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中恒的公告可以带来什么思考?

中恒集团跌停本身只是个短期走势而已,对走势问题没有任何评论。

就晚间发布的公告而言,对我个人来说并不意外。在之前的分析中,早对这种合作至少从纸面上的条款中存在的疑问做过一些分析。我说过,真正做过实业的人,对于一笔商业行为一开始总是问号多过兴奋的,直到这些疑问都得到合理和高度逻辑化的解释或者事实证据。而很显然,明显的一些疑问并未得到普遍的重视,而是盲目乐观占据主流。

 

实际上仅仅就可能的合作破裂本身而言,并不致命。因为血栓通的热销至少在目前并不是建立在步长发挥功效的前提下的,无论何种原因,短期来看这种热销的惯性不太会改变。但是投资的困难恰恰就在此,实际上我认为中恒作为一笔投资,特别是口口声声的“长期价值投资”而言(如果是博弈投机则没那么麻烦,这是投机的好处,呵呵),真正需要思考的东西其实并不少。

 

比如:血栓通的热销不是孤例,一些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抗血栓类中药针剂出现集体的井喷。这当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大好事无疑,也被很多人认为高度看好的理由所在。但问题是,行业性的大幅飙升可以维持多久?在这其中企业真正优势所发挥的部分有多少?基于行业性繁荣(而且是繁荣了接近5年)的标的,其可持续的权益收益率会是多少?其未来权益收益率的下滑会对权益溢价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有多少人是真正搞清楚了,血栓通之所以得以热销、能够持续战胜大堆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

 

再比如: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在进行重大决策过程中是否应该将问题考虑的细致些、长远些,至少不要犯一些明眼人一看就可能存在重大疑问的问题?毕竟,一个企业可以靠几次“借势”来获取阶段性的高增长,但是其长期价值必然还是建立在可持续性和较高的确定性前提下的。在这其中,企业管理层的理性、战略思维与战术执行的平衡力,不孤注一掷是相当重要的。

 

我曾经提出过1个问题:为什么发展极其好的背景下,自07年开始到09年,每年都有高管辞职?07年是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一个唯一医药行业背景的资深副总(原来是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的高管)辞职;08年是董秘和一个监士辞职;09年是一个副总经理和一个董事辞职。3年走了6个高管其中包括最核心的财务总监及董秘,在企业经营形式如此好的时候,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强大的销售能力(3年来达到爆发性增长,远高于血栓通过去十几年的成绩),还要与步长搞这么大规模而彻底的全面销售委托合作呢?就过去几年体现出来的能力,中恒的销售能力绝对堪称极品了。有那么急切的大干快上以至于孤注一掷的必要性吗?

 

这么多的为什么,难道不值得去探究吗?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认真看过年报并对这些靓丽数据与企业动态的“不融洽”之间产生过疑问——当然对于我个人而言并没有继续探究下去,因为已经触发了我投资守则上的一些规定。但对于看好中恒甚至是重仓中恒的朋友而言,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好好求证一下。如果我们想严肃的进行一笔投资,那么最正当的态度是什么?恰恰是严厉的提问和质疑!这就像真正想买东西的,往往讨价还价纠缠的最厉害一个道理。很多朋友知道我看好天士力,但可知道我审视天士力过程中的严厉?

 

又比如:我们不再谈什么无形资产溢价这种极少人愿意去想也想的清楚的“高深而虚空”的话题,只是站在一笔投资(甚至是投机)的一般经验上说说:中恒自08年最低点其,至今已经上涨了35倍有余。如果未来2年中恒再涨1倍,那么5年间其上涨幅度将超过70倍---云南白药03年最低点到10年最高点的7年才涨了30多倍。而如果你想从中恒上再赚3倍呢?届时的总回报率又是多少?对于一个“老股民”而言,这些意味着风险机会比什么状态总不是个太高深的问题吧?

 

投资不是对某一方面的无限拔高,而是一种综合的感知能力。而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我真的很佩服王亚伟。投资能力的高下,有时候真的是一目了然的。

 

显然,我从来无意对任何一笔别人的投资说三道四,我既不会把自己看好的东西推荐给谁,也不会把不喜欢的东西建议别人规避,除非对熟识的朋友。作为一个投资博客,只是就事论事,把对一件事情的看法的逻辑推理过程、依据的事实或者观点摆出来而已。任何企业在我眼里,没有什么特殊,无非都是在某一方面为我的商业判断和投资感悟提供更多进阶的素材而已。把企业分析与所谓的情感或者喜好结合起来,那就太小儿科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很正常的,但是任何一笔严肃的投资,最好是先建立在严厉的质疑基础上。“之前越严苛,之后越轻松”,如此简单而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udgd.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