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一个双重存活者偏差的实例?

    建议在阅读本文之前,先阅读《巴菲特的成功不可靠?》一文。
    虽然我曾经读过纳西姆・塔勒布先生的著作,但却忽略了他早已评价过《邻家的百万富翁》,因此才有了怎样才能富裕起来》那篇文章。而当我还是写了并且发表了,这才知道与纳西姆・塔勒布先生有那样大差距。
    以下是纳西姆・塔勒布先生的观点。
    塔勒布先生说,《邻家的百万富翁》是一本“谬误百出但读来有趣的书”,因为它“试图找出富人常见的一些特质”。他说,这两位“专家”检视了一群目前有钱的人,发现这些人不可能过着奢华的生活,因此他们被称为“聚财者”,就是愿意延后消费以便累聚钱财的人。
    但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却来自“简单但有违的事实”。这个事实是,这些人看起来比较不可能像是非常有钱的人。如果是有钱的人,他们的生活就会很花时间,找时间去买时髦的衣服,熟悉波多尔葡萄酒、认识昂贵的舞厅。因为所有这些费时甚多,因而无法将心力放在真正该放的地方,所以就可以累聚财富。因此这本书给塔勒布的启示就是,外表看起来不像是有钱人的人,最有可能是巨富。反之,那些言谈举止看起来很有钱的人,则财富流失很快,且难以扭转。
    塔勒布先生不觉得累聚财富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地方。“尤其如果一个人笨到不懂得靠财富获取一些有形利益更是如此;除非他经常数钱而感到其乐无穷。”塔勒布声称他可不想成为像沃伦・巴菲特那样的亿万富翁,“而牺牲个人嗜好、知性的愉悦以及平常的生活品质”。他说,“如果必须养成斯巴达,甚至更穷酸的习惯,一直住在首次购买的简陋屋子里,我看不出成为巴菲特有什么意义。”因此,盛赞巴菲特那么富有,生活却如此俭朴,塔勒布“不懂得是为了什么”。如果俭省度日是最终的目标,那么巴菲特“应该去当僧侣或社会工作者”。
    塔勒布告诫我们应该记住,“致富纯粹是自利,不是社会行为。”因为资本主义的优点在于社会能够善用人们的贪婪,而不是他们的善行。所以不需要颂扬这种贪婪为一种道德或知性成就。塔勒布说,除了索罗斯等极少数例外,他对有钱人缺乏好感,因为成为有钱人不是一种道德成就。塔勒布说那些“聚财者”,愿意延后消费以便累聚钱财,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这种策略无可否认或许能够奏效”。但是这种好处“似乎言过其实”。细读这本书的论点,他们的样本包含了“双重的存活者偏差”。也就是说,“他们是错上加错”。
    第一个偏差是,作者没有试着去修正他们的统计学,在他们富人的样本里只看到赢家。他们没有提及累聚错误东西的聚财者,比如努力积攒即将贬值的货币,以及后来破产的公司股票,也看不到他们提及有心人是因为幸运才能投资致富。
    第二个偏差属于归纳法的问题。他们的题材专注于历史上不寻常的事件,如果接受他们的论点,就等于接受资产价值目前的报酬不变。塔勒布举例说,1929年股市大崩溃前,投资者也是普遍这么认为的。当2004年塔勒布在撰写《随机致富的傻瓜》那本书的时候,资产价格出现了有史以来声势最浩大的多头市场,资产价值激升。如果在1982年投资1美元买股票,那么到2004年可以增长约20倍,这还只是一般股票而已。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从资产价格的膨胀中赚到钱。但是,在市场涨势没有那么强劲的期间,运用相同策略投资的人,最后获得的成果肯定不同。假如那本书写于1982年或1935年,那么其内容就绝对不一样。在1982年,股票价值得经过通货膨胀的长久侵蚀;而在1935年之前,人们又对股票市场的兴趣索然寡味。假如美国股市不是唯一的投资渠道,这些聚财者把钱省下来,不去买昂贵的玩具或度假滑雪,而是像塔勒布的祖父那样买黎巴嫩的国库券,或者是像塔勒布的同行那样向米尔肯买垃圾债券,他们的命运将如何?再把历史往前推,假如这些聚财者像塔勒布的曾祖父那样买有沙皇尼古拉二世签名的俄罗斯帝国债券,或者是买20世纪30年代的阿根廷不动产,那么下场将如何?
    最后的结论是,“我们经历的现实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历史中的一个”, 但是,“我们却误将它当做最具代表性的,忘了还有其他可能性”。简言之,存活者偏差就是指“表现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见”,而输家却没有现身。这种错误连专业人士也不例外,有时甚至更为严重。
    写到此处,我忽然想起沃伦・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商学院的那次著名演讲。如果依据塔勒布的思想,巴菲特在演讲时列举出格雷厄姆-多德部落里的那几位“居民”,也绝对是有问题的。因为巴菲特所列举的仍然只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忘了“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就像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那样的价值投资者——看起来怎么也像是一个“双重的存活者偏差”。   
    

巴菲特的成功不可靠?

 巴菲特的成功不可靠?
    纳西姆・塔勒布曾表示,沃伦・巴菲特的成功不如乔治・索罗斯的成功那样可靠,因此塔勒布“不会在巴菲特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索罗斯拥有200万次有记录的证据,表明他的成功绝非巧合,远多于巴菲特。索罗斯的成功更加可靠。我不是说巴菲特不具备能力,我只是说,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的成功不是机缘巧合的结果。”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对此深感疑惑,直到最近,我读了他的著作才知道,他有这种看法并非偶然。 

    索罗斯之所以受到塔勒布的高度赞赏,是因为在索罗斯身上有一种优异的“特质”——这也是塔勒布愿意追随索罗斯的地方:他的信念完全不受“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观念束缚。也就是说,索罗斯可以相当快的速度修正自己的意见,即使别人提醒他先前的立场如何,他一点也不会觉得难堪。如果要问什么事情改变了他的心意,他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个叫侯让(Jern Manuel Rozan)的交易员在他的一本自传中举证:有一个周末,索罗斯在与侯让打网球休息时明确表示非常看坏后市,并且还说了一连串让侯让听不懂的道理。仅仅几天后,市场猛涨,屡创新高。侯让担心索罗斯建立的头寸可能赔钱,于是在下次打球问他是否有所损失。不料索罗斯却说,“我们大赚了一票。我改变了主意,不但回补了空头头寸,还建立起很大的多头头寸。”还是这个叫侯让的人,20世纪80年代末,索罗斯曾给侯让2000万美元去投机,侯让借此创立了一家交易公司。几天后,索罗斯到巴黎,他们共进午餐时聊到市场,侯让发现索罗斯的态度变得相当冷淡。之后,索罗斯把钱全部撤回,没做任何解释。相对于索罗斯,巴菲特在塔勒布眼中只会“死守”自己的观念——安全边际以及只买便宜货——“直到踏进坟墓”,也绝对不会以相当快的速度不断修正自己的意见。这又如何得到塔勒布的赞赏呢?假如有一幅画,当初是以2万美元买进的,由于艺术品市场欣欣向荣,现在这幅画涨到4万美元。如果你没有这幅画,你会依当前的价格买进吗?买进,就是“路径依赖”,否则就不是。巴菲特有“路径依赖”吗?答案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塔勒布一直专注于研究运气、不确定性以及概率。因为他出版了《黑天鹅:极小概率事件的影响》一书而声名远著。塔勒布认为自己就像真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古典主义者,而且迄今仍然沉湎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之中,他所崇拜的英雄大多是文学人物。作为一个交易员,他却极力避开媒体、电视和报纸,不喜欢闲谈,视闲谈如同瘟疫。与索罗斯一样他也以身为交易员为耻,只希望把交易当做知识生活的一个小小延伸。对有钱人从不为其所动,也从不以他们为榜样,这是因为他认为迅速致富的人经常带有铜臭味。他的基金公司Empirica专门不断地购买低价的卖方期权,而这些都是别人看起来永无翻身之日的期权,但是塔勒布只赌它可能发生,并且喜欢偶尔一次来个大丰收。他没有从事复杂的数学模型演算,甚至从不研究基本面和技术面的问题。建仓之后的任务是出去滑雪、听音乐,耐心地等待着一次谁都没有意料到的暴跌,来成就他的财富梦想。尤其是2001年以来,两次成功的交易使得他名声大噪。第一次是2001年,他在“9・11”之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直到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纽约世贸大楼。结果是一夜暴富。第二次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他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业界称他是“像买彩票一样的做股票”,并且他是每买必中,每中必是头奖。而一般人买彩票,大都只是在做贡献。据说他有一位身为数学分析大师的好朋友来看他,听说了他的投资组合后大为惊讶。他说道,“塔勒布,除非有一架飞机撞进了我们的办公楼,否则你的投资简直就是慢性自杀。”塔勒布当然用不着去慢性自杀,因为他绝非赌徒,而其成功也绝非只是运气。不过,塔勒布目前已经功成身退,现在是每天靠写回忆录来打发时光。

