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公司讨论:泸州老窖、永辉超市、中恒集团

新浪网友

永辉超市虽然差异化定位较为明显,但感觉竞争壁垒不强,而且生鲜是否可以完全标准化呢?虽然永辉积累了丰富的生鲜经营经验,也形成详实的生鲜手册,努力将生鲜经营标准化,但个人认为因食品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问题,生鲜经营可能更多的依靠买手的经验累积才能保证采购的生鲜产品在品相、价格上能够具有竞争优势,买手的培养能否跟上异地扩张的步伐呢。而且,和家乐福等“食利型”盈利模式比较,永辉在存货和资金周转上的压力明显要高。整体感觉有特点,但无明显优势。

 

zhaohuazone

永辉超市生鲜特别便宜,在城镇化和高物价的今天,有不错优势使其异地扩张成功的概率更大更容易.永辉除了生鲜外其它类商品对厂家和供应商议价能力不是很强.中国很多本土超市在自家区域范围内还站的住脚,一到外地别人地盘就不行了.仅仅是超市而已形成不了商圈.跟沃尔玛不是一个等级,
中国的超市做的最好的是屈臣氏(无论定位还是高比例的自有商品都非常有特色)和大润发(客源辐射大对地产商还是厂家议价能力强)

 

新浪网友

你们在讨论永辉,不知你们亲身感受过永辉没有,我从2007年4月家门前的永辉开业,就经常到那消费。永辉两边一个是重百,一个新世纪,永辉开在这两个超市中间;但进超市一般会顺便买点菜,就会首先永辉。只是有时专门到超市买指定的东西,不想去挤才会考虑重百或新世纪。
说实话,以前家门前没有超市时也逛家乐福、麦德隆,感觉永辉更适合中国老百姓,当时就希望永辉能上市,有机会买入,近几年永辉的发展跟自已体会的一样,发展很快;相信异地扩张(其实2007年永辉也入住重庆没多长时间)只要控制好扩张速度,重庆模式复制成功是大概率的事。

 

kobekenshin

永辉在福建、重庆、安徽、北京的门店我都去实地考察过,也与店长们有所沟通。他的商业模式和梁老师说的一样,但是我觉得比较惊人的是,他异地扩张的店,安徽和北京的基本都是盈利的(虽然找不到壁垒,但是当年沃尔玛还是小公司的时候扩张,也是没有壁垒的)。后台的供应链系统也不错,与菜农的合作,物流基地的建设都一直在跟进,但可能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些。唯一令我担心的是自营服装的那部分,多数商场有1/4~1/3的面积是搞服装的,由于定位比较低端,没什么客流,我也不太认为超市卖服装算是一个好的盈利点。

 

Laoba1

服装是很多大型综超喜欢的商品,例如大润发、沃尔玛等都占不少营业面积,而且也是低端为主,或许是服装低端品牌众多,容易形成差异化,从而获得较高的毛利。我比较担心的是上市后规模快速扩大,管理跟不上。区域性超市很多异地扩张都不是很成功,当然永辉有生鲜的差异化优势,可能会好一些。

 

kobekenshin

梁老师说的规模扩大后不好管理。确实是个问题,目前公司规划是每年40~50家店这样的速度,最主要集中在福建3、4线城市,以及重庆,而安徽、北京的店相对扩张慢一些。这样的话管理风险可能较小(顺便问下,梁老师如何判定规模扩张阶段管理能否跟得上这个事情,我一直不太能够找到合适的评估方法)。

 

Laoba1

根据一些指标变化来判断,例如每年的存货周转率、ROE、平效、同店增长、新开店盈利时间等。

 

