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

巴以冲突历史缘由大揭秘(编写)

巴以冲突历史缘由大揭秘(编写)

  
  
一、巴以冲突的由来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由上述材料可知,巴勒斯坦地区也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艾萨克(Isaac)和孙子雅各布(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其中的十个非常憎恨他们的兄弟约瑟夫,并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不过约瑟夫有一个解梦的本领,深得埃及国王的喜爱,于是他被封作宰相。后来雅各布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夫,并大量繁殖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就第一次被称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为其斗争或者是与上帝作斗争?)。埃及国王看到繁盛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除掉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怜的犹太人反抗了,于是就上演了摩西领受十诫,带领以色列人返回故乡的故事。后事冗繁不再详叙。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BC,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而他们有两位出色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期间,发展贸易,以武力维持其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鼎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神圣之地,这样就为巴以冲突的症结难解奠定了根源。 
  由此看来,犹太人的历史,至少是他们认为的事实,显示出他们的民族特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更是一个克服灾难的民族,他们有勇气,也有力量与种种上帝的考验作斗争。但是他们近代的惨痛遭遇似乎比《圣经》记载的大灾难还更加悲惨,难道是他们的另一个考验?可以肯定的是,那惨绝人寰的经历永远刻在犹太人历经漂泊、破碎流血的心中: 
  就在以色列王国被灭亡以后,希腊罗马王国也曾占领过这片土地,犹太人就在这个时期流放都世界各地,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乡,被迫逃到东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和波兰,但人身利益却被大大的限制。也许是因为他们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在政治、医学、艺术各领域成就斐然,于是就遭到别的民族的嫉妒。沙俄时代和二战期间的大屠杀成为了犹太人最惨痛的记忆,也许是因此犹太人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二)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三年前(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三)总结 
  
  总结 
  
  可见,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二、巴以冲突的发展

  
  (一)关键人物与组织 
  
  关键人物与组织 
  
  1. 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国总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革命武装 力量总指挥。生于耶路撤冷一逊尼派穆斯林家庭。1948年参加第一次 中东战争。1950年就读于开罗大学工学院,积极从事学生运动。毕业 后入埃及军事学院学习,后在埃及陆军任尉官。1956年参加第二次中 东战争,成为爆破专家。1958年赴科威特任公共工程部门工程师,并 秘密筹建“法塔赫”,即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1959年“法塔赫” 正式成立。1964年组建“法塔赫”武装组织“暴风”突击队。 从 1965年 1月起,他领导游击队在巴勒斯坦北部首次发动对以 色列的武装斗争。1969年 2月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次年任该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1974年起,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 总指挥。同年 11月,率巴解组织代表团出席第 29届联合国大会,参 加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讨论。1980年,在“法塔赫”第 4次代表大会 上重新当选为“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兼“暴风”突击队总司令。 1988年11月15日,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宣告:巴勒 斯坦国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国家总统。同年 12月,他又宣布接受联 合国 242号和 338号决议,承认以色列有在和平与安全环境中生存的 权利。1991年 10月,巴勒斯坦国派出代表,参加马德里中东和会。 1993年 9月,宣布承认以色列,并与以签署关于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 里科先行自治的原则宣言,推动了中东的和平进程。1994年 7月返回 巴勒斯坦自治区,成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2. 拉宾 
  
  以色列国总理、国防部长。出生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巴勒斯坦耶路 撤冷。父母都是从俄国移民过来的,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青 年时代立志农业救国,在特拉维夫一所农业中学毕业后,到美国伯克 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主攻灌溉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放 弃原来的理想,投笔从戎,加入反对轴心国的军事组织。战后,他帮 助释放巴勒斯坦的非法犹太移民,于 1946年被英国人软禁了6个月。 长期的戎马生涯锻炼了他的军事才能。1964年,他被任命为以色 列国防军参谋长。1967年,他亲自指挥“六·五战争”,打败了约旦、 埃及和叙利亚联军,使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 亚戈兰高地等,置于以色列的统治之下。但是他辉煌的“战绩”并没 有带来和平,却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联合国通过第 242号决议, 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1968年,从军26年的拉宾退役从政。起初担任驻美国大使。1974 ~1977年,出任唯一土生土长的以色列总理。他的这一届政府因其妻 子持有一个非法银行帐户的丑闻而垮台,但他在工党内仍有相当大的 力量。1984年以色列成立联合政府,他担任国防部长。作为军事领导 人的拉宾,此时已从历史的现实中认识到,和平是历史的潮流,只有 顺应历史潮流,以色列才能生存和发展。1992年,70岁的拉宾东山再 起,在大选中击败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米尔,再度出任总理。冷 战的结束给中东和平带来了希望,拉宾出任总理不久,就向阿拉伯国 家发起和平攻势,表示首先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 的原则和联合国第242、338号决议。1993年11月,以色列和巴勒 斯坦在美国白宫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一一加沙一杰里科自治原则宣 言,拉宾与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终于得以握手言和。1994年10月, 以色列与约旦签署了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 46年的战争状态。 1995年 9月,以、巴又共同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 的“塔巴协议”。根据协议,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范围将扩大到 约旦河西岸 27%的地域,从而出现了一个巴勒斯坦 以、巴和以、约和平条约的签订,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 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拉宾因此和阿拉法特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以色列极右势力反对与巴勒斯坦实现和平,骂拉宾是“叛 徒”、“卖国贼”。1995年11月,在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举行的10 万人的和平集会上,拉宾被一名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5岁。 拉宾的死虽然会给中东和平带来一些影响,然而世界走向和平的历史 潮流是不可逆转的,由拉宾等人开创的中东和平道路是无法阻挡的。 
  
  3. 沙龙 
  
  沙龙,阿里埃勒 (ariel sharon, 1928- )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前外交部长。议会议员。
   
  1928年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马拉勒村。曾在英国坎特伯雷参谋学院、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学习。自幼参加巴勒斯坦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的活动。1945-1950年历任教官、警察局教导员,“亚历山大旅”侦察连长、“戈兰旅”侦察队长。1950-1952年任中部和北部军区情报官。1953年负责组建和指挥专门越境对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行动的101部队(翌年,以色列伞兵编入这支部队)。1956年任伞兵旅旅长,同年10月参加英、法、以侵略埃及的战争。1958-1966年先后任步兵学校校长、装甲旅旅长、北部军区参谋长和总参谋部军训部长等职。1967年晋升为少将。1967年“六·五”战争时,指挥一个师在西奈作战,战后重任军训部长。1969年12月任南部军区司令。1973年7月辞去军职,竞选议员,同年9月参与组织右翼联合阵线—利库德集团。1973年10月战争爆发后,任装甲师师长,率部突过苏伊士运河,战后退伍。1974年12月应召入预备役,任“紧急部队”高级指挥官。1975年6月任总理安全事务顾问。1976年4月自称与政府在防务政策上有分歧,辞去顾问职务。1974年、1977年当选为议员。1977年6月利库德集团执政后,任农业部长,兼任定居点委员会主席。1981年8月任国防部长。1982年6月策划和指挥了侵略黎巴嫩的战争。1983年3月因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被揭露,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一职,任不管部长。1984年9月任工商部长。1990年6月-1992年7月任住房部长。1996年7月被任命为国家基础设施部长,1997年7月后续任国家基础设施部长 (minister of national infrastructure),任期至1998年底。 
  1998年10月-1999年7月任以色列外交部长。 
  1999年9月正式当选利库德集团领导人。 
  沙龙是利库德集团中著名的右翼强硬派,反对以巴和谈,主张在被占领土上修建更多的犹太人定居点。 
  2000年9月28日他访问了东耶路撒冷的伊斯兰第三大圣地圣殿山从而引发了一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暴力冲突。 
  2001年2月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了以色列总理竞选并获胜,当选以色列总理。 
  1998年7月应邀访问中国。 
  
