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

DHL中国裁员八百调查:公司称只是内部调整

  个别部门办公地址将搬到成都

  本报记者 李 冰

  受金融风暴冲击,DHL也不能避免裁员命运。

  从1月30日,敦豪快递公司(DHL)将开始终止在美国国内客户之间的包裹快递业务,并将裁员近万人,而当时也有媒体报道,DHL的裁员计划不会牵连中国。

  但是三个月后的今天,这个不裁员的美丽泡沫似乎即将破灭。

  近日记者从可靠消息源处得知,DHL有可能在中国裁员,所裁人数约八百人,DHL也计划将个别部门的办公地址搬离大城市,意向地点是成都。

  是不是因为成都的消费水平等相对较低,所以以此来节省办公的财政开支,缓解经济危机给予的压力呢?

  如果是裁员会否如德国邮政裁员般“屠杀”?

  2月19日,记者采访DHL的一名负责人,但他坚决称:“没有裁员,只是内部调整。”

  普通内部调整

  还是裁员?

  DHL成立于1969年,如今是德国邮政的全资控股公司。

  作为全球快递、洲际运输和航空货运的领导者,DHL也是全球第一的海运和合同物流提供商。

  据《法兰克福大众日报》最新报道,欧洲最大的物流企业德国邮政集团将宣布裁员,受威胁的岗位多达4万个,大多分布在美国。

  其中两万人直属德国邮政,另外两万人属于德国邮政在美国的合作伙伴敦豪快递公司。《法兰克福大众日报》报道,德国邮政集团内有人形容这次的裁员有如一场“大屠杀”。

  德国邮政集团此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预报喜忧参半。其税前利润比去年同期4.68亿欧元降低了8%。

  另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德国邮政集团将在美国大幅度缩减有关快递业务,包括地面快递业务。据报道,DHL正式宣布将裁员9500人。

  作为全球四大物流企业之一,自1986年进入中国以来,DHL与中外运组建合资的公司中外运敦豪在中国进行业务发展。

  据统计,联邦快递集团(FEDEX)、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敦豪国际公司(DHL)和天地公司(TNT)四大快递公司,目前占据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

  就在DHL在德国宣布裁员9500人时,其公关处的工作人员也表态称,目前中国市场不会裁员。

  据了解,DHL快递在美国业务重心将全面转移到国际快递服务上,经过此次美国业务重组后,中国一跃成为DHL全球业务量最大的市场,DHL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预期,中国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资源。

  2009年的2月18日,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DHL近期似乎也有在中国裁员及内部调整的打算,但具体人数不明。

  分三批转移

  部分职员将搬往成都

  “他们预计先招一批新人培训上岗,然后辞掉这一批老人以更新换代式节约成本。”一个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在德国邮政集团(Deutsche Post)2008年11月10日宣布旗下DHL国际快递公司在美国地区的人事将进行精简,同时精简将会波及全球的DHL。对此,DHL中国相关人士曾对外公开表示过DHL在2009年有管理培训师校园招聘活动。

  据了解,DHL他指出,本次招聘活动将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四地举行,总招聘人员在400人左右,涉及到高级管理培训生、报关员、销售分析等岗位似乎也印证了上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确实在招新人,以替老人的说法。

  记者了解到,DHL有一部分人员是信用控制专员,负责催促用户缴纳费用的人员,现在的形式是分布在各个城市,“听说,现在他要整合这部分人员,以往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整合以后是要集中这部分人,整合资源,这部分人马可能要搬往成都,工资目前来看应该不会大幅降低。”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他同时表示:“将有一批人办公地点搬去成都,而且分三批走,5月份之前第一批、8月份之前第二批、11月份之前第三批、今年年底肯定搬完。”

  对于上述知情人的吐露,DHL相关负责人也对此予以否认:“也是只称作是内部调整。”

  那么以上的变动,似乎也可以看做是DHL在中国的一个整合。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现在裁员不裁员,具体多少真的没有数字,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对旗下信用控制专员的一个整合,改变了以往分散的局面。”

  是为收购国内快递公司而调整人员结构?

  2月中旬,坊间就有人传言,中外运敦豪已与全一快递达成收购意向,计划在2月底之前签订协议,并在两家公司内部正式宣布。

  那么是不是DHL为了收购全一快递而做的人员调整准备?现在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有消息称,中外运敦豪计划出资3亿元控股全一快递,收购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但全一快递总裁惠康德则否认了出让控股权的说法,他表示,全一快递与中外运敦豪探讨的仅是业务上的合作,不涉及股权转让。

  惠康德称,双方的合作意向是,中外运无法开展的一些国内快递业务,将交给全一快递操作。他强调,双方的合作方案尚未最终敲定。

  记者也查阅相关法律资料显示,按照中国目前的法律,外资快递公司仅可以经营国际快递业务,不能经营国内的快递业务。在四大快递巨头中,除联邦快递通过2006年收购合作伙伴大田集团经营的国内快递业务的资产而在部分城市拥有国内快递业务资质外,美国UPS、中外运敦豪和荷兰TNT集团均未获准在华经营国内快递业务。

  那么,这一切的变动或许只是裁员的“变装”而已。


    相关专题:

    DHL中国裁员调查

范甘迪:姚明两次拒绝续约 火箭季后赛仍难过首轮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火箭前主帅杰夫-范甘迪接受了1560电台的专访,在节目中,他透露了自己对麦蒂本人和麦蒂本赛季因伤休战的一些看法。

  范甘迪也跟麦蒂相处过不少年,但是麦蒂在公布自己受伤准备手术的时候却并没有先通知自己的现任主教练阿德尔曼,而是选择了先跟媒体曝光。有报道称阿德尔曼对此很不满。作为火箭前主帅的范甘迪说:“这件事情肯定令大家都很尴尬,麦蒂也一样。如果一个球员需要做手术的话,教练肯定希望自己先于媒体知道这件事情,而且教练也确实有权利先知道。”

  “事情发生之后,乔纳森-费根(《休斯顿纪事报》记者)在他的博客上写了,球队每个人都认为麦蒂‘应该’打,但是大家都不相信他受伤了。我的感觉就是没有人支持麦蒂。”范甘迪说。

