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

第一财经日报:你的投资能力范围有多大

你的投资能力范围有多大

2011年03月19日01:4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投资者应回避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股票,购买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股票的人,是赌徒、投机客,要不就是呆瓜。如果你缺乏理解一家企业的知识基础, 也就是评估价值与价格之间差距的最终基础,却还是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那你就跟拉斯维加斯或大西洋赌城里的扑克牌赌徒没什么区别。

  在投资任何企业之前,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保自己对该企业有着基本的理解。你要熟悉它的产品、客户、销售环境,等等,简而言之,也就是它的经营气候。


  初始范围

  能力范围应当根据你理解企业及其经营气候的天资和意愿来划定。你的知识和资质定义了这个范围的界限:这些界限框定的内容,就是你能对什么样的企业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超出了这一范围的企业,要么太难,你理解不了;要么变化太快,你跟不上它的节奏。

  要定义你的能力范围,请先从你自己从事的行业开始。

  再想想你平时买什么、用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找出你所认识的若干公司和行业之后,为进一步清晰地划定你的边界,你需要问自己几个有关该公司的常识性问题,评估该公司是否够资格进入你的范 围。如果你能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该公司可能够资格,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重新选一家更有把握的公司,再问一遍同样的问题。这里列出一些关键性问题。

  这家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人们需要的吗?人们肯定需要剃须刀和芯片,但豪华游艇度假这种奢侈品可就不见得了。在不确定的将来,这些产品会有人需要吗?

  这些常识性问题还可以继续问下去,比方说:公司的供应环境如何?员工关系怎样?它是否在政治或经济极不稳定、风险特别大的地区开展业务?

  靠着这些问题,应该足够检验出一家公司是否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了。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能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这家公司或许够资格划入你的能力范围,如果你回答不出来,就重新找一家你更熟悉的公司试试看。

  格雷厄姆建议说:“选择面是很大的。在选择的时候,不光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知识,兴趣和偏好同样重要。”

  巴菲特也说过:“你不必精通每一家公司,甚至不必精通多家公司。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就行了。能力范围有多大并不太重要,但了解它的界限却是关键。”

  能力范围的培养

  你的能力范围的边界必须随着时间而改变。如果你原地踏步,有些原来属于你范围的公司说不定干脆就消失了。假设你现在是时尚界大师——比方说你在 纽约服装行业工作,或是大型零售连锁店(如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的采购,你肯定知道为了在未来5年内保持大师地位,你必须在这一时期不断学习新东 西。

  事实上,尤其是在时装行业,你必须每天都紧追慢赶,因为时尚是一门飞速变化的行业(看它的名字就知道)。色彩、裙摆、剪裁、谁热门、谁落伍,时时刻刻都在变。为了保持领先地位,你必须主动改变。

  如果你10年前在一个行业里待过,你光凭借10年前对它的认识来评估现在该行业里的公司,这样的位置对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以图书出版业为例,这一行在过去10年发生了飞速变化。

  能辨明行业发展趋势的人,能够更好地确认这个行业里的哪些企业有可能保持领导地位或脱颖而出。意识到自己了解的行业会受其他哪些你不怎么了解的 行业所影响,这一点同样重要。图书出版业把原来两三公斤重的书放进了磁带或光盘里,给音乐行业造成了竞争——人们在汽车里,甚至在自己的家里听起书来,不 再听音乐了。把好几十本百科全书装进一张光盘的做法,咬掉了传统印刷百科全书行业很大一块利润。

  面对来自其他行业的入侵和本行业的被动转变,要想保持能力范围,你必须对这些“其他”行业有所认识。这就是说,要维持你的能力范围,你不光要对属于这个范围里的东西了如指掌,还要不断扩大你的能力范围,把那些有可能造成影响的东西囊括进去。

  有些人从小在技术环境下长大,对电脑、数字化和互联网比对时尚和出版懂得更多。所以,他们最初的能力范围可能仅限于技术行业的公司。然而,光是坚守这些行业很危险。其他行业(比如时尚和出版业)如何使用来自高科技公司的技术,对高科技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很大的。

