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

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的消息,不出意外地在习近平访问瑞典期间传出。这是中国企业完成的第一项对国际优质品牌的并购。虽然,吉利能不能运营好沃尔沃,沃尔沃会不会拖垮吉利等等问题的答案还都不得而知。

虽然收购的细节没有公布,我们不知道吉利在18亿美元之外,还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比如需要养多少高薪、包括退休的员工;比如,沃尔沃品牌是不是在全球都能无限制使用等等。但是从目前的细节来看,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最多不超过20亿的收购资金,第三季度左右完成交割,这些都让人看到了这场交易的干脆。18个月的谈判,外界虽然都觉得漫长,但是敲定沃尔沃这样的品牌,在全球范围来看,这个时间其实不算长。

想想当年上汽和南汽收购英国罗孚的情形吧。为了得到英国这个走投无路的品牌,上海和南汽可谓一波三折、大起大落,整个交易时间跨度长到让人伤心。最后,上汽花了一大笔钱几乎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在福特的干预下失去了罗孚的品牌,在本田等技术提供方的不配合下,上汽没有得到完整的技术。甚至按照协议规定,上汽完全应该无条件地把买到的技术产权转让给南汽。而南汽呢,买到了工厂和技术,花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到合同履行的时候才发现,MG品牌,在很长的时限内在其唯一的海外市场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不能销售。大多数的问题,在上南合作之后得到了解决,但是上汽期望通过收购而直接实现自有品牌国际化的设想完全落空,只能回来苦练内功。如今,英国的长桥工厂已经关闭,上南在履行完规定的劳动力保障协议之后,在欧洲什么也没留下。

吉利的老总李书福,在汽车圈内绝对属于特立独行的那一类。我不知道多数人是怎么看待这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民营车企掌门的。但是,对于其类似于"汽车就是两排沙发安装在四个轮子上"这类近乎出乖露丑的言论,笔者是难以苟同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点"土鳖"气质的汽车老总,你不能否认他的成功,也不能否认他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贡献。管理学上认为有两种人可以大获成功,一种是学识、能力和见识都超越一般人的人;一种则是有明显的缺陷和短板,但是执着一念,精神力量超卓的人。李书福或许属于后者,如果不是一以贯之的激情洋溢,他无法常年维持着近乎滑稽的形象示人,无法去追求诸如"中华第一跑"这种明显亏本的生意,无法去造一辆木制的概念车到国际车展上露怯,无法坚持在碰撞试验仅得20几分之后仍然年年去欧洲碰新车,也无法如去年那样对几乎是自己的支柱产品线进行近乎疯狂的放弃和改造……最近圈内还流行着一个笑话,李书福在去年上海车展推出吉利GE以后,几乎换来的是清一色的嘲笑声。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总关起门来在房间里大哭失声,说凭什么大家认为他只能造低级车,委屈得像个孩子。这个难以求证的故事或许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书福激情犹在的一面。

而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吉利帝豪、吉利英伦,虽然在品牌的命名上,没有褪去土鳖的本色,但是从技术上来看,吉利并不像李书福自己说的那样,仅仅是把沙发按在轮胎上。事实上,在自主技术方面,吉利是少数几个自己掌握发动机技术,并很有可能率先掌握变速箱技术的中国企业之一。这相比那些动辄就要"耐住寂寞20年",一杆子把责任推到中国的孙子辈儿的智者们,更让中国人有信心。

回过头来看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100%,是李书福的性格。这样的一位中国式掌门,不会花太多时间考虑去应付难缠的董事会和其他股东,他也清楚自己无法和别人对等合作。这固然会带给吉利更大的资金压力,但是不能不说是李书福对自己和吉利的清楚认识。吉利基本上是李书福一个人的吉利,那么吉利+沃尔沃也只能是李书福一个人的。他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显然无法和习惯了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老外们磨合。当然,李书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了沃尔沃的管理层暂时不会有变动,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吉利会像福特对待沃尔沃那样给它如此大的自主。在中外一致认为李书福没有管理沃尔沃、运作一个国际品牌能力的时候,李书福不去触犯众怒的做法,显得很聪明。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至少在中国市场,沃尔沃的走向一定会带有强烈的吉利色彩。

很多人认为,对于一个国际品牌的运营和管理,对于沃尔沃核心技术的消化和引进,以及资金链是否足以支持福特方面此前宣称的至少"114亿美元"的复兴资金,会成为李书福面对的最大问题。如果用严谨的数理模型来分析,吉利成功的几率可能微乎其微。但是,请相信李书福绝不是一个如他展示在外界面前那样的"土鳖"。管理的最大忌讳是上下不一,政出多门。如果吉利如同很多中国国企的老板那样,既被西方管理理念所影响,又受到中国体制的掣肘,而成了畏首畏尾的智者,那么弥合中外管理分歧、统一企业文化的工作永远也完不成。这就如杨元庆为什么搞不好合并后的联想,而必须要柳传志亲自出马的原因。事实上柳传志在复出之后,所做的似乎更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挽回联想的形象,主要事情还是总经理杨元庆在做,但是他的回归,瞬间统一了联想的企业文化,这是最重要的。李书福之于沃尔沃也是一样,如果说胡茂元、徐建一甚至尹同耀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李书福、王传福们或许更有可能做到。激情洋溢的"土鳖",强于畏首畏尾的智者,这是一个科学判断,而不是耸人听闻。

当然,即便如此,吉利这一收购的风险还是很大。毕竟两家的品牌差异,甚至不是能用蛇吞象来简单诠释的。沃尔沃项目所需要的资金,以及这笔资金回笼的周期,对于吉利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同时,吉利可能没有实力像联想那样扛得住波折。不过或许,在政府面前颇为长袖善舞的李书福,在关键的时候能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

现在就去一板一眼的评价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得失成败还为时过早。但是既然一汽、上汽,乃至东风、长安们都不敢去吃这只螃蟹,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利的勇气会得到回报。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964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