孤独者

我是福建的投资者,从永辉上市就开始关注了,但是一直都没有购买,原因一个贵了。有一个问题就是永辉在福建特别是福州做得很好,从2004年到了重庆也做的很好,这个除了差异化经营外还有别的吗?这个模式可以推广或者复制到其他的地区吗?
我年大学的是在福州,那时候学生时代的感觉,为什么福州人都喜欢到永辉买东西呢?是商场的布局广,网点多,还是价格便宜,商品齐全,还是其他的?我想有一点我要说,我觉得是永辉的文化,自己觉得很贴切老百姓,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个很重要。永辉的经营模式有一点必须要说,他是以一点开花,以点带面的形式,在一个城市重点开发,这样有竞争能力同时也是可以降低成本,这个模式不像上市公司天虹或者是人人乐。超市除了要差异化经营之外,成本和现金最很重要。

 

花都巴菲特

 

白酒之中,老窖的成长性跟性价比不错,
建立了格力空调那种当地经销商共同入股组建公司的柒泉模式,有效控制销售费用同时能充分发挥经销商能动性,2013年集团的目标是收入130个亿,以老窖以往完成目标的历史、卖掉华西证券股权专注主业的战略和决心来看,要实现这目标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具体销售收入来看,双品牌战略,1573的产量限制,只能考题家实现收入利润增长,关键还是特曲的销量能否冲上来。
现在特曲收入占比还不大,如果要实现130亿的二次创业目标,必须要收入组成像橄榄核,中间大两头小:特曲收入成为中间大头,1573和其他低价酒收入作为榄核的两头
所以跟踪的重点在于特曲的销量增长能否冲量

 

新浪网友

我从2004年跟踪老窖至今,觉得博主的分析比较切中肯綮。虽然老窖已过了业绩高增长阶段(2005-2008年),但ROE仍能维持在30%以上,未来3年净利润保持30%的复合增长应是大概率事件。
  老窖的品牌高度比不上茅台、五粮液是事实。如2008年9、10月间老窖对国窖1573进行提价以进一步追赶茅台、五粮液,恰巧碰上经济危机,造成了极大的被动,后来通过控量、清理经销商存货才恢复良性发展。如果对三者进行比较:茅台>五粮液>老窖。

 

风中散发

认同博主对考察周期长短作为限定前提。中期看,泸州老窖在中端市场放量的价值预期是明显的,长期看,投资价值不如茅台。

 

新浪网友

所有的白酒企业都在扩产,再次陷入中国企业普遍容易犯的错误,在行业最景气的时候扩产,在行业最低迷的时候开始节省支出,我敢肯定的不可能所有的企业前景都好,目前的销售看起来很好不过是一个幻影罢了,如果真的所有的白酒都供不应求,需要圹产来满足市场需求,那一定是有人错了。我的判断,仅仅只是白酒企业钱太多,但就是不能分红投资者,扩产可以用于高管的自我价值实现,花钱和扩产不过一个更币的两面。今天的洋河、汾酒、古井等扩产,不过是二线白酒再次陷入困境的前奏罢了。同意楼主的判断,除了0858、519的价值外,其它的都是垃圾。贵族不是一代就完成的,申万对洋河有别于大众的认识:洋河是一个伟大的企业,最后一定是历史的笑料。

 

新浪网友

以我之见,泸州老窖的投资价值或者长期竞争力在茅台五粮液之上。无论是看历史还是现在和未来,茅台和五粮液不能和泸州老窖相比。首先泸州老窖的历史比茅台和五粮液悠久,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老窖池群。泸州这个地方位于北纬28度,是最适合酿造纯正蒸馏酒的地区,这个文化和区位优势都为泸州老窖缔造了坚实的护城河,白酒文化一定是白酒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第二,泸州老窖的现有管理层年轻实干,推动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持股,尝试解决在国有体制内或者在国有资本监督下的效率机制的建设,这远远跑在了固步自封的茅台和五粮液之前。第三,营销水平上我们看茅台和五粮液的广告,比较土,给消费者的品牌联想更多是送礼,没有奢侈品的感受;泸州老窖正在突破,最近以中国航天为载体推出的“中国荣耀”是品牌奢侈高端形象更加鲜明;在销售上泸州老窖更加关注消费者体验,这个是在长久来看更容易胜出的。第四,最简单的ROE和分红回报率来看,泸州老窖都在茅台五粮液之上。茅台五粮液的糟糕公司治理结构也决定了不大可能给小股民有太多回报,过去5年多的特殊增长更是来自于行业本身的增量。如果这个增量的速度趋缓,很明显泸州老窖的高ROE和分红率可以确保股东更高的回报率。