  4. 哈马斯等恐怖极端组织 
  
  伊斯兰抵抗运动是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成立的激进组织,简称“哈马斯”,是由“伊斯兰”、“抵抗”、“运动”3个阿拉伯语词头字母拼写而成。1987年12月由巴勒斯坦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创立。 
  
  “哈马斯”既是宗教组织,也是政治组织。从宗教上看,哈马斯崇尚伊斯兰传统思想,信仰伊斯兰教义和法则,主张扶助穷人,并且兴办一些慈善事业。政治上,它主张暴力斗争,以武力彻底解放从约旦河西岸到地中海的“全巴勒斯坦”土地,实现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目标,拒绝承认以色列生存权利。
   
  哈马斯的领导机构是由七人委员会组成,分管政治、军事、保安、组织、宣传和监狱等部门。哈马斯人员的构成分“公开”、“秘密”和“军事”三部分。公开部分包括具有合法身份的人员,秘密部分指负责组织、动员游行和斗争的领导成员,军事部分则是训练有素、专门从事暴力活动的武装分子。哈马斯正式成员约2万多人。
   
  哈马斯成立后,曾策划了多起针对以占领军的示威和恐怖行动,制造了多起自杀性爆炸事件,还不时袭击以边防兵,绑架或暗杀犹太人定居点的居民,在以国内引起极度的恐慌和不安。1989年哈马斯被以色列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取缔其一切活动,并将其精神领袖亚辛逮捕入狱。 
  
  在反抗以斗争中,哈马斯曾一直与巴解组织并肩战斗,是巴勒斯坦反以斗争中一支最积极的力量。但是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之后,哈马斯与巴解组织发生了根本性的矛盾。哈马斯反对与以色列和谈并一直坚持反对以色列的暴力斗争。
   
  亚辛说:“使用自杀式炸弹是任何一个巴勒斯坦人的民主权利。以色列人只懂得这种民主。”这位65岁的老人就是哈马斯的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 
  
  亚辛说:“这是我们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以色列害怕人肉炸弹,他们会跪在我们面前求饶的,你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恐惧,他们正在担心下一颗炸弹会在哪里爆炸。哈马斯终究会赢的。” 
  
  (二)〖调解巴以冲突的几大和平计划〗 
  
  1. 和平计划 
  
  计划及时间 目的 内容 结果 
  
  2001`年5月4日“米切尔报告” 2000年9月底,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巴以和谈陷入困境。为了促使巴以双方早日结束冲突,重归和谈轨道,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10月,中东问题多边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调查巴以暴力冲突的起因。 巴以双方应立即无条件停止暴力冲突;共同创造一个缓和期;采取步骤重建相互信任;巴民族权力机构努力打击恐怖主义;以政府必须全部冻结在巴控区内犹太人定居点的建设;以方取消对巴城镇的轰炸和封锁;双方重新恢复安全方面的合作。 但由于以色列沙龙政府采取的强硬政策,以及巴以愈演愈烈的暴力冲突,“米切尔报告”一直未能得到落实。 
  
  2001年6月5日“特尼特停火计划” 2001年4、5月间,巴以流血冲突加剧。为了寻求恢复中东和平进程的良策,阻止巴以冲突升级,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展开了密集外交斡旋。 巴勒斯坦应立即逮捕巴激进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的成员,停止反以宣传,收缴在巴自治区的所有非法武器,并停止为那些袭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犹太定居点的“恐怖活动”提供帮助;以色列则应保证不对巴方目标进行袭击,并将军队撤回到2000年9月28日巴以爆发冲突前的位置,结束对巴自治地区的封锁。 对于“特尼特停火计划”,巴民族权力机构发表声明表示全面接受。以色列虽然也宣布原则接受此计划,但终因沙龙坚持必须有一周“绝对平静期”等先决条件而未能予以实施。 
  
  2002年3月28日“阿拉伯和平倡议 “阿拉伯和平倡议”是2002年3月28日第14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以沙特王储阿卜杜拉的中东和平建议为基础而通过的。 该倡议要求以色列撤出从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接受建立享有独立主权、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公正解决巴难民问题。在此前提下,阿拉伯国家将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保证其安全并实现正常关系。
   
  2003年5月30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这项计划为永久解决以巴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巴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 结束以巴冲突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起至今年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第二阶段(今年6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斡旋四方(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将为此召开国际会议。此后的两年为第三阶段,以巴双方将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并在2005年达成协议,最终结束双方的冲突。中东问题斡旋四方将就此召开第二次国际会议。 
  
  2. 主要阻力 
  
  对于双方政府来说,几十年来的战争与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和平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国际社会的调解下,巴以政府曾签定过不少和平协议,但总是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因为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而且各个调解方案和协议都因为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不了了之。 
  
  这都归结于民族根深蒂固的仇恨和相互的不信任感。特别对于以色列政府,作为拥有强大武力军事优势的一方来说,立足于本民族的利益,一起自杀性爆炸即可引起对巴居住地的狂攻滥炸或者摧毁民房。这样哈马斯恐怖等恐怖组织在暗,不断制造自杀式爆炸;以色列军队在明,恐怖组织的任何举动都成为他们攫取的把柄,肆伺机报复,这样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稳定,也不利于政策的实施。
   
  沙龙是以方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经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激起了延续至今的冲突。而且他在当总理期间,以租金和税收优惠的政策鼓励以色列人定居约旦河西岸,同样引起巴勒斯坦人的不满。而在巴勒斯坦方面,极端的代表是哈马斯抵抗运动,它的精神领袖亚辛曾经说过:“阿拉法特有他自己的做法,我们有我们的做法,自杀性爆炸不会停止。”可见巴勒斯坦内部已经产生严重的分歧,而且巴民族解放组织不能左右恐怖组织的行为,实际上在巴勒斯坦境内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恐怖组织,一旦意见严重分歧或者解放组织明确干涉恐怖行为时,就有可能引发内战,使得阿拉法特和新任领导人阿巴斯不得不对其心存戒备。沙龙就曾因为认为阿拉法特有指使恐怖袭击的嫌疑而对其官邸进行围堵,可见恐怖组织的问题已经能够左右冲突的发展。 
  
  今年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美国总统布什在约旦港口城市亚喀巴同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举行三方会谈。此次三方会谈是在以巴都表示接受由美国、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的背景下举行的。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以巴双方抓住这一契机,在重启和谈与结束流血冲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是在双方握手表示接受并努力实现路线图以后,哈马斯又在以色列境内制造了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其领袖公开谴责阿巴斯背叛了巴勒斯坦的利益,而消息表示阿巴斯并不会和哈马斯领袖接触和谈判。此后以方展开报复行动,本来出现的实现和平的一线生机又蒙上了乌云。 
  
