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孰优孰劣:招行与民生

花都巴菲特

银行里能让我睡得着的只有招行,民生之类的看看他收购美国那间华人银行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管理层独断和素质不行,现在也没有改观,管理层结果依然那么垃圾,能说出“融不了资明年就开不了门”这种不加修饰的没水平的话真的是佩服了那位董事长,真说不定哪天民生又爆发个什么丑闻或者坏涨潮
既然说开了再谈谈招行
相似的担忧,完全可以按照巴菲特当年的思路来思考现在的优秀银行是否值得买入--
核心在于,“考虑了贷款坏账损失后,富国银行是否还有盈利能力”这个问题
即使产生投资平台坏账,那么坏账的损失会有多大,是否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还是顶多令银行利润亏损一年,甚至只是利润下滑
 现在最大的坏账担忧来自于平台贷款,简单算一下帐,
2010年9月末,招行的平台贷款余额为1300亿,余额占本行自营贷款的比例是10.02%,比年初下降0.43pc;
按现金流覆盖情况划分,全覆盖和基本覆盖的贷款占整个平台贷的98.23%(百分之百全覆盖的占89.34%。那么基本覆盖的约8.89%.),半覆盖的占1.64%,无覆盖的占0.13%。
危险来自半覆盖和无覆盖,做个最坏打算,半覆盖的50%坏账,无覆盖全坏账,那么平台贷款坏账占比只有1%,再坏点打算,基本覆盖的出现30%坏账,约3个点,那么占总自营贷款余额0.4%,总贷款余额约13000亿(根据1300亿约为10.02%),即平台坏帐余额约增加52个亿,再放大一点,全年算个60亿,两百亿股每股只有分摊3毛钱
按正常没那么多平台坏账的话,招行2010年每股盈利1.2元,减去3毛,还有9毛,比巴菲特当年预计亏损一年的打算好多了,即使再放大3倍,还不就是一年没利润有何大不了
之后呢,马照跑舞照跳,继续依托国内7%以上的gdp实现20%的贷款增长,并且不断提高资本收益率,向零售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继续拓宽国际业务,25%的CAGR是大概率的是,PEG0.5而已。
向下亏不了,向上空间大大地
巴菲特经常说用4毛买一元钱的东西,现在招行之类的优秀银行就是这样的标的了,不过通常出现这种好东西的时候,都是因为没人敢要

民生在发展“商贷通”,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因为这部分企业的贷款利率会比面向大中型企业高,现在招行的二次转型针对的就是避免过度依赖息差,从资本密集型向资本集约型发展,提高资本收益率,除了发展零售业务和提高非息业务收入,贷款业务同样是侧重中小企业。
银行比的就是管理层,干同样的事能有180度的结果。民生收购失败的美国联合银行当初也找过招行,但被招行马蔚华拒绝,为什么民生就会上当招行却没有上当?
现在,两者都在面向中小企业贷款,再一次去干同样的事,但不要忘了银行确确实实是在干高风险的事,那结果会如何,自己去想,我可没那种信心把钱交给民生那种管理层

虽然银行的风控体制已经是制度性,但管理层的战略和作风还是占主导地位,银行的竞争其实就是管理层的竞争。
这是银行的最大问题,马蔚华如果退休了,真不知道会有谁接班,企业文化风格会否改变
这就是银行的弱点之一,人的作用性太大,不像消费品等依靠的是品牌和产品口碑
巴菲特的经典描述:银行经常会干傻事,但偶尔也会干的不错,希望不要遇到一个傻子去经营你的企业,虽然终有一天会遇上

 

一念间

下面重点谈谈招行:
03年到06年一直持有招行,但后来卖掉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看到各银行都迅速推出网银和信用卡,担心招行持续领先的壁垒逐渐消失。不过几年观察下来,觉得招行在个人业务还是有较强优势的,优质服务的口碑深入人心,周围的同事朋友也是用招行的居多。由于消费者转换成本很高,招行会和前期积累的客户一起成长。银行由于高杠杠问题,风险控制能力是第一位,从目前的财务指标来看招行是最好的,这背后是招行稳健的经营理念,再加上招行锐利进取的管理风格,很难不爱!对外资行的威胁个人也不担心,银行是有政策壁垒保护的。别看外资行磨刀霍霍,但政府批分行是很有节奏的,而且还经常搭配支援西部的任务。即使将来放开了,我也相信招行能不负众望,我用过花旗的个人银行网银,比招行的差很多。

