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比亚迪利润暴跌 巴菲特效应减退 Buffett's Flat BYD Battery

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从一定程度上可能代表着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但其表现却令人失望。

巴菲特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2008年收购了比亚迪近10%的股权后,这个中国汽车和电池制造商的股票曾一度飙升。不过,随着比亚迪利润的下滑,巴菲特效应正不断减退。比亚迪股票较今年最高水平已下跌了逾50%。

投资者拍屁股走人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比亚迪所有主营业务都出现了问题,2012年上半年公司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4%。

在汽车方面(比亚迪约一半的收入来自该业务),中国经济减速和政府取消购车补贴均开始对比亚迪汽车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轿车总销量增速同比放缓至6.7%,远低于2009年底同比84.6%的高增速。此外,竞争加剧也在挤压利润率。虽然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增加了12.35%,但利润只勉强增加了2.9%。

在手机方面,由于大客户诺基亚(Nokia)的问题导致需求疲弱,比亚迪手机业务的利润降低了四分之一。电池业务是比亚迪真正问题所在。太阳能产业供过于求现象严重,引发整个行业价格暴跌。比亚迪电池业务急转直下,从2011年上半年实现利润人民币1,500万元(合240万美元)变为2012上半年亏损1.54亿元。

当然,也有一些潜在的积极因素或可推动比亚迪股票上涨。该公司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处于领军地位,而中国政府计划到2015年全国电动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另外,如果诺基亚智能手机业务因三星电子(Samsung)在美国专利诉讼问题获得提振,那么比亚迪手机零部件销售可能也会峰回路转。

周二,投资者将比亚迪股票从2009年底逾80港元的高位压低至13.40港元。不过即使按这个价格计算,巴菲特仍是有钱可赚的。相比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年买进比亚迪时的约7.90港元,后者的股票涨了近70%。着眼于电动车的长远未来,这位奥马哈先知可能愿意再等等,说不定会有更高回报。但其它投资者显然没他这么有耐心了。

TOM ORLI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BYD Co. might stand for Warren Buffett, yet disappointing.

Shares in the Chinese car and battery maker soared after Mr. Buffett's Berkshire Hathaway bought a near 10% stake in 2008. With profits slumping, though, the effect of the Buffett seal of approval is waning. The shares have fallen more than 50% from their highest level this year.

It's easy to see why investors are turned off. Profits fell 94% year-on-year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with problems in all the company's major segments.

In autos, which account for around half of BYD's revenue, China's slowing economy and the removal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for car buyers are taking their toll. Passenger car sales growth for China as a whole slowed to 6.7% year-on-year in the first half, down from a high of 84.6% at the end of 2009.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is crimping margins too. Though BYD's auto sales were up 12.35% year-on-year, the segment eked out just a 2.9% increase in profits.

In handsets, profits fell by a quarter as problems at major customer Nokia NOK1V.HE -7.82%fed through to weaker demand. It was batteries though, that were BYD's real short circuit. Massive oversupply in solar power resulted in plummeting prices across the sector. BYD's battery segment turned from a 15 million yuan profit ($2.4 mill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1, to a 154 million yuan loss in 2012

There are potential positive catalysts for the stock. BYD's position as China's market leader in electric vehicles ties in with Beijing's plans to get 500,000 such vehicles on the streets by 2015. Handset sales too could get a boost if Nokia's smart phone business is buoyed by Samsung's 005930.SE +1.27%patent litigation problems in the U.S.

For now though, investors have pushed BYD's stock down from a high of more than HK$80 at the end of 2009 to HK$13.40 a share on Tuesday. At that price, Mr. Buffett is still sitting on a profit - BYD's shares are up almost 70% from Berkshire's entry price of about HK$7.90. Looking to the long-term future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Oracle of Omaha may be willing to wait for a bigger return. But other investors are clearly not so patient.

TOM ORLIK

2012年8月27日

2030年仍会使用的15项现代技术:从键盘到电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一些预言家预言,人类到2012年就可以驾驶飞行汽车出行了,就可以到月球上购买房产了,还能享受机器人管家提供的服务。除此之外,可怕的癌症也将被一一攻克。现在已经到了2012年,飞行汽车已经被研制出来,但还没有正式上路;机器人开始走进家庭,但这样的家庭仍如凤毛麟角。这说明有些技术的发展速度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快,甚至无法与电脑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相提并论。以下是专家预测的到2030年仍会使用的15项技术。

  1.标准键盘

标准键盘标准键盘

  虽然未来20年的语音识别、手写识别和手势控制的准确度更高并且普及度也更高,但到2030年,标准键盘仍会"健在"。在脑控文字输入普及前,键盘输入仍是编写和整理文字信息时准确度最高的方式。虽然物理键盘在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面临灭绝风险,由虚拟键盘取代,但笔记本电脑等很多因素的存在意味着塑料制造的键盘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标准键盘诞生于1878年,无论是虚拟还是物理键盘,它们都将继续占据统治地位。

  2.PC

PCPC

  有些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后PC(个人电脑)时代,但也有一些人对此并不认同。诚然,很多人花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时间超过采用Windows或者Mac OS的传统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但在进行实际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多任务处理的工作时,PC仍旧扮演王者角色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会扮演这一角色。

  2030年,PC的体积和外形可能发生变化。一些人甚至认为,借助于速度超快的四核和双核CPU,手机和平板电脑将成为PC。不管外形因素如何变化,以生产力为导向的用户都需要拥有一台拥有出色能力的"主电脑",用于执行多任务处理任务。

  3.USB接口

USB接口USB接口

  USB接口从问世到现在已经有15年以上的历史了,现在如果没有USB接口,简直让人无法想象。USB接口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标准,允许用户传输来自键盘、外设硬盘和监视器的数据,此外也可用于传输电。一些人认为英特尔的Thunderbolt高速传输技术将最终胜出,不过,它们并没有安装基础用户群,很难打败USB。

  过去20年历史里,很多人都曾试图让USB退出历史舞台,但电脑展的便宜货专柜却充斥着使用USB接口的FireWire 400和eSATAp等适配器。几乎所有手机都使用USB,作为充电设备的一个标准,USB接口甚至被内置到墙壁插座,这种标准在未来几年只会呈增长趋势。2030年,人们仍会使用USB,为设备充电和连接外设装置。实际上,随着USB输电性能的提升,人们甚至可以使用USB接口,为笔记本电脑和宽屏显示器充电、输电。

  4.本地存储器

本地存储器本地存储器

  随着云服务越发流行以及宽带速度的不断提升,很多人认为未来我们的所有数据将以在线方式存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以大学为例,学生们仍会将最重要的数据,例如申请表,存到本地固态硬盘。即使绝大多数用户的宽带速度达到1000 Mbps,本地存储的速度更快,安全性也更高,远远超过其他网络的远程硬盘。如果运行游戏或者专业视频编辑软件等大型程序,你一定希望将它们存储到自己的电脑硬盘上。即使到了2030年,很多地方仍无法上网或者可靠性不高,让在线存储成为一种不可能或者不可靠。

  5.JPEG格式的文件

JPEG格式的文件JPEG格式的文件

  即使宽带速度不断提升,电脑的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也不断提高,我们使用的很多文件格式仍与上世纪90年代初一样,因为它们早已经成为标准。虽然高端DSLR相机能够生成不被压缩的原始图片,但绝大多数设备都是以JPG格式拍摄照片,原因在于所有程序只支持JPG,包括老旧的Netscape 3浏览器在内。2030年,人们仍会拍摄JPG格式的照片,使用浏览器在网站上浏览这种格式的图片,或者将JPG文件上传到社交网站。未来的社交网站提供的服务可能与现在相同,也可能发生变化。