    塔勒布认为黑天鹅事件几乎能解释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金融市场、商业、经济,甚至我们的生活都由这些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主导。塔勒布在回答《麦肯锡季刊》的专访时说,“我这本《黑天鹅》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应该考虑未知事件、考虑到未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您想像不到,但又会让您付出高昂代价的事件。”由于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件所发生的几率实际上要比想象的高得多,因此塔勒布认为,大多数所谓成功者实际上只是随机性运气的结果,当然也包括了巴菲特在内。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关系,最近几年,关注“黑天鹅”的人似乎越来越多,有些人甚至到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地步,以至于完全丧失了主动出击的勇气。其实用不着如此。塔勒布同时也指出,“第一,对于正面的黑天鹅,应当勇于去承担最大的风险,因为如果决策失误,您所付出的代价很小,但如果决策正确,收益却十分丰厚。第二,尽量避免与负面的黑天鹅扯上关系。”在《随机致富的傻瓜》一书中,塔勒布针对随机事件的问题,直接建议人们最好的方法是“掌控自己的命运”。

    不过我认为,巴菲特是掌控自己命运最好的人。因为过去“30年来,没有人能够正确地预测到越战会持续扩大、工资与价格管制、两次的石油危机、总统的辞职下台以及苏联的解体、道指在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者是国库券殖利率在2.8%与17.4%之间巨幅波动。”不过确实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却从未让巴菲特从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投资哲学——安全边际“造成丝毫的损伤,也从来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的企业看起来有任何的不妥,”巴菲特在1994年致股东信中写道,“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运用资金的态度,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发生,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恐惧虽然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在往后的30年间,一定还会有一连串令人震惊,也就是黑天鹅的事件发生,那又怎么样?“我们不会妄想要去预测它或是从中获利,如果我们还能够像过去那样找到优良的企业,那么长期而言,外在的意外对我们的影响实属有限。”

    大多数投资者总是以相当快的速度“修正”自己的意见。他们往往不是“死守”得太少,而是“修正”得太多;不是交易得太少,而是交易得太多。对比索罗斯或塔勒布与巴菲特的方法,索罗斯或塔勒布的方法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显然难以效仿,而巴菲特的方法则可能更容易学习一些。尤其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更是制衡“黑天鹅”的有效武器。由于塔勒布总是用他的黑天鹅去解释许多事情,同时他又认为许多人的致富或者成名只是凭着运气。因此,尽管巴菲特拥有过去40多年的投资纪录却仍然不如索罗斯的成功那样可靠,尽管有198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那次著名的演讲却依然不能证明什么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与索罗斯拥有200万次的交易记录相比,巴菲特只打“20个洞”的做法确实无法证明他的成功不是机缘巧合的结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0grno.html

朱利安・罗伯逊:价值投资的悲歌


朱利安路罗伯逊:价值投资的悲歌

                                 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

    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是身为“教父级”的人物,以精选“传统价值型”股票而著称,偶尔也介入债券与外汇市场一试身手。他的所谓“价值型”股票是指盈利前景良好、被市场低估价值的传统型工业股票。罗伯逊曾经取得极其辉煌的业绩,但却是因为“价值投资”而败北的第一人。

    罗伯逊的老虎公司创建于1980年,当时他凭自己的200万美元和别人投资的600万美元起家,在对冲基金业创造了很少人能与之匹敌的骄人业绩。20年来老虎公司的年平均盈利高达25%,换句话说,当时投资10万美元,后来变成800万美元。到1998年的夏天,老虎基金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高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而罗伯逊自己也赚到了约15亿美元。

    但是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老虎公司在一系列的投资中失误,从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日元对美元的汇价一度跌至147:1,出于预期该比价将跌至150日元以下,罗伯逊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卖空日元,但日元却在日本经济没有任何好转的情况下,在两个月内急升到115日元,罗伯逊损失惨重。在有统计的单日最大损失中,老虎基金一次亏损了20亿美元。到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机上累计亏损近50亿美元。1999年,罗伯逊又重仓美国航空集团和废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两个商业巨头的股价却持续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创。从1998年12月开始,近20亿美元的短期资金从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总共有50亿美元的资金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资者的撤资使基金经理无法专注于长期投资,从而影响长期投资者的信心。到2000年3月,罗伯逊在老虎基金从230亿美元的巅峰跌落到65亿美元的不得已的情况下,宣布将结束旗下六只对冲基金的全部业务。老虎基金倒闭后对65亿美元的资产进行清盘,其中80%归还投资者,朱利安・罗伯逊个人留下15亿美元继续投资。       

    业内人士对于老虎基金的失败一般归结于投资者的不断巨额赎回造成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因为罗伯逊的性格固执的经营理念和独断专行的管理作风有关,因为罗伯逊太坚信自己的“价值型”投资战略,以致犯错误的时间太长了,最终招致失败。罗伯逊一直以投资“价值型”股票见长,最不擅长的领域就是高科技股。即使在高科技股炙手可热的日子里,老虎基金也只拥有少量的微软、英特尔和三星电子之类的股票。不过,狂热的科技股泡沫最终导致老虎基金无法赚钱。不仅老虎基金如此,当时股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价值投资者也都遭遇重创,而且严重的是这股投机热潮似乎根本没有结束的任何迹象。这是价值投资者一段最为艰难的时光。即使是沃伦・巴菲特的公司股票在1999年也几乎下跌了32%。不过巴菲特还是继续关注并买入能够真正给投资者带来真实利润的公司。

    罗伯逊自己的解释是已经没有能力找到可以实施价值投资策略的地方,因此再也不能提供给他的投资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并且,随着投资者不断大量的赎回——19个月内赎回77亿美元以上,相当于超过基金资产的1/3, 最后迫使罗伯逊关闭整个基金。罗伯逊曾预言:科技股崩盘将是美国股市最惨烈的一页,后来事实也果然如同他所预言的那样。虽然“价值型”股票终究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只是还没等到这个时候,罗伯逊自己先“惨烈”了。当罗伯逊收拾行李回家,没事可做的时候,市场狂热大潮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了。仅仅在几周以后,科技股暴跌,投资者伤亡累累——真可谓是价值投资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幕。

    而与此同时,另一著名的基金经理比尔・米勒,却因为采取与罗伯逊相反的策略而得以幸存。 20世纪90年代前期,米勒很少持有科技股,只是到了后期才大幅超配科技股。1993年,当科技股遭遇大量抛盘时, 米勒以极佳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这些公司包括戴尔、诺基亚以及Sun公司。1996年年底,当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在线即将破产时,米勒又买入了美国在线。米勒认为,正是因为他通过超配科技股,使得他们避免了许多价值型投资者在90年代遭遇的尴尬境地。从这一点上看,罗伯逊确实“落伍”了。当然,落伍的并非只有罗伯逊一人,大名鼎鼎的沃伦・巴菲特也明显落伍了。当时的一个刊物封面上甚至登出“沃伦你怎么了?”的字样 ,皆因他顽固坚持己见:拒绝投资科技股。但是为什么巴菲特拒绝投资科技股却依然风采如旧,而罗伯逊却何以失败告终了呢?