 

zhaohuazone

成为奢侈品一要底子过硬二要有顶级阶层人士的捧.
挑股票要求:企业要存活比较长久和比较滋润.
没利基的不碰.有兴趣的看其年报作为参考借鉴.竞争行业也分两种,一种在竞争中能产生积累和实力形成差异.另一种是无休止竞争突然或一停顿就被对手干掉了产生不了差异.就是在充分竞争行业也有老外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兼并消灭对手到打遍天下无敌手或形成寡头.但这个对经营管理和时间要求太高了.

  

天将投资

中恒集团应该属于阶段性的垄断药企吧,度过产品放量期,高速增长几年后不知未来如何,若出现替代产品风险很大,就像它抢占丹红注射液和血塞通份额一样,将来可能也会被别人抢占份额。此类药企如红日药业和信立泰,都差不多。中恒集团还经营房地产业务等,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公司多元化不是巴氏喜欢的标的。

 

博兰拓_守正_耐控

Laoba1兄:你是我逐渐厘清和提升投资理念的引路人之一。但博兄投资中恒的案例似乎表明,我还远未透彻理解你的投资思想。中恒,2008年之前其历史似乎毫无可圈点之处,即使现在也仍还是房地产和医药这两个远隔千万里的业务并存。当然,许董主政下,中恒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血栓通已为其业绩带来了高增长,也改变着人们对它的认识,龟苓膏也被寄予着厚望。但若从恪守的巴氏投资理念来看,中恒的所谓经济特许权或护城河不能算已经建立起来。印象中,博兄对投资标的的选择非常严苛、非常注重确定性,似乎也颇为保守,尽管博主已做解释,但我还不是很明白博兄投资中恒的真正理念。我的浅薄理解:中恒就是一个拐点股,可归入困境反转型。若如此,华神集团和长春高新虽然之前也毫无辉煌、稳定历史且公司治理问题不少,但按照拐点股的思路,也是可以进入博兄的投资视野?  很想再听听博兄的解惑,以及对华神和长春高新的看法。

 

Laoba1

我不把中恒作为拐点股,让我重新选择,2009年前的中恒我是不敢投的,那时很多东西都不明朗。壁垒有高有低,专利加上基本药物独家品种,可以算是中等的壁垒,加上市场的需求旺盛、产能扩张空间很大、心脑血管疾病市场长期增速较高,所有这些构成的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millionaire

看来不同观点的人还是很多,梁先生独立思考的作风是非常的难能可贵,我对中恒完全没有了解,但在医院工作比较长一段时间,说说我的看法:
1 血栓通这个药已经很久了,5年前这个药就开始在用,而且我这里是区级医院,所以药物上市流通的时间应该足够长了,如果说销量必须增长的话,应该是以挤占其他类似功能的药物为主(即使老年化与消费升级,脑血管意外治疗的人我想不会增长30%,所以打开市场应该是存量增长而非增量增长),我想挤占市场主要是靠营销,靠营销增长的市场确定性不高。
2 药物占主流主要是药物效果和营销结果,血栓通的替代品多而功效差别并不大,与血栓通同类的中成药针剂有舒血宁,复方丹参,西药有桂哌齐特,在使用过程中,中成药的缺点是缺乏科学的统计数据,所以,你问我那个更好,我说不清楚,药效来说,临床使用差别不大。白药与血栓通如果说大家都是独药,最大的区别在于白药是非处方药,大家都可以买,而且毒副作用小,大家都愿意买,血栓通是针剂,是处方药,用与不用医生说了算,而且中成药针剂出问题的几率更高(想想前几年的刺五加针剂),所以不存在副作用优势的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ty.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