  6.锂电池

锂电池锂电池

  与现在一样,2030年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使用锂电池。随着时间的推移,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将不断提高,充电次数可达到数千次。很多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电池――例如锂空气电池和纳米线电池――都在研发之中,但这些技术真正占领大众市场仍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科学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锂离子电池,但这种电池一直到90年代晚期才成为主流。毫无疑问,新型电池的发展道路也将和锂电池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7.基于HTML的网站

基于HTML的网站基于HTML的网站

  到2030年,我们无需将网站分割成网页,因为动态内容更新将消除为屏幕上的内容上传整个新URL 的需要。1991年起,HTML便成为互联网的一个"通用语言"。到2030年,我们仍要使用HTML制作在线申请表格和进行内容发布。

  8.现金

现金现金

  未来几年信用卡和借记卡是否将完全被移动支付系统取代,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仍存在分歧。到2030年,我们外出时仍要带钱包,因为我们仍需要使用纸币和硬币。在信息时代,现金支付仍是实现匿名购买的最佳方式。除了可以保护隐私外,使用现金也是防止遭到身份窃贼侵害的一个理想方式,因为收款人不会获得你的名字,他们拿不到你的账号。只有政府可能希望终止现金的使用,因为现金的使用允许一些不法之徒进行非法交易,而这种交易不会体现在账面上。现金是唯一一种无需银行等第三方参与的支付方式。

  9.合页式笔记本电脑

合页式笔记本电脑合页式笔记本电脑

  即使到了2030年,蛤壳形(合页式)笔记本电脑也不会消失。未来,绝大多数PC的屏幕可以拆下来,变成平板电脑,键盘则像微软Surface一样变成一个盖子。在实用性和功能性方面,平板电脑仍无法与蛤壳形笔记本电脑相提并论。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时代》杂志的科技博客作家哈利-麦克莱肯讲述了蛤壳形笔记本外形因素的历史,可追溯到1982年的Grid Compass 1101。他在文章中说:"很难想象能够有一款设计让蛤壳形笔记本走向衰亡。不管2082年或者更为久远的将来的电脑将变得如何令人吃惊,我敢打赌一些电脑仍采用一个显示屏、一个键盘以及中间使用铰链的设计。我们怎么会放弃这样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呢?"

  10.Wi-Fi

Wi-FiWi-Fi

  1997以来,802.11标准便一直统治着无线网络领域。到了2030年,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内置802.11g或者802.11n Wi-Fi无线网络,几乎每一个家庭和企业都装有支持这两大标准的路由器。现在,我们使用Wi-Fi通过DLNA或者WiDi在家庭影院播放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的视频。我们甚至有了Wi-Fi Direct,允许各设备之间共享文件,无需使用路由器。2030年,很多校园、家庭和宿舍将布设802.11 Wi-Fi无线网络。即使绝大多数用户通过LTE Super Advanced等服务访问互联网,通过Wi-Fi访问互联网和共享数据的需求也将呈增长趋势。

  11.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

  随着Facebook、Skype、谷歌Talk和Twitter的越发流行,一些人认为电子邮件将最终被这些通讯方式所取代。不过,如果你在2030年春季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定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的,格式也与上世纪70年代大同小异。不管是通过POP、IMAP、Exchange还是其他协议,电子邮件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允许任何用户向任何人发送邮件,无需同任何特定的公司签约就可以获得帐户。

  12.3.5毫米耳机插头

  12.3.5毫米耳机插头  12.3.5毫米耳机插头

  即使到2030年,3.5毫米耳机插头仍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尽管无线蓝牙耳机和USB耳机越发流行,但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媒体播放器和耳机至少都有一个3.5毫米耳机插头。未来20年,3.5毫米耳机插头将发生很大变化,保持向后兼容性。

  13.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虽然打印机技术在PC时代的第一个20年快速发展,但标准仍旧只有两个,一个是喷墨,一个是激光。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价格也不断接近喷墨打印机,到2030年,如果你要打印,使用的一定是激光打印机。未来,从登机牌到学期论文的很多东西都将实现电子化,但有些东西仍需要打印,让激光打印机继续成为一个标准设备。

  14.电视

电视电视

  2030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在线"按需"观看各种媒体内容,但电视仍旧是起居室和其他公共场所最重要的视频设备,让人们获得集体观看的体验。虽然未来的智能电视之间的差异很小并且均采用超大屏幕,但用户还是希望专门为家庭剧场准备一个屏幕。未来的大学宿舍可能不会准备电视,因为学生们会使用移动设备观看他们希望观看的内容,但公共休息室还是会准备一台大屏幕电视,让学生们在一起观看比赛。

  15.Office办公软件

Office办公软件Office办公软件

  有一种说法:核战争之后,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幸存下来,一个是蟑螂,另一个则是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自上世纪90年代战胜Lotus和WordPerfect这两大竞争对手之后,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便一直统治着企业界、学术界以及普通用户市场。虽然目前与Office竞争的产品――例如免费的OpenOffice.org和谷歌Docs也吸引了一些用户,但Office仍旧是IT部门、研究机构和家庭用户的标准软件。(秋凌)


http://tech.sina.com.cn/d/2012-08-28/07587553431.shtml

2012年8月21日

零售业的革命正在发生

一直想好好写一篇关于电商业和传统零售业的东西,无奈跟能源行业一样,这又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话题。因此尽管一直在收集、思考,却始终没有成文。这两天电商业格外"喜庆",京东率先挑战苏宁,微博、媒体齐上阵,价格监管部门发言,传闻海尔断供,一淘在线直播……好不热闹,此事几乎成为各大媒体的新闻聚焦,上升到新浪头版第五条新闻,热度仅次于"爆头哥"被毙,总算见识了一把什么叫眼球经济,什么叫营销。这种气氛之下,难免有所感触,就正好把之前断断续续写的一些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与以往一样,我是不太喜欢深入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去挖掘微观层面的料,更喜欢发挥科斯托拉尼的想象力,学习霍华德马克斯的第二层思维,考虑行业宏观层面的历史、现状、趋势。本文的内容大多是我在跟同学们的博客上讨论回复整理而来,因此可能有些凌乱不成体系,但大多都是我的思考。与能源的讨论有所不同,零售业却根本没接触过,只能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因此尽管搬出了科斯托拉尼和马克斯两位巨星,也难免有些东施效颦,请大家海涵。

零售业的实质,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同样的商品。自从2000年前后科技网络泡沫破灭后,网络、电子商务开始真正走入百姓生活。现在路边随便找个大妈都知道网上购物,也许她自己不会真正操作,但她的儿女一定是在网上买过东西的,说明电商已经很普及。与欧美城市相比,中国更适合电商发展,因为特大城市多,人群密集居住,道路拥挤,难以像欧美那样建设发展带有超大型停车场的购物中心。而正因为人群密集,减少了配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同样也是这个世界"分工"趋势的深化。以前人们都是自己去商场购物,自己运回来,把这一来一回交给专业配送员来解决,可以减少总的运输成本。起初我没怎么明白京东老刘为什么一开始就认准了要在物流下重注,当时第三方物流已经如雨后春笋崛起,如三通,竞争也很激烈,价格也不贵。后来自己常常网购才深刻认识到问题所在:第三方物流不给验货。想想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你做电商赚钱,凭什么我要给你提供递送之外的货物质量保证服务呢?仅凭这一点,就注定了第三方物流将难以真正融入到电商里去。

