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7日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 Bankengruppe)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网站:http://www.kfw.de/
  KFW(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成立于1948年,比德国联邦政府更早成立。公司成立的历史与美国与英国政府对于德国的银行系统的结构方面的讨论的进程和讨论内容息息相关。总部位于Frankfurt,自从1994年以来,公司一直在柏林保持其分支办公室。 2007年,该行推出认证咨询师计划,为全世界赴德投资的企业家提供高品质的市场对接服务。目前唯一获得该行认证资质的中国咨询企业是柏林德中信地产与企业咨询公司,网址为http://www.zonssen.com
  随着其贷款计划和出口工程金融活动,Kfw把自己当作一家为德国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银行。公司的客户主要在小型或中型企业的财务,环境和财务革新方面投资。银行为个人的房屋建设,现代化和能源节约提供规划服务。
  KfW也在德国和海外提供顾问和其他服务,代表德国政府的利益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一些业务。KfW是德国最大的银行,目前有1900位员工,在柏林分部有390位员工。
  KFW成功经历
  KFW与联邦德国的成长复兴是息息相关的。KFW银行成立时的原始股本约为10亿马克,其中联邦政府占80%,各州政府占20%。从成立到现在KFW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它却不是国家机构。现在KFW银行拥有资产总额2610亿欧元,已成为德国的大银行之一。2002年度,KFW信贷承诺总额达到55亿欧元,银行的资本与资本公积总额已达78亿欧元。
  KFW业务持续保持发展
  在KFW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初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重建提供资金,到现在为德国企业提供长期投资贷款,业务是专一的。而在投资信贷当中,首要任务是为促进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在国内外投资项目提供优惠的长期信贷,因为德国的企业99%是中小企业,解决了德国近三分之二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我们的信贷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环保和住房改造项目的信贷提供上。同时,KFW为德国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和项目融资,主要集中在能源、通讯与交通信息等领域。 KFW在财政合作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受联邦政府委托,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项目提供融资,还提供咨询等相关服务。
  KFW作为政策性银行成功的最关键
  第一,KFW在发放信贷的时候,首先考虑方案与项目的经济性,按商业银行的风险角度来发放信贷。
  第二,因为KFW是国有银行,它把为促进德国企业的发展和推动德国经济发展为己任。
  第三,KFW是中立的,我们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第四,虽然KFW是国有的,但它能够独立不受政府的干预,项目的授信权是为董事会所掌控和决定的。当然我们也有由政府部门领导组成的监事会,对KFW的业务进行监督。
  第五,虽然是以推动德国经济发展为己任,但KFW不依靠政府的补贴做新业务。我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政府为KFW提供担保,在信用等级上是3A级的,因此,我们有较低的融资成本,为KFW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第六,KFW是国有的,不用向国家缴纳股利,同时KFW也不用上缴所得税。
  第七,在KFW成立时,专门成立了《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促进法》,确立了它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同时,为了解决不与商业银行竞争问题,我们的信贷资金不是直接给贷款人,而由通过转贷或者借贷借给借款人,这样一来,我们与商业银行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
  在德国,KFW是一个大银行,但它没有分支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KFW为促进德国经济发展所提供的信贷、规划和方案是通过“批发”的方式由商业银行进行“批发”与“零售”。所以,KFW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而不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KFW本身是赢利的。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中国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中国小有名气,特别是在那些制定发展援助计划的机关。因为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受德国联邦政府的委托,管理德国国家预算中的援助款项。其中在中国的不少项目均是先行经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审核后获得德国政府发展援助的。
  但是,复兴信贷银行首先是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集团下属的复兴贷款伊佩克斯银行(KFW-IPEX)就是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和项目融资的商业银行。他们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审核项目风险,并根据评估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目前,整个银行的商业贷款中有10%流向了中国,总额达55亿欧元。这一金额相当于中国整个国家一个月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在2003年,复兴贷款伊佩克斯银行新发放贷款共计115亿欧元,其中流向国外的资金总额达到54亿欧元。
  该行能源部经理、中国专家安德雷亚斯-武福尔先生介绍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中国开展的普通贷款业务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我们目前在中国发放的贷款已经收回了一半,共计约23亿欧元。90年代,我们向中国的能源,工业,飞机和船舶制造工业发放了很多贷款,而且这些贷款的偿还情况很好,我们马上就能够将这些贷款完全收回。”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放商业贷款的重点是中小型企业和项目贷款,这也是该银行今后在中国市场上准备发展的重点。武福尔先生说,“回顾历史,和中国的合作是从船舶制造业开始的,后来我们的业务扩展到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特别是钢铁业。之后我们又介入能源业的项目融资服务,也就是说以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后的收入用来偿还本金和利息。我们1995年先后通过对三个大项目的融资,获得了在中国市场的突破。”
  90年代中期,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和上海宝山钢铁厂冷轧项目是德国复兴贷款银行资助的三大项目之一。当时由于中国政治局势尚不稳定,因此没有国外私人银行敢于冒险对这一项目提供贷款。德国复兴贷款银行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数年后,宝山钢铁厂的冷轧项目获得了成功,而且还将在2006年之前和一条新的生产线合并,将宝钢的冷轧钢板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0万吨,这对中国发展迅速的经济无疑是一个重要支持。如果当初没有德国复兴贷款银行的支持,今天是不会取得这样的成果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1249855.htm#

经济危机是增长市场份额的最好时机─访赛门铁克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郭尊华

www.fortunechina.com 2009年04月14日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即使最优秀的管理者,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也有不少远见卓识的公司领导者将此看作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安全、存储和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赛门铁克。”赛门铁克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郭尊华说。作为全球第四大软件公司,赛门铁克 2009 财年第三季度亚太及日本地区占总收入的 14%,同比增长了 1%,中国地区增长更是连续十个季度超过计划。在电信、金融、政府等行业,赛门铁克正在树立独特的竞争力。


赛门铁克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郭尊华(摄影:NICK MAY)

赛门铁克将以前以区域划分的销售团队,改为以行业为组织架构的销售团队,确保员工对各自的“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如此,在业绩评估上,每位员工不仅要确保完成短期的目标,而且要更有创造性地发现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贴近客户,将确保公司在竞争中牢牢占据领导者的地位。”郭尊华说。

郭尊华认为,今天的全球环境需要以一种创新的、非传统的方式服务于企业级客户。所以,赛门铁克要进行一场全方位的行为方式变革,这样,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的雇员,都能够更有效率地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在他看来,“经济危机是增长市场份额的最好时机,但需要保持成本与市场增长的合适比例。”

四年前,郭尊华执掌赛门铁克大中华区,领导这家软件公司向企业级客户的转型。过去 20 多年间,他从工程师做起,先后在 3COM、北电网络、EMC、富士通、维尔软件担任高管,曾将 EMC 打造成中国数据存储市场的一流供应商。在担任维尔软件大中华区总裁时,他积极拓展维尔软件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他认为,“商业的快乐源于不断迎接挑战,而作为管理者,最大的能力是如何不断凝聚团队的力量。”

在赛门铁克,郭尊华所倡导的团队文化正在影响更多的管理者。这里并不是以控制或者管理为中心的环境,而是在高度互信的文化中,无论是管理者或者是员工,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快乐工作。“信任是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他说,“而领导者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工作能力,并且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 2009 年 3 月上旬,郭尊华在位于东方广场的赛门铁克北京办公室接受了本刊编辑王亦丁的专访,讨论了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赛门铁克如何建立在企业级客户市场的竞争力的策略和经验。以下是访谈摘录。

《财富》(中文版)问: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您的客户可能会有节省预算的打算,赛门铁克有哪些应对之策?

郭尊华答:首先,需要更有效的成本控制,减少无效的或者实施效果不佳的策略。而对于有效的策略,我们要知道如何继续创新。其次,必须要更贴近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客户的需求集中于两点:第一是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第二,在金融危机下,客户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更高,不能出现任何漏洞,因为在经济环境恶化时,企业会更重视保护信息安全,同时用最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而我们的价值正在于,帮助客户自动控制、管理和全面保护其信息架构。

问:针对客户的需求,你们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在合作伙伴策略上,我们做了改变。2009 年之前,我们的策略是希望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能够与我们全面合作,强调数量。但是现在,我们强调合作伙伴更专、更精。比如,有的合作伙伴对存储非常了解,有的则对备份非常了解,还有的在信息安全方面做得很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客户、贴近客户,并为客户提供真正能满足他们需求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电信和金融、政府行业的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点,赛门铁克也会对此继续投入,有针对性地提供客户解决方案。

问:赛门铁克的企业级客户在过去几年间大幅增长,有什么经验?

答:首先,要让我的同事和合作伙伴深入了解公司的产品、性能和价值,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给客户带来的好处。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有效地推动我们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其次,不同行业的客户需求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比如,电信行业的存储量很大,客户对存储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对成本、异构平台、信息的备份、容灾能力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清楚了解的。

问:专业的合作伙伴在赛门铁克的业务增长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亚太区包括大中国区,我们 90% 的生意是通过合作伙伴实现的,他们是业务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强调合作伙伴更专注、更专业,只有这样,他们对客户的了解才能更深入,才能把我们的产品功能、性能及它们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与客户更清楚地分享,为用户解决他们真正的问题。合作伙伴不仅提供分销,不仅仅是把我们的产品推给客户。我希望通过合作伙伴将赛门铁克具备的顾问型服务能力带给客户。


问:您本人有丰富的企业级客户的经验,在您执掌赛门铁克后,这些经验如何让员工消化吸收?

答:首先,要让员工对公司的产品形成认识。基于此,员工要发现客户的困难所在、客户信息安全的生态环境如何,从而主动地给客户提出解决方案。因此,每一位员工的认知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针对第一线的经理进行培训。比如,过去员工在报告工作时只是强调业绩,很少考虑数字的来源是什么。另外,我们需要不断深化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挖掘和创造条件同客户沟通,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发现客户的需求。

问:这可能意味公司文化上发生变革。

答:的确如此。过去只需要汇报数字、生意什么时候能成交等。但是,他们并没有被问到:如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因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天的成功,而明天的成功是赛门铁克矢志不渝的追求。可明天的成功基于什么呢?基于所有的员工和所有在前线销售的同事都非常清楚地讲出每个客户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还有哪些难处、如何将我们的价值带给客户。在艰难时刻,这些正是我们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的契机。

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客户希望用最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但是,他们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却丝毫不松懈,甚至更严格。因此,客户希望厂家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提供单一的产品,由他们自己去集成。因此,他们希望跟有实力的公司合作。

赛门铁克是全球最佳的信息安全软件公司,加之公司健康的财务状况,将确保我们持续投资,并不断优化产品,扩大产品线。换言之,我们的客户不需要跟太多的厂家打交道,完全可以通过与赛门铁克的合作,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问:创造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会不会增加你们内部的成本?

答:我们必须了解最主要的机会是什么,即客户最需要什么。其次,要继续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的客户群、核心产品和核心人员。第三,要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赢面更大。基于此,我们必须考虑到成本投入和业务增长的比例,同时要找到提高生产力的策略。

在中国,我们的业务健康增长。2009 年,我们会继续在中国市场增加投入,比如在政府、电信、金融领域的投入会增加,在二、三线城市的投入也会增加。

问:在绩效评估方面,你们做了哪些改变,以帮助员工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答:最基本的是,员工了解公司的产品,将产品的优势告诉客户。其次,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不论管理风格如何,关键在于取得业绩,而且是持续、有效地带领团队表现出优异的能力。很多经理级的人对我说:“我追求的是明天的或者是后天的成功、后天的业绩。”但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今天没有办法取得好成绩,我很难相信你以后能够取得好成绩。”所以,今天的业绩确保公司对管理者的信心,基于此,公司会支持管理者继续创造新的奇迹。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

其次,评估不只看业绩,也要看行为质量。比如,一个经理达到了业务指标,但他的团队里面 90% 的业绩都是两个人做的,其余八个人的表现不怎么好,或者有六个人做得不怎么好,甚至有四个空位很久都没有办法请到人。所以,纯粹以业绩进行衡量,是不够全面的。在评估时,以业绩为主导的数量评估是一部分,同时也要进行质量评估。

问:能否以电信行业为例,谈谈你们企业级客户增长的经验?

答:我自己在电信行业工作了 20 年,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也很有兴趣。另外,过去我们是以区域来建立组织架构,最近两三年间,为了推动行业的发展,我们建立了专门的行业团队。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员工加入团队,他们了解客户的状况,主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我们还把“金融和政府”拆分出来,组成了专业的团队,并且已经在这两个行业赢得增长。

另一方面,这三个团队都向一个大客户总监汇报,确保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技术上,因为我们公司的软件是基础架构软件,帮助客户掌握如何管理一个异构的基础环境,如何在一个异构的环境里面做备份和恢复的标准化,如何做一个容灾的标准化,这些在各行业都是互相通用的。

2009 年的计划

去年,我所做的最满意的决定是:主动地把亚太及日本地区的管理层进行了整合。这样,我们对客户的反应速度变快了,公司内部的执行力也加强了。

2009 年,我经常问自己一个基本的问题:究竟我们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我认为,运作一个大区(亚太及日本地区),最主要的工作是达到或者超过总部的业务指标。其次,如何推出或者推动新产品,这将是未来两年业务增长的保证。第三,如何把现有的业务范围继续扩大,让更多客户的问题得到解决。第四,继续深化客户关系,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供他们参考和应用。第五,继续提高我们的销售生产力。

如何达到上述目标?作为公司管理者,我们必须兼顾到成本与业务之间的合适比例。其次,要协调好内部资源。再次,继续提高员工的能力,不仅仅是销售的能力,而且是整体能力的提升。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仅靠培训或者与客户合作来达成销售,是不够的。为了确保我们在市场取得更高的份额,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质量的服务来开展工作。而在公司内部,需要构建一个高度互信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更完美、执行更快速的团队。

赛门铁克公司(Symantec)

总部所在地:美国

销售收入:59 亿美元(截止 2008 年 3 月 28 日)

赛门铁克公司成立于 1982 年 4 月,是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安全软件厂商。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丘珀蒂诺,现已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员工数量超过 17,500 人。

网址:www.symantec.com


http://www.fortunechina.com/magazine/content/2009-04/14/content_17449.htm

2009年4月22日

基金趋势投机成主流 王亚伟一季度买了哪些股


http://www.jrj.com 2009年04月22日 06:46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刘柯

  截至2009年4月16日,王亚伟掌舵的华夏大盘精选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累计净值为7.0590元,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6124点的高点时,华夏大盘累计净值为7.190元,已经相差无几。同样是在4月16日,上证指数为2534.13点,只有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6124点的40%。

  那么,习惯趋势投资的王亚伟究竟买了什么股票,可以使华夏大盘达到超过指数一倍以上的涨幅呢?让我们先看看去年年底的持仓情况吧,一惯在选股上不拘一格的华夏大盘股票池里不仅有浦发银行600000行情,爱股华夏银行600015行情,爱股工商银行601398行情,爱股中国神华601088行情,爱股中国南车601766行情,爱股这样的大盘股,也不乏天宝股份002220行情,爱股科大讯飞002230行情,爱股中泰化学002092行情,爱股青岛软控002073行情,爱股这样的中小板股票,而且持有的数量还不少,仅仅天宝股份一只股票,华夏大盘就持有232万股。相信最近一段时间中小板个股的飚升为华夏大盘净值增长做了不小的贡献。

  在A股目前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基金早已没有所谓的价值投资概念了,趋势投机成为主流,以至于像华夏大盘这样赌中小板高送转、赌生物制药概念这样的基金能在净值上遥遥领先。你不能说这样做是对是错,在股市里,成王败寇,赵丹阳当初那么牛的人,现在却被讥笑没有赶上1664点以来的好时光,就像当初很多人对他3500点就清仓没有赶上6124点的大牛市一样。在股市里,赚得到钱,就是赢家。

  坚持有时候是一种折磨,需要坚强的毅力。很多人说,银行股没大涨,行情不会深跌。但大家为什么不想想像招商银行600036行情,爱股这样的股票为什么不涨?说穿了,宏观经济并不支持招商银行这样能直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股票上涨。明白了这一点,就会为基金捏把汗了,它既要为净值增长而有时违心参与市场热点炒作,又不得不以纪律提醒自己经济大环境的现状,够难的。


http://stock.jrj.com.cn/2009/04/2206464193945.shtml

华夏大盘、华夏策略及中国优势09年一季度摘要

部分摘要了我所关注的中国大陆A股市场基金09年一季报的内容(其中华夏系的两只基金都是由王亚伟先生担任基金经理),如下: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
4.4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4.4.1本基金业绩表现
截至2009年3月31日,本基金份额净值为6.457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7.7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27.75%。
4.4.2行情回顾及运作分析
2009年1季度,国家密集出台了钢铁、汽车、纺织、船舶、有色、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鼓励银行信贷大量投放以刺激经济,首季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4.5万亿。股市在经济复苏的预期和充足流动性的推动下强劲反弹,沪深300指数上涨38%,成交量环比大幅放大。有色、券商、汽车等周期复苏型行业由于去年调整幅度深,本季涨幅领先。主题性投资机会受到市场追捧,新能源、创投以及区域经济相关股票表现活跃,而稳定增长类的医药、食品、商业股表现平平。本基金在操作中减持了部分涨幅较大的个股,股票仓位有所降低。
4.4.3市场展望和投资策略
股市的大幅上涨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快速复苏的乐观预期,在充足流动性的助推下,股市整体的估值水平相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甚至已经有所透支。市场整体换手率处于历史高位,显示投机力量主导了市场。预计二季度资金面仍能保持宽松,市场有望维持活跃,但资产泡沫化的风险值得警惕。本基金将在操作中持谨慎态度,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挖掘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品种,对投资组合进行优化调整。
珍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每一分投资和每一份信任,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将继续奉行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信任奉献回报”的经营理念,规范运作,审慎投资,勤勉尽责地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谋求长期、稳定的回报。

