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安徽低价招标的秘密

    近期的医药板块下跌与传闻中的安徽省基药招标向全国推广的传闻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认为安徽模式很有可能仅仅只能在安徽这个医药工业不发达的省份来推行,向全国推广绝无可能,医改要解决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根子不在医药企业,也不在医院身上,医改最应该改的是政府本身,目前基本药物仅仅占全国药品费用支出的4%左右,老实讲以政府八万多亿的财政收入完全能够负担得起基本药物的支出,却偏偏在费时费力地一次又一次出文件打压药价,有关部门管得越多,行业越乱,就以这次传闻中的降价为例,100mg的VB6注射剂由0.39降为0.17元,品规为6克的黄连上清丸由0.42降为0.16元,一瓶注射剂价格比矿泉水还便宜。安徽的这些低价药是怎么能生产出来呢?秘密就看下文,所以说如果安徽模式能推广,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忽视经济规律在物价飞涨的年代里把药价打压下来那么通胀在中国早就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啦!我们只需要出几个文件就好啦,这是新时代的与天斗其乐无穷啊!资本市场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坚决反对药品招标唯低价是取的做法,道理很简单,这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造假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顽疾,大多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的勾当。然而有些造假可以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可以公然登上大雅之堂以邪压正,这就是问题了,这就让人无法憋住不说了。

    近段时间医药行业因安徽省的招标,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惊动了行业、惊动了主管的政府部门,还惊动了国务院主管医药的副总理。网上热议参与者达数万人,超低价中标一词的检索成最热的词汇。一方面是社会议论药价虚高两千倍,降降降,降声一片,降低药价是社会的呼声,政府是为民做主的,肯定要打压,要降价。另一方面是医药行业协会的各位会长们和同行们质疑超低价中标,他们一直致力于我们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的老将。他们对超低价中标提出了质疑,中国中药协会的房书亭会长就此事召开了部分医药企业座谈会,对安徽的超低价中标表示担忧。现在安徽出现的超低价药品获得了政府的认可,超低价中标完全占据了主流渠道。但是为什么超低价中标让行业主管部门如此担忧呢?现在无论网上网下,业内业外,上至总理下至百姓,无不被药价问题搅得混混沌沌,主管行业的会长们也不例外。

    殊不知,中国的制药行业有两种生产规则,这两种规则都是按国家标准生产:

1、  严格按GMP标准生产(道德底线),严格遵守GMP 标准生产,处方标准、工艺流程标准、检测标准生产。

2、  严格按照检测标准生产(获取暴利),是“天衣无缝”。专门研究国家药典针对检测标准而生产,它也不会露出半点马脚,都是合格的。

这两种方式生产的产品都会是符合国家的检测标准的,但却会有完全不同结果:

严格按照GMP标准生产的企业会大叫我们的成本太高,招投标的价格不够成本,怎么去生产?发出阵阵无可奈何的感叹声。

而针对国家检测标准的生产企业在获暴利后则叫嚣:我们生产是合符国家检测标准的药品,我们要关心老百姓的利益要给党中央保持一致,让群众吃上低价药,所以我们在任何地方投标一投就中。

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笔者将基药中的四个品种复方黄连素片、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水、牛黄解毒片,也就是安徽超低价中标品种的两种生产方式进行了成本比对,知道了其中的奥妙,现在公诸于网上网下,让业内人士,让关心行业的人士,让领导们去对比鉴别,了解是非真假。

    

       

   

    不难看出,黑心暴利药的利润是惊人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超低价中标!这是广大善良的医药从业人员根本不敢想的,这样的药品患者服了有效吗?服了这样的药品延误患者病情怎么办?这样的药品患者服了无效会认为中医药无效,方舟子们又会跳出来说取缔中医。我们想问,谁为这些损失埋单?!