电商成本上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展示实体店面,关于这个话题有些同学会有异议。我自己认为这是明摆着的事,因此也不想就此多做争论,不妨看看"京苏大战不属于恶性竞争 暂不行动"的报道中提到监管部门说的:"京东和苏宁的网店成本比实体店低得多,仍然有利可图,根本不是低成本倾销。"但同时这也带来电商的劣势,实体店有体验优势,这个是网购可能永远无法提供的。许多消费者还是相信眼见为实,亲手摸到的东西才比较靠谱。当然实体店的实物体验优势也并非固若金汤,一些问题在于:3C产品、手机通讯类产品,实物体验并非不可或缺,譬如买苹果手机的人,恐怕多数不是因为要看到实物、体验实物后才去购买,这是其一。商场里的推销员、导购阿姨们的介绍也很难专业化,对于喜欢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搜索使用评论的同学,这些阿姨们对产品的了解程度恐怕还没有同学们强,就算自吹自擂吧,我自己去苏宁买东西,根本不需要阿姨们来给我介绍这功能、那特点的,真要问她们一些专业问题,她们又回答不上来,这是其二。电商们可以通过自主提货点提供体验服务,当然需要相当的成本考虑,这是其三。那些绝对依赖实物体验的消费者,譬如目不识丁、连网都不会上、又没儿没女的大爷大妈,以及农民工们,必须要实体店,但问题是我们聪明的生意人,难道真的只是一心想赚这部分人的钱么?他们的钱容易赚么?这是其四。

对于有同学借鉴欧美的电商发展状况来判断国内市场,我持怀疑态度。看到过调查,欧美民众对网购的确不太感冒,但中国和印度为主的亚太却相反,看到过一张网购比例图,中国和印度接近,比欧美高出很多。我猜测跟国内的一些特点有关:一是人工成本低,配送费用就低;二是中印两国跟欧美不一样,都是集中居住在超级大城市、超级筒子楼,这提高了集中度,大大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三是欧美人早就养成了开车去超级市场购物的习惯,但亚太人还没养成这个习惯,却已迎来了网购新浪潮,自然更容易接受这种新事物。亚太受传统儒教文化影响至深,习惯家庭集体活动,工作忙了一个星期,周末喜欢拖家带口一起玩乐购物,因此买车后排空间要大一些的,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城市MALL比传统超市、百货商店更有趣味。而电商业则更可以让办公室一族随时随地逛街、shopping,都说网购的现实体验没有实体店好,这也确实,然而谁又能保证将来3D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不会让人眼前一亮呢。

电商最大的问题如何开始盈利?最终投资者是要回报的。这个问题我始终也没想清楚,这也是我不至于说百分之百完全看好京东的主要原因。目前来看,办法不外乎两个:规模、提价。近两年,京东商品明显提价了。许多同学认为,京东一旦提价,就不会有人去买了。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关键还是要看提价幅度的平衡点。就拿我自己的消费体验来说,一些小价格的电子产品、不怕假冒伪劣的小商品,我是不去京东买了,而改到淘宝。如果价格差的不是很多,我还是优选京东。如果苏宁实体店和京东上的价格一样,那我也选择网购,因为白送到家呀,省的我自己去跑,既省力又省时间,何乐不为?究其原因,是因为京东大了,你相信他不会给你假货。我估计他仍是要搞大规模,利用超大的规模,哪怕只需提高毛利一点点,就可以带来巨额的利润,这种模式毕竟有亚马逊走在前头,不是没有先例。过去几年,其营收增长每年翻几个跟头,这种速度是苏宁当年都无法媲美的,但苏宁当年确实利润和营收双增长。至于风投,多半是在一上市就赶紧套现跑路。

京东如何在商品提价的同时又如何保证不会导致大量客户流失,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确有可能在烧完最后一笔钱、风投们失去耐心后彻底破产。而我之所以仍看好电商业,也是认为他们在消灭了电商业大多数竞争对手之后,可以提价到与实体店接近的水平,然后依靠省去实体店这部分成本,增加配送成本,从而获得接近甚至超过实体店的利润率。如果利润率远低于实体店,那么就必须靠规模来取胜,必要要获得比实体店规模大的多的营业收入。从供应商们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很现实,谁量更大,谁价更低。一些同学认为,电商业进入门槛很低,随便谁都可以搞个网站就开张,我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起初我也完全不相信所有的电商,认为都是骗子,卖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而且出了问题你还找不着这家公司,甚至电脑后面是不是条小狗都不能确定。后来相信京东,是经过了从小额到大额,几年的购物经历后慢慢培养出信任的,同时又随着这公司规模、影响力的扩大而进一步加深印象。十年前,说这个行当门槛很低也许没问题,但现在,那些认为电商业门槛很低的同学,你去搞个网站出来试试?要是你也能做出京东那样的发展速度和口碑,我一定投资你。所谓"枭雄",就是能力加时机,可遇而不可求。

关于苏宁,以及易购的问题。如果老张真的看好电商的前途,就应该更全力的发展易购。而今年上半年来看,似乎嘴上的重视程度更多些而已。尤其前两年京东刚起来时,搞易购摆明了是冲着灭掉京东的目的而去,不信以自己强大的实力和后台灭不掉这个吃的饭都没他吃的盐多的"小孩"。当然,据说在内部会议里,老张还是提醒大伙,京东可能是他们的真敌人,而不是国美。去年开始,易购明显发力了,但仍很不确定老张是不是真的就此看好电商前景了,不知道有没有摆脱"灭掉京东"的心理。至少在2011年报里,新开实体店仍是未来的战略重点。在商战中,这种心理有时能带来勇气和激情,有时也能致命,譬如柯达对待数码相机的态度。当然,最近的态度有所转变,终于开始关闭低效店铺了,但对开设乐购仕却仍充满热情,当然我去南京的乐购仕体验过一回,周末,偌大的商场里几乎看不到消费者。

在最近火热的"价格战"之后,易购、亚马逊的进步非常明显,尤其易购价格优势开始显现,尽管页面技术、品类齐全、物流、售后等方面跟京东还是有差距(昨天易购服务器又挂了),但至少我买东西现在会有意识进行比价了。京东、易购都在进化,原先他们跟淘宝进水不犯河水,前两者更像正规大商场,后者像小商品城之类的个体户集散地。淘宝显然意识到了网购交税不可避免,个体户们的好日子不长了,因此开始集中精力提高档次做天猫,未来搞自营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京东、易购则开放平台学淘宝,未来靠平台赚租金也是个好路子。但我对开放平台这个事情抱两面看法,一方面的确可以快速提高营业额,迎合投资人喜好,另一方面对品控带来更高难度,弄不好会迅速降低购物体验,要知道消费者捧场京东,最初就是为了花稍微多一些的钱买正品、质量好一些的东西,否则一个淘宝就足够了。

对苏宁而言,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京东、淘宝的竞争,而是老张对待整个电商业的态度和决心。之前的态度很明确,最初不屑,后来着急,一心想要靠着易购灭掉京东,6月的价格战就是这个目的,显然想阻止京东上市前盈利,但就像捅了个马蜂窝,效果反而让京东赚足了眼球,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也确实在6月份大采购了一把便宜货,京东和易购都买,商家打架,消费者受益。回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今年第二出电商价格战大戏这件事上来,我作为一个消费者,越来越对这种营销手段有些不耐烦。我承认,上次价格大战,无论京东还是易购,很多东西确实挺实惠的,我囤了一堆的奶粉、尿不湿。但这次价格战,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无论京东还是苏宁,嘴上喊的凶,心底里比谁都了解消费者的软肋。悄悄提价再降价,拿出几件存货来个惊爆价,对我这类理性消费者是没多少用处的。所以我对这轮价格战的判断是公关宣传效果远大于其他,不同于上一轮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这次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电商自己的名气了。