华夏策略精选基金
4.4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4.4.1本基金业绩表现
  截至2009年3月31日,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267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2.7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9.70%。
  4.4.2行情回顾及运作分析
  2009年1季度,国家密集出台了钢铁、汽车、纺织、船舶、有色、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鼓励银行信贷大量投放以刺激经济,首季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4.5万亿。股市在经济复苏的预期和充足流动性的推动下强劲反弹,沪深300指数上涨38%,成交量环比大幅放大。有色、券商、汽车等周期复苏型行业由于去年调整幅度深,本季涨幅领先。主题性投资机会受到市场追捧,新能源、创投以及区域经济相关股票表现活跃,而稳定增长类的医药、食品、商业股表现平平。债券市场本季处于调整之中。本基金在期初降低了债券配置比重,增加股票仓位,去年重点布局的券商股表现良好。
  4.4.3市场展望和投资策略
  股市的大幅上涨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快速复苏的乐观预期,在充足流动性的助推下,股市整体的估值水平相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甚至已经有所透支。市场整体换手率处于历史高位,显示投机力量主导了市场。预计二季度资金面仍能保持宽松,市场有望维持活跃,但资产泡沫化的风险值得警惕。本基金将在操作中持谨慎态度,将股票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来临。
  珍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每一分投资和每一份信任,华夏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将继续奉行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信任奉献回报"的经营理念,规范运作,审慎投资,勤勉尽责地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谋求长期、稳定的回报。

中国优势基金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2009 年1 季度,国内信贷大规模投放,资金成本大幅下降,前期经济活动
停滞的状况有所好转,汽车、房地产等销售数据有一定的改善。市场在流动性的
推动下不断走高,新能源、汽车、金融地产等相继推动市场不断创下新高。中国
优势净值增长率为23.13%,低于业绩基准。展望2 季度,1 季度信贷超预期,流
动性仍然存在,市场仍然有一定的结构性机会。

持仓结构大致如下:
华夏策略,41.517%的货币资金,17.137%的债券,39.96%的股票,1.386%的其他投资。
华夏大盘,41.718%的货币资金,1.005%的债券,55.634%的股票,1.644%的其他投资。
中国优势,6.988%的货币资金,3.663%的债券,89.113%的股票,0.237%的其他投资。
正如在华夏策略09年一季度报中陈述的“本基金将在操作中持谨慎态度,将股票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来临。”,华夏系的两只基金在09年第一季度是在减仓的,拿了大量现金在手中。这大概是王亚伟先生对目前A股趋势的大致判断,只得关注及借鉴。

王亚伟首季快速降低股票仓位 狂扫神华和中恒

  担心资产泡沫化风险,快速将股票仓位降低

  东方早报记者 肖莉

  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今年一季度操作得相当勤奋,重仓股调整幅度依然惊人。昨天公布的华夏系列基金一季度策略报告显示,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重仓股换股四成,而华夏策略精选基金则被换掉七成重仓股。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除了大笔购进中恒集团(12.33,0.50,4.23%)(600252)外,王亚伟还一改对权重股“敬而远之”的态度,积极买入了中国神华(22.72,-1.01,-4.26%)(601088)。

  大势判断 “投机力量主导了市场”

  王亚伟在今年一季度收益大增的情况下,快速将股票仓位降低。

  截至3月31日,他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的股票仓位降低至55.63%,与去年四季度末的60.41%的仓位相比,王亚伟对市场的看法明显偏保守;而其管理的华夏策略精选的仓位也仅为39.96%,尽管与去年年底26.15%的股票仓位相比,略有增长,但与同期发行的新基金相比,华夏策略精选的增仓速度较慢。

  在华夏大盘精选的一季报中,王亚伟写道:“本基金在操作中减持了部分涨幅较大的个股,股票仓位有所降低。”

  而对于华夏策略精选的加仓,王亚伟在一季报中的解释是:降低债券配置比重、增加股票仓位发生在“期初”。

  王亚伟说,股市的大幅上涨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快速复苏的乐观预期,在充足流动性的助推下,股市整体的估值水平相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甚至已经有所透支。市场整体换手率处于历史高位,显示投机力量主导了市场。

  在此情况下,他预计二季度资金面仍能保持宽松,市场有望维持活跃,但资产泡沫化的风险值得警惕。他将在操作中持谨慎态度,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对投资组合进行优化调整。

  操作策略 新基金换股更频繁

  减仓同时,王亚伟保持其一贯风格,对重仓股进行大手笔更换。他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前十大重仓股中,辽宁成大(23.78,-1.45,-5.75%)(600739)、云南城投(600239)、广电网络(9.48,-0.61,-6.05%)(600831)和湖北宜化(12.78,-0.84,-6.17%)(000422)从十大重仓股名单中消失。

  仓位更低的华夏策略精选基金,表现得更为“灵活”,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股票被替换。浙江龙盛(14.72,-1.06,-6.72%)(600352)、新和成(27.48,-1.22,-4.25%)(002001)、南京医药(7.89,-0.59,-6.96%)(600713)、中国玻纤(16.66,-0.75,-4.31%)(600176)、中金黄金(55.35,-2.10,-3.66%)(600489)、辽宁成大等公司,“离开”了十大重仓股名单。

  不难发现,“广发借壳题材股”辽宁成大尽管强势不减,却已遭王亚伟旗下的两只基金抛弃。华夏大盘精选原持有辽宁成大约851万股,该股去年年底位列华夏大盘精选十大重仓股榜单的第四位;华夏策略精选曾持有辽宁成大409万股,该股去年年底还是其第三大重仓股。

  “同概念不同命”,吉林敖东(32.70,-1.65,-4.80%)(000623)仍然活跃在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的一季报中,并占据这两只基金十大重仓股的榜眼位置。

  对于另一昔日宠儿——金牛能源(23.26,-1.82,-7.26%)(000937),王亚伟管理的这两只基金态度有所不同。华夏大盘精选对其略有减仓,从去年四季度末持有的1030万股,减少至今年一季末的775万股,金牛能源因此由去年的第一大重仓股降格为今年的第三大重仓股。而华夏策略精选则将金牛能源从其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彻底“删除”。

  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2009年3月31日,华夏大盘精选的份额净值为6.457元,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37.7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27.75%。而华夏策略精选的份额净值为1.267元,一季度的净值增长率为22.7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9.70%。

  以仓位和收益率简单计算,一季度重仓股换手更快的华夏策略精选,股票收益率更高。

  蹊跷之处 “罕见”狂买大盘股

  尽管对市场看法谨慎,王亚伟对中国神华和中恒集团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旗下两只基金都对这两只股票加仓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王亚伟持股多以中小盘成长股为主,王亚伟本人也多次表达对权重股“敬而远之”,其中一个理由是权重股只能取得与大盘同等收益,而难以获得超额收益,但中国神华作为大盘概念股,流通股达到18亿股。

  大盘股进入王亚伟的前十大重仓股并不多见,中国神华却同时进入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的前十大重仓股榜单。其中,华夏大盘精选持有中国神华约600万股,中国神华的市值占基金净值资产的3%,为第五大重仓股;华夏策略精选持有中国神华约290万股,中国神华的市值占该基金净值资产的3.21%,为第四大重仓股。

  从中国神华的表现来看,该股一季度最低价为17.8元,最高价为23.55元,王亚伟对中国神华的买入价应在这一区间。截至昨天收盘,中国神华报收23.73元/股。

  中恒集团是王亚伟旗下两只基金同时加仓的另一重仓股,并是华夏策略精选的第一大重仓股,华夏策略精选持有该股595万股,占其基金净值的3.75%;华夏大盘精选则持有该股705万股,占基金净值的2.01%。

  除上述两只股票外,华夏策略精选新增的重仓股还包括陕国投A(10.64,-0.29,-2.65%)(000563)、天保基建(12.98,0.00,0.00%)(000965)、浙江阳光(13.50,-0.23,-1.68%)(600261)、沱牌曲酒(8.26,-0.54,-6.14%)(600702)以及胜利股份(9.65,-0.25,-2.53%)(000407);华夏大盘精选则新增浙江医药(17.61,-0.47,-2.60%)(600216)和科达机电(13.64,-1.06,-7.21%)(600499)为重仓股。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90422/08046133431.shtml

2009年4月20日

他为何要买骑士队?奥尼尔母亲让华人富豪爱上NBA

他为何要买骑士队?奥尼尔母亲让华人富豪爱上NBA

黄健华有望成为NBA骑士队的控股股东

  记者陈艳艳报道 骑士不是黄健华准备购买的第一支球队。此前,他曾考虑购买火箭和雄鹿的股份。为什么这位华尔街的金融巨子会对职业体育球队如此热衷?了解了他的背景就会知道,从小到大,每一个人生的重要时刻,体育总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变得异常简单,成为一支职业球队老板或许对黄健华来说,是件命中注定的事情。

  要成为一支NBA球队的老板,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雄厚的资产实力。黄健华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过程中,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而这为他成为NBA球队老板,扫清了资本上的障碍。

  1991年时,黄健华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了4年。作为第一位进入纽约证交所工作的华人,黄健华一直在努力,可是四年里,他的工资一直涨,但职位却从未升过。黄健华明白,在这里挣钱不是问题,但不论自己如何努力,都只是个打工的,而权利都被证交所里由犹太人组成的小圈子控制着。

  因此,已经累积了足够的人脉资源的黄健华决定抽身出来自己做。1991年底,黄健华离开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但没有离开华尔街。

  离开纽约证交所后,黄健华开始给一些超级富豪做财富管理。对于有十亿美元以上身价的人,通常会聘请两支团队为他们理财,一支团队来自大型的理财机构,比如润赢、高胜、花旗,他们给富豪做投资建议。另外一支团队是私人管家,自己不想让外人知道,想要秘密进行的投资,都由这支团队负责。黄健华做的是第二种,“他觉得你跟他沟通得很好,他的想法可以得到你的认同,就会找你。”双方谈妥之后,相互之间会达成一个利润的分配比例,一同赚钱。

  而在这方面,黄健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1989年之后,才有第一批来到美国的中国人慢慢进入华尔街的金融圈。黄健华比他们早了四五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只有黄健华一个亚洲人在证券交易所,所有亚洲来投资的老板必须要经过他,台湾、香港、日本人全都有,所有有钱的公司老板想要上市,也必须经过他,由于当时黄健华属于稀缺人才,所以赚钱比较容易。

  那段时间是黄健华财富积累的关键期。1995年时,黄健华决定休息一段时间,因为他又做了四年多的时间,感觉钱挣得差不多了,再度出山是1997、98年金融风暴的时候。

  1995年想休息的黄健华暂时退出了金融圈,然而此时,NBA篮球走进了他的生活,让他开始对NBA球队感兴趣。

  挣足了钱的黄健华选择在气候宜人的奥兰多湖畔富人区购买了一栋豪宅。住在他别墅旁边的是一位人高马大的黑人大妈。由于黄健华天性喜欢交流,所以在平日的生活接触中,他一来二去就和这位黑人大妈成了朋友。

  两人话语投机,有时相互串串门。大妈总是给黄健华送来她亲自做的点心、饼干之类的美食,而黄健华也会和大妈天南海北地讲述他经历的一些趣闻。在接触过程中,黄健华了解到,这位大妈是一名著名NBA球星的母亲,她所住的房子是儿子孝敬他养老的。

  当时,黄健华对职棒和职业橄榄球比较了解,但对NBA并不太熟悉,因此也没有太上心。直到有一天,大妈的儿子来看母亲,才让黄健华大呼吃惊。原来,来的NBA球星竟然是当时还在魔术队的“大鲨鱼”奥尼尔。尽管对NBA并不熟悉,但黄健华知道奥尼尔。因为当时奥兰多媒体对奥尼尔这位天才新人不断进行着铺天盖地的报道。

  奥尼尔来找母亲是给她送总决赛贵宾席门票的,1994-95赛季,奥尼尔率领的魔术队杀入总决赛,对阵火箭队。奥尼尔的母亲送了几张票给黄健华,让他去现场看球,并为自己的儿子加油。于是黄健华就有了在魔术替补席后眼睁睁看着魔术被火箭0比4横扫的经历。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事情,当初我最讨厌的就是火箭队。”黄健华开玩笑说。而从此之后,黄健华也开始对NBA感兴趣。之后动了购买一支NBA球队的心思。

  其实,与奥尼尔的母亲为邻而接触NBA对于黄健华来说,只是一个机缘巧合。在黄健华成长的整个过程中,体育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天生与体育有缘的黄健华来说,购买一支职业体育球队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黄健华生于广州,长在广州。他的祖父母都是羽毛球运动员,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家里就曾出过中国和印尼的羽毛球国家队运动员。

  在家庭的熏陶下,黄健华九岁开始进行羽毛球的专业训练,从广东省少体校一直打到青年队,他在广州比赛的最好成绩是前六名。然而后来,黄健华走了另外一条不同的路,而他当年的队友们后来也都打到了国家队。

  1980年中国恢复高考,那年黄健华16岁。在学业和体育之间,黄健华毅然选择了学业。

  黄健华比较喜欢文科,由于当时高考只考地理、政治经济学、历史、语文,不考数学,因此他的高考成绩非常好,去上国内的重点大学都没有问题,但是黄健华不愿意离家太远,所以就选择了广州最有名的中山大学。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身为英语系教授的妈妈建议他学英语,但黄健华有自己的主意。由于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所以黄健华英语底子还错,但也因为是这个缘故,黄健华对英语兴趣不大,所以他决定学自己还并不太熟悉的日语。

  当时班里的同学年龄差距较大,黄健华在班里年纪最小,但是成绩最好。“可能是会运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吧,学习对我来讲从来都不费劲,在我们大学里面,倒是有很多学习好但体育不好,或者体育好但是学习不好的人,我是唯一一个全部都优秀的人。”黄健华说。

  大学毕业后,黄健华留校任教,教留学生讲英文,但是这份工作做了没多久,黄健华就辞去工作,决定留学美国。

  1984年秋,黄健华来到了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先过语言关,然后拿到东亚经济研究的硕士学位,又学了金融。

  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开始,黄健华就发现,一旦有棒球、橄榄球比赛时,身边同学都乐此不彼的讨论着。当时,黄健华觉得与同学聊球是学习语言,进行社交的好方法。因此,他也开始主动去看橄榄球的比赛。看着看着,就有个想法萌发,希望将来能拥有一支橄榄球的球队。

  到现在黄健华最喜欢的还是纽约巨人队,刚到美国的第二年就赶上纽约巨人队拿了冠军,就连麦当劳的包装上都印着纽约巨人队的LOGO。“当时真的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体育产业从金融到零售都可以渗透。”黄健华说。

  除了橄榄球,黄健华还开始关注棒球。因为棒球一直是美国中产乃至上流社会交流的热门话题,他们间的很多社交,往往都会在棒球赛场上。“每个赛季的棒球比赛很多,有将近100多场,你可以用很多时间跟美国人交流,有时候去看棒球,并不完全就是冲着比赛去的,就是一个感情交流的契机,大家拉关系、聊天,这就是美国的社会文化基础。”黄健华说,“用它作为平台来交际,这是橄榄球做不到的。”因此尽管自己更喜欢橄榄球,黄健华还是会去看棒球。

  1988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黄健华没想到自己会进入世界闻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因为在那个年代,纽约证券交易所还没有一名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当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巧需要一位同时会讲英语、日语、普通话和粤语的亚洲硕士生。去应聘的那天,黄健华见到了无数亚洲面孔,所有人都踌躇满志。

  尽管黄健华对于某些竞争者来说,存在专业术语不好和金融业务不熟的劣势,但他能够在一分钟之内,把普通话、日语、粤语和英语迅速的转来转去,思路很清晰。而且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好,纽交所派人去学校查,教授说黄健华是那届学生里面学习最好的。更重要的是,黄健华优秀的心理素质给主审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都是因为当初练过体育的缘故,”黄健华说,“以前去比赛的时候,很多人看着你、关注你,你要面对对手、观众和对方鼓励以及喝倒彩的人,所以心理素质从小就经过了历练。”最终,黄健华通过了五轮考核。进入了纽约证券交易所。