 

Ginn_思与行

看好银行股整个板块,但对个股的理解和有些同学不同。都说招商的风险内控严格,客户质量好;有多少是真正了解银行内部运作的呢?
招商银行的公司业务信贷投放基本都堆积到大国企那去了,低风险低收益,现在靠政策撑着利差,利率逐步市场化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反之,不要小看民生银行这几年在行业事业部和微小企业方面的快速发展,其实就是在中等风险细分市场专业能力的提升。
2009年招商银行的利润大幅下跌,其实质就是法定存贷利差减少后的一个直接反应,那么多粉丝都没看到吗?

 

Franco

关于招行,大约还要注意到:1)不看好的招行的一定还记得那个在金融危机前高价买入的永隆银行,现在参考香港本地银行业绩表现,永隆银行应该不会差;
2)招行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只是经营本地存贷业务的本地银行,从两会马行长的提案可见,收购永隆后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这是未来一个不可忽视的关注点。

 

乔治巴沙

“商贷通”,针对的是微小企业,民生有中小企业贷款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说白了“商贷通”的对象是个体户,并不是企业。

看看今年的电视广告,各个银行都开始重视微小企业贷款,按民生网络交流会的说法,这是个很大的市场,几年内都不会形成同业竞争。
可见民生管理层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最早注意了这一块。不要用一次失败的投资来给管理层定性。你也知道银行是高风险行业。

我只是反问下,是想让您看看这个风险资产的权重是怎么算的。看这个“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就叫风险管理啊。。。
您要知道民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8.5%,招商是7%。假设两家银行都是200亿资产,民生的贷款总额就是2353亿,招商的贷款总额是2857亿。比民生多了有500亿。
如果经济突然变坏,两家的坏账率是10%的话,招商要多50亿坏账。另外,民生的小额贷款偏多,同样的100亿贷款,假设民生给了100家企业,招商贷给了13家企业,同样按10%坏账计算的话,民生的坏账是10亿,招商就是15亿多的坏账。
这个时候出现挤兑的话,你觉得是100套商品房变现容易,还是以政府税收担保的人民广场,公路,政府大楼等等这种资产变现容易?
当然了,政府肯定是不会让银行破产的,肯定会注资,但是注资就没代价了?同行之间的拆借还有利率呢。。。
对了,忘了说了,民生的拨备占总贷款的是3%多,招商是1.55%。真没看出来招商的风险管理有多强,他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意义?
玩金融杠杆的企业,风险主要一个是看杠杆放了多大,一个是看借方和贷方谁处在强势地位。。。

 

花都buffett

透过表面看本质,收购被骗上当的背后是管理层的独断和审核机制、风控机制的不完善,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尽职调查排查出联合银行的问题,这就充分显现了民生的风控实在有问题,而非一次简单的挥杆失误。
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本来就高,更何况微小企业,比前者更高,一个风控如此差的银行去做高风险的事,只能祈祷了。
如果针对民生有兴趣,从数据上分析,看看民生的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关注贷款占贷款比例,他的加权风险资产占比有多高,(借一下“我思故在”的数据)
最近两年“民生/招商/兴业/建设”的“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例(%):
 
           民生       招商       兴业       建设
2009年     69.67      56.18      53.53      54.01
2008年     72.83      58.35      49.91      55.54
但总资产收益率却又比不上招行,把数据列一下,再看看是不是便宜的就是好的。

另外,推理的前提有问题,为什么发生坏账潮的时候民生和招行的坏账率都为10%,坏账率是银行风控问题,民生的坏账率10%的话我不怀疑,但现在的招行在未来的坏账率没什么可能爆发,除非你用事实和数据说服我
10年半年报,不良贷款率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占总贷款
招行              0.67                297.59           1.98
民生              0.79                  229.42          1.8
您那个民生拨备占总贷款3%,误差比较大
没时间,有兴趣的话再比较一下他的贷款五级分类占比和各级迁徒率,资产质量明摆着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民生不是我的菜,所以对他的分析到此为止,不再讨论民生