昨天还看到刘强东的这个微博,:"很多人猜测这场战争的原因,我公开出来:造谣京东没钱卖地给普罗斯我没怒;店庆来砸场没怒;枪文来黑京东没怒;阻挠供货商和京东合作没怒;但是动用个别地方政府关系来整我们,我怒了!我要用阳毒来打击你们的阴毒!"老刘尽管很喜欢"秀",但他既然说这话,恐怕是假不了的。老张跟许多地方政府的关系还用说么?开设卖场带动就业、经济,地方政府肯定很感激啊,这点是京东比不了的。老刘自己没有明说是什么事,但估计是地方政府找京东茬了,也许是找借口不让建货仓、税务检查之类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许多事情只有站在那个层面才会接触、了解到,商场、政坛,有时跟战场真没什么区别。以我们这种普通小散的高度,连CEO的面都没见过,看到许多同学高谈阔论护城河、能力圈、经营管理水平,有时真的觉得很搞笑。

我在京东、苏宁之间本没什么倾向,自认为公正客观。但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京东很少有直接言语攻击、污蔑苏宁的,但苏宁的许多言论却怎么也看不出一个儒商的大家风范,甚至连人身攻击都搞出来了,有点泼妇骂街的味道。有人以为这是苏宁的营销策略、炒作策略,可是京东也挺会炒作、秀的呀,怎么就看不出来那种赤裸裸的贬低别人态度呢?就像老刘自己微博说的,他很敬重老张这个人。我在老刘微博上看了他不少言论,很多都是深思熟虑过的,既能吸引眼球,又不至于很露骨的攻击,同时很有幽默感,很能吸引微博人气,浑身上下带着中关村混出来的味道,容易引起同代人的共鸣,从这方面看,苏宁的"品味"感觉稍差,有点跟不上潮流的感觉。

但老刘不是没有缺点,个性过于张扬,在商场中显露出过分的攻击性,确实很容易引起各种利益相关方的抵触,因此老孙讲他是"小孩",其实也没错。海尔的断供传闻也许就是先兆。当然我认为这应该不是官方行为。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企业大了也一样,许多事都是底下人出于压力干出来的,企业的老大都未必知情,媒体倒是挺热衷捕捉消息的。海尔在当年格力跟美苏闹脾气的时候都没冲出来,以它的一贯沉稳,不会做这种"秀"。事后海尔的官方态度也表明了这点,而老刘自己也说不知情。但不管怎么说,京东的作风肯定是碰触到攸关方的核心利益了,这是值得警惕的。此外,我作为消费者,也看到京东的东西确实越来越贵,我现在买东西肯定会比较易购和亚马逊了,未来京东如何在留住消费者的同时还能盈利,我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办法,就我自己的猜测只能靠超级庞大的规模。

刘强东说的没错,零售业的本质就是比拼谁能以更低的成本把同样的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他老爸是煤炭运输商,跟儿子说别看京东现在非常时髦、人气火爆,但做的事跟他的煤炭运输生意没有本质不同。不过我还有更多的一些看法,我认为电商业崛起的本质,还不仅仅是成本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供、需信息的高速传递和深度挖掘,这给生产、消费带来的效率提高绝非传统实体店模式可比,这是它真正得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沃尔玛使用了条形码技术,带来了库存、消费数据挖掘效率等方面的革命性提高,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替代人工的初步应用,而相比传统渠道,电商业是真正可以发挥高速网络、云计算、无线技术优势的,这让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变得前所未有的贴近,未来甚至出现全面性定制生产也说不定,这是传统渠道想都不敢想的事,也大概就是风投们敢于烧钱的想象所在。对于实体店半路出家的老张,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对自己的实体店恋恋不舍,始终不想真心诚意的发展电商业,这种心态对于苏宁才是最大的危险。

总之,电商不仅仅是零售业的革命,也将是消费、生产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原有的利益平衡格局即将被打破,各有关方面都是忐忑不安,阻力肯定重重。但只有那些能认清革命方向、历史趋势的厂商才能在革命后继续生存、发展、壮大,自以为能对抗潮流的,即便辉煌如索尼、诺基亚、柯达这样的超级巨头照样会被消费者无情的抛弃,那时所谓的"护城河"、"消费粘性"之类商学院常用的后视镜,都会显得很可笑。

最后,我斗胆预测零售业的趋势:电商业继续高速崛起,同时在全国高速公路免费的趋势和全球页岩气开发导致能源价格下行的带动下,物流业、快递业将会大发展;大型城市MALL继续高速兴建,他们正在蚕食本该属于传统百货零售企业的增长份额,注意,是"增长份额",而不是"份额"。传统百货、零售、超市业仍将发展,但一部分增速被前两者"抢走了",不得不调整原来的一些经营业态,创造更多的差异化。在美丽泡泡的吸引下,未来某一个时点,电商和城市MALL会显得非常"拥挤",可能会出现很大的一次调整,然后两者各自的龙头企业正式确立,也许都不会超过三家(目前来看电商业本土的京东、天猫、易购现在的先发优势比较明显,城市MALL目前则是万达一家独大)。那时电商、城市MALL、(能找到自己差异化定位的)传统百货零售和超市都进入平稳的低速发展期,这个增速跟全国零售增速相若,视整体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也许会持续数十年。

题外话1:国内的上市审核制度注定了京东这样尚未盈利的企业难以上市,即便是创业板。国内的上市审核政策注定了这样的高成长企业不能让大家参与分享,只能等着人家开花结果,然后来套现,这真是悲哀。国内IPO市场越来越沦落为股权投资基金们的套现场地,而非真正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性作用,以至于许多优秀、高速成长中的公司跑到美国、新加坡、香港上市,肥了老外。

题外话2:这也是要和大家共勉的,我谈到过的理性投资的标志之一。有些同学,不能客观看待别人看多或看空的观点。看多还好些,要正好是自己持有或想买的股票,那就更来劲认同了。而一看到别人发表一些看空的观点,尤其是涉及到自己持股或强烈看好的股票,哪怕仅仅是一些"担忧"的观点,都无法淡定的接受,更不用说进入大脑思考了。说实话,我自己觉得自己从未有看多或看空哪个股票,从来都是抱着"做生意、做实业"的角度来看待股票,有意见和观点,也只是经营理念、生意前景判断上的差异。在这方面,没人是神,包括巴老都栽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上。拿苏宁来说,这个曾经的大牛股给许多人带来了财富,过去的经营管理毫无疑问是出色的,否则怎么可能战胜以首都为根据地的国美呢。于是只要一谈论到京东和苏宁,立马就有如潮的口水涌向京东,认为那些风投们全是傻子,甚至没去想想上京东买东西的数百万消费者难道也是傻子?讽刺的是,这些同学在嘲笑京东仅仅是个烧钱机器的同时,苏宁老张却在公司内部把京东当真正的对手来严阵以待。也有些同学,认为我看好京东,就可能认为我百分之百把京东当梦中情人,就以为在我眼里,京东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没有理解其实我对任何公司都没什么感情,有的只是生意方向、经营策略上的自主思考而已。有点理性思考的同学,应该能体会到我在讨论公司、生意前景时,从未带着个人感情。如果真从个人感情上讲,我还很感慨和讨厌京东终于开始提价,开始"背叛"我们这些扶他起来的初期消费者呢。