  3. 调解巴以冲突的美国力量
   
  “9·11”事件后,美国内亲以的强硬派势力明显上升,在巴以问题上更加偏袒以色列。美国公开支持以对巴激进组织的袭击采取报复行动,将巴激进组织定性为“恐怖组织”,要求巴更换领导人,默许以软禁巴领导人阿拉法特。布什先后7次邀请沙龙访美,但他却没有与巴领导人举行过任何形式的会晤。然而,美国的做法不仅没有使以色列从它的“呵护”中得到好处,反而使巴以冲突越演越烈。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也是中东地区反美情绪的一个重要根源。布什政府不得不调整其中东政策,寻找平息巴以冲突和解决巴以争端的途径。早在对伊战争的准备阶段,美国就拟订了解决中东问题的“路线图”计划,并与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就此达成一致。在对伊战争基本结束之后,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及时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线图”计划。 
  
  对美国来说,推动“路线图”计划的实施是伊战后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平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以来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也有利于改变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改善与欧盟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并进一步争取阿拉伯国家对反恐和美国中东战略的支持与配合。 
  
  美国之所以选择此时同巴以举行三方会谈,除布什政府已认识到解决巴以冲突在其中东战略中的迫切性这一原因外,还因为美国认为制止已持续近三年的巴以流血冲突的时机已经到来。经过这几年的冲突,巴以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双方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以方有条件地接受了“路线图”,巴方也为配合“路线图”的实施作出了积极努力。为了此次三方会谈,沙龙和阿巴斯先后举行了两次会晤,双方均表示将为“恢复信任”采取一些切实措施。巴以之间终于出现了三年来罕见的缓和迹象,从而为美国的调解创造了适宜气氛。 
  
  现今的巴以冲突缺少外来力量是难以解决的,有一个强大的中介方作调解显然是一件好事。尽管美国与以色列关系比较特殊,在一些方面可能有偏袒的嫌疑,但由于中东的局势不稳定一直都是布什的心结,在一些情况下的施加压力有可能阻遏沙龙无节制的强硬行为。不过最新消息表明,美国有可能出兵镇压巴勒斯坦恐怖势力,如此干涉别人内政,所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更深的仇恨,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阿拉伯与以色列矛盾概况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14477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11655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即归属未定。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根据1978年埃以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 
  
  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 
  
  以巴分治和以色列建国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02880.shtml

2008年12月12日

黄光裕简记

  黄光裕身材不高,眼有精光。成名后颇讲究仪表,会客时西服革履、领带袖扣毫丝不爽。
  他早年出身农家,兄妹四人,家境十分贫寒。其本人初中未毕业就辍学,1986年离开老家汕头后歧村跟着哥哥黄俊钦北上,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店。这一年,黄光裕刚满17岁。
  当时,家电是卖方市场。黄氏兄弟广开货源,薄利多销,以速度冲规模,国美电器遂有快速发展;到1993年时,已经发展至五六家国美电器连锁店,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最初的成功显示了黄光裕的商业敏感和打拼的性格。他曾总结过自己的商业理念:“方向一旦明确,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不过,黄光裕的果断、强势在业内也获得了“价格屠夫”的名声,其占压供应商货款的商业模式颇受质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光裕便与黄俊钦分家。此后两人关系一度非常紧张。近两年经其母调停才又和好。
  1996年,黄光裕开始涉足地产业务,但发展并不如愿,直到2003年的七年间,只做了北京鹏润家园这一个项目。
  2000年间,黄光裕结识了汕头老乡、有香港“壳王”之称的詹培忠。在后者的帮助下,2002年2月,黄光裕通过独资子公司Shinning Crown,以每股0.10港元的价格认购京华自动化(中国鹏润前身)13.5亿新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的83.4%,以鹏润大厦三间物业实现借壳上市。此 后从国美电器到中关村借壳,“高估资产——注资控股——套现”的思路贯穿始终。
  2004年6月,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中国鹏润以83亿港元的代价,置换了黄光裕手中65%的国美电器股权,黄光裕也一跃成为 2004年“中国首富”;2006年4月,黄再以70亿港元价格向上市公司出售剩余的35%国美股权。国美电器上市之后,黄光裕数度套现。今年的《福布 斯》中国富豪榜计算黄光裕的财富为183.6亿元,位居第三。
  2006年以来,黄光裕旗下公司相继收购了永乐电器、大中电器、三联商社,维护在家电零售行业的霸主地位;如今有近1200家门店,但仍有351家门店未注入上市公司。
  黄光裕的地产业务仍旧发展不顺利,成功的项目屈指可数,而且发展12年来没有建立一支稳定的管理团队。一些离开黄光裕的高管人员表示,这与黄独断风格有关。2005年,黄光裕的妹妹黄燕虹与妹夫张志铭也与其分道扬镳。
  黄光裕在香港的投资主要由妻子杜鹃打理。不过,2005年4月,他们卖掉了两年前才开始做的鹏润证券和鹏润期货,个中缘由难以获知。2006年有关部门对黄光裕调查后,杜鹃即很少回内地。
  黄母曾婵贞信仰天主教,在家乡捐助盖教堂,但也很少回家乡。黄光裕在案发前最后一次回乡是今年11月10日。当时汕头召开一个招商引资大会,黄照例是警车开道,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到村里转了半个小时就绝尘而去。■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ontent.jsp?infoid=78048&type=1&ptime=20081207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cjfm/226.html

工信部部长:我国在铁矿石定价谈判中受教训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3:48 新浪财经
工信部部长:我国在铁矿石定价谈判中受教训深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图片来源:新华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12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介绍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情况。李毅中表示,我国钢铁全行业亏损,而且我国在铁矿石定价谈判中受教训太深,不能再吃第二次亏。

  钢铁工业是这次受影响最重的行业之一。李毅中表示,钢材价格这几个月下跌了接近一半,同时铁矿石的价格也在跳水,但遗憾的是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是50%,钢铁企业在去年、今年年初铁矿石价格疯涨的时候,购进了大量高价矿石。

  据钢铁协会反映,钢铁厂库存的高价铁矿是3000万吨,码头上堆了9000万吨,加起来是一亿两千万吨。市场传言供应商手里长期订货的单子有1亿吨没有发货,这些加起来共有两亿两千万吨。现有钢材量够今后半年使用,但是产品价格一下子跌了30%-40%,所以钢铁企业面临双重的困难,高价的原料消化要持续到明年3月份,而低价的产品要马上兑现,所以钢铁全行业出现亏损。不仅小企业亏损,大企业也出现了亏损,形势确实比较严峻。

  李毅中指出,应对危机,度过困难,主要靠行业和企业的努力,政府将给予支持。工信部和相关部门考虑在钢材出口上,建议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高耗能的低档钢铁产品是限制出口的,但是一些高端产品还是要鼓励出口,把出口的退税率增加几个百分点。

  李毅中补充道,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50%,是世界最大的矿石进口国,据钢铁协会反映,几乎占了全世界矿石贸易量的一半。中国对铁矿石的定价应该有话语权,过去的现象不公平,关键是自己要把工作做好。我很支持钢铁协会的意见,内部要统一、要联合起来,在对外谈判中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不要互相竞价,把价格抬高,否则最后损失的是自己,这次的教训太深了,不能再吃第二次亏了。(小匀)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12/13485627750.shtml

王石:楼价调整还没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07:45 金羊网-新快报
王石:楼价调整还没到位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图片来源:新华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曾在一年前抛出楼市“拐点论”的王石,近日表示,“‘拐点论’已经兑现”,他认为楼市调整还没到位。如果说当初他的“拐点论”遭到众多质疑的话,这次他直接了当地说“楼市调整还没到位”则是多数人的共识。