讨论银行的风险,建议再看看贷款行业占比,和贷款担保方式划分中各种担保方式贷款比例
主要包括信用贷款、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票据贴现五种
其中前两种风险较大,无担保物,看看该银行的这两种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可以看出该银行是否比较激进或者说冒风险比较大
如果某银行前两种贷款比例较大,但风险控制历来口碑不佳,那么作为股东晚上睡觉很容易失眠

 

乔治巴沙

只是觉得考虑银行业风险的出发点不一样,建个模型和你探讨下风险生成的因素和坏账生成后处置的难易。
当民生银行出现10%坏账率的时候,现在的招行不会出现坏账率爆发。。。
不知道是对中国银行间的差异性太有信心还是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太有信心。

股份制企业关键是看股权结构。。。
管理层相当于参谋部,重大决策是要在董事会上表决的。。。
我不知道你说的管理层结构不完善是什么意思。
你看好兴业的理由因为恒生是大股东。。。。
你说着风控、风控,可在选择的时候却是主观的给董文标或者马蔚华定性。你和他们吃过饭还是和他们一起泡过妞,你就这么了解这个人?一家银行如果只是看一个人的话,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明明知道要制度化,却从人治的角度去思考。

 

花都buffett

这要看什么行业,茅台就算是随便找个人去当董事长,问题也不大,他的酒依然可以大卖。
而银行就不行,管理层可以决定这间银行发展的方向是毁灭还是稳定发展。
只有品牌性消费企业才能由傻子经营都不至于倒闭,但银行不行,最理想的银行当然是制度健全、管理完善、文化稳健。
不要太理想化了,脱离了可以信赖的管理层,靠完善的制度就能运行健康的金融企业真的还没发现。
在美国,为什么花旗雷曼兄弟等等数不清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都倒闭或者几乎倒闭,但富国就全身而托,难道前者没有很好的制度?管理层的理念决定了这间银行的战略,要不要发展高风险资产项目,要不要参与泡沫化但能带来可观收益的衍生产品,这都是人定的方向,人定的战略,管理层的发展理念错误,就可以招致完蛋。
没有具备那种能力却做那种事,就是失败的最大原因。
另外,不要忘了,制度是人定的,人可以否决制度,民生收购上当就是最好的案例

 

乔治巴沙

富国银行和雷曼兄弟玩的都不是一个东西,应该说主营是两个不同的细分行业。。。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会搞这样的业务,是因为有喜好高风险的客户,有市场。发现市场,给客户所需有什么不对?
前面我也说了玩金融杠杆的企业的风险主要看杠杆放了多大。
而您正好举例说明了。
所以在我看来,民生的风险和您看好的招商,我觉得没啥区别。如果你说我会睡不着觉的话,我觉得您也应该有担心了。我真的没有在说民生和招商这两家银行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觉得凭我一个小散户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有交流也不应该在比较这两家银行孰优孰劣上,不是么?
而我投资民生是考虑过风险的。我觉得我对自己所担负的风险是有能力承担的。即使民生今天破产了,我的生活也不会有丝毫变化。

 

花都buffett

现在银行业因为巴塞尔协议的落地,由大量放贷的粗放型向提高资本收益率的密集型发展,因此不管招行还是其他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甚至微小企业增大贷款投放额度是必然趋势,小企业因为议价能力弱贷款利率比中大企业要高,但他们的风险系数同样比大中企业要高,一个经济危机打来,小微企业可能倒了一大片。
谁的风险识别能力强,谁的风控稳健,谁的生存几率就高。
为什么欣赏招行,从它历史,还有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谨慎,09年不因政府4万亿刺激大量投放货币而胡乱放贷导致业绩不佳,还有齐鲁银行被骗案银行业多加银行涉及但招行却可以免疫
信心来自于一直以来的历史,观史可以明智,历史一向不佳的又如何能有信心保证他未来可以变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jm.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