    丹尼尔・斯特奇曼在他的《从800万到200亿》中写道,当罗伯逊坚信价值哲学时,他的投资者却放弃了希望。罗伯逊知道价值投资策略最终会得到报酬,但是他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得到,尤其是他的投资者,在他一次又一次交易和亏损之后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于是结果就像罗伯逊写给投资者的信那样,只好下定决心清算投资组合,将余下资金还给投资者。更多的人认为,在那一段岁月里,价值型股票的市场表现与成长型股票相比非常差劲,因此价值投资不再流行。财经记者彼得・色瑞斯认为,罗伯逊可能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投资家,但是他的投资方式暂时行不通。而另一位研究者盖瑞・外斯则直接指出问题的实质,“一分钱压倒英雄汉——是现金而不是市场打败了朱利安・罗伯逊”。

    罗伯逊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继续大力赞扬“价值股”的投资价值,将一些投资者远离“价值型”股票的行为斥之为非理性。但他依然自称并不后悔,说没有必要冒险拿投资者的钱放到看不懂的高科技股中去。遗憾的是,虽然“价值型”股票后来又赢得人们的青睐,然而罗伯逊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守到这一天。据说罗伯逊在后来的一次晚会上差点掉了眼泪,这位1.83米的汉子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这足以让人扼腕长叹——一曲价值投资的悲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0kw4i.html

国内缺乏标准 国际市场中药的价格超便宜

    中药材的种植和流通现状与下游的工业化应用需求还存在比较大的脱节,可以说上游还停留在明清时代,而下游早就是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因此了解这个上游的现状对于理解康美药业的布局是有帮助的。

   

随着一些中药材被炒到天价、农民用硫黄熏蒸当归被媒体曝光等事件的热炒,让中药材管理、中药材质量等业界多年难以解决的顽疾一下子展现到了世人眼前,而这无不与药材市场有关。

  传统到现代
  中药材市场艰难的一步
  “我们现在的中药材市场缺乏规范、缺乏管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周雷的话一语中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药界多年来一直在讨论中药材市场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问题,我国政府在1996年更是对全国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了一次伤筋动骨的重新洗牌,以进行规范和整顿,原有的117家中药材市场只保留了17家。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中药材市场仍然没有走向现代化。周雷说,“我们去年对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了一年的实地深入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市场基本还是一个原始、传统、落后的农贸集散市场。”有的市场人员表示,“甚至还不如100年前清朝的药材市场”。
  过去,我们的老祖宗常说,中药不到蕲州不成药、不到禹州不成药、不到安国不成药、不到樟树不成药……而现在,在国际上是,中药不到日本、不到韩国、不到台湾,不叫药。为什么我们的中药材在国际上被当草卖,而人家的药却当精品卖?这一现象值得业内人士扼腕叹息和反思。
  信息不沟通。“都什么年代了,17家市场之间信息不沟通,还相互保密,农民种药信息也不沟通。”说起中药材市场当今的状况,周雷感叹道。
  据了解,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涉及十几个部委,联合管又都不管。有的地方政府由于拿不到市场税收干脆放任不管。
  正是由于管理混乱、没有统一标准、信息不流通,如今的市场才会掺杂使假横行、炒作现象严重。
  多年前就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中药材交易要搞电子商务,但对于一个不规范的农贸市场来说,周雷认为,“走向现代化的过渡时期恐怕还要很长的时间。”

  集与散
  搞现代化仓储物流也要有个性定位
   当前,一些中药材专业市场正在进行改造,有的提出建立“中药港”、有的提出建立“中药试验区”。周雷表示,重要的是如何加入内涵。
  “虽然一些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改造,盖起了漂亮的房子,但走进去一看,还是砖头、木板做货架,堆着用麻袋装的药材,没有计算机。中药材市场现代化,应该是现代化仓储物流市场,实行电子交易。”周雷说。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周洵谈起对市场的调研时说,目前的中药材市场,还都是农贸交易市场,就是卖药材,没有各自的特色。一些投机商将药材拉来倒去,比如亳州的亳芍,今天广西玉林价高了就拉到玉林去,明天安国价涨了又拉到安国,过一阵儿亳州缺货了又拉回来,在运转中亳芍的价钱就被抬高了。一种药材多时可被拉来拉去五六次。药材价高了,药农并没有赚到钱,政府也没有获得税收。
  “要将现在的中药材的农贸交易市场转变为现代化仓储物流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定位。我们通过调查感到,现在所有市场不论现在、还是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方向基本都是一样的。17家市场如果都按共性去发展,可能有的市场将来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当代物流是一个集散的概念。集什么?散什么?各个市场要结合自己周边的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市场之间的关系分析寻找,而不应像现在这样将天南地北的药材都弄到自己这里再往全国散。不能只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应该寻找外延,考虑与种植业和下游产业怎么衔接。”周洵解释说。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提出,药材市场要以地产药材为主,其他药材为辅,这样的市场才有生命力。
  蕲春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7家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近日在湖北蕲春采访期间了解到,蕲春正在开展李时珍国际医药港建设。
  当地政府对这一点看得很明白。他们认为,发展中药经济,产业化是方向,贸易物流平台是支撑。因此,2009年,他们以蕲春中药材专业市场迁址重建为契机,确立了构建大平台、打造大药市、促进大流通的思路,开始探索一条品牌引领、项目支撑的发展路子。
  2008年,生于蕲春、在深圳创业成功的黄凤金董事长精心策划的“湖北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提出打造长江中下游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大别山道地中药材采购基地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药材、医药和健康产品商贸物流平台,延伸李时珍中医药产业链。并且全面带动大别山地区3省19县市和长江流域天然植物药物种植基地的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中药材加工业的大发展。她设计的项目与湖北省和蕲春县的产业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并被湖北省列为“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在中药领域摸爬滚打45年的杨兴国,现任医药港总经理。他说,湖北中药材资源居全国第四、收购量居全国第五,除了蕲春道地药材蕲艾,还有全国叫得响的英山、罗田的茯苓、天麻,利川的黄莲,板桥的党参等几十个地产道地药材,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就是要做好这些地产药材大品种,依托李时珍这个“独一无二”的品牌,构建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集散基地、中药和健康产品加工基地和贸易物流基地、中医药健康文化休闲旅游基地,这样就可形成一条完整的李时珍中医药产业链。
  蕲春县委书记徐和木提出,蕲春中医药产业链将充分利用湖北“九省通衢”国际流通大平台的贸易优势、人才和信息优势,向品牌化、基地化、科技化、现代化、集群化战略聚集。
 