  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最新公布的广州一手楼均价数据,显示10月楼价呈现双位数的涨幅。对此,广州地产界人士表示,10月楼价强劲回升是供应结构所致,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市场其实还是处于调整阶段的。看全市一手楼均价的同时还得看一组数据,反映“金九银十”的十月成交数据,成交面积仅为35万平方米,与九月相比减少了29.9%,而中心六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黄埔)合计成交23.4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0.1%。在旺季不旺、成交大幅减少、均价在万元以上的楼盘与万元以下的楼盘差不多各占一半的情况下,才有了10月楼价的大幅反弹。而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广州11月楼价的跌幅为8.8%,跌幅居全国第二。虽然广州11月的官方楼价数据可能要到2009年才公布,但有业内人士预测,楼价调整得比较厉害的番禺、花都区的楼盘交易情况将直接影响11、12月的数据,广州楼市的降价现状就会真实表现出来。

  难怪楼市专家赵卓文在个人博客中写道:“变幻莫测的市场,滞后的数据发布,清醒而执着的发展商,进退两难的消费者,这就是市场的现状。”但对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希望像学者陈淮揶揄的那样“三不知”,“房价涨跌我不知,你问上帝去;明天会出什么政策我不知,你问温总理去;今天该不该买房子我更不知,你问你老婆去”。消费者对楼价的走向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十分关心楼价调整究竟何时到位。

  近日记者向一位精明的投资者取经,问他为什么会在去年10月房价高位的时候,将自己一年前投资的一套房子出手套现。他说:“道理很简单,你看看当时的楼价,无论什么楼盘动辄都是‘万元户’,而普通白领家庭,夫妇两人月收入均四五千元,合计也就一万元左右的收入,他们买得起当时的房子吗?普通人都买不起房的楼市是‘有病’的,因此我撤了。”这位精明投资者的观点,与王石近日的观点如出一辙,王石说:“楼市是否健康,一是看房价涨幅与家庭收入是否匹配,另一个要看楼市库存。”

  根据已公布的今年1-10月楼价官方数据,今年前10个月广州一手楼均价为9475元/平方米,同比2007年上涨了13.8%,而如果按照目前业界预测的11月、12月楼价会在8500-9000元/平方米之间,保守估计今年全年的一手楼均价也可以达到8500元/平方米以上,这一价格与处于高峰期的2007年全年均价8599元/平方米对比,不相上下。从数据上不难看出,过去两年来,房地产价格有泡沫,而从2008年10月份后楼市出现拐点,但这一拐点只是使楼价停止了疯涨,趋于平稳,真正与市民收入相称需要回落的部分还未显示出来,因此楼价继续调整是必须的,目前的调整还没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1212/07455625984.shtml

【哈佛笔记之四十】哈佛遭受40年来最大投资损失

过去四个月损22%,约80亿美元,估计到明年中,损失可达30%。投资缩水直接影响明年各院系的预算

  【《财经网》专稿/特约作者 陈晋】哈佛大学的投资记录向来优异,但2008年,却成了40多年来最惨淡的一年。
  今年7月1日到10月31日的短短四个月中,哈佛大学的捐款(endowment)的投资已经损失了22%,大约80亿美元。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有些投资在市场流动性极低的情况下很难估值,尤其是私募基金和房地产。到明年6月30日,这一损失有可能达到30%之多。
  12月2日,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和执行副校长Edward C. Forst在一封联名信中专门谈了上述内容。
  哈佛大学的捐款(endowment)的投资由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HMC)负责,这封联名信主题就是谈HMC在金融风暴中的投资效益。
  收信的对象是各个学院的院长(Council of Deans)。信中说,哈佛大学一向以权力分散而著名,校长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协调帮助,共渡经济难关。
  HMC由11000多个基金(funds)组成。由于数量大,金额多,哈佛决定在内部设立管理公司,以减少资金管理费,于是在1974年建立HMC,负责大学所有捐款和退休金(Pension)等一系列资金的投资和管理。
  多年来,HMC的投资业绩一直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高于各种相关投资回报指标。2007-2008年的投资回报率是8.6%,使资产总值在今年6月30日达到369亿美元。这样的业绩在165个大型机构投资者当中,排名在前5%,远远高于中间值(median)负4.4%和标普500的负13.1%。HMC前十年的年均回报率为13.8%,前五年的年均回报率为17.6%。
  因为股市一路上升和哈佛校友连年不断的捐款,HMC的投资收入在整个大学运转经费中的比例由1992年的18.6%增长到2008年的35%,高达16亿美元。
  正常学费的收入仅仅承担了教育成本的三分之二。有些学院依靠HMC投资收入的比例甚至在50%以上。而HMC每年拨给哈佛大学支持正常运转的经费,仅占HMC资金总额的4%到5%。
  在过去的40多年,哈佛大学捐款投资的最大负增长是1974年的12.2%,当时的捐款总共才有大约10亿美元,用于学校运转经费的数量就更小了。另外其它三年的负增长都在0.5%到3%之间。哈佛还从未经历过30%的投资损失。
  今年6月30日的HMC年报显示,按投资地区分,12%的资金投在美国股市,大约同样的比例在外国市场,大约10%在新兴市场。这些市场无一例外地都在下跌。按投资类型分,11%的资金投资在私募基金(PE), 9%在木材和农业,大约同样的比例在房地产。PE和房地产在前几年资产价格狂升的时候,给哈佛带来丰厚的受益,但转眼就拉了整体投资效益的后腿。
  今年6月份,哈佛管理公司还打算增加在私募基金投资的2%,现任公司主席,首席投资官曼迪罗(Jane Mendillo)已经决定出卖38%的私募基金。15亿美元的投资在市场流动性极低的情况下究竟能收回多少还不得而知。曼迪罗今年7月才接管HMC,之前她是波士顿西部Wellesley大学的首席投资官,投资业绩连续几年高于相关市场指数,今年3月被哈佛挖了墙角。
  她的前任Mohamed El Erian虽然业绩斐然,但仅仅任期两年就回到在加州的私人投资公司。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6月,HMC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位子一直由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Robert S. Kaplan(Professor of Management Practice)临时顶替。 他以前是高盛的副主席(Vice Chairman), 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曼迪罗这次能在任多久也需拭目以待。
  一般来说,哈佛对投资表现一年只做一次公开报告,但今年的市场情况如此严峻,几乎所有HMC的投资种类都大幅缩水,校方决定增加一次由校长和执行副校长签名的中期报告,让所有的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提前做准备。
  今年的投资缩水会直接影响到明年各个学院和各个系的预算。而且校长的报告预计明年校友的捐款会减少,需要学校资助的学生会增加,学费收入会减少,所以各个学院,各个系的经费形势都非常严峻。 哈佛文理学院在11月下旬就停止雇佣任何新的行政人员(hiring freeze)。哈佛医学院已经决定所有的系在今后的18个月中必须减少经费10%。跨系的任务小组(task force)已经组成,商议什么活动可以在不影响科研,教学的情况下被削减;各种社会活动(social events),教师务虚会(faculty retreats), 员工务虚会(staff retreats)首当其冲。
  现在资金紧张,新校长仍然不愿意改变助学金政策,至少维持今年的助学金总额不变。除了节省其它开支以外,哈佛准备利用其Aaa/AAA的借贷信誉(根据穆迪和标准普尔评级公司),从资本市场发放要缴税的固定利率债券(taxable fixed-rate debt),并且把一部分目前短期免税债务(short-term tax-exampt debt)转化成长期债券 (long-term bonds),甚至准备动用5%以上的捐款,以保证必要的科研经费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的助学金。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时,一贯是择优录取,不考虑家庭收入。
  在前任校长萨默斯在位期间(2001-06),HMC的投资连年增长,资金雄厚。为了实现提高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受教育的机会人人平等的理念,萨默斯强化助学金政策,尤其向低收入家庭倾斜:那些被录取的学生,如果家庭年收入在六万美元以下,则免去一切学费和生活费;对那些在家庭年收入18万美元以下的学生,哈佛保证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超出的部分由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解决。
  他意在表明,只要你优秀,无论你的家庭背景怎样,都可以上哈佛。助学金从2001年的1.56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21亿美元。 但要保证如此庞大的助学金项目在今天的形势下谈何容易。
  根据周一(12月8日)的校报,上周五哈佛卖出了15亿美元的债券,还准备再卖六亿美元以应对今后现金流的短缺。即使哈佛的借款信誉是三个A,今天的借款利率有增无减。这次融资的利率是30年的国债利率加上3.375%,将近哈佛两年前发债利率的两倍。■


