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投资实践:预测如浮云

      (本文刊登于2011年11月20日《北京晚报》财道/论坛)

        直线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1-11/20/content_19017.htm

    

    预测并不只是点位的预测,它还包括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测。现代证券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公司近期收益状况预测股票未来走势。因为公司收益是决定股价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家们乐此不疲。不过,戴维・德瑞曼并不怎么看。他曾经在1995年5、6月的《金融分析学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研究1973-1991年间分析预测的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关系。结果令人吃惊:分析家的预测与实际一直相差甚远。即使他们只是在收益报告的前三个月进行预测,平均错误也达44%。值得注意的是,其样本数目并不少。

    不要说错误率高达44%,就是5%左右的误差也会对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它直接造成了股票的直线下跌。这就是市场的现实,分析家、基金以及其它机构投资者莫不如此。一个有趣的数字是这样的,实际收益是1元,预测收益是0.9元,误差是10%,但如果实际收益是0.1元,而预测收益是0.01元,误差就是900%。预测误差足以让市场产生过激的反应。比如,我看到一家防伪瓶盖公司因为火灾意外宣布亏损,收益将远远低于预测,公司股票暴跌了27%。结果是,收益下降了3000千万,股票市场价值却损失了4个亿。又有一家钮扣生产商因为一个季度仅增长0.66%,收益低于专家的预测,于是股票下跌了17%,结果是,0.66%的增长,换来的是股票市场价值6个亿的缩水。损失同原因就是这样不对称。
    但是市场依然在过度反应,关注“分析家”的预测依然众多。而《金融世界》上的一篇文章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分析家少之又少,在研究期间股市平均上涨了14.1%,而专家推荐的股票总体上上升了9.1%,比市场平均水平还低34%。“在推荐的132种股票中,只有42种,或近1/3,上涨的幅度超过标普500的平均水平。”最终的结论是,在激烈竞争的股市中,他们似乎无能为力,“在不该大胆的时候大胆,在不该小心的时候小心,显得非常滑稽,股市仿佛与预测反其道而行。”
    无论采用何种预测方法,没有哪种行业可预见性更强,依靠预测,其结果不容乐观如同浮云,这几乎是肯定的。有人研究过去20年间711家公司的收益变化得出结论说,收益几乎是随机的,除了少数收益最最稳定的公司外,过去和未来几乎没有相互关系。这个结论直接印证了格雷厄姆-多德在《证券分析》中的说法。他们说,“公司的前景怎么样同投资者所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显出不间断的增长势头。也只有极少数的公司面临最终灭绝。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是处于一种复杂多变的上下起伏,相对地位不断变动的状况。”
    如此看来,在不能保证“极少数”的前提下,过于看中短期收益是不对的,相信一些分析家的业绩预测更不对。一年或一个季度业绩“下降”是很正常的事,毕竟树不可能一下子就长到天上去。但是精明的投资者应该如何做出反应?是在下跌后立即买进,还是要等到尘埃落定后再买进?对此德瑞曼告诉我们,保守的做法应该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再买进。这时候耐心很重要,如果你看中的公司发表公告动摇了市场的信心,稍安勿躁,因为糟糕的结果将会延续一段时间,股票价格下跌了还将继续下跌,因此精明的投资者坐在一边等一等是值得的——或许在以后的90天内,你可能将有许多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买进,那时一定会大有收获。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