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我个人的投资来说是一个收获比较大,但遗憾也比较明显的年份。
从收获的角度来说有几点,第一是在09年末对于2010年的整体局势的判断(大幅降低期望值,结构化分野会非常严重,与地产直接相关的企业严重不看好)比较正确,投资策略执行的也很坚定(忽略市场的“混沌波动”,把“根”留住),因此个人净值的增长比较满意;第二是关于投资的学习思考贯穿了整个年度,重点对于以下几个问题有了认识上的一些突破:
1,市场运行的“回复性”规律以及不同类别企业长期价格与价值间波动的规律
2,什么才是高价值的企业,以及高价值企业的一些典型特征
3,“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实质意义,以及在“迷雾”与“确定性”之间予以把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曾经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在思路通畅后感到未来投资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在具体的分析手段上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更熟练和容易把握到本质)。
就2010年的整体投资收益来看,当前持仓的4个主力品种的分化比较大。今年的收益主要来自于2个品种的大幅上涨(一个今年保持持仓的涨幅为70%左右,另一个新买入后为105%左右,均截止11月01日),另外2个品种基本上全年在收益+15%到-10%之间震荡,目前收益一个在15%一个在3%左右。除此以外今年的分红所得现金+几次中短线的操作获利,基本上满足了今年1年的生活日常开支。2010年的整体资金收益率在35%左右(未来2个月无论是大盘蓝筹上涨还是中小盘上涨,预计收益率都只会高不会低。如果市场整体下跌,则净值会有相应折损,但正好给我持币代购的现金为2011年的净值脉冲性增长以很好的机会)
说明:如果以年初资金计算,我的收益率大概在70%左右。如果以全部投入到股市的本金来计算(后面追加了)大概在50%。35%的“整体资金收益率”是指的今年(股市投资总收益-家庭所有日常生活开支费用) / 家庭全部流动资金总额(股票所有本金+债券+所有现金+其它信托产品+保险等等)。因为我更看重家庭整体净值的增长(几个固定资产暂不计入在内),而不是单纯股票涨幅多高。因为最终的财务自由,是以家庭整体净值的绝对额来衡量的,而不是股票的相对收益率----当有2000万证券投资本金的时候,每年10%就将是个相当满意的回报了,而且承担的风险很小。
由于过去几年的不断积累,当前个人净值的基数已经不再需要很大的涨幅就可以得到相对满意的绝对收益,因此2010年的收益情况虽然算不上多出色,但个人已经比较满意,且继续延续了我自2009年起5年净值复合收益率达到25%(5年总回报3倍,达到我个人设定的初步财务自由)的原则性目标。另外,整个个人净值的增长也比较好的实现了我努力控制的“较低幅度波动的稳健增长”的特征,回顾来看,无论是09年还是10年,个人净值的增长线与大盘指数都是弱相关性,并且基本呈现着“阶段性的向下波动幅度较小,脉冲性但是持续的净值上涨势头”,这点个人比较满意。
2010年主要的遗憾是2点。第一是放跑了至少3个大牛股。对于他们的研究当时均远远领先于市场的兴趣,但是放跑他们的原因其实回头来看各不相同。一个是因为只认识到了当时的风险小,却远没有预料到其成长的空间,导致兴趣度降低而错失;一个虽然认识的比较深刻,也抄到了一个中期大底部,但是对于中报业绩变动导致的估值大幅上升而超出了我的安全边际并在后续反弹中急切卖出(当前价位远比我卖出的价位高);另一个则是在2选一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被PK掉,而今年的涨幅却远超过我选中那个。
坦率的讲,对于上述结果我虽然遗憾,但并不后悔。第一个遗憾主要还是在于认识能力问题,研究不到位是活该。第二个虽然回头看是吃亏的,但是安全边际原则依然需要遵守,超出我的估值上线我依然不会因为短期博弈的不确定性而冒险。第三个遗憾归遗憾,但是我的出发点是以长期持股的绩效为原则,因此短暂的吃亏也并不会太放在心上。
真正比较错误的,我认为还是努力不够。目前持币代购的几个可选目标,其实都曾经在今年有很好的买入机会,但还是由于惰性,投入在研究筛选上的精力确实还是不够,导致发现了后已经是一飞冲天远超出我的买入范围,只好耐心的继续等待。另外一个,也是与投资能力相关的,就是其实今年的资金布局还可以更有利的多,比如新买入涨幅巨大的那个标的,当时完全具备加仓更多的条件,但依然是由于认识深度不够和恐惧贪婪的因素(更多是期待更完美的加仓局面出现)而没有执行现在看来最有利的动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