   堵与疏
  市场科学管理手段要用好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调查,目前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组织结构各有不同,有股份制、也有个体,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怎么改造、怎么发展,缩短走向现代化这个周期?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标准,上升至国家和国际标准。”周雷认为。
  周雷说,湖南廉桥药市过去乱得要命,掺杂使假现象严重,由于客商都不愿来,市场经营人员越来越少,只剩200多户,年销售额2亿~3亿元。2008年当地政府派人来领导,民主选举管委会,管委会成员按公务员待遇,发工资,并与经营户签订合同。3年来市场变了样,造假的人越来越少了,市场经营户还互相监督,自觉维护市场声誉。市场规范了,客商来得多了,效益也好了,去年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经营户超过了1000户。政府还引进深加工企业,税收达到近5亿元。
  “规范化管理很重要。如果没有统一标准,搞仓储物流不可能、电子交易也不可能。我们已与李时珍国际医药港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将指导并帮助他们确定发展规划和定位,设计适合的运营模式。同时,在建立产品标准、产业规范、集中仓储和现代物流体系、电子交易平台和中药材可追溯体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我们准备先把市场基本标准统一起来,统一管理体制,争取几年内推出10个特色市场。”周雷说。
  对于市场的管理,既要规范化,又要疏堵结合。这是周雷的观点。如硫黄熏蒸药材,中国药农这样传统加工几百年了,有增白、防潮、防虫、防霉变的作用。现在我国《药典》规定一律不允许用硫黄熏蒸药材,取消了这一加工方法。传统硫黄熏蒸加工方式有不足的一面,我们可以对农民加强宣传和引导。但农民收的鲜药不处理无法卖出,怎么解决?没有人管。这应该是政府要解决的,请专家论证,拿出解决的办法。
  周雷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去年调研了各种烘干机,并做了采用烘干机烘干药材与硫黄熏蒸或晒干成本比较试验。比如天麻,从收到干需要3个月至半年时间,其间要不断晾晒,费工费力。机器烘干只需24~30小时,也就一天多时间,每千克成本却只增加几分钱。他们向药农推荐后,农民说:“值!我们可以接受。”
  周洵介绍,他们正在设计和推广一些产地可追溯防伪药材包装,将来药材可以追溯源头,质量会更有保证,让使用者放心。


  标准化
   专业市场仓储物流可解决国家中药材储备
  现在一些地方发展药材生产,在不了解需求量多大的情况下,就盲目提出扩大种植面积的现象很令人忧虑。
  “我们已经初步摸清了全国中药材地理分布情况,产地药材一年的总产量和发展量,国内需求量和国际需求量。将来再把产地市场建起来,每个市场几十个品种,统一仓储,建立交易平台,实行电子交易,通过市场间联网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就规范化了。信息透明后,可与药农签订合同,进行技术指导,保底价,包收。这样炒作者没有了,药材价格就不会涨那么高了。”周雷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调查后我们更有信心了,现在有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愿意投资,做市场、做中药材仓储物流和电子商务。”周雷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拿出一个从种植到质量保证、到仓储物流、到成药的标准,包括药材产地认证、质量追溯的标准。”
  周雷还认为,将来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本身就是仓库,仓储建好了,库存解决了,政府再支持一下,就可以成为国家中药材储备库。“按照现在各地在建的物流规模,有一半就够用了。”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b99cd801017wy2.html

电动车战略有风险

 

不久前,北京市传出了将大力扶植电动车的消息,在国补最高6万的基础上,市补6万,并且买车不必参加摇号直接上牌。在此之前,深圳出台的电动车扶植政策也同样诱惑,国补6万、市补6万,并为购车者建两个充电桩。

在环保减排成为众多产业发展主题的时代,补贴电动车似乎无可厚非。但是,笔者看到这样的扶植政策却感到不安。仿佛,中国正在展开一场电动车市场培育的大跃进。现在,还没有一个国际企业敢于站出来拍着胸脯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电动车的全部技术,我能够确保我的电动车不会因为电池的装配和车重的增加而绝对安全,或者我已经准备好了用电动车取代我的传统内燃机车。而中国,已经有54家企业,超过百款电动车获得了上路的准生证。笔者可以理解,在市场换技术的行业战略发展30年至今,基本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对新能源车升级抱有的投机式的期待。一方面,利用中国目前全球最大市场的地位,来取得能源革新方向的话语权。这样的思路基本上是市场换技术的思路的升级。另一方面,依托中国尚能在世界立足的电池技术,跳过国际基本公认的混合动力阶段,直接发展电动车,以求能实现弯道超车,至少是弯道追近。

我们常常看F1的直播,弯道当然是理想的超车点,但是如果车手在弯道上通过抄近路实现超车,那么结果一定得不偿失,他会被罚通过维修区。中国对待电动车的心态有似于此。电池技术和电动车整车总成技术完全是两个概念,如何在更换能源、保持性能的时候,确保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关键。几乎所有一以贯之致力于电动车技术研发的企业,在面对媒体时给出的答案都是电动车最快将在十到十五年内占据市场5%—10%的比重,要说取代内燃机车,那至少是30年后的事情了。但是为了不会失却中国市场,不少车企也适时地引进了一些纯电动产品,但是几乎没有企业指望这些产品会在未来5年之内有任何市场作为,这只是他们迎合政策风向的一种姿态罢了。而中国车企的心态则不同,在品牌天花板难以突破、企业结构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而市场被蚕食的风险加重的当下,一些知名中国车企对于电动车怀着和主管部门类似的投机心态。这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

回过头来说市场,中国市场的消费心态与日本韩国不尽相同,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民族观念。政府对于中国车企的扶持无非是在政府采购、行业标准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帮助,这在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车市里无异于杯水车薪。换句话说,政府可以通过一时的政策来给国际品牌带来些麻烦或损失,但是基本不可能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因为市场的最终选择权在消费者手里,具有国际化视野又怀抱顶级品牌消费情结的中国消费者,可能会用信用卡让自以为是的政策制定者难堪。从去年政府出台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至今,财政预备的50亿元补贴,仅仅花出去2%,而且多数补贴给了不得不买电动车的出租车公司。可以预计,在电动车技术没有受到国际主流车企共同认可的时候,你就算把充电桩造到千家万户,也很难说服大量消费者来埋单。即使一样具有先进性、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在初始阶段也会遭遇传统的质疑和嘲笑,就像当年马车和火车的比赛一样。在电动车自燃等负面新闻频出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对待新技术的态度还如此不严谨,心态还如此投机,那么失败的风险就几乎难以避免了。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9348

中国公司在阿根廷垦荒 China sees Argentina as growing source of food

 

一家中国公司跨越半个地球,跑到阿根廷一个干旱的角落,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和其他作物——这件事听起来可能很反常。

但总部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一家国有农业公司——北大荒集团(Beidahuang Group)就打算在巴塔哥尼亚地区的黑河省(Río Negro)这么做。

事情如果顺利,由美洲开发银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提供融资的这个农业项目将在该地区普及灌溉技术,并把阿根廷主要经济作物的前沿阵地推进到传统大豆种植区以外,而中国将可为其快速增长的人口锁定粮食供给。北大荒旗下有9家各不相同的公司,还有一些农业调查中心,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粮食集团。该集团在2010年的粮食产量约为175亿公斤,其中谷物为150亿公斤——据该公司表示,这足够7500万人吃一年。

北大荒经过历时3年的谈判,终于进入阿根廷。此时此刻,中国对大豆和玉米的进口正随着国内肉类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另一方面,据联合国表示,全球粮食价格正处于历史高位。

去年中国在三宗大型能源交易中对阿根廷进行了巨额投资,使得该国成为中国在资源富饶的拉美地区的最重要立足点之一。为了满足国内蓬勃发展的经济的需要,中国正想方设法在拉美搞到能源和矿产,如今又把目光投向了粮食。

最近5年里,中国在外包农业方面日益活跃,签署了一系列海外合作协议,项目遍布古巴、俄罗斯、委内瑞拉、巴西和肯尼亚等地,而悄悄打头阵的正是北大荒,该公司名字的含义是"北方的大片荒野"。

