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学会“杀死企业”并“殡葬”之

    在研究企业经营失败这个问题上,并不只是《亿万美元的教训课》一本书,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悉尼・芬克斯坦教授(Sydney Finkelstein)的《成功之母》也是很不错的一本。作为管理大师的芬克斯坦教授并不像大多数“管理”书籍那样,把关注点放在成功上,而是从50多家著名企业的失败教训中,归纳出曾经辉煌腾达一时的高级主管因为做错了什么而导致企业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

  芬克斯坦注意到,一些曾当选“最值得尊敬的公司”,仅在三四年后,就陷入了可怕的财务困难;一个刚荣登《商业周刊》、《福布斯》和《财富》杂志封面的CEO,很快就陷入灾难性的购并案或其他一些困境之中。这些人原本相当精明,而且记录良好。但却会犯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级错误。不仅如此,他们通常还会让低级错误的损害进一步扩大。

  芬克斯坦将他们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结为极度低劣管理者的七个通病:

  1、他们把自己与自己的企业看成经济秩序的主宰者,所有游戏规则都由他们制订,但却对经济秩序的变化和发展置若罔闻。

  2、他们认为自己代表了公司,将自己视为公司的同一体,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完全混淆在一起。

  3、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所有问题的答案,似乎总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应对挑战的反应速度和果断性令人瞠目结舌。

  4、他们一定要确保每个人百分百地拥护自己,无情地铲除任何不能百分百效忠自己的人。

  5、他们自以为是企业最完美的发言人,过度关注公司形象,并且花费大量时间去管理和提升公司形象。

  6、他们往往低估重大的挑战,把发展过程中的固有障碍当成是可以轻易消除或是克服的暂时性问题。

  7、他们顽固坚持往昔的成功经验,总是毫不犹豫地操起曾让自己和公司取得成功和战略和战术。

  就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所写的,那花若染上卑劣的病毒,最贱的野草也比它高贵得多。但是,投资者并不会去注意这些低劣管理的本性,他们宁愿从公司财物报表或管理层嘴里挖出“很有价值”的线索,而管理层却永远不会坦诚他们的这些通病。

    有两位著名的投资者很有意思,一位绞尽脑汁准备随时“杀死企业”,另一位则挖空心思随时为公司“殡葬”。真可谓珠联璧合。

    费尔霍姆(Fairholme )基金公司的布鲁斯・博考维茨(Bruce Berkowitz)的投资思想曾被“金融界”入选“东方证券精译求精系列”。在确认偏差这个问题上,GMO资产管理公司的詹姆斯・蒙蒂尔认为布鲁斯・博考维茨得出了与他几乎完全相同的结论。博考维茨并没有去寻找可能支持投资决策的信息,而是选择了绞尽脑汁“杀死企业”的做法。他的做法是,在研究公司时,先检查现金流,然后再想办法“枪毙”这个公司。他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公司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它是否会出现衰退或停滞,是否会让投资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成为击倒投资者的脏弹。博考维茨说,很多人一味追求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怎样的前景,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要看这项投资是否可以置他于死地。所以投资分析的过程中,他先设计极端情景,看这家公司或者这种业务模式,是否能够被置之死地而后生。博考维茨在接受《杰出投资者文摘》的采访中,提出了一系列“公司如何灭亡以及如何被杀死”的方法。公司自取灭亡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不能创造现金,或挥金如土,或过度负债,或过于依赖运气,或愚蠢之极,拒不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干脆会计造假等等。这样的公司都可以一一分别列入“被杀死”的黑名单之中。

    尼克斯联合基金公司总裁詹姆斯・查诺斯(Jim Chanos),一位无可争议的做空大师,在2005年接受《价值投资者洞察》的采访中,把理想的做空对象归结为四大类,这四大类也可以作为投资者卖出条件的依据:第一类是即将垮台的热门股,特别是由债务支撑起来的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就是最有利可图的做空对象。第二类是技术落后的公司,新技术和创新有助于推动人类进步和GDP的增长,但却会导致某些行业成为时代的弃儿。第三类来自于涉嫌财务造假的公司,它们从含糊其辞的夸大收益到赤裸裸的欺诈,层出不穷,其会计报告与经济现实完全脱节。第四类是消费时尚造就的热门企业,当投资者仅凭以前的一次性成功就推断出无限未来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机会。这些类别之间虽然存在很大的重叠性,但却是最好的卖空机会。查诺斯的谋生手段就是这样,深入挖掘一家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各种细节,找出公司用来编造经营结果和扩大利润的财务花招。如果他认为一家公司将要遇到麻烦,就借入这家公司的股票,然后将其卖出;股价下跌后,他再买回这些问题股票,还给出借者,赚取其中的差价。换句话说,查诺斯有点像金融殡仪工作者——公司死亡,他就赚钱,即便是“时疫”爆发,他照样能变得富裕。因此,他被称为“公司殡葬员”。

    在企业形形色色的失败中,同样的错误往往反复出现,前仆后继,但是分析师们却极少探讨之,而投资者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能力也可怜得让人无法置信,这或许就是杰瑞米・格兰桑所说的,“我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学到许多东西,在稍长一点的时间里学到一些东西,而在较长时间里则什么也学不到”的意思。不过,对于一些有心人而言,认识到那些最完美的“卖空”对象,肯定有助于区别价值投资时机和价值陷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17bx4.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