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估值问题的几个关键观点

  前几天直接把《现在的阿胶值得买吗?》下架了,其中的原因第一是发现了有些数据是错的,折旧和摊销把母公司的数据而不是把合并报表的数据写上去,这是粗心大意的结果,也是没有认真仔细复查的结果,第二是前面发表的几篇鼓励大家在市场普遍悲观、恐慌时候买入的文章太受争议,甚至我觉得无缘无故受了很多责难,冷嘲热讽的人不少。
  相左的观点是目前的大盘点位还不够低,只是离合理的估值近了一点点,远没有低估,阿胶40倍的市盈率仍然是明显高估,估值平均市盈率应该国际化,DCF估值应该是一个范围,参数应该更保守等等。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观点何曾相识,我们在1664的时候,谢国忠叫嚣要跌倒500点,因为按当时的国际化平均市盈率,A股就值那么一点钱,然后,我居然相信了,26块钱的张裕B我居然只敢买了10手,这成了我价值投资过程中的一大憾事。如果按香港目前的市盈率来算,是不是要下一个1664我们再买?为什么我们这样想呢,我想大部分人在市场普遍悲观的情绪下恐惧了,只看到、只想到市场负面的一面,如果在市场持续攀升了几月之后再看,很多人并不是想到的根本就不会是什么国际化,而是对比6000点的市盈率仍然很低。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就是市场,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市场先生。
  客观来讲,我没有任何要贬低在我评论当中相关观点的博友,因为,其实可能他们是对的,估值这东西本来就是模糊的,估值这东西我们每人心里都有一把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市盈率按国际化视角有没有错,我很明确地说,只要你的系统一如既往,不受外界干扰,那你就是对的。只是我个人,我心中那把称放在历史市盈率上,我的估值系统建立在历史上而不是国际上,这只代表我的系统。其他人完全可以把美国的、香港的股票市盈率做参照。
  区别在哪里,我以前的文章《致富与致巨富》提过,在于离客观现实的距离,你的估值系统与真实估值越符合,赚钱越多。简单举例,公司A价值100元,5年后A公司价格达到了150元,甲投资者估值99元,他在7折时候买入就能赚114%,乙投资者估值估值50元,他一直没有等到合适的价位买入,所以他没有赚钱,丙投资者估值200元,他在160的时候追高买了,5年的还亏损了10%。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值结果,就有不同的投资业绩,水平的高低在于你离开客观现实的距离。
  按历史市盈率计算,37元我买阿胶,算是比较低估的范畴,如果用胖子和瘦子理论,现在一眼看上去就是个瘦子,即使不是瘦子,也是个身材合适的。如果执意要20倍买阿胶,前面就有暴利的机遇和踏空的风险。我相信,20倍的阿胶除了2008年还有接近的,下一次就得等大熊市了,然后,下一个20倍因为阿胶的业绩增长,价格不会比目前好多少。我感觉踏空的风险要明显大于暴利的机遇。因为我最差的打算,按动态市盈率目前已经十分合理,我损失的大不了就是一年的时间。
  按DCF估值,我设定的参数15%的成长率,才10年的成长时间,其他是永续价值,我想,得出来的数字应该是很保守了,如果我换用20%成长,换用15年成长,那估值都是天价,而且按后面的假设其实并不是不合理的。
  保守是对的,国际化市盈率的观点就是对的,关键是用这一套系统能赚钱它就是对的,对于投资者因素,关键是它是不是你已经验证了的正确的赚钱的系统里面的一部分,而不是在哪里“看”回来的,而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他不是你一如既往坚持的,而只是受市场情绪左右摆动得出来的临时结论,那无论如何,它就是错的,因为那只是市场先生在玩弄你的手段。
  估值于我来说,很不客气地讲,只是要来玩玩的东西,我并没有把它当成很核心的部分,所以跟我较真的博友实在是没有必要,其实关键都在于行业的企业的基本面,基本面才是最大的安全边际,因为买入伟大企业,长远来看,买入的价钱永远只是在山脚下面,估值只是赚多了赚少了的问题。
  跟踪我博客的有心人可能已经看出来,我的买入策略是比较积极的,可以大胆地说,我手头上的优质股票只要估值合理,只要不是高估我都愿意购买,我没有等到明显低估的时候才购买,因为对于伟大的企业,任何调整在历史上也只是小小的一个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