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公司讨论:伊利、白药、爱尔眼科、乐普医疗

tomlipku

(1)中国液态奶的高成长期已经结束了,未来十年液态奶销量上的增长应该不会超过5%。
(2)伊利蒙牛见长的是常温奶,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和高端消费者,正在意识到巴式鲜奶相对于常温奶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低温奶,大家去超市调研一些就可以。
(3)在常温奶的高端市场,皇氏乳业的水牛奶、恒天然的来自澳洲、新西兰的高质量奶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在最高端,他们的竞争力有限。奶源已经决定了,无论是特仑苏还是金典都不会比他们好。
(4)伊利过去十年的净利润率水平也就是在2-3%的水平变化,议价能力并不强,未来也不会太强。伊利的董秘讲,提价一毛钱都要看蒙牛的脸色,因为怕影响销量。
(5)目前原料奶的价格在3.2--3.8之间,处于历史高位,并且即使这样,奶农还在杀奶牛,因为原材料价格涨得太厉害,根本赚不到钱,未来原料奶的价格仍然为维持高位。而,长期看,原料奶的价格会有不断上涨,走日本的发展模式,伊利和蒙牛未来的议价能力怎么样,能否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压力都很难说。

 

Laoba1

伊利成为优质标的还有较大的距离,未来能否转好还要看行业如何演化。有几个有利的因素:
1、近两年处于金字塔最低端但数量最多的农民、农民工收入成倍增长,已经接近十年前奶业第一次高增长启动时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这样会让放缓的液态奶重新拥有成长动力。
2、其次花样百出的新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利于获得较高的毛利,相信未来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
3、奶粉业务是伊利的强项,未来会越来越好。
4、行业规范化,提高标准,大批中小乳企被淘汰。
5、现在处于通货膨胀周期,原材料成本较高导致原料奶价格高,未来几年应该会回落。

  

风语者

目前牛奶行业有一定复苏迹象,上半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收入1068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9%,主要来自行业竞争趋缓带来的费用率降低。基本上和伊利一致。
得益于行业系统性地提高门槛,重新审批,行业的双寡头状态正在形成过程中,不过这个对经营的影响更多是在中期。其实这也只是在并不赚钱的液态奶领域,牛奶企业的营销费用率实在是太高。如果这一领域能够有一定净利率回升,业绩才有望真正有所改善。同样的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扬,牛奶产品价格提升难度大是严重缺陷。基本上一段时期内,净利率提升更多还是靠竞争改善带来的费用率降低。从收入看,未来奶业行业空间依然巨大,农村人均消费量仍然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而伊利的相关高端小品种的快速成长,是个重要方向。毕竟此部分的利润率远超液态奶。如何在此领域真正形成高端形象是未来的关键,此领域的外国竞争者强悍,国产奶信任危机仍然非常严重。需要密切关注此部分的情况。
伊利的投资有一定不确定性。

 

安全投资

对于伊利这样的公司,需要超低的价格才能获得超额的回报(比如08年的伊利),合理的价格只能有平庸的收益,如果遇到大牛市另外,但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会将多年的收益归0,所以目前的伊利也只能是持有而也.

 

海浪

从以前网上传播的伊利股份的内幕,至少能清楚,这个企业多少会有这些事,也能肯定这个公司的管理层对消费者、股东的利益漠视是存在的,从必要性看,这个公司一定不会是能做成百年老店的伟大企业。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多少已经让我们看到这些企业对“安全、诚信”这个食品企业最根本准则的漠视。周围的很多人都开始不喝牛奶了,很多人开始不吃火腿肠,这些公司推动了食品行业发展,但他们也开始糟蹋这个行业。目前从企业管理层的应对来看,还缺乏带领行业度过危机、向前迈进的基本品德和认识。

 

火星snake

实话说,伊利暂时不具有吸引力,且风险极大(1、管理高层不正,2、人称伊犁化工,总归是无风不起浪)。如果有一天,这个行业改好了,伊利高层换人了,前景确实看好,个人更愿意30元以上追高。

 

双色杜�

销售收入才是比较真实的数据,利润可以人为释放,伊利的净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很多,行业跑马圈地即将结束,高端产品增长不错,净利率增长是大概率事件,极低的PS会放大这个增长的,这是基于常识的投资。三聚氰胺也出了,告状信也告了,伊利的管理层也会老老实实的专心搞好企业了,要搞不好,告状信不就成真了吗?
只要有了敬畏的心,做事就认真多了!

