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业一直是产生超级长牛股的温床,投资大师巴菲特大部分的持股属于消费类行业,绝大部分收益也是通过长期持有消费类股票取得。另一位大师彼得林奇曾经说过,你只要留意身边便利店摆放的名牌产品,就能找到好的投资标的。
人口统计学研究表明,几千年来人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人口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快速转化为城镇人口,这种转化将把农村庞大的潜在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消费仍处于低迷,最高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发展模式难以持久,必须拉动内需,鼓励消费,提高消费产业在GDP增长中的作用。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将对消费产生巨大推动力,长青的消费行业,在中国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消费行业包含的范围很广,凡是为了满足个人日常生活所需、所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都属於消费行业范畴。消费行业按大类包括耐用性消费品、非耐用性消费品、奢侈品、服务业等。连锁业态作为消费品的载体,将会是未来消费品流通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耐用性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数码产品、钟表、家具、卫生洁具、厨房用品、交通工具、房地产等细分行业。非耐用性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洗涤用品、日用品、保健品、传媒等。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教育、餐饮、美容、娱乐等。
在所有行业中,非耐用性消费品行业是最好的投资对象之一。无论经济衰退还是繁荣,非耐用性消费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乐照样要喝,烟照样要抽,牙照样要刷,只有非耐用性消费品行业真正能超越经济周期持续成长。纵观西方股票历史,能经过历次经济危机而持续稳定成长的企业少之又少,非耐用性消费品企业占很大一部分。每一个著名消费品牌背后都是一部超级牛股的持续上涨史,宝洁、耐克、吉列、可口可乐、麦当劳、百事可乐、肯德基、达能、庄臣、星巴克、雀巢、万宝路。。。。。。。。。这种上涨跨越牛市熊市,持续十几年、数十年,上涨数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
对于消费行业企业来说,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品牌与产品的关系就如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一样,一个好的经济基础会有力地支持上层建筑,一个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会极大的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非耐用消费品行业优胜于其他行业的最大竞争优势是能够建立终端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个人消费包含了很强的感性因素,日常频繁使用过程中,著名品牌的优良品质和服务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顾客逐渐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并形成习惯和偏好,甚至产生依赖性,从而建立起很高的品牌忠诚度。品牌效应和消费者的羊群心理会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如竞争对手的顾客)和新的消费者选择著名品牌的产品。品牌忠诚度一旦建立起来要改变十分困难,即使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资者有足够多的时间根据行业的变化作出判断,从容地修正投资策略。
综合分析非耐用消费品企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品牌行业地位、经营历史,可以很容易找出真正具有垄断性并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消费品企业。例如国内的茅台、张裕,超高的毛利率、持续的高ROE、行业中领先地位,相对应的是在资本市场里它们的股票持续地强劲上涨。
奢侈品是对物质的最高层次需求,是消费企业高端发展的延伸,涉及的行业有珠宝、时装、化妆品、烟酒、名车、名笔、皮具、钟表等。奢侈品应该解释为对精神的需求,是一种释放自我的表现,是自我品位的象征。奢侈品所体现的是品牌的稀缺性,稀缺性的表现:人为限量、资源的匮乏、制造工艺的复杂、用户群的限定、品牌策略、历史损耗、购买渠道的狭窄。因此奢侈品对品牌的依存程度甚至比非耐用性消费品更高。顶级的奢侈品无一例外都有着许多让消费者回味和沉醉许久的历史故事,很多品牌甚至以百年计。因此能成为奢侈品,其顾客的忠诚度也是十分高,并能获取高得令人不敢相信的超额利润。奢侈品也是不错的投资标的,唯一不能令人满意的是部分成熟奢侈品企业成长性偏低。