  作为麦蒂的老教练,范甘迪认为麦蒂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麦蒂知道自己要想把身体状况调整过来,需要很长时间。“总体来讲,人们对他期望太高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自己发表声明赛季报销。因为这并不是每个人想要的结果。”范甘迪说:“也许麦蒂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对待。在对国王的比赛之前,麦蒂说受伤了,但火箭后来又说核磁共振显示麦蒂的身体没什么变化。从这,你可以看见他和球队管理层之间的裂痕。麦蒂肯定是受伤了,毫无疑问,但是管理层不喜欢麦蒂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尤其是在二月的时候抛出这样的问题。”

  对于姚明续约的问题,姚明的恩师范甘迪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姚明在赛季中两次拒绝了跟火箭提前续约,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发生在姚明的身上。姚明肯定会续约的,但是拒绝提前续约,就是一个态度,他在观望,要看看事态怎么发展,姚明要反复确认留在火箭还有希望夺冠的前提下才会跟火箭续约。他希望球队改变。”

  “莫雷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是一个不断寻找机会的人,阿泰的加盟就是证明。但是他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处理火箭剩下的这些球员。麦蒂受伤了,要续约阿泰吗?还是夏天再做几笔交易?布鲁克斯、兰德里都怎么处理?”这些都是摆在莫雷面前的问题。

  “火箭终于要确定稳定的首发了。麦蒂一年之后才恢复,我希望他健康高兴,能重新回到高水平。”范甘迪说:“麦蒂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好,训练营的时候医生就说了他身体真的有问题,会引发后续问题。但是我确实相信他的篮球天赋,我也理解季后赛给他带来的压力,各种媒体评论、球迷都把压力丢给他。在休斯顿的前几年,他一直都是被宠爱着的,这些都对他有影响。他会恢复健康的,但是身体健康后还需要精神健康的支持。”

  至于麦蒂做的这个手术,范甘迪认为不应该太过悲观。历史上有成功的案例、小斯,基德、阿兰-休斯顿,看看小斯现在还在打球。他们在手术之前就相信自己能够恢复水平,所以千万不能有精神负担。有人疑问麦蒂是否通过这次手术来逃避,来彻底休息,对此,范甘迪并不赞同。“麦蒂知道合同年快来了,他不是为了休息而选择手术,因为他知道他需要很努力地工作。”

  那么麦蒂的手术是不是一个赌博?因为手术可能不成功,这会给他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范甘迪认为:“麦蒂手术之后再打球的机会更大,他的身体和别人不一样。新赛季再一次受伤又手术,他自己也肯定非常失落,他回归之后还是会恢复的。”

  没有麦蒂的火箭队将会怎样?范甘迪认为拥有100%的麦蒂的火箭可以拿冠军,只拥有60%的麦蒂就太糟糕了。

     “球队以为自己能变好。但是他们没有麦蒂虽然可以成为一支好球队,但是不会夺冠。”范甘迪说。

     “火箭队的主帅和经理都很厉害,他们在没有麦蒂的情况下也会很好。有100%的麦蒂是一支冠军球队,麦蒂姚明阿泰都健康地在一起打球,他们会是一支冠军级别球队,甚至能够跟湖人抗衡。虽然现在我相信他们依然能够赢得首轮主场优势,不过晋级的状况就比较危险了。”

  麦蒂和主帅阿德尔曼之间关系怎样?

  范甘迪说:“我不相信他们之间有鸿沟,里克-阿德尔曼一直有能力处理各种问题。阿德尔曼已经证明过他能教任何人,他能教阿泰斯特就是个证明,所以同样,球队没有谁也一样行。不过在球员受伤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对他来说是个问题。”

麦迪把火箭队变为人质

一件大事发生以后,过去最流行的表达方式之一是:“这在我预料之中。”

但这是在NBA,NBA的结果预料起来越来越难了。现在最流行的表达方式之一是:“我猜中了过程,却没猜中结果。”

然而,在火箭队交易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人连这句话都说不了,最后只能说:“我既没猜中过程,也没猜中结果。”

因为这就是NBA,NBA就是生意,总经理和老板要考虑的远远不止于球员之间的关系,还要涉及工资空间,薪金总额,合同长短,球员的剩余价值,战术体系,阵容配备,等等。即使你考虑得足够周到,最后一条是他们无法掌握的,那就是人家愿不愿意跟你换。

和麦迪比起来,亚历山大和莫雷的操作难度显然大得多。他们在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跟上,交易就会流产,而麦迪只要做一件事:宣布对膝盖做微创手术。

麦迪只做了这一件事,就把一切搞掂了,整支火箭队都成了他的人质。

甚至因为他这一个决定,阿尔斯通拜拜了,直接去奥兰多和大范共续前缘。

麦迪做了一个招牌球员最自私但对他最有利的选择。当整支球队抛弃他的时候,他不得不做出自保的决定。是的,麦迪不是活雷锋,当初选中他的也不是火箭队,他过去曾在魔术队几乎身败名裂,是火箭队给了他第二次运动生命。但在麦迪看来,当火箭队已经抛弃他,就没有必要再为火箭队考虑了。

什么叫困兽犹斗?麦迪是最好的注脚。

事实上,当海内外球迷和专家们纷纷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交易方案时,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尖锐的矛盾,那就是火箭交易的主动权掌握在麦迪手里。他今年的身价就已经超过2000万美元,明年会更多。因为他还剩下一年半的合同,就不会像艾弗森、拉希德·华莱士和坎比那样拥有足够的可交易价值。而且,由于麦迪的腿上有伤,更是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性价比。以他这种情况,傻瓜总经理和老板才会公开和他的矛盾。莫雷如果足够聪明,应该在想到交易他时,就立刻扑灭更衣室一切不利于麦迪的评价,然后悄悄地行事。但他不仅没有做到这点,反而在交易日临近时,受更衣室的压力影响,让他提前离开了赛场。那些曾经对麦迪有过幻想的俱乐部老总,接到莫雷电话时,一定会笑话他:你为什么要把一只有了裂纹的花瓶换给我呢?是啊,裂纹不是缺边缺角,只有花瓶的主人才知道,但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你去换给谁啊。

与此同时,麦迪开始一不做二不休。在对雄鹿9投1中的那场比赛后,火箭队做出了让他停赛养伤的决定,甚至公开允许球员和舆论笑话他那记滑稽的扣篮。那天麦迪对记者宣布自己无限期休战,从他的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已经对火箭队的氛围厌恶透顶。