  为了加强黄健华的英语以及专业知识,公司决定花钱请人培训他。每天四点钟股市收盘,黄健华就开始“特训”。公司花每小时360美元为黄健华请来导师。

  他会推个大电视来,还有个摄影机,摄影机对着黄健华,让黄健华每天对着镜头说不同的主题。导师先说,黄健华复述。“这个过程非常考验人的,一方面记性要很好,还要解决面对镜头的尴尬,你既要保持说话的语气、姿态、眼神,脑子里还要很清醒的把话说出来,只有15分钟的时间复述。”这样的课程每天1小时,持续了半年。黄健华说:“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收获的日子。”

  刚开始,黄健华在纽约证交所的工作就是做公关的,代表美国证券交易所和媒体和投资者、上市公司打交道。“当时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的大公司,他们能进美国证券交易所,在当地一定是最好的,要不是最好的肯定就进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黄健华说。

  在跟这些老板沟通的时候,黄健华就在主动的延伸自己的关系,企业的文化,沟通和商业操作和商务管理方面,都和他们沟通。黄健华形容那段日子,“就像是孙悟空经过炼狱一样,从那里出来就像完全换了个人。”

  华尔街的老板没事干就谈体育、买球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些东西开始潜移默化的渗透,球队如何运作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黄健华开始慢慢接触,用心去纪录和观察周围的东西和变化,去观察那些富豪喜欢什么,他们的兴趣是什么,结果发现,他们除了股票就谈体育,大家都谈得兴高采烈。

  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有一个切入点,在美国,体育是最好的纽带。黄健华说,他在华尔街很多好友,都是很有钱的基金经理,他们回家睡觉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当天体育赛事报道,这已经成为习惯。“我现在也是这样,可以忙很多工作,但是在睡觉之前就是觉得像是有事没做一样,一定要看一看。否则第二天跟大家聊天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很无知,很丢人”。

  或许,就是从这里开始,购买一支职业体育球队的想法,开始在黄健华的心里扎下了根。


http://sports.sina.com.cn/k/2009-04-20/10374335331.shtml

2009年4月19日

私募秘籍:一年有上百次翻番机会

  上周六,东北证券(25.55,0.00,0.00%)携手本报举办的2009年春季投资报告会隆重举行,数百股民赶到现场取经。与会嘉宾用独到且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梳理了当下的经济环境,展望了未来股市的动向。来自北京的某私募基金经理杨红桥抛出“杀手锏”,现场为股民传授了“一招半式”,受到了武汉股民热捧。

  利空之下股市必定回调

  作为第一位发言的嘉宾,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所长袁绪亚表示,近期激进的投资者获利颇丰,不过,短期拐点即将出现,股指回调成为必然。

  近日,关于银监会正在彻查信贷资金流向的声音再次响起,袁绪亚判断“流动性短期拐点已经出现”。他指出,无论从地方政府的授信,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还是放贷总规模看,放贷资金已达到了上限,降温是必然的。“中央不排除采取反向货币政策的可能。而流通性拐点的出现,将是促成股市回调的第一大利空。”

  另外,袁表示,第二大利空是大小非减持的压力。据测算,在2700点上方大小非的压力很重;第三,流动市值也构成压力。袁绪亚出示图表显示,目前上证综指和A股流通市值的“喇叭口”无限扩大,急需修复;第四,09年IPO重启是必然的;第五,基金的仓位和行为构成利空。袁绪亚告诉投资者,在6000点时基金平均仓位达到76%,而现在只有50%。“基金目前没有独特的炒作风格,只是在盲目跟风。一旦有何风吹草动,基金的行为将构成重大利空。”

  “回调是必然的,但这不影响市场的机会一直存在。沪指回调到2200-2300点附近,是最佳的建仓时机。”

  炒股各有不同 巴菲特学不来

  作为央视名嘴,央视《证券时间》栏目主持人老姜在武汉拥有不少“姜丝”。老姜另辟蹊径,现场与股民探讨了投资的四大选择。

  “炒股首先要选择策略。”老姜指出,任何人投资时,首先是要给自己定位,巴菲特是学不来的,比如巴菲特从小就靠送报纸挣钱,他的父亲当选过美国国会众议员,他大学毕业时已经拥有4万美元,并在创业时拥有了23万美元。巴菲特原本就是一个有钱人,现在把他捧为穷人变富人的典型,其实很可笑。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老姜幽默的告诉投资者:“想用1万元挣1万元,你最好去赌场;用10万元挣1万元,你可以去买股票;用100万挣1万,你只用去买债券。”老姜告诫投资者,无论从资金量,还是个人性格,抑或是专业背景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投资者必须选对自己的路。“其次是公司选择,我建议大家投资市场化的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最好少投资国企和价值型公司。”

  “为什么4万亿下来,水泥股暴涨,而钢铁股就不涨呢?行业选择很重要。”老姜指出,水泥行业没有库存,4万亿投资会改变公司基本面。而钢铁行业有库存,并且该行业没有附加值,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年初市场传言钢铁会出台振兴计划,我觉得很可笑。钢铁股在美国已基本退市,夕阳行业还要怎么振兴?”

  翻番机会就在重组股中

  私募基金经理杨红桥会场最受追捧,演讲结束后,杨红桥被股民团团围住,要求传授“独门秘籍”。

  “2009年是并购重组的元年,今天我就教授大家如何抓住重组大牛股。”作为第三个出场的嘉宾,杨红桥用这一开场白吸引了股民的目光。杨红桥指出,据他所知,目前公募基金经理极力看多,但也随时准备逃跑。这是因为,2009年中国经济缺乏内生式的增长预期,随着流动性行情告一段落,不少个股面临着估值的压力。“我听说在不少券商的交易平台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一个月的交易资金没有创新高。但交易笔数创了新高。这说明,增量资金是有限的,光靠存量资金不断做波段,很难推动行情进一步发展。”

  “不过,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很多重组股摆脱了以前的‘见光死’的下场,这就给消息不那么灵通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挣大钱的机会。因为重组消息出来后,很多个股才开始大涨。”针对这一观点,杨红桥例举了中兵光电(20.91,0.00,0.00%)ST兴业(7.71,-0.41,-5.05%)的例子。2008年11月28日,证监会批准中兵光电重组事项的当天,该股不但没涨,反而下跌了近6个点。直到今年1月15日该股公布年报,每股业绩暴增至约7毛5,该股才被市场资金正视,从20元连续暴涨至40元(不复权)。而ST兴业,该股去年12月25日公告被举牌,而前一交易日,该股竟然跌停。随后ST兴业便从3元多涨至8元多。

  “投资者不妨紧盯证监会网站上并购重组委员会的公告。”杨红桥提醒,由于每周都会有二三家过会,一年就存在上百次股价翻番的机会。

  本组稿件文/ 记者 赵笛

  ◇一招半式

  私募杨红桥:如何选准重组牛股?

  “据我归纳,涉及重组的对象分为五大类。”杨红桥指出,央企整合上市;定向增发注入资产;ST股控股股权转移;二级市场举牌;出现并购方战略合作伙伴等五大类是并购重组涉及到的对象。

  “选重组股要认真分析重租股的三大价值中枢。”杨红桥指出,重组股的机会来源于重组前的错误定价。当存在外延式的资产注入,公司业绩的提升必将带来超额受益。

  “首先要分析不同行业的估值。”杨红桥说,越是被低估的行业,整体爆发力度更强。“其次是该股票在所属行业中的估值水平。”杨红桥表示,对于注入的资产,要认真选取同类企业横向比较,判断该股重组后业绩能够达到多少,股价是否被低估。以中兵光电为例,年报显示该股7毛5的业绩,按军工股平均40倍市盈率计算,股价可达到30元。再加上10送10给予的10%-20%的溢价,该股的合理价位在40元左右。“最后是对流通盘要进行筛选。盘子越小,越能够获得高估值。不过一二亿的流通盘更利于资金的介入。”

  ◇对话

  袁绪亚:概念炒作中也有行业龙头隐藏

  长江商报:您觉得中国经济反转了吗?

  袁绪亚:不是,中国经济在09年实现反转还很难。首先,“去库存化”需要下游需求走出疲软态势,目前这点很难;其次,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了60%,美国经济不转暖,出口何时见底也尚难预见。再次,民间投资难以启动;最后,国内产出和物价仍在双降,没有物价回升,生产企业依旧很难过。

  长江商报:您如何看待前不久深交所对概念炒作的“警告”?

  袁绪亚:这表明,只是靠流动性的支撑,风险是很大的。但我们也要看到,2000年美国网络泡沫后,微软也从“概念”走向了成功。概念的炒作符合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不排除一批现在的概念股,未来成为行业龙头。

  长江商报:哪些股票有望成为龙头呢?

  袁绪亚:发掘未来的龙头企业和牛股,要观察行业的前景。投资者应该多关注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

  长江商报:未来靠什么推动股市继续反弹?

  袁绪亚: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新的经济刺激政策;二是对低估值板块的认同。比如钢铁、金融、航运板块等。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090420/11286124097.shtml

2009年4月18日

孙正义

孙正义(Masayoshi Son,손정의,そんまさよし)(安本正义)
  生日:1957年8月11日
  出生地:出生于日本佐贺县鸟栖市
  家庭成员:孙正义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二。他的祖父叫孙钟庆,祖母李元照,父亲名字叫孙三宪,母亲名叫李玉子。
  就读过的学校:北九州市引野小学、九州的La Salle高中、九州久留米大学附属高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南边城市的塞拉蒙提高中、加州柏克莱大学。
  国籍:韩裔日本人(孙正义是第三代韩裔日本人孙家祖先原来从中国迁移到韩国到孙正义祖父一代,又从韩国的大邱迁徙至日本九州)
  职位: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毕业院校:美国伯克利大学分校
  孙正义的父母在九州岛(Kyushu)经营柏青哥生意,祖父辈从韩国移民至日本当矿工,并取日本姓氏安本。
  高中时迁居至美国北加州,智慧聪颖的他越级进入加州柏克莱大学就读,主修经济,在学期间利用名震一时的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的资源,搞出一样语言翻译器原型机的专利给夏普公司,很快就赚得他的第一个一百万美元。
  二十一岁毕业后,因为思念母亲,再次横渡太平洋回到家乡,并改回自己的韩籍姓氏。他先模拟自己想成立的事业,分别编制出十年份的预估损益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还依时序的不同,编出不同型态的公司组织图,作出沙盘推演。
  一九八一年廿三岁的他成立软体银行,在半年之内,与日本四十二家专卖店和九十四家的软体业者交易来往。高科技真正的舞台在美国,但一九八○年代后期,孙正义还在日本苦心经营,他说服了日本大财团如东芝(Toshiba)和富士通(Fujitsu)共同参与软体银行的投资。但不幸经营不顺利而拆伙,一年后退回财团原有投资资金,孙正义一肩担起损失的责任,却赢得了前辈们的佩服,软体银行声名鹊起,也为孙正义奠定了事业的信用基础。
  在他事业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一九九四年,软体银行收购Ziff通讯铩羽而归,直到他接手设施不完善、参展费用高、久为人诟病的拉斯维加斯Comdex电脑展,才算和Ziff-Davis出版公司搭上线。一九九五年,他以二十一亿美元买下 Ziff-Davis出版公司部分股权,至一九九六年,总共注资三十一亿美元才得到完整经营权,拥有Ziff-Davis出版公司长久以来以出版电脑周刊(PC Week)、专精个人电脑市场行销研究的Computer Intelligence公司,及曾和微软与国家广播公司(NBC)合资的入口网站Zdnet。
  一九九一年,以C语言编译器闻名的Borland公司,准备在日本发行升级版,当时 Borland公司执行长Philippe Kahn很快就和软体银行达成共识,他说:「如果我们有任何捍格,都在寿司吧谈妥了」。同年,他说服美国区域网路专业公司网威ell开创东瀛新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再度邀约迪士尼入伙,到了一九九四年,开花结果,网威系统成为区域网路主要标准之一,年营业额达一亿三千万美元。网威副总裁Darl McBride认为孙正义是个可以使任何事成真的中介人。
  一九九二年孙正义得到思科系统的日本代理权,现在日本市场的软体销售通路70%都由软体银行掌握。一九九五年二月,孙正义和思科系统总裁钱伯斯讨论销售思科的路由器,以及成立思科日本分公司的可行性。一个月后,软体银行就马不停蹄地邀集了日本十四家会社,共同出资四千万美元,完全准备就绪。思科业务部负责人彼得克拉克说孙正义不像慢条斯理的日本人,倒像剑及履及的行动派。互联网世纪犹正萌芽,软体银行却已如火如荼地迎接新纪元了。
  一九九四年软体银行在日本已拥有日本展览业界最具规模的Expos协会,也持有朝日电视的少数股份。一九九六年,日本雅虎成功进军东瀛,第一年就获利,在店头市场初次公开上市一炮而红。85%日本的网友曾造访此站,更重要的是由雅虎入口网站通往软体银行投资的电子商务。一九九八年二月,软体银行以四亿一千万美元脱手雅虎2%的股票,净赚三亿九千万美元,当年以一亿美元购入30%的雅虎股份,如今只剩28%仍值八十四亿美元。
  一九九八年七月以四亿美元投资美国著名的 E*Trade线上券商。一九九九年全国证券商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 Inc.),也同意和软体银行合资共组「日本那斯达克股市」,可能以互联网下单为主要窗口,制度化、透明化的网上交易系统是其特色。至二○○○年,软体银行拥有的美国企业已达三百多家,孙正义的软体银行终于成为真正的「全球作手」。
  主要业绩
  ●软件银行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拥有日本三百家企业,遍及美国、欧洲重要的合资或独资企业,辖下关系事业、创投资金和策略联盟等一切资产,总共四百亿美金,跻身日本前十大会社。
  理念精粹
  ●把员工每10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备有经营损益表,逐日修订更新。
  ●在企业管理上实行彻底的数字化管理,公司采用当日决算制度。
  ●定期举行敲打1000次会议。
  ●倘若缺乏对人性的关爱,数字将仅只是数字。」他界定软体银行营运的宗旨是为人类谋福利。
  ●人因梦想而伟大。在高技术领域内,檀自闯入并扰乱原有秩序的标准经营方式。

孙正义的个人蓝图


  19岁规划人生50年蓝图
  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
  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
  50岁之前,要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60岁之前,事业成功
  70岁之前,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

