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大内需加仓医药“黄金十年”

     2011是“十二五”开局之年,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研究提出,医药行业已进入大内需时代,拉动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促进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定调,也给了医药产业一个指向——拉动内需。作为一个产品具刚性需求的行业,在宏观经济平稳有力发展的形势下,多年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铺垫,已经将医药经济正式推向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时代。

  为此,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下称“南方所”)在对产业进行预测分析后,提出了医药“大内需”概念。南方所认为,宏观经济与医药产业本身特点的结合,可以看出医药产业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迎面走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医保支付水平的提高、用药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自我药疗水平的加强等因素,都为大内需时代的到来保驾护航。未来三大终端将呈现高端医院国产外资同台竞技、第三终端实现扩容和零售终端决战高毛利产品的竞争格局。  

  中央定调:稳定物价,扩大消费  

  从宏观经济看,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11年把稳定物价放在更突出位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控制通胀,改革分配制度,积极扩大消费;2011年CPI目标4%、GDP增长8%等一系列具体的要求。而这些要求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扩大内需。

  以内需拉动增长是有经济基础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大幅下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长缓慢,国家开始刺激经济;随后的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显现,“三驾马车”中的出口能力明显回落,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发展方针被正式提出,包括“4万亿元投资拉动经济”等一系列促进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相继出台。

  经过一系列促进投资、加强基础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实施出台,3年的准备工作为今后国内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经济大内需时代正式到来。

  宏观经济的调整对医药产业的刺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刺激医药产品消费。稳定物价和改革分配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医药产品作为刚性需求产品,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高以及自我药疗意识的加强,用于医疗健康保健的支出也必然随之增加;另外,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看病贵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基本药物制度采购机制及基本医院补偿机制已经建立。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都可以转化为对医药健康产品的现实购买力。

  二是促进药企的发展。在保经济增长和抗通胀的形势下,国家提出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这有利于药企降低成本压力,包括资源型原辅材料的价格上涨压力以及环保投入压力;另外,控制物价虽然也包括药品价格的控制,但需要看到的是,国家正在加大对民族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并且外资产品过往的超国民待遇正在逐渐被取消,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导向发生根本性转变。可以这样认为,目前药品价格的控制属于短期政策,旨在大浪淘沙。  

  四大要素:给力大内需  

  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大政策背景下,医药产业有四大要素可以加速内需的增长。

  首先是消费能力的提高。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社科院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34元,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869元,实际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增长预期超过8%;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迅速提高,到2009年,人均药品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提高到9.9%。人均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农村人均收入的高速增长,将有力促进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

  二是医保支付水平提高。在新医改的驱动下,国家全民医保体系正在逐步确立,全国城镇参保人数达到4.24亿人,参合农民达到8.35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预计到2011年筹资总额可能会超过2000亿元;国家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也在不断扩大,国家三年投入8500亿元用于推动医疗改革,并且中央政府投入在整个医疗的费用目前仅占25%左右,相对美国的46%仍有差距,今后国家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仍将扩大。医保支付水平的提高将有力促进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消费的意愿,确保医疗需求被满足的能力。

  其次是自我药疗水平加强。近几年,国家和制药企业不断加强用药安全和医疗健康的教育,同时,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确保了居民生活水平,综合因素共同促进居民自我药疗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大健康领域的医药保健产品市场扩容稳步推进。

  再次是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了3000多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长了500多万,预计“十二五”期间,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因此将带动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需求的扩大,中药一直以来的市场基础以及其标本兼治的作用,将成为最大的受益领域。

  最后是用药结构的变化。用药结构调整是新医改的两大目的之一。自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逐步推行了医院体制改革、医生分配考核机制改革、临床路径改革以及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一系列支付方式的改革,其目的就是保证医院用药的合理性。用药结构的调整,将抑制和改善目前抗感染药物滥用、医生大处方等不合理用药行为。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用量将受到限制,但抗肿瘤药、调脂药和呼吸系统等用药,会随发病率的上升而市场份额扩大。

  (即将于3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一项很重要的议程是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中把未来5年的扩大内需战略上升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届时,本报将继续对“医药产业进入大内需时代”进行深入探讨。)

     ----SFDA南方所报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