如果是道森主事,决不会像莫雷这样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我相信道森会和莫雷一样,铁了心要把这个累赘换出去。但道森久经江湖,知道放任自流的坏处。NBA所有成功的大交易,事先都不会让人知道。就像所有成功的股票,都是在高价时卖出,你让它跌破发行价时,只有套牢。在股市上,只有少数人会高卖低买获大利,大多数人都是套牢的命运,火箭队就被麦迪套牢了。可悲的是,火箭队是自己造成了套牢的命运,只有他们最了解麦迪的状态,但在卖出这支股票前,他们全天下嚷嚷说麦迪不行啦,我们要出手啦,于是找不到一个傻瓜来接盘。

麦迪做出手术的决定,连阿德尔曼都是从报纸上得到消息,这只能说明火箭队高层的昏庸。他的腿根本不用做微创手术,或者说不做也可,做了更好。所以这个决定是只对他自己有利的决定。他本可以为火箭队继续卖命,但火箭不给他这个机会。与其说是火箭抛弃了麦迪,不如说最终是麦迪抛弃了火箭。

更可怕的后果,是麦迪只给他们不到两天的时间来善后。火箭原本是不必要送走阿尔斯通的,这不是个优秀的球员,但也是和姚麦打了数年的球员,而且一直牢牢地占据着1号位首发。你从魔术的选择,知道阿尔斯通有他自己的价值,他肯定比安东尼·约翰逊强。这种价值对火箭有用,可是麦迪宣布这个赛季不打,意味着阿德尔曼必须重新考虑谁来给姚明传球。那些曾对阿尔斯通抱有幻想的人,现在可以猜到阿德尔曼在想些什么了:当姚麦同时在场,阿尔斯通的控卫是虚职,因为给姚明传球的是麦迪;当麦迪不打,阿尔斯通必须承担这个角色,但他不够合格。如果你看多了火箭的比赛,会发现阿尔斯通和姚明一起打球完全发挥不了他的作用,他只有和麦迪同场,才能体现速度和三分的能力。去年那段22连胜,前12场有姚麦,阿尔斯通平均14.4分,后10场没有姚明,他平均17.3分。

阿尔斯通也是在麦迪落魄时横加指责的人之一,他现在得为自己买单。但整支火箭队都沦落为麦迪的人质,都在为自己的做法买单。一支不团结的球队,都必须为不团结买单,这不只在火箭如此,很多球队都吃过大亏。你看湖人队在三连冠后,为了奥尼尔和科比的矛盾花了快七年时间的代价,还没有等来另一个总冠军,当“OK”在凤凰城再度携手,大家才发现过去所谓的矛盾,像一场孩童之间的闹剧。

现在火箭还来得及吗?如果你们能从此足够团结,决心够狠,仍然是有希望的。但再也不要为一场球,去指责一个人。篮球比赛是五个人打的,就像五个指头,长短粗细各有不同,哪怕无名指,也不是“无名”,也有作用。散开是五根指头,握紧了是拳头,这样的道理,不知多少人说过多少遍,非要剁去一根,你得想想哪一根接得上。

麦迪交易的闹剧,也给数量越来越庞大的中国球迷上了一课。篮球比赛,欣赏一下就成了,不要企图掺乎其中。这是中国球迷第一次企图掺乎一支NBA球队的交易和管理,但结果适得其反。喜欢麦迪的人,要为他感到悲哀,痛恨麦迪的人,你为他做了帮凶。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有着足够剩余价值的球星,火箭使用不当,最终沦为他的人质。

阿尔斯通走了,才算是一种真正的解脱吧。现在该轮到姚明,提前考虑一下他在2010年有没有必要与火箭续约了。

为什么火箭老板力挺麦迪?

当麦格雷迪如丧家之犬一样离开休斯敦,去寻找可靠的医生之际,很多人都以为麦迪在休斯敦的日子已经到头。但就在此时,离交易截止日不到两天,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却公开力挺麦迪,大有“老板一出,海晏河清”的气势。

亚历山大早该出来说几句话了。他一直在忙着靠火箭队这块招牌挣钱,哪怕在这光景极度不好的日子,多少老板都快揭不开锅了,他还在忙着和来自中国的老板签新合同。但他的后院已经乱得不成样子,各种谣言满天飞,有说换麦迪的,有说换阿泰的,甚至有人趁机写文大胆预言说火箭队要换姚明。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插上一嘴,你就难以分辨到底哪一嘴是真的,哪一嘴是假的。只要美国时间2月19日不到,任何一种可能性都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NBA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NBA是一掷万金的生意。“过家家”你可以不喜欢谁就不带谁玩,而NBA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使这样,NBA过去二十多支球队,现在三十支球队,能玩到总冠军也不过寥寥数支,而且,玩到总冠军的球队,里面也不是个个亲如兄弟。

对亚历山大来说,他目前迫切需要的是球队稳定,而不是被各种流言笼罩。太多流言对他做生意极为不利,是对火箭队“美誉度”——公关界最重视的一项评测之一——的损害。至于稳定下来的火箭队能不能打进季后赛,进了季后赛能不能过第一轮,过了第一轮能不能走得更远,并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稳定,有了稳定才有生意,然后才是更好的成绩,以便带来更好的生意。

但亚历山大的两个手下都不是稳定局面的能手,一个是撒手不管的老油条教练,一个是初出茅庐的生瓜总经理。在麦迪进进出出的大半个赛季里,火箭队的更衣室乱得一团糟,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插上一嘴。其实有麦迪也罢,没有麦迪也罢,火箭的球总是要打的,但人心齐的打法和人心不齐的打法,效果肯定不一样。去年姚明突然伤停,更衣室没有乱,大家说接着打,大不了不能进季后赛。结果他们把连胜持续下去,一直到连胜22场才结束。没有姚明,火箭队肯定是无法在季后赛生存的,但你说22连胜是奇迹,不如说是更衣室人心齐的结果。

眼看全明星赛都过了,亚历山大突然意识到更衣室稳定的重要性。他在和国内品牌签约的发布会上“力挺”麦迪,大夸麦迪是个“超级明星”,不等于内心真的认为不该把麦迪换走。他这样说的原因,一是有记者问,二是他知道肯定会有记者问——因为交易截止还有不到两天就截止,三是他认为有必要平息一下流言。

解读亚历山大的“力挺”,我们可以列出下面几种可能性(可能性排名不分先后,没有主次):