服务业由于细分行业内差别比较大,情况迥异。国内股市服务业上市公司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旅游、金融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同样有一定品牌效应,但比起前两个行业要弱一些。
耐用性消费品虽然终端客户是个人消费者,但由于采购频率很低,顾客品牌忠诚度不高。表现出来就是价格战频频,即使是市场领导者也只能获得很低的毛利率。耐用性消费品是消费行业中最没有投资价值的分行业,因此我把这个行业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耐用性消费品、奢侈品、服务业都有弱的周期性。当经济衰退时,消费者购买力明显下降,会减少费用比较高的耐用性消费品、奢侈品消费以及某些可有可无的服务业消费。
零售连锁业态包括品牌自建的专卖店和专业行业零售商以及百货类连锁零售商。服装、鞋类、保健品等行业比较多采用自建专卖店的形式,家电、建材、药品等则更倾向于专业零售商。、百货类连锁零售商包括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等。品牌、效率、扩张是连锁业发展的三大利器。连锁业态具有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一旦能形成规模经济,这种规模壁垒比其他行业的规模壁垒更强大,加上品牌效应和易于有效复制,连锁业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寡头垄断竞争的态势。
品牌壁垒相对于规模壁垒、技术壁垒、歧异性壁垒、行政壁垒等而言是最稳定、最持久、最强有力的壁垒。由于企业的采购行为十分理性,价格敏感度很高,采购决策者经常变更,因此终端客户为企业的非消费行业,如工业产品、资源性原材料等行业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客户品牌忠诚度,也就不能形成品牌壁垒。信息产业兼有类似于工业产品和耐用性消费品的特性,产业链的中上游环节、商用软件等的终端客户为企业,类似于工业产品。PC、数码产品、民用软件等的属性则更类似于耐用性消费品。因此信息产业企业也不能建立品牌壁垒,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规模和技术壁垒。
品牌中药企业和OTC药企类似于非耐用性消费品,能够建立较强的品牌壁垒。处方类药企虽然终端客户是个人,但实际的购买决策者却是医院,因此难以建立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更多依靠技术壁垒取胜。
品牌并不代表利润,只有垄断性的品牌才能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使我国大部分消费行业注定一开始就要与跨国企业直接竞争,现阶段许多行业都由世界巨头所垄断,中国民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存。真正能依靠品牌优势获得垄断利润的消费企业屈指可数。但是我们不应该对民族品牌失去信心,任何伟大品牌都是从弱小经过无数艰辛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者。日、韩、台湾企业的成长历程为中国民族品牌树立了榜样。相信经过市场的洗礼,中国未来必将出现一批世界级的垄断品牌。
中国资本市场主要的消费类行业主要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品、服装、传媒、金融、旅游等。以下是主要消费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
1. 饮料业
饮料业可以说是能与外资相抗衡并取得领先优势的少数行业之一。由于口味和历史的原因,酒类行业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白酒行业经过几年的低迷后,近两年呈现出恢复性的增长,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以茅五剑、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水井坊为代表的高端品牌风光无限。我认为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高端白酒的增长是有保障的,但市场经过充分发展后,高端市场能否保持稳定增长值得深思。对于茅台来说平稳增长十年不成问题,但对其他品牌特别是水井坊这种依靠市场营销成长起来的品牌是很大的考验。由于口味的差异,国际品牌象绝对伏特加、轩尼诗、芝华士、马爹利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但不会对中国白酒形成直接冲击。
葡萄酒作为国内新兴健康型酒类,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现阶段的中低端竞争极为激烈,高端则较为宽松,只是国内极少数几个品牌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而张裕依靠百年品牌和领先的理念、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高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内葡萄酒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集中度却很高,张裕、长城、王朝三巨头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以上。国际葡萄酒地域性很强,没有形成象可口可乐一样的国际垄断品牌,同时国内几大品牌在竞争中已经占得先机,因此国内将来外资品牌影响力有限。
黄酒一般局限在上海、江浙一带,其他地方的人不太喝,销售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第一食品、古越龙山、轻纺城是资本市场中主要的黄酒生产企业。能否让中国其他区域消费者接受黄酒口味,并快速开拓市场是黄酒稳定发展的关键。
啤酒市场可以用群雄并起,兵荒马乱来形容。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集团、英博集团占据了啤酒行业的前几名,激烈的竞争使行业领导者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并没有获得超额利润。青岛啤酒依靠百年品牌情况比其他同业略好。外资啤酒巨头正加紧产业布局步伐,收购项目一个接一个,原来远远落后的华润集团、英博集团短短数年已经跻身前列,外资完成产业整合后,国内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乳业是另一个值得骄傲的民族产业,尽管竞争呈现白热化,但民族品牌已经形成了垄断之势,外资品牌仅仅达能依靠酸奶以及入股光明、与蒙牛合资分一杯羹,其他跨国企业曾经尝试进军中国乳业,但都铩羽而归,只能在高端产品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激烈的竞争使行业龙头伊利也未能取得满意的资本回报率。由于乳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未来的乳业将出现寡头垄断常温奶、奶粉,而地方性的优势企业凭借鲜奶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个整合过程仍在激烈的进行中,现阶段并非投资乳业企业的好时机。
维维股份在豆奶行业居龙头地位,但成长性比较低。国投中鲁虽然生产果汁,但只是原材料供应商,终端客户不是个人,而是果汁生产企业。
2. 食品业
食品业是相对分散型的行业。除了象双汇这样的个别巨头外,其他企业都不是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更多的是各个细分行业中等规模的优势企业。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主要有双汇,金锣,雨润等国内品牌,完全没有外资品牌,反而双汇被收购后变成了外资企业。。双汇是典型的成本领先型企业,庞大的规模经济使双汇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肉制品行业与乳制品行业有类似的地方,附加值不高,毛利率低,竞争十分激烈。肉制品生产过程包括生猪收购、屠宰、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零售等诸多环节,同时有一定的区域性,相对复杂的价值链使肉制品行业形成一定的进入门槛,因此行业竞争还没有达到乳品行业的白热化程度。若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毛利率,双汇是值得令人期待的企业。
中国消费者对生鲜产品还没有形成品牌消费的习惯,生鲜产品的特殊性使产品包装难以体现品牌形象,所以生鲜食品要形成品牌壁垒比较困难。
好当家主要产品为海珍品,是行业龙头之一,具有规模优势,也能获得较高的净利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当家发展前景看好。它的缺点是海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厉害,造成毛利率不够稳定,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
獐子岛与好当家类似,但其产品都属于高端产品,毛利率和资产回报率很高。虾夷扇贝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销售额占主营收入的40%左右。海参、鲍鱼市场存在比较大的竞争,并没有优势。獐子岛存在环境和气候的风险,短期成长性不高,未来增长空间潜力巨大,具有垄断性,总体而言是比较优秀的投资对象。
通威股份属于饲料行业,而独特的通威鱼品牌能否成为食品行业的著名品牌拭目以待。
3. 金融业
金融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子行业。证券类公司业绩与资本市场的活跃度相关性很强,因此波幅巨大,不是理想的投资对象。
银行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跟经济周期有相关性,巨额不良贷款可以轻易使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看看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坏帐就知道产生不良贷款的概率有多高。银行经营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特别是对外资银行开放后,凭借强大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庞大的产品线,国内银行面临巨大考验。被捧上天的招商银行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同业早开展零售业务,但现在国内同业纷纷迎头赶上,外资银行蜂拥而入,不知招商银行优势何在。当然,银行业未来一定会产生长牛股,还须仔细分辨。
保险业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进入门槛较高,有一定的垄断性。中国人寿作为唯一的一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必将受到追捧。中国人寿占据寿险大部分市场份额,更彰显垄断优势,国内寿险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高速的发展都是中国人寿的未来高速成长的保证。
4. 服装业
服装业是分散度很高的行业。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时尚化、复杂化、感性化使服装行业出现众多的细分行业。服装行业的多变性以及多如牛毛的服装企业使品牌变得格外重要,只有提升品牌形象,突出企业产品特色,才能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高利润。聚焦战略是服装行业的有效战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某一细分产品,突出品牌个性特征,才能使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七匹狼作为中国休闲服男装第一品牌,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坚持走专一化道路的结果,成长性令人期待。雅戈尔是男西装、衬衫的领导品牌,具有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减少,多元化中房地产业务短期带来利润,长期则有可能成为风险来源之一。杉杉股份主业盈利能力不强,投入太阳能产业使未来不确定性增高。
5. 旅游业
旅游业包括景点类公司、酒店、旅行社。除景点类公司外,连锁酒店也是值得关注的行业,但真正好的连锁酒店几乎都在境外上市了。景点类公司属于稀缺资源,具有垄断性,但成长性不高,主要依靠旅客增量和门票提价实现增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景点类公司特别象丽江、黄山、峨嵋山这些热门旅游景点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的竞争对手。重点是如何获得成长。
6. 日用品
日用品和化妆品基本上是外资公司的天下,象宝洁、联合利华、上海庄臣这种大公司产品线几乎覆盖日用品所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又是绝对的领导者。国内企业只能获得有限的市场份额,要成为领导者十分困难。上海家化、索夫特两个公司值得关注。
7. 连锁业
苏宁是行业专业连锁零售商中最令人关注的对象,很多人只是拿国美与之比较,实际忽视百思卖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百货类连锁竞争空前激烈,国际连锁巨头已经齐集中国,当它们全部完成布局时,国内百货连锁业将一片血雨腥风。另外国药股份也值得关注。
8.其他
传媒业是盈利能力很强的行业。博瑞传播、中视传媒、电广传媒都不是真正的传媒股票,它们的大股东若能把真正的传媒资产注入,将会是不错的投资对象。
珠宝业是中国比较接近奢侈品的少数行业之一。尽管第一铅笔现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也不强,但它有三点令人期待:第一,拥有百年老字号“老凤祥”。第二,拥有数十间连锁银店。第三,类奢侈品。
品牌中药和OTC药企特性类似于消费品。其中不乏具有品牌壁垒的企业,云南白药、马应龙、同仁堂、片仔簧、东阿阿胶等都是优秀的垄断性品牌。
消费行业包含的范围很广,凡是为了满足个人日常生活所需、所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都属於消费行业范畴。消费行业按大类包括耐用性消费品、非耐用性消费品、奢侈品、服务业等。连锁业态作为消费品的载体,将会是未来消费品流通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耐用性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数码产品、钟表、家具、卫生洁具、厨房用品、交通工具、房地产等细分行业。非耐用性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洗涤用品、日用品、保健品、传媒等。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教育、餐饮、美容、娱乐等。
在所有行业中,非耐用性消费品行业是最好的投资对象之一。无论经济衰退还是繁荣,非耐用性消费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乐照样要喝,烟照样要抽,牙照样要刷,只有非耐用性消费品行业真正能超越经济周期持续成长。纵观西方股票历史,能经过历次经济危机而持续稳定成长的企业少之又少,非耐用性消费品企业占很大一部分。每一个著名消费品牌背后都是一部超级牛股的持续上涨史,宝洁、耐克、吉列、可口可乐、麦当劳、百事可乐、肯德基、达能、庄臣、星巴克、雀巢、万宝路。。。。。。。。。这种上涨跨越牛市熊市,持续十几年、数十年,上涨数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