实际的履历


  18岁在校园内贩卖从日本引进一种电子游戏获利100万
  19岁靠袖珍发声翻译器,将其卖给了夏普公司获得100万美元
  22岁(1980年3月) 就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时所设立的Unison World,多年来经营相当顺利,
  大学毕业时,员工已有25人,以200万美元将公司出售给合伙人,回到日本
  23岁(1981) 成立Unison World日本以公司名义进行市场调查,用时1年半,40个行业展开一连串市场调查,拜访过各式各样的人、阅读了许多书籍与资料、分别编制出十年份的预估 损益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以及组织图,还依时序的不同,制作出不同形态的组织图,将结果与检查项目表对照,判断这些是不是适合自己投入一生的 事业。(调查报告高34公分,10多公尺宽)
  24岁成立软体银行(批发商)半年之内,与日本42家专卖店和94家的软体业者交易来往,并说服东芝和富士通投资,扩大规模,但因经营不善亏本,一年后退回财团原有投资资金,软银名声大造,并奠定了事业的信用基础
  展会上看到HP的《个人电脑图书馆》,于日本最大的出版商联系出版。因出版《个人电脑图书馆》而打出明堂,让软银名声鹊起。但是,1982年,业务蒸蒸日上的日本软件银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I/O》、《ASCII》《微软》他们却拒绝为软银刊登广告。
  24岁(1982年5月)正义创办两本杂志《Oh!PC》和《Oh!MZ》。两个月后,退货堆积如山,远远超过正义的想象。一本杂志的印刷量为五万本,可是其中有四万多本的杂志积存在仓库里卖不出去。退货率高达85%,堆积如山的杂志被裁成了纸片
  26岁(1984)在桥本五郎的帮助下,孙正义创办了购物指南杂志——《TAG》 ,但百试无方,最终因销量不佳关门,这半年间共亏损了6亿日元,处理善后事务花了4亿日元,合起来就是10亿日元的债务。
  好像是买电器开关添上了这笔钱
  30岁软银帝国
  33岁 (1991)以C语言编译器闻名的Borland公司,同年以中介身份引进美国区域网路专业公司网威ell开创东瀛新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再度邀约迪士尼入股,到了1994,开花结果,网威系统成为区域网路主要标准之一,年营业额达1亿3千万美元
  34岁 (1992)得到思科系统的日本代理权,并建议思科公司以路由器为试水,测试思科日本分公司的可行性,一个月后邀集了日本十四家会社,共同出资4千万美元,启动项目。同年日本软体销售通路70%由软体银行控制
  37岁已经是10亿美元富豪(1994)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同年收购Ziff通讯,因接手设施不完善未能成功
  软体银行在日本已拥有日本展览业界最具规模的Expos协会,也持有朝日电视的少数股份
  38岁(1995)拉斯维加斯Comdex电脑展再次于Ziff-Davis出版公司搭上线,以21亿美元买下Ziff-Davis部分股权
  (1995年11月)投入了200万美元给雅虎
  39岁(1996),总共注资31亿美元才得到完整经营权,拥有Ziff-Davis出版公司长久以来以出版电脑周刊(PC Week)-专精个人电脑市场行销研究的Computer Intelligence公司
  (1996年3月)又注资1亿美元拥有了雅虎33%的股份,日本雅虎成功进军东瀛,第一年就获利,85%日本的网友曾造访此站,由软体银行投资的雅虎电子商务。(1996年7月之后)雅虎的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1997年1月,雅虎浏览量达到一个亿
  41岁(1998年2月)软体银行以四亿一千万美元脱手雅虎2%的股票,净赚3亿9千万美元,如今只剩28%仍值84亿美元。 (1998年7月)以4亿美元投资美国著名的 E*Trade线上券商 。
  42岁(1999)全国证券商协会,也同意和软体银行合资共组「日本那斯达克股市」,可能以互联网下单为主要窗口,制度化、透明化的网上交易系统是其特色。
  (1999年10月)投入阿里巴巴3500万美元,之后为帮助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主动退股,套现3.5亿美元
  43岁(至2000年)软体银行拥有遍及美国、欧洲重要的合资或独资企业为:美国企业300多家,日本企业300多家
  辖下关系事业、创投资金和策略联盟等一切资产,总共400亿美金,跻身日本前十大会社,孙正义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全球作手」 。
  孙正义要开发像NTT公司那样的公共通信设施,2001年4月,这个梦想实现了。日本雅虎公司开始了BroadBand业务。
  44岁(2001年9月),宽带正式开通商用服务
  45岁2002年5月,达到三个亿
  (2002年9月)已经突破了100万条线路
  46岁(2003年2月上旬)就已经突破了200万条线路
  (2003年8月)突破了300万条线路
  47岁(2004年3月)突破了400万条线路,仅仅31个月的时间已经突破了400万条线路
  (2004年3月)突破了7个亿,可以同时提供搜索、目录、组织、经济、汽车等多种服务。
  你和我一样都是冒险家。——比尔·盖茨 题赠孙正义
  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马云(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
  孙正义是个疯子,他更喜欢疯子。——(专家网CEO成天)
  软件银行总裁孙正义先生转眼之间就创造了一个国际互联网帝国,他正着手实行自己的300年商业计划。孙正义先生不愧是国际互联网之王。——美国《福布斯》杂志
  那时雅虎的许多人都认为他疯了,在1996年2月花1亿美元是要有很大闯劲才行的,但我却认为他的成功不是靠运气,他是个能前瞻15年到20年的人物。——杨致远(雅虎创始人)
  孙正义对电脑的情有独钟像比尔·盖茨;在风险投资领域,他的重拳出击颇有乔治·索罗斯的风范;在选择出手的对象上,他又有点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证券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的味道——不败之道在于做足功课然后行动。 ——美国《电子商务》杂志

孙正义投资过的企业


  盛大网络、阿里巴巴、雅虎、新浪、网易、8848、当当网上书店、UT斯达康、携程旅游网、263集团、方正控股、淘宝网、分众传媒、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博客中国、深圳铭万、美商网、深圳力合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太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欢乐传媒、碰碰网、深圳唯上科技、青牛软件、摩比天线、亚洲网通、银联商务、中国网公司、易保网上保险广场、好医生网站、Cellon公司、好孩子育儿网、联创科技、智赢公司、利多证券网、朝日国家广播公司、思科公司、美国网络公司、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金士顿、美国晨星、纳斯达克日本、互联网络景象公司、日本青空银行、全球体育公司、电脑通信公司、软件银行交互公司、探索公司、美国界面集团、E·Trade、Verisign、 E-Loan、Buy.com、GeoCities、Insweb网络保险、 MessageMedia公司、Net2Phone、TheStreet.com、Law.com、1-800-flowers.com、 PeoplePC、SmartAge、Onsale网上拍卖、Novell网络软件公司、Webvan日用品网络零售、Es-books在线网络书店、 Webhire网上招聘……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64.ht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99%E6%AD%A3%E4%B9%89&variant=zh-cn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ayoshi_Son

王湛生揭秘百度IPO两千倍市盈率需沟通

  北京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12层,百度公司视野开阔的会议室既可以眺望燕山余脉,亦可俯瞰北大校园全貌。一向低调的百度CFO王湛生在这里接受了《首席财务官》的采访。

  “百度的潜在价值还很大。像百度这样跟全球最强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竞争,需要发展战略、资本市场、运营和控制的整套体系。因为市场价值是通过长期积累实现的,只有持续发展,未来才会更好。”

  这是百度成功IPO后王湛生首次接受媒体采访。2004年7月加盟百度之前,王湛生在普华永道欧洲区和亚洲区做过9年的全面财务顾问。

  “我来百度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基础性团队和制度的,以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最后才是整个管理IPO的过程。”

  北京时间8月5日晚11点40分,中文搜索服务商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挂牌,以每股66美元高开,并直线上冲至151.21美元,收盘于 122.54美元,与发行价27美元相比,涨幅350%。按此价格,百度的市值达到39.58亿美元,成为纳市中国第一股。其当日涨幅之大甚至可以列入纳 斯达克历史前20强。

  奇迹来得如此突然,连李彦宏和百度员工都感到“措手不及”。运作百度IPO神话的,正是CFO王湛生。

  揭秘IPO

  “一个公司IPO价格的高低,每个人的看法都很主观,而市场价格相对比较客观。但市场价格也是不断波动的,投资者在不同的时点会有不同的判断。”

  最初,百度透露的发行价格区间是19~21美元,经过三四次上调,最终确定为27美元。但上市当天,一开盘就是66美元,比发行价高了39美 元。业界有观点认为,百度IPO承销商的定价有较大误差,使百度的融资额平白减少了1.6亿美元,而如此一来,却让其客户获利不菲。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经 历让王湛生对公司与资本市场对接有着独特的见解,“从百度当初定价的思路来讲,27美元应该不算低,无论是从盈利状况,还是公司P/E值来看。”

  “我们这次上市发行的股份额度不是很多,大概是11%左右。在所有纳斯达克中国公司中,百度的发行额度相对还是很少的。这客观上造成供不应求的 效果。”王湛生坦言,除了百度的公司模式受追捧之外,公司与资本市场对接的策略性操作,亦左右了百度的股市表现。这种方式给后入市场者提供了经验。

  “与大部分国内公司的思路不同,百度这次并不是因为需要大量的现金才去上市,更重要的是与资本市场建立一个长期的联系。公开发行11%的股份只 是敲门砖。”王湛生说,“我希望投资人能够在公司成长的同时有所收获。” 王湛生和李彦宏有一个基本的共识:“不能让上市影响既定的业务,决不为上市而上市。”

  王湛生认为,百度上市前后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只会起到推动作用。“百度并不应该专注于上市,而是专注于做客户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够把市场做好了,再说上市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上市只是结果,IPO过程对每一个公司来说都是如履薄冰,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可能一个很小的细节就会给公司的IPO进程造成致命影响。像 Google上市的时候,他们的创始人接受了几个月前约好的《花花公子》的采访,就引起了破坏有关缄默期规定的轩然大波。像这种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

  “所以每一次会议结束我都会问几个问题,然后大家把解决方法找出来。”CFO角色让王湛生必须多想多问,“困难很多,重要的是困难来的时候你怎么去解决它。”

  百度提交上市申请时,碰巧赶上美国证监会搬家,其人员的协调和时间上的准备都是申请企业所不可预知的困难。另外,对于美国会计师协会公布的“非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评估”的财务处理办法也为百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由于百度给员工发了很多期权,为此我们与监管方做了大量的沟通。”即使对美国资本市场熟悉的王湛生,操作IPO过程也会有不少的插曲,“很高兴他们最后还是认可了我们的做法,当然也稍微延迟了我们的IPO进程。”

  拷问三个问题

  虽然目前百度的盈利能力还很有限,公司全部利润还远远不如王湛生在普华永道做合伙人的收入,但也许是他在资本市场做得太久,很想挑战一下自己能否做企业。

  “从事务所合伙人到CFO的角色变化其实蛮大的。此前,我做了很多客户,只是做一方面,某一个专项做了很多。但是做企业运营,深入程度和涉及面 要广得多,而且我既不懂法律,也不了解内控。”从普华永道到百度,王湛生完成了从一个旁观者到运作者的转变,好在CFO要做的就是财务与资本的战略思维, 而这恰恰是王湛生的优势。

  “对我来讲,加盟百度必须面对很简单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对中国互联网是否有信心。我对中国有信心,对中国互联网有信心,这个答案是很明显的; 第二个是对搜索是否有信心。回答也是Yes;第三个就是对百度的人是否有信心。我跟李彦宏谈了很多次,我对他们的理念和想法也有信心。”

  “进入百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公司的收入来源,并弄明白如何确认。清楚公司的收入结构以及整个业务流程至关重要。百度的业务模式和相应的财务一定要符合财务准则,这个时候我会看财务状况,看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自己崇尚的标准化流程,王湛生现在仍颇有遗憾:“我刚来的时候觉得财务更多的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反馈方面做得不够。而没有反馈,就无法做正确的决策。”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之后,所要做的更高层次工作就是努力把财务状况用自己的思维改造后,向更高层次反馈,使财务变成一个与业务互动的关系,或者是通过财务信息来指导公司业务开展。然后,CFO的下一步工作就建立预算体系。”

  在这一点上,王湛生和百度都称得上非常幸运。作为一家由海归派在新经济下建立起来的公司,百度建立在西方现代商业理念的地基上,无论创始人还是管理团队,都具有相当的思维开放性和理念兼容性,这也为王湛生大展身手提供了可能。

  改造百度

  2004年9月,王湛生进入百度任CFO。当时的百度还没有进入上市准备期,在当时看来去纳斯达克上市还只是一种奢望,刚上任的王湛生就积极推 动百度的内控制度改革,强制使其必须符合美国对上市公司要求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知道由于这项法案要求过于苛刻,即使美国公司执行起来也颇有难 度,所以美国对本国公司要求放宽至2006年通过,对境外上市公司要求2007年通过。很难想像百度会在2004年11月主动通过这样一个既浪费金钱又消 耗时间的内部控制枷锁,比规定提前了3年。

  “直到现在也没有法规要求我们必须符合《萨-奥法案》,我的理念就是如果你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负担,做出来的过程很可能没有想像的那么好。”自 己监督自己,而且按照时下最为严苛的标准,除了战略上的未雨筹谋之外,也应算是CFO的一个至高境界了,“我的想法,就是用这个机会作为提高管理的契机。 把为了监管要求而做的一个规范,作为我们运作的理念,建设一个能够长远、持续发展的公司的基础理念去做。”

  为了严格完成这项制度,不仅百度内部团队人人全力以赴,而且CFO又去找外脑来做这个工作。据了解,百度内部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必须参与,每个参 与人奖金的一部分必须要根据他的项目划分。“让员工知道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监管的要求。这一点我们跟很多公司不一样。”王湛生坦言。

  在对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CFO必须承上启下、内外兼顾,对外要与投资者沟通,打通融资、投资的资本链;对内则要担负起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重任。

  “作为CFO,在百度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同时又是跟全球最强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竞争,我们必须看到公司的增长潜力,放眼公司远景,搭建公司 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王湛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CFO职责,“我做的就是建立基础性制度、规划企业产品发展战略,从侧面串连起整个管理IPO过程。 ”

  高成长公司的琴弦

  高成长的公司总是命悬一线,就像一把新提琴,当你尝试着要奏出天籁之音时,往往因用力过猛而折断琴弦。

  在百度的高速成长过程中,无论财务运营还是风险控制都在不断地接受挑战。因为每一个新产品线或商业机会出现时,企业都会面临一个全新的高度,而CFO又顺理成章地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

  “当我们做收购兼并的时候,就要先把整个体系全部重新建设起来;当我们有一个新的体系建设的时候,又要有新的管理控制流程;同时,员工和客户会 随着业务的拓展而增加,这种情况下你会不停地发现有新问题出现。”单纯业务增长本身就是一系列的问题,况且又要IPO,一环紧扣一环。

  同时,业务的扩张又紧连着风险控制。在王湛生眼中,风险控制对公司来说生死攸关。为了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他进入百度后新设立了三个部门:内部风险控制部、法律部和合同管理部。其中合同管理部从最初的规模至今已扩大了6倍。

  “在我加入之前,百度的ERP第一期已经开始了,然后很快开始第二期。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停地完善这一系统,由财务牵头,因为其在规避风险中 扮演着中心角色。”作为高层管理团队中惟一具有资本市场经验的人,无论是国际还是内控,CFO王湛生将他当年的第三方顾问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一个人不可能是各方面的专家。我不是内控方面的专家,更不是合同审核的专家,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哪些东西最重要,然后找到相应的人来帮我做。当时在国内找不到这样的人,你可以找顾问完成。过去的一年里,帮助我们做法律事务的就有8家律师事务所。”

  要做最优秀的,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或许是任何一个要出类拔萃的企业CFO都应该学会的:为自己分忧,为公司增效。“实际操作中我也没有 深厚的经验,剩下的就是找顾问、找律师事务所做一些工作。所以百度成功的背后,是很多全球知名人士的支持。在他们各自的团队里,都是最优秀的专家在支持我 们。”

  不做包装

  按百度上市当天的股价计算,其市盈率近2000倍。王湛生认为,作为CFO,与投资者充分地沟通,让投资者认为百度是一个很值得去投资的公司,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传统上有一种说法: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是要打折的。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跟美国同行业的公司相比较,然后在人家的股价上打一个折扣才是自己的股价。

  “应该说美国公司处在一个相对来讲有竞争力的市场,价值容易被完全体现。”王湛生是一个从美国、欧洲、亚洲资本市场走过来的人,很清楚国内的CFO们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短板,也明白国内的CFO应该用中国的长板去吸引美国的投资人。

  在美国,华尔街的投资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多仍停留在20年前,他们除了知道中国的人多和市场大之外,很难让他们跨过太平洋来了解中国的市场。因为 美国互联网业有个google,所以中国百度的模式很容易被理解。因为美国并没有SP(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至少不是主流,所以导致中国SP们在纳斯达 克被严重低估。

  “美国投资者和中国企业看的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投资者是看一个纵向的综合情况,包括企业在过去几年的情况。”王湛生的现身说法对国内的CFO们 应该是一堂美国资本课。作为企业与资本市场沟通的枢纽,CFO的桥梁作用可以左右乾坤,“整个路演过程中,我跟李彦宏沟通,跟投资者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 我们这个中国企业是怎么想的,我们在国内市场怎么样去竞争,让他们知道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前景。我觉得这个故事大家听懂了,认同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王湛生认为,中国公司的CFO们与西方投资者的沟通更需要技巧。

  “在路演过程中,我的理念是对公司不做包装,而是丢掉包装,就是把你的五脏六腑,你本来的面目让大家去审视,这一点我们没有规避任何风险。”王 湛生这个东方人用西方的坦率赢得了美国投资者的信任,同时在面对投资人对百度经营风险的提问时,这个东方人仍然拉回到了中国大市场这个长板:“对中国互联 网经济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建成一个规模,这是我们没法判断的,所以我们也从来没有讲我们未来的盈利是多少。但中国市场很大,我们对未来的高成长有信心。”

  建立畅通的开放文化

  “CFO的工作,在跟投资人沟通和联系之外,是确立公司财务制度。财务运营要求能够准确的把业务信息挖掘出来,产生及时的信息,那么就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指导这个运营体系、指导这个业务进展,这可以很好地规避风险。”

  在投资与管钱之外,王湛生反复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与投资者的沟通,与同事的沟通。一个顾问出身的CFO,其沟通经验或许更值得CFO们借 鉴。“除此之外,就是整个财务对于运营的参与和了解。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跟业务部门的总监沟通,就是说只有对整体业务有一个全面把握的情况下,你才能够跟资 本市场很好地沟通。”

  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如何处理与CEO的关系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逃脱的关节。“作为CFO,不管哪个行业都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同时你应该就公 司发展战略的规划给CEO做一个很好的顾问。”王湛生认为:“CFO要在战略上协助CEO。公司内有分工,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对公司负责。如果我们看到公司 任何环节有问题,都要主动去发现,去了解。我会经常跟部门经理讨论怎么运营、怎么销售的问题,我们的沟通渠道非常畅通,同时他们也跟我谈论一些财务方面的 问题。”

  在王湛生看来,CFO负责的金融与财务问题势必要涉及到公司运营的任何一个细节,因此在沟通执行问题上,要与其他角色的高层管理者有充分的沟 通。咨询顾问业务的经历让王湛生能迅速介入一个产业,并且能够在短的时间内融入企业和业务团队,“但是你这几个角色能不能做得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行业 的了解、对业务的了解。对一个发展很迅速的、变化很多的企业来说,CFO承担的工作量自然也高。”