第一,亚历山大做了努力,但如我们先前分析过的那样,超过2000万美元年薪又伤了腿的麦迪根本换不出去。一个“超级明星”又换不出去,你冷落他、贬低他都不是办法,只有夸奖他,给他鼓励,注入底气,以期东山再起,将来是接着打还是换出去,以后再说,鲜明的例证就是卡特。卡特幸亏当初是在猛龙队而不是现在的火箭队,否则和麦迪一个待遇。

第二,亚历山大在发布会前就已经知道麦迪要做微创手术,至于这个手术是非做不可,还是麦迪“罢工”为2010年合同考虑,已经不重要,决定已经做出。微创手术做的人不少,小斯做了以后今年当上了全明星首发,因此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很大。亚历山大没有必要对一个要做手术的球星落井下石。

第三,在球队以明星中锋和明星后卫为核心构架的球队中,亚历山大和所有做惯了NBA生意的老板一样,深知后卫的重要性。麦迪虽然比姚明年龄大,但只大一岁多几个月,如果麦迪和姚明打“消耗战”,那么吃亏的是姚明,姚明的双脚支撑的是140公斤的重量,麦迪只有不到110公斤。你如果仔细分析当初湖人在科比和奥尼尔之间做的选择,就应该知道NBA这些老板有多么精明。亚历山大对麦迪再不满,也不会为了姚明去得罪麦迪,哪怕姚明为他挣了这么多钱。亚历山大那句话我相信是从内心发出的:“我们得到了一位超级明星,现在大家都想要我们去换掉这位超级明星,但超级明星并非唾手可得。”你认为亚历山大每天上新浪网吗?他会天天去翻看球迷留言发现中国人都想换掉麦迪吗?即使他真的天天上新浪网,会把球迷的话认真考虑吗?所以要换掉麦迪的想法,肯定来自火箭内部,亚历山大的话,是说给每一个火箭人听的。

我个人认为,麦迪的膝伤不至于到非做微创手术的地步,他这个赛季的进进出出,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因为去年5月做完手术以后,没有进行系统的力量训练和体能恢复训练(这一点我建议他找奥尼尔的医疗团队,他们帮助奥尼尔和希尔,让他们得以生龙活虎)。其次,他的这种身体状态,没有得到来自火箭内部的宽容和支持,而以亚历山大为首的高层支持更不够,听任麦迪的队友公开指桑骂槐,放任当地记者大鸣大放大批判。第三,麦迪在内外夹攻的重重压力下故态复萌,选择了自保,他最初表示信心十足,但打好了没有听到表扬,打输了骂声一片(从麦迪的话里可以听出,专门有人替他搜集报纸和网络上对他的评价,这里面是否有来自中国的评价,不得而知)。即使在魔术队,麦迪都没有领教过如此猛烈的抨击,最终选择了逃避。

亚历山大说麦迪在身体没有伤的时候,是一个了不起的球员(“great”请翻译成“了不起”,并非每一次都得翻成“伟大”),敢斗敢拼,他其实是在暗示大家应该理解一个有伤并且在有伤的时候意志薄弱的球星,最终的目的是让这场大批判偃旗息鼓。他说得晚了,但再不说,就更晚了。

我相信以麦迪不到30岁的年龄,有机会东山再起,纵然达不到当初得分王和35秒13分的水平,也可以回到卡特现在的水准。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呼吁火箭队应该保持团结,并且给麦迪留一口气。你现在给他留一口气,没准他会报答你,否则将来会咬你一口,让你无地自容。中国人有句老话,“得饶人处且饶人”,火箭队现在需要的不是追问麦迪是不是真的该做微创手术,而是掉转头来,在没有麦迪的更衣室里保持团结——现在还来得及。团结能产生奇迹,既然没有姚明的火箭队能将连胜保持到第22场,为什么没有麦迪的火箭队不能创造同样的奇迹?

对火箭队来说,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并非西部不可争,黄蜂、小牛、太阳和爵士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远远比火箭严重。赢了国王和篮网这样的球队保持淡然,输了强队保持冷静。切不可因为没了麦迪,对韦弗大加赞扬,以为他是末日救世主,方舟上的诺亚。说实在话,没有麦迪,火箭还真找不出一个真正会给姚明传球的人。

2009年2月19日

王石:北京长三角楼市调整刚开始

王石:北京长三角楼市调整刚开始
图为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严钰 2月18日,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才开始,北京与长三角楼市调整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去年12月以来的楼市有成交量有所放大,这仅仅是房产刚性需求的释放,反弹并不代表反转,房地产调整远未结束。

  王石还指出,从2006年开始,万科已经看到两个指标出现了问题,一个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家庭收入上升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一个剪刀差的比例。还有一个是前期资金进入过多,房地产库存环比增加,这说明销售不理想,去库存化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两个指标越来越高,市场就一定会发生变化。

  对于楼市调整幅度,王石认为,具体到不同地区,调整程度也不同。因为珠三角地区前期调整幅度过大,今年的调整会趋于缓和;北京与长三角调整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调整幅度不大。

  对于王石房价回调的言论,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认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明轩表示,目前北京房地产降价的只是少数项目,也并没有降到位,多数项目现在还处在苦苦支撑的状态。这也导致持币观望心态持续、普遍蔓延。

  2008年,全国其他城市房价降声一片,而北京仿佛置身世外,到年末才有点松动。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1月商品住宅成交环比下降了47%,商品住房成交量则环比下降了32.2%。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楼市在2008年所经历的“行业景气回落、企业库存高企和市场价跌量缩”等困境并没有改观,全国房价2009年可能酝酿新一轮下跌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219/15355877288.shtml

2009年2月16日

冬眠论市(2.16):推动狂牛的六类概念

推动狂牛的六类概念

欧美市场涨跌互现,亚洲市场全线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市场继续高昂着牛头,以大多数人不敢确信的力度继续大涨。上证指数今日开盘为2338点,十分轻松地将前期高点2333点给击破。之后三次下探,最终在钢铁板块、金融、煤炭石油等权重板块的拉动下,尾盘强势拉升,上涨了68.6个点。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的成交量,1807亿的成交再次刷新了2008年4.24行情以来的天量。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早盘第一个小时里,成交量667个亿,超过了今天总成交的三分之一,这是以一种十分强势的姿态将前期高点2333点给踏平了。中间的两个小时为缩量震荡,最后一个小时再次放量拉升,整个一天,走势是十分完美的。

