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中国医药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全球市场调研咨询机构IMS Health(艾美仕)日前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市场回顾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医药市场增长的源动力。中国医药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为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国政府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持续投入,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民对慢性疾病治疗类药物需求的增长,以及宏观经济的强劲增长等等,这些因素都将维持中国医药市场持续高速的发展态势。

  报告称,截至2009年,中国医药市场的收益高达43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约60%来自于医院市场的药品收益,零售渠道占有28%,另外的11%源自其他渠道。从治疗领域来看,抗感染类、消化道和代谢类以及心血管类占据药品销售的前三名。而抗肿瘤类预计在2014年取代心血管类药品成为第三大治疗领域药品。   

  中国政府斥资1250亿美元进行的医疗改革措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市场上所有的公司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旨在改善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计划,医疗改革包含以下五大改革重点:扩大全国医保目录(NDRL)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对全国基本药物目录(EDL)内的药品进行价格调整;发展社区医院,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改善县级医院和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的医疗保健水平;公立医院改革。

  总体而言,中国的医疗改革对跨国制药公司产生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在这五项措施中,国家医保目录(NRDL)的扩大和价格改革将对制药企业目前的业务影响最大。 

  报告认为,尽管大部分制药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仍将集中在大城市,但医疗改革必然会使中国的中小城市医药市场迅速崛起。事实上,据最新的IMS中国医院药品销售数据报告(CHPA)滚动全年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期间,中国11个二线城市的医院药品销售复合年增长率已接近29%,7个三线城市已经达到50%(见表1)。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医院销售通路的总体增长速度在22.7%左右,其中,跨国制药企业的增长速度为21.0%,本土制药企业的增长速度为23.2%。这一增长速度延续了过去5年的增长趋势,自2005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本土制药企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见表2)。

  CHPA数据也显示了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2004~2009年之间,强生公司、珠海丽珠和葛兰素史克已经跌出10强医药企业排行榜,而赛诺菲-安万特、科伦集团和山东齐鲁取而代之名列前十。在此期间,赛诺菲-安万特、阿斯利康和辉瑞公司的业绩仍然傲视同侪。

  报告认为,制药企业应该着眼于中国的改革举措所带来的关键改变来优化机遇、降低风险。比如,企业如何将医保覆盖率扩大的机遇转化为自身的利润增长?如何面对价格改革和仿制药的竞争?随着初级医疗保健的发展,如何选择省份和城市进行适当的投资,并制定合适的价格?哪些产品适用于修订过的基本药物目录?公立医院改革对商业模式和产品组合战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报告认为,中国的社区医院这样的基础医疗机构能为跨国制药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在社区医院实施了包括社区医院员工培训、病人教育和设施支持三个策略中的至少一个,来促进其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进行市场渗透。在社区医院员工培训方面,诺华制药与中国卫生部签署了为期3年、总投资为289万美元的“社区卫生战略合作”项目来加速社区医院的发展。拜耳、诺和诺德和强生也各自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病人教育项目,其中拜耳开展的项目覆盖了100个城市和12000个社区医院。雅培公司也通过捐赠血糖测试仪来支持社区医院的设施完善。这些公司的举措都旨在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

  另外,跨国企业也在主动寻求与拥有完善分销渠道网络的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的机会。传统意义上来说,跨国公司多依靠在中国的销售队伍、通过大城市和主要的医院销售渠道销售产品,但他们的成本结构和生产能力并不适用于中小市场,也无法和中国本土企业抗衡,因此,与本土企业合作甚至兼并可以让跨国企业快速渗透普通大众销售渠道,并有效运用本土企业的分销网络。


http://zhishuirenshan.blog.sohu.com/168357839.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