据黑河省项目的策划者之一奥斯卡•戈麦斯(Oscar Gómez)表示,预计未来10年里,这个灌溉农业项目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亿美元。

黑河省官员目前正鼓动中方考虑种植玉米、大麦、小麦、土豆、洋葱、南瓜、橄榄、葡萄和其他水果。"我们说,种大豆不赚钱……这里是玉米的理想种植地,我们正在这样劝说他们,"该省主管农业生产的胡安•曼努埃尔•阿卡蒂诺(Juan Manuel Accatino)表示。

当地官员否认该项目带有商业殖民色彩,认为中国并没有把阿根廷转变成一块遥远的自耕地。阿根廷是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农业国家之一。他们表示,所有土地仍处于阿方控制之下,中方将灌溉5个山谷,把圣安东尼奥港改建成具有出口能力的港口,并以市场价购买这里出产的农作物。项目发起方表示,劳动力将是本地人,而不是中国人,而种植商——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守着贫瘠的土地无所作为——以后的销路会有保证。

戈麦斯表示,北大荒初期将投资2000万美元,10年内把总投资额增加到15亿美元。"我认为,我们可能从2012年起就开始出口产品,我们希望,10年内产量能够达到100万吨。"

在一个年价值40亿美元的农产品市场上,中国似乎不再甘于只当阿根廷的最大客户。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油出口国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谷物生产国之一。目前该国出口的大豆,90%输往中国。然而,去年,为报复阿根廷的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阿根廷大豆进口禁令,损害了双方的关系。

紧盯着阿根廷土地的不只是中国人。印度旁遮普邦品质最好的农田的种植成本约为阿根廷部分地区的两倍。印度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正鼓励本国投资者考虑前往阿根廷种植大豆、豆类以及其他作物。

译者/何黎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9371


 

It might sound perverse for a Chinese company to go half-way round the globe to grow soya and other crops on unproductive land in a dry corner of Argentina.

Yet that is what Beidahuang Group, a state-owned farm company based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ese province of Heilongjiang, is doing in the Patagonian province of Río Negro.

If it works, the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backed farming project will spread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expand the frontiers of Argentina's chief cash crop out of the traditional soya belt in exchange for helping China lock in food supplies for its fast-growing population. Beidahuang, which spawns nine separate companies plus agricultural investigation centres, is China's top food group. In 2010, it produced some 17.5bn kilos of grains including 15bn kilos of cereals – sufficient, the company says, to feed 75m people for a year.

Beidahuang's step into Argentina, which took three years of negotiations, comes at a time when China's imports of soya- beans and corn are rising to feed China's growing appetite for meat, and global food prices are at record highs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China invested heavily in three big energy deals last year that have turned Argentina into one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 toeholds in resource-rich Latin America, where it is seeking to secure energy and minerals and now, food, for its booming economy.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activ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n outsourcing agriculture, signing a series of overseas deals, including projects in Cuba, Russia, Venezuela, Brazil and Kenya, quietly spearheaded by Beidahuang, whose name means "Great Northern Wilderness".

The irrigated agriculture project foresee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of $1.5bn over 10 years according to Oscar Gómez, one of the brains behind the project.

Río Negro officials are encouraging the Chinese to look at corn, barley, wheat, potatoes, onions, squash, olives, vines and fruit. "We say soya won't be profitable  . . . This is ideal territory for corn, we're pushing for that," said Juan Manuel Accatino, provincial production minister in Río Negro.

Officials deny the project is commercial colonisation by China that turns Argentina – one of the world's most efficient farming nations – into a far-flung allotment. They say that all land will remain in Argentine hands and the Chinese will irrigate five valleys, upgrade the San Antonio port to enable exports, as well as pay market prices for the produce. Labour will be local, not Chinese, and the producers, many of whom today are sitting on unproductive land, will have a guaranteed market for their production, the project's sponsors say.

Beidahuang will invest an initial $20m, rising to $1.5bn over a decade, said Mr Gómez. "I think exports could start in 2012. We are hoping to reach production of 1m tonnes within 10 years."

The Chinese no longer appear to be interested in being simply Argentina's top client in an agricultural goods market worth $4bn a year. Argentina, the world's biggest exporter of soya oil and third-biggest of soya- beans, as well as one of the world's top cereals producers, already sells 90 per cent of its soya exports to China, though the relationship was marred by Beijing's six-month ban on soya imports last year, in retaliation for Argentine trade restrictions.

It is not only the Chinese who are looking keenly at Argentina. Prime Indian farmland in the Punjab costs about twice as much as in parts of Argentina, and the Indian ambassador in Buenos Aires is encouraging investors to consider Argentine land for producing soya, pulses and other crops.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9371/en

2011年6月29日

最重要的东西都在里面了

转自博格尔老头

CCTV《对话》供稿

(本期《对话》节目将于2010年10月17日晚21:55在CCTV财经频道播出)

9月29日下午两点至三点四十五分,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双双现身北京中国大饭店宴会厅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录制现场,与主持人、嘉宾、和中国大学生代表进行了长达一小时四十五分钟近距离交流。

主持人陈伟鸿:

好,谢谢大家,也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对话节目现场。今天我们要对话这位嘉宾相信是很多人期待当中一位嘉宾,因为在他身上有很多光环,他也创造了很多无人企及成就。这一刻,我们不妨把目光回到1930年8月30号这一天,这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一个普通日子,在美国中部一个小镇奥马哈诞生了一个新生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孩子,若干年以后,靠着100美元起家,在45年时间当中,创造了4300倍投资收益神话,他因而也成为了100年来华尔街伟大一个投资大师。很多人看到他,甚至仅仅是在媒体上看到他名字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问他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切?他名字叫沃伦•巴菲特。今天我们把他请到了现场,让他在我们现场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现在就让我们用掌声请出我们今天《对话》节目嘉宾,沃伦•巴菲特和他搭档查理•芒格先生,掌声欢迎。

两位是生意上好搭档,是生活当中好朋友,来跟我们中国观众打打招呼好不好?巴菲特先生,您先来。

。。。。。

主持人陈伟鸿:

看来王总已经读懂了我们心思,我们之所以挑选这样一个不倒翁,确是要和巴菲特先生以及芒格先生来探究一下,他们之所以成为不倒翁原因到底是什么?因为在过去50年,我们看到很多原本我们想象都不可能倒闭一些公司,你比如说雷曼兄弟,比如说AIG等等,他们终倒闭了,但是我们看到这两位不倒翁如今非常健康,而且还洋溢着青春光芒,你们不倒秘密到底是什么?

沃伦•巴菲特:

我有一个伟大老师,大约60年前,他交给我一个重要原则,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实践这个原则。我很幸运,在投资方面我对情绪有很好掌控力,但是我并没有所谓投资秘诀。我仔细地考察那些企业,试图弄清楚哪些企业是我了解,哪些是我不了解。如果不了解,我就放弃。我需要分析一个企业前景,并且在价位合适时候购买他骨牌,并长期持有,实际就是这么简单。

主持人陈伟鸿:

你刚才提到这位老师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格林厄姆,也是把你招进哥伦比亚大学那位老师,但是他到底给你教了什么样一个投资理念,让你至今都觉得受用到了现在?