附: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目前市值2500亿美元,PE15.88,PS0.55,PB3.64,毛利25%,净利4%。美国最大的电商亚马逊,目前市值1069亿美元,PE289,PS1.97,PB14.25,毛利23%,净利1%。日本最大的电商乐天,目前市值133亿美元,PE17.4,PS2.59,PB23.40,毛利80%,净利15%,其老板三木谷浩史刚刚喊出了打倒亚马逊的口号,海外表现挺像优衣库。

声明:本人未持有上述提及的股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917790101254e.html

2012年8月20日

荣剑:我的三个“大秘”同学

   作者按: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贪腐案已经揭晓,昨天官方公布了对他处理的初步结果,估计司法审判程序马上会展开。黄胜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都是在曲阜师范大学读的本科,他是历史系79级的,我是中文系78级。曲师虽在孔府圣地,但地处农村,名气不大,按大学正规排序,大概只能跻身于三四流之列。可能是受惠于孔子遗风,曲师出了三个“大秘”,名震齐鲁。黄胜是原省委书记赵志浩的秘书,除他之外,中文系77级的于明,曾担任原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的秘书,中文系79级的邹唤德,在省长李春亭当厅长时就开始跟班,一直跟到省府,成为“首秘”。母以子贵,母校也不例外,因优秀学生而荣耀。然而,这三个“大秘”的最后结局都不尽人意。邹唤德在早几年就进了监狱,夫人病死,可谓家破人亡;于明患肝癌终告无治,不得善终;黄胜现已如此,只能听候命运审判。本文是在黄胜“出事”后写的,于去年底登在曲师中文系78级的博客上,既算是回忆,也算是反思。现稍作修改,向公众披露,此类事太过普遍,记录而已。

 
  去年11月,我去广州中山大学参加一个会议,会后由校方组织去开平阳江等地观光。路上,接到同学赵延彤的一个电话,他还是那个毛病,说话吞吞吐吐,磨磨叽叽,最后才费劲告诉我,黄胜可能出事了。听到这消息,我并不愕然。这些年来,我认识的官场朋友落马的不少,大环境如此,仕途已成凶险之地。我给同学汪家明发了一个短信,确证此事。家明回信说,正在查,有人算计黄胜。谁知仅过了两小时,收到手机报,新华社公布,黄胜被双规。回京后有女同学李盈来电话,又谈起此事,分析、猜测、不解、惋惜,最后我说,当官又啥好的,死的死,坐牢的坐牢,不得善终。李盈完全同意我这个看法。
 
  黄胜、于明、邹唤德,山东的三个大秘,可都是从我们曲师出来的,两个还是我们中文系的同学,一直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大凡校庆,他们是可以坐主席台的。三位同学分别跟随山东两个书记一个省长,没有水平是伺候不下来的。黄胜在学校时已是团的干部,主持学生会工作,一招一式已有领导的派头。于明聪明善辩,性格细腻,显示出是做秘书的人才。唤德当时看起来蔫不啦叽,老实巴交,但干活扎实,遇到贵人能起来。他们三位的仕途大致相同,先学徒一样的在首长身边打杂,历练几年便进入中枢,后来就是大管家了,事无巨细都得搭把手。首长上去了,成一方诸侯,做秘书的更是搭上顺风车,万人仰慕,万人相求,看似功成名就,祸根可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埋下了。
 
  我和于明交往多些,他在学校时好和我辩论,彼此情谊却很深。93年,我回山东办公司,他提了一兜苹果来看我,顺便聊起他的工作。那时他老板已高升中央领导,他没跟着去,显然错失机会。没有人罩着就大不一样,在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位置上一呆就是好几年,说起这些,于明很不满意。他自己就说,跟准一个人有好处,是非也不少。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在大多数从政的同学还在为一个副处或正科的位置拼搏时,已是副厅的他却满是郁郁不得志的怨气。当了多年的幕僚,他的目标是主政一个地市。这个想法其实也没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志在为人民做更大贡献。几年后,好像终于有了机会,于明被派到潍坊市当常务副市长,当时市长已临近退休,组织叫他去主持常务工作明摆着是要让他接班的。于明很珍惜这个机会,去了潍坊后干劲很大,上下反映也不错。他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到潍坊投资,并指定奎文区的区委书记接待我。知道我是于市长的同学,区委书记鞍前马后地作我向导,言语间对于市长至为崇拜。就在上下左右普遍期待于明按时转正时,情况却突然发生变化,省委下命令调于明去省社科院任党委书记。当了17年的副厅终于转为正厅,但当市长主政一方的理想就此破灭。于明对这个任命非常不满,他是一个修养极好的人,在和我谈起这事时也忍不住爆出粗口。
 
  社科院党委书记,省委候补委员,这个位置是多少在仕途中艰难跋涉的官员梦寐以求啊,但于明却不以为然,说穿了,他不是嫌官小,是嫌这个位置太闲太虚,做不了实事。大概不到一年,于明借口养病,居然辞了这个职务。真辞了也就罢了,你如真看透官场,就此洗手不干,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那还真是一件好事,至少那个病是不会找上门来的。但于明那放得下,辞了职务,心根本没有收回来,反而更纠结,原本想和组织叫下板,谁知组织不理你,由你去。这时,于明就没着没落了,天天闲在家里,闲的发慌,甚至有意做我的副手,在山东做生意。我这么小的庙那容得下他这尊大菩萨,关键是他的心态调整不过来,还陷在官场不能自拔。就这样纠结了好几年,上级终于开恩,安排他去省煤炭办公室任副主任,正是这个位置最后要了于明的命。
 
  于明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时,我去看他,临近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终于醒悟。他对我说,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一是对官位看的太重,社科院是多好的地方,没有任何压力,他居然弃之若履;二是不该任最后那个职务,下去视察遇到的都是一些酒鬼,把肝给活活喝坏了。看着于明黯淡的脸色,我知道他内心一定有一个祈求,如果有来生,绝不再为官。
 
  邹唤德和于明比,性格上倒是极放得开,说话口气大,胆子也大。在学校读书时,他可不是这样,一个见到我就能崇拜上我的老实农村孩子,显然没见过啥世面,看我平时张扬以为就是英雄。后来他当省长秘书,见多识广,性格变的比我张扬多了,一上来就想迫不及待地告诉你,他当着省长半个家呢。一次在南郊宾馆,不知怎么就凑在一块聊天,他说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作品,还是中国作协的会员,他同时特别强调,汪家明只是省作协会员。按理说,当着官还能保持着这份文学理想殊为难得,但做人不到家,总感觉这个作协会员放在他的身上有点错位。于明当官,谨小慎微,唤德当官,胆越来越大,凡当官的恶习他可都沾染上了。泡个情人从不避世人耳目,恨不得满大街都知道他那档子事,欲望膨胀不知丝毫收敛和伪饰,他不出事谁出事?一个曾经老实巴交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被官僚体制完全毁掉,搞得家破人亡,锒铛入狱,可谓人生惨败。
 
  黄胜在处事和为人上,均高于这两个同学,他们差不多从同一起跑线出发,人际资源优势也大致相同,但黄胜走的更远些更快些,这和他的个人禀赋有关。黄胜讲原则,有涵养,对同学能关照,也会给面子,懂得做人,没有于明那种迂腐和刻板,当然更没有唤德那种胆大妄为的做派。同学们私下里比较他们三个,一般都看好黄胜,认为他的个性和能力非常适合官场发展。我和黄胜接触不多,他刚去德州当市长时,夫人严茜子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痛苦不堪,来北京治疗,我帮着联系过医院和大夫,黄胜为此专门给我电话表示感谢。以后好像再无联系,只是偶尔从同学的口中得知他的一些零星消息。他在德州主政13年,不是一件好事。共产党的体制是书记一人说了算,没有制约因素,他在那里干了这么长,难免不会有骄纵独断行为,利益输送和交换更是一念之间的事,防不胜防。而贪欲一旦激发出来,便不可收拾,最后会把人引向深渊。
 
  中文系78级从政的同学不少,现在官至厅级高干的也有几个了,如商敬工、骆宝臻、王离京、汪家明、赵延彤、宋玉山等,县处级干部更是多了去,但至今未有谁东窗事发,均能保持大节和晚节,令人欣慰。我总结其中的原因,一是我们年级出来的干部,思想境界高,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牢记于心;二是多在清水衙门谋职,什么科协、民主党派、工商联、研究室这些虚头八脑的单位,既不掌握资源分配,也不管着人家的饭碗,门庭冷落,没人巴结送礼,想腐败也难。
 
  以前在比较新旧社会的优劣时,有一句常言:“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话现在大概要反着讲了,至少在官场上,我已经耳闻目睹了太多的由人变成鬼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要再不断地讲下去吗?