  例如与销售市场部的沟通往往让CFO会感到棘手。“对于百度现在的业务而言,内部控制就是要规范销售。这里面肯定会出现问题,比如你这个规划其 实调整得很好,但销售可能不舒服;你规划做得很好,风险控制可能也不舒服。但这是一个很健康的现象,如果说财务这边和销售那边都觉得相安无事,那倒不好 了。出现这种情况时相互的配合就很关键。在内部运营方面我就参加过类似的协调会。只是要针对具体的事件,对事不对人去吵是合理的。”

  每次跟客户一起工作的时候,王湛生都去了解他们的业务,很多时候就是作为一个好的财务顾问。这从一个侧面要求CFO必须懂得公司的业务,因为这 是用户至上理念的一种提升。而这种经验是国内以前少有的。王湛生透露,他对百度销售市场等财务之外的业务非常精熟,甚至于都可以做一个很好的销售人员,可 以直接跟客户讲百度的优势所在。他很自信自己能够说服客户。

  既然有沟通,就难免有磕磕碰碰,尤其是控制公司生命的CFO与公司大脑CEO的冲突。王湛生认为CFO与CEO的碰撞是一个企业良性发展所必需的,否则很难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关键是双方都要以职业化、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团队建设。

  “我和李彦宏经常会有冲突,在公司总监以上管理层的会议上,任何人都可以站起来说话,谁都可以提出问题挑战我,也可以挑战CEO。”王湛生认为 这正是企业文化对职业经理人的再塑造,“这很正常,也是百度文化的一部分。开会有人讲话,你可以不听。李彦宏的风格就是做有思想、能包容的领导,这些也塑 造了百度职业经理人的开放心态。”

http://www.esnai.com/news/showdoc.asp?NewsID=34949&page=1&uchecked=

魔兽改投网易 九城全面危机


《魔兽世界》对九城至关重要
孙琎

  与美国暴雪就网游《魔兽世界》代理权长达一年的谈判并未能给第九城市(NCTY.NASDAQ)带来好运,反而把九城推到了悬崖边上。
  昨日,网易(NTES.NASDAQ)揭开了《魔兽世界》代理权争夺战的谜底,暴雪宣布在中国内地《魔兽世界》现有运营权协议到期后,将其独家运营权授予网易旗下关联公司,为期三年。这无疑将占九城营收90%以上的业务釜底抽薪。
  事实上,在周三下午,魔兽现有运营商九城总裁陈晓薇按下邮件发送键后,就已经用内部邮件的形式公开承认了九城将失去《魔兽世界》代理权的事实。
  “看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我心里对公司续约的最后一丝希望都没了。”一位九城内部员工无奈地表示,“魔兽”这块肥肉让所有人眼红。

  九城缺乏讨价砝码

  昨日凌晨,第九城市股价在纳斯达克大跌24.66%。因为6月份后,占公司收入九成左右的《魔兽世界》代理权就将易主网易。
  陈晓薇在公司内部邮件中对网易的竞争手段表示了气愤,并称不会向网易折价出售《魔兽世界》服务器以及提供相关员工。九城正是用这种方式维持着对网易的最后一道防线。
  陈晓薇透露,网易通过暴雪向九城提出转移用户资料的要求,其中包括九城把当初投入7300万美元购买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2200万美元转让,同时九城所有运营《魔兽世界》的人员(包括客服人员)以100万美元转让。“对于这样的条件,我们没有接受,我们也无法接受。”陈晓薇表示,九城不会主动裁掉与《魔兽世界》有关的人员。
  “我不关心谁来运营。我最关心他们的交接千万不要把玩家资料弄丢;第二就是新运营商要赶紧把新资料片推出。”一位玩家表示。而这些玩家资料就存在现有的九城服务器中。在《魔兽世界》玩家聚集的各大论坛中,玩家们对于游戏是否将短期停运、能否平稳过渡等问题充满了担忧。
  “我们已经着手准备接收《魔兽世界》。”网易相关人士表示,与九城服务器的转接的确很关键,这关系到玩家游戏数据的平稳过渡。网易昨日推出了《魔兽世界》过渡专区,并将继续按照以时间收费的方式运营。
  但是,如果九城拒绝出售服务器给网易,网易将面临高价购买新服务器,并且导入用户数据的工程。而这必将带来时间、人力及资金成本,技术风险也会加大,也可能引起玩家不满,影响到《魔兽》的稳定交接运营,对游戏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魔兽世界》确实是块“肥肉”。根据九城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当季来自于付费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运营的净营收为3.8亿元,占其总营收的93.8%。
  也正因此,九城的很多竞争对手向暴雪提出了异常优厚的合作条件,争夺九城之后的运营权,为此,九城没有足够讨价还价的砝码,只能任由暴雪开价,也因此导致长达1年多的谈判无疾而终。
  到去年8月,陈晓薇已经意识到,九城陷入了无解的谈判局面。当时,网易与暴雪成立合资企业,签约发行暴雪旗下的星际争霸II等游戏,而这正是网易争取拿到《魔兽世界》的一个砝码。
  知情人士透露,暴雪开出的续约条件包括提高《魔兽世界》分成比例,亲自介入中国市场运营等。
  陈晓薇表示,没了魔兽,九城还有将要上线的FIFA Online、《劲舞团2》和《王者世界》,更有正在成长壮大的自主研发力量,九城会“浴火重生”。

  网游变局

  《魔兽世界》对九城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款游戏,九城迅速崛起并跻身国内网游业前三名,而且还为九城贡献着90%左右的收入。正望咨询分析师吕伯望称,失去《魔兽》,九城或将陨落。
  美国投资公司Think Equity的分析报告显示,失去《魔兽世界》的代理权意味着九城未来几个季度将陷入困难时期。九城未来可能转向代理全球最大游戏公司美国艺电(EA)的重要游戏《战锤Online》,但需要等待几个季度。
  两年前九城就已经开始布局,以摆脱对《魔兽世界》的过度依赖,而且2007年5月,九城吸引EA以1.67亿美元入股,随后EA将多款游戏交由九城代理运营。但EA是暴雪在全球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这也是暴雪考虑转移魔兽代理权的原因之一。
  “九城值得同情。”蓝港在线CEO王峰表示,但九城利用《魔兽世界》完成了历史使命,通过该产品完成了用户积累和资本积累,未来有EA的支持和自主研发的加强,仍有机会。
  在王峰看来,如同电影类型片一样,中国网游也分为几类,并有无数公司模仿开发,一是盛大的《传奇》类,二是魔兽类,三是网易的《梦幻西游》类。
  网易此次将《魔兽世界》收入囊中,则一举囊括两大类型的旗舰游戏,市场竞争力急剧提升,将挑战多年占据首位的盛大。而盛大目前则在倾全公司之力,准备推出与魔兽“同质竞争”的《永恒之塔》,希望利用魔兽的动荡期,打造自己的第二个主力游戏,巩固老大地位。

  盛大欲乱中抢市占率

  盛大昨日宣称,要在天台山龙穿峡将游戏中的场景变成现实——以游戏中的虚拟宝塔形象建一座真塔。
  盛大游戏CEO李瑜表示,作为数年保持市场第一的网游公司,盛大明白一款网游大作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
  事实上,从盛大,到九城、巨人、网易和搜狐等大部分网游公司,都是凭借一款大作而实现收入爆发式增长,从而在美国上市的。
  李瑜表示,《永恒之塔》是韩国游戏厂商NCsoft公司用5年打造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作为《永恒之塔》的国内代理商,盛大为推广这款游戏,不会吝惜投入。《永恒之塔》自2008年11月开始在韩国公测,目前已正式成为韩国第一网络游戏。
  盛大的目标是,想让这款游戏打破行业内MMORPG领域“言必称传奇、论则提魔兽”的局面。
  龙游天下游戏集团总裁郦彦卿表示,目前《魔兽世界》运营方有变动,而盛大能否利用这一时机让《永恒之塔》取代《魔兽世界》,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游戏本身的开发质量和盛大的运营能力。当下盛大的第一位置存在很多挑战者,如腾讯、网易等,但在近几年内要想把盛大拉下王座,还比较困难。

相关

纯代理制终结 中国网游急需自主


孙琎

  九城的落败,也给纯粹代理模式的生存空间画上了句号。因为九城几乎是现在唯一一个坚持代理游戏占营收绝大部分的网游企业,《魔兽世界》占据其营收的90%左右。
  从盛大到网易、巨人、腾讯和完美世界等,自主研发的游戏占据了这些网游巨头的主流。而九城目前也正在加强对游戏的自主研发,酝酿在今年推出多款自主研发的游戏。
  投资研究机构The Motley Fool分析师穆纳里兹的分析报告显示,九城此事对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教训,那就是当一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被授权使用的财产时,一定要心存警惕。盛大、网易和完美时空等网游公司主要依赖于自身所有的网游资产,而九城则是以《魔兽世界》和EA系列的游戏等第三方授权的游戏为生。
  金山软件董事长兼CEO求伯君也认为,代理游戏往往是为他人做嫁衣,坚持自主研发才是让公司不受制于人的上策。代理游戏的两难困局是:如果代理的是一个烂游戏,就没钱赚;如果是好游戏,市场培养起来后,再续签可能就要面临天价。
  不过,他认为代理模式可以是公司的有益补充,遇到合适产品也不应该排除代理运营,但应分清主次。
  虽然中国网游产业是在2000年以代理韩国、欧美等游戏起步,但近年来自主研发游戏已经崛起成为市场主流。新闻出版总署下属游戏工委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民族网络游戏实现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10.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60.0%,占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总收入的59.9%。

2009年4月16日

4月16日胡俍老师解盘:中线趋势明朗 盘面情况复杂

现在的大盘,是中线趋势明朗;盘面情况复杂。这种复杂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比方说上证指数,自从本周一突破年线之后,后面的三个交易日每天都留下了明显的下影线箱型,就是说盘中回调的时候,一直是有比较大量的资金在吸纳、在买股票。说明突破年线之后,是有比较大量的增量资金入市的,这种入市显然是看好大盘后面有一段行情。所以只要盘面保持这样的情况,早晚会涨。这几天盘中的调整都比较浅,如果哪天盘中出现比较深的调整的话,可能会更清楚地看到这种资金的吸纳动作,你会发现会可以非常轻松地就把大盘又重新拉起来了。所以我觉得大盘中线趋势问题不大。
第二、最近两三个月以来很多中小盘的股票涨幅惊人,创出历史新高的不是几个、而是有一大批。相对而言,基金的业绩就显得十分丢脸了,恐怕现在基金身上业绩的压力非常大。我估计,后面一步基金可能要动点脑筋、做做市值了。这种做市值靠大盘指标股恐怕是不行的。当然,大盘指标股多多少少也会涨涨,但是这种上涨的幅度有限,否则的话,大盘的指数也就不止3000点了。基金比较现实的做市值的方法是通过二线股,所以我在昨天评论中建议大家关注即将公布的基金一季度末的投资组合,里面有些重仓的二线股很有可能是下一阶段基金做市值的重点。
第三、刚才提到最近两、三周有一大批中小盘的股票涨幅惊人,创出历史新高。我注意到最近几天这类前期暴涨的股票中有些或者是出现筹码松动、或者是出现出货的迹象,这就要小心了。这里面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比方说,有的股票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出货迹象,后面是不是一定跌?很难说。有可能跌,因为出完货了,没人管了;但也有可能梅开二度,如果说新的庄家把筹码接走了,后面只要大盘不坏的话,它再接着给你来一波,历史上这样梅开二度的例子也不少。再比方说出货出不掉,那是不是一定还会涨?也未必。有的庄家出虽然不掉货,但是它已经没力量再往上做了,这样的股票就会长期箱型整理。07年1月份到07年10月份这段时间里面,有很多股票事实上没再涨,就是在箱型整理。而有些庄家它觉得已经赚得差不多了,该出了,但是试了几次后发现出不掉,而它自己又有实力,后面大盘好的话它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往上做。所以这里面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没有接触过、运作过大资金的人恐怕是很难判断的。因此像这种浑水我建议不要去趟。看到前期暴涨、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一旦筹码松动、一旦出现出货的迹象,我建议就不要再赶进去吃鱼尾巴了。但是非常遗憾,我发现最近几天有很多散户朋友看到这种股票终于出现阴线了,就拼命地往里头冲。我想提醒大家一个现象:很多高位深套的人就是去接这种股票造成的。
总之,我觉得中线趋势比较明朗,只是操作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技术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在这种行情里是起关键作用的。

http://bbs.emoney.cn/viewthread.php?tid=186795&extra=page%3D1

2009年4月13日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

www.fortunechina.com 2009年04月01日

今年是我们第五次发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这一年度专题旨在对过去一年为中国经济、商业、企业和管理做出贡献的人士致敬。我们的标准依然是在行业领先者中选择能够影响企业、产业及更广泛世界的杰出管理者。

2008 年无论对普通人还是企业家而言,都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5 月汶川大地震,8 月盛大的北京奥运会,9 月开始的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持续整整一年的资产价格调整,这一切都让企业家与普通大众一样体验到一个极其不确定的宏观环境。对于危机,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与其抱怨,不如积极迎接挑战。经济危机过后,淘汰的往往是竞争力不够强的企业和企业家,而优秀的企业将会更上一层楼,优秀的企业家经过历练之后将更加自信。

今年,我们的商界领袖中再也没有政府官员的身影,因为我们认为在动荡环境中所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最值得赞赏的。让我们期待这些商界领袖 2009 年给我们带来惊喜吧!──本刊编辑部

1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65 岁

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 2008 年,华为仍然取得了 46% 的增长,实现合同销售额 233 亿美元。在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 CDMA 市场,华为 2008 年也取得了突破,在中国电信的 CDMA 招标中一举获得了 29% 的市场份额。今天,华为的海外销售额占比高达 75%,其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电信设备供应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毫无疑问,这一切成绩都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远见关系密切。尽管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任正非仍然对中国企业界影响颇大。

2 郁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44 岁

2008 年,万科遭遇了“捐款门”、“降价门”等一系列负面事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一向是中国房地产业优等生的地位也第一次被媒体批评和质疑。但是,由于在市场进入冬天之前清理库存,使得冬天真正来临之后万科有一个漂亮的资产负债表。市场低迷时,也是行业整合的机会。郁亮担任万科总经理之后一个大的改变,就是从不排斥收购兼并的机会。或许现在是万科提前实现收入过 1,000 亿的关键时期,郁亮应该不会放过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3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55 岁

从 1995 年至今,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已经连续 14 年销量和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空调行业之首。在中国住宅市场低迷、家用空调行业出现负增长时,格力电器仍然能保持增长,更彰显了其作为空调行业的霸主地位。由董明珠创造的独特营销模式─自建终端,淡季贴息返利,年终返利─已经成为同行竞相仿效的对象。过去几年,家电零售商的快速崛起令格力模式备受质疑,但格力用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作为回答。

4 杨元庆

联想集团 CEO

45 岁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摄影:CMC)

2008 年对所有企业家都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对杨元庆就更是如此。经历了 2007 及 2008 财年短暂的盈利增长之后,联想集团在 2009 财年前三季业绩大幅下滑,在第三财季甚至出现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巨额亏损。因此,公司不得不对最高管理层进行改组,创始人柳传志再次出任董事长,而杨元庆退任公司 CEO。可以肯定的是,杨元庆仍然是领导联想集团向伟大公司迈进的不二人选。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杆,联想的一举一动也会成为中国商界的焦点。

5 马蔚华

招商银行行长

59 岁

2008 年,在一派萧条之中,马蔚华掌舵的招商银行仍在稳健前行。2009 年 2 月 5 日,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凭借在业界的良好声誉和高端客户财富管理等方面的表现,荣获《欧洲货币》“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奖”。此奖项是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唯一一个综合性大奖。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获得《财资》2008 年度“最佳并购交易奖”。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马蔚华在招商银行总行各事业部负责人、全国各地分行行长会议上为招行“过冬”定计:正视风险,力求把握住危机中的五个机会,实现转危为机、稳定增长。

6 侯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

67 岁

用“老当益壮”形容侯为贵并不为过,已经 67 岁的他带领中兴通讯越做越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 2008 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上,中兴通讯列“研发投入比率”指标百强之首,综合实力一举跃居 5 强,排名第 4。除抓紧机会成功拓展国际市场外,中兴通讯敢于在研发上下工夫,而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是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后劲的重要依据。在业务方面,中兴通讯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中国联通 2008 年度 GSM 网增值业务系统招标结果揭晓,中兴通讯增值业务产品共获得 55% 以上份额。2008 年 9 月 25 日,中兴通讯第 1 亿部手机下线。