       从小的角度来看,推动狂牛猛奔的主要有六大概念:一是管理层制订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是市场的源动力,也是本次行情上涨的利好支持主线。国家将通过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内核的产业振兴,最终实现解决产能过剩的现实问题;二是央企整合概念,这是一条较少关注的暗线。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多次公开表示,2009年将抓住机遇加快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源整合,2010年中央企业要减少到80-100家。这些个股都是垄断性的央企,我们看看今天中国石油等个股的猛劲就知道了,这也成为基金做多市场的主要借口;三是有期货交易的板块,化纤和钢铁近期的走势,就是期货市场的强劲所带来的炒作噱头;四、五、六分别是上海世博(加上海迪斯尼)、创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这些概念太庞大了,游资无法独食,随着基金的参与,市场在流动性充裕的推动勇往直前。

       近来利好不断,利空也没有停过。产业振兴和流动性放宽是市场得以上攻的主要核动力,而3月份业绩利空和2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却又成为我们做多的隐忧。在利好和利空的博弈中,我们的谨慎态度和股指的上行速度形成了一定的背离。回过头来一看,我们不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涨时重势。券商和基金在上周一到上周四的时候一直是比较谨慎的,而到了周五,却开始反口唱多并且开始反手做多,这是日线上面给我们的经验。今日四个交易小时中,前三个小时是做空占主流,而最后一个小时出现了空翻多,这表明小时线上可能重演日线的故事。上周五,在2333点即将被击破的时候,机构将上行的目标调到了2500点到2700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当然是跟着机构,走一步看一步,看一步再走一步了。

       预测市场顶部和近期一两天的走势,是绝大多数人喜欢做的事情,然而我们要知道,这两点却是最难做的事情,因为有太多的未知因素。2007年10月之前,很多人预测大盘要涨到8000点甚至10000点,结果都失败了;2009年2月9号到12号,所有的机构都认为反弹即将结束,然而2月13号却改口唱多并反手做多。由此可见,预测顶部和预期近期一两天的走势的确有很高的难度。我们在预测的时候需要带着两个条件:第一是自己的操作要跟着预测走,第二是自己的理念和心态要服务于自己的预测。否则,所有的预测都是多余的。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能在短线的止盈止损上面做好了功课,我们就拿着手上的股票享受难得的上升行情吧。而事实上,止盈和止损问题都是操盘线的特长,那么,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2月16日方达点睛:股指放量终加速 决策交给操盘线

      上周五的方达点睛中已经明确指出,2345点的阻力一旦放量突破,大盘将可能会进入加速拉升行情。今天沪市股指高开震荡,一度受阻2370点,但尾盘一小时的单边上扬,最终使得股指以2389.39点报收,较上周五大涨了68.60点,而成交量放出本轮反弹以来的天量1807亿元,价升量增进入了预期的快速拉升状态。
      2月6日至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温家宝在这五次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是一份增强信心的报告、落实行动的报告。要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对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更大一些。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战胜面临的困难。这些话对稳定市场,增强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冲着“措施力度更大一些”,就已经有了国家行业扶持方面更大的想象空间了。股市本来炒作的就是朦胧,只要有空间,有题材,有想象,那么就一定会有行情。
      对于近期市场反弹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大单抛压来看,个人感觉更多是限售股解禁的筹码,以及上周稿件中提醒过大家的筹码分拆的过程,对此未必恐慌。另外一定要再度提醒大家的是,在进行选股的时候,大单比率、主力净买等指标会帮助你进行筛选工作,从而提高选股的有效性,但一旦成功介入之后,一定请以操盘线的短周期买卖信号为唯一的依据,而不必再重点关注资金的变化。没有主力资金只进不出的股票,同样也不会有只出不进的股票,但趋势一旦形成,盘中的资金进出就有了洗盘的可能性,因此震荡市或者牛市初期,操盘线的30分钟或者60分钟就会成为卖出交易的决策信号。

2月16日胡俍老师解盘:持股信心是关键

今天的市场和上周一如出一辙。由于前面一个交易周又攻克了一个阻力位2300,又打开了一段继续上扬的空间。所以像上星期一样,今天又是跳空高开。而另一方面,现在莫名奇妙患上恐高症的人总是有,所以跳空高开之后抛盘也虽之而来,高开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单边上扬,而是需要盘整,实在盘不下去只好再往上冲几十个点。只要没有明显的抛盘增加,只要春节之后的这种向上的趋势保持着,大盘就没有大问题。我在前面的评论中说过:2300过了之后,从技术上来看上面比较重要的阻力位就是年线了,年线还高高在上,在2700点以上,因此目前这个指数点位应该问题不大。
        也许有朋友注意到:这段时间以来我基本没涉板块、个股,这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据我观察,前面一年多暴跌以来,很多朋友都是重仓深套的。对于这种情况现在选股就无所谓,关键是仓位。所以这段时间我的评论重点是放在大盘趋势、上涨的阻力位上。其目的无非是要防止一种现象:套了三、四千点一直拿着股票不动;反弹了三、四百点就拿不住股票了,这是最伤心的事。所以我想,只要把大盘走势分析清楚了,能拿得住股票,就可以大幅减少亏损。第二个原因。一般而来说,在反弹市场里面也确实很难出现持续的热点板块和领涨个股。一定要说板块个股的话,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游资、即非主流资金的。这段时间非主流资金一直在炒题材,从以前的迪斯尼到后来到锂电池、上周又到北京通洲的环球影城,还包括创投等。这些游资的股票恐怕主要是看走势。另外一条线索是就是基金。基金从上周开始思路有些变化,把一部分资金从大盘指标股中挪出来,挪到其重仓的二线股上。但是大盘指标股连续减磅了几天之后基金也会护护盘,不让大盘指标股的走势由涨变跌。今天又护盘了,所以今天几个指数中上证50是涨幅最大的。基金重点拉的是其重仓的二线股,这些二线股也很难用行业来归纳,各种各样什么都有:有的是机械的、有的是基建的等等。要找的话,可以从基金新增和增仓板块里面挑走势好的、累积涨幅还不太大的。总而言之,这段时间从板块的角度来选股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可以有一些线索,但是主要的还是看走势,对于从来不认真看K线图的朋友,选股确实比较难。