 

午后咖啡电脑桌

透过伊利历史数据,可以看到以下问题:
1,这家公司盈利能力不太好,这是由其行业环境决定的。
2,这家公司获得较好的发展,其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年年保持增长,甚至快速增长,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年年增长是个好消息。
3,通过对其估值,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存在很好的投资切入点,能以合理的价格介入,这是很好的,并且确实可以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有些公司总是难以给你机会介入。

 

新浪网友

军儒兄,看你的博客很长时间了,受益匪浅。但一直没有出过声,和您的一些思想有些相左,您除了国内市场,还有其它市场的投资吗?A股畸形的估值体系,个人觉得源于市场太封闭,机构基金善于窝里斗,专吃中小投资者这些小鱼,随着国际板的推出,会对目前A股的估值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不能适应的投资者将逐渐消亡,儿机构基金这些没见过老猫的黑老鼠将死伤惨重。个人更重于在境外市场的投资,港股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药业公司,如罗欣药业,上市5年左右,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30%以上,股价涨了30几倍,而市盈率常年在15倍左右,没有炒作,只有稳定的成长,还有神威药业,联邦制药等,投资者者的回报和成长,体制环境十分重要,腾讯如此的公司,也就40倍左右的市盈率,苏宁是个特例,关键在于张近东和他营造的企业生态环境,个人觉得苏宁的企业品德远远胜于茅台,。所以境外投资者在国内市场看看啥都不能买,而如果将国内的投资者放出去,看看啥都能买。愚见,赐教!

 

自由之路

1.白药不再属于快速成长型企业,在未来十年,稳健成长是大概率事件;
2.白药的未来增长的除了中央产品稳健15%左右增长之外(一定会增长),两翼产品会中速增长(牙膏,日化,创可贴等),但由于价格会逐步抬高,整个集团中速30%的增速完全可以实现;
3.我个人一直认为,白药的国际化更靠谱,而天士力和恒瑞的国际化好像更难,因为白药有确定的高疗效,这个是任何国家民族都抹杀不了的。而恒瑞的国际化则是对抗对方的强项。天士力的国际化未来五年都未必能贡献业绩。
如果没有真实的业绩增长,仅仅靠市场对估值的提升来提拔股价,天花板已经在头顶了;

4.白药的成长远没到顶,就算在国内的消费也远没到顶。
白药的护城河很宽,白药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中国医药市场无出其右。
5.现在买进云南白药不再是暴利品种,而是长期稳健收益品种。

 

长江川流不息

我想白药的复合增长率未来10年能达到15%就不错了,20%应该是乐观估计的,我去年对白药估值刚好乐观的和你保守的差不多,在当时虽然不贵,但也不便宜,折扣很小。但当时茅台按复合增长率未来10年达到15%的估值为220元,其股价才110元,5折;当时阿胶按复合增长率未来10年达到15%的估值为24元,其股价才15元,6折多,所以我买了茅台和阿胶而没买白药,当然这两年的走势证明你是对的,而阿胶的走势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茅台09年、10年的增长小于预期,而白药和阿胶的增长大于预期吧,但两年的情况能否代表未来10年呢?也许能,也许不能,一切高增长必然有其天然障碍,否则过了很多年地球都容不下了。茅台这两年的低增长正是前几年高增长的必然后果,但我更加喜欢这样的稳增长。我个人觉得高增长基础上的高市盈率有点像高血压基础上还高血脂(玩笑)。对不对仅供时间考验吧!

 

汉尼拔

我的理解:
1、品质决定品牌,品牌决定溢价
2、任何产品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古人用盐刷牙,牙膏才多少年的发展史?
3、对白药,我只担心一点: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其它的,都是皮毛问题

 

混乱中的秩序

云南白药的产品外延和仿创,短期看来确实可以,但也反映了技术层面的新药原创方面的不投入、不创建。很多老字号的中药企业都有这样的倾向。长期下来人们自然会怀疑其品牌的延展能力(不可能无限延展)而理性看到其品牌稀释弊端。创可贴、急救包不错,但牙膏、沐浴露、药妆等日化则是短期有效,长期则难堪。虽然强生致胜在于业内多元发展,但人们想到强生一句话就说明白: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白药呢,是强生+宝洁的中国缩小版?都远远不是,是领军的中药(新药研发看不到,有点不务正业)企业?主要还是吃老底。
曾经王明辉的改革促进了一家几乎毁比的企业的再生,现在这种改革效应确实渐渐式微。中药企业首要还是做足研发,作出世界级重磅产品,而后多元化也不迟,否则总给人感觉后劲不足所以心有旁顾的感觉

