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人相信评级机构,把他们的言论奉为圭臬。但是“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告诉我们,对评级机构的结论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它们不负责任的言论轻易愚弄。
市场总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完美装饰的骗局,对善良的投资者进行欺诈。格罗斯把这些比喻成美女,她们有华丽的外表,让人为之瞩目。不过,“你眼前的这些美女,都是经过评级机构化妆而成,恐怕资不抵债”。格罗斯指出,评级机构不仅把次贷的泡沫越做越大,而且也反映了整个投资行业常识水平的全面降低。这种“麻木不仁”在之前的安然和世通案例中也曾出现。更让人痛心的是,对希腊和欧洲国家主权偿债能力的盲目相信,更令广大天真无邪的投资者也接受了这样的结论:房价永远不会下跌,国家永远不会破产。谬误是明显的,但评级机构却并不在乎其结论是否客观真实,更多的是考虑自己能否在其中逐利。
格罗斯举例说,根据标普公司的内部邮件显示,2007年次级债危机前狂热时,员工们普遍讨论的不是如何给即刻面临的灾难进行预警,而是怎样进一步突显乐观形势来迎合投资者,以便在与另两家同行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在欧债危机中,尽管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0%,最新的经常账目赤字为10%,主权债券仅为Baa,也就是刚刚达到的投资级别,整个国家需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然而穆迪和惠誉两家评级机构却仍然给它最高的AAA级评级。为此格罗斯严厉抨击评级机构的独特标准,认为它们缺乏常识,弄虚作假。斥责它们的智商可以达到160,但是常识的商数只有60,活脱一个掌握了所有数学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实际应用的“傻瓜”。
尽管评级机构如此这般作为,但格罗斯却并没有建议“取消”评级行业,因为这些企业根本不可能真正被取消,他们的服务对于金融体系很重要,而且国家和监管机构也需要,甚至法律也需要。受法律约束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大型主要养老金都要受到评级机构的“神圣”指引。因此,对评级机构服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主观能动性能”在从中的作用。
不过,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应该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情况保持合理的质疑,并且利用他们“胆小”和缺乏常识的特点,进行操作获利,切忌在关键的时候失去了理智与冷静,为经过化了妆的“美女”支付太多的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