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说房地产市场一直不景气,不妨看看墓地卖家的处境吧。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林地公墓里的利兹墓(Woodlawn Cemetery in the Bronx)自从2003年挂拍以来,至今仍未能售出,虽说该墓地最近要价下跌了30%,从5百万美元降到了350万美元。墓由大理石与青铜建成,面积达200平方英尺。
这座气派的墓是锡业大亨威廉•巴特曼•利兹(William Bateman Leeds)最后的安息地,由杰弗逊纪念堂(Jefferson Memorial)的建筑师约翰•卢梭•波普(John Russell Pope)设计,碑石浅浮雕的雕刻活由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的设计师完成。换句话说,除了在《纽约时报》专门刊登的那些大卖点("能安放9具灵柩,环境静谧,风景如画)外,该墓也算颇有渊源,然而至今仍无人问津。正如公墓的历史部主任苏•奥尔森(Sue Olsen)所评论的:"这其中肯定夹杂着某种不爽的感情。当客户发现该块墓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后,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奇怪的是,买二手墓地虽说听起来有点渗人,但也算司空见惯。在整个林地公墓的1300块墓地中,约有10%在过去几年中成功售出,使得许多长期无人拾掇的墓得以再次利用,而原先的墓主人也能从中得一笔钱。"当经济不景气时,拥有墓的家庭有时就想卖掉墓地,"奥尔森说。"使用二手墓地就不失是个好办法。"
但原先的棺椁必须先挖出来,尸骨由其亲属另行归葬;此外,墓碑上刻的字也得磨掉(这通常是卖家的活)。买二手墓地的好处多多。"如今根本无法复原出过去陵墓的工艺水平,如今的做工也不像过去那样精雕细刻,"奥尔森说。况且买的墓地将来还会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公墓最新挂售的墓地都建于上世纪20年代,墓室能安放4具棺椁,售价为50万美元(包括公墓的地皮)。"现在建一座同样的墓至少得花75万美元,况且地皮还不算在内。"
如今墓地地皮紧俏,这成了建造精美墓室最大的制约因素。然而,有了规模化的制造工艺后,现代特色的新型墓——比过去精雕细刻的手工制造要简单得多——在美国越来越风靡。如今火化是个很好的选择。一次性买断墓地后,安放骨灰(而不是棺椁)可以满足更多代亲人的"需要"。
位于俄亥俄州肯特市(Kent, Ohio)的The Daily Monument Company公司已经有100多年制造陵墓的历史了,它如今改从中国进口各种型号预先安装好的墓。卖得最火的是那些小型石棺(起步价不到1万美元),而不是那种门廊式的陵墓(它起步价6万美元,整座墓用花岗岩材质做成,活像一座海滨小屋)。
一般人的陵寝还显得不起眼,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市公墓中,但历史上有些最壮观的建筑曾经(甚至仍然)就是陵墓。
"陵墓"(mausoleum)一词源自最初"世界七大奇迹"中的一座,即公元前4世纪的小亚细亚统治者摩苏拉斯(Mausolus)的陵墓,他死后葬于哈利卡那苏(Halicarnassus,现土耳其的博德鲁姆(Bodrum))。埃及耸立了几千年的金字塔是陵墓,泰姬陵(Taj Mahal)也是陵墓,它由莫卧尔王朝的皇帝沙迦汉(Mughal emperor Shah Jahan)修建,以纪念其最心爱的王妃亚珠曼德•贝侬•比古姆(Arjumand Banu Begum,又叫蒙泰姬•马哈尔(Mumtaz Mahal))。在伊朗,也正在为已故精神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修建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陵墓群(还有购物中心)。
但是,亲朋好友(特别是南欧国家的人)聚在一起、尤其在吉日里(如万圣节(All Saints' Day))去追思逝者,自家建造的陵寝仍是首选之地,即便一般家庭也概莫能外。
"11月1日,我们全家去家族墓地祭奠亲人,孩子们就在公墓里四处玩耍,仿佛是在大花园中造访某座小屋,"娜塔莉亚•戈麦兹-费雷尔(Natalia Gómez-Ferrer)说,她就住在西班牙巴伦西亚(Valencia)附近。"这个地方十分静谧,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
娜塔莉亚的父亲阿尔瓦罗•戈麦兹-费雷尔(Álvaro Gómez-Ferrer)是位建筑师,他在巴伦西亚附近的贝特拉(Bétera)村建造了家族墓地。老戈麦兹-费雷尔是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 (Alvar Aalto)的忠实粉丝,阿尔托的作品的激发了他的设计灵感。整座墓用铜顶覆盖,用玻璃与取自穆尔西亚(西班牙东南部省)未经打磨的石材建成。"整个设计理念是把现代的简约建筑风格与传统材质巧妙地融为一体,"他说。整座墓并不想太突出宗教风格。 "天主教的标志要掩饰起来,但又显得无处不在,而且不能太过招摇。我在两扇玻璃门上方的玻璃上镂刻了个十字架,这样阳光就能照射进墓室内部,反射后的十字架在墓室内磨光锃亮的大理石过道上呈现出变幻的图样。"
"有时知道这里就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地,心头会别有一番滋味,"娜塔莉亚说,"但又很释然。这毕竟比在市公墓墙上放置骨灰盒显得隽永,而且,全家人可以最终都能汇聚于此。正如我老公说,归根到底,这也算是我们最终的财产!"
