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

大国成人礼:中国交锋哥本哈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2日 04:07  21世纪经济报道

  袁 雪

  为什么中国不找个更大的会场发布新闻?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会议中心,各国记者的这一“抱怨”,让原本下周才进入高潮的气候大会提前进入白热化。

  12月11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出现在哥本哈根。

  这是继解振华之后,第二位出阵的中国部级官员。根据以往的谈判经验,部级官员应该到谈判第二周才现身。两位中国部级官员第一周就已出场,显示了中国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深度参与。

  对于中国来说,提早面对了这样一个谈判格局:前有发达国家的“逼宫”,后有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之虞,如何出牌?

  虽然,早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中国已罕见地高调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目标,但在全球“碳政治”的格局中,来自伞形集团和欧盟都趁机要求中国必须承担与发达国家同样的义务,承诺一个绝对量的减排指标。

  来自北方阵营的这一“逼宫”,让自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来深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框架的中国措手不及。来自中方的谈判代表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的这一目标已经非常严苛和负责,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有诺必行”。

  但这样大国自信自律的政治逻辑,在过去的5天,不仅被刻意扭曲,一场针对中国的“围剿”早已悄然布局。

  12月9日,气候大会第一次全会,同为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小岛国家图瓦卢突然发难。图瓦卢的谈判代表Ian Fry提出,在已有的《京都议定书》之外,另建工作小组,来商讨一个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全球协议,将所有国家纳入强制减排行列,否则将停止谈判。

  这让中国陷入矛盾和紧张的谈判之局。这正是北方阵营希望看到的。

  在此前一天,同样突然曝光的丹麦文本,提出仅仅给发展中国家100亿美元的支援,也凸显分裂南方阵营的用意:丹麦文本认为,包括中国印度不应该享受来自发达国家的融资,应该大部分给予小岛国家和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

  从12月7日到11日,原本被认为清淡的哥本哈根如此戏剧性的率先达到了高潮。数位联合国特约观察员都向本报记者表示,“以前的谈判也是闹哄哄的,但是不像哥本哈根这次,几乎是谈判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

  开局如此热闹,到12月18日,下一个周五,等待世人的将是什么样的哥本哈根记忆?

  下周开始,192个国家的相关部长都将飞抵哥本哈根,真正热闹的是12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飞抵哥本哈根。这天前后,出席会议的各国元首或者首脑都将先后抵达。

  但中国的总理已经提前介入。这一周,温家宝与德国、印度、巴西、英国领导人先后通话。12月11日,温家宝更是来到国家气象局,听取气候变化领域的意见和建议。

  12月11日,中国一共安排了两场发布会。整个第一周,中国代表团的发布会频率仅次于美国。而中国代表团的每次发布会,都被各国记者围的水泄不通。

  而原本中国并不想这么高调,各国记者们的私下抱怨已经说明这点:何不找一个更大的新闻发布会会场?

  高烈度交锋

  中国确实面临空前的谈判压力。

  哥本哈根的谈判桌上没有弱旅。

  正当各国注意力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大国身上时,12月9日的全会上,小岛国家图瓦卢突然发难。图瓦卢的谈判代表Ian Fry提出,在已有的《京都议定书》之外,另建工作小组,来商讨一个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全球协议,将所有国家纳入强制减排行列,否则将停止谈判。

  图瓦卢的这一要求,虽然剑指发达国家的应尽责任,但与中国产生策略上的分歧。双方争执不下,大会主席不得不暂时中止全会,之后各方谈判到凌晨。直到记者截稿为止,分歧仍然存在。

  UNFCCC法律部主任高风,凭着2000-2005年期间中国首席谈判代表的经验提醒说,“不要小看小岛国家”。

  图瓦卢首席谈判代表Ian Fry也曾经是高风的对手,高风对这位老对手的评价是,“非常智慧又强硬的谈判手”。

  两年前,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谈判的最后一天。正是一个小岛国家代表改变了谈判进程。这位代表说,“你们美国人,要不继续充当领导作用,要么就离开会场,不要阻碍其他国家达成协议”。

  这位谈判代表正是Ian Fry。最后的结果是,美国在最后一刻改变初衷,接受了巴厘岛路线图:发达国家率先作出减排承诺,并为发展中国家作出资金支持。

  这位Ian Fry其实是澳大利亚人,虽然澳大利亚身处消极对待减排的伞形集团,但Ian Fry作为图瓦卢的谈判代表一直没有二心,也赢得了高风在内许多谈判专家的尊重。

  小岛国本属于发展中国家阵营,这阵营却面临着分化之虞。抛开小岛国突然掉转枪口不说,这场谈判中,原本对手如美国、欧盟等对手更非等闲之辈。

  早在大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就代表伞形国家发难,他们想抛弃京都议定书,让所有国家都强制减排。欧盟方面,“丹麦文本”的泄露让世人看到了西方国家的真实面目——作为气候政治“道德模范”兼本次会议东道主的欧盟,其实早已和其他西方国家炮制“密约”。

  只是在苏伟和G77国集团的即时炮轰下,中方及时消解了欧盟的道德模范形象,让谈判变得于中国有利。

  除了美国、欧盟、小岛国家的发难之外,中国在几大核心议题上也面临极大的谈判压力。比如气候融资议题。

  谈判第一天,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就公开表示,中国坐拥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美国的公共资金肯定不会流向中国。第二天,欧盟首席谈判代表也紧跟美国,认为中国、印度、巴西等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援助。

  数位联合国特约观察员都向记者表示,在他们见证的历次谈判中,第一周基本没有如此高烈度的交锋。“以前的谈判也是闹哄哄的,但是不像哥本哈根这次,几乎是谈判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潮。”