苹果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

下是苹果公司(Apple)不可能告诉你的关于其产品和业务的10件事,从客户服务到应用软件安全,甚至还有它的产品如何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1.“我们的客户疲惫不堪。”


拥有首款iPhone或iPad最初的所有兴奋很快让位于分析师所称的“升级疲劳”──即使是苹果最忠实的顾客也会觉得不断地稳步推出新机型很烦人。在过去20年中拥有25件苹果产品的科技顾问帕琴•巴尔斯(Patchen Barrs)说,实际上,当人们购买苹果的最新产品时,该公司通常已在准备它的换代产品了。“我们从他们那里买的每样东西都已经过时,”他说。不妨来数数看:从2001年起,已经有了六款iPod,两款iPod mini,六款iPod Nano,四款iPod Shuffle和四款iPod Touch。从2007年起,苹果已经推出了五款iPhone,2010年至今推出了三款iPad。

当然,新机型有其优点:它们通常更纤薄、速度更快、而且有更多功能,例如更好的摄像头和改善的屏幕质量。苹果曾说,这种改进足以说明推出新机型的快速步伐是合理的。(例如,今年3月,苹果的发言人特鲁迪•马勒(Trudy Muller)说,最新款iPad具有“令人惊艳”的屏幕显示效果。)但这个理由不足以安抚某些手头紧张的顾客。根据英国的Marketing Magazine最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几乎50%的顾客都说自己越来越不愿购买新产品,因为担心它们很快会被更新的款式淘汰。苹果拒绝就本文置评。

专家说,苹果不光是推出新产品:软件升级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人们购买新硬件。上个月,苹果推出了一款新的Airplay软件,它实际上能将苹果产品连接起来,并且能够在Apple TV上播放电脑上的视频。但是新的Airplay不兼容2011年中期以前购买的iMac和MacBookAir电脑。有些苹果电脑用户在网上表达了他们的不快。一位愤怒的苹果电脑顾客写道:“我不关心你们的产品淘汰计划,但新软件没有理由不与刚推出一两年的产品兼容。”

PETER PARKS/AFP/GettyImages
2012年6月28日,一名顾客正在上海一家苹果店外使用iPad。
2.“当心那款应用软件。”

红果(Smurfberries)──作为蓝精灵(Smurfs)主要营养来源的虚拟红色水果──听上去可能很便宜,但累积下来的花销也会很可观。据《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报道,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Rockville)的8岁男孩麦迪逊•凯(Madison Kay)用家里的iPad玩 “蓝精灵村庄”(Smurfs’ Village)游戏时,不经意间花了1,400美元购买红果。麦迪逊的母亲投诉后,得到了一次性退款。这些游戏可以从App Store中下载,并且被称为“免费增值版”。著有多本科技文化类书籍的戴蒙•布朗(Damon Brown)说,它们可以免费玩,但在一定时间后或达到某个等级后就要花钱。在蓝爸爸(Papa Smurf)的指导下,像麦迪逊这样的玩家可以选择购买红果解锁蓝精灵和成长配方以建造自己的蓝精灵村庄。

3.“我们会妨碍你的人际关系。”

至少对于一部分夫妻来说,吃饭时用iPhone查看Facebook更新是件烦人的事情。根据移动安全公司LookOut最近的一项报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做爱后会伸手去拿手机,这是21世纪的人用以代替“事后一支烟”的方式。纽约的治疗师厄休拉•奥夫曼(Ursula Ofman)说,这只是一个更极端的例子,说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关系中的第三者。“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回到自己的私人空间,”她说。“但是如果某人在卧室中都要查看iPhone,这显然是个问题。”

有些人与上帝的关系也被他们口袋中──或教堂长凳上邻座的口袋中──这种熟悉的滴滴声打断。LookOut的另一项调查发现,在宗教活动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人会看手机。华盛顿礼仪学校(Protocol School of Washington)的执行董事克里斯•扬(Chris Young)说:“人们甚至不再将其看作违反礼仪的行为了。他们将手机看作自己的一部分。”

除了个人责任和礼仪,还有其他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人们无法放下他们的iPhone。“苹果的产品让人上瘾”,《自我紊乱:了解并克服我们的技术瘾》(iDisorder: Understanding Our Obsession with Technology and Overcoming Its Hold on Us)一书作者拉里•罗森(Larry Rosen)说。实际上,许多用户都意识到他们对iPhone的依赖。根据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2010年的一项调查,约25%的人将iPhone看作“危险的诱惑”,41%的人说,丢失iPhone会是“一个悲剧”。

4.“用我们的产品你可能要花更多钱。”

苹果产品不仅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贵,人们使用它们时花的钱也更多。例如,据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师迈克尔•霍德尔(Michael Hodel)估计,iPhone用户平均每月的手机账单比其他预付费智能手机用户高10%以上──前者为90美元,而后者为81美元。iPad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花的钱往往也多于其他平板电脑的用户。根据个性化产品推荐公司RichRelevance最近的一项研究,iPad用户每份订单的支出为158美元──是所有产品用户中订单支出最高的──相比之下,其他移动设备用户每份订单的支出为105美元。

苹果用户为何会如此挥霍?有人说,iPad感觉就像一家高端商店──等同于虚拟的萨克斯第五大道(Saks Fifth Avenue)或巴尼斯(Barney’s)。还有人说,这是因为iPad易于使用:“iPad是一种非常直观而引人注目的产品,”技术咨询公司Fino的总监马克•艾森伯格(Mark Eisenberg)说。“就像亚马逊(Amazon)的一键购买一样,苹果的iPad鼓励人们冲动消费。” 市场营销公司Luxury Institute LLC的首席执行长米尔顿•佩德拉萨(Milton Pedraza)说,另外,那些付得起499美元或更多钱购买iPad的人的可支配收入可能比购买安卓(Android)平板电脑的人更高。

5.“我们需要另一种变革性产品。”

升级疲劳并非批评者不喜欢苹果接连推出新产品的唯一原因,有人说新产品不够新。投资者对苹果的产品线越来越失去耐心,并呼吁另一场科技革命。BTIG经纪公司的科技分析师沃尔特•皮耶塞克(Walt Piecyk)说,苹果是时候重塑手机市场了。他说,价格低于649美元的全新苹果手机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649美元是iPhone 4S的起始零售价格。其他财力雄厚的科技公司也准备用自己的智能手机与iPhone竞争。据报道,Facebook也正在考虑开发自己的手机,而去年收购了摩托罗拉(Motorola)的谷歌(Google)正在开发自己的手机。(Facebook和谷歌拒绝置评。)

