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国有垄断经济的新一轮盛宴才刚刚开始--安邦咨询评论

国有垄断经济的新一轮盛宴才刚刚开始
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国内“4万亿”救市政策,中国的“国进民退”被广泛关注。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好不容易确定下来要走市场经济道路,但经过不断的收收放放,当初寄予厚望的民营经济并未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相反,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去年,几乎将所有浙商排挤出山西煤炭产业的“壮举”将“国进民退”的涵义演绎到极致。
不过,正如我们曾经指出的,国有经济现在并不招人待见,各种口诛笔伐铺天盖地。就连政府部门自己也在辩解说不存在“国进民退”,面子上要摆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样子。国务院在今年上半年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在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随后,各部委、省市纷纷响应,颇有一种从此将改天换地的架势。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从目前公开透露的信息不难发现,民营经济的春天远未到来,国有垄断经济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资本市场已经很好地反映了国有垄断经济的能力。数据显示,2009年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60%,其中9家属于央企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12个部委合计控制央企类上市公司36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8.27%。这361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8万亿元,净利润8544亿元,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1.63%和70.9%。
不夸张的说,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都在为央企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还在加强。“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国资委主任王勇在23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他强调,虽然原定的今年要将央企数量重组为100家的目标还未实现,但中央对央企确定的重组目标不会改变,我们仍然要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集团。而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非常及时地表达了支持,“积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多部委联手,资本市场基本上成为央企的后院。
当然,央企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内关起门来做强做大也未尝不可,不过,总得在一些新兴产业给民企老板们留点汤喝吧?但结果是,这些大鳄们依然手拿银行开出的支票本大肆挥舞。此前,在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源发电等新兴领域,央企凭借廉价的资金来源,不计成本地压低报价,以至于大量民企除了黯然退出别无他路。而随着过去被央企看不上的电动车如今成了香饽饽,未来也会成为国资的天下,16家央企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发起成立的电动车产业联盟就事实上奠定了垄断的格局。
与此同时,央企未来强大的控制力量也被地方所重视。就在这个月,贵州省与央企签约47个大项目,总签约金额近3000亿元;此前,湖南也表露了这方面的愿望:将着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打造一批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对接合作基地和央企区域总部基地,力争到2015年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增加200个左右,合同金额增加5000亿元以上。很明显,当这些央企的触角伸到全国各个角落的时候,其与地方政府的合力将进一步巩固央企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加剧“国进民退”的局面。
除此之外,“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还将受到地方国资越来越大的挤压。在河北,得不到“准生证”的民营钢企,不得不投靠河北省国有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以求自保,但他们并非很情愿。一家纳入河北钢铁旗下的民营钢厂人士表示,如年度铁矿石价格体系仍将延续,纳入河北钢铁的整体采购渠道对他们来说诱惑还大一些。不过,即使这样,河北国资的扩张恐怕还比不上山东。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近日向外界透露了山东的雄心,他表示,在山东省20多家省管企业中,到“十二五”末,至少有10户企业人均创造价值和效益水平指标进入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多家企业制定的2020年战略目标——营业收入将要超过2000亿元。根据日前公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中海油去年营业收入为1947.89亿元,中粮集团1885.26亿元。这意味着,山东多家国企未来十年将达到现在顶级央企的水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央企不断膨胀,地方国资不甘示弱,将来二者之间也许会爆发更多的利益冲突,但这始终是体制内的矛盾,大哥与二哥打架而已,最难受的却是民营企业。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我们看不到国有垄断资本丝毫的谦让,市场化改革仍遥遥无期。

 

(本文内容来自安邦咨询评论,仅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责任自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