但至少在欧洲,象戈麦兹-费雷尔家族这种丧葬习俗已越来越不流行。"如今在西班牙,很少有人在公墓中自建陵墓,"马德里殡葬部(Funeral Services in Madrid)的负责人加比诺•阿巴那迪斯(Gabino Abánades,音译)如是说。"费用太贵了,找块地自建陵园一直是最大的困难;在马德里,光地皮钱就得4万欧元,而建一座8墓穴的陵墓还得再花3万欧元。若要再讲究一点,连同建筑师的费用,至少得花费12万欧元。"两年前,阿拉木德那公墓(Almudena)新建了5座私人陵墓,去年则没有一座。"经济衰退影响到了一切,"阿巴那迪斯说。
虽然如此,西班牙仍是修建陵墓的理想地。马德里的阿拉木德那公墓是全欧洲最大的安葬地之一,据估计有5百万人最终长眠于此,比马德里全市活着的人还多。当局甚至还专门开设了一条公交线路(110路)穿行于这座诺大的公墓中。在阿拉木德那公墓中,既有19世纪风格、建成小礼拜堂的精美墓园,也有朴实无华的现代陵墓,还有一些墓的设计风格语焉不详,更有一些座墓的设计即使刊登于当代建筑杂志的封面也绰绰有余。
其中有座墓建得很可爱,完全参照巴伦西亚的传统民居,金字塔形的屋顶上还长着蔓生植物;另外有一座墓修了排水沟,并用倾斜的石板作屋顶。打扫卫生的工具就放在墓室内。对于有些墓来说,看起来家务活就一直没停过。
就在郊区,大多数新建墓修得就象"小盒子",它们由目录中提供的标准设计样建成,也可能是从中国进口的。虽然有些小墓室是用打磨的花岗岩或者大理石砌成,还用十字架,甚至可能是爱奥尼亚式柱子(Ionic columns)或者三角墙来装点,但公墓的这一大片整体看上去有点很象英国的海滨度假村。
但是,在阿拉木德那公墓中,耸立着一座与众不同的现代工艺特色的墓,它就是佩雷兹-帕拉(Pérez-Pla)家族的墓。整座墓面积约6平方米,呈立方体状,由未经打磨的灰色花岗岩石块砌成,整座墓仿佛漂浮于地面上一般。墓正面是两扇横杠焊的黑色铁门,中间的墓室没有顶盖,完全是开放式的,墓墙内排放着密封的棺材,前面锈迹斑斑的铁板上只刻有逝者的名字以及出生与死亡的年月。太阳照射到无顶的墓室,"会在一天之中的某些时段形成一个十字架的图样",但四处找不见任何宗教标志,何塞•佩雷兹-帕拉(José Pérez-Pla)解释道,他今年56岁,是马德里大宗商品交易商,有朝一日,他也会加入他逝去的亲人队伍,最终长眠于这片墓墙内。
对于万圣节全家来墓地祭奠先人的家庭来说,家族墓园的建筑风格是连接子孙后代永远的纽带,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看来,买(建)座漂亮的陵墓作自己最终的安息地是个不错的选择。
译者/常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