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云:“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而其中的“徽”便指安徽,二三百年前的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史称南北两大商帮,安徽人善于经商也得名于此。
10年以前,有一个安徽人因为一连串盲目扩张的决策失误导致自己欠下2.5亿元人民币,当时甚至被喻为 “中国最穷的人”,而在四年后东山再起重新演绎创业神化,不但还清所有债务,还重登中国富豪榜。这个安徽人便是被称为在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史玉柱。
2007年4月9日,史玉柱在上海金茂大厦宴会厅向媒体宣布,他两年来经营的网络游戏《征途》在公开测试一周年后,同时在线人数达到86万。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成绩单,这样的在线人数在国内网络游戏中是罕有的,对第一次搞游戏的史玉柱来说是奇迹还是必然?
一个重回IT的创业者
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毕业,借款4000元下海创业,当时研究开发的M-6041 排版软件4个月就赚了100万元。到1995年,史玉柱并不立足于IT领域,扩张性地推出脑黄金等12种保健品,当时甚至被《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第8位。
1997年,史玉柱兴建的巨人大厦和一连串盲目扩张的决策失误导致自己的巨人集团轰然“倒塌”,欠下2.5亿元的债务。1998年,史玉柱重新创业,带着旧部重操保健品旧业做脑白金,短短两年内,2001年史玉柱便靠脑白金还清债务,创造年销售10亿元的奇迹。
又是一个两年后,2004年11月,史玉柱成立“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当时应该没有人知道史玉柱又回到了IT领域投资了一个网络游戏项目,又开始了新的一个创业故事。
记者:记得你在一年前说过,你做的事情和你兴趣是有极大关系的,你从最开始开发软件赚钱,到现在开发游戏,做游戏运营赚钱,你认为自己有一种独特的IT情节吗?
史玉柱:IT到现在依旧是一个存在各种潜力的行业,游戏,我很喜欢玩,现在做《征途》一天还要在游戏里呆上10个小时。当然,兴趣只是使我关注相关行业,真正下决心投资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还需要做大量评估工作,比如考察行业平均收益率、考察市场前景等等,网游是个增长迅猛的行业,去年增长74%,远远超过一般行业的增长率,符合我们当年进入时对这个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做脑白金和一些金融投资都是因为我的兴趣,同时,也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有信心,现在做游戏也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当然我能看到里面的市场前景。
记者:在中国,很少有像你这样,两次创业都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这其中有无规律可循?
史玉柱: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在战略方面是正确的,并且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另外,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专著的人,就是看中一个行业就深深扎根在里面,把产品做深做透。从最早研发汉卡到做《征途》,做一件事情就持之以恒投入做好做透。其实每个人的聪明程度相差不大,我的勤奋可能超过一般人吧。
记者:你认为保健品赚钱还是网络游戏赚钱?
史玉柱:就行业而言,网络游戏的增长可能要略高于保健品。但是,不同企业、不同产品能否在一个高增长行业内获得高速发展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中国那么多人做保健品,而且这个行业增长水平也不错,但真正持续实现较高盈利水平的公司并不多,所幸的是,我们在两个高增长行业都能够发展得比较好。目前在中国,网络游戏带来的产值增长率是非常高的,去年达到了74%,今年应该还会保持50%到60%的增长,加上我本身也喜欢玩游戏,我想我下半生可能就做游戏了。
记者:每天你会玩多长时间的游戏?
史玉柱:原来我问段永基,不忙的时候最想干什么?他希望成天打高尔夫,而我却希望能够好好玩玩游戏。是因为我兴趣在这上面吧。
记者:之前有人反对你做游戏吗?从IT到生物、再回到IT是团队的决策还是你自己的决策?
史玉柱:做游戏,公司内部并没有人反对。做《征途》这个决策是由决策层投票进行的,全票通过后做出的最终决策。
谁为《征途》之父
很多人认为《征途》的成功因为史玉柱,没有史玉柱《征途》不会得到这么大的关注,甚至把《征途》定位为一款二流游戏,但加上史玉柱后变成了一款成功的游戏。
不管是以前的汉卡,还是脑黄金、脑白金,史玉柱这三个字和他的产品都积极地联系在了一起。因为这些产品,包括现在正在做的《征途》网络游戏,史玉柱从产品规划到产品营销都有他的思路,很多人形容他为合法的“独裁者”。
记者:记得在我第一次知道你在做《征途》网络游戏的时候,我非常关注这个游戏,我问了不少媒体记者,他们也是因为你而关注《征途》,现在《征途》的成功大致归于你的成功,在《征途》的推广上,《征途》占了你不少便宜。
史玉柱:《征途》的推广和成功并没有占我个人多少便宜,《征途》这款游戏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归功于它的游戏品质。《征途》是大作。如果非要说《征途》沾了我的光,那也只能是早期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影响,但《征途》现在已经运营一年多了,玩家一直在持续增长,再说是因为我的名气就站不住脚了,毕竟玩家不会因为我的名气玩我的游戏,肯定还是觉得游戏好玩,才会有越来越多玩家进来。
记者:你参与了多少程度《征途》游戏的策划?如果说“《征途》之父”会是谁?