2009年2月7日

衰退中生存

中国经济步入衰退了吗?与欧美相比,即使是8%左右的增长率仍然是让人艳羡的。但从经济学的定义来说,当一个经济体连续两个季度以上的GDP下滑,并且通常下滑幅度在10%以上,可以判断一个经济体进入衰退。

文 Phil Xie

中国经济步入衰退了吗?与欧美相比,即使是8%左右的增长率仍然是让人艳羡的。但从经济学的定义来说,当一个经济体连续两个季度以上的GDP下滑,并且通常下滑幅度在10%以上,可以判断一个经济体进入衰退。2008年中国第一季度GDP增幅为10.7%,第二季度为10.1%,第三季度为9%,下滑幅度近16%;而2008年第四季度预计GPD增幅不到8%。衰退,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这场危机中,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衰退中活下去呢?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的公司。在这场危机中,果敢地采取行动往往能掌握主动。在媒体的冬天,创造户外广告帝国的江南春在2008年底快速地选择了和新浪捆绑在一起的方式,这可以理解为“抱团取暖”,也可以理解为江南春“曲线发展”的方略。但要在危机初期就采取行动并不容易,这取决于企业家对未来的洞见以及壮士断臂般的勇气。

就像冰雹打碎玻璃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悲伤一样,对有些企业来说,衰退反而成就了他们的业务扩张。我们采访的提供打印外包的立思辰就是这样的公司,他们为企业提供打印租赁节省的成本,虽然在繁荣时期并不为企业重视,但现在却成了香饽饽。能减少差旅费用的视频会议系统现在行情也开始看好。凡是能为企业节省成本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时期都不会活得太坏。

努力开拓国内大众消费的企业仍然会有机会。虽然中国的消费率低,2007年消费只占GDP的49%,低于世界水平(美国约70%),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不会减少。生产床上用品的罗莱家纺的销售额在2008年仍然有20%左右的增长确实令人吃惊,这说明中国的消费市场仍然需求旺盛,只要企业有合适的产品。罗莱计划在2009年仍然会扩大店面数量,但会主推中档床上用品,以适应经济衰退中购买力的变化。成本控制、手握现金当然是众多企业家已经在使用的头条应对措施,但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寻找新的市场是更加主动的生存之道。

2009年2月6日

阿泰语出惊人矛头直指麦蒂 痛批火箭一号防守懈怠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7日(休斯敦时间6日中午)火箭队在主场训练馆进行了常规训练。阿泰经过了强度很高的训练后,在场边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平时语速很快的阿泰今天也出语惊人。特别是谈到球队的防守问题时,更是将问题直接指到麦蒂的身上。

  麦蒂在早于阿泰的采访中谈到球队的问题时,坦承球队的防守比进攻更加不稳定。记者就麦蒂的这个话问阿泰的反应。阿泰不假思索的说:“是的,球队,崔西(麦克格雷迪)需要在防守上站出来。他在防守上是十分的不稳定。他需要变得更好。”

  接着,阿泰解释了自己这样说的理由。他说:“(一切)将由崔西(麦克格雷迪)开始,(改变)将会在像乔丹,科比,詹姆斯 ,在上赛季萨克拉门托,就是从我开始。从领袖开始。当然还有姚明。”

  谈到火箭队,身在其中的阿泰表现出了很大的信心。他说:“我想我们有两场比赛打得不错。当你在客场击败了强队的时候,那是很好的信号。我们在客场击败了底特律。有些球队有着很不错的战绩。尽管我们有着很多的伤病,但是我们依然击败了他们,这是很好的信号。还是有些积极的东西在的。”

  但是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那些失利,你可以看看录像,录像没有再说谎。所以我们今天就看了比赛录像,就暴露出了一些球员没有在做出正确的防守上付出努力。”

  阿泰无论在场上比赛时,还是在训练时,都是最努力的球员之一。他也许没有太高的天赋,没有太过人的运动素质。但是他相信的是努力,是在努力基础上的天赋。这些可能是火箭队目前一些球员最缺乏的。

  (休斯敦华夏时报:tevin) 

中铝注资力拓局中局:必和必拓伺机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7日 01:12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沈雁飞

  魏华兵

  一场世界三大矿业巨头之间的大戏正在启幕,主角是力拓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必和必拓。

  力拓在未来18个月内面临189亿美元的到期债务,就在它与中铝谈判以期后者注资之际,必和必拓突然表示,不会放弃对力拓旗下优质资产的并购机会。

  对于中铝而言,在一年前投资力拓已现近百亿美元浮亏之后,是否再次注资或者以何种方式注资力拓,都将是艰难的选择。而必和必拓在这一敏感时刻的表态,更添抉择紧迫性。

  这不仅仅是一台对手戏,更是一场多个主角的博弈,结局尚不明朗。

  力拓困局

  力拓为全球第三大矿产企业,其面临的债务危机要追溯到2007年。

  2007年7月,在对加拿大铝业公司(以下简称“加铝”)的竞购中,力拓以高出竞争对手33%的出价,以380亿美元的高溢价击败美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美铝”)。

  力拓的这一豪举并未获得好评。事隔一年半之后,美铝在刚刚闭幕的达沃斯论坛上摘得“全球100家最具可持续发展性的公司”桂冠,力拓却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潭,截至去年10月,力拓因收购加铝背负了389亿美元净负债。

  如果说高溢价收购加铝是力拓走向溃败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拒绝必和必拓的合并要约便成为第二步。

  去年11月25日,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宣布放弃收购力拓,这一合并计划在推进9个多月之后突然中断,让力拓遭到沉重一击。力拓股价一天之内下挫37%,市值缩水200亿美元。与此相反,必和必拓伦敦股价上扬21.4%。

  必和必拓CEO高瑞思当时就此事的表态称,近期全球经济状况的继续恶化,对力拓的并购要约已不再能体现股东最大利益。但最近的媒体分析认为,除了欧盟的反垄断调查,力拓的拒绝是必和必拓放弃收购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4月,即高溢价收购加铝前3个月,力拓曾明确拒绝必和必拓的无溢价收购要约,但此事当时并未为外界所知。

  据澳大利亚媒体近日引用的数据,目前力拓的债务总额达到了390亿美元,其中包括2009年10月到期的89亿美元债务,和2010年10月到期的100亿美元债务。目前力拓正采取资产出售措施以期能在2009年偿还100亿美元债务。