对于消费行业企业来说,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品牌与产品的关系就如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一样,一个好的经济基础会有力地支持上层建筑,一个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会极大的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非耐用消费品行业优胜于其他行业的最大竞争优势是能够建立终端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个人消费包含了很强的感性因素,日常频繁使用过程中,著名品牌的优良品质和服务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顾客逐渐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并形成习惯和偏好,甚至产生依赖性,从而建立起很高的品牌忠诚度。品牌效应和消费者的羊群心理会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如竞争对手的顾客)和新的消费者选择著名品牌的产品。品牌忠诚度一旦建立起来要改变十分困难,即使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资者有足够多的时间根据行业的变化作出判断,从容地修正投资策略。
综合分析非耐用消费品企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品牌行业地位、经营历史,可以很容易找出真正具有垄断性并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消费品企业。例如国内的茅台、张裕,超高的毛利率、持续的高ROE、行业中领先地位,相对应的是在资本市场里它们的股票持续地强劲上涨。
奢侈品是对物质的最高层次需求,是消费企业高端发展的延伸,涉及的行业有珠宝、时装、化妆品、烟酒、名车、名笔、皮具、钟表等。奢侈品应该解释为对精神的需求,是一种释放自我的表现,是自我品位的象征。奢侈品所体现的是品牌的稀缺性,稀缺性的表现:人为限量、资源的匮乏、制造工艺的复杂、用户群的限定、品牌策略、历史损耗、购买渠道的狭窄。因此奢侈品对品牌的依存程度甚至比非耐用性消费品更高。顶级的奢侈品无一例外都有着许多让消费者回味和沉醉许久的历史故事,很多品牌甚至以百年计。因此能成为奢侈品,其顾客的忠诚度也是十分高,并能获取高得令人不敢相信的超额利润。奢侈品也是不错的投资标的,唯一不能令人满意的是部分成熟奢侈品企业成长性偏低。
服务业由于细分行业内差别比较大,情况迥异。国内股市服务业上市公司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旅游、金融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同样有一定品牌效应,但比起前两个行业要弱一些。
耐用性消费品虽然终端客户是个人消费者,但由于采购频率很低,顾客品牌忠诚度不高。表现出来就是价格战频频,即使是市场领导者也只能获得很低的毛利率。耐用性消费品是消费行业中最没有投资价值的分行业,因此我把这个行业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耐用性消费品、奢侈品、服务业都有弱的周期性。当经济衰退时,消费者购买力明显下降,会减少费用比较高的耐用性消费品、奢侈品消费以及某些可有可无的服务业消费。
零售连锁业态包括品牌自建的专卖店和专业行业零售商以及百货类连锁零售商。服装、鞋类、保健品等行业比较多采用自建专卖店的形式,家电、建材、药品等则更倾向于专业零售商。、百货类连锁零售商包括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等。品牌、效率、扩张是连锁业发展的三大利器。连锁业态具有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一旦能形成规模经济,这种规模壁垒比其他行业的规模壁垒更强大,加上品牌效应和易于有效复制,连锁业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寡头垄断竞争的态势。
品牌壁垒相对于规模壁垒、技术壁垒、歧异性壁垒、行政壁垒等而言是最稳定、最持久、最强有力的壁垒。由于企业的采购行为十分理性,价格敏感度很高,采购决策者经常变更,因此终端客户为企业的非消费行业,如工业产品、资源性原材料等行业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客户品牌忠诚度,也就不能形成品牌壁垒。信息产业兼有类似于工业产品和耐用性消费品的特性,产业链的中上游环节、商用软件等的终端客户为企业,类似于工业产品。PC、数码产品、民用软件等的属性则更类似于耐用性消费品。因此信息产业企业也不能建立品牌壁垒,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规模和技术壁垒。
品牌中药企业和OTC药企类似于非耐用性消费品,能够建立较强的品牌壁垒。处方类药企虽然终端客户是个人,但实际的购买决策者却是医院,因此难以建立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更多依靠技术壁垒取胜。
品牌并不代表利润,只有垄断性的品牌才能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使我国大部分消费行业注定一开始就要与跨国企业直接竞争,现阶段许多行业都由世界巨头所垄断,中国民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存。真正能依靠品牌优势获得垄断利润的消费企业屈指可数。但是我们不应该对民族品牌失去信心,任何伟大品牌都是从弱小经过无数艰辛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者。日、韩、台湾企业的成长历程为中国民族品牌树立了榜样。相信经过市场的洗礼,中国未来必将出现一批世界级的垄断品牌。
中国资本市场主要的消费类行业主要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品、服装、传媒、金融、旅游等。以下是主要消费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