苹果的iPhone销售依然强劲,但皮耶塞克说,没有哪家公司应该如此依赖一种手机。根据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的研究,实际上,iPhone占了苹果50%以上的销售额。“还记得诺基亚(Nokia)、摩托罗拉和RIM领导手机市场的时候吗?”他说。“市场份额的变化可能非常迅速。”皮耶塞克说,手机应该重视低端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是:运营商对消费者提供高额补贴的日子已经为时不多。他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多数人不会为买一部手机花600美元。苹果不认同这种说法。今年2月,一位公司发言人指出,尽管iPhone 4S的价格很高,但它仍然受到了全球顾客的热捧。

6.“iPhone定价过高──即使是与iPad相比。”

iPhone的价格比iPad便宜数百美元,但专家称,苹果的手机利润率比平板电脑高得多。以下是利润的详细分解:根据苹果本月早些时候在与三星电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Co.)的专利权官司中提交的报表,苹果公司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美国销售的iPhone毛利润率最高为58%,而iPad的利润率只有23%-32%。据科技研究公司IHS iSuppli称,苹果生产32GB iPhone 4S的成本为215美元,不到初始零售价格的1/3。但生产32GB 新iPad的成本为375美元,约为其零售价的一半。因此,技术顾问杰夫•卡根(Jeff Kagan)说,消费者为iPhone支付的溢价高于iPad。“iPhone贵吗?是的,”卡根说。“它的定价过高吗?是的。”他说,消费者认为他们为iPhone支付的价格更便宜,是因为无线运营商吸收了初始零售价的2/3;但是保留iPhone并在初始的两年期合同到期后续约的顾客将花更多的钱去用一部旧手机。

7.“不要被我们的软式推销愚弄。”

不久前,卡迈恩•加洛(Carmine Gallo)走进加利福尼亚州普莱森顿(Pleasanton)那家玻璃门脸的苹果商店,店门口的迎宾人员希望与他的两个孩子谈谈他们可以在iPad上看的迪士尼(Disney)电影。这位雇员吸引住两个孩子之后才转向加洛。“这是一种极为巧妙的营销技巧,”著有《苹果的经验》(The Apple Experience)一书的加洛说。艺术品经销商詹姆斯•奥哈洛伦(James O’Halloran)在旧金山苹果商店的经历稍有不同,当时他拿着一部坏掉的iPod走近天才吧(Genius Bar)的一名服务人员。“它将是一块很酷的镇纸。”这位天才吧服务员告诉奥哈洛伦,并马上递给他一部新iPod。

专家说,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两件事:苹果员工知道,如果孩子想要苹果的产品,他们的父母也会想要──而且他们从不向顾客灌输专业术语。“他们总是从询问你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开始。”《品牌,就是戒不掉!》(Brandwashed)的作者马丁•林德斯特伦(Martin Lindstrom)说。“他们从情感上吸引你,因此很难对他们的产品说不。”他说,其他电子商店专注于价格和技术规格,但正在慢慢地从苹果商店得到启发。

专家说,闪亮而富有未来感的店面设计是苹果零售秘诀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进入这些壮观神奇的零售环境能让人们忘记外部世界。”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in San Antonio)的市场营销学教授蒂娜•M•劳里(Tina M. Lowrey)说。“他们像信教一样崇拜苹果的产品。”这种方法看来很管用: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symco 2012年的一项调查,苹果是美国主要连锁店中每平方英尺销售额最高的商家。该调查发现,在截至2011年8月的四个季度中,苹果全球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为5,626美元,相比之下,商城店铺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仅为330美元。

8.“我们的功能落后了。”

一些消费者希望苹果的iPhone效仿安卓(Android)市场,推出更大屏幕的手机。住在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的教师南茜•巴彻勒(Nancy Batchelor)最近放弃了她的iPhone,因为它太小了。“我真的无法用这部手机看任何东西,”她说。“我觉得自己老了,而且更糟的是,手指太笨了。”(她42岁。)巴彻勒有许多其他选择:摩托罗拉的Droid Razr Maxx和HTC的One X显示屏均为4.3英寸。三星的SII显示屏达4.8英寸──这让iPhone的3.5英寸显示屏相形见绌。有此观点的不止她一人。评价网站TechRadar.com说:“3.5英寸屏幕已经过时了。”

iPhone已推出五年,并经历了几次升级,一些分析师认为,iPhone开始让人感到过时了。TechBargains.com 的总裁杨庄(音)说,人们经常能看到iPhone用户在星巴克(Starbucks)里试着给电池充电。三星的新SIII有可拆卸电池,这让消费者可以随身带着备用电池。此外,粉丝指出,SIII的电力比iPhone足──在3G环境下,通话时间超过10小时,而iPhone只有8小时。“三星SIII是目前iPhone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技术分析师卡根说。“在许多方面,它甚至比iPhone更好。”对喜欢畅聊的人,Razr可以提供21.5小时的通话时间。

iPhone 4S最大的新功能之一──语音搜索引擎Siri──并不总能符合顾客的期望。根据Piper Jaffray 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Siri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只有68%。(一位苹果发言人最近告诉媒体:“Siri是iPhone 4S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顾客喜欢它。”)专家称,这也就是说,苹果继续拥有一大竞争优势:酷。此外,苹果尚未发布iPhone 5,预计它将在今年秋天推出。但是人们的品味变化得很快。实际上,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称,最近,三星已经取代了苹果成为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生产商。

9.“我们会拴住你一辈子。”

在苹果的“生态系统”──该公司的硬件和软件兼容套装──上储存电影、音乐和书籍等数字内容可能会拴住客户一辈子。分析师称,苹果在iCloud虚拟存储系统上提供5GB免费空间有很充分的理由。“一旦你进入,就会发现它是一站式商店。”Fino的艾森伯格说。苹果的iCloud不同于其他公司的虚拟存储系统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它只与其他苹果产品兼容,而谷歌的云服务能和HTC的Thunderbolt、摩托罗拉的Droid或任何使用谷歌操作系统的设备兼容,他说。同时,微软(Microsoft)的SkyDrive和Dropbox等第三方云服务也允许顾客存储微软、安卓或iPhone系统中的文件。

将数字文件从iTunes转存到Kindle Fire等第三方设备上也很难。(尽管这并非不可能:iSyncrand Double Twist等第三方应用软件可以让这种转存更方便。)专家称,iTunes还有其他不便的特征。例如,当你对iTunes音乐库中的曲目评分时,自动DJ将重组歌曲并更频繁地播放你喜欢的音乐。但这个功能无法转移到非苹果设备上。科技文化作家戴蒙•布朗说,他花了数百小时在iTunes上评价歌曲,但如果他将曲目转存到Kindle Fire上,就会丢失这些评级。“用苹果购物就等于是做出了承诺,”他说。“而现在我被拴住了。”

10.“如果我们搞砸了,粉丝也不会在意。”

当然,许多顾客都乐于成为苹果全球社群的一分子:一个Facebook页面“苹果粉丝”有超过935,000个成员。当谈到关于苹果公司的争议或批评时,专家称,该公司的忠实粉丝群通常有盲点。市场营销学教授劳里比较了某些崇拜苹果产品的用户和拥有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摩托车的车迷。“过去,这些群体除了私下接触以外,没有任何彼此交流的方式。”她说。“但是今天,许多品牌都建立了网络社群。”