  陷入债务危机的力拓正在采取多方位努力脱困。去年10月,力拓公布了削减开支和裁员1.4万人的计划。此外还加快了融资的步伐。今年1月27日,力拓宣布完成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力拓加铝与青铜峡铝业的合资公司——宁夏加宁铝业有限公司中所持有的50%股份,售价约为现金1.25亿美元。今年1月30日,力拓再度宣布以8.5亿美元、7.5亿美元的价格售出其位于阿根廷的碳酸钾项目和在巴西克鲁巴的铁矿石业务。

  中铝抉择

  在必和必拓两次提出收购力拓期间的去年1月31日,中铝联合美铝在伦敦市场收购力拓英国有限公司12%股份(占力拓股份9%),共耗资140.5亿美元。

  2001年成立的中铝公司,原为一家以铝业为主的单金属公司,2007年开始大规模海外扩张,在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都有投资。截至2008年6月底,中铝资产总额达到3777亿元(约合550亿美元),该公司为全球第二大氧化铝和第三大电解铝生产商,其控股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香港、上海上市。

  作为中国国有企业,并且融资来自国家开发银行,中铝公司大手笔的收购行为,其动机一直遭到国际上的怀疑。中铝总经理肖亚庆当时对外界表示,正如必和必拓通过每年上调铁矿石价格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样,中铝公司同样也有追求利润的目标。

  不过,这笔投资显然未让中铝尝到甜头。截至2008年12月31日收盘,力拓股价为每股14.9英镑,跌幅达74%。

  2月2日,力拓在一则公告中称,力拓确实在与其股东之一中铝进行洽谈,中铝可能会从力拓集团的不同运营业务中获取少数股份,同时投资可转换债券。

  但力拓称,无法确定最后交易是否会发生,同时无法确定交易是否能获得股东大会的批准和相关国家的政府审批通过。

  这一消息立刻引起各方猜测,中铝选择何种方式注资力拓,以及资金来自哪里备受关注。

  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随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中铝曾与力拓就注资合作进行过接触,但注资规模、合作方式仍在探讨,而资金问题不是中铝与力拓合作的阻碍,至于与哪一家银行合作则不便透露。

  据英国媒体的报道,中铝可能通过购买资产、直接投资以及向中铝或其他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实现对力拓注资高达15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铝计划把力拓在英国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6%,至18%,并购入力拓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14%的股份。

  英国《独立报》称,力拓主要考虑向中铝出售旗下的铝矿和部分铜矿,包括位于南美洲阿塔卡马沙漠最大的露天铜矿埃斯孔迪达(Escondida)铜矿30%的股权,以及力拓刚刚收购的加铝的股份。

  国外媒体近日引用中铝相关人士消息称,中铝一直在努力提振力拓股价,并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此次与力拓的合作中,中方态度审慎,希望能够把握主动权。中方还有可能寻求得到力拓在西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铁矿(Pilbara)。该矿是中国用来炼钢的主要铁矿资源。

  正如力拓2日声明所言,对于达成这笔交易,力拓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澳大利亚媒体《FairfaxDigital》3日报道说,中铝方面的谨慎迟疑让力拓有些着急,力拓可能会作出一些让步。

  力拓方面关于中铝购买资产的最新表态为:“惟一肯定的是,最终会有交易达成。”但关于谈判的进程以及合作方式等细节,至截稿时间,力拓仍未回复理财一周报记者的问询。

  在之前的公开声明中,力拓称,细节将由股东、相关监管部门和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澳大利亚政府为中铝的可能持股权设定了11%的上限,以防止战略性铁矿和煤炭资源落入中国手中。这就意味着,如果中铝增持力拓股份超过11%,就必须征得澳大利亚政府的监管批准。事实上,澳大利亚关于外来投资的法定上限为14.9%。

  《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力拓一旦将资产出售给中铝,将是自断后路,但短期又无缓解债务危机的良策。

  美国《时代》引用中方的表态称,中国国家发改委一直重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资源类投资,这符合国家的长期战略,而澳大利亚由于其资源优势(1878.696,75.40,4.18%),对待中国的投资一直存在歧视等不公正待遇。

  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人士近日对国内媒体表示,投资力拓是有必要,但应该把握好点位,中铝应审慎应对。

  必和必拓伺机而动

  两度被力拓拒绝的必和必拓并没有彻底退出游戏。

  必和必拓CEO高瑞思4日称,鉴于一些竞争对手正深受债务负担的拖累,必和必拓希望借此计划而有所作为,暗示将继续关注针对力拓的收购机会。

  必和必拓4日公布了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不计特殊项目的盈利增长2.2%,现金流跳增74%,而且公司有能力削减本就不高的债务。高瑞思认为,在所有主要的大型矿产商中,必和必拓的资产负债表情况最佳。

  目前,全球最大的三家矿产公司分别是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其中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关系长期“暧昧”。尽管高瑞思拒绝透露必和必拓可能会看上力拓的哪些资产,但一些分析师指出,必和必拓可能有意购买力拓的智利埃斯孔迪达(Escondida)铜矿——该矿为世界上最大的铜矿。

  高瑞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中铝注资力拓的细节仍不明朗,必和必拓目前尚无收购相关资产的详细计划,但由于必和必拓资产负债情况好,在基本金属和股价大跌的时候,只会买入那些高质量的资产。

  在上次必和必拓宣布将以660亿美元的协议合并力拓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人士曾经指出,巴西淡水河谷,以及必和必拓、力拓三大矿业公司在全球铁矿石贸易中占到70%以上,中国进口铁矿石中40%左右来自于必和必拓和力拓,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将直接掌握着中国进口铁矿石40%,中国的铁矿石定价权将进一步削弱。

  不过,尽管在必和必拓宣布放弃并购力拓的当天,中铝即发布公告称,中铝对大宗商品未来的价格走势充满信心,对力拓的长期价值和发展前景也充满信心,但此次中铝料将不会不惜任何代价追加对力拓的投资,毕竟中国的国企经历了一系列灾难性的海外投资:不仅有力拓,还有百仕通(Blackstone)、富通(Forti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

潘石屹:半年后北京楼市难见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7日 01:1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北京楼市回暖 反弹还是反转?