  中国很高调

  多方信息显示,中国最初并未打算如此高调。事实上,早在出征哥本哈根之前,本报还被告知,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不会举行发布会。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做法,据长期跟踪中国谈判团的NGO说,这也是中国采取的一贯风格。

  12月6日,本报前往中国代表团驻地,发现风向已经出现了360度的大转弯。中国代表团新闻联络官告诉本报,这次将每天都有“通气会”,此外,记者还可以自行与谈判团成员直接沟通。据悉,外交部从欧洲各地大使馆抽调人员,襄助中国代表团的对外交流工作。

  次日,哥本哈根大会开幕第一天,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就召开了发布会。之后,会场的公告屏幕上,每天都会出现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吹风会的信息。参加中国发布会的各国记者也是与日俱增。

  12月8日,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亮相新闻通气会,直接在减排标准和援助资金两大核心议题上向美欧等发达国家“开炮”。苏伟对本报在内的多国记者称,1%的减排能算得上显著减排么?100亿的资金都不够发展中国家购买一个棺材本。话锋之锐,完全颠覆了中国官员内敛、低调的固有形象。

  “他以前不是这样的”,熟悉苏伟的人士纷纷说。接近苏伟人士说,中国这次的谈判压力非常大,这应该是中国改变新闻策略的原因,中国希望借助媒体力量。

  媒体并不是唯一力量,在苏伟“出彩表现”的几个小时后,有一个人也站出来为中国疾呼。他就是苏丹驻联合国大使卢孟巴,此人的另一个身份是“77国+中国”阵营代表。他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处女秀”也是以发飙开场,对象就是丹麦文本。同盟者的力量在第一周的谈判中凸现。

  在“丹麦文本”蹊跷泄露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酝酿的“基础四国”“草案也适时”被曝光。有外国媒体将这一草案称为“北京文本”。中国对“丹麦文本”显然有备而来,并且在会议期间觅得良机,以“北京文本”回应“丹麦文本”,再次与发达国家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正面交锋。

  下周很困难

  直到12月11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域最高官员、UNFCCC执行秘书德波尔脸上才出现一丝笑容。

  10日晚间,UNFCCC出台了最新官方文本,这份只有7页的草案(draft)归纳了当下最热点的议程,谈判被从西方的私下勾兑拉回到联合国的框架中来,并且这一文本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这一进展让一直面带愁容的德波尔看到了此次会议成功的积极信号,他也将其称为“多边主义成功的表象”。

  但中国的谈判压力不会因此而有所减轻。按照以往的谈判进程,第一周是谈判手在桌面上谈判,为本国坚守立场,所以往往是口水纷争。

  从第二周开始,更激烈的谈判将一直持续。按照长期跟踪气候变化谈判的观察员所言,第二周是动真格的时候。

  哥本哈根大会的第一周,最热闹的话题仅仅涉及《京都议定书》的存废、减排指标以及气候融资问题。另外两大议题,即可报告、可监测、可核实“三可”问题和共同远景虽然并未进入公众的视线,但高风表示这才是最困难的议程。

  解振华在首日即提出基本原则,发展中国家自主采取的温室气体减缓行动不接受“三可”或变相“三可”的要求。“这是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高风表示,或是主导协议最终走向的关键问题。

  12月16日开始,多国部长到来将让哥本哈根的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大会最新公布日程显示,12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亲赴哥本哈根致词。

  高风从多天的谈判进程分析,目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会一直有悬念。但是对于达成一项政治协议,他仍然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大国“成人礼”

  在气候变化谈判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从来都不缺少压力。

  高风回忆说,从1994年UNFCCC每年召开缔约方大会(COP),1996年正式进入议定书谈判阶段一直到通过《京都议定书》,再到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发达国家从未放弃过将中印拉入减排行列”,然而中国谈判代表团此番出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挑战来自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伴随而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尽管中国的排放许多来自出口产品,发达国家在享用中国廉价商品的同时,还要指责中国的排放。但中国也带着充分的诚意来到哥本哈根。在出发前夕,中国也公布了自己的减排标准,同时,国内的发展模式也确实正在转型。

  “中国此次高调出征,正是显示了中国高层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高风说。气候变化的本质是能源问题,而能源正是中国在近年来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外交的首要重点。

  在年末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如同2009年的一场落幕大戏。正如2009年一年发展中国家在G20、WTO部长级会议等会议上立场强硬,甚至主导会议,哥本哈根大会第一周也是各方轮流上演好戏,演绎着国际治理秩序民主化。

  正如“77国+中国”阵营代表卢孟巴在批评“丹麦文本”时所说:“现在已经为多边化打开了大门,不能再如以往那样,几个国家决定世界命运。”

  中国在3次G20峰会上也是主动设置议程,提出对美元地位、对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角色的改革意见。这样的背景注定了中国将成为哥本哈根的主角,至少是主角之一。

  “中国已经不再躲避风头,不仅不再避免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发生直接的‘交锋’,而且还积极的表达自己的声音”,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乔纳森・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评价说。

  他分析说,中国现在的实力已经很难仍然保持以往的低调行为,因此中国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多边体系中,“中国目前的外交政策是一种非常综合的政策。世界在向新秩序转移,中国在这个新秩序中确有一席之地,可以与其他重要的参与者进行谈判。新规则已经开始了”。

  哥本哈根期间,中国所遭遇的挑战,将是国力昌盛之后的一次成人礼。无论最终的谈判结果如何,中国都学到了应对未来的重要经验。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212/04077094095.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Chfh_2009/index.s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