7 王建宙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

60 岁

2008 年 9 月,中移动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这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该指数的企业。作为一家年收入增长率超 10%、每天进账超过 3 个亿的企业,王建宙清楚自己面临的新形势:中国移动已经开始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冷。随中国 GDP 增速的下移,中国移动的日子开始不好过,因为移动通信产业跟当地 GDP 的关联度达到 86%。王建宙说,2009 年公司要过紧日子,从严进行成本控制,中国移动将利用移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技术,助力各行各业“降本增效”。

8 张近东

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46 岁

在 2008 年并不乐观的行业环境下,苏宁电器依然保持了稳健快速的发展,全年新开门店超过 200 家,门店总量达到近 830 家,覆盖全国 190 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根据公开的报表统计,苏宁在销售规模、单店产出等多个指标在中国家电连锁行业中都位列第一,已经担当起行业领导者的角色。张近东宣布,2009 年将新开店面超过 200 家,冲刺 1,100 家的连锁目标,以此确保 2010 年苏宁三年攻略规划的连锁网络、经营规模、品牌价值、内部管理、服务水平等一系列目标的提前完成。

9 马化腾

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38 岁

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腾讯就确立了其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地位。2008 年,腾讯的市值、收入和利润均位居中国互联网首位,并从单一的即时通讯业务扩展成为横跨即时通信、网络游戏、门户、无线增值、搜索、电子商务的多平台互联网公司。虽然搜索、电子商务等业务仍然无法实现盈利,但马化腾已经为此开始提前布局。他更看重团队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的长足进步,这将是腾讯建立可持续性增长的关键所在。

10 王传福

比亚迪集团董事局主席

42 岁

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探索引发了全球商界的关注。2008 年,巴菲特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 MidAmerican)宣布,斥资 2.3 亿美元入股比亚迪 10% 股权。年底,比亚迪双模电动车上市,汽车摆脱对汽油的依赖,可以在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HEV)模式下行驶。凭借多年在电池领域的专业经验,比亚迪创造的“大电池,小电机”技术将带领这家公司冲击全球汽车行业。

11 何享健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

67 岁

近年来,美的扩张的速度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2008 年,美的控股小天鹅、收购荣事达股份、与全球空调巨头开展合作、发力变频空调领域……一系列的动作让这家民营企业距离世界 500 强的梦想越来越近。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已经年过六旬,但他领导的这家公司却依然保持咄咄逼人的增长势头,而这也是他连续几年入选 25 位最有影响力商界领袖的重要原因。过去 40 年间,这家从零起步的民营企业已经克服了许多民营企业难以逾越的困难,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实现 900 亿元收入的这个白色家电巨头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12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47 岁

去年,作为北京大学 80 级校友,俞敏洪在北京大学 2008 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博得不少喝彩。

俞敏洪希望所有的同学能够将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而这正是他 40 多年生活的写照。在完成了公司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建设之后,俞敏洪更多地向员工强调责任和人才。2008 年,这家公司获得中华慈善奖。与责任同等重要的是新东方的人才,俞敏洪对此倾入了一如既往的热情。他的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受社会赞赏、令员工满意的长青之树。

13 傅成玉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总经理

58 岁

毫无疑问,中海油是中国国有企业中的明星。2008 年,这家以海外石油合作起家的海上石油生产商销售收入达到 1,982 亿元,同比增长 22%,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 100 亿美元。公司掌门人傅成玉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超过 30 年,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谦和但不失气度。在他的领导下,中海油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成本竞争力、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并逐步实现上下游一体业务的模式,所有下游公司无一亏损。

14 史玉柱

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48 岁

每年都有关于史玉柱的新闻,从脑白金、脑黄金、征途网络游戏,到 2008 年推出的黄金保健酒,人们不得不对史玉柱刮目相看。虽然脑白金、脑黄金乃至黄金酒都备受争议,但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明白:这些产品及其营销手段正好跟当下许多消费者对上口。在中国企业界,有太多太多大起大落的企业家,但东山再起并再次大红大紫的可能只有史玉柱。凭借在纽交所上市,巨人网络已经是国内最有财力的游戏公司之一。其他巨人系公司也都在各自市场呼风唤雨。

15 刘绍勇

东航集团公司总裁

50 岁

飞行员出身的刘绍勇 2004 年 8 月从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调任南航总经理后,推动当时处于困境的南航全面转向市场化。2008 年 7 月,南航获得“中国民航飞行安全五星奖”。虽然 2008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南航出现了亏损,但亏损额要比另外两家国有大航空公司要小。2008 年 12 月,刘绍勇转任东航集团公司总经理,此时的东航又是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中经营最艰难的,摆在刘绍勇面前的局面比四年前执掌南航时困难更大─“资不抵债”,“借的钱不够花的钱”。刘绍勇说,“2009 年的目标是让东航大幅度减亏。”

16 王林祥

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

58 岁

从 1981 年建成投产的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羊绒衫厂起家,经过 28 年发展,鄂尔多斯集团不仅在羊绒领域独占鳌头,还涉足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王林祥从 1983 年任伊盟羊绒衫厂厂长后,一直执掌集团的经营。在他的带领下,鄂尔多斯不仅实现了持续 25 年的盈利,还在消费者心中树起了羊绒领域第一品牌。专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让王林祥尝到了甜头。现在,鄂尔多斯集团还在房地产、资产管理、电子元件、酒店置业、生物制药等多个行业显露头角。但这些行业是让鄂尔多斯集团发展壮大还是让其身陷困境,是摆在王林祥前面的一道课题。

17 任建新

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

51 岁

在持续的经济低迷中赢得增长,对于没有任何资源积累的新国企中国化工来说实属不易。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剧烈,中国化工的销售收入增长了 92%,利润增长了 67%。它的领导人任建新并不满足于此:“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增长的利润以及明智和巧妙的收购中把握机会。”过去五年间,任建新的团队对分散各地的化工产业实施重组,通过引进海外全球先进技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提升中国化工产业的竞争力。他们的目标是在欧美化工巨头统治的化工王国里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化工巨头。

18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

51 岁

自从 2004 年年底空降中粮集团(《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之后,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宁高宁启动了众多改革措施,从战略转型方针的确立到经理人领导力培养,从学习型组织的打造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到卓越品牌的塑造,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确保了中粮成功转型和稳健地向前发展。加盟中粮之后,中粮重组中土畜、合并中谷粮油、入主新疆屯河,宁高宁熟练的资本运营技巧得以充分展示。虽然在新能源领域小有挫折,但他“做减法,进行有限多元化”的战略思想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19 曹国伟

新浪网 CEO 兼总裁

44 岁

从 1999 年 9 月加入新浪网、担任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开始,曹国伟见证了公司近十年的风雨历程。新浪网从当初以论坛为主的网站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门户网站之一,每天有超过 5,000 万的网民在里面冲浪。2008 年第三季度,新浪营收超过 1 亿美元,广告总营收达到 7,620 万美元。新浪的发展,离不开 CEO 兼总裁曹国伟的掌舵。同时,曹国伟也是一个资本大玩家。2008 年 12 月 22 日,新浪宣布并购分众三项核心业务,使它向跨媒体广告平台转变。未来,新浪的目标是通过整合互联网、液晶屏幕及手机,通过不同形式来覆盖消费者的时间。

20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

45 岁

与韦尔奇交上了朋友,拜访京瓷创始人、日本“企业教父”稻盛和夫,与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见面……马云,这位拥有众多粉丝的创业英雄希望能够不断学习,认为这是领导阿里巴巴成长必须做出的努力。在经历 2007 年大红大紫的首次公募之后,马云开始考虑如何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培育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建立更高效的管理体系。在业务层面,他开始力打造“大淘宝”战略,建立包括买家、卖家、支付、物流、金融、搜索、营销的体系。未来,来自阿里妈妈的网络广告将为网络购物业务贡献巨大利润。

21 李宁

李宁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56 岁

虽然李宁不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但毫无疑问李宁公司是本次奥运营销最为成功的体育用品公司。凭借对 CCTV 记者服装的赞助,李宁品牌的曝光率甚至超过了官方赞助商,而李宁本人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惊险演出更是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推向了一个高潮。尽管李宁本人一直以运动员自居,但不可否认他已经创建了一个中国最为成功的体育用品品牌,他自己也已经成为一位杰出的商界领袖。

22 施正荣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46 岁

施正荣有“太阳能之王”的美誉,但 2008 年对他而言是异常艰难的一年:四季度尚德的毛利率为零,公司市值缩水近百亿美元,幅度超过 80%,裁员 800 余人。施正荣的困境在于行业产能过剩和欧美客户因为金融危机而预算锐减,但他现在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新目标: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在 2012 年下调到与其他能源发电不相上下的水平,这意味尚德的成本至少要再下降 60%。

23 韩三平

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

56 岁

作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影产业的龙头企业,韩三平领导的中国电影集团 2008 年票房总收入高达 27 亿,占全国票房总产值的 67%。其中国产片为 19.5 亿,比上一年看增长了 105%,票房过亿的 8 部国产片均有中影集团的参与。2008 年,韩三平还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投资 30 亿元的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在北京怀柔落成。业内认为,这是中影实行“资本补进”、迅速扩大市场规模和份额的最大一块试验田,也意味中影集团加快了在 A 股上市的步伐。

24 盛百椒

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CEO

57 岁

百丽国际是中国最大的女装鞋零售商,中国排名前 10 位的皮鞋品牌中,有五个属于百丽。除了自有品牌之外,遍布中国的 8,300 多家零售网点也是百丽国际引以为豪的资源。事实上,百丽国际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等都依赖百丽的渠道销售。虽然盛百椒在 2007 年以高价收购了不少品牌,面临整合的难题,但百丽国际作为中国消费零售龙头的地位还没人能撼动。

25 周成建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44 岁

2008 年8 月 28 日,在证券市场极度低迷的背景下,美邦服饰逆势登录深圳中小板,融资 14 亿元。美特斯邦威的创始人周成建曾是中国服装界的异类,他所创办的美邦服饰是一个没有工厂和门店、只有设计中心和仓库的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2008 前三季销售收入为 28.5 亿,但因为周成建的绝对控股地位和资本市场给美邦服饰 40 倍左右的市盈率,周成建成了中国服装业身价最高的人。

作者:李全伟、王亦丁、周展宏


http://www.fortunechina.com/magazine/content/2009-04/01/content_16988.htm

2009年4月11日

荣智健:红色贵族孤单谢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1日 13:02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龙飞

  4月8日下午6时20分,荣智健的座驾驶出他奋斗了20多年的香港中信大厦,在闪烁不停的闪光灯下,67岁的老人一如既往的平和。直到车子开了很远,他才回头看了一下。爱女荣明方、长子荣明杰还在这栋大厦里,但荣家还能否将中信泰富这艘航母控制得如臂使指?

  这位中国硕果仅存的上世纪真正贵族,离去的身影有些孤单。一如外界所料,4月9日中信泰富(0267.HK)股价开盘狂涨,中午收报涨13.41%。

  荣智健失去了什么

  中信泰富与荣智健无疑都有着深厚的时代烙印。

  从股权结构上看,这毫无疑问是一家红筹国企。但自上市起直到2009年4月8日前,他的实际掌控人却是公司第二股东荣氏。荣家低调、优雅、神秘,充满了贵族气质。骑马、高尔夫、狩猎,曾接触过荣家的英国皇室很容易就能与其找到共通点。但香港政经界对荣家的共识却是:北京乃至香港政商界人脉最广、关系经营最深的家族。即使“特首”想从侧面与中央沟通,渠道通常都是荣智健。

  凭借着深厚的背景,荣智健长袖善舞。“公私分明、公私混合、共同投资、共同发展,”与大股东中信集团若即若离,这是中信泰富独特的经营方式。

  从1992年开始,荣智健一直吸纳中信泰富的股票,期望完全控制这家紫筹股(红筹加蓝筹等于紫,又有紫气东来之意)。他曾略带委屈地对香港媒体表示:“那时候中信香港集团成立以后,总公司调拨给我们3000万美元的开办费,这3000万美元我早就还了,我还交给了总公司110亿港币现金。”可是每当公司遭遇危机之时,他又常常是直飞北京求援。1998年如此,2008年亦如此。

  但一切也许已在4月8日戛然而止。

  荣智健的替代者是常振明,常是中信集团的老臣子,德高望重,声名甚佳。他早年曾是中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后调任建行行长,2006年他又回到了中信集团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有意思的是当时他已经担任了中信泰富董事一职。

  老早以前,在中信泰富内部员工眼中,常振明是“皇上”派来的“巡检使”,而且很可能随身携带“诏书”,刹那间就可变身为有生杀予夺大权的“钦差大臣”。这并非毫无理由的推测。2006年从建行回来后,常振明就接到了一个任务,为总值8000亿元的中信集团谋求海外上市。分析人士认为,中信泰富如果可以为大股东完全控制,这就是一个现成的平台。

  此次常振明接手中信泰富,投资界之所以击掌叫好,就是因为荣智健的离去也意味着大股东的登台。而常振明极有可能重新利用中信泰富,以吸收并购等方式装入中信集团的资产。其实,早在2008年10月28日,中信集团已经调派人手到中信泰富“协助财务工作”。

  有趣的是,接任荣智健掌控的中信泰富后,常振明并不从中信泰富领取薪金,而是像公司其他执行董事一样,收取每年15万港元的董事袍金。有评论认为,由此可见常振明的根基依然还在北京,有意无意间,已完全成为大股东的代言人。

  诡异的投机

  究竟为何荣智健会失去苦心经营多年的公司控制权,大家都清楚。衍生品投资巨亏的事前前后后已经谈论了半年,但还是没有人能把它说清楚。因为整个错误太低级了,低级得有些诡异。

  “他们是运用错了衍生工具。”荷兰银行金融衍生品专家何启聪表示,其实不用何启聪这等专家,就是普通证券分析员都会发现,这种衍生工具根本不是在对冲而是在对赌,而且对赌双方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据说中信泰富买入外汇金融衍生产品,是为了对冲投资澳洲矿业一个涉及16亿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但在这次投资上,中信泰富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倍多。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1.3169,0.0008,0.06%)澳元兑美元(0.7194,0.0009,0.13%)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仔细去读中信泰富衍生产品条款,会发现很不平等的地方,其中包括澳元和欧元两个货币,最终是以币值较低的一个币种结算,这使得他们的风险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与银行事先约定的水平,中信泰富必须定期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有关水平为止。

  “愿意签订这样的合约,简直就像是红了眼的赌徒,把老婆也压在赌桌上。”一位跟踪研究中信泰富多年的分析员说,该公司在历史上有不少以小博大的投资,但有这种不顾后果的投机的确少见。

  果然澳元大跌,中信泰富最高合约浮亏达147亿港元。如果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不是提供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中信泰富将陷入破产境地。最终在2008年12月,中信泰富以亏损91.55亿港元的代价结束了这场诡异的投机。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些小公司,甚至国内一些小的上市公司还是有可能的,因为他们不熟悉国际投资市场的游戏规则。但发生在中信泰富这种在国际市场博弈多年的紫筹股上,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上述分析员表示,中信泰富的财务部门里有十几名国际名牌财经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而且不少高材生有投资公司的实操经验,“他们不可能看不到其中的风险”。

  更诡异的交易

  事后荣智健召开记者招待会称,对于这项投资他事先并不知情,是财务部门绕过他所做的决定,而财务部门的两位负责人也最早被“问责”。但外界对于这种解释不太认同,基本认为两人只是“代罪羊”。而后荣智健在财务部门任职的女儿荣明方也被免职。

  如果只是女儿少不更事,那也罢了,但老辣的荣智健在此事上又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2008年10月21日,香港民主党主席兼立法会议员何俊仁在记者会上表示,中信泰富早于9月7日,已获悉该公司因进行杠杆外汇买卖合约导致巨额亏损,但董事局一直未向公众披露,直到一个半月后,公司市值损失过半时才作公布。该公司股价9月5日报收于24.9港元,其后股价逐步跌至14.52港元。

  更有甚者,中信泰富巨额亏损的消息可能早于公告提前透露,而事先获取信息的内幕人士提前沽空,获取暴利。证据之一是澳元大跌以来,中信泰富的沽空规模忽然急剧上涨,甚至是出事前的十几倍。巨亏事件公布后,股价最低跌至3.66元,沽空者获利众多。其后有传言直指荣家正是此间获利者,消息传出后,荣智健主动增持股份。但外界随即质疑,2008年荣智健一直在增持公司股份,但在9月5日停止,而两天后,公司巨亏的消息在小圈子内传出。

  正是这一系列的异常交易让这件巨亏事件更加复杂,荣家在沉船前再捞一把?各种猜测纷至沓来。2008年香港证监会首先介入调查,继而到了2009年4月3日,香港警方高调到中信泰富搜查文件。此时,外界已经解读为警方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人证、物证。否则以国资委直属中信集团子公司的身份,警方也不敢轻举妄动。

  当年故事

  警方介入后,荣智健已经避无可避。究竟失去了什么,最清楚的恐怕还是他本人。中信集团替荣智健结束“巨亏事件”后,大股东在中信泰富的持股量由29.44%增至57.56%,荣智健持股量则由19.08%摊薄至11.48%。

