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

刘建位:巴菲特一生只为自己最仰慕的人工作过

巴菲特一生只为自己最仰慕的人工作过

21世纪网 刘建位 2011-11-17
核心提示:巴菲特曾一直和自己的偶像联系了3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进入偶像的公司工作。

 

经常有学生问巴菲特:我该去为谁工作?

巴菲特总是回答:去为那个你最仰慕的人工作

巴菲特是这么说的,他自己是这么做的吗?

是的。

当年他宁愿一分钱工资也不要,也想为自己最仰慕的人工作。

尽管如此,他的偶像也拒绝了,但是巴菲特毫不气馁,决不放弃,一直和自己的偶像联系了3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进入偶像的公司工作。这段工作经历,是他一生取得巨大投资成功的最重要的起点。

欲知详情,听我慢慢道来。

1950年,巴菲特大学本科即将毕业,他一心想上名校哈佛读研,却在面试中被拒,因为哈佛培养的是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专家。可是巴菲特从小到大只想成为一个股票投资专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望之余,他去书店闲逛,偶然看到一本新书,《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作者是格雷厄姆,这是第一版,出版于1949年。

巴菲特打开一读,猛然顿悟投资的真谛。他回忆说:“我以前涉猎的内容无所不包,我收集图表、阅读各种技术知识书籍。我倾听各种内部消息。后来我才读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人》,这就好像见到了光明”。

过了35年,巴菲特回忆起往事,仍然非常激动:"对我来说,读到这本书,就像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的圣徒保罗一样。"(Omaha World-Herald, March 24, 1985 P83).

巴菲特读了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六祖慧能听到《金刚经》一样,心即开悟,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去拜到格雷厄姆门下学习真正的投资成功之道。

经过努力,巴菲特终于申请成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读书。他很快就发现,选修本的课是他一生中最明智的投资决策之一。“格雷厄姆老师很有想像力,他的思想引人入胜。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老师。”

1950­­-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期间,巴菲特如饥似渴地钻研着格雷厄姆的这些理论。毕业时他,得到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执教22年来唯一给过的“A+”。

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快要毕业,巴菲特也开始找工作,他只有一个想法,做自己最喜欢的投资工作,那么自己应该进入哪家公司做投资工作呢?他只有一个想法:进入格雷厄姆的投资管理公司,为自己最仰慕的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工作。

获得硕士学位后,巴菲特向格雷厄姆的投资管理公司工作,如果需要的话,他愿意一分钱工资也不要。巴菲特后来开玩笑地回忆说:“格雷厄姆老师习惯性地算了价格与价值比,然后说:不。”

巴菲特又接着认真地说,他认为格雷厄姆太客气了,并没有告诉他真正的原因。后来格雷厄姆曾暗示地向巴菲特提到,他当时更愿意把工作机会留给年轻的犹太人,因为他们想在华尔街找份工作实在太难了。虽然如此,格雷厄姆还是向巴菲特保证替他留意在华尔街上别的公司找一份工作。

但是巴菲特只愿意为自己最仰慕的人工作,而不愿意为其他任何人工作。

在投资上巴菲特仰慕的是格雷厄姆之外,在生活中他最仰慕的人是自己的父亲。于是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到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做股票经纪人。

尽管申请工作被老师拒绝,巴菲特却从来没有放弃。

他继续和格雷厄姆保持通信联系,主动要求为他做些特别的证券分析研究工作。就这样一直努力了三年。不过他在这三年期间找到心爱的女友,结了婚,生活上收获很大。

1954年巴菲特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终于来了。格雷厄姆写信通知他可以到公司来上班了。巴菲特唯恐格雷厄姆会改变主意,马上就从奥马哈赶到了纽约报道上班,甚至对工资问也不问。

巴菲特说:“我知道格雷厄姆老师会给我一个合理的工资”。到公司上班后,他发现自己的工资高达每年12000美元,当时足够24岁的巴菲特在纽约郊区怀特・普米恩斯租一幢带花园的公寓并养活已经怀孕的妻子了。

1956年,格雷厄姆宣布退休,投资公司解散。巴菲特带着他从格雷厄姆那儿学到的投资真经和投资经验重返奥马哈,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合伙公司,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投资生涯。

巴菲特只为自己的偶像格雷厄姆工作过,从此之后只为自己工作。

巴菲特一直强调向格雷厄姆学习为格雷厄姆工作对他有多么大的影响:

“我最重要的思想来自于格雷厄姆”。

“除了我的父亲外,本・格雷厄姆理所当然地比任何人对我的商业生活都有着更大的影响”。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88年报中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格雷厄姆所教的投资原则:“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管理中,查理跟我运用的是格雷厄姆与多德所教的原则,我们的成功正代表着他们心血的结晶”。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2000年报中再次怀念他的恩师和挚友格雷厄姆:“又到了怀旧时间,50年前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学习格雷厄姆教授的证券分析课程。在此之前的十年里,我一直盲目地热衷于分析、买进、卖出股票。但是我的投资业绩却非常一般。从1951年起我的投资业绩开始明显改善。但这并非由于我改变饮食习惯或者开始运动。唯一增加的新的营养成分是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原因非常简单:当时在大师门下学习几个小时的效果远远胜过我自己过去十年里自以为是的天真思考。格雷厄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老师,更是一位难得的挚友,他对我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可见他对格雷厄姆有多么仰慕:

“格雷厄姆是我所认识的人里面最聪明的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dx4o.html

旅日杂感(四):奢侈品行业的股票并非都奢侈

旅日杂感(四):      

                奢侈品行业的股票并非都奢侈

 

                             李 剑

 

    日本的银座大街,实际上就是奢侈品一条街.从一丁目到八丁目,满眼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品牌开设的专卖店.

    日本是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在日本旅游,容易关注奢侈品这个特殊的行业。

    在投资人眼里,奢侈品行业与独家专利特效药品、稀缺的自然资源、文物艺术品这四大板块,并称为最具提价能力的四大投资品种。是的,容光焕发的美丽无价、高贵显赫的身份无价、飘飘欲仙的心理满足无价。奢侈品行业的这一特性对投资者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抗通胀”。所以,投资大师巴菲特先生对企业的定价能力极为看重,甚至认为它的重要性超过企业内部的卓越管理。价值投资者理所当然要在奢侈品行业中寻找好的投资对象。

    然而,翻看一下世界顶级的奢侈品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和股价升幅,却会感到有些遗憾。尽管最近几年由于亚洲购买力飙升,它们的利润与股价齐飞,远远打败金融地产等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但放远到20年这样的长度,这些世界超级大品牌的股票,并不象它们的产品和市场地位那样奢侈和响亮。不管是法国的LV、欧莱雅、保乐利加、英国的帝亚吉欧、巴宝莉、德国的奔驰、宝马,还是瑞士的历峰集团、美国的雅诗兰黛、雅芳、雅顿、意大利的古驰、日本的资生堂,等等,其20多年来的利润增长和股价涨幅都不如中国一些品牌消费类的顶尖企业。比如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团法国的LV公司,股价20年来仅上涨了6倍;号称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收购了古驰、彪马等集团的法国PPR集团,则股价20年只涨了4倍(不含分红);世界最大的烈性酒集团英国的帝亚吉欧,20年来股价仅从500英镑涨至现在的1300英镑,涨幅不到两倍(不含50%左右分红);第二大烈性酒集团法国的保乐力加,股价20年来也只上涨5倍(不含分红);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被法国权威财经媒体《财经报》评为法国25年来表现最佳股票的欧莱雅公司,股价自1990年到2010年也只涨了13倍(不包括近50%的股息支付);最近几年在新兴市场开拓较好,利润增长最猛的雅诗兰黛也只是最近4年股价涨了5倍。要论10年以上的平均涨幅,也还是5倍左右。除了法国的爱玛仕因在2001年就开始被路易威登公司秘密收购造成股价暴涨外,国际大品牌的奢侈品企业,绝大多数都不象中国的并不太高端的品牌快速消费类公司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烟台张裕、贵州茅台等等那样牛气冲天,利润和股价增长在30倍以上,最高甚至到150倍以上。如果不是这几年中国在“救”资本主义,新兴市场的人们大买特买西方的奢侈品,它们的平均业绩增长还会更差。

    我想,除了西方国家内需不足而新兴国家高速增长之外,其他答案就在于成本。

    最大的成本在于并购。那些奢侈品超级集团,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收购其他成功的品牌,或者壮大自己,或者消灭对手。在LV旗下,已经拥有五、六十个顶尖品牌,横跨多个行业。每次并购都要花费巨资,都有品牌溢价。买回来以后或者大幅提取商誉折旧造成利润大减,或者忙于打理大大增加管理成本,或者闲置不用造成巨大浪费。公司确实做大了,市场份额确实做多了,但股东的回报却减少了。投资者应从这里得到启发,不要对那些品牌众多、规模巨大,然而华而不实、大而不强的企业太感兴趣。多元化的扩张容易形成低成长的帝国,疆域辽阔,却中心难觅,发展蹉跎.好好地把自己最具优势的产品做好,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利润高速增长才是让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事情。