1. 饮料业
饮料业可以说是能与外资相抗衡并取得领先优势的少数行业之一。由于口味和历史的原因,酒类行业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白酒行业经过几年的低迷后,近两年呈现出恢复性的增长,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以茅五剑、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水井坊为代表的高端品牌风光无限。我认为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高端白酒的增长是有保障的,但市场经过充分发展后,高端市场能否保持稳定增长值得深思。对于茅台来说平稳增长十年不成问题,但对其他品牌特别是水井坊这种依靠市场营销成长起来的品牌是很大的考验。由于口味的差异,国际品牌象绝对伏特加、轩尼诗、芝华士、马爹利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但不会对中国白酒形成直接冲击。
葡萄酒作为国内新兴健康型酒类,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现阶段的中低端竞争极为激烈,高端则较为宽松,只是国内极少数几个品牌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而张裕依靠百年品牌和领先的理念、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高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内葡萄酒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集中度却很高,张裕、长城、王朝三巨头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以上。国际葡萄酒地域性很强,没有形成象可口可乐一样的国际垄断品牌,同时国内几大品牌在竞争中已经占得先机,因此国内将来外资品牌影响力有限。
黄酒一般局限在上海、江浙一带,其他地方的人不太喝,销售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第一食品、古越龙山、轻纺城是资本市场中主要的黄酒生产企业。能否让中国其他区域消费者接受黄酒口味,并快速开拓市场是黄酒稳定发展的关键。
啤酒市场可以用群雄并起,兵荒马乱来形容。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集团、英博集团占据了啤酒行业的前几名,激烈的竞争使行业领导者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并没有获得超额利润。青岛啤酒依靠百年品牌情况比其他同业略好。外资啤酒巨头正加紧产业布局步伐,收购项目一个接一个,原来远远落后的华润集团、英博集团短短数年已经跻身前列,外资完成产业整合后,国内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乳业是另一个值得骄傲的民族产业,尽管竞争呈现白热化,但民族品牌已经形成了垄断之势,外资品牌仅仅达能依靠酸奶以及入股光明、与蒙牛合资分一杯羹,其他跨国企业曾经尝试进军中国乳业,但都铩羽而归,只能在高端产品占有很小的市场份额。激烈的竞争使行业龙头伊利也未能取得满意的资本回报率。由于乳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未来的乳业将出现寡头垄断常温奶、奶粉,而地方性的优势企业凭借鲜奶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个整合过程仍在激烈的进行中,现阶段并非投资乳业企业的好时机。
维维股份在豆奶行业居龙头地位,但成长性比较低。国投中鲁虽然生产果汁,但只是原材料供应商,终端客户不是个人,而是果汁生产企业。
2. 食品业
食品业是相对分散型的行业。除了象双汇这样的个别巨头外,其他企业都不是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更多的是各个细分行业中等规模的优势企业。
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主要有双汇,金锣,雨润等国内品牌,完全没有外资品牌,反而双汇被收购后变成了外资企业。。双汇是典型的成本领先型企业,庞大的规模经济使双汇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肉制品行业与乳制品行业有类似的地方,附加值不高,毛利率低,竞争十分激烈。肉制品生产过程包括生猪收购、屠宰、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零售等诸多环节,同时有一定的区域性,相对复杂的价值链使肉制品行业形成一定的进入门槛,因此行业竞争还没有达到乳品行业的白热化程度。若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毛利率,双汇是值得令人期待的企业。
中国消费者对生鲜产品还没有形成品牌消费的习惯,生鲜产品的特殊性使产品包装难以体现品牌形象,所以生鲜食品要形成品牌壁垒比较困难。
好当家主要产品为海珍品,是行业龙头之一,具有规模优势,也能获得较高的净利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当家发展前景看好。它的缺点是海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厉害,造成毛利率不够稳定,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
