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明 王燕青 胡蓉萍 王玉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正面临成立15年以来最为剧烈的人员流动。
此前,哈继铭结束其在中金6年半的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加盟高盛投行部门任董事总经理。近日,据本报了解,供职中金12年半的中金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贝多广将重回摩根大通,并执掌与第一创业证券合资的公司。据悉,紧随他们离开的中金高级雇员有一、二十位。
与此相随的是,中金策略报告在今年暴跌与暴涨两个重要时点前判断均与市场走势背离。投行业务则从去年的行业收入占比19.56%下滑到如今的5.4%,由第一名跌至第四名。
中金投行与研究两大业内顶尖业务正面临被削弱的挑战,而这些变化正发生在摩根士丹利运作将所持中金34.3%的股权出售给KKR与TPG的交易之时。
挑战
今年A股的走势中,最为关键的转折为4月16日开始的一轮暴跌,以及9月30日以来的大涨。
但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之前,中金公司策略研究判断均与市场趋势背离。4月12日,中金发布名为《一季度经济数据将为市场提供支持》的投资策略周报,维持其二季度看多市场的观点。
4月16日,紧随股指期货上市,A股从3164.97点一路暴跌,至7月2日累计下跌达26.7%。
暴跌前看多的中金公司,亦未能把握住暴涨前看多的先机。9月26日,中金发布题为《人民币升值提速难改市场资金面趋紧现状》的投资策略周报。9月30日,中金公司在市场策略“每日视点”中指出,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在短期内挫伤市场人气,同时国庆长假还可能面临着海外经济形势走坏等不确定因素,从而建议投资者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降低仓位以提供防御性。
但9月30日,A股开始飙涨,14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17.72%。相比之下,9月27日出炉的中信证券(15.51,-0.79,-4.85%)策略周报 《关注汇率博弈 建议节前加仓》则精确踩点。
券商策略报告被认为是最具综合实力考验的方面。
因此,一位投行人士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称 “中金的报告不太准”,这多少带有些失望的情绪,与中金的市场地位不符。北京一位基金经理则表示,其实中金报告基本面研究得比较扎实,大家现在对其的一些怨言基本在于其对于基本面与股价的联动把握能力有所欠缺。
研究只是中金滑落的一面,其投行部更是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本报统计显示,在2005-2009年5年间,中金在355单IPO中,斩获20单,占比5.63%;在总计244.75亿元的发行费用中,占据17.57%的份额。但在今年以来的251单IPO中,其仅收获5单,并在总计153亿元的发行费用中占比不足6%。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中金公司2009年主承销收入为10.97亿元,位列券商首位,行业占比19.56%;今年以来则滑落至第四,主承销收入合计7.41亿元,行业占比跌至5.4%。落后于平安10.47%、国信6.6%、招商6.59%的行业收入占比。
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称,今年是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天下,未来大盘股越来越少,中金投行面临更加艰难的未来,也许只有等待国际板的开局。但在这两年间,外资投行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的合资布局,竞争将更加激烈。
据悉,中金管理组合的业绩去年以来不甚理想。现实的局面是,社保基金投资部门在几次给予追加资金的境内投资管理人中,并没有中金公司。
“失血”
研究与投行两大优势业务双双遭遇挑战,与中金这两大业务板块人员纷纷离开不无关系。
今年7月,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被传出转投高盛并获证实。
在中金研究领域,哈继铭被认为是一杆旗帜。在他离开前后,中金策略分析师王汉峰转投高盛;首席策略师高挺转投瑞银证券任财富管理研究主管兼首席投资策略师;中金香港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转投瑞穗证券任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等等。同时,中金董事总经理梁耀文、基础化工分析师时雪松也已显示离职。这只是中金众多出走人才中较为知名的。
而在中金投行团队,投行部董事陆垠转投花旗任亚太区金融机构组董事。
上周,有权威人士透露,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贝多广将重回摩根大通,并将执掌摩根大通与第一创业证券成立的合资证券公司。近期,贝多广已经开始介入第一创业证券的部分管理。
贝多广1998年4月加入中金,主要从事国内外资本市场企业重组、上市和并购等工作。
据粗略测算,中金有一、二十人收到外资投行的加盟邀请。为应对大幅人员流失,中金也在寻找猎头公司四处挖角填补空位,而且对人才要求比较高。
原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赴任中金市场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巴克莱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接任哈继铭一职。据悉,彭文生系由哈继铭介绍,梁红则在投行部门就干得很开心。
据本报了解,近期中金已从国信、海通、招商、国泰君安、安信等各大券商以及大成、汇添富等基金公司挖角。从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查询,今年6月份以来重新在中金获得注册证券从业人员证书的人士就有9位。
今年中金下发奖金由此前的1月份延后,部分调整至6月份,这被理解为应对员工的跳槽计划。
不过,一位频频与中金争夺项目的投行保荐人表示,即便如此,在高端人脉资源、管理与信息平台支持、相对的高薪以及大项目经验等方面中金投行依然是国内投行所难以比拟的。
股权影子
据中金内部人士透露,人才大幅出走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跳槽后薪水有不少提升;二是在中金管理过于严格,不少人认为受到束缚、干得不开心;另外则是复杂的人事关系,觉得中金的状况不够理想。
不过,哈继铭、贝多广离职中金,正是摩根士丹利转让中金34.3%的股权之时。此前,市场普遍认为该笔股权作价约10亿美元,出售给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KKR与TPG。
据本报了解,中金公司有一笔逾5%的股权变更于今年5月4日递交申请并获得受理,在经过一次反馈意见后,于今年8月13日获得批复。不出意外,该笔股权应是摩根士丹利所需套现的部分。有券商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这一交易可能于11月13日前完成,之后摩根士丹利很有可能将用这部分资金对其与华鑫证券的合资公司进行注资。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中金引入了一个机制,允许部分高价值员工将其所持的“影子股权”套现。2004-2006年期间,中金将公司20%股权以影子股票的形式授予管理层和员工,这部分股权估价超过了10亿美元。
当时中金正考虑上市,并冀望由此“拴住”公司管理层与骨干,并令他们其后分享上市成果。据外媒报道,中金已经开始向这部分人支付现金,这使得他们得以不用放弃太多钱,就能另谋高就。
对于人员流动,中金公司公关部人士称:“中金确实走了一部分人,但是一直在注入新的人员,并且现在的人员队伍比原来还大。”同时,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林寿康接受本报采访时称:“投行的人员流动一向很大,中金公司的人员已经算是比较稳定的了。”
本报就摩根士丹利股权出售及影子股权处理等相关情况多次致电中金公司相关人士,均未获得回答。
一位曾经关注过中金影子股权的研究员称:“人员流动性过大,队伍的人心不稳,研究部门的水平下降对交易、投行等业务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瑞银、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外资投行均已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虽然在股权上暂无绝对控股突破,但在管理上却是获得主导权,因此有国际背景的中金公司成为挖角的重点。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qsth/20101029/23118871328.s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