沃伦•巴菲特:

他教会了我首要就是不要把股票看成是一个不停上下浮动东西,不能轻信一些谣言,不能根据谣言判断一只股票真实价值。买一只股票就意味着投资于一家企业,而自己就相当于是这个企业长期伙伴,而且你投资企业应该在他领域具有优势,从而能够保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较好利润。而且他交给我说不要过分地关注你投资,如果你遵从格林厄姆先生教导,然后你会发现你投资几乎是很难赔钱。短期来看可能有些人比你赚钱要多,但是只要你不赔钱,你回报是持续且合理,所以我听从我老师教导,查理•芒格也是这样。

主持人陈伟鸿:

那您老师这些投资原则,在金融危机当中是不是也经过检验,是不是它依然是一个灵验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

沃伦•巴菲特:

我老师理念是正确,说到金融危机,它确是一场实实在在危机,而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候,某些股票价格就会走低,这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因为你就可以以更低价格买进股票。我们贷款不多,所以我们有足够实力来应对危机。我们相信整个体系是不会崩溃,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所以当机会出现时候,我们就开张支票把合适股票买下来。所以行情好坏从来不会成为我们困扰,我只是按照老师教导在合适价位上买入。

主持人陈伟鸿:

很多书上都说老师曾经给你归纳了三大投资原则,或者是五大投资原则,你今天是不是也在现场给我们来归纳一下?

沃伦•巴菲特:

操作股票第一大原则就是你要把股票当成一个生意来看,而不要把它仅仅看成是一种上下浮动有价证券。第二个就是边际效益安全理念。如果你认为一只股票值十块钱,那么九块五或者是九块七毛五都不要买,你要等价格比你心理价格低很多时候再买入。如果一座桥他载重量是一万吨,那你就不要驾驶一辆9800吨卡车从上面经过,但是你可以驶过一座承重量两万吨桥,这就是一个格林厄姆一个基本理念。

查理•芒格:

巴菲特所提到边际效益安全里面是非常有创新性,如果不是人生中犯过很多错误,遇到了很多误会,也不会产生这样理念。我们生意做很成功,我们在国有商业方面投资可能是美国国有商业。我们意外险或者财险可能是世界上财险公司,而我们投资伯灵顿铁路是世界说铁路投资,比亚迪是一个年轻公司,也是世界上投资之一。眼光保持准确并不是一件很困难事情,这就是我这些年心得,因为你是跟那些很优秀人合作,让我感到有意思是一些卓越人将公司经营得很成功,而我们买他股票,这为我们赚到了财富,虽然我们自己用不了那么多。但是我们与很多自己钦佩人成为朋友,这是一个非常幸运人生。而一个股票投机者生活是非常糟糕,因为他们总是关注价格波动,但是我们不是这样,所以我们生活得非常快乐,能交很多朋友,不仅让我们生活愉悦,而且这种投资模式非常奏效

主持人陈伟鸿:

我觉得您是非常幸运,因为您有一位非常出色老师,他也是一位非常出色投资家。当然,这个幸运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你身旁还有一位很出色搭档芒格先生。

沃伦•巴菲特:

,芒格是我秘密武器。他会指出我错误所在,因为我经常犯错,他很早时候就告诫我说,不要因为一只股票帐面便宜就去购买,更重要是要看到这个企业业务基础是好,是可持续。所以在遇到查理•芒格之后我对格林厄姆老师交给我理念在实践应用中做了一些修正。我们现在会以合理价格购买非常优秀公司股票,而不是以超低价格买一个平庸公司股票。

查理•芒格:

巴菲特经常吹捧我,因为他很聪明,他知道得不到批评终会失败,否则他早就把我开出了。他很正确,我们确从格林厄姆那里学到了很多,但是巴菲特终超越他老师,格林厄姆永远不会买某些巴菲特投资公司股票。巴菲特对于自己目标更加执著,格林厄姆喜欢被美丽包围,巴菲特也喜欢,但是他不去行动。

沃伦•巴菲特:

芒格先生和我,尤其是我本人,在自己做企业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做投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懂得怎么做生意,而我们生意做成功,是因为我们懂得投资。我们将这两种行为有效地连接贯通,我们知道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如果不是我们同时既做投资又管理着自己企业,我们是不可能对两者有如此深刻见解。有些时候我们从糟糕商业运作中吸取教训,并且在以后加以摒弃。

主持人陈伟鸿:

大家看到了在50年当中,他们彼此信任这一刻都在我们舞台上展现了出来。之前我在一篇文章当中也看到过巴菲特是这么来描述芒格。他说芒格用思想力量拓展了我视野,让我用不可思议一种速度从大猩猩就变成了人类,这个评价是非常高,说没有他话,我要比现在贫穷得多,仅仅从这样一个角度而言,巴菲特先生您觉得你们二位谁更聪明一些呢?

沃伦•巴菲特:

我觉得查理•芒格比我更聪明。

主持人陈伟鸿:

查理答案是什么?

查理•芒格:

我想大家每个人都犯过错,但是在航海时候我不是一个好营救者。

沃伦•巴菲特:

我可不想跟查理去航海。

查理•芒格:

有一次我把船弄翻了,我们必须游回岸上,从那以后,他叫我芒格舰长。

沃伦•巴菲特: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跟他航海过。

坦率地讲,查理智慧比我要广博,而我比他更加专业,这并不困扰我,我总是可以想他咨询一些问题答案,我主要关注一些具体领域,而他视野更加宽泛。我有一些其他朋友也是这样朋友比金钱财富更重要,因为你拥有更多朋友,你生活将更加充实。

主持人陈伟鸿:

我们把这个难题交给比尔•盖茨先生,你觉得他们俩人谁靠自己智慧扮演了一个更像不倒翁角色?

比尔•盖茨:

他们说话我都同意,我觉得从他们两位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知识,我觉得他们二位之所以这样卓越和优秀是因为他们不断地在学习。那么这次他们到中国来也是为了学习,他们带来了很多问题,我很高兴看到他们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们已经站到了他们所在领域顶峰,而仅仅是在他们周围陪伴着,我都可以从中学多很多。

沃伦•巴菲特:

我觉得学习确是毕生有意思一件事,它能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知识,能够拓宽我们视野,而这非常关键,能够在实践中寻找到另外一个视角,所以我非常享受学习过程。

主持人陈伟鸿:

除了这个不倒翁之外,今天我们还有一个玩偶,这个看起来可能有点像巴菲特,不过是十几岁时候巴菲特。巴菲特先生从十几岁就开始买股票了,这个是他著名一个理论,就是滚雪球,您一直都在强调,其实我们就是要寻找很湿雪和很长坡,但问题就在于说我们到哪去找这种很湿雪、很长坡,您有什么样心得体会?

沃伦•巴菲特:

,要想把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想要积累财富就必须找到很高一座山,我非常幸运,在17岁时候,我就开始了解股票。如果在十年以后我才开始了解股票,那么我山就不可能这么长。所以我希望自己有一个很长山坡,有一个很长寿命,而且要找到很湿雪,很湿雪就是好投资机会,每天我都希望我雪球越滚越大。

主持人陈伟鸿: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雪球变得越来越大,我们从您滚血球当中挑出三个雪球来。这个雪球就是你可口可乐,因为它让你在这上面挣了100多亿美元,所以赶紧多喝一口,促进它消费。

第二个雪球相对于中国百姓来说更熟悉,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石油。很多人在40多块钱时候还在拼命买,但没有想到在这之前巴菲特先生已经悄悄地撤了,而且也狂赚了30几亿美元。再一个雪球和比尔•盖茨有关,这就是你们公司那只股票。你觉得你愿意挑哪一个雪球先来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滚这个雪球,为什么不滚那个雪球?

沃伦•巴菲特:

他们都是很好公司,从1886年开始人们就开始喝可口可乐和相关产品,在中国雪碧可能比可乐更加流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124年历史,每天人们要消费掉16亿瓶可乐,而且这个数量每年还在增长,我觉得他们在人们生活中角色无可取代,如果我走出门说我要喝可口可乐,大家每个人都知道可口可乐是什么,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变化。

主持人陈伟鸿:

我觉得这可能是你一直强调价值投资理论,就是拿可口可乐你这个产品公司股票来说,在1989年到1999年期间,这10年,这个股票张了14倍,但是从1999年到2009年时候,它市值基本上就没有增加。如果是像我一样一个普通投资者,我可能就会很困惑,在后面这十年,我到底该怎么办,你那个时候有没有困惑过?

沃伦•巴菲特:

我们非常幸运,十年前就拥有了可口可乐,我们十年以后可能还会拥有比亚迪,我们是进行长期投资

但斌(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

我想问问题是在1988年到1998年过程当中,您赚了14倍,98年之后到现在,那么可口可乐基本上是跌了30%,那么在长达11年时间损失了30%这样一个情况,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可口可乐这样股票,在他高估时候,是否值得长期投资?谢谢。

沃伦•巴菲特:

在1965年我接管了伯克希尔•哈萨维,当时公司股票下跌了30%,我喜欢我股票下跌,如果我要买一个汉堡,今天是1块钱,明天是50美分,那么我会更喜欢明天50美分汉堡。对股票也是这样,如果一个股票下跌,我会感到很行星。大多数人不是这样,他们不喜欢股票下跌,但是我喜欢。像可口可乐这样股票如果它下降很多,我其实并不担忧。回顾历史话,在某些时机,如果我卖了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当他更便宜时候买入,我会赚钱。但是我对做出这样预测并不是很在行,所以我只用自己一向所遵从长期投资理念来操作。

主持人陈伟鸿:

但我觉得您有一个名言其实是大家都知道,就是当别人贪婪时候,我们需要恐惧。我们不妨再中国石油这只股票上来看一看,当别人40多块钱还在买时候,您早就已经把它抛了,是不是意味着,当别人正在贪婪时候,您早已经开始了恐惧?

沃伦•巴菲特:

我忘了是什么时候买中国石油股票,我只是在家里读年报,我对中国石油不是很了解,但是当我读他年报时候,我发现这个报告很不错,很直接,包含很多信息。在我阅读报告时候,我觉得这家公司在当时1000亿美金,那我再看看市值,他当时核心业务估价只是350亿美金,所以我觉得很值,我就买了。后来这个价格上升之后我觉得这个价格并不是被低估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好公司,但是我们还是卖掉了。

刘建位(上海社科院产业经济学博士):

巴菲特先生,您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后2003年股价非常低迷,油价比较低时候,您买入了中石油,买了4.88亿美元,然后到2007年中国股市非常牛,而且油价有相当高时候,您把它卖出了,这个我们觉得您做了在别人恐惧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非常完美。但是让我们比较疑惑是,到了2008年,油价非常高时候,股市也非常牛时候,您却买了康菲石油,然后后来随着金融危机发生,康菲石油也在不断地下跌,下跌超过40%,您却在赔钱,又把康菲石油卖掉了一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同样都是石油公司,您好像在这两只石油股采用是不同做法?

主持人陈伟鸿:

买康菲石油时候大概已经达到了140亿美元了。

沃伦•巴菲特:

这是个很好问题,在康菲石油上,我犯了一个很大错误。我在油价非常高时候我买了康菲石油,尽管石油价格有些低,但是我觉得康菲石油价格还是比较低,但是我判断错误了,我们损失了很多钱,这是我自己犯下错误。

主持人陈伟鸿:

是不是您恐惧出现早了一点,其实不该那么恐惧

沃伦•巴菲特:

这是我一个错误,我以后肯定还会犯错误,我过去也犯了很多错误,这就是一种必然规律,其实我们错误相对于我们净财富并不是那么昂贵,那么你就应该去试一试看什么是奏效,什么是不奏效,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将来还会犯很多错误,在未来十年中我还是会犯很多错误,但是我会很快地纠正这些错误,我不是完美,不能假设我不犯错误,我肯定会犯,查理也会同意我观点。

主持人陈伟鸿:

那您介意不介意我再提出一个在我们很多人眼中可能是你犯下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就和比尔•盖茨公司股票有关系。因为微软公司股票从1986年到2000年高涨幅已经超过了500倍,但是这个雪球您从来碰都没有碰过,是不是比尔•盖茨先生说你千万别买我们公司股票?

沃伦•巴菲特:

不是,比尔•盖茨从来没

主持人陈伟鸿:

比尔•盖茨先生您曾经给巴菲特推荐过你们公司股票吗?

比尔•盖茨:

巴菲特擅长于投资就是他自己很了解行业和企业,但是像我们微软这样IT类股票,恐怕并不是合适他类型。我觉得重要是一个人如果要购买IT行业股票,那么他一定要了解这个行业特性,因为IT股是波动比较大。因为我本人在微软工作,所以我情况会有把握一些。说简单一点,巴菲特其实一般都是不碰高科技类企业

主持人陈伟鸿:

你刚才说不懂行业你不碰,比尔•盖茨先生也说高科技一些行业可能你也是不碰,但是你注意看一下,坐在比尔•盖茨身旁就是王传福先生,他们比亚迪同样是高科技这个领域,而且电动汽车未来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也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一个发展行业,那么为什么你不投微软,你愿意投比亚迪,你看清楚了他们未来,你懂这个行业吗?

沃伦•巴菲特:

我非常理解这个行业,芒格甚至比我了解更为透彻一些,因为首先是芒格让我关注到比亚迪这一只股票,几年前他就说你应该关注比亚迪,因为当我们看比亚迪历史记录。其实我对汽车行业还是比较了解,其实在一般意义上我对汽车行业是比较了解,王传福用了仅仅15年,甚至是7年短短时间就在汽车行业做出了了不起成就,王传福先生还有他比亚迪公司我觉得是非常有能力,当然你说在汽车行业未来5年、10年会演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能说清楚,比如说在太阳能汽车或者是能量储存这方面很难预测。但是在我看来王传福是个很聪明人,所以我们购买了他股票10%。我相信未来比亚迪股票回报率将会被证实是非常可观。对此查理应该也有话要讲。

查理•芒格:

比亚迪是我一生当中碰到重要投资机会之一,我们与其他投资者不同一点是我们并不是太被股票上上下下波动所左右,作为投资者买卖证券交易成本是比较高,所以我们选择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自己庞大资金投资在有限几只优秀股票上。我向你们所有人推荐这种投资模式,你只需要进入有限几个卓越行业领域,而不是去买卖上百只股票,否则巴菲特会因此而致富,但是你不会,这就是我建议。

沃伦•巴菲特:

鼓掌人里面有证券经济人。

主持人陈伟鸿:

他们是给你鼓,因为他们觉得你认定王传福先生很聪明,但是这一刻好像忽略了比尔•盖茨先生也很聪明,你没有买他股票是因为他不够聪明吗?

沃伦•巴菲特:

主持人陈伟鸿:

这个答案特别出乎意料,他竟然说是,您生气吗,比尔•盖茨先生?