    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超低价中标一定会引起高度重视,但是这样的企业一旦面临飞行检查,它们已经准备好了三种说辞:

  • 我们是几年前低价购进的药材,价格低,成本就低。
  • 我们是环环扣紧降低成本,什么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
  • 我们老总是价格天才,什么都是低于别人的价格买进的。

笔者上面的对比表格里列出了以上四个品种的原材料价格,相信那些说囤积

药材的马甲哥们不可能囤积了几年都用不完的药材吧。如果真如马甲哥们所说请晒晒你的帐本,让笔者和医药界同仁的也学习学习如何囤积不居奇!现在有“蒜你狠”,有“豆你玩”,马甲哥你是什么呢?囤积了大量药材再低价卖给老百姓?风格高尚啊?

    马甲哥:一个国家一个行业都快被你搅乱啦!你还是现现形吧。别以为换了马甲我们就不认识你啦?如果我们是一个老医药人,1998年抗洪救灾出现的假氟哌酸事件一定还历历在目,应该说那就是案底。案件回放:

1998年安徽人民遭受了洪灾,大量的药品运到了灾区。可灾区患者们用了四川某药厂生产的氟哌酸,腹泻依旧,根本没有丁点疗效,这可难倒了灾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解决办法是:赶紧送药检所检测,检测的结论是:合格品呀!然而灾区腹泻的患者又有更大面积的灾民用了氟哌酸还是无效。

    是真氟哌酸一定会是有效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立即怀疑药品可能是假的,前面按药典标准检测是上当了,不能只按检测标准来检测。随着一声令下,将原来氟哌酸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消耗氟丙嗪的含量测定方式,改为高效液相测定,立马造假者的假象原形毕露:检测出来的结果是氟哌酸变成了小苏打(碳酸氢钠)。原来造假者是专门研究检测标准的造假。氟丙嗪与碳酸氢钠消耗硫代硫酸钠的量是完全一样的,因此,造假者钻了空子:用小苏打替代氟哌酸。当年的小苏打每公斤价格是5元,而氟哌酸每公斤是170元,这就是超低价还有暴利。善良的人们:如果当年有招标的规定你要去比标比得过吗?我们看前面四个品种不就是同样的道理吗?悲哀!!人是同样的人,手法是同样的手法,做派也是同样的做派,可就是换了个马甲我们还真是不认识呢。

所以我们应该给这样的企业一个尊称,就叫他“马甲哥”吧!

    上次是在安徽,这次也是在安徽。上次搅的是医务工作者和灾民,这次搅得政府无所适从,搅得整个医药行业无所适从、搅得协会的会长们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低价中标下还有暴利!!同行朋友们意想不到吧?不过这种暴利让人不寒而栗!造假阳光化,造假公开化,造假合法化,行业的悲哀!老百姓的悲哀!非常人所为的事那一定是狂人所为了,马甲哥:天才!还真是佩服佩服!随着央视的曝光,蜂胶企业和制药企业用人工熬制的杨树胶作为原料,蜂胶制造业的“潜规则”浮出水面。然而,消费者可曾想到,多年稳坐保健品市场头把交椅的蜂胶,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按检测标准合格的蜂胶

      近期报道的造假蜂胶原料厂家负责人有一句话: 针对国家检测标准造假,连国内最尖端的仪器都检测不出来,这都属于潜规则,都流行十年了。这种做法,导致了市面上蜂胶保健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被称作“紫色黄金”的 天然蜂胶都能造假做成如此低成本的产品谋取暴利,。面对责问,这些企业的回答和蜂胶造假案企业负责人的可耻观点几乎一致: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倒有一个原则,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绝对可以放心。咱做食品的,这几年国家管理也严格了。你做食品,说个土话,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不能做一些坏良心的事。”

     难道不害人、效果不好但是吃不死人的标准是这些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吗?

     蜂胶原料掺假的严重情况可见一斑,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开展蜂产品打假专项执法行动!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质量和疗效是关键!企业不能利用低价没有效果的药品骗老百姓、骗政府谋取暴利,损害医改基本政策,让政府对百姓的关心变成尴尬。企业应该严格遵从GMP管理规范提供疗效好的药品为大众服务才是正道!我们呼吁行业的有识之士对这种危害行业的行为给予谴责,呼吁政府监管部门对这种害群之马予以驱逐。让我们共同保护民族医药产业,为老百姓用上安全放心药而努力,力保医改的顺利实施!

----作者 孰可忍


http://zhishuirenshan.blog.sohu.com/166347343.html

没有评论: