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

调仓思路记录

   完成了一次洗仓调换,记录下思维进化过程,从来知道自己只是一只猿人,进化过程中不断犯错,犯错难以避免,但要避免再犯大的错误,只有知道自己犯错并意识后形成体系改正,才能继续进化。提醒自己,只做基于价值的逆向投资。

 

   在狂热中被高成长诱惑,寄望于高成长来化解高估值是一大错误,戴维斯双煞的典型。从来没什么是所谓确定的,一个外部投资者所了解的与公司运作背后的事实可能是南辕北撤,即使所谓的合同加保证金也可以是一出戏。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企业股权结构的完整性,境外上市国内的企业造假案屡被揭发,特别是民企,这种企业如果属于家长制,没有可以制衡的外部大股东一起监督企业,外部投资者可以完全被掌门人卖了还帮他数钱,别看远,看看绿大地的造假程度何其荒唐,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都说国企不好,没竞争力,但起码造假的可能性比一言堂的私企低很多。如果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国企同样也可以做的不错,但最好的股权结构是应该有可以相互监督的几个大股东,而非掌门人一股独大,董事会如同花瓶,谁,中恒就是一例。以后没有完善股权结构的一言堂的私企基本PASS掉,宁可错过,不要做错。

  

   不为火箭级速度成长的企业支付高PE,逆向投资避开戴维斯双煞是第一重要原则。调仓换入了老窖。老窖属于喜斯糖果那种一次性投资,往后拿着享受分红而不用再次用分红集资给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类型。从分红收益的角度看,40以下的老窖对应百分之三点几的分红率,接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以其历史沉淀的品牌号召力和优秀的管理层,对应12年的净利润分红率可以达到4%以上,相当于拿着一个黄金地段的店铺,保守估计每年租金增幅百分之十几以上,满足了。09年的时候在静态20PE的时候建仓了老窖,3年以后用差不多贵了一倍的价格再次买入,但并不觉得贵,低负债率低资本资出的品牌消费企业,愿意分红(把每年净利润的60%以上分红写进公司章程),PB貌似很高(6倍多),但ROE可以达到40%,两年就可以把PB降低一半,并非那么高,而对应12年市盈率只要净利润增长25%~30%就可以降到15倍以内,为优秀的企业支付合理的价格是个公道的事,但这个公道的价格不应该是过高。以前喜欢追逐成长股,并且投资体系可以为有护城河的品牌消费企业支付一年甚至两年动态PE降到20倍的价格。可事实上,只要你肯等待,在大象出现时才射击,这种企业静态20PE以内的价格也是可以得到的,老窖09年初出现了一次,12年的现在因为低于市场狂热的预期又被打倒40元以下静态20PE以内。

 

    逆向投资,在他们被市场抛弃的时候进入。

 

   另一个之前被清仓的是苏宁,等待后换入的是兴业。为什么卖出苏宁,一是因为之前苏宁易购40%股权被剥离于上市公司以外,侵犯小股东利益的企业不值得跟他同船;二是电商的商业模式已经颠覆了零售业以往的商业模式,透明化的无休止低价血拼,这种商业模式里面的企业结果大都是现金流大增但近利润狂降,要用降价把其他企业消灭的模式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选择企业查看的是商业模式,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会经营的异常艰难。可能N年后苏宁会是剩者为王,但那只有60%的权益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想起来就令人起鸡皮,本来电商的净利润率就很低,还被瓜分了近一半,那三千亿的大饼还是算了。第三点更重要的是,当找到更低估的企业。5PE,1PB入股做兴业的股东,不用计算器也可以看得出的低估。虽然分红率还不算高,只有2.5%,分红占当年近利润只有30%不到,但在兴业身上我到了银行转型的标杆希望-恒生的身影。恒生ROE一直维持在20%以上,每年净利润分红率60%~70%,多年不融资配股,完全靠中间业务内生式成长。虽然现在兴业需要配股融资,不像老窖那样靠自身内生成长就可以发展,但这只是高速发展阶段的需要,等到了稳定发展阶段,理财、零售、中间业务占收入50%以上,靠内生式增长而非靠疯狂放贷成长的时候,如果分红率能提高到占当年净利润50%~60,那么分红率将会提升一倍,多么的诱人。至于兴业为何有恒生的潜力,这来自于管理层前瞻的混业经营理念,信贷资产只占总资产的40%,这在当前国内银行中属于另类了,但只有差别化的战略定位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优势。

 

   作为转型标杆的恒生银行有多吸引人?可以参考小兵的《全民创富样板 —— 恒生银行》。银行是一座金矿,只要管理层不干傻事。但如果若干年后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内金融业学习国外投行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而管理层也参与自营而非只是作为理财服务提供商的时候,我会选择抛出,因为根本看不懂,雷曼、美林、大摩等等再好的风控在过度的衍生品交易面前也不堪一击.

 

   基于价值的逆向投资,而非简单的价值投资,些微区别,但逆向、价值,作为体系里面最重要的原则保存下来。在低预期下的成长等待合理或许超预期的回报,比追逐超高预期下的高成长而面临戴维斯双煞的风险,要安全多了。

  

    在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拿着优秀和注重股东回报的管理层经营着的有良好商业模式的优秀企业,盯着分红率,自然踏实。保守的投资人夜夜安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803ad01012f0a.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