  在辞职信中,荣智健表示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个现实,本人觉得退位让贤对公司最为有利”。语句中不乏落寞,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

  “荣智健还有翻身的可能吗?”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下十次这样的反问。让行家看好荣智健的是他过往30年的“隐忍”与“张狂”。

  上世纪50年代末,当全中国还处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着极大反差的年代,16岁的他开着一部敞篷跑车,呼朋唤友,斗狗喝酒。父亲荣毅仁对这家中唯一的儿子非常看重,亲书了“稳、忍”二字赠之。荣公子也逐渐开了窍,大学毕业后在白山黑水间隐忍了8年,抬路轨、搬大石。

  1978年,已经36岁的他毅然奔赴香港,凭借世家子弟在海外的人脉,以及早已磨练出来的平和外表。荣智健用父亲解放前存在香港的600万港元起家,四五年间身家滚动到4800万美元。

  1986年,荣智健加入父亲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以其国内接受教育,国际商场打滚的魄力,荣智健得到了中央的认同,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利与支持。

  1986年至1996年,香港人喜欢用“收购香港”来形容荣智健。十年间,几乎每次他都是以小博大,几乎每次他都获得中央的支持。1987年趁香港股灾,他收购了国泰航空。1990年又收购了港龙航空,同年又成为香港电讯第二大股东。1991年用铁腕手段,荣智健以40亿元资金收购了资产值70多亿元的恒昌企业。

  中信集团前董事长王军是已故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他是这样评价这位部下的:他做任何大的事情都会告诉我,我也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干预,他在生意上的眼光很好,所以他的建议我很少会不同意的。

  但在1996年,两人首次短兵相接。那年的冬天,荣智健只身飞赴北京,在北京长安街的中信大厦与王军单独会谈。春风得意的他想要走出与中信集团分家的第一步。在所有人眼中,王军与他父亲一样,刚毅不屈,据说当时中信集团内部高层没有人相信王军会同意荣智健的请求。但结果就是如此,以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获得了25%的股权,而荣氏也一跃成为中信泰富第二大股东。

  “听说当时荣智健动用了很多高层关系。”知情者事后表示,他巧妙地利用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背景,表示放股管理层,可以体现中央对香港的灵活态度,展示一个认同世界规则的中国政府。这是他最为成功的一次战例。

  时至今日,王军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依然表示,我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做错。

  春风得意马蹄疾,荣智健决定放手大干,从1996年到1998年两年间,中信泰富的商业帝国版图辽阔,从房地产、贸易到隧道再到民航、发电,包罗万象。但人算不如天算,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信泰富不仅主营业务受到威胁,股票在二级市场更是风雨飘摇。股价如果大跌,用以获得数百亿贷款的质押股票会被“斩仓”还债。而无质押的债务也会被催逼,荣智健再度飞赴北京……最后,还是来自中央的大批资金帮他渡过了那次难关,他也依然保持着中信泰富二股东的地位。

  然而,十年后的这道坎,他再也迈不过了。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虽然荣家第四代已经在中信泰富里安根,虽然荣智健依然在股东会上有足够的影响。但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权面前,这些多少显得有些无力。

  红色贵族的幕布已经落下。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90411/13026092242.shtml

2009年4月4日

社科院专家:我国城市房价将回落40%至50%

  京城13万套住宅压顶逼降房价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北京惊现巨量住宅存量,成为开发商高唱的“小阳春”不和谐的音符。

  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北京住宅存量约为13.55万套。而据北京社科院统计,现在北京市住房闲置约1044.1万平方米,闲置率达34.04%,预计明年房价将真正下跌。

  建设部房地产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也指出,目前北京、上海、东部沿海等城市房价还是过高,在现在的大经济环境下,房价还将下降。更有专家预测,未来2-3年内,我国城市房价将回落40%-50%。

  高存量下

  上百个新项目继续释放

  惊现在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巨量库存住宅,给近两个月的红火的楼市投下了阴影。

  北京13.55万套的住宅存量中,现房住宅存量占总量的比例从2009年年初的25%上升至30%。一季度末现房住宅存量约为4.05万套,同比增加约1.65万套,增幅达69%;期房住宅存量约为9.5万套,同比增幅为34%。

  “现房存量在总存量房源里的比例上升,而期房存量下降,在北京还是首次出现。这主要是因2008年积压的结果,这意味着房地产供过于求的形势严峻,2009年预计将继续消化2008年及以前积压的库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目前市场上新楼盘也在如火如荼地投向市场。进入4月份,北京市场将有10个新盘上市,之前的3月份和2月份均有10个新盘上市。而据记者了解,预计4月份召开的2009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将有上百个项目进行推介。但在高存量背景下,仍有部分开发商计划提价。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意图是希望稳定房价,房价下降才能实现销量上升。而目前判断,北京、上海、东部沿海等城市房价还是过高,在现在的房屋高存量和经济低迷环境下,房价还会下降。”王珏林认为,这两个月出现的市场回暖并不能代表整体市场走向,这是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加上去年较长一个时期的部分需求被释放,但这可能是短暂的。

  北京千万平米闲置房

  迫房价下行

  根据北京社科院的统计数据,由于房价过高,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远低于供给,已造成现在北京市住房闲置约1044.1万平方米,闲置率达34.04%。

  3月31日,北京市社科院发布《北京社会发展报告》等四本蓝皮书,对流动人口、住房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

  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建中表示,目前北京的房价还处于增幅缩小阶段,真实的房价其实仍在上涨。房价的坚挺使得不少市民放弃入市,直接导致销量下降。

  “世界银行制定的房价收入比标准是5∶1,联合国的标准是3∶1。我国专家通常采用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合理标准是3∶1-6∶1。2007年北京市城镇户年均可支配收入为65967元。当年底平均房价是每平方米15162元,按照户均100平米计算,则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3∶1,远远高于3∶1-6∶1的标准,也高于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蓝皮书中指出,北京房价已超过居民承受能力。

  蓝皮书还指出,导致房价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部门、企业集团购房造成的需求刚性;配套设施建设和拆迁成本较高;投机炒作也大行其道,一些开发商炒地皮、炒概念,囤积居奇,造成房屋售罄的假象;外地投机者在北京置地买房等。

  戴建中认为,到2009年底北京可以竣工200万平方米、配售5万套保障房;到2010年以后,大量保障性住房将上市,届时会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2010年房价会出现真正的降价。”戴建中说。

  专家预测

  仍有40%-50%降幅

  “如果考虑到2008年的未完成项目,以及2009年的新开工项目,可以认定我国城镇住房目前面临严重的过剩局面。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再加上目前经济增长的预期下降,将导致土地价格下降,所以房价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加上经济增长形势不支持房价上涨,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也不支持房价上涨,我国城镇房地产价格水平还有40%到50%的降价空间,谷底可能存在于两年之后。

  戴建中也指出,北京商品房价格由涨转落将是市场规律加政府调控的必然结果,不是任何个人或利益集团所能操控的。而房价回落到市场认可的水平,将获得三赢的局面:居民改善了居住状况,房地产商得到了略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收益,政府增加税收。

  王珏林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政策已经见底了,告诫地产商不要靠政府再出政策,也不要看前几年的销售利润,不要看别的企业不降价你就不降价。

  “降价,同时在价格竞争中靠自身特色、品质、服务、诚信赢得市场。谁先抢占先机,谁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王珏林说。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403/22046064869.shtml

2009年4月2日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博弈iPhone

  编者按:
  
  随着中国联通释放即将引入iPhone的消息,iPhone似乎离中国只有一步之遥了。
  
  然而,面对iPhone的水货已经在中国市场当道和iPhone在日本市场的冷遇,中国联通到底会接受苹果公司怎样的条件成为这件事情最大的看点。
  
  强势的运营商诸如中国移动、香港CSL,都不愿意接受iPhone近乎蛮横的条件。
  
  未来,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博弈还在继续。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博弈iPhone
  
  马晓芳
  
  这显然不是一场简单的拔河比赛。
  
  2008年6月,苹果CEO乔布斯在刚刚发布的3G版iPhone上写上一个汉字“果”,他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宏伟”的计划:“今年晚些时候,你们就能在中国和俄罗斯看到它(iPhone)。”但如今,时间已经跨入了2009年,但iPhone进入中国一事还是迟迟未能成行。
  
  iPhone让运营商又爱又恨。“iPhone模式对传统电信行业冲击太大。”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经这样感慨。不可否认,这是一场运营商与终端厂商的博弈,用户究竟是谁的用户?产业链的中心应该由谁来主导?
  
  1 中移动:不满iPhone模式
  
  一方是在全球热门产品,另一方是全球用户最多的移动运营商,如果中国移动与苹果iPhone的谈判能一拍即合,结成秦晋之好,无疑皆大欢喜。
  
  2007年6月,当乔布斯在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从口袋里掏出iPhone时,全球的苹果粉丝都为之振奋,而iPhone也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红遍全球。由于iPhone第一版主要采取的是跟运营商合作分成的模式,iPhone也立即引起了大洋彼岸中国移动的注意。
  
  “我们的用户喜欢这种新潮的产品,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它的模式。”2007年11月,参加澳门GSMA移动通信亚洲大会的王建宙首次透露,正在与美国苹果公司商讨将iPhone引进到中国的具体方式。
  
  王建宙所说的模式就是指iPhone采取的与运营商分成的合作模式,与欧美运营商的合作中,苹果将获得运营商收入的20%~30%作为分成。
  
  于是,中国移动派出了数据部部长高念书与苹果接触,并专程飞往美国。但这次接触却引发了中国移动和苹果两种不同的理解,甚至都认为对方过于强势,而且没有诚意。
  
  2008年1月,高念书在通信经济年会上这样解释:“中国移动不能接受苹果要控制价值链的做法。”此外,iPhone无法收发彩信以及通信功能太弱也被中国移动所诟病。总之,苹果的模式让高傲的中移动无法接受。
  
  几乎同一时间,乔布斯接受CNBC采访时对此事有另一番描述,他说,中移动只派出过一名高管,飞往苹果总部所在地加州Cupertino仅仅一次。“整件事太匆忙,所谓谈判分分合合、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并不准确。”
  
  不过,在中移动看来,苹果也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iPhone现在主要把力量放在日本和其他市场,我们暂时停在这个阶段,准备下一轮再进行谈判。”高念书说。
  
  对此,王建宙的表述为,中移动与苹果公司就引入iPhone的谈判尚未正式开始。而且从2008年1月到3月,他一直坚持这个说法。
  
  一直到2008年6月,苹果推出了3G版iPhone,在与部分欧洲运营商合作时,苹果放弃了收入分成的商业模式,改用补贴的方式,这让中移动终于看到了曙光。2008年6月,在一个小范围的媒体专访上,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与苹果之间最大的障碍已经消失了,因为苹果不再搞利润分成,现在只剩下工作层面的问题。”言辞之间颇为兴奋。
  
  在这期间,中国移动又再次派出以数据部为主的管理层团队赴美与苹果谈判,王建宙自己也跟乔布斯进行了多次视频电话会议,但都无果而终。无论是终端补贴还是增值业务分成,双方均未达成共识。
  
  王建宙在电信研究院引用了一句某外国运营商CEO的话:“所有喜欢iPhone的用户都是我的用户,不是你的用户。因为它尽管使用你的网络,但是它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我的网上下载下来,而且钱都付给我了。”
  
  显然,王建宙与这家外国运营商的CEO有着同样的感受。
  
  于是,中国移动对苹果的态度开始强硬起来,2008年9月的达沃斯会议上,王建宙说,“iPhone不是中国移动的唯一选择。”
  
  而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年3月的两会,以及中国移动的业绩发布会,王建宙都坚持了这样的说法,“中国移动还在继续与苹果谈判”, “中国移动的大门一直向苹果公司敞开,但是双方的合作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才能进行。”
  
  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而喻:中国移动已经基本放弃了主动向苹果“靠拢”的谈判,但如果苹果找上门来,还愿意继续谈,需要拿出对移动足够优惠的条件。
  
  2 中联通:与iPhone合作模式不明朗
  
  中国联通最初与iPhone沾边,是2007年底,由于当初传出中国移动与iPhone谈崩了,关注焦点马上开始向中国联通转移。
  
  不过,当时正在澳门参加GSMA移动通信亚洲大会的原中国联通副总裁李正茂被问到联通与iPhone的合作问题,他谨慎表示,目前中国联通还没有计划将iPhone引入中国市场,短期内没有销售iPhone的计划,但同时也表示愿意以开放的态度与苹果进行磋商。
  
  “中国联通与苹果的谈判是与移动差不多时间开始的。”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实际上,iPhone当时引起了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的注意。作为中国联通集团负责市场的副总裁,曾担任广东移动总经理以及北京联通总经理,在广东移动创下了1天收入1亿元的神话,一直对各种影响市场竞争的因素特别敏感。于是联通开始研究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开始接触苹果。
  
  与中国移动的强势不同,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千年老二”,中国联通的态度更为谦和,这同样表现在与苹果的谈判问题上。
  
  2008年1月,联通华盛总经理于英涛在一次论坛上表示,尽管运营商不愿与手机终端分成,但随着手机厂商向互联网公司的转型,(运营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目前,于英涛是中国联通与苹果谈判iPhone的核心成员,他在一年前的这个表态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联通目前的立场。
  
  一贯低调的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更是对此“三缄其口”。在2008年9月的联通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当有人问到中国联通与iPhone的进展时,常小兵非常含糊地表示,关注苹果的iPhone于未来所带来商机,并相信iPhone会在中国市场推广及应用。
  
  消息人士透露,其实此时中国联通与iPhone的谈判已经低调进行了很久。尽管在整体实力上比不上中国移动,但国内电信格局的变化以及3G牌照的发放却“推了联通一把”。
  
  2008年5月24日,三部委公布了电信重组方案,虽然3G牌照还没发放,但基本已经近在咫尺,更主要的是,联通将拿到国际上通行的WCDMA牌照,而中国移动也基本确定将获得TD-SCDMA牌照。
  
  参与联通谈判的有关人士对记者透露,中国移动与苹果谈判受阻其实是双方面的,中国移动提出2G和TD版的iPhone都要做,这是苹果无法接受的,重新开发一种全新制式的TD版iPhone意味着要增加非常多的成本,而联通一开始谈就提出要做WCDMA版的,苹果只需要针对中国市场做少量改动,成本较低,因此这种模式更受苹果欢迎。
  
  1月7日,3G牌照发放之后,联通加快了与苹果谈判的进度。
  
  其中一次就是被称为“敲板”谈判的3月8日美国之行,联通副总裁李刚和于英涛以及联通个人事业部总经理谢国庆与苹果进行了10天的谈判。
  
  谈判归来后,谈判小组三人均不愿对谈判细节多言,而谨慎的常小兵更是强调,双方并未签署最终协议,谈判结果不排除失败的可能。不过,记者从中国联通内部得知,“合作基本上确定了,但离正式敲定还有一点距离。”
  
  但是,有关具体的合作模式目前仍然不得而知,由于iPhone进入中国还需要经过入网检测、网络兼容以及手机采购等诸多环节,iPhone在5月17日正式销售基本不太可能。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iPhone离中国消费者已经越来越近了。昨天,来自美国投资分析机构Lazard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丹尼尔·阿米尔(Daniel Amir)的报告显示,苹果正式开发针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高端iPhone版本以及针对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低端iPhone 版本,并将于6月份在2009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公布。
  
  一位来自与移动、联通和电信都有多年深度定制合作的外资终端厂家人士肯定地表示:“中国移动会有所反击的,联通引入iPhone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在水货当道和日本冷遇面前
  
  牵手iPhone,联通需谨慎
  
  马晓芳
  
  当消费者倾心于iPhone的外观和体验时,而运营商们看重的则主要是iPhone商业模式。
  
  iPhone看上去只是一款手机产品,不过本质上而言,它更接近于一款上网终端。iPhone模式重要的是其背后的“Apple App Store”,即iPhone应用程序商店。
  
  根据苹果在今年3月初公布的数据,到目前为止,iPhone在itune商店上目前有超过2.5万个程序,而截至目前总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了8亿次。
  
  结果是,iPhone已经成为用户手机上网最重要的终端。手机流量监测机构AdMob Mobile Metrics在3月底的监测报告显示,iPhone目前占美国智能手机上网流量的50%,而在去年8月,iPhone在智能手机上网流量中的份额仅为10%。
  
  其他智能手机都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黑莓的同期市场份额从32%下滑至21%;Windows Mobile从去年8月份的30%大幅减少至目前的13%;Palm的市场份额也从6个月前的19%下跌至7%。
  
  因此,iPhone对运营商的价值显而易见。3G时代的竞争将主要是数据业务的竞争,不管是定制3G终端、无线上网卡还是上网本,其最终目的都在于此。如果有这样一款产品,可以帮助运营商大幅度提高上网流量和数据业务比重,当然是“求之不得”。
  
  这也正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如意算盘”。对于联通来说,尤为明显。到2008年底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总数为1.3亿,中国移动为4.6亿,通过数据业务的增长迅速提高收入和利润是中国联通更为实际的竞争策略。
  
  自从3G牌照发放之后,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就提出,未来非语音收入的比重将要在三年内超过5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移动引入iPhone的必要性已经越来越少,换句话说,iPhone对移动来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中国移动建设了自己的“App  Store”,并且取名为“Mobile Market”,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OMS”,以及相应终端“Ophone”。促成iPhone成功的各个环节和因素,中国移动已经尽可能在复制和学习。
  
  联通的情况与此不同。如果能借助iPhone打响WCDMA商用的第一枪,其市场价值显然是巨大的,特别是iPhone的受众与中国联通的目标客户基本吻合:中高端数据业务用户以及对数据业务敏感的年轻用户。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引入iPhone,联通必须要付出高额补贴,或者收入分成的代价,可能还要附加很多其他条件,而iPhone如何与联通的业务相配合,以及是否能在中国市场仍给运营商带来如此大的上网流量则是联通需要考虑的风险。
  
  由于中国市场手机的WiFi功能尚未解禁,中国正式上市的iPhone只能关闭或者取消WiFi功能,而iPhone上网流量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WiFi上网,简化版的iPhone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其神奇作用?
  