    其次的成本还有:大部分的奢侈品公司,都有着高昂的税负,消费税往往在30%以上。还不包括其它种类繁多的税负;

    第三是巨额的广告支出。这一点谁都看得清楚。它们是电视广告的明星,是所有媒体的最爱;

    第四是巨大的研发费用。我们常看到一些奢侈品公司说他们拥有数以千计的一流的科学家或设计大师,拥有多少多少在世界各地的研发中心。但我一看到这些介绍就会条件反射一般想到天文数字的开支;

    第五是人工支出。由于强调工艺而不能批量生产的高额人工支出是一种特殊成本。而欧美国际大牌企业的高管和部门经理,其年薪是司空见惯的高额成本。年薪几千万美元和欧元的不在少数,一个地区的销售经理年薪也在几百万美元和欧元左右。而中国企业的高管还在学习之中,一般员工的工资比较而言是出奇地便宜。贵州茅台酒厂和云南白药药厂的工人,年工资恐怕不到法国、日本奢侈品企业本土工人收入的十分之一。就算它们纷纷在中国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开厂降低人工成本,也不能有效解决高管年薪过高的问题;

    再加一条,第六,就是在银座看到的开店营销成本。这个行业中的化妆品、服装箱包和手表、金饰等商家,必须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和房价最昂贵的地段开设店面,便宜了还不行。你不能想象一个世界大牌在穷街陋巷开设店面的样子。此时此刻我走在银座的街头,更能感受到银座地价的昂贵。此地最贵的时候是一个平方米卖到3000万日元。现在虽然便宜了不少,但店面昂贵仍不是一般企业可以问津之地。

    当然,就开店成本而言,奢侈品行业中也有例外,比如烟酒和药品等就不需要在最繁华的地段去租最贵的店面。这种差别也能给投资者启发,要在奢侈品行业中努力寻找营销成本低的公司。

    所以,不是所有的奢侈品公司都有真正的提价能力。所谓的自主定价权还应该包括成本控制力。

    想来想去,还是佩服巴老先生买喜诗糖果的眼光:年年象奢侈品一样提价,却没有香水、烟酒等特殊行业的税负,也不需要继续投入多少固定资产;由于年复一年生产同样的产品,也就不需要时常投入巨额资金拼命研发、从而也不需要高薪聘用高精尖的人才、更不需要租用昂贵的店面,甚至广告费也花费不多,等等。它虽然不是很大,却总是给股东带来最满意的回报。

 

                         2011年10月于日本,11月补写于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ce9290102dw2x.html

历届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李剑评论:

    至今,经注册的中国企业有三千多万家,其中大多数存活不了五年.现在仍然活跃在商场上的不过几百万家.能够在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不过一百家左右。在这一百家当中,有五家获奖两次,更是难能可贵。它们是贵州茅台、五粮液、兖州煤业、青岛海信、三菱电梯。

   在投资人眼里,股票同学生一样,应该有“三好”。这三好是公司好、行业好、价格好。在“公司好”中,首先应是产品好、质量好,其次才是营销好等等。读过吴晓波先生名著《大败局》的人,不能不对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依靠营销险招一时显赫无比的保健品企业,最终落得大败而归的结局的故事印象深刻。希望我们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始终以产品质量为生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历届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全国质量奖是在借鉴美国的国家质量奖标准“波多里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础上,于2001年设立的,代表着中国质量管理的最高荣誉。为了树立追求卓越的典范企业,激励和引导我国广大企业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为顾客、企业及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实现卓越绩效,提升企业乃至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从2001年开始,中国质量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启动了全国质量奖的评审工作,评审依据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 19580-2004)。

    2001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港务局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

    2003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出租汽车分公司

    2004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卷烟厂

    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网通集团天津市通信公司

    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2005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建设集团公司

    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

    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海外装饰工程公司

    2006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宝石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天津港石油化工码头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工厂

    2009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2010年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2011年全国质量奖获奖名单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氧气有限责任公司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
    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
    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港务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总体设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