史玉柱: 我参与《征途》游戏的策划程度还是比较深的。但是并不存在“征途之父”,《征途》这款产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晶,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记者:一款网络游戏的成功,你觉得在游戏本身品质(画面、操作等)、运营、游戏内涵策划上对绝对是否是一款好游戏哪个重要?或者决定在于经营者?
史玉柱:一款游戏的成功因素中,游戏的品质是最重要的。《征途》就有1000多种游戏功能,能满足不少玩家的玩法。当然经营和运营也是很重要,特别是网络游戏,它的产品品质要素里面要加上“时间”二字。
记者:预测一下《征途》的生命周期?介绍一下下一部网络游戏?
史玉柱:目前《征途》的运营计划是十年。我们的下一部游戏产品是《巨人》,将会在今年推出。
有人对民族网游有偏见
史玉柱,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商业奇才,他在营销上的天分至今也少有人能比肩。依靠广告宣传轰炸一个产品,并且保持多年高利润,恐怕只有史玉柱才能做到。出众的营销策略和触角延伸到全国每个角落的销售网络,正是史玉柱多次创业的基础。
有不少人,可能也注意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时段中突然出现的“征途”叫声。谈到史玉柱,从脑黄金的“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到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包括现在的“玩《征途》发工资,删号陪现金”,大家无不是把他和极强的营销、推广宣传的策略挂上了钩,他在《征途》周年庆上甚至谈到“网络游戏依旧需要传统营销手法”的观点。
但史玉柱也有担忧,因为他始终相信中国人能够自己做出好的民族产品,但有不少人,特别是在网络游戏这个领域,对民族产品有一些偏见。
记者:你擅长使用的营销首发是广告轰炸,这样做每次都引起巨大争议,但每次都取得很大效果,是不是这种广告轰炸方式是目前中国最佳的市场营销方式?
史玉柱:广告轰炸并不是最好的市场营销方式。大家很容易从能够直接看到的现象判断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的成功,其实所有营销都建立在产品品质基础上的,没有过硬品质,不可能靠营销获得成功。这一点,无论是脑白金还是《征途》,道理都是相通的。
记者:在这次一周年发布会上,你多次提到民族网络游戏的一些问题,在你眼中,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的游戏品质现在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史玉柱:中国自主研发的游戏与西方游戏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但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游戏和传播西方价值观的外国游戏中,中国更需要前者。
记者:你还提到,现在有些人对民族网络游戏有偏见,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史玉柱:中国玩家没有偏见,是(少数)媒体和主管(相关)部门的个别人会不自觉的对民族网游存在偏见。现在民族网络游戏和进口的网络游戏待遇很不一样,中国社会大转型进程中,社会价值观在发生根本改变,其中,崇尚商业成功是逐步建立起来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建立过程中,向先发国家学习,并自然而然受到他们的影响是必然的,换言之,国人是通过学习别人开始创造自己的商业故事的,因此,所谓“崇洋”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当我们民族品牌真正比人家强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自信,才可能出现人家崇尚我们的情况。认识到这些就不存在委屈,而是要自强不息做好民族品牌,同时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民族产业的发展,我觉得我们的玩家就是裁判,玩家喜欢玩才是决定产品好坏的真正要素。
记者:从我们今年的英雄榜调查中可以看到,我们读者对你的认可,你把自己是怎么定位的?
史玉柱:我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我是名学生,在很多地方我还要向很多人学习。
记者;国家即将推出的防沉迷系统对网络游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史玉柱:防沉迷系统对传统收时间点卡的游戏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免费游戏的影响不大。这样的方向是对的,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很大,玩家也多,需要一些健康的引导,《征途》现在在用户注册上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一些限制,也是帮助和正确引导我们的玩家。
记者观点:
史玉柱说他下半生就做游戏了,他并没有说是“玩”游戏,他处处还是体现出一个商人的本质,至少史玉柱是看到了游戏产业,准确来说是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前景。
在这里,不想评述《征途》到底是个什么水准的游戏,也不打算拿这款游戏和目前市面上玩家心目中的好游戏相比,至少在《征途》营运一年以来,史玉柱交出了一份令他和外界都比较惊讶的成绩单。
和我们熟悉的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九城的朱俊、金山的雷军相比,史玉柱更像从一名游戏玩家成长起来的游戏场上老板,有外界传闻他曾经因玩游戏时出了点问题而亲自登门拜访过陈天桥。
用史玉柱的话来说,他佩服丁磊掌控网易航向的敏锐的判断力,也佩服陈天桥的长远战略眼光。一年前,游戏业界把史玉柱看作门外汉甚至只是一个行业里揣着大把钞票的新秀,一年后,史玉柱在《征途》上取得的成绩让不少行家大跌眼镜。史玉柱的传奇经历已经证明他的个性,从他喜欢游戏到做游戏,到亲自参与游戏的开发策划,再到对游戏的疯狂投入,执着、诚信、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证明他始终能够扮演一个成功者。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704/aa2fd5e7-d622-4547-ac4f-958af7036d7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