 

花都buffett

这位仁兄,可能对于“定位”这个商业概念不太清楚,一个企业名字是一种定位,头脑定位,产品也是一种定位。
同仁堂在人们头脑中的定位就老字号药馆,但可惜云南白药这个名字已经把企业的定位在于白药了。这决定了企业拓展产品线时将会遇到不同的命运。
白药拓展产品线时,只能依托白药这个概念给以的止血、或者说止血消炎的概念。如果他发展其他功能的产品,就会失去了白药这个品牌概念带来的品牌附加值效益。
看过百事可乐的服装、鞋店么?有,但你觉得为什么流行不起来呢?因为在人们头脑里的定位。
人们认为百事就是饮料,而在品牌服装领域人们就是认为他不正中,不如买耐克阿迪。
同样,法拉利也有出服装,你觉得会成功吗?
所以白药的发展空间只能限于白药以及止血、止血消炎这个相关范围,这就是他的最大弱点
如果同仁堂的营销做得好,产品开发的好,同仁堂的品牌空间其实比白药更大
     

新浪网友

我也持有白药很长时间了,我理想中“白药”的未来应该是这样的:“云南白药”只是一个强大品牌形象,换句话说应该打造一个宝盒,从里面可以拿出很多东西,就像同仁堂一样,是认品牌,并不是认单一的什么保密配方(白药)。比如可口可乐可以生产雪碧,生产矿泉水,人们都会买,并不是认可乐的保密配方,是认“可口可乐”,等某一天,不加“白药”的白药产品也会畅销时,那么云南白药真的是强大了,到那时公开白药配方又如何。

 

风芜雅

OTC 的意思是,总要买点白药气雾剂,马应龙痔疮膏,千金花红片,999胃泰,美国乐力,新加坡刀镖油,红花油,京都念慈安,牛黄解毒之类的家中常备。反正药店刷卡就买了。谁家没一抽屉药呢?过期扔了又补充一抽屉。
炒医药股,我觉得还是35岁以上吧。年轻人一往无前不生病,理解起来很困难。
对于一个没有痔疮的人,如何理解马应龙?对于一个未婚男人如何理解千金药业?一个没有牙周炎的人如果理解接近30的白药牙膏。
但是有这个问题的人,理解这些就容易了。白药还小的很,远没到讨论没有成长性的时候。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基本上都还没到这一步。

 

爱尔:
1.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大,培养客户群需要时间,刚性支出至使新医院形成盈利周期较长;
2.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支出重要组成部份,长期难以形成超额现金流,未来可能需要进行增发扩张;
3.政策已放宽医疗机构准入标准,行业竞争逐渐扩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医疗机构完全能与爱尔形成对立竞争。
4.爱尔上市募得资本,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长期经营却无法形成护城河,开放竞争性质医疗机构属服务业范筹,除医疗技术外服务质量是重点考量指标。百年老店经营理念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是关键。
5.老年化趋势的国情及行业特性决定了在经营管理中,能形成稳定的业务流量并逐步增长,从而长期、稳定盈利;同时行业特性亦决定了爱尔很难实现超预期成长。
6.长期投资人如果过高的的价格买入,长期看未必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除非进行投机性波段操作。

 

朱晓芸

除了上面有人提过的,心血管支架市场未来是不是有想象中那么大之外,就乐普本身而言,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公司在研发上较低的投入,其研发费用占毛利的比只是微创的零头(6.3%/16.11%)。
这样一家企业,除非它的研发团队中有天才型的成员,以一当百,不然怎么保持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和持续竞争力?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乐普的增长数据非常漂亮,但这种增长所依赖的能力可能并不是这个行业最关键的竞争要素。
另外,乐普当前市值是260亿,微创103亿。

 

生命自由

如今,在整个心内科市场,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已达到了70%。基本在主流医院使用的心脏支架,都是以国产为主,进口为辅。
在支架已经完成进口替代的前提下,乐普医疗已经无法再取得大幅超过行业平均的增速,增速放缓将是必然结果。几年前他正在完成进口替代的时候投资他还可以,现在已经晚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s9l.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