http://www.caijing.com.cn/2008-12-11/110037261.html

2008年12月7日

寒冬还是初春



  □本报记者 费杨生 

  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房地产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11月份各地楼市交易量的放大,使得一些业内人士欢呼楼市最坏时刻已经过去。但反对的声音认为,在经济预期更加悲观、楼市高库存暂难以消化、保障房入市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楼市明年的日子或更加难过。

  高库存之殇

  政策利好效应在11月初露端倪,各地商品住宅成交量均不同程度环比上涨,但在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观望气氛依然浓厚的当下,前期滞销造成的楼市高库存短时间仍难缓解。

  地处北京西四环与西五环之间的某大型楼盘日前以低于周边楼盘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开盘,一度引起“抢购”。一位购房人告诉记者,这个每平米1万多元的楼盘比去年这个地区逼近18000元/平方米的房价低了近40%,与自己的心理价位比较相符,而且她估计价格不会再降到哪里去了。但记者的一位计划在此区域买房的朋友认为,房价明年还会降一些,这个区域的房价应会跌破1万,他还要等等看。

  在政策刺激和降价促销的共同作用下,这些低价开盘、大幅打折的商品住宅成为楼市淡季的一个亮点,与保障性住房一起带动了月度成交数据的反弹。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11月期房住宅签约12479套,签约面积119.6万平米。其中,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签约7026套,签约面积为57.2万平米,分别占总签约套数和面积的56.3%和47.8%。与10月相比,期房住宅签约套数增加了50.9%,签约面积增加了52.4%。

  易居中国的统计显示,11月上海商品住宅70.85万平方米的成交量已恢复到今年7月的水平。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深圳分院的报告显示,11月深圳市商品住宅交易,比上月增加2550套,平均每周成交1510套,每日成交216套,达到了今年以来商品住宅成交量的最大值。

  但高库存状况仍威胁着开发商资金链条,并继续对房价下行施压。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可售期房住宅套数为113147套,可售面积为14010146平方米;未签约现房住宅套数为35698套,未签约现房住宅面积为5099496平方米。这比去年同期的67034套、9420689平方米和21497套、3428274平方米分别增长了68.8%、48.7%和66%、48.7%。

  同样的情况还在杭州等地出现。杭州“透明售房网”12月1日的数据显示,杭州市区商品房(不含经济适用房)可售套数为31668套,比今年5月24日的16892套增长近90%。

  从全国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6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存货来看,剔除ST公司后86家A股房产公司三季度末的存货金额高达4015.2亿元,同比增近60%。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目前北京楼市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他说,去年北京一手商品房成交总量是14.9万套。从数据来看,在过去几年时间,库存消化期基本都在一年左右。但他强调,如果北京再每年推出10万套保障房,就会在数量上打破普通住宅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这种供求平衡的打破还会在房价上反映出来。

  有业内人士称,考虑到前期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可能带来的供应激增以及保障性住房陆续入市等因素,即使按照年内成交情况最好的月度销售进度计算,行业库存量仍会有增无减。这将给开发商资金链和房价进一步施压。目前,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下行曲线清晰可见:1-10月分别为:11.3%、10.9%、10.7%、10.1%、9.2%、8.2%、7.0%、5.3%、3.5%、1.6%。从北京的情况来看,11月开盘的31个项目开盘均价为13462元/平米,比10月降了1.4%,比去年同期降了16.3%。“我爱我家”的数据显示,11月,北京市二手商品房的交易均价跌至8131元/平米,环比回落8.41%。

  9000亿元保障房横空出世

  下行趋势明显的房价不仅承受着行业高库存的威胁,还面临着近万亿元保障房投资的结构性冲击。

  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今后三年,全国将新建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同时,完成约220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总投资将超过9000亿元,平均每年3000亿元。

  从各地近期出台的楼市政策来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其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取向。比如,北京日前出台的楼市新政就明确表示,将加快推进在施工的53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限价房建设,落实今年80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明年计划新开工政策性住房850万平方米;北京还将限价房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公务员和教师等人群。

  潘石屹认为,保障性住房将改写楼市格局。与保障性住房相邻、档次差不多的普通住宅的价格会逐步地向保障性住房靠齐,普通住宅开发商的生存空间将面临很大的压缩。但也有专家认为,保障性住房挤占了原本就紧张的商品房土地供给,从长远看会对商品房价格起到一定的助涨作用。

  同时,业内对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计划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国信证券报告认为,2007年北京计划建设2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50万平方米限价房,如果全部得以落实的话,按正常施工周期测算,基本能在今年上市供应。而今年年初至11月21日,北京经济适用房的上市量仅为70.1万平方米,限价房的上市量仅为252万平方米,距2007年计划尚有较大缺口,2007年的计划已难完成,有理由相信2008、2009年也将无法实现。

业内专家称,不管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其受到地方政府的更加重视必将显著影响楼市供求双方的心理,需求被进一步分流或推迟会助长目前的观望气氛。

  寒冬还是初春

  明年楼市还将继续调整已成业内共识,但一系列利好措施是否将把楼市带出寒冬而走向初春呢,业内对此争议颇大。

  富力地产11月下旬发布公告称,随着中央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振兴楼市,相信房地产业最坏时刻已过去,市场约需三至五个月培养信心,房价将趋向稳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朱中一认为,在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作用下,总体上看,未来几个月楼市继续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房价大跌可能性大大减少。

  但某A股上市公司下属房地产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认为,金融危机有可能进一步蔓延,实体经济所受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大。因此,房地产的冬天还没到。该公司做出了“放缓”发展进度的决定,即放弃正在洽谈的项目,暂缓投资新项目,研究新楼盘开盘的合适时机,多种措施推进在售楼盘销售。此前,以万科为代表的房产上市企业已纷纷宣布部分项目暂停施工、削减新开工面积等计划。

  “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认为,目前楼市尚无明显走暖迹象。在经济下行压力趋强,相关利好政策实施细则出台缓慢等因素下,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厚。最为重要的是,观望情绪下买卖双方的价格博弈依旧激烈,目前房价水平相对于买方市场的购买力而言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报告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在2009年全面爆发。2009年的房地产将面临供给提升和需求大幅度下滑的双重压力;如果没有外部力量干预,到2009年初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加速扩大必将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资金链的断裂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硬着陆”。

  潘石屹说:“不要误以为红叶是春天来临的象征,那是进入冬天的标志。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的判断万不可过分乐观。”

2008年12月3日

便宜十几万 比亚迪DM技术vs丰田混合动力

在汽车圈里谈起比亚迪,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极度热销的F3(图库 论坛)。对于一个在汽车领域的小字辈而言,比亚迪在销售上所取得的成绩的确令人刮目相看,而更加令人振奋的是,他们宣称将在今年年末正式上市,而且这样一辆双模新车的价格将仅为十几万元,单是这一点就要比丰田普锐斯拥有更好的性价比,那么,它真的能撬动丰田吗?