事实上,许多苹果用户即使在苹果公司让他们失望时,仍会保持忠诚。今年早些时候,由一群苹果用户领导的营利性游说团体Change.org向苹果公司发出了一封请愿书,恳请它改善工厂,尤其是中国工厂的工作条件。然而,该团体的成员称,他们不会丢弃他们的苹果产品,甚至不会卖给收旧手机的。正如SmartMoney.com报道的,Change.org的一位组织者说:“我爱它们,我不想停止使用它们。”苹果公司对自身的缺点持开放态度,这可能也减弱了部分批评声音。苹果发布了关于其工厂的报告,承认62%的供应商没有遵守工作时间限制,并披露有五家工厂雇佣童工。这篇题为《苹果供应商的责任》(Apple Supplier Responsibility)的报告称:“我们要求供应商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给予工人尊严和尊重。”

但业内专家称,苹果的营销策略也鼓励了这种部落式拥趸。品牌专家和作家林德斯特伦说,该公司的介于“童话”和“宗教”之间的遣词用语也有助于激起支持该品牌的热情,并让人们在苹果受到批评时觉得难过。她还说:“苹果知道如何激励客户。”一个例子是:苹果公司的网站包含以下关于其第三代平板电脑的描述:“iPad是一个神奇的窗口,它让你与所爱的事物之间全无阻隔。”

Quentin Fottrell

本文译自《财智月刊》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2012年8月19日

工信部转变态度支持TD-LTE:产业化进程加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0日 11:34  财经国家周刊微博

  一度困扰中国4G(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分时长期演进)发展的最后政策阻碍已被打破。

  8月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亲赴杭州,调研中移动TD-LTE实验网建设情况,并表示,TD-LTE对扩大内需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完善政策,进一步健全产业链,大力推动TD-LTE发展。

  这一表态被视为工信部的“大转身”。

  在此之前,由于担心TD-LTE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形成“双手互搏”,工信部官员一直强调,要在大力发展3G网络的基础上,统筹3G与TD-LTE的协调发展,并有可能在两至三年后才发放4G牌照。

  而现在,随着政策形势的进一步明朗,TD-LTE的市场化已全面加快。

  从疑虑到支持

  不愿具名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人士说,在此之前,工信部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中移动刚建设TD-SCDMA网络不久,如果再大举发展TD-LTE,有可能形成“双手互搏”,导致TD-SCDMA的生命期被大幅缩短。

  一个前车之鉴是,2008年电信重组前,联通就因为同时运营两个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导致自身的资源投入、企业管理、业务执行乃至员工士气都形成巨大内耗。

  而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截至今年4月,中移动已部署超过22万个TD-SCDMA基站,累计网络投资超过1800亿,终端补贴也超过300亿,用户总数达到5658万户,约占全国3G用户总数的40%。此外,TD-SCDMA产业链上还集中了大量的中国通信设备厂商。

  如果成全TD-LTE要以放弃这些投资为代价,业内很多环节都难以接受。

  因此,在此之前,除了行业主管部门,很多专家、设备厂商人士乃至中移动地方员工,都心存疑虑,“一些地方发展TD-LTE并不积极,”一位移动员工私下表示。

  不过,今年5月以来,这一局面陡然而变——各方从心存疑虑转向全力支持。

  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由于中移动力推的、由TD-SCDMA向TD-LTE平滑升级的技术逐渐成熟,“双手互搏”掣肘已成为过去式。

  在中移动内部,这一升级技术被总结为三个一:“一根光纤、一块板,一套软件”,也就是说,现有的TD-SCDMA基站只需要添加一块基板,一根光纤,对系统进行一次软件升级,就可以变身为TD-LTE基站。这一技术甚至可以使TD-LTE基站建设时间从2个月缩短到3天,并减少90%的建网成本。

  这意味着,中移动可以在继续建设发展TD-SCDMA同时,抓住时间窗口加快推动TD-LTE商用发展,并根据实际网络承载需求随时进行升级,实现两网利益平衡的最大化。

  对中移动来说,这已有成功先例。在2008年部署TD-SCDMA网络时,外界也曾担心TD-SCDMA与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两网互搏,但中移动通过打通核心网,让用户“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就可以根据所在网络情况,随时在两网自由切换,最终让两张网络形成合力,让TD-SCDMA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同时缓解了GSM网络上的数据增长压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苗圩表态后工信部将加大力度推动TD-LTE,意味着中移动的3G向4G平滑升级思路已得到主管部委肯定。

  在此之前,5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也已赴南京、杭州调研TD-LTE发展,并对这一思路表示支持。7月上旬,工信部副部长尚冰也在杭州调研TD-LTE期间表示,要加快扩大规模试验步伐,扩展试验参与城市及其网络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今年上半年,国家决策层曾指示,要求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就如何发展TD-LTE进行会商,并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报告上报。此后数月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已就此展开密集的产业调研,并与产业界进行深入交流。

  “在部委领导定调后,新的扶持政策出台流程可能会进一步加速。”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认为。

  加速市场化

  相关部委的表态为产业链注入强心针,TD-LTE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化冲刺。

  8月6日,广州移动宣布,为响应工信部的“加快扩大规模试验步伐,扩展试验参与城市及其网络规模”指导方针,该市TD-LTE 基站规模将从最初规划3100个增加到3700个。

  在此之前,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8月1日已表示,将把TD-LTE规模试验城市扩大一倍,原计划的从7个扩大到14个。

  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中移动已向工信部提交TD-LTE的扩大规模试验申请,获得工信部的批复。

  按照该规划,扩大规模试验将以运营商企业为主体,参照商用网进行建设、运营、监管,预计在2012年底,完成2万个TD-LTE基站的建设,以及新建TD-SCDMA的基站5.7万个,2014年TD-LTE达到35万个基站,TD-SCDMA超过40万个基站,并提供15款商用水平的多模数据终端和3款手机。

  与此对应的是,截至今年5月17日,全国7城市建立的TD-LTE基站仅为1000个左右。

  消息人士透露,中移动总部已向各省级分公司发出新的文件,对正在建设并准备建设的TD-LTE试验网的相关规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宁波、成都和福州3个城市也已经出现在TD-LTE规模试验网名单中。

  同时,在8月上旬进行4G终端招标会上,中移动要求中标的厂商从9月开始加快供货。据了解,此次招标将分为,首批采购量为9000台,第二批数量为2万台,总量达2.9万台,远超出此前业界预测的1万台,令业内厂商信心倍增。

  业界认为,TD-LTE在国内的加快发展,有望坚定国际市场对TD-LTE的信心。

  8月9日,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发布的《全球TD-LTE市场发展现状》最新报告称,全球已有沙特Mobily、沙特电信(STC)、巴西Sky、日本软银、澳大利亚NBN、波兰Aero2、瑞典3、印度巴帝电信,以及英国UK Broadband一共9张TD-LTE商用网络,确定投资和正在测试TD-LTE网络的运营商则已有38家,分布在大洋洲、欧洲、北美、亚洲、非洲、南美洲的23个国家,其中包括和黄、法国电信、沃达丰、KPN、MTS、新加坡电信、MegaFon等全球TOP 50运营商。

  “预计到2014年,TD-LTE网络将覆盖全球超过20亿人。”8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 TD-LTE网络创新研讨会”上,工信部科技司巡视员代晓慧表示。

  电信业权威咨询公司Ovum认为,TD-LTE渐成主流,预计到2016年,全球TD-LTE连接数将占LTE市场的四分之一;投资银行高盛认为,TD-LTE发展会比TD-SCDMA更加顺畅;而市场调查公司ABI Research则预计,到2017年,全球TD-LTE用户将从2012年底的100万增加至1.39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苗圩表态后工信部将加大力度推动TD-LTE,意味着中移动的3G向4G平滑升级思路已得到主管部委肯定


http://tech.sina.com.cn/t/3g/2012-08-20/113475244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