛仔靴,追逐那些从5美元飙升到50美元的股票,而到了《超级金钱》,他的资产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信用收缩和股市萎靡中缩水 90%。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心慌意乱,他仍然拥有位于滑雪胜地阿斯彭的豪宅,并且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艺术史,他购买了一些公用事业部门的股票。温菲尔 德搞公用事业?我对此感到诧异。时过境迁,孩子,时过境迁。当情况发生改变时,我们必须有所觉察。他回答。在这本书中还提到一位人物,他卷入了大规 模的法律诉讼,关于他是否曾向原告支付非法回扣的问题争论至今。

正如温菲尔德所说,事情总会发生改变,但在有的时候,它们越是改变,就越是接近原始的样子。比如,在《超级金钱》的这个新版本面世的同时,我们正进行 着一场昂贵且饱受质疑的战争,并且面临着巨大的财政赤字,整个国家陷入了争吵与焦虑。这样的情形与20世纪70年代初的景象如出一辙:越南战争以及由战争 引发的赤字,对未来潜在危险的担忧,而在当时的金融界,结构性的变化即将发生。70年代的这些变故使得华尔街3/4的公司从市场上消失。我们无法预知下一 个十年将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已经感觉到了隐隐的震颤。

除去轶闻趣事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本书中也涉及了一些严肃的话题。比如,《金钱游戏》指出,人们总是试图从理性的视角看待金融事件,因为他们 认为金融游戏的衡量标准是数字,而数字是有限且明确的。不过,按照《金钱游戏》的说法,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任何一位敏锐的观察者都能看出,金融游戏的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或者心理。再者,人们并不总是像经济学家假设的那样,在理性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行事。《金钱游戏》中引用了一些箴言,譬 股票并不知道你拥有它价格没有记忆以及昨天与明天无关。富达的创立者约翰逊先生检验过这样一种理论—“一群男人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类似于 一个女人,而一位心理学家则推断市场上存在着追求失败的人。

几十年过后,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行为经济学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这个领域如今已经变得炙手可热。他们发现了什么?人的行为可以是非理性的。人们害怕遭受损失,因 此他们不会将赌注放到最大。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并不研究经济,而作为心理学家,这两个人取得的成就激动人心:他们构建出种种游戏、问题和情景,以揭示出人们 的实际行为方式,他们的研究结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正好相反。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称为预期理论,并将它发表在《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上,因为这份经济学期刊此前曾经刊登过几篇关于决策理论的著名文章。幸亏他们没有选择《心理学评论》 Psycholognical Review假如这篇文章最初刊登在一本心理学杂志上,也许它就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我和我的同事认真学习了特沃斯基、卡尼曼及他们的追随者理查 塞勒(Richard Thaler)的理论。2002年,卡尼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特沃斯基已在前几年去世)。

《超级金钱》同样试图探讨一些严肃的话题。超级金钱这个词实际上是我创造出来的,我用它来区分我们钱包里的绿色钞票和国家的真正财富资本化了的 收益(或者说利润),它们以股票的形式在市场上存在。你在Google拼死拼活地工作,但与Google公司的股票期权相比,你每周得到的工资实在微不足 道。将Google发给你的工资支票兑现,你得到了货币,而将你手中的股票期权兑现,你得到的是超级货币,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国家事实上是在全世界 有货币、拥有货币和拥有超级货币的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超级金钱》还将带你思考如何衡量我们经济系统中那些不能被量化的因素。砍下一株生长了500 的红杉,国内生产总值账户的金额增加,但是没有哪个账户的金额会因为红杉数量的下降而减少,因此,即使拥有大量的超级货币,我们也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这 本书提出疑问,通用汽车会信奉和谐吗?通用电气会信奉美好与真相吗?本书用轻松的口吻给出了答案,然而,即使在今天,它们背后的问题也还需要进一步地讨论 和思索。

在此,谨对克雷格德里尔(Craig Drill)和沃伦巴菲特对我的帮助深表感谢。

亚当史密斯

Adam Smith 200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17j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