节能的混合动力

混合动力的低能耗的确很适合天天城市行走的出租车,只是目前的价格太昂贵了

随着汽车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居高不下,虽然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而上半年高昂的油价的确有国际炒家的炒作之嫌,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全世界都意识到了开发车辆新能源的重要性。在节油技术方面,丰田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自从1997年普锐斯(图库 论坛)面世以来,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年时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销售的混合动力车,而且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几乎为所有车型都配备有混合动力系统,从而使它成为全球最贴近生活的混合动力产品。

加入了Plug-in技术的普锐斯可以说在技术和可靠性上都是混合动力车型的王牌

在谈到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时候,我们先来说说混合动力系统的三种形式: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连式。串联式是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子,而是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动机驱动车子,这样的好处是适合城市低转速下频繁起步和低速行走,但缺点是结构比汽油机复杂,占用空间更多,能量耗损比较多。而并联式则是电动机和汽油机共同驱动车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动力更猛,结构相对简单,但由于电动机只是辅助驱动系统,因此在节油效果上不如混联式显著。最后一种驱动方式是混联式,这种方式结合了串联和并联式的优点,可以在低速下用电池带动汽车工作,在加速时,由两套动力系统一同工作,同时又为电池充电,因此非常适合城市走走停停的低速路况,如果经常在城市路况下行驶,的确可以剩下不少油钱,而如果是加速或上坡还能够提供更强的动力,并且还可以轻易的完成四驱的工作,不需要机械差速锁来占用空间和重量。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高,结构复杂。此外,它的制动能量收集系统也是要说的,因为这个高技术设备还可以将这些被浪费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非常环保。

与传统汽车相比,混合动力系统在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可靠性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由于普锐斯的技术如此复杂先进,而且各项技术都已经经过了测试,可以保证在现实生活中的稳定表现和事故中的安全性,因此,它才能够得以在全球大规模的商业化销售,只是高昂的价格让它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是很远,而这也正是混合动力产品应用的高技术所付出的代价。

比亚迪DM技术

比亚迪F3(图库 论坛)DM车型的发动机藏,从布局和结构上与丰田的非常相似

虽然比亚迪从造车的经验和技术上显然无法与丰田相提并论,但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科研开发能力却是不可小视的,而电池技术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混合动力汽车是否能够进入量产和实际行驶阶段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关于这款车的相关技术参数还并不多,但比亚迪所发布的一些数据却的确显得非常有信心。首先在铁电池的开发上他们称已经具备了三大优势:成本低,容量高,高安全性,而且他们还宣称不仅能像普锐斯那样低速用电动驱动,高速混动驱动,还可以直接用电池驱动,行驶里程(图库 论坛)达到100公里。要知道最新开发的普锐斯带有可用插销充电的车型,也只能单靠电力行驶15万公里,而这一切所增加的成本按照比亚迪的说法只有5万人民币,大规模量产后,这一成本将降低到3万左右,甚至连F0都将有DM车型,从而有望使这款小车成为世界上最便宜的混合动力车型。

虽然DM的展车总是出现在各大车展上,但究竟是否能投入实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从这些数据和技术的角度来看比亚迪DM与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话,显然比亚迪的确能够撬动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成为在功能上强于对手,性价比极高的国货拳头产品,而在可靠性上目前比亚迪所发布的关于F3DM和F6(图库 论坛)DM车型正在进行10万公里路试的消息以及巴菲特为比亚迪投资18亿港币的消息似乎的确是在证明着这套系统已经接近成熟,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比亚迪的确能够成为这一新兴市场的领头羊。

美梦何时成真?

比亚迪的这套电动加混动系统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的确需要时间来考验

显然比亚迪对自己的电池技术非常有信心,除了宣称铁电池已经满足了三大关键问题以外,还具有快速充电的能力,在专业的充电站可以在15分钟内充满80%,在普通家用插座上可以在9小时内充满,它的充电时间并不比目前使用的家用电动车多多少,而100公里的行驶里程也足以满足目前大多数汽车使用者上下班的需求。不过混合动力的优点在于它是与传统汽油发动机联合工作的,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进行调整,而这套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工作的核心保证,而在这个环节上,刚刚步入汽车行业不久的比亚迪是否能够实现这套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有待时实践的检验,而且如果是主要强调在城市中单独使用电池驱动的话,那么增重了的F3在电动模式下的加速能力如何却没有被提及。此外,比亚迪一直在宣称这款车可以在纯电池状态下行驶100公里,但却并没有提及这一数据是在怎样的路况和使用状况下取得的。要知道厂家的指导油耗也往往要比实际油耗乐观的多,此外,如果使用三年以后,电池还能否保持足够的能量储存能力也是值得存疑的。

根据比亚迪的战略,从F0到F6都将会有混动车型,而且明年还有比亚迪F3e(纯电动)

此外比亚迪在年初就宣称这款DM车型即将上市销售,但虽然现在以至岁末,比亚迪却并没有为DM拿出准确的上市时间表,这不禁令人开始担忧这款新车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稳定。不过即便比亚迪的这款产品不一定能在全方位的性能上超越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但如果在稳定性上能够满足实用的需求,再加上低廉的价格,这就是对丰田最有力的挑战。

总结:

在混合动力方面,不仅海外汽车巨头一直在快马加鞭的进行研究,而且国内不少自主车厂也进行了相关的研发工作,只是到目前为止真正走向民用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还非常鲜见。如果比亚迪能够不仅在电池的寿命和性能上取得成功,而且也能够满足各种路况下对车辆动力性能的需求,那么比亚迪将能真正在技术上撬动丰田混合动力的领头羊地位。


http://auto.qq.com/a/20081203/000063.htm

供应链管理中的赢家

一项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品生产企业能够在不影响客户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提高其运营效率。

2004年3月 • Jochen Grosspietsch and Jörn Küpper

在管理供应链时,是选择削减成本还是选择注重客户服务,企业对此常常苦恼不已。例如,生产企业少存一些产品就能减少仓储成本、降低过期滞销品的比例。但是,库存少了也有麻烦,因为这样一来,企业就可能会因无法及时履行所有收到的订单而惹恼客户。很多管理者都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对德国40家跨国和本土的消费品生产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维持低库存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服务水平也是可以做到的。

德国消费品市场庞大、发达而且竞争激烈,是研究供应链管理趋势的绝佳领域1。为了解消费品企业如何平衡服务与库存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服务质量与成本进行了比较,其中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是准确无误履行订单的数量和准时交货的次数,而成本则以运输和仓储费用2以及成品库存量为指标。