  □本报记者 林喆    

  在经历了近四个月大力“救市”后,北京楼市在牛年初春显露出了些许暖意。腊月二十九,北京市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由送出了一个新春大礼包。15条救市新政以超预期的力度,给楼市松绑,特别是“取消限制外资购买及放松二套房贷”的政策,更是在全国开了先河。 

  在政策效应的带动下,北京楼市销售从去年11月份开始持续回暖。那么,这种回暖是反弹还是反转?北京楼市是否在走出低谷?对此,乐观人士认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今年下半年北京楼市将恢复增长。但悲观人士则认为,2009年,房地产整体下行依然是大趋势,“去泡沫化”和理性回归的进程远未完成,北京楼市真正的“否极泰来”尚远。 

  有效需求仍在观望 

  2008岁末以来,从中央到北京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暖市”政策,触动了置业人群的心理防线。家住在北京丰台区的何女士搁置了大半年的购房计划也因此重新排上了日程。 

  “现在二套房限制已松绑,加上央行频繁降息,购房的负担已经大大减轻。听说不少投资客准备低价卖房套现,如果价格合适,应该是买房的一个好机会。”何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但从元旦开始加入看房队伍至今,何女士一直没有“下单”。原因是“价钱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有明显的降幅,还是偏高,超过了预期。” 

  据记者了解,像何女士那样经过多轮看房却迟迟不肯出手的购房者目前占了绝大多数。显然,政府的“政策组合拳”并没有彻底改变购房人持币待购的观望心理。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不外乎减免各种税费、降低银行利率等,而优惠掉的这些部分与高房价相比,仍旧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价格调整到位,才是刺激需求释放的关键。 

  新年伊始,北京楼市的整体销售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据亚豪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共成交期房住宅5957套,成交面积57.15万平方米,除去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供应,京城实际成交的商品住房为4719套,成交面积为46.69万平方米。成交现房商品住宅1243套,成交面积15.46万平方米。 

  环比去年12月,期房住宅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分别下降51.2%和51.5%,实际成交的期房商品住房则下降15.6%和25.6%。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王英男分析,1月份,京城楼市成交出现明显下滑,有节假日因素的影响,但大势不妙更不容忽视,就近期而言,北京楼市尚难有实质性的明显回暖,购房人的信心及对楼市的预期都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有效需求仍将以观望为主。而在楼市大环境尚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开发商的推盘热情和力度并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成交。 

  价格分化日趋明显 

  春节前后,北京各大楼盘又开始了新一轮打折促销活动,除原有的折扣外,买房抽奖、买房送车、买房送家电等广告不一而足。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库存”房源亟待消化,而2008年土地放量和中小户型政策又将造成今年房产供应增长,北京楼市在短期内已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自去年9月以来,房价呈现整体下行态势。不过,高端物业和城区内优质房产的价格却仍在上涨,价格分化日趋明显。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京城实际开盘的项目数量为10个,新增供应套数为2832套,新增供应面积为26万平方米,开盘项目的均价为1356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1%。而2月份开发商计划推盘入市的15个项目,整体拟售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已达10.7%。 

  但另一方面,北京高端楼盘的价格却逆市上涨。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网的统计,北京2008年高端楼盘前10名成交均价持续上涨,总额前10名平均涨幅在26%左右。 

  排行榜前10名中,除了北京尊府、西苑好山居、紫御府三个新盘外,其他7个老项目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北京星河湾从2007年的年度均价2.8万元,上涨到现在的3.1万元,涨幅达11%,这一楼盘已连续四年上涨。龙湖?滟澜山则从2007年的2.6万元/平米,上涨到目前的3.2万元/平米。 

  虽然高端楼盘均价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但销售额与上年相比都有所下降。统计显示,2008年住宅销售前十名楼盘的销售总额为166亿元,而2007年前十名楼盘的销售总额则高达248亿元,降幅达到33%。2008年销售总金额在10亿以上的高端楼盘仅有5个。 

  “高端楼盘虽然具有较强的抗跌性,但销售总额的下降,也说明这一房产类型同样也受到整体大势的影响。”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表示,“其中的差别是高端楼盘的价格保持稳定并有所上涨,而低端楼盘交易价格及数量都在下降。” 

  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孟奇指出,高端物业成交量下滑,除了受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外,品质稀缺、供应量日益减少也是重要原因。他预计,随着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增加以及住宅郊区化趋势的增强,普通住宅将受到冲击,价格仍将继续调整下行,而城区内的高端物业则将保持稳定。 

  调整见底悬疑待解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整,北京楼市依然处于“僵持”阶段,市场低迷何时见底,依然是一个问号。专家指出,楼市起伏与国民经济波动紧密相关,实体经济企稳反转,是房地产市场真正走出低谷的基石。 

  北京市社科院最新发布的北京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下半年,如果国际金融危机不继续恶化,中国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有效,那么宏观经济形势将逐步好转,届时北京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将会重拾升势,开始新一轮的上涨行情。为此,市社科院认为,这对有真实住房需求的购房者而言,将是一个比较好的入市机会。就近期而言,北京商品房销售均价仍将维持下跌态势。 

  不过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则向“今年下半年楼市回暖论”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受存量房和保障房双重压力,半年后北京楼市也难见底。 

  潘石屹指出,北京住宅市场上存量房在1925万平方米至2250万平方米之间,即使按前者存量来计算,北京2008年末住宅存量比2007年也上升了61%。这是今年房地产市场压力大的第一个原因。 

  另外,2009年北京市政府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折合建筑面积850万平方米,而2008年住宅成交面积仅为809.5万平方米,还不及2009年政府保障房用地的供应量,也对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形成压力。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北京可售期房套数达18.09万套,可售房屋面积2291.0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套数10.55万套,面积1313.85万平方米;未签约现房套数为17.81万套,面积190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套数3.92万套,面积563.13万平方米。按照2008年的成交量,这一库存量的消化周期将超过两年。

2009年2月3日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全文)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尊敬的理查德校长,

女士们,先生们:

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向长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已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7次到汶川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1/16左右。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有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播仁爱于友邦。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都受到严重冲击。现在危机尚未见底,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还难以预料。合作应对、共渡难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认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信任,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合作。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在达沃斯会议上已重申,应该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

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我们还大幅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

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采取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的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注定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地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福祉。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是我这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这次访问,加深了我对欧洲的了解。中欧合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对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充满信心。我们之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中欧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光明。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你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

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的美好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想起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他的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品格。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做中英交流的友好使者。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