  或许,对中国联通而言,最具参考价值的是,目前中国移动网上运行的上百万水货iPhone,这些用户对中国移动提高手机上网流量究竟做出了多大贡献?
  
  同样摆在中国联通面前的“反面教材”是iPhone在日本受到的冷遇。苹果在日本没有选择第一和第二大运营商NTT DoCoMo和KDDI,而是选择了较小的运营商软银,由于套餐价格不够合理,功能、设计等在外国受追捧的元素在日本却得到了“蹩脚”的评价。
  
  当然,促成联通和苹果交易的最关键因素仍然是合作模式,究竟是采用高额补贴还是收入分成,哪怕仅是增值业务分成。
  
  联通曾在手机补贴问题上有过丰富的经验,但也有沉痛的教训。在发展CDMA的过程中,由于采取高额的终端补贴策略,CDMA最终从一个高端品牌沦为一个低端品牌,而联通的CDMA业务一直到2006年才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说,凡是对3G有利的,联通都会去探索和尝试。不过,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多一步和少一步可能就是成败的分界线,那么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底线,中国联通真的想明白了吗?

  CSL:接受iPhone模式等于自杀
  
  孙燕飚
  
  虽然香港移动通讯有限公司(CSL)3月31日开通相当于3.75G的Next G网络,但CSL终端合作伙伴中并没有苹果iPhone的踪影。
  
  香港电信运营商数码通、和记黄埔已经开始与iPhone合作,但在CSL还是香港最大移动运营商,目前拥有300万名移动用户,到5月,这些用户将全部转移到Next G网络上。
  
  CSL行政总裁Tarek A.Robbiati(罗启迪)表示,未来CSL将会与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一起提供更多应用,但如果苹果iPhone坚持从运营商那里分享部分用户话费和服务收入的“iPhone模式”,CSL绝对不接受。
  
  “我们已经定制了诺基亚、索尼爱立信、HTC、RIM(黑莓)和中兴等15款手机,但我们并没有与苹果iPhone合作。”日前罗启迪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这样做的结果等于自杀。”罗启迪指出,目前已经与苹果iPhone合作的运营商,其财务状况均极为恶化,而苹果iPhone成为最大的赢家。从苹果iPhone市场状况来看,iPhone的话费分成模式并不成功,大多数运营商都不接受。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掌握通道,对网络的业务发展更应该有发言权,会与终端厂家一起定制更多服务,不可能只充当“通道”的角色。所以,苹果iPhone应该遵循这一市场规律。
  
  或许,不认同iPhone分成的CSL是想用HTC来对抗iPhone。《第一财经日报》注意到,苹果iPhone最大的竞争对手台湾宏达电(HTC)总裁周永明也参加了Next G网络发布会。
  
  iPhone入华谈判的三板斧
  
  孙琎
  
  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不管生不生病,从不来中国,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远逊于微软、戴尔和惠普等同类跨国公司。
  
  事实上,苹果的笔记本电脑、iPod等产品,在中国的收获也远不如其他市场,市场占有率也要低一些。如苹果的iPod+iTunes模式,在中国就废掉一半武功,只能单纯依靠出售iPod获利,中国的互联网音乐市场充斥的是免费下载而非付费下载。
  
  这次苹果对自己的iPhone产品很自信,而业界也不乏看好。美国投资银行美林分析师斯科特克雷格(Scott Craig)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如果苹果同中国某家移动运营商达成iPhone智能手机供货协议,则iPhon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将立即能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获得20%份额。
  
  如果中国联通于5月17日正式销售WCDMA制式的3G版iPhone手机。在克雷格看来,则2009年年底之前,中国市场的iPhone销量有望达到150万部。
  
  Gartner分析师表示,苹果谈判无非就是“三板斧”,头一招是要求从运营商比如中国移动获得10%到30%甚至更高的用户收入分成,运营商要把部分流量费或话费分给苹果公司。
  
  如果不成,苹果还有第二招,可以取消业务分成模式,但运营商需要大量补贴集采iPhone,比如一次批量集采上百万的iPhone,按每部手机几百美元的补贴要一次性付给苹果,运营商须给用户以购机补贴,刺激用户购买。
  
  第三招,运营商不能干涉苹果自主采用在线音乐商店iTunes和软件商店APP Store,让用户付费下载获利。
  
  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高级顾问何廷润认为,目前iPhone入华的进展显示苹果利用了中国的3G竞争格局。此前iPhone 2G推出时,中国还未开始电信重组,苹果只能与中国移动合作,双方都很强势,所以无法达成妥协。而在3G牌照下发后,中国通信市场从双寡头变成“三国演义”,苹果iPhone 终于可以抛弃坚持TD和坚持掌控3G业务主导权的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进入“蜜月期”,舍弃中国移动,不怕没有中国联通“接盘”。
  
  Gartner分析师表示,迄今已经累计售出超过1700万部的iPhone,并不急着进入中国,再由于自身产品的优势,因此在谈判中会很强势,确保自己的利润率和对商业模式的控制。
  
  Gartner分析师对记者表示,iPhone主要面向高端用户,这是一个很狭小的市场。 iPhone爱好者的数量尽管庞大,但在国内超过6亿手机用户中,却是很小的一部分。
  
  苹果进中国需要为其三大盈利条款扫清障碍:购机补贴、用户收入分成和自建App Store苹果商店。如果不能达成,苹果则只能“裸身”入华,只获得出售手机的利润,而这样的目标iPhone已经通过“水货”渠道实现了,许多需要iPhone的先期客户可以随时从非正规市场买到iPhone,而这部分收入已经被计入苹果的财报。有了“水货”作后盾,苹果需要取得的就是更大的利益。
  
  有分析师认为,在美国AT&T每位用户两年的签约协议中,向苹果支付的收入分成金额已超过iPhone实际价格。

http://www.21manager.com/html/2009/4-2/102756320.html

朱新礼:错失好买家

  在梦想和现实中游弋了半年之后,汇源掌门人朱新礼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精明的朱新礼早已意识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再也找不到可口可乐这么好的买家了。
  
  “如果(与可口可乐签约)再晚20天,汇源果汁只能卖30亿港元。”3月底,一位与朱新礼私交甚密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与可口可乐签完协议后,朱新礼2008年底与其私下聊天时,曾透露对汇源果汁的真实估价。
  
  在可口可乐退出之后,30亿港元,也是一家潜在买家对汇源给出的估值。此前,传闻有意收购汇源果汁的企业包括统一、达能,以及国资背景的中粮集团、华润集团和国投集团。
  
  “但这个估值与朱新礼的心理价位相差甚远,即便目前汇源困境重重,朱新礼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以这个价格出售。”这位人士表示,通过近期与汇源的接触,他认为,朱新礼目前仍希望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做大。
  
  错过“好买家”
  
  “当初可口可乐之所以高溢价收购,是出于中国整体战略考虑:通过收购汇源,进一步拉开与直接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在非碳酸饮料领域的差距,这种绝对的领先可以保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形成压制局面。”一位汇源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当时,由达能和华平基金牵线,百事可乐、达能、可口可乐的出价分别为10元/股、11元/股和12.2元/股。
  
  除了“超高溢价”,可口可乐还答应了朱新礼一些近乎“苛刻”的条件。
  
  “在看到与可口可乐签署的部分条款后,我不得不佩服朱新礼的精明。可口可乐基本上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前述接近朱新礼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即便以这么高价收购,汇源的大部分土地和厂房,仍是以租借的形式供可口可乐使用。“也就是说,可口可乐一次性支付179亿港元后,每年仍要支付高达数亿元的租借费用,这一招可谓是一劳永逸。”
  
  但也正因为汇源在条款上占尽上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可口可乐内部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今年2月份,我与朱新礼的家人有过接触,他们表示,当时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强烈了,收购流产的可能性极大。”
  
  该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无法判断,可口可乐是否在商务部否决的过程中“做了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商务部的裁决符合可口可乐内部的意志,“可口可乐集团内部早就觉得179亿元的收购代价过高”。
  
  这位人士看来,商务部否决该收购案后,可口可乐的表态也有些反常。“连一句遗憾都不表示,就直接发表声明尊重中国官方的裁决,不太符合可口可乐的做法,说明可口可乐早已‘无心收购’。”
  
  从179亿到30亿
  
  自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后,关于朱新礼仍将寻求出售汇源的消息,便在业界广泛流传。
  
  这并不难以理解。在2008年9月之后,汇源果汁更多的采取了防守策略,朱新礼也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到了原定规划“上游产业”,目前,汇源面临资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汇源为并购做了很多准备,如果不卖,会带来很多损失。”一位前汇源核心高层对本报记者称,“最关键的是价格。”
  
  “朱新礼想卖汇源不假,但问题是,不是想卖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的。”上述接近朱新礼的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可口可乐出局后,台湾的食品巨头统一企业,曾被外界认为最有可能收购汇源果汁。2005年,统一曾是汇源的战略投资者之一,但受制于当时台湾企业大陆投资不得超过企业净值40%,后将股权转给达能。
  
  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决后几天,统一企业的掌门人罗智先就透过媒体表达了对汇源的兴趣,“汇源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目标”。
  
  2007年底,统一的大陆资产在香港上市,基本解决了企业的资金束缚。而面对可口可乐和康师傅在果汁领域的步步进逼,统一也急需“策略联盟”来实现在果汁饮料市场的突围。
  
  “但正因为统一以前是汇源的股东,所以,统一非常清楚汇源的价格。”这位接近朱新礼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统一对汇源果汁的整个估值,差不多也就30亿港元左右,即便有溢价,离朱新礼的预期也是相差甚远,所以,在短期内,统一和朱新礼很难达成协议”。
  
  达能作为汇源的第二大股东,也被认为是潜在的收购方。“达能是非常想整体拿下的,因为达能早已无法跟朱新礼很好地合作了,要么达能只有退出。”
  
  但达能同样清楚汇源的真实价值。“达能当初出高价竞购汇源,只为了抬价,如果真的要买,出的价格肯定达不到朱新礼的心理价位。”上述人士表示。
  
  至于传闻中的三大国资集团,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旗下已拥有不少果汁资产——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600962.HK),中粮集团和华润集团也分别拥有悦活果汁、华润雪花啤酒等饮料资产。
  
  对此,2009年3月31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我们和可口可乐有协议”,没有可口可乐的同意,中粮是不能收购汇源的。而国家投资开发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不打算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发展饮料业务。华润集团对此则未予回应。

http://www.21manager.com/html/2009/4-2/104426653.html

史玉柱新战局

  一向特立独行的史玉柱正处身于一场保健酒的战局当中。
  
  “7个亿的销售额实际上就是通过产品转移完成,大多数五粮液黄金酒(以下简称“黄金酒”)都是从五粮液保健酒厂的仓库里转移到了渠道和商超的仓库里面。”3月27日,在糖酒会闭幕前夜,一位熟知黄金酒运营的经销商向本报记者透露。
  
  自2008年1月18日,史玉柱和五粮液集团(以下简称“五粮液”)的董事长王国春合作,决定共同打造黄金酒开始,业界就对这款产品的未来充满了遐想。
  
  “黄金酒将依靠春节前投放3亿元的广告,完成市场的第一步导入。”时隔9个月的2008年10月28日,在签署一份和五粮液长达3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时,史玉柱言犹在耳,“把目标直指3个月内取得10亿元的收益。”
  
  然而,近半年时间过去后,黄金酒对外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销售额为7亿。不仅如此,据前述经销商介绍:“这个数据仅仅是按照终端价格结算的总额,已经出厂的黄金酒多半还囤积在经销商和商超的仓库里面,7亿销售额实际为厂商回款的数量,而非到达消费者手中产品价值。”
  
  黄金酒市场攻略
  
  “黄金酒前期的运作相当成功的。”前述经销商告诉本报记者。
  
  根据其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史玉柱旗下的巨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人投资”)首先是从山东市场和河南市场开始试点运作黄金酒。2008年4月25 日开始在青岛投放广告,10月中旬投入广告费300多万元,回款近1600万元;新乡在同年5月开始铺货,5个多月中投入46万元广告,回款近350万元。
  
  随着青岛、新乡试销成功,巨人投资便大胆决定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投入3亿元广告费,启动全国市场。
  
  “从黄金酒的铺货表现看,众多的经销商对于史玉柱以往的经营战绩比较认同。”合效策划保健酒业专家韩亮指出,加上其卓越的号召力,招商刚刚一启动,就获得了积极的响应。
  
  然而,当铺货全面展开之后,黄金酒的销售却遇到了问题。在刚刚结束的糖酒会上,不少黄金酒的经销商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黄金酒在品牌广告上给与了大量的支持,但是各家都有大量库存,短期内不会贸然进货。
  
  同时,据前述经销商介绍:“目前许多地区的经销商手中的黄金酒完成销售的仅为10%左右,还有90%尚在库存中。”
  
  当记者致电巨人投资询问其销售情况时,对方则表示,以其对外公布的信息为准,不便透露细节。
  
  事实上,经销商对于黄金酒的价格空间颇有微辞。“单瓶装的黄金酒出厂价格为88元,与终端136元仅有48元的差价,跟以往五粮液的保健酒差价相比,价格空间实在低太多。”一位四川的黄金酒经销商告诉本报记者。
  
  “这都是之前五粮液保健酒运营过程当中留下的‘魔咒’,当初给经销商巨大的价格空间已经调高了他们的胃口,经营黄金酒,自然难度加大。”韩亮指出。
  
  五粮液保健酒轨迹
  
  “其实五粮液保健酒的大空间运作存在一定历史渊源。”一位五粮液保健酒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据悉,在五粮液集团250亿的年销售收入中,保健酒仅占1亿,多个保健酒品牌集中起来的市场份额也还不到整个保健酒市场的1.5%。
  
  “这样的行业地位与酒业大王的头衔显然不符。”原五粮液保健酒公司前营销总监欧阳剑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经过五粮液多番运作,五粮液保健酒公司一直起色不大。
  
  早在2000年前后,当时五粮液就率先提出OEM贴牌的模式,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除了多数已划拨到股份公司名下的白酒主业外,五粮液还存在果酒和保健酒两大业务体系。
  
  “当初五粮液高层在制定发展战略之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以仙林青梅为主打产品的果酒公司。”前述知情人说。
  
  而酒业专家朱玉增也告诉本报记者,在2006年以前,五粮液打造仙林青梅等品牌仅央视广告投放,就高达6亿之多,最终战绩平平。“而后,战略目光不得不向保健酒转移。”
  
  据悉,五粮液集团保健酒公司成立于2001年,在2005年,五粮液保健酒公司先后推出了“兴旺发”、“雄酒”、“藏秘康佑”等23个保健酒品牌。“五粮液对其在政策和市场扶持力度上并不大,这些企业都以高额的价格空间走团购渠道为主。”欧阳剑称,上述23个品牌推出的一年后,保健酒公司年销售收入仅为 1亿元,23个品牌也所剩无几。
  
  保健酒公司的日益消沉,让王国春开始意识到,单从产品本身已无法取得突破,只能从营销概念上再做文章。2007年,五粮液联手擅长营销的章光101推出千寻营养酒,一时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最终在市面上难觅该产品的踪影。而后,史玉柱携巨人投资入局。
  
  “如果说五粮液和史玉柱的结盟算是背水一战,那么和章光101的合作就算是战略转型的‘热身’。”欧阳剑说。
  
  欧阳剑补充认为,在国内目前经济大环境下,市场对于保健酒的认同度不如脑白金这样的保健品高,加上价格定位比普通同品质产品高,因此市场接受周期比较缓慢。
  
  “目前巨人在品牌广告上和市场培育上还在不断投入,一旦库存积压问题太严重,经销商回款减缓,巨人投资恐遭受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韩亮说。

http://www.21manager.com/html/2009/4-2/1041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