传统观念认为良好的服务质量必定意味着较高的成本。如果根据企业是强调服务还是强调成本沿着一条对角线标出各类企业的位置,按照传统观念,强调服务的企业会集中到右上角,而强调成本的企业会集中到左下角。但事实上,企业遍布在图上的各个位置(图 1)。有7家企业成功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了很高的客户服务水平,而近12家企业在两方面的表现都很糟糕。我们发现,单凭信息科技并不会对生产企业的业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样,物流是否外包或企业规模也没有直接的影响,业绩优秀的企业中既有跨国公司,也有中型企业。

图 :颠覆传统观念

我们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业绩优秀企业和落后企业间的一些差异(图 2)。一般来说,业绩优秀企业的物流成本大约要低四分之一,而货物出库速度则要快四倍。在服务方面,客户对它们的质量评价比对别的企业高,它们的平均交货周期几乎只有落后企业的一半。

图 :优秀企业运营业绩卓著

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优秀企业并不苟同众多供应链管理人士所接受的成本质量不可兼得的观点。它们会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寻求提高灵活性。例如,在物流方面,它们与大约三分之二的客户和物流伙伴保持着非正式接触,而在业绩不佳的企业中这一比例仅约为三分之一。通过这种接触(比如供应商的销售策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和 IT 人员与其对等的零售商的相关人员间的接触),不仅可以避免双方销售与采购人员间正式但低效的沟通,而且可以获取更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另外,优秀企业参与其客户企业产能规划的几率比其他企业高近四倍,比如双方可以提前数周就促销时段进行协商,以便使订单履行过程更加顺畅。

在生产方面,最优秀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中约有三分之二是以周作为生产时段,而落后的企业中这一比例只有三分之一。我们所调查的优秀企业执著追求提高生产效率,比如通过缩短生产线上更换染料或香精的时间等措施,从而实现这一灵活性。通过更频繁的产品生产周期,优秀企业同时也提高了交货速度并降低了成品库存量。这些企业所用的很多手段都借鉴了精益生产和其他效率提升的做法。最终导致诸如缩短换线周期等结果,使生产企业无需巨额资本投资就既可提高运营效率,又增强了生产力。

除此之外,优秀企业还在多个前沿领域尝试在不降低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缩短货物的库存时间。例如,它们通过减少库存单元(SKU)数量简化库存的运营管理。平均下来,每100万欧元(时合117万美元)的销售额对应1.4个库存单元,而落后企业则对应2.5个。集中地销售产品会使每个库存单元的销量进一步提高,并经常使销量波动性得以降低。结果,对销售额的预测更为准确,满足突发需求所需的“安全库存”量也会降低。另外,最优秀的企业会较为频繁地对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业绩进行评估(图 3)。通过此举,各职能部门的员工都有积极性来制定更可靠的生产计划,做出更准确的销售额预测,从而进一步降低库存,减少某些产品断货的危险。

图 :经常考核大有裨益

上述各因素中单靠任何一个都不足以使企业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内的赢家,但若同时综合运用,则管理团队会将生产、物流和库存流程融汇贯通。以此为基础,企业就能够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客户满意度。

作者简介:

Jochen Grosspietsch 是麦肯锡科隆分公司咨询顾问,Jörn Küpper 是麦肯锡科隆分公司董事。

注释:

1我们的研究以对各生产企业的问卷调查和专访为基础,是与明斯特大学供应链管理研究所联合开展的。我们分析的40家企业在可比类别中业务活跃,其业绩差异与产品或品种差异无关。

2不包括持有库存的资本成本。

2008年12月1日

索马里海盗:布什“反恐战争”的另一个败绩

作者:刘伯松

  美国历来最不受人欢迎的布什总统即将下台了,评论家们在选列他的成败表时,不知他们在“成就”一栏填些什么,但在“失败”一栏则可信手拈来——伊拉克、阿富汗、阿布格拉虐待、关塔那摩监狱、卡特里娜飓风、金融海啸、信贷危机、国债冲天
、丢失国际威望……

  不过在“失败”一栏应该还有一项,但很可能不会被选,因为它发生在老远的非洲;不过,由于最近非洲东海岸海盗猖獗,连世界第二大油轮也被劫持了,它突然成为热门新闻,并图文并茂。

  那是在非洲之角的索马里。那是在布什反恐战争名义下干预索马里的后果。那是布什“反恐战争”的再一败绩。

  文化和历史上的海盗

  “海盗”这个名词,听起来相当古老,满是历史尘埃,是欧洲海洋文明发展的主要部分;“海盗”这个名词,想起来也充满幻想,如Robert Louis Stevenson 小说Treasure Island中的Long John Silver,一个以鹦鹉为伴的独脚海盗,在英语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小孩不熟悉的,或好莱坞热门电影《加勒比海盗》(据说迪斯尼计划拍第4 集),Johnny Depp饰演的幽默怪诞Jack Sparrow的海盗形象,也风靡全球,老少咸宜。

  但这些都是文人笔下的传说或故事,虚造的。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有商船有商队,海路就有海盗,陆路就有陆盗,汪洋大海就是他们活动之地,山野森林就是他们掩藏之所。据说当年郑和下西洋,随行带了不少武器装备,还有木制“军舰”数艘,已有防抢防打防海盗的意思。中国在东南沿海尚未开发、政治经济重心还在西北和北方的时代,中国与外界贸易以陆路为主,比如丝绸之路,所以“响马贼”等“陆盗”就出现了。

  但在21世纪出现海盗?咋听一下,倒令人难以相信。

  其实“现代”海盗曾经有个时期在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十分猖獗,今天它及其附近海域显得平静和安全,这一局面与沿岸国家的重视和严格管制,包括新马印三国采取的联合巡逻行动,是有直接关系的。

  索马里呢?

  索马里海盗的根源

  自从独裁政权1991年被推翻后,仅仅8-9百万人口东非小国的索马里,局势长年动荡不安,各地军阀混战,不同派系、不同部族的武装组织割据,人民苦不堪言。同时由于该国政府无法管理属于自己的渔业资源,导致渔民们不能通过捕鱼来维持生计,结果就铤而走险,做起强盗。他们一旦尝到了甜头,更多人就加入海盗行列。事实上,海上掠夺行动,已经成为索马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因为混乱的局势为海盗提供了生存空间,刺激了海盗的滋生和壮大,使他们可以从容作案而不必担心受到任何管制和惩罚。于是索马里2880公里的海岸线成为他们的劫持生财之路了。

  索马里政府的无能、社会的动荡、经济的崩溃、人民的贫困,处处都是失败的证据。但为什么一个失败的国家会变成一个无政府的国家?在很多方面,美国要负起责任的。当然,最近历史指出,索马里从未有过稳定和民主。但两年前,曾经有一段时间,情况可不是那么可怕的,伊斯兰法庭联盟(Islamic Courts Union)给索马里带来暂时的和平和稳定。这一点,2006年秋天和冬天,《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都有详细报道。

  一个失败国家变成一个无政府国家

  自从1991年15年以来,整个索马里,各地军阀或部落争权夺利,战事无穷,导致最少十分之一人口死亡,上百万人逃亡。但在2006年那个夏天,伊斯兰法庭联盟武装部队,在广大人民支持,终于打垮了这些军阀,控制局面,结束了无政府状态,带来暂时稳定,深受人民欢迎。

  索马里本是信奉温和的伊斯兰教,这与阿富汗的塔利班信奉极端的伊斯兰宗教不同,但是西方媒体却把它形容成为塔利班政权。同时美国不接受欧盟的建议,不但拒绝和它接触,而且怀疑他们是盖伊达份子,于是鼓励、协助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推翻伊斯兰法庭联盟政府,侵占了索马里。

  那是2006年年底的事了。索马里平静和稳定,仅仅6个月就此结束了。

  但取代伊斯兰法院联盟的政府却是以前的一个军阀,极不受民众欢迎,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索马里,于是局面再次陷于四分五裂,军阀或部落再次互相打起来,结果家不成家,国不成国,四成人民依赖粮食援助。一个本来已经失败的国家,如今变成一个无政府的国家了。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是最反恐怖组织的,尤其是盖伊达,但目前使索马里混乱而致政权不稳的却正是美国!同时,今天反叛部队中势力最大并可能推翻临时政府的“青年会”(Al-Shaba),却正是盖伊达的支持者,曾公开说他们是本·拉登的学生!