獐子岛与好当家类似,但其产品都属于高端产品,毛利率和资产回报率很高。虾夷扇贝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销售额占主营收入的40%左右。海参、鲍鱼市场存在比较大的竞争,并没有优势。獐子岛存在环境和气候的风险,短期成长性不高,未来增长空间潜力巨大,具有垄断性,总体而言是比较优秀的投资对象。
通威股份属于饲料行业,而独特的通威鱼品牌能否成为食品行业的著名品牌拭目以待。
3. 金融业
金融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子行业。证券类公司业绩与资本市场的活跃度相关性很强,因此波幅巨大,不是理想的投资对象。
银行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跟经济周期有相关性,巨额不良贷款可以轻易使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看看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坏帐就知道产生不良贷款的概率有多高。银行经营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特别是对外资银行开放后,凭借强大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庞大的产品线,国内银行面临巨大考验。被捧上天的招商银行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同业早开展零售业务,但现在国内同业纷纷迎头赶上,外资银行蜂拥而入,不知招商银行优势何在。当然,银行业未来一定会产生长牛股,还须仔细分辨。
保险业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进入门槛较高,有一定的垄断性。中国人寿作为唯一的一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必将受到追捧。中国人寿占据寿险大部分市场份额,更彰显垄断优势,国内寿险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高速的发展都是中国人寿的未来高速成长的保证。
4. 服装业
服装业是分散度很高的行业。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时尚化、复杂化、感性化使服装行业出现众多的细分行业。服装行业的多变性以及多如牛毛的服装企业使品牌变得格外重要,只有提升品牌形象,突出企业产品特色,才能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高利润。聚焦战略是服装行业的有效战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某一细分产品,突出品牌个性特征,才能使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七匹狼作为中国休闲服男装第一品牌,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坚持走专一化道路的结果,成长性令人期待。雅戈尔是男西装、衬衫的领导品牌,具有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减少,多元化中房地产业务短期带来利润,长期则有可能成为风险来源之一。杉杉股份主业盈利能力不强,投入太阳能产业使未来不确定性增高。
5. 旅游业
旅游业包括景点类公司、酒店、旅行社。除景点类公司外,连锁酒店也是值得关注的行业,但真正好的连锁酒店几乎都在境外上市了。景点类公司属于稀缺资源,具有垄断性,但成长性不高,主要依靠旅客增量和门票提价实现增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景点类公司特别象丽江、黄山、峨嵋山这些热门旅游景点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的竞争对手。重点是如何获得成长。
6. 日用品
日用品和化妆品基本上是外资公司的天下,象宝洁、联合利华、上海庄臣这种大公司产品线几乎覆盖日用品所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又是绝对的领导者。国内企业只能获得有限的市场份额,要成为领导者十分困难。上海家化、索夫特两个公司值得关注。
7. 连锁业
苏宁是行业专业连锁零售商中最令人关注的对象,很多人只是拿国美与之比较,实际忽视百思卖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百货类连锁竞争空前激烈,国际连锁巨头已经齐集中国,当它们全部完成布局时,国内百货连锁业将一片血雨腥风。另外国药股份也值得关注。
8.其他
传媒业是盈利能力很强的行业。博瑞传播、中视传媒、电广传媒都不是真正的传媒股票,它们的大股东若能把真正的传媒资产注入,将会是不错的投资对象。
珠宝业是中国比较接近奢侈品的少数行业之一。尽管第一铅笔现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也不强,但它有三点令人期待:第一,拥有百年老字号“老凤祥”。第二,拥有数十间连锁银店。第三,类奢侈品。
品牌中药和OTC药企特性类似于消费品。其中不乏具有品牌壁垒的企业,云南白药、马应龙、同仁堂、片仔簧、东阿阿胶等都是优秀的垄断性品牌。
合作联系电话:13556099607 QQ:819373410
相关文章
寻找持续成长的垄断型企业http://blog.sina.com.cn/u/4c5a73c90100080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