  同样道理,在时尚或出版行业工作的人,对这些领域可能比对技术更为了解,他们的最初能力范围大概也会是自己这一行里的企业。可高科技公司推动着时尚和出版业的变化,要是他们不了解这些技术公司的知识,以后对时尚和出版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少。

  所有公司和行业都会因为外力而发生改变。这些外部力量包括全球化、计算机信息化、美国服务行业的兴起、全球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等。跟上这些发展,有助于判断变化带来的冲击。还有一些很难衡量的外部力量,如战争、贸易争端、石油价格上涨和地震。这就需要进行精妙的平衡。

  格雷厄姆说:“有些不在公司控制能力之内的因素,同样会对公司股票价值造成影响。你只能靠着频繁接触金融和行业新闻,获取全面的知识,对其进行判断。”

  巴菲特对此表示赞同,但他更强调要选准企业(也就是说,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外来因素,都能蓬勃发展的企业),而且,绝不能沉浸在能够通过水晶球预知未来的幻想里。

  做决策

  评估一家公司及其所属行业、相关行业的信息,能让你对预期回报及损失做出理性的判断。要是你不这么做,那就是在抛骰子赌运气。要是做决策的人足 够保守,他会采取这样的立场:在没有切实的证据和信息之前暂不表态。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的话,他们大概会说,你肯定要有相当的把握(比方说你对结果有90% 的把握,只有10%拿捏不准)再做出判断。

  不那么保守的人则相信,做出某一决策,需要证据多少才够,要看决策做对了带来的回报和做错了带来的损失之比是多少。倘若决策做对了带来的回报非 常高,而做错了的损失又非常低(比如得到99美元对损失1美元),那么你可以大幅调低心理的把握性,低到1%都可以。人们买彩票,反映的就是这种决策心 理。

  如果收益—损失矩阵的形势反过来(比方说得到1美元对损失99美元),那么你就要有大得多的把握才行了——也许接近100%。在生活里,这就是稳赢不赔的赌注。但即便是最铁杆的赌徒也知道,根本没有什么稳赢不赔的赌注。

  哪种决策的态度最适合你自己的心理,是由你的风险偏好决定的。损失无可避免。如果损失让你的痛苦指数飙升,那就要坚持保守方法,如果你能容忍损失,就可以采用更为激进的做法(注意:在大多数人的权重里,损失要比收益大差不多2.5倍)。

  巴菲特是一个保守的决策者。他在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少用外债的保守财务策略时说,哪怕高债务杠杆有99%的概率带来好的结果,1%的概率造成 介于痛苦和违约之间的后果,他也不会下这样的赌注,“我们不会喜欢这种99∶1的赔率,永远不会。在我们看来,获得额外回报的高概率,没法抵消危险或耻辱 的小概率。”

  投资者必须考虑的主要认知偏差如下:

  过度的自信与优越感:在你只是有些肯定的时候,你相信自己十拿九稳(或在自己不确定的时候,相信自己颇为肯定),相信自己比普通人更优秀(乌比冈湖综合征);

  确认与抵触:歪曲你对新信息的阐释,用以支持你早先的信念,对这些信念的更新十分缓慢;

  立场过于鲜明,热衷寻找模式:过分看重戏剧化的信息,对一系列类似的新闻事件反应过度,认为它们表明了某种模式。

  其中,潜在损害最大的认知偏差是过度的自信和优越感。巴菲特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时最重要的不在于自己知道多少,而在于对自己不知道的事 情做了多大程度的界定。只要能避免犯大错,投资者需要做正确的事情并不多。”有三项简单的策略能帮助投资者避免上述推理失误。首先是把它们识别出来。二是 坚持正当的理由,比方说,你可以给自己写一份备忘录,解释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第三点,战略是在做决策的时候有着清晰的导向。对投资来说,这就包括本 书中所讨论的各个概念。(摘自《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第7章,劳伦斯A.坎宁安著,文章有删减,标题为编者加,艾经纬整理)

http://stock.hexun.com/2011-03-19/128051972.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