  目前各国舰队,包括美国的第五舰队,在非洲亚丁湾巡逻保护船只,企图打击索马里海盗。但外国渔船抢去索马里渔夫的饭碗,他们却没有受到任何保护。为了生存,一些渔夫只有在海上冒险了。这是索马里海盗开始出现的主要原因。现在据说一些民兵也参与海盗活动了。

  但归根究底,索马里海盗祸首不在索马里,而在布什的“反恐战争”。它在两年前锁定伊斯兰法庭联盟,利用索马里世仇埃塞俄比亚把它推翻,造成今天的无政府状态。而美国和埃塞俄比亚支持的索马里“过度政府”,在伊斯兰两股反对势力多面攻击下,已经摇摇欲坠,随时可能被推翻了。

  索马里,布什“反恐战争”的再一个败绩!

  怎么办呢?

  海盗的根在陆地,如果不能铲除海盗在陆地上的基地,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打击海盗活动;如果索马里的陆地港湾不能存身,它自然就会消灭,否则再多的外国军舰巡弋也难奏效。然而,索马里反政府势力很多,而这个政府又不为人民支持,并陷入无政府状态,根本管不了海盗横行。同时,据报道,在海盗主要活动区域,当地官员常常与海盗相互勾结,而当地官员则表示,他们根本解决不了海盗问题。

  其实索马里这个政府自身都难保,怎会有力量顾及海盗的横行?近两年海盗势力越来越大,联合国若制裁索马里政府,只不过更削弱这个政府的控制力而已。想想看,是谁鼓励和支持埃塞俄比亚入侵索马里,又是谁支持这个不被人民信赖的政府?

  一句话,海盗问题根本的解决在于索马里应有一个稳定的政府,而这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曙光。

  

  最后,在世界各国正在重视索马里海盗和商讨如何加强防盗时,我们应该了解它的根源。如果两年前,布什听取欧盟的建议,坐下来和索马里的伊斯兰法庭联盟,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索马里海盗问题了。这是不是又一个布什“反恐战争”的败绩呢?8年来,布什插手的哪一件事不是灾难的?(2008-11-30)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12/59838.html

我为什么恨地产商

整个社会的进步导致地产价值不断攀升,而这些攀升的价值基本上被开发商独占了
  四川大地震后,很多网友痛骂地产商,说他们捐得少,为富不仁。

  网上有个调查,95%的网友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不满。我们所有的老百姓对于地产业这么仇视是什么道理?地产本身可恶吗?没有这么简单。

  潘石屹讲了一句话,他说地产业所有的这么多的负面形象有几点理由:第一,财富排行榜大概有一半都是地产商;第二,普遍的认为地产是暴利行业;第三,腐败的官员通常与地产开发有关。

  难道你们会对制造业这么痛恨吗?你们有没有谁痛恨过索尼呢?你们痛恨过三星吗?你们痛恨过比尔-盖茨的微软吗?你们痛恨过制造奶茶的小工厂吗?好像不会吧。为什么中国人的焦点总是针对地产商?

  潘石屹那句话讲得太到位了,中国一半的富豪都是搞地产的。但全世界500强里面大部分都是制造业跟银行,比如说通用电气、微软、花旗银行等等,搞地产的很少。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富豪一半都是搞地产的呢?这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有重大的偏差。

  今天中国的经济不是单纯的过热,而是有的部门过热,有的部门过冷。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那是因为资本的短视行为。我们最近不断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得处在过冷部门的制造业更不想干了,因为日子艰难,再加上汇率的不断调升,日子更难过,所以他们更不想干了。那怎么办呢?他们就拿起制造业资金去过热的部门炒楼去了。

  最近又出了“海尔现象”,从事家电制造业的海尔,也搞了150亿的资金跑到过热的房地产部门,自己去当开发商去了。所以今天中国处在一种特有的、同时过热跟过冷的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我们发现一个可怕的现象,那就是箫条的制造业部门,它的资本不断流向一个过热的地产部门。有些制造业的业主自己去买楼,或者像海尔一样跑去当开发商。

  而这才是为什么今天中国的富豪排行榜一半都是地产商的原因,因为地产就是一个过热的部门。目前整个国家的资本从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了一个畸形的房地产行业,这是与国际完全不接轨的,因为世界500强当中,大部分都是银行以及制造业,只有中国是极其特殊的,在这种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我们的地产业过度发展。

  有人可能会说,过度发展好像也没什么不对,毕竟是市场行为。这我们就得分析地产业的特殊性了。我们不恨制造业,因为制造业要靠资本、人力和技术才能赚钱,而地产业不是,地产几乎什么都不要做,就可以赚钱。

  举个例子,像这些开发商过去拿到一块地,比如说一亩60万的地,他放到手上,什么事都不要做三年之后就可能赚200万,从60万一亩到200万一亩,这个差价谁给他的?是全社会的老百姓,是由于经济进步的结果使得土地增值,但是谁享受到增值的成果呢?开发商。三年前买的地,放两三年之后赚两三倍,凭什么?老百姓辛勤劳动创造出一个繁荣的社会之后,土地值钱了,地产商就发达了,社会进步的结果让地产商赚到这笔钱。所以对地产商而言,你的财富所以增加,除了少部分是你个人的努力之外,大部分是社会的进步,而你独占了这些好处,这个才是社会仇恨的来源。

  在当今中国,在同时过热跟过冷的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我们的资本由辛苦的制造业转到了容易投机的房地产业,这种转向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而言是极其不利的。为什么不利?你千万不要迷信自由经济,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自由经济,如果你放任资本如此流动的话,到最后我们国家经济会产生重大问题.



  结语:对房地产,以前觉得机会巨大,而且还认为这一轮调整大概到明年就会结束了,但是我现在发现我应该是被房地产现在的暴利冲昏了头脑,也许这一轮房地产的调整时间比我想象的要长得多,有专家做过一个统计,房地产的周期是18年,上涨的周期大概是10——12年,这一轮房地产的周期从1998年开始,到今年正好十年,房地产的上涨趋势一旦改变,调整不是那样容易结束的.

  上面是从技术上去分析这个问题,从实际的情况看,房地产也没有那样容易结束调整,就我身边的人来看,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那种有房的人一般都有几套房子,而需要房子的人,根本买不起房子。很多人说中国对房地产的需求是刚性的需求,但是在现在这样的房价下,这样的刚性需求在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这一轮的调整也许以为着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时代的结束,即使下一个上涨周期来临,也不可改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0db8b0100a5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