比尔•盖茨:

软件这个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而汽车行业已经存在了许多成功企业,所以你可以弄清楚在汽车行业如何获得成功,在我看来比亚迪确是一个了不起企业,在过去两天我不断地在了解比亚迪这家公司,我觉得比亚迪和微软所属行业是两种不同类型,但是都很伟大。

沃伦•巴菲特:

芒格和我一直在观察汽车这个行业,我们观察了50年,从这种持续观察中,我们知道一个汽车公司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又会因为什么走向失败,像比亚迪这样一家企业其实在汽车行业是不多见,一些IT或者高科技股票可能一度非常成功,但是我们却做不到持续有地去检测他们。比如说苹果公司很成功,但是我们并不是很懂这家公司,或者在这个领域中其他公司。但是可口可乐我就看得懂,我知道像可口可乐这样公司在未来很多年它都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它明年卖产品肯定比今年还多,在全球也不会有价格战,也不会缺原材料,所以在世界上人们总是要喝饮料,饮料总是一种必需品,所以我们看得懂可口可乐未来,我们就要购买他股票。而对于比亚迪,我想我们也很确定。

 

主持人陈伟鸿:

说完了汽车,咱们得来说一说火车,因为我知道,您玩具其实就是火车。当年在巴菲特家里三层楼,他自己搭了一个火车模型,这个非常漂亮火车头可以来代表现在你们两人伫立在管理伯克希尔•哈萨维(音),那么他后面要跟上哪些车厢呢?其实你们300亿美元庞大资产里包括了很多很多公司。我们在大屏幕里可以看到,400多家公司当中,我们今天暂时选其中5家吧,包括了喜诗糖果、GEICO保险、高盛公司、伯灵顿铁路、可口可乐等等,我觉得现场各位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您觉得火车头后面到底应该拉上哪一节车厢,来,王总您先来给出第一个建议。

王梓木(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

据我了解,巴菲特资产当中,保险资产占了很大一部分。

主持人陈伟鸿:

用巴菲特先生话说这是他们核心业务。

王梓木(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

没错。然后我特别想了解巴菲特先生对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有什么见解?

沃伦•巴菲特:

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一直是哈萨维公司这些年核心业务,我从60年前就开始了解保险业了。一个叫伯格森人教会我保险业,保险业是我能够理解一个行业,今天我们很幸运,我们收购很多保险公司,也创办了一些保险业务,我们所经营这些财产和人寿保险公司都是非常优秀,而且我们管理人员也很优秀,我本人有这种估值能力,我们用保险浮动金去购买其他资产,因为保险浮动金是我们自己可以运用那一笔资金,所以如果你运用它来做投资话,你可以赚很多钱,这也是哈萨维公司很成功原因。

主持人陈伟鸿:

看来这节车厢也为我们火车头做了很大贡献。其他几位来宾呢?来,贵先生,您会选择哪一节车厢?

桂水发(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喜诗糖果吧。

主持人陈伟鸿:

喜诗糖果,喜诗糖果在美国,尤其是美国西部是非常出名糖果。

桂水发(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2年你收购了喜诗糖果,在20年后,你给投资者一封信当中说,喜诗糖果不仅为你赚了钱,而且为你投资具有投书经营权超级明星股以很多启示,我想请问巴菲特先生,就说你在收购喜诗糖果对你启示当中,你后面投资可口可乐、吉利等等,这些启示是什么,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主持人陈伟鸿:

包括箭牌口香糖,它们当中到底有什么样明星基因?

沃伦•巴菲特:

他们共同点都是他们都是生产消费品企业而且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特点产品,喜诗糖果市场当然规模上比可口可乐要小得多,它不像可口可乐那样风靡全世界,人们对糖果味道喜好是比较稳定化,但是对于软饮料来说,各个国家口味差不多。所以喜诗糖果其实是一个中小型企业,但是它很优秀,它盈利能力很强,从它那里赚来钱,可以去收购其他公司。我收购喜诗糖果是在1972年,当时芒格先生帮了很大忙,幸运是我也了解糖果这个行业。

主持人陈伟鸿:

我估计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芒格先生比较爱吃喜诗糖果出产巧克力,因为他是在美国,尤其是美国西部巧克力生产和连锁企业。来,杜总,我看到您也跃跃欲试,来,挑哪一节车厢挂在我们伯克希尔这个火车头后面?

杜传志(日照港集团公司董事长):

我看这个火车是离不开铁路,我就选铁路,伯灵顿铁路,我注意到巴菲特先生刚刚完成一项重要并购案,300亿美元收购了伯灵顿铁路,我觉得这是不是标志着、意味着巴菲特先生投资将从高增长领域向稳增长领域过渡。有评论说,巴菲特先生这项收购价格并不便宜,那么这样大规模收购,对巴菲特先生这列火车高速运行速度会不会带来影响。那么为什么说收购这个资产在未来一百年还会是优良资产。

沃伦•巴菲特:

,我们花了340亿,这是很大一笔钱,我们觉得这个价钱很公平,没有什么讨价还价余地了,如果是在美国竞争市场上话,340亿美元购买伯灵顿铁路股票是值得,因为按照公里数来衡量话,伯灵顿铁路他运载量占到美国11%,在美国有三亿一千万人口,有11%跨城市货运是沿着伯灵顿铁路来运输,在20年、50年之后,美国人口会增加货物运量也会增加,而铁路是非常高效货物运输渠道。在美国修建新铁路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想扩大铁路投资份额,但是这个投资是一种比较温和投资,它不可能很快增长三倍,但是它很确定,我们很了解这个行业,基本上美国如果想维持繁荣,没有伯灵顿铁路是不可想象,所以我希望从中能够获得一份利益。

主持人陈伟鸿:

现在我们看到所有车厢其实都是挂靠在伯克希尔•哈萨维这节火车头之后,现在火车司机就是我们现场这两位了,他们已经功成名就了,当然他们从实际命令来看已经80岁了,巴菲特先生。当然现在看起来不像一个80岁人,很年轻。但是之前也有很多人不断地在询问,是不是两位要寻找接班人,寻找新驾驶者来驾驶这列火车在未来能够继续奔跑。所以我们今天打算在节目现场来帮您一个忙,来寻找一下接班人好不好?

沃伦•巴菲特:

你来,好了。

主持人陈伟鸿:

我来接班啊?我要苦练一下,我要学一学你原来所有价值投资理论之后才敢提出这个申请。不过我们之前已经帮你找到了这些接班人必须具备一些特性,我们在大屏幕上来看一看。来。我们看到这个接班人,仅仅是他脸部特征一个局部,但是列出了一些特征,比如说他要有洞悉未来智慧,他要有点石成金魔法,他要有积极进取精神,还要有改变世界梦想。两位觉得我们列出这个接班人特质,是不是符合你们心愿?

沃伦•巴菲特:

,我现在就愿意雇佣这个人,如果这个人存在话。现在我们有几个人都在为伯克希尔•哈萨维工作,他们做我工作可能比我自己更擅长,我们和经理在开会时候都在沟通这个继任者问题,因为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选对人。

主持人陈伟鸿:

你需要和芒格先生商量一下吗?

沃伦•巴菲特:

我们是可以一夜之间就回来这个人选,但是我不想让他来得那么突然。

查理•芒格:

我们很多股票和投资都是哈萨维在运作,我想未来20年中,我可能会去世。但是我还是有一点担心,当我去世之后股票会怎样,在历史中所有公司经营都需要总部有很好智囊来支持,这非常关键。我们大多数业务都会运转良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总领全局大脑,将会是非常糟糕。但是如果这个公司大脑不能有效地工作,却指望公司能够良好运行,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这都不会发生。

主持人陈伟鸿:

两位有没有兴趣看一看我们帮你找到接班人,来,我们看看大屏幕。这个好像看上去长很像比尔•盖茨,但是他实际上应该是哈里波特。巴菲特先生,满意这个接班人吗?

沃伦•巴菲特:

他已经有了一个工作了,我很乐意雇佣他,但是我不认为他愿意接受这份工作。

主持人陈伟鸿:

所以巴菲特先生不太愿意去挖角。那我们就把这样一个谜底留在未来,来看看谁有机会、有可能、有能力来担任我们这列火车一个驾驶员。

我想节目进行到这里可能也已经接近了尾声了,之前很多人都读到过巴菲特先生的滚雪球的自传,巴菲特先生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让自己的雪球能够越滚越大,这样你的生意可以越做越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gz.html


http